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培训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档(★)

时间:2019-05-13 11:4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中国培训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中国培训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档》。

第一篇:当前中国培训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档

当前中国培训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培训机构呈爆发性增长。截至2007年底,培训业潜在市场规模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各类培训机构已达数百万家,英语、it、少儿教育成为培训产业的三大支柱。教育培训各类细分市场,包括从幼儿园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类校外培训、教育技术行业等市场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虽然近年来高层次的培训有了很大发展,但目前中国培训市场上,中、低层次的培训仍然是主流。中国每年有将近1亿人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其中近80%的人参加的仍是工作技能等方面的中、低层次培训。每年有将近1000万人参加会计、烹调、美容美发等方面的培训。

中国培训业正在走向建设品牌的道路。培训市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实力”、“规范”正成为市场淘汰法则的新标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培训机构被淘汰出局,培训机构出现了“集中化”“巨头化”的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产业市值空间非常巨大。从宏观上讲,中国教育培训产业的总需求达到1.8万亿元,除去正规的学校教育(大约占60%,折合1.08万亿)之后,市场化培训需求达到7200亿元。7200亿元的需求可以滋养一个庞大的社会培训市场,未来市场上将会出现1-2家年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超级培训企业,另外,还会产生5-8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中型培训企业,以及3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上市公司。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导致各大企业纷纷裁员,越来越多的员工选择各项职业培训进行充电,企业也开始渐渐重视与加强员工培训。中国培训市场将迎来庞大的消费需求。

除此之外,未来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而金融危机却使得用工岗位缩减,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拥有绝对的优势,这些毕业生会选择更多的机会参加培训,这也为教育培训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具体的讲,未来的培训市场将从目前的培训师导向走向更加以参训学员为中心,培训的侧重点将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最终企业与专业培训机构将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寻求培训相关的解决方案。

预测一: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将形成互相依托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企业关注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我们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代表企业采购培训的经理们在与培训提供方的面谈中不再扮演考官的角色,而是希望和培训专业机构建立一种平等的和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当培训经理们视自己为考官时,他们会刻意隐藏培训需求的信息,对于培训的题目和内容有绝对的导向,留给培训师和培训机构的任务是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双方合作的契合点。

相比之下,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与专业培训方的合作关系,这体现在信息的透明度增大,培训师更多地参与到问题的诊断和培训需求的确定过程中,以及培训师针对企业情况量身定制课程内容。在这种合作方式下,供应方与购买方的持续和双向的沟通贯穿整个合作过程。而这种合作方式的益处显而易见:双方的灵活性增大了,培训的针对性增强了。

进一步讲,企业与专业培训机构的战略合作还体现企业寄希望于通过培训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组织变革。无论是企业的价值取向,文化氛围,以及行为纲领,都可以借助培训来得到关注和深化。尤其是文化的变革,更需要借助培训这个平台来深入人心,取得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而这种文化对于员工潜移默化的影响通常是在行为层面体现的。例如,在与各大跨国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将行为改变的培训方法与企业所倡导的行为方式相融合,在提升员工素质和技能的同时成功地推动了企业的文化建设。随着培训师队伍的专业化以及定制课程能力的增强,我们预测,企业与培训机构的这种战略合作将在未来中国的培训市场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预测二:未来的培训市场将从目前的以培训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参训学员为中心。

这种转型既包括理念上的转变,也包括培训方法上的创新。具体的转变将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做到以学员需求为中心来量身定制,以及培训师和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实现角色上的调转从而使学员成为场上的中心和“明星”.首先,就培训内容设计而言,纵观培训市场现状,大多数培训课程设计还是无法实现按照具体需求定制化。比如,笔者目前在洽谈与一知名外企的合作过程中得知,该企业在寻求与外部专业培训师或培训机构合作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障碍。其原因是培训师们通常只愿意传授个人擅长的标准化的课程,而不愿研发真正适合企业内部环境或参训学员个人需求的培训课程。事实上,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大多培训课程是标准化的,也就是说,课程的内容和案例是千篇一律的,课程的受众并不能影响课程的设计。而相比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内训的实效,对培训的针对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这些企业关注外部培训机构是否能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研发出为企业,甚至是为某些特定的学员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这也就决定了标准化的课程将很难满足未来的培训市场。相反,未来培训课程的设计将转化为以学员需求为导向,要求培训师能够倾听学员的困惑,并且有能力和意愿根据受众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安排和调整培训课程内容。

另外,从角色调转和方法创新的角度来看,培训学员为中心将体现在培训师的“明星效应”将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培训师更多地充当教练和引导师的角色,让学员在培训的过程中找到“闪光”的感觉。在目前传统的培训模式下,“明星培训师”是通常是培训过程的焦点,他们经验和阅历丰富,善于绘声绘色的表达,案例层出不穷,一场培训下来通常可以赢得满场喝彩,使学员感觉热血沸腾。可是,时间久了,培训经理们却反思,这种培训到底可以对学员有哪些切实的帮助?事实上,培训之后,学员通常陷入希望向培训师

所讲的一样优秀,却苦于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方法的困境。

其实,培训师可以有选择地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怀揣标准答案的导师,学员来学习的目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捷径。另外一种是教练,他们通过观察,挑战,和支持学员来帮助学员朝自己和企业共同设定的学习目标和提升方向靠近。依笔者拙见,未来中国的培训市场,将越来越多地参入目前欧美培训体系中所常见的教练技术。与依靠明星培训师来灌输的传统培训方法相比,未来的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将更多地充当引导师和教练的角色,而更多地将“舞台”让给学员。培训师与学员的关系渐趋平等,培训师鼓励学员之间互相分享和借鉴。培训师干预的方式是通过提问来引发学员的思考,从而帮助学员独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同时,这种教练式的培训方法将关注点放在根据学员现状和自身特点来因人而异地辅导学员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培训师不再是有标准答案的人,而是在辅导的过程中让学员越来越独立和“闪光”的教练。只有这样,学员才真正成为培训的中心,通过培训切实地提升和突破自我。

预测三:未来的培训流程设计将更加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即以学员自我认知为先导,实现学员自我驾驭整个学习过程。

目前企业对于培训效果的关注和不满或许可以通过植入新的培训方法和理念而得以改善。成人的学习毕竟有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如何使这些学员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索取呢?对于成人学习特点的关注或许可以帮助解答这个问题。自我驾驭是成人学习最大的驱动力。首先,只有参训学员本人意识到了提升和改变的必要,学习才可能发生。只有参训学员参与制定的学习目标才能有效地在培训中转化为现实。需要指出的是,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是任何方式的自我提升的第一步。通过测试和其他方式(比如情境模拟)来实现的自我认知,可以帮助学员发现差距和可提升空间,从而找到提升的动力和目标。而这些目标的设定通常也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文化价值,胜任力模型、或行为导向为参照物的。当目标的设定来自于学员自身时,学员在受训过程中才会积极主动,充满学习和提升的热情,培训的效果也就有了保障。

自我认知和目标设定只是自我驾驭的第一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可以允许学员自我驾驭全程。比如说,前面提及的教练技术,当培训师巧妙地将其融入培训过程中时,学员可以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宰,在培训师的辅助下,独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在一个学习周期里,学员自设学习目标,通过体验和实践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总结提升来提炼要点,在获得成功之后重新开始下一轮的自我认知和目标设定。培训师在整个提升过程中,尊重学员的个人决策,尽量减少干预,不轻易出谋划策,真正让学员来驱动整个学习过程。

走向四:未来中国的培训市场将更多地倡导以行为改变为目的,以行动为中心的培训方法。

当今培训市场上众多的传统培训关注更多的是传授知识经验以及提供工具(认知),而忽略的是对行为的关注和行为的改变与提升。曾经有一位朋友从国外参加培训回来,我询问他的感受。他的回答很有代

表性,“培训总体上感觉很好,可是缺少一样东西---教材。”据这位朋友讲,他回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向老板汇报学到了什么,而老板的期望是知识层面的收获而不是其他。

而事实上,培训经理和参训学员已经开始质疑“洗脑”类的培训的效果。而对于我们所面对的学员来说,通常他们急需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是从“知道”到“做到,”实现知行合一。比如说,在领导力培训中,我们发现,学员大多掌握和熟悉中西方的领导力理论,而最大的挑战是其个人领导力行为的提升,比如说,如何开会才能鼓励众人的参与意识,如何布置任务才能做到既有权威性又不失亲和力,等等。因此,未来中国的培训市场也必须打破目前的照本宣科的状态,更多的关注参训者的行为。对于传统培训来说,只有书本的内容才是至高无上的。培训后培训经理们总是双手合十地祈祷他们的学员回到各自工作中后实践行动会自然产生。这就像空中射箭的理论:尽力把弓拉满把箭射出去,你就可能射中点什么。但是在今天,企业们希望(经理人们的)学习是有的放矢的,箭的目标就是企业目标和学员个人目标的结合。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倡导以行动为中心的培训方式。

总之,发展未来中国的培训市场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一支专业和优秀的培训师队伍,需要企业勇于探索和尝试先进的理念和培训方法,需要在培训观念上的突破性的转变,更需要企业与专业培训机构之间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在不断向国外有成功经验的培训方法和理念靠拢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本土化的过程,真正使中国的培训走向专业化的正轨,达到切实地服务企业和个人的双重目的。

第二篇: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戚爱华在此间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商贸大会上说,我国四大油气运输管道基本框架已经构成,油气管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据介绍,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过50多年的发展,管道总里程已从1958年的0.02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近6万公里.特别是1996年以来,我国进入了油气管道建设高潮时期,1996-20 08年全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年均增加约4000公里,2003-2008年年均增加5000公里以上.

戚爱华认为,未来我国原油管道建设将以国内外两种资源为基础,以炼油企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合理确定原油流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配送,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明确远景规划目标,又提出分阶段原油管道建设方案,合理进行总体规划.

成品油管道建设将结合资源流向,综合比较管道、铁路、水运、公路等运输方式的经济运输半径,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为目标,加快完善成品油管道建设;统筹考虑资源、管道和市场的一体化衔接进行整体规划,并分步实施.在全国性成品油管道加速规划建设的同时,区域性成品油管道网将加快完善.天然气管网的多气源供气格局将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在局部区域已经初步形成了“多气源、多用户、统一管网”的供气格局.随着进口天然气项目的陆续实施和供气管网的建设,国内市场的气源将更加多元化.

24日至25日,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商贸大会在厦门举行,来自新加坡、日本、斡国、荷兰等地的国际大型石油企业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集团的300多名代表参加。

第三篇: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走势的认识与判断

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走势的认识与判断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

以上我们请四个部委的领导进行了各自分管方面的演讲,国家发改委是从整体的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角度。财政部戴司长代表丁学东副部长从财政的情况、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的考虑进行了介绍。苏宁副行长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和当前的金融形势给大家做了介绍。另外商务部的傅自应副部长从整个的经济特别是商务方面、进出口的情况作了分析。

下面我先谈谈对四位部领导演讲的体会,然后我们大家共同探讨一些问题。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四点认识

听了四位副部长的演讲,我觉得可以理一下当前的经济形势。

一个是从总体形势来看,中国当前的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基本面还继续保持。大家举了很多的例子,包括发改委的领导通过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给出的说明;另外刚才讲到金融目前总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受国际的影响不是特别大;财政方面戴司长也介绍了。

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测算。我们认为一季度是10.6%,二季度是10.1%,三季度是9%,四季度可能会更低一些。1~9月份是9.9%,我们测算全年有可能会保持9.8%,弱一点是9.7%的增长速度。正好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年均增长速度持平。从这个意义讲,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讲,我们国家的经济目前的基本态势确实是比较好的,这是从他们方方面面的介绍中可以感觉到的一点。

第二点是当前的经济发展确实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国内的经济情况来看,一些企业的效益下降幅度比较大。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回落得也比较快,财政收入下降比较多,等等方面来看,可能大家担心今年四季度或者是明年可能形势会更加严峻。而且由于我们国家前一段时间是采取比较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所以可能在结构调整和周期性调整方面都会面临一些压力。从国际情况来看,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大家认为有可能从金融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的局面这样的形势目前越来越明朗,这样的话可能会造成国际性的经济衰退。

当前对于中国基本面的判断没有争议,但是对于今后一段时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走向,国内争论比较激烈,一会儿简单介绍一下。这是第二个方面,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际的,而且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特别是国际形势。这一点应该充分估计,这是我想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尽管如此,由于中央政府及时的调整了宏观调控的重点、方向和力度,从原来的“两防”——防止经济过快增长和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调整到“保增长、控物价”的方向上,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微调政策来保持经济平稳的发展。刚才戴司长也讲了财政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国家的货币政策也出台了很多,苏宁同志也讲了,包括一些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等等方面都采取了。但是由于货币政策是长期的,财政政策是更能够救急的。所以,财政政策相对于而言在短期内起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由于中央及时采取这样的政策,调整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向,所以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出现比较大的问题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这样一个相对好的局面。目前为止,在经济大国当中,保持GDP仍然高于物价上涨的只有中国一家,这很不容易。为什么说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就是这样的道理。

第四个方面,下一步。刚才我说了有两派观点,总的来讲,由于中国在这一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受到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加之国内经济增长劲头比较足,虽然有很多问题,但自身的活力还存在。另外我们又面临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双重的促进和推动,这样的大背景下,原材料的供应相对比较宽松,金融方面的形势也还可以,粮食又连续五年获得丰收了,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在。如果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得当的话,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比较快的发展,仍然具备条件。虽然具备着经济下滑比较快的危险,但是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是存在的,关键取决于政策。

我们测算了一下,如果政策得当的话,中国经济2009年,在世界经济IMF测算是3%,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9%左右的增速是有可能的。我们测算了三个方案:如果是双积极政策有可能是9%以上;如果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可能是9%左右;如果这些都不存在的话可能是8%以下,有可能更低。

听了四个部委领导介绍了经济情况之后,我可以理出这样的几点体会。

二、关于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走势的认识与判断

下面跟大家沟通的是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特别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形势,目前国内存在比较激烈的争论,存在着两大派观点。对于中国经济当前基本面的判断,大家几乎没有太多的争议,认为当前基本上是比较好的,在国际上相对来讲是相当不错的。但下一阶段会怎么样,从我参加的各种讨论会,无论是学者界还是机关的有关会议,大家都存在着两种非常明显不同的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是认为经济下滑一些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我们前一阶段宏观调控所期望达到的效果。支持他的观点,如果维持这样正好缓解了我们原来认为能源投入已经绷得很紧,无法继续长期发展下去的观点。第二个是可以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甚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如果经济总是热度很高的情况下,谁也不去做结构性的调整,我们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都做不到。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坏情况,即便是没有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也到了该这样回调的阶段了。进入这样的周期了,不调整的话,再往下走可能就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政策是还应该继续冷静地观察,相对要比较稳一点。

认为我们国家现有金融开放程度的情况下,在我们国家基本面的基础上,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国际经济对我们国家的直接影响不大,间接影响也是可控的,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观点。还有一种典型的观点认为现在的形势很好,但是下一步太说不清了,国际经济形势很难讲,根本没有探底。另外,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引发了世界经济的衰退会怎么样,中国能否挺得住,危险性很大。所以,认为中国目前仍然存在着可能不是稳步的线性的回调的曲线,有可能到某一个时点之后会激烈性的下滑,那个时候再去启动的话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相应采取的对策就应该是更积极的,国际上各国都在救市了,我们国家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力度,不是光调点利率、外围上做一点动作就完了,应该在财政上采取非常积极的一些做法,甚至有些人认为应该继续发行国债。这个观点认为第一我们国家经济下滑的趋势令人担忧,国际上大形势的变化会导致我 们国家的经济进一步深度下滑。认为如果经济真的低于8%以下,可能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会产生了。根据97年的经验,真正经济下滑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想启动起来的难度绝对不比治理通货膨胀更容易。

所以,目前存在这样的两派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社科院的同志们在秋季报告里面写得是相对比较乐观一点,认为经济影响不会太大。我们国家信息中心可能相对而言属于偏不乐观一点,认为目前的形势不可小视,它可能会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在我们治理通货膨胀的时候,我们常常说要把问题和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点,看得更重一点。我们认为,在当前经济收缩,特别是面临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也应该把国际、国内的问题和困难看得更重一点,看得影响会更大一点,这样就会采取相应的政策。所以,我们倾向于国家不管文件上怎么说,但是实际上能不能采取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这样的话,我们国家2009年继续保持9%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可能企业的体会更深,现在广州、深圳的民工不是在往城市里面走,而是强大的返乡流,运输很困难,返乡的相当多,说明企业停工破产的情况比较多。加之《劳动合同法》正好在这个时候出台,所以,企业负担加大、经营困难。甚至一些老板采取非正常的办法来清算倒闭,而是蒸发了,包括国际上也是,很多企业老板一夜之间不知道哪里去了,这也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所以,基本上我想存在着这样两大派的观点,我也分别介绍了代表的一些机构。这样的观点在政府里面也是一样的,政府在准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也会请方方面面的专家去谈建议。据我们了解,一些经济专家们在向中央建议的时候也仍然是两种观点、两派意见。据说现在中央政治局的常委们都到下面去考察、了解情况去了,下一步政策最终会什么样的倾向,可能很快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明朗的东西出来。这个时候部长们不会说得太明朗的,因为中央还没有定调子。

地方上的情况也不一样,前一段时间在报纸里面看的浙江现在情况很好,小企业效益不错,但是去广东看情况很不一样。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争论也是正常的。

这是我向大家介绍的情况,根据上午讲的情况,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咱们可以互相探讨一下,可以讨论。

提问交流

提问1:王主任刚才讲了两派观点,也讲了中央没有定调,您是否可以根据您了解的情况做一个个人的判断。

王长胜:我是代表国家信息中心的观点,我讲了我们的观点。提问:您的判断是中央会做出什么样的判断?

王长胜:我希望中央能够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样的做法,这样就可以使2009年的经济继续保持9%的增长速度。我认为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无论从国内或是国际上保持这样的速度是需要的。为什么呢?如果更低的速度的话,更多社会的问题就会产生,比如就业的问题、企业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存在。

而且说到这里又引发了我的想法,我们国家也经过了几轮经济的起落了,回忆一下,由于总体来讲,政策采取得比较贴切,每这样一轮完了之后,国家都能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希望只有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能挺过这一轮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话,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能够上一个台阶。我说的积极财政政策一定要用在与结构调整相吻合的地方上去。刚才戴司长也讲了,大家都是有重点来投,这轮投的时候用于经济增量调整的力度在加大。

如果我们国家在面临百年不遇、比97亚洲金融危机更严重的大形势下,我们国家能挺过去的话,我想中国经济本身、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方面的位置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因为有这样的预期,所以我希望中央在经过讨论之后,采取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因为货币政策是长期的,财政政策是短期的,我认为中央也不要拖到明年,最好是在今年四季度能够采取措施。

我只能说我期望,我判断至少能认为中央还是相对比较积极的,因为国际上这样的形势,美国也是这样,因为雷曼兄弟没有管所以引发了大的动荡。英国就做得比较好,欧洲总的来讲英国相对比较好,银行需要的所有资金会无偿供应,这样的话给老百姓的信心和银行金融界的信心一下子稳定了。

我对形势的看法第一宁可更为严重一些,第二如果经济快速下滑,滑得很低的话比经济过热治理起来难度更大。所以,我倾向于采取比较积极的政策,更好的挺过去,不要等到一下子滑到没有办法不得不被动采取措施的时候,就会更加困难。1990年经济曾经有一个月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国家在很短的情况下砸进去了几百个亿,无动于衷,如果是那个情况下会更难,这是我们研究经济波动之后得出的共同观点。当然,如果财政政策比较积极,货币政策再稳健的话,潜在的风险还在,全世界都投钱的时候,到经济复苏的时候面临的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了。

提问2:我很关注您刚才谈到的经济周期波动,能不能把研究的结果跟大家介绍一下,比如说这次调整,周期时间会持续到什么程度。第二个问题,国内潜在增长的速度什么是比较合适的?

王长胜:首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研究,目前有两个比较典型的看法。一个认为中国经济在9%~9.5%之间,在去年和前年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时候,有一批经济学者认为会达到10%以上。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没有很严谨的论证,我个人的观点是认为在9%~10%之间是潜在的增长率。很多乐观的同志们觉得会高,有的同志们认为会低一些。

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周期的问题,从目前我们采用的经济的先行指标、一致指标、滞后指标的分析来看,目前经济的先行指标是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回头回落的,理论上讲,经济的先行景气指数和一致景气指数一般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差。我们国家恰恰正是到了8、9月份,特别是9月份的时候经济明显下滑。现在的先行经济指标仍然在下滑,就是说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者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话,6个月之后还是在下滑。大概是这样的规律。

为什么我们主张政策调整快一点,因为周期是变化的,如果等到一定程度认为可以的时候,它又会发生变化了,到时候出台政策不是熨平周期,很有可能没有效果而是反周期了,搞不好会加大振幅,这是我们研究的结果。

提问3:尊敬的王主任,我是来自重庆的商贸集团。上午听了四位部长的报道,感觉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分析得很全面,下一步的措施也非常明显。但是有一个困惑,中央采取的靠三驾马车拉动经济调整为主要靠内需。从四个部长提出的对策,对商贸流通服务行业的扶持政策不能是很明显。

从今年1~3季度,全国商贸流通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商贸流通行业经济增长、销售收入下降非常大。从现在来看,下一步农村投入很大、民生投入很大。但是从最近几年看,从税收、行业政策上面对扩大内需的扶持力度比较迟缓。如果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中央对这个行业没有优惠政策出来的话,有可能造成历史上中国重工轻商的局面,从第一、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转移的扶持、扩大内需的扶持措施滞后。我想请王主任在这上面谈一些想法。谢谢。

王长胜:商业环节或者是叫流通环节这个问题同中国整体的经济是联动的,所以造成了当今的情况也不奇怪。另外,确实我们国家在服务业上面、第三产业方面确实是相对于目前发展得很不理想,比国家原来制定的政策来讲是相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是很复杂的,我们不在这里展开讲了。但是从国家的政策来讲,今后肯定是往这个方向去发展的,包括流通,包括物流业。我们国家物流业的发展非常滞后,这些东西也恰恰影响了我们国家真正的向现代化的发展。现在的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第三产业方面我们国家都达不到,这肯定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但还有待时日。至于国家的政策,目前情况下不可能就商业企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应该是一个整体的。

提问4:我想谈一点想法。我觉得现在大家讨论的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危机会不会影响实体经济。从企业的角度,我们感觉影响早就存在了,而且未来的影响是非常严重。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市场在萎缩,特别是从工业制造业和重工业这一块来看,明年的市场是完全不容乐观的。第二个是明年的资本投资,所有的企业都会控制,我是搞石油行业的,最近我们看国际数据,如果明年的油价是75美金/桶,大家不一定认识到会达到这样的水平。

王长胜:我听说现在油的成本要在60美元/桶以上?

提问:不一样,可能50、60美元,最难开采的石油边际成本大概在50美元。这样的话大公司资本投资直接会减少20%,这对实体经济是一种连锁影响,对其它的行业也会有影响。第三个我觉得更加严重的,对中国是特别严重的,可能大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民营企业现在出现了资金链断了,一些大的企业肯定也会多多少少出现这样的问题。在这两年高的价格和需求拉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有大量的投资,资本支出很大,突然一下子市场冷却,融资渠道也萎缩,很多公司 都会出现资金链的问题,这会在明年有很重要的体现。资金链发生问题现在冰山一角已经出来了,明年可能会有更大的问题。

所以,中央的政策包括学界的研究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困难,这不是将来会不会影响的问题,而是完全应该看到的问题。

王长胜:我同意你的观点,目前的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实体经济了,以后将进一步影响。只不过是影响到什么程度,我们建议是两点,第一从国家层面建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周一财政部会召开座谈会,我们也会派人参加,也会在这方面继续呼吁。第二点企业既然已经面临这样的情况了,还是不要采取完全“等靠要”的办法,还是要积极的应对。无论从企业的节能减排方面,效益提高方面,提高创新能力、技术改造等方面,要配合国家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双向的使劲对中国经济持续的良好发展是有价值的。

下载当前中国培训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中国培训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