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航机务培训中心: 不断创新 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培训机构
国航机务培训中心: 不断创新 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培训机构
日期:09-02-03 18:21:29 作者:国航机务培训中心 杜先俊
(本网通讯员赵正蓉报道)1月19日,国航机务培训中心08年工作总结大会在成都机务培训中心召开,培训中心认真总结回顾了08年国航机务培训工作对09年工作提出新的目标。
会议由培训中心高级副经理杨俊花主持,首先由培训中心工会主席杜先俊传达了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二00九年工作会及首届五次职代会会议精神;骆骊和彭亮分别代表中心行政和中心工会作了培训中心经费使用和工会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培训中心党委分别表彰了《08年度优秀教员、优秀教务工作者》、《08年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及个人》、《08年度培训中心“岗位技能比武”活动中的优胜者》和在读书活动中获得奖的优胜者,并当场颁发了证书及奖品。最后,培训中心高级经理杨杉作了《教以敬业为荣,学以成材为志》的工作报告,报告分三部分:08年工作成绩;中心现状分析及定位;中心的发展方向及09年工作重点。
08年培训中心培训计划履行率达99.3%,共完成中心级培训班437个,受培人数达8494人次(其中,成都基地341个班,受培人数6939人次;成都基地外96个班,受培人数达1555人次),共培训240827人*学时。根据2008年度基地机型培训计划,全年培训中心共举办了40期机型培训,受培761人次。首次举办了两期A319MEⅡ类培训全英文授课。1-12月完成各类委托培训(含内训)134项,受培人员达1536人次,完成基本技能培训11期,受培368人。完成机型复训74期1249人次。2008年6月12日由民航西南管理局适航处批准培训中心增加“TU-204课程培训”能力资格。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杨经理概括了四大特点:机型培训初上规模,技能培训上量较快,基础(部件)培训稳步推进;培训管理服务到位。
在09年工作中,杨经理重点强调了以下几项工作:(1)、完成147基础培训项目取证。(2)、147附件培训项目取证筹备。(3)、继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使技能培训的质量、标准、规模有较大的提升和突破。针对生产一线技能培训需求,继续开展生产一线技能补差培训。(4)、根据维修培训需求,将公共类课程培训向专业理论课程培训转变。按分公司《国航飞机维修技术人员英语资格说明》的要求,继续组织实施工程技术英语考试。(5)、建立专职教员培养方案,打通教员成长路径。加强教员实践经验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员到生产一线实习。对新加入的专职教员作好教学方法和技巧培训,对已取得任职资格的教员,确保每两年不少于70学时的培训。
(七)继续抓好兼职教员能力培养,为兼职教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条件。
会议最后,成都基地陈伦副总经理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培训中心08年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培训中心圆满完成08年的培训任务表示祝贺;同时也对09年机务培训工作提出新的要求:09年培训中心要按照国航股份09年工作会要求,结合蔡剑江总裁〈同心同德、确保安全、打好效益翻身仗〉的工作报告精神,培训中心要在团队的建设、教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技巧、培训质量体系的改进、培训环境改造、成本控制等方面下工夫;努力提高培训能力,苦练内功,不断地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国航机务培训中心争创国内一流培训机构的目标。
第二篇:学习太钢经验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钢铁集团
学习太钢经验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
流”钢铁集团
--太钢印象和启示
太钢,一个在上世纪末遭遇生存危机的钢铁企业。短短几年间,积极谋划发展战略,大胆实施管理创新,一跃成为全球不锈钢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巨人”,连续多年保持了世界不锈钢企业“十强”地位。
依据有限时间内对太钢的所见所闻,结合大家对太钢的印象与感受,笔者对太钢经验以及所受到的启示进行了梳理--
●启示之一:战略制胜
太钢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关键时期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把太钢建成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而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首要的是300亿元的投资。300亿元,包含着巨大的风险,企业内外曾因此引起一场持续的**和争议,但新班子力排众议,一锤定音。
这种坚定,源于年轻班子敢于风险决策,更源于他们在综合分析形势和自身优势基础上的科学决策。他们看准了中国这个新兴国家对不锈钢产品的巨大需求,看准了国家对太钢不锈钢产业的支持,看准了当地丰富的矿山资源对发展战略的强大支撑。
凭借着这一航向的指引,凭借着太钢人坚定的毅力,太钢最终驶向了成功的彼岸,辉煌业绩惊艳全球。
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搞好国有企业,已经不仅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更取决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企业竞争已经由企业内部的管理、技术等“小范围运管”,转变到企业产品方向及战略决策的“大方向问题”上,到了“战略决策决定企业命运”的阶段。“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美国现代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在《中国企业如何定战略--兼论麦肯锡战略之误》中指出:运营效益与战略不同,运营效益是指:“全面质量管理、标杆法、时基竞争等等。”而战略是“针对外部竞争对手,选择一套不同的运营活动,或者以不同于对手的方式实施运营活动”,“战略就是形成一套独具的运营活动,去创造一个价值独特的定位”。太钢决策发展不锈钢,正是从“效益运营”转向“战略决策”成功的一个典范。
●启示之二:精品强企 围绕“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战略目标,太钢不断追求卓越,实现了工艺技术装备全面优化升级,形成了年产1000万吨钢,其中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多个品种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综合竞争力跻身行业前列。
在工艺技术装备优化升级过程中,雄心勃勃的太钢人始终坚持“建设无与伦比的精品工程”,主要生产装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驾驭着世界上最为先进装备的太钢人,秉承“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最精美的不锈钢产品”的使命一路走来,将太钢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品种最全、竞争力最强的不锈钢生产企业。
当企业陷入困境时,太钢人没有走“低投入高产出”的发展之路,而是以超前的思维和创新的勇气打造“无与伦比”的精品工程和优质产品。这种思路,为太钢工艺技术装备的全面优化、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为太钢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启示之三:创新推动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太钢科研投入逐年递增。据了解,从2003年到2004年短短两年时间,太钢仅科技研发投入就达16亿元,超过前三十年投入的总和。2005年达到了11亿元之多,2006年又翻一番,达到了26.7亿元,占到销售总收入的5.17%,这个投入比例远远高于国内钢铁行业的平均水平。
太钢对技术创新成果实施重奖,建立起以科研课题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创新机制,每年拿出3000万元重奖科技功臣。加大对技术中心的软硬件投入,太钢技术中心现已成为世界不锈钢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在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排名中:1999年列第183位,到 2007年列第4位,位次的大幅提高证明了太钢科技创新的长足进步。太钢现已拥有745项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其中,一百多项核心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太钢的总销售收入中,新产品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已占到50%以上,科技进步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率达到72.75%。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太钢面向战略目标、面向市场、面向生产过程、面向效益增长点,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不锈钢新产品和其它特钢产品,精心经营出一大批市场占有率数一数二的拳头产品,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启示之四:开放借力 翻开太钢近年的发展史,你会发现,开放把太钢和世界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开放更打开了太钢人的心胸和眼界,并成为决定太钢命运的又一关键。
太钢大胆利用国外的资金、人才和先进技术,为推动企业发展借得强大动力。近年来,太钢引进国内外钢铁技术专家11人,聘请200余名外国专家常年在太钢工作,建立了以不锈钢和冷轧硅钢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博士后工作站,聘请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长、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干勇院长等 7 名专家教授担任太钢博管会的顾问;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股金川集团,结盟山西焦煤集团,与古巴、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资源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与中石油、中石化、韩国现代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臵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他们还与世界一流公司合作,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艺,瞄准世界一流企业开展对标,引进“六西格马”不断改进管理和生产流程,管理和工艺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臵方式,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和效益最大化,就不能局限于国内市场上的资源,必然要扩展到世界市场,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得益处。
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后劲。惟有大开放才有大发展。
●启示之五:链条固企
进入新世纪以来,太钢致力于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延伸,形成了自采矿直至不锈钢产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地位因之更为稳固。
资源是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地处我国能源和资源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太钢人着眼长远发展,在战略资源的全球配臵上做起了大文章。近年来,先后与古巴、加拿大、津巴布韦、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公司就镍、铬、矿粉等重要资源开展了战略合作;与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韩国浦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太钢积极延伸不锈钢产业链,与韩国现代、中石油、中石化、中集(集团)、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东方电气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了重点产品进入高端行业。他们还用一年时间建成了山西省及周边地区最大的不锈钢加工园区,2010年,将形成年50万吨的不锈钢制品和加工配送规模,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最终建成100万吨级不锈钢制品、加工配送、贸易服务为一体的全球最大的不锈钢集散地。
市场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条的完善决定了企业对抗市场风险的实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市场的动荡中,产业链条的诸环节总是此消彼长,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就能够在动荡中完成“风险对冲”,从而保证企业的相对安全。这些年来,太钢所拥有的矿产优势,加之世界先进的铁矿粉长距离管道运输技术,为太钢降低生产成本,抵御矿石涨价风险和对冲钢材降价风险提供了强大支撑。
●启示之六:人才兴企
“以人为本”是太钢核心价值观的首要方面,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太钢紧紧抓住“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张力与潜质的核心要素,人本理念成为太钢获得快速发展和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不锈钢生产企业的“助推剂”。
近年来,太钢以业绩为标尺,大幅度提高核心人才,特别是不锈钢技术、管理、操作方面核心人才的待遇,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对重大技术攻关难题实行课题招标,由课题首席负责人自由选人组成攻关课题团队,实行抵押承包,按照评审认定的效果进行奖惩。在该机制的有效激励下,太钢产生了大批科技成果,大幅提升了企业效益。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太钢按照“逐级负责制”管理思想,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系统改革。在二级单位处级干部职数规范和压减基础上,实行党政正职一人兼,由公司直接任免,并根据经营绩效责任制严格考核,决定其薪酬;副职由一把手提名产生,且一把手解聘,所有副职同时解聘,副职薪酬由正职决定。同时,强力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强化凭业绩增加薪酬的理念,淡化每年工资升级的传统做法。干部人事等三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使太钢真正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激活了人的要素,企业便可以激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启示之七:文化带动
人们普遍认为,太钢的成功,缘于其产品不锈钢。业内人士却认为,太钢之所以能因为不锈钢而成功,乃是因为太钢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与改革发展和管理创新紧密结合的企业文化,太钢人称之为“不锈之魂”。从2000年开始,在反复总结、提炼、升华的基础上,太钢初步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框架。通过一系列企业文化“落地”措施的实施,现在,太钢已形成了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职工中已经养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凝聚力明显增强,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为企业的振兴壮大注入了强大内动力。
“一流的企业研究文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不仅需要先进的装备和生产工艺技术等硬件的投入,更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这一软件的支撑”......所有这些论断,都充分说明了企业文化在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中的重要性。
●启示之八:绿色促进
太钢在生产发展效益提高的同时,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绿化美化生产生活环境。在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过程中,太钢坚持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建立了绿色发展战略指标支撑体系。同时,太钢大力开发绿色钢铁生产技术、采用绿色制造工艺生产绿色产品,实现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绿色钢铁企业,已成为二十一世纪钢铁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是钢铁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钢铁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在。
而今,钢铁企业在能源资源有效利用方面的竞争日益凸显。推动钢铁生产流程朝着紧凑化、大型化和连续化的方向发展,提高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企业,不能只算简单的经济账,不能只看眼前效益,而是必须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算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这笔大账。这样,企业才能倍受社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