国际市场营销中的《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何关系》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10:0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市场营销中的《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何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市场营销中的《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何关系》》。

第一篇:国际市场营销中的《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何关系》

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何关系?

所谓绿色营销观念,是指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要协调好经济、社会与资源三者的关系。

1、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包括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引导可持续消费等内容;绿色营销必须对人口统计因素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寻找市场机会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

2、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对企业营销活动将产生深刻影响,要求企业进入绿色营销时代。

3、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战略要求企业进行绿色营销,树立新的资源现。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活动必须在绿色营销观念指导下,进行技术创新,向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的产业进行投资,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培育和开拓高新技术市场,推行清洁生产,开发环境友好产品。

5、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包括征收环境费制度、环境税制度、财政激励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以及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等。这些制度安排,都迫使企业必须进行绿色营销,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损害,同时减少成本(各种制度安排,都会增加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什么是国际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其作用如何。

内容:国际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由人、设备和程序所构成的持续与相互作用的系统,其任务在于搜集、区分、分析、评估与分配那些合适、及时与准确的国际市场信息,以供国际营销决策者用来改善市场营销计划、执行与控制的工作。它包括企业内部报告与管理系统、国际市场营销情报系统、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系统与国际市场营销分析系统四个子系统。

作用:

1、寻求市场机会。国际市场信息系统可为制定国际市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

对于决定是否要对某一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调研和评估有重要意义。

2.监督企业的国际营销状况。国际市场信息系统可以监督本企业在国外和各目标市

场上的营销状况,以便比较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市场情况下的营销效果。

3、监督国际市场环境。国际市场信息系统可以监督国际市场环境及其动向。

4.综合衡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战略和效果。国际市场信息系统可以综合衡量

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战略和效果,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决策在于如何决定在不同国家、不同目标市场和不同营销方式之间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国际市场营销调研方案?

1、确定市场调研目的与市场调研类型:a、在确定调研目的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进行调研,调查问题要明确、具体、中心突出和主次分明;b、国际市场调研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探测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关系调研和预测性调研。

2、确定国际市场调研范围,包括国际市场环境、国际市场动态、国际营销实务和国际竞争环境四大方面。确定国际市场调研范围时应注意:a、必须设计一个总体国际营销调研系统;

b、必须把调研课题的范围规定得足够宽,尽可能包括全部相关变化因素。

3、拟定调研项目,把一确定的调研目的和调研范围具体化,应注意:a所问的问题应是被调查者可能回答的问题;b、调查项目问题的提法应设法避免、减少被调查者的抵触情绪或思想顾虑;c、调查项目的提法和含义需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d、调查项目中问题的提法不带有倾向性。

4、确定资料来源和整理资料。资料来源主要包括第二手资料原始资料,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国际市场,支持营销决策,而为了保证资料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就需要科学、系统地资料整理。

5、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是市场调研的落脚点,报告的内容一般是根据所呈报的对象来确定,但不管何种报告,在撰写过程中都应遵守 共同的规则:简明、具体。清晰、逻辑性强和有理有据。

第二篇: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

摘要:不知不觉中,绿色走入了大众的生活,绿色生活更是深入每个百姓的心中。同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只注重数量上的增长,而忽略对资源的持续利用。我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行动指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绿色营销作为一个全新的营销观念,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 绿色营销 机遇 挑战

一、认识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绿色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从这些界定中可知,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色市场营销模式。绿色营销不仅仅是简单的“卖”,它强调以下几点:

⑴ 它重视绿色商标及其设计和品牌,要在广告及公关活动中宣传企业的绿色食品,让公众了解企业绿色营销的宗旨,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品牌形象。

⑵ 强调绿色营销组合策略,要宣传企业在绿色观念指导下的具体营销活动,及如何采用新技术使生产过程更清洁,如何遵守有关的环保法规,建立绿色产品营销网络。

⑶ 重视售后服务,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维护地球生命,最终真正为人类服务。

二、可持续发展下绿色营销面临的机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大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在国际绿色革命的影响下,绿色营销观念也被引进了国内,并得到了政府部门和一些企业的重视。国内一些企业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绿色产品,如绿色食品、无氟冰箱、无氟空调、无铅汽油等等,受到了国内广大消费者得欢迎。国家为了推动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推广也相应地推出了绿色产品标志,并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无论从国内要求来看,还是从国际潮流来看,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已是大势所趋。

三、可持续发展下绿色营销面临的挑战

我国实施绿色营销尽管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可能性,但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具体表现为:

⑴ 从政府方面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或行政手段来保护环境,执行过程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经济手段标准模糊,行政干预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同时政府没有依法对破坏环境的企业严肃查处,企业没有外部压力去实施绿色营销,最终导致政府不能从客观上有力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⑵ 从企业方面来看,大多数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只是一种被动的措施。主要是由于经营思想落后,没有正视绿色风暴对自己的冲击,忽视环保浪潮逐渐扩大的趋势。而一些已经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由于没有完善的销售网络,有的商场把绿色产品同其他商品混在一起销售,不利于消费者的选购和宣传,再加上目前绿色产品价格与非绿色产品的价格差异不是很大,使经营者获利小,这也是影响绿色营销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⑶ 从消费者方面来看,由于我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再加上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把环保和自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环保意识,更不要说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有理有力的监督。购买绿色产品的观念也比较淡薄。

四、浅谈企业如何走绿色营销之路

⑴ 树立绿色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绿色营销实践的指南。要成功地实施绿色营销,首先必须树立牢固的绿色观念,寓环保意识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企业领导不仅自己要重视和关注环保问题,还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形成企业良好的环境保护道德标准,并将其具体落实到企业营销活动的各项工作之中。

⑵ 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

绿色信息包括如下内容: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绿色消费需求所在及需求量的大小,为绿色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⑶ 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

企业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绿色营销的战略目标,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在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制定一个全盘的可持续计划,包括清洁生产计划、绿色产品开发计划,环保投资计划、绿色营销计划等。2制定绿色企业形象塑造战略。对于统一绿色产品标识形象识别,加强绿色产品标志管理,提高经营绿色产品的能力,增强企业竞争意识、拓展市场、促进销售十分重要。

⑷ 开发绿色资源和绿色产品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企业要适应该战略要求,在进行绿色营销时,开发绿色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开发新能源,节能节源,综合利用。绿色资源开发的着眼点应放在:无公害新型能源、风能、水能等等。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企业要采用新设备,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及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使用。

⑸ 制定绿色产品价格

在制定绿色产品价格时,首先要摆脱以前投资环保是白花钱的思想,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把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从而成为价格构成的一部分。其次要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利用人们的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采用消费者心目中的“觉察价值”来定价,提高效益。

(觉察价值定价法,是以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感受及理解程度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把买方的价值判断与卖方的成本费用相比较,定价时更应侧重考虑前者。)⑹ 选择绿色渠道

选择恰当的绿色销售渠道是拓展销售市场,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产品销售量,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可通过创建绿色产品销售中心,建立绿色产品连锁商店,设立一批绿色产品专柜、专营店或直销。

⑺ 开展绿色产品的促销活动

绿色营销管理包括战略管理、战术管理、作业管理三个层次。从战略角度看,企业应重视生态战略,启动生态工程,把绿色产品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从战术角度来看,绿色营销应有明确的目标体系、科学的计划和高效的组织,是生态方案落到实处。从作业层来看,应重视提高员工素质,树立全员绿色营销意识,建立质量保证制度和生态监测制度,是生态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绿色营销对企业的作业具体体现在:企业凝聚力的增强;企业文化内涵的丰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企业绿色产品与消费者需求有机结合,推进企业进一步完善绿色营销策略。

⑻ 申请绿色标识。

绿色标志是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组织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复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或服务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到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企业只有通过ISO14000环境认证,其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伴随着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压力,获得绿色标志已成为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五、政府是绿色营销之路的有力推动者

⑴ 普及绿色教育,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在社会大力宣传绿色消费者教育

观念,使之深入人心。

⑵ 严格监管绿色产品品质和打击伪劣产品,加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信心。⑶ 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刺激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结束语:

绿色营销或许还没被许多人注意到,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她特有的无比迷人的魅力相信很快就会被发现。在企业走绿色营销之路,百姓走绿色生活,相信明天我们的蓝天会更蓝,我们的地球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ⅰ杨春梅和陈立新:《中国绿色营销的现状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2月 ⅱ杨楠:《中国企业绿色营销实施策略,企业经济》2006年4月

ⅲ李荣庆:《绿色营销:国内研究评述[J],生态经济》2007年4月:96—98 ⅳ魏满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对策,改革与开放》2009年9月 ⅴ王强:《浅论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商业》2010年6月

姓名:王煜

班级学号:100121240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第三篇:企业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进入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绿色营销的概念、我国目前绿色营销现状及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了简要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使企业其将产品的营销活动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才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企业

绿色产品

绿色营销

可持续发展 1.前言

进入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随着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的发生,人们开始对过去那种掠夺式采掘和无限制消耗的行为进行反思,并且逐渐转化为生产、消费过程中的一种自律行为。各国政府基于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贸易保护政策的相继出台, 使得作为社会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被逼到了保护环境的前沿。目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比以往更加关注适度、无污染、保护环境的消费, 绿色需求在世界范围内正被逐渐唤起。以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苏醒为代表的外界压力促使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思想、实施绿色营销。改变以往传统单纯追求利润的经营模式, 取而代之以环保、绿色为切入点的新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已经被构建。

可持续发展战略自上世纪70 年代提出以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成为全球性经济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联系, 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以保证社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求人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对自然界采取“强取毫夺”的传统态度和观念, 减少和消除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不友好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为了治理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全世界各国都在努力使各自的发展回到可持续轨道上来。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努力,在环境保护方面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而且形成了绿色需求—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市场开发—绿色消费这种以“绿色”为主线的消费链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人口膨胀等社会问题。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并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作为环境污染主要制造者的企业, 必须在生产经营、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中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要将产品的营销活动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因此,绿色营销应运而生成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目前我国在绿色营销模式方面刚刚起步,由于企业的被动致使对绿色营销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单纯的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每年我国有数亿美元的产品因为环境管理标准差异而受限;因蒙特利尔条约的限制,我国许多含氟里昂产品被禁止生产和销售;在农产品方面,由于农牧产品的农药残留梁超标和纺织品中由于染料中间体的毒性而被欧盟退回。一系列的问题表明,目前我国的企业因绿色壁垒而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加。而且这样一种生产和销售模式也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实行以社会贡献为目的的现代营销模式。确立以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经济观。以符合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绿色营销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绿色营销的概念界定(绿色营销的理论基础、概念界定、特征、意义等)

2.1绿色营销的理论基础及特征

在理论基础方面,绿色营销被称为生态营销或和谐营销。生态经济学、经济生态学和环境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为绿色营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绿色营销理论的建立是研究生态系统、环境系统和营销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的结果。

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相比较, 他们的相同点都在于包括市场营销调研、目标市场选择、制定企业战略计划及营销计划、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在特征方面与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产品在设计时,考虑到了资源与能源的保护与利用,易于回收和处置;采用清洁技术与生产工艺生产;它重视资源回收利用和产品的环境性能,不但要求尽可能地将污染消除在生产阶段,而且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在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在营销宗旨方面,绿色营销是强调节约材料耗费,保护资源;确保产品安全、卫生和方便,以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提升;引导绿色消费,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在营销过程方面, 传统的营销模式强调采用各种手段达到营销目标使利益最大化,却忽视了营销手段的负面影响;而绿色营销则不同,除了强调营销的目的外还强调营销的方式必须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的和谐,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销售过程;就研究范围而言,传统营销的研究范围是由企业、顾客与竞争者构成的, 主要通过刺激消费和协调三者间的关系来获取利润,忽视了企业之外的自然环境因素;在销售渠道方面,虽然分销渠道目前不能成为绿色营销的重点,但是绿色分销日益引起企业的关注,采取技术革新,提出绿色产品的概念。

另外,采用绿色标志,培养绿色文化是也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特点。相关机构依据绿色产品标准及有关规定,对产品的环境性能及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并以标志图形的形式告知消费者哪些产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更为有利。目前,绿色文化已成为了许多企业文化的中心内容;企业目标开始了与环境目标的融合;企业管理理念、营销理念开始了与绿色生态理念的融合;这种融合,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企业管理理念、特别是现代营销理念的新进展。将为网络营销理念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并将提出明确的生态要求。2.2 概念界定

国外有的学者认为绿色营销是“Green Marketing”,或是“Environmental Marketing”,但都是表达一个大致相同的内涵。肯〃 毕提教授在其所着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1]一书中指出“ 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 Peattie等人将绿色营销定义为“以有利润且环境可承受的方式来认明、预期和满足顾客与社会要求的管理过程”。Walter认为绿色营销的内涵是“将环境管理认知并作为事业发展的义务和成长机会的营销活动即绿色营销”。我国学者认为:“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中要重视保护地球资源环境,防治污染以保护生态,充分利用并回收再生资源以造福后代。”从以上界定中可知,绿色营销是是传统营销的创新与发展,即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市场营销方式。在追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过程中更长远地追求社会利益,注重对社会的宏观贡献,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绿色营销不仅要求企业对人、财、物、信息、形象等有形和无形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且还要求企业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到重要位置,使这三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从而产生绿色效益。

总之,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中心和出发点,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 市场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的营销策略。2.3我国实行绿色营销的意义

目前,绿色的浪潮席卷全球,绿色消费意识得到了各国消费者的认同。一项调查显示,75%以上的美国人、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在购买商品时考虑环境问题,有40%的欧洲人愿意购买绿色食品。

但是,近几年,许多生产厂商抓住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鉴别能力不强的特点,纷纷标榜自己的产品为“绿色产品”、“环保先锋”。目前市面的假“绿色”产品在建筑装饰、家电、日用化工等行业表现得已最为突出。假绿色产品充斥市场,严重阻碍了绿色消费的健康发展,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已成为我国绿色消费事业发展中刻不容缓的大事。

目前,我国面临人口不断膨胀,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现实。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经中科院测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致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水平高出7% ,因环境污染对人民身体健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000亿元。正如******主席所指出的:“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能源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因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进一步强化人们的绿色意识,进一步推进绿色活动,从而形成企业经济行为绿化的动力。一方面将迫使企业大力发展集约型循环经济,采用绿色技术,进行绿色生产;另一方面将促使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不再满足于优越的物质享受而追求更自然更健康和谐的生活,形成绿色环保意识,观念的转变将体现在消费上,最终形成绿色消费的新时尚。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基本单位的企业, 只有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把实施绿色营销融入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中去,与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企业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践绿色市场营销战略是当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在新形势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无论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是来自消费者的压力,都说明企业必须贯彻绿色营销的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3 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现状及问题

绿色营销在我国起步较晚,虽得到一定发展,但面临着全社会绿色消费需求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企业绿色营销理念仍未确立、生产管理方式滞后、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以及政府措施不力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绿色营销逐步成为本世纪中国企业市场营销的主流。1 2 3 下一页

我国的绿色营销始于绿色食品开发,我国的绿色营销从90 年代初就开始了,农业部曾邀请有关专家对国外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内涵及质量标准、环境标准、卫生指标进行了研究,正式提出了绿色食品概念,并推出了我国的绿色食品。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1994年,农业部又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由太阳、植物叶片、蓓蕾构成绿色食品标志。从此,绿色食品标志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绿色食品逐步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最畅销食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许多产品获得绿色标志使用权。对外贸易上,许多国家利用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来拒绝或限制进口,使我国一些出口产品遭受威胁。据不完全统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我国含氟产品将因蒙特利尔条约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将因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环境标志而面临市场准入问题;由于农药残留量超标,我国部分粮油食品出口受阻;纺织品出口也因染料问题面临退出欧盟市场的危险。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

但是对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其经营观念仍处于由传统推销向市场营销的转变之中,往往过分注重近期和微观利益,因而割裂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加之中国现有的市场竞争不充分,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使我国的绿色营销客观上面临着一些障碍。

企业的经营观念方面相对落后。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其传统的经营观念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

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有限。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意味着原材料的选择,产品的加工、销售、使用过程以及产品报废后的处理都必须实施环境管理,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需要大量的相关技术设备以及各种有关环保技术和环境管理方面的人才。但我国现阶段,对于环保技术相对落后、环保设备的研发力量不够,环保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而且对环境管理的认识度还没有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现代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企业是资源的最大消耗者和环境污染的最大制造者,外部环境的变化给现代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必将使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因此,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决策的转变

Domain:/lunwen/guanli/qiye/ 2006-5/21/***074.htm 曹利军, 杜世勋.从传统营销到绿色销: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 软科学, 2004,(5): 55-57.[摘 要]文章从追溯‚文化产业‛的诞生历程入手,通过引用多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指出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存在的理论推崇与实际绩效的矛盾,并从经济理论上加以佐证,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反思.[关键词]经济危机;文化产业;经济拉动

自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中国也未能幸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中国GDP季度增幅依次为10.6%、10.4%、9.9%、9%,到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幅剧减至6.1%,二季度稍好,也仅7.1%,形势不容乐观.2009年初的‚两会‛期间不断有代表呼吁:将‚文化产业‛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1]。此前,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赞美之词一直络绎不绝,诸如‚文化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P1)、‚文化产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了自己作为‘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并迅速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P3)、‚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P1),诸如此类的话语在其他论述中亦屡见不鲜。文化产业真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甚至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吗?对此,本文持有异议,并拟从外国与中国、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指出前述命题中存在的值得商榷之处.一、突如其来的‚文化产业‛

1947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在其专着《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将商业化和标准化了的大众文化称为‚文化产业‛,并批评了‚文化产业‛的平庸、强迫性与单一性。此后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尽管得出了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的结论,但采用了同样的‚理论-意识形态‛研究范式.1994年,澳大利亚发表了一个政府工作报告《创意国度》,强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此‚文化产业‛,开始纳入政府施政纲领。《创意国度》的发表,标志着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态度由原来的理论性思辨转向了现实生活中的倡导与扶持。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澳洲的经济与文化实力并不占优势,因此其政策主张并没有引起世人太多的关注,直到1997年情况才为之一变.1997年7月,工党赢得了英国大选,为了应对当时的经济衰退,工党政府进行了机构重组,成立了‚文体传媒部‛,力图将‚文化产业‛①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并组建了一个‚创意产业专家组‛,进行创意产业界定、创意产业纲要拟订、创意产业成果计量等工作。1998年和2001年,‚文体传媒部‛分别公布了当年的《文化产业行动纲领》,把‚文化产业‛看作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认为应纳入国家的政治议程。在英国的鼓噪下,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宣布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一时间,‚文化产业‛声名大振.但是英国政府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搞清什么是文化产业,以至于它的后继者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2000年,奥地利新任命了一位负责艺术管理的国务卿,他宣称:在未来的文化和经济政策中,文化产业是最有前途的行业。在当时的奥地利,没人真正知道他在谈论什么,甚至,连这位国务卿本人也不知道‚文化产业‛到底是什么。虽然‚文化产业‛已被纳入了奥地利文化政策争论的核心,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搞清楚‚文化产业‛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增长、艺术进步或文化发展.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文化产业‛不过是从现有的各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下属的各行业中抽取一部分,组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使之成为继一、二、三产业之后的‚第四产业‛。‚文化产业‛仍然属于传统的三大产业的范畴,只不过在重新排列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性质与功能。由于各国/地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各国/地区所抽取的‚文化产业‛的范围也互不相同(表1)(P53).表1 各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比较分析表由于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界定上难以达成共识,那么我们有理由质疑:既然各国/地区的‚文化产业‛外延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就难免缺乏可比性,那么所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说法就值得慎思明辨了.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范围上存在分歧,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各方外延的重叠之处。大卫〃所罗斯比分析了几种‚文化产业‛的分类模型,发现在确定‚文化产业‛的范围时,各方对以下部门没有疑义: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舞蹈、音乐、音像、电子游戏、视觉艺术、广告、摄影、手工艺、出版。事实上,这些达成共识的部门占据了‚文化产业‛外延的大部分,从而使各国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又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二、‚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经验验证

世界各国中,英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方面一直处于前列,因此我们决定‚管中窥豹‛:以英国作为典型,通过英国‚文体传媒部‛的统计数据透视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1 2 3 下一页

在英国,政府和学术界高调宣扬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给人一种任何地方都能发展‚文化产业‛的幻觉,似乎‚文化产业‛成了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各个地区纷纷宣称要建立本地的‚创意中心‛或‚文化产业区‛,将‚文化产业‛当作一个应当大力扶持和培养的部门,全然不顾各地不同的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历史传统。另一方面,‚文体传媒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英国各大产业中,‚文化产业‛的经济重要性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以2004年为例(图1),在产生的增加值总额①(GVA)中‚其它服务业‛,的贡献超过了2/3,稳居第一主力的位臵;其次是制造业,其GVA占全部GVA的比重超过10%;剩下的农业、采矿、建筑、旅游和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总额(GVA)‛占总体增加值的比例都不大,均低于10%,属于‚第三梯队‛的行列.只有在‚第三梯队‛里面,‚文化产业‛才算得上贡献最大的行业,但从宏观来看,‚文化产业‛对整体经济增加值的贡献仍然有限。当然,我们不排除未来英国的‚文化产业‛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图1 2004年英国各行业增加值占全部经济增加值的比重

资料来源:英国文体传媒部

另一方面,从1997~2006年的十年间,英国‚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在全部经济增加值中的比例一直不高,始终在5%~7%之间徘徊(图2),虽然有增长的迹象但速度缓慢。依此趋势,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成长的重要因子,还需待以时日.资料来源:2009年1月英国‚文体传媒部‛的《创意产业经济统计公报》

不但英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处于次要地位,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也大抵如此。图3来自于英国‚文体传媒部‛的统计,刻画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五个重要成员国的‚文化产业‛对本国GDP的贡献,即使贡献率最高的英国也不过6%左右,其余四国大都在3%~4%之间。很显然,这样的态势难以证明‚文化产业‛对宏观经济成长的重要意义。考虑到各国‚文化产业‛统计口径的差别,我们再选取我国香港和台湾地方政府对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表2及图4),作为审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的参照。如果说图3反映了英国人的视角,则表2出自香港人的视角,我们可以从表2得出与图3相似的结论:美国和台湾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以上,其余国家都在3%~5%之间。这样,无论是欧洲的英国还是亚洲的香港,其统计数据都支持我们的假设:‚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地区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但表2也同时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一般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观的增长潜力,这恐怕是世界各国看好‚文化产业‛的主要原因了,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不等于现实,何况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规模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偏低.图4所选取的样本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亚洲,同时也包含欧、美、澳洲的国家,显得更有代表性。在图4中,美国和英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例最大,在5%~6%之间;澳大利亚、韩国、香港、台湾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3%~4%之间,只有新西兰最低,仅1.7%。图4同样表明:‚文化产业‛在各国/地区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更不是‚支柱产业‛!表2 创意产业经济价值———所选国家/地区概览

三、‚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理论探讨

无论在哪个国家,‚文化产业‛涵盖的部门都多种多样,从‚影视出版‛、‚演艺经纪‛到‚广告设计‛、‚文化遗产‛……不一而足。就行政管理来说,上述行业分别由不同的政府机构管辖。发展‚文化产业‛,要求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彼此协调,涉及的机构越多,协调的难度就越大,有时难免出现互相扯皮、互相拆台的现象;从学术研究来看,无论电影、电视、戏剧、广告、网络游戏,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但我们缺乏适合各个部门的通用研究方法。各个部门的赢利能力也千差万别,网络游戏、影视节目能够轻易地赚取大把钞票,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赢利性差。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谈论‚文化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而应按赢利性的大小分别探讨.[摘 要]文章从追溯‚文化产业‛的诞生历程入手,通过引用多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指出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存在的理论推崇与实际绩效的矛盾,并从经济理论上加以佐证,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反思.[关键词]经济危机;文化产业;经济拉动

自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中国也未能幸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中国GDP季度增幅依次为10.6%、10.4%、9.9%、9%,到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幅剧减至6.1%,二季度稍好,也仅7.1%,形势不容乐观.2009年初的‚两会‛期间不断有代表呼吁:将‚文化产业‛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1]。此前,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赞美之词一直络绎不绝,诸如‚文化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P1)、‚文化产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了自己作为‘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并迅速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P3)、‚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P1),诸如此类的话语在其他论述中亦屡见不鲜。文化产业真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甚至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吗?对此,本文持有异议,并拟从外国与中国、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指出前述命题中存在的值得商榷之处.一、突如其来的‚文化产业‛

1947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在其专着《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将商业化和标准化了的大众文化称为‚文化产业‛,并批评了‚文化产业‛的平庸、强迫性与单一性。此后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尽管得出了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的结论,但采用了同样的‚理论-意识形态‛研究范式.1994年,澳大利亚发表了一个政府工作报告《创意国度》,强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此‚文化产业‛,开始纳入政府施政纲领。《创意国度》的发表,标志着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态度由原来的理论性思辨转向了现实生活中的倡导与扶持。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澳洲的经济与文化实力并不占优势,因此其政策主张并没有引起世人太多的关注,直到1997年情况才为之一变.1997年7月,工党赢得了英国大选,为了应对当时的经济衰退,工党政府进行了机构重组,成立了‚文体传媒部‛,力图将‚文化产业‛①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并组建了一个‚创意产业专家组‛,进行创意产业界定、创意产业纲要拟订、创意产业成果计量等工作。1998年和2001年,‚文体传媒部‛分别公布了当年的《文化产业行动纲领》,把‚文化产业‛看作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认为应纳入国家的政治议程。在英国的鼓噪下,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宣布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一时间,‚文化产业‛声名大振.但是英国政府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搞清什么是文化产业,以至于它的后继者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2000年,奥地利新任命了一位负责艺术管理的国务卿,他宣称:在未来的文化和经济政策中,文化产业是最有前途的行业。在当时的奥地利,没人真正知道他在谈论什么,甚至,连这位国务卿本人也不知道‚文化产业‛到底是什么。虽然‚文化产业‛已被纳入了奥地利文化政策争论的核心,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搞清楚‚文化产业‛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增长、艺术进步或文化发展.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文化产业‛不过是从现有的各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下属的各行业中抽取一部分,组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使之成为继一、二、三产业之后的‚第四产业‛。‚文化产业‛仍然属于传统的三大产业的范畴,只不过在重新排列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性质与功能。由于各国/地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各国/地区所抽取的‚文化产业‛的范围也互不相同(表1)(P53).表1 各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比较分析表由于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界定上难以达成共识,那么我们有理由质疑:既然各国/地区的‚文化产业‛外延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就难免缺乏可比性,那么所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说法就值得慎思明辨了.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范围上存在分歧,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各方外延的重叠之处。大卫〃所罗斯比分析了几种‚文化产业‛的分类模型,发现在确定‚文化产业‛的范围时,各方对以下部门没有疑义: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舞蹈、音乐、音像、电子游戏、视觉艺术、广告、摄影、手工艺、出版。事实上,这些达成共识的部门占据了‚文化产业‛外延的大部分,从而使各国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又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二、‚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经验验证

世界各国中,英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方面一直处于前列,因此我们决定‚管中窥豹‛:以英国作为典型,通过英国‚文体传媒部‛的统计数据透视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1 2 3 下一页

在英国,政府和学术界高调宣扬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给人一种任何地方都能发展‚文化产业‛的幻觉,似乎‚文化产业‛成了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各个地区纷纷宣称要建立本地的‚创意中心‛或‚文化产业区‛,将‚文化产业‛当作一个应当大力扶持和培养的部门,全然不顾各地不同的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历史传统。另一方面,‚文体传媒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英国各大产业中,‚文化产业‛的经济重要性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以2004年为例(图1),在产生的增加值总额①(GVA)中‚其它服务业‛,的贡献超过了2/3,稳居第一主力的位臵;其次是制造业,其GVA占全部GVA的比重超过10%;剩下的农业、采矿、建筑、旅游和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总额(GVA)‛占总体增加值的比例都不大,均低于10%,属于‚第三梯队‛的行列.只有在‚第三梯队‛里面,‚文化产业‛才算得上贡献最大的行业,但从宏观来看,‚文化产业‛对整体经济增加值的贡献仍然有限。当然,我们不排除未来英国的‚文化产业‛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图1 2004年英国各行业增加值占全部经济增加值的比重

资料来源:英国文体传媒部

另一方面,从1997~2006年的十年间,英国‚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在全部经济增加值中的比例一直不高,始终在5%~7%之间徘徊(图2),虽然有增长的迹象但速度缓慢。依此趋势,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成长的重要因子,还需待以时日.资料来源:2009年1月英国‚文体传媒部‛的《创意产业经济统计公报》

不但英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处于次要地位,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也大抵如此。图3来自于英国‚文体传媒部‛的统计,刻画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五个重要成员国的‚文化产业‛对本国GDP的贡献,即使贡献率最高的英国也不过6%左右,其余四国大都在3%~4%之间。很显然,这样的态势难以证明‚文化产业‛对宏观经济成长的重要意义。考虑到各国‚文化产业‛统计口径的差别,我们再选取我国香港和台湾地方政府对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表2及图4),作为审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的参照。如果说图3反映了英国人的视角,则表2出自香港人的视角,我们可以从表2得出与图3相似的结论:美国和台湾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以上,其余国家都在3%~5%之间。这样,无论是欧洲的英国还是亚洲的香港,其统计数据都支持我们的假设:‚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地区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但表2也同时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一般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观的增长潜力,这恐怕是世界各国看好‚文化产业‛的主要原因了,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不等于现实,何况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规模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偏低.图4所选取的样本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亚洲,同时也包含欧、美、澳洲的国家,显得更有代表性。在图4中,美国和英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例最大,在5%~6%之间;澳大利亚、韩国、香港、台湾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3%~4%之间,只有新西兰最低,仅1.7%。图4同样表明:‚文化产业‛在各国/地区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更不是‚支柱产业‛!表2 创意产业经济价值———所选国家/地区概览

三、‚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理论探讨

无论在哪个国家,‚文化产业‛涵盖的部门都多种多样,从‚影视出版‛、‚演艺经纪‛到‚广告设计‛、‚文化遗产‛……不一而足。就行政管理来说,上述行业分别由不同的政府机构管辖。发展‚文化产业‛,要求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彼此协调,涉及的机构越多,协调的难度就越大,有时难免出现互相扯皮、互相拆台的现象;从学术研究来看,无论电影、电视、戏剧、广告、网络游戏,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但我们缺乏适合各个部门的通用研究方法。各个部门的赢利能力也千差万别,网络游戏、影视节目能够轻易地赚取大把钞票,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赢利性差。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谈论‚文化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而应按赢利性的大小分别探讨.

第四篇:浅析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中的产品营销(最终版)

浅析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中的产品营销

目前在世界贸易中,市场结构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垄断性越来越强,各个国家

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盛行,给我国出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就我国国内而言,我国产品开发方面技术力量不足,尤其是缺乏尖端技术设备和人才,致使我国目前出口的大

多数产品还摆脱不了低档次,质量不稳定,品种大路化的局面。另外,由于我国外贸退税

政策调整和许多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再加上有些城市产品结构的战略调整因素等,使有些

企业对外销产品的生产积极性下降。

目前各国为了减轻其贸易逆差,普遍采取了“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同时由于

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结构,人口状况,历史原因,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诸方面的因素各不相同,使其每个国家、地区的市场各具特点,构成了国际市场

和复杂结构体系,这就更需要我们在进行国际营销过程中更加注意营销的战略和策略。只有

善于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的营销环境及时研究和分析国际市场信息动态,合理运用产品的营

销策略,才能使国家营销活动获得成功。

产品是进入国际市场的主体,今天,我们就谈谈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中的产品营销。

产品整体概念

引一句话:在工厂里,我们生产化妆品;在商店里,我们出售希望。

——查尔斯·雷弗森(Carles Revson)

人们通常理解的产品是指具有某种特定物质形状和用途的物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

西。这是一种狭义的定义。而市场营销学认为,广义的产品是指人们通过购买而获得的能够

满足某种需求和欲望的物品的总和,它既包括具有物质形态的产品实体,又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利益,这就是“产品的整体概念”。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产品整体概念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期望产品

和潜在产品五个层次。

核心产品:顾客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

形式产品:是核心产品的载体,即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服务形象。期望产品:指购买者在购买该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

附加产品:指顾客购买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

潜在产品:指产品最终可能会实现的全部附加利益和可能的演变。

比如对于电视机来说,消费者还会注意到售后服务,型号、颜色等问题;旅店的客人,会想要干净的床、香皂、毛巾、热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于飞机的乘客,期望的是平稳的飞行,可口的食物,舒适的座椅和温馨的环境。那种早期在顾客购买空调的时候,只想可以制冷并

希望可以制热,不经愿望实现,现在空调不仅可以制冷制热,还有加湿除潮等功能,带给消

费者无限惊喜,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

我们以旅游产品为例,聊一聊现在的旅游产品的策略。核心产品,顾名思义一定是旅游。

而现代旅游的核心层次已经是“满足旅游者身心需要,短期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旅

游形式产品就不能仅仅理解为组织旅游者去名山大川游玩。其实,现在旅游产品已经

延伸到商务旅游、购物旅游、农业旅游、都市旅游、学外语旅游等等,满足各类消费

者的需求,在附加产品和期望产品上,各大旅行社也在搞各种套餐活动,赠送礼品,高级酒店服务等活动,为了满足旅游者更高标准的要求,相关人员也在积极的开发着

新的旅游周边事宜。

个别产品策略包括内容

个别产品策略就是开发和营销单个产品应做出的决策。其主要包括:质量;式样;品牌;

包装;服务。

产品生命周期的涵义各阶段特点及采取的营销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PLC)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被市场淘汰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产品生命周期是以销售额的变化来衡量的。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销售额为纵坐标,则产品生命周期表示为一条近似S形的曲线。产品生命周期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由介绍期(投入期、导入期)开始,销售额缓慢爬升;进入成长期后,销售额迅速增长;在成熟期,销售虽然仍有增长,但速度极为缓慢;最后进入衰退期,销售额开始急剧下降。

1、投入期的主要特点:第一,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第二,广告费用大。第三,产品售价常常偏高。第四,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是亏损或只是微利。

2.成长期的主要特点:第一,销售额迅速上升。第二,生产成本幅度下降。第三,利润迅速增长。

3.成熟期的主要特点:第一,产品的销售量虽然还会有所增加,但增长的速度趋于缓慢,这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已趋向饱和,大部分销售额属于替换购买所致。第二,产品销售增长率减缓的结果,使企业生产能力发生过剩,导致激烈的价格竞争,而迅速压低价格水平。竞争也使广告等促销费用提高,使利润下降。此阶段,竞争最为激烈。

4.衰退期的主要特点:第一,产品的需求量和销售量均迅速下降。第二,这是由于经过成熟期的剧烈竞争,价格压到极低的水平;第三,市场上已出现了性能或规格品种改进的新产品,转移了市场的需要。

产品生命周期告诉我们:产品的生命是有限的。产品销售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对销售者提出了不同的挑战。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的阶段,产品利润有高有低。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的阶段,产品需要不同的营销、财务、制造、购买和人力资源战略。

针对于此,专家们总结出了个阶段的营销策略。

投入期:

1、快速撇取策略,是以高价格和高促销水平推出新产品的策略。

2、缓慢撇取策略,是以高价格和低促销水平推出新产品的策略。

3、快速渗透策略,是以低价格和高水平促销费用推出新产品的策略。

4、缓慢渗透策略,是以低价和低促销水平推出新产品的策略。

企业可能采取的成长期策略有下列几种:

1、目标市场方面:进入新的细分市场;

2、产品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差异化:增加花色品种、改进款式、改进包装、增加新功能;创立自己的品牌。

3、渠道方面:开辟新的销售渠道,扩大销售网点;

4、促销方面:改变广告宣传的目标,由投入期的以建立和提高产品知名度为中心转变为以说服消费者接受和购买该产品为中心;

5、价格方面:根据竞争形势在适当时机降低价格以提高竞争能力,并吸引新的购买者。

成熟期可供选择的策略有三种,即:市场改革策略:销售量 = 产品使用人数×每个使用者的使用率,方式:转变非使用者;进入新的细分市场;争夺竞争者的顾客;增加现有顾客的购买量。产品改革策略:方式:质量改良、特色改良、款式改良、服务改良。营销组合改革策略:对产品、定价、渠道、促销这四个影响销售量的市场因素组合加以改革,以刺激销售量的回升。

衰退期维持(连续)策略:即企业继续其过去的经营策略,对原有的市场定位、渠道、定价、促销措施等维持不变,待时机成熟再退出市场。集中(缩减)策略:将企业资源集中于最好的产品、子市场和渠道上,对维持其销售量作最后的努力。榨取(强制)策略:大幅度降低市场费用(广告费、推销费等),强制性地降低成本。放弃策略:对于衰退比较迅速的产品放弃经营。再生策略:采取措施使销售额稳定或稳中有升。如大力促销、开发新市场、发现新用途、改进产品。

新产品开发策略包括的内容

谈到这个话题,我们不得不先介绍新产品的分类。

首先按新质程度分全新新产品,换代新产品,改进新产品,仿制新产品,注意:不能简单模仿;仿制中要有改进;不能仿制专利产品;可生产到期专利。

按对于本企业和市场的新颖程度分新问世产品:开创全新市场的新产品。新产品线,现有产品线的增补产品,现有产品的改进或更新,市场重新定位,降低成本的产品。

了解新产品开发的原则,是开发新产品并上市的根本条件。

1、根据市场需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2、根据本企业的能力确定开发的方向。

3、量力而行,采用切实可行的开发方式:独立开发、协作开发、引进技术。

4、不断创新,持续前进。“生产一代、研制一代、设计一代、构思一代”。

5、注意产品开发的动向。

了解这些之后,要进行新产品开发了,搜集对新产品的构思,通常都是头脑风暴法,灵感来自各个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雨果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像构思这样具有威力,而构思的时代已经来临。之后便是筛选构思,这当然是根据很多评估标准的。其中日本花王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委员会将会审查以下几个标准:新产品是否对顾客和社会真的有用?新产品是否适合花王这样的公司?新产品是否与公司的目标和战略相吻合?公司是否拥有成功开发新产品所需要的人员、技术和资源?新产品是否能比竞争对手的产品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样,一个新产品的概念就形成了,产品的概念就是指企业从消费者的角度对产品构思所作的详尽的描述。为了上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般企业都会进行产品概念测试,将产品找一群目标顾客加以测定。概念测试一般采用概念说明书的方式,说明新产品的功能、特性、规格、包装、售价等,印发给部分可能的顾客,有时说明书还可附有图片或模型。也可采用口头描述。

实例:

假设有家汽车制造商开发出一种新技术,能够使电动车时速达60英里,行驶80英里后才须要再充电。这家公司估计电动车的行车成本只是传统汽车的一半。

这是一个产品构思。营销人员要将产品构思发展成几种产品概念,然后选择最佳的产品概念。

为电动车开发的产品概念有以下几种:

产品概念一:一种不贵的小型车,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用来给家庭主妇到附近购物。车子要易于装卸日用杂货和载送小孩,而且进出容易。

产品概念二:一种中等价位的中型车,给家庭用于任何用途。

产品概念三,一种中等价格的跑车,主要是吸引年轻人。

产品概念四:一种便宜的小型车,吸引那些需要基本交通工具,又要节省汽油费,同时要求污染少的顾客。

产品概念测试,制作这样一张问卷:

这是一辆效率高、开起来很好玩的小型四座电动车,它非常适合上街购物和拜访朋友时用,运行费用仅是同类汽车的一半。它的时速可达60英里,充电一次可行驶80英里,每辆定价8,000美元

1.请问这个产品概念对您而言是否相当清楚?

2.请问您认为电动车有哪些优于普通汽车的优点?

3.请问您相信对电动车的有关批评吗?

4.请问电动车是否能符合您的需要?

5.请问您认为电动车应该作什么样的改良?

6.请问您家谁作购买决策?谁使用车子?

7.请问您认为电动车的价格应当是多少?

8.请问您是否比较喜欢电动车?作何用途?

9.请问您会不会购买电动车?

(口 一定会口 可能会口 可能不会口 一定不会)

但以上工作都达到满意后,也就要进入营销策略的制定,其中包括,(1)描述目标市场的规模、结构和行为,计划中的产品定位,以及预期在开始几年内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目标。(2)概述产品第一年的预期价格、分销策略与营销预算(3)描述预计今后的长期销售额、利润目标和营销组合策略。接下来还会从估计销售量,测算成本和利润,开发的投资量三个方面进行效益分析。最后就是新产品的研制,和新产品的上市,当然在此之前还是会要对研制的产品在市场进行试销的,试销对企业来说要发生资金和时间的损失,但是以此为代价可以获得如下的利益:最基本的利益是以小量的费用,避免大量的损失。而且试销可以试验各种市场营销组合计划的优劣。其次试销可以使企业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缺点,向企业提供进一步推广的线索,并且增进企业对各细分市场的了解。找到问题并及时更正就正式的进入市场了。在市场选择上,企业也要慎重决策:投放时机:要决定在什么时间将新产品投放市场最适宜。投放地区:要决定在什么地方(某一地区、某些地区、全国市场或国际市场)推出新产品最适宜。目标市场:即向谁推出新产品。要把分销和促销目标面向最优秀的顾客群。最理想的目标市场应是最有潜力的消费者(用户)群,通常具有如下特征:最早采用新产品的市场;大量购买新产品的市场;该市场的购买者具有一定的传播影响力;该市场的购买者对价格比较敏感。营销组合:即如何推出新产品。

当前国际市场竞争也集中体现在产品的创新和质量的提高上。

由于国际市场的产品寿命周期一般比国内市场的短,所以出口产品就应不断地更新换代,花样及时更新,缩短生产周期。这一方面要求企业产品设计人员始终跟踪并预测国际同产品市场信息以及流行趋势;另一方面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和尽可能多的新样品提供给客商,任其挑选。

第五篇: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因素及如何实现跨文化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因素及如何实现跨文化营销

及如何跨越文化障碍

[摘要]在经济日趋全球化,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在国际营销过程中应重视分析文化环境,识别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礼仪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企业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必须重视各种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立国际市场营销中的跨文化意识,制定相应的跨国营销策略。本文主要探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因素,并指出企业应当怎么样去适应各种不同的文化以及成功营销。

【关键词】文化环境 跨文化 国际市场营销 分析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一个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走出去,去寻找市场机会。但到不同的文化地域、背景进行跨国经营的国际企业,必然会面临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化域的摩擦和碰撞。国际市场营销是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市场营销就是一种文化营销。

一、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我国企业应考虑的文化环境因素主要有

1价值观——价值观念是一种信仰,它阐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或说一种总的偏爱。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价值观念上常常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价值观包含个人主义强度指数(IDV)、权利距离指数(PDI)和风险规避指数(UAI).如在美国,美国人的风险规避指数较我国国民要低,也就是说美国人更喜欢冒险和挑战。

2社会礼仪、仪式—— 在不同的国家内,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也是社会礼仪、仪式的一方面。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代代相传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也是消费者的一种消费形式。禁忌是风俗习惯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成功的营销活动总是与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风俗习惯的了解、分析、研究相联系的。例如,不同国家的商人有不同的商业习惯和礼节,谈判的风格和礼节也各不相同。比如,美国人喜欢边吃边谈,所以与美国人谈生意多在餐桌上,德国人很注意体面,注意形式,但比较缺乏灵活性。在日本和新加坡,商业名片是通向商业交易的头等重要的人场券。递交名片时,应双手呈上,微微鞠躬,并怀着感激的样子欣赏一番。只有懂得了这些,才能带来商业交往上的方便。

3文化符号——文化符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语言是思想、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工具,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了解各国的语言文字,并掌握它,这对于沟通思想、掌握市场信息、做好产品介绍和广告宣传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一些出口商品的主要顾客是散布于世界各国的华侨和华裔人士,因此商标标签上的文字应该避免使用简体字和拼音文字,否则顾客看不懂。此外,还应注意语言文字的翻译问题。翻译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错误。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Nova”牌汽车,在美国很畅销,但是销往拉丁美洲却无人问津,原因是拉美许多国家都讲西班牙语。而“Nova”一词在西班牙语中译为“不动”,试想一下,谁愿意买“不动”牌汽车呢?相反,“Benz”和“BMW”这两个汽车品牌在翻译成中文时却翻译得恰到好处,“Benz”译为“奔驰”,“BMW”译为“宝马”,“奔驰”和“宝马”都给人一种快的感觉,这种品牌的汽车,让人听起来就很舒服。

4宗教信仰等——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不可低估。因为宗教信仰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需求偏好及购物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宗教已经渗透到个人、家庭、社会群体的各个方面,甚至对某种食物、衣物的接受,对于某种消费行为的认可,都会受到宗教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决定了产品促销的成败与否。比如,在一些国家如果广告过多的涉及到人体表演,就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这种产品自然也会被拒之门外。

总之,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社会文化因素,才能制定出适宜的营销策略。如对本公司的外

派人员,不仅要在语言、产品性质、推销技巧方面进行培训,更要重点进行进口国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商业习俗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适应国外的生活和工作。

二、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我国企业应当积极的分析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1.对目标市场国的文化进行市场调研

企业进行跨国调研的费用是十分高的,但如果企业不进行调研有可能付出更高的代价。没有充分、完整和准确的市场信息,跨国经营的决策便无从谈起,即使决策也是盲目的,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跨国文化调研时,调研的内容应全面。要考虑到目标市场的民族、宗教、地理位置条件、教育背景等特点。在调研方法上,一般的实地调研和案头调研虽然可以有一定的收获,但对文化的调研却不太实用,因为文化往往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要亲身去体会、去感悟,这个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企业进行国际市场的文化调研时,要尽可能地找到一个在目标市场国长时间生活过的本国人,或者是在本国找到一个目标市场国的外来人来参与这项工作。就是说必须要有一个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人,这样,调研起来省时、省力而且相对准确和完整。

2.加强国际营销人才的培养

跨国企业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必要的跨国经营知识,而且要具有语言知识和沟通技能。进行跨文化培训是防治和解决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跨文化培训是对文化的认识、文化的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文化冲突处理、环境模拟的培训,熟悉他国文化背景,掌握商务惯例。因此,企业应该有计划的实施文化同化的训练,即让国际营销人员在一个特定时间到一个与自身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中去学习,使其具备对该文化的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

3、利用文化差异细分全球市场,进行营销创新

市场细分是指以消费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区分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体。在国际市场上,跨国经营者能够通过比较鉴别不同文化,把企业原有的营销文化和当地文化相结合,识别不同海外市场的文化偏好,针对消费者不同需求和购买动机来开发和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强化企业市场应变能力。例如,坎贝尔汤制品公司在美国市场销售,基于不同民族文化和种族的偏好,该公司将美国市场细分为22个不同子市场,然后创立特别的品牌来满足不同子市场的独特需求。

4.按照目标市场国的文化进行产品的设计,使得产品本土化

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相应的其对产品的偏好也不同。文化对人的影响最终是通过行为流露出来的,这就是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往往是通过购买行为的差异表现出其所属的文化群体。因此,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时,一定要把他们所属文化的特性设计到产品中去适应他们的文化个性。因此,国际市场营销者在将自己品牌推广到国际上的同时,也应该根据国外市场的文化背景、生活偏好等实现对目标国而言的产品本土化,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以达到跨越文化障碍的目的。例如迪斯尼公司可以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偏好,引进一些中餐馆,或者根据当地人的口味进行研发,打造出属于自己品牌并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美食。这样的产品本土化就形成了既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又达到了自己盈利目的双赢局面。

5.按照目标市场国的文化特点进行企业管理

不同国家文化上的差异性还要求企业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要做到适应性。尤其要做到企业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兼容,使企业文化扎根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上。

总之,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所面临的文化障碍和风险也日益增多。只有充分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目标国的文化并在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优势,企业才有可能在国际市场营销的道路上走的更稳更远。

下载国际市场营销中的《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何关系》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市场营销中的《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何关系》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