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备考新型城镇化

时间:2019-05-13 11:2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高考备考新型城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高考备考新型城镇化》。

第一篇:2014年高考备考新型城镇化

2014年高考备考----新型城镇化建设

(佛山二模)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材料二:201 3年中央城镇化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对衣食住行、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会形成巨大需求。

材料三: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由此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城镇化这块巨大的经济蛋糕滋生的腐败问题也日渐凸显,成为腐败现象的高发区与大案要案的集结地,极具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危害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城镇化是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当前形势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12分)

(2)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城镇化形成的对衣食住行、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有利于带动就业,增加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③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科学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城镇化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①牢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作用,自觉接受监督。⑤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茂名二模)材料二:实现民族复兴梦,建设美丽广东,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省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述“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12分)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传统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4分)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传统村落不仅对于研究农耕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4分)

③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4分)

(肇庆二模)材料二:2013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 “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出建议。(10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10 分)

(2)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3分)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2分)

③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分)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3分)

⑤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6、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7、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保护古村落有利于人们感受文化潜移默化 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3分)

②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村庄寄托乡情乡思,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3分)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文化多样性发展(2分)

(安徽省高三联考)十八大将城镇化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城镇化发展进程得到全社会密切关注。我省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安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分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

第一组热议江淮城市群建设

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委省政府针对省情特点,先后实施“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统一有序配臵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功能,加强城际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城市间要素流动、基础设施对接与产业关联配套,以“省会合肥经济圈”为主,以“沿江城市群”和“沿淮城市群”为南北两翼的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带动了全省区域经济实现腾飞。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说明安徽省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正确性(8分)第二组关注农村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通过鼓励农民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信托等形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发展势头强劲,众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农机、病虫害统防统治、工厂化育秧等专业服务。

(2)分析我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意义。(8分)

第三组城镇化中的文化建设

Y市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特别关注对城镇原有文物古迹、民宅、地方戏剧、传统手工艺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城市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并依托这些文化资源开发当地民俗历史特色旅游线路;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实施网络文化信息内容建设工程,推进宽带、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以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网络传播;建成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农村文化站(院)和农家书屋等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100多个;广泛开展 “新农民、新生活、新家园”教育实践活动和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3)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Y市文化建设的措施对该市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1)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城市群利于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正确把握认识把握了事物之间的联系。(3分)

②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打造城市群利于功能互补,推动全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分)③坚持系统优化方法,利于有序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全省发展水平。(2分)

(2)①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

②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保障粮食安全;

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④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①保护地方特色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城镇文化软实力;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依托文化资源开发旅游路线可以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增加城镇居民收入;

③科学技术影响文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文化场所建设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养,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主题创建活动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谐文明风尚,为城镇化提供正确的方向、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潮州二模)材料一: 3 月 1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一 2020 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规划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 示范,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材料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土地被闲臵。一种叫做家 庭农场的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出现。A 县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 现代家庭农场,把农村闲臵土地整合,使农户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有效地提升了农业主体的经营能力。

材料三: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各地城镇建设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城镇化这块巨大的经济蛋糕滋生的腐败问题也日渐凸显,极具经济 和政治的双重危害性。城镇化过程中反腐倡廉要求官员们以身作则,强化内功。

(l)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有关知识,分别谈谈“坚持因地制宜”和“推进试点示范”做法的哲学依据。(8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 A 县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你认为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应该怎样强化内功。(10 分)

(1)① 矛盾具有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 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因地制宜就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分)

②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推进试点示范,努力走出一条 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 道路,就是在践行这个原理。(4 分)

(2)①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 的性质和面貌。A 县发展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有利于农村发展和 农民增收致富。(2 分)②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A 县针对农村土地闲置的现状,推进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有利于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2 分)

③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A 县发展家庭农场符合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 分)

④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 县发展家庭农场是对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革新举措,释放农村农业 生产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2 分)

(3)①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3 分)

②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 标。(4 分)③要不断学习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提升个 人素质和办事能力。(3 分)

(广州一模)材料:广州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2)结合上图和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古镇发展民俗旅游业的积极意

义。(11分)

(3)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10分)

(2)该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可促进经济增长;注重自然和人文生态文明建设,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科学发展;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1分)

(3)①注重对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兼收并蓄,发展富有特色的民俗旅游业,体现了该镇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分)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扩大了本地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了地方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了该镇发展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4分)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强镇建设,更加自觉、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分)

(揭阳一模)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三:在我国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多次召开民主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我国城镇化的意见和要求;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提出科学议案;政协委员们也纷纷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相关内容,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出合理建议。(14分)

(2)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①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分)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3分)

③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分)

④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分)

⑤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6、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3)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分)中国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党的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3分)

②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是人大代表的基本职责(2分)。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人大代表应该多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通过行使提案权,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出谋献策。(3分)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分)政协委员 可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式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发展。(2分)

(评分说明:考生如答到“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可给1分,答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可给1分,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可给1分。)

(韶关一模)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促进城

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对材料二的认识。(10分)

(2)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城镇化建设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作用。(4分)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3分)

③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3分)

(湖北省政治)新华社2013年11月15日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材料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在不失自我风格的前提下走上现代化之路,那些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备受当地人的珍视。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

材料三:湖北省襄阳市某地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景”与“多景一区”的建设思路,综合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注重挖掘和弘扬村落优秀历史文化,保持农村古朴元素和乡村原始特色;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美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不仅提升了生活品位而且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2)运用传统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城镇化建设的经验。(1

2(3)运用矛盾分析法阐述襄阳市某地区是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12分)

(2)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3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强烈认同感。(3分)

③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3分)

④对传统文化要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3分)

(3)①根据乡村特色,按照“一村一景”进行建设,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②综合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综合考虑农村与农民等因素,推进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分)

③一分为二看待乡村的历史文化,在扬弃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村落历史文化。(4分)

第二篇:2014高考政治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4高考政治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时事背景】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 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二、【命题视角】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①有利于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优化我国的需求结构,拉动经济增长;②有利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调整我国的就业结构;③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我国的城乡、区域结构;④有利于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⑤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2.运用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如何做到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参考答案: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应和市民一样平等地享有权利; ②政府认真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创新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促进从重视城市面积的扩大,转向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的发展; ③政府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④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解决好城镇化中的民生问题,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制定正确的城镇化发展政策,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跟踪试题】

1.(原创题)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②要大力发展大中城市、扩张城市规模 ③要迅速并大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④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发展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是:

A.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公民服务

B.中国共产党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从唯物论角度看,要推进城镇化必须:

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制约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4.近年来,快速的城镇化让很多人失去了记忆中的故园,“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为此中央提出,城镇化的建设要“让居民望的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要求是:

①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②立足整体实现事物系统结构的优化 ③坚持群众观点、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④自觉遵循了城镇化的客观规律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5.我国城镇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提高对进城农民的接纳度。目前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大城市有些原住民对进城农民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其次,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休闲场所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社区生活。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目前,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是85%,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95%左右,美国是97%。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有效解决了一些农民工问题。但农民工离真正市民化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个别地方违背农民意愿强行赶农民进城上楼;二是农民工公共服务不完善,不能真正平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三是就业和劳动权益保障不充分。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挤出效应,使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稳定就业面临很大难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安全防护水平不高,恶意拖欠工资时有发生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12分)

材料三北京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出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难题,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必由之路。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3)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习近平关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性的论述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7.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表一 十千年来我国城镇化率(%)

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大体为75% —80%,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1% 左右图表二(2011年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率

2011年城镇化率(%)与2010年相比上升的百分点东部地区 61.0% 1.1中部地区 47.0% 1.7西部地区 43.0% 1.6材料一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戶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大力推进歲镇化既是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1)图表一(含注)和图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大力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8分)

材料二下表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历程:

十六届三中全会 首次提出“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八大报告 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04年中央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翻,(10分)

材料三西部某市在过去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片面地认为城镇化就是大征地、大拆迁、造奩城•走的是一条外延炉张式发展道路。这种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为特征的批a:型城缜化发展模式,加大了资源供需压力和生态环境压力。在学习了十八大关于“建设羑《申萬”的精神后,该市决定将“城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後”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绿色生活为导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城镇化建设机制,决心走出一条绿色城镇化之路。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纖明脑应如何走绿色城镇德路。(10分)

参考答案:

1.C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体现了①④;B、C 观点是对城镇化的错误理解。

2.D提出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体现了党的领导地位,D项正确切题。A 表述错误,应是“为人民服务”。B 项观点错误,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C 项观点错误,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

3.B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故①③正确切题。②观点错误,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④不是唯物论。

4.B

5.①在城镇应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城镇包容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融洽的邻里关系。②国家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城镇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让进城农民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1)表一表明2002—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化水平还不高;(2分)表二表明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不断上升,乡村就业人员总数不断下降,城镇就业人员占总就业的比重显著提高。(2分)

(2)①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农业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农民意愿。(3分)②要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工真正平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3分)③要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工获得劳动安全防护和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等合法权益,(3分)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3分)

(3)①坚持辩证否定观,推动制度创新。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3分)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3分)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3分)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优化区域开发,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能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3分)

(若回答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本题的满分12分。)

7.(1)①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与西方发达相比仍然具有较大差距。我国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区域差别大,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呈现提速态势。②大力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优化我国的需求结构;利于推进二三产业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利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调整我国的就业结构;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我国的城乡、区域结构。

(2)①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科学执政。②利于实现城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3)①该市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②该市要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该市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科学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制定好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绿色城镇化建设实践。③该市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阿德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带动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④该市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

第三篇:新型城镇化)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河北省地处环京津、沿渤海的独特区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地区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成为河北乃至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城镇化统计监测,我省城镇化率将在“十二五”期间跨越50%的历史关口,这是向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迈进的重要标志,必将伴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在结构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把握住城镇化蕴含的发展机遇,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

2003年以来,我省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特别是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现代城市魅力初步显现,居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201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4.5%。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城镇化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带动力不足,城镇体系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不完善,人口实质性转移相对滞后,城镇外规模延扩张过快,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城镇功能不完善、特色不突出,聚集优质要素的能力不强,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大城市交通拥堵、公共服务短缺等“城市病”凸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的必由之路,切实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位置。要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注重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优质要素、强化精细管理,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奋斗目标,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产业和人口聚集为核心,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构建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的空间新格局,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优质产业、强化精细管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加快转变城镇建设方式,推进城市精明增长和有机更新,努力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加快户籍制度配套改革,促进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

3、产城互动、聚集发展。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加快优质产业、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聚集。把城市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劳动密集、基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

4、突出重点、梯次发展。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扶持壮大中等城市,加快县城扩容升级步伐,建设高标准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有重点的培育特色重点镇,打造沿海城镇发展增长极。

5、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围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建设。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城镇体系,全面实现城镇建设上水平目标任务。

1、城镇化率快速提高。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1.5%,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

2、城镇规模结构趋于合理。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2个(石家庄、唐山),20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2个(邯郸、保定),10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4个(廊坊、张家口、秦皇岛、沧州),5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6个(邢台、承德、衡水、任丘、迁安、定州),武安、遵化、辛集、霸州等城市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

3、城镇环境质量全面提升。设区城市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设区市全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所有县级市和60%的县城进入省级园林县城行列。

4、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建成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其中设区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0%以上。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达到90%,基本建成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5、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27.6万套,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以上。完成40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

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6%左右,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中小城市规模和实力明显壮大,小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城乡结构和城镇空间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

三、构筑区域协调的空间格局

(四)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构建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沿海城市带“两群一带”空间新格局。

培育以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市为支撑,以京津、京唐、京石、京张、京承、京沧等高速公路为区域轴线的环首都城市群。在规划、政策、功能、产业和设施等方面与京津实施对接。把环京津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生态良好的高地。积极整合环首都地区城镇资源,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培育和打造新区、县城扩容升级为重点,推进首都新机场临空产业区以及京东、京南、京北新区和白沟新城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设施完备、宜居宜业的中小城市群。培育以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市为支撑,以京

九、京广、石黄、邯黄等交通复合轴为区域发展轴线的冀中南城市群。强力推进石家庄正定新区、临空港产业园区、东部新城,以及邯郸冀南新区、衡水滨湖新区、邢台新区,将冀中南地区发展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服务外包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区域性物流、旅游、商贸流通、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务中心。培育以唐山、秦皇岛、沧州市为支撑,以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为龙头,以京秦、石黄、秦沧等交通复合轴为区域发展轴线的沿海城市带。提升唐山、秦皇岛、沧州城市功能,统筹推进沿海新区新城建设,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航运与铁路、公路、机场协调配套发展,形成港口、产业、港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经济增长极,加速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和腹地纵深,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新型城市。

(五)继续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强化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在全省城镇化发展中起领跑作用。石家庄市加快正定新区和鹿泉、藁城、栾城组团一体化建设,向现代化、国际化迈进。唐山市整合中心城区与丰润、丰南、古冶、开平等资源,打造东北亚地区的合作窗口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承德市统筹滦平县、承德县、滦平县和隆化县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张家口市整合宣化区、下花园区、万全县城、宣化县及周边建制镇资源,建设京冀晋蒙交界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秦皇岛市整合昌黎县、抚宁县资源,着力打造北戴河生态示范新区,建设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宜居城市。廊坊市整合固安县、永清县资源,统筹推进首都新机场临空产业区建设,打造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城市。保定市构建“一城三星一淀”的大都市发展格局。沧州市整合青县、沧县资源,建设环渤海地区重要工业城市。衡水市整合中心城区和冀州资源,建设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邢台市整合沙河、南和、任县、内丘、邢台县资源,成为冀中南地区重要增长点。邯郸市整合峰峰矿区、磁县、永年县、邯郸县、成安县、肥乡县资源,着力打造冀南新区,建设冀晋鲁豫四省接壤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六)扶持壮大中等城市。把发展中等城市和培育新兴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完善城镇体系的切入点,优先培育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级市和县城,以活力宜居为导向,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中等城市。迁安、三河、霸州、涿州—高碑店、任丘、黄骅、定州、辛集、武安等县级市要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尽快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怀来、平泉、遵化、涞源、新乐、宁晋、清河、涉县、魏县等县(市)要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中等城市。

(七)加快县城扩容升级。其他县城要按照高标准小城市进行规划,以城镇改造建设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促进产业和人口聚集。发挥县城的组织管理职能,着力构建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成为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纽带。

四、增强产业聚集的发展动力

(八)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加快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建设。各级城镇要坚持“错位发展”,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依托产业特色确定城市主体功能。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把产业聚集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集中。中心城市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利用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九)调整城镇产业结构。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实施工业立市、强省战略。加快城市用地布局调整,中心城市要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引导中心城区发展金融保险、商业商务、总部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将资源性产业、加工产业向城郊和小城镇转移。依托城市集群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支点,在全省尽快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产业格局。

(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础,实施县域经济“腾飞计划”,突出抓好“三十强”和“三十弱”,实施分类指导,激发内在活力。引导各地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与农业生产相衔接的加工业、面向农村和农民的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各县(市)要积极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加强产业聚集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五、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十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港群方向发展,着力打造沿海快速交通走廊。构建以石家庄为中心,唐山、北戴河、邯郸等为支点的干线、支线相结合的航空网络。以北京、石家庄为核心,打造京津冀快速城际交通圈。按照方便、快捷、高效的原则,合理布置主干道和快速路,增加支路网密度,建设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快速、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

(十二)搞好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完善设施建设标准,建立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基础设施扩容、升级和改造,重点做好架空线路入地、集中供热、管道燃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对街道路面及附属设施进行达标改造。按照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完善城市供水、排水、电力、燃气、污水、垃圾处理、公园绿地和信息网络等市政公用设施,保护城市水源地,加强城市节水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

(十三)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政府主导的投入机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完善城镇公共设施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功能完备、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设施。按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有条件的设区城市重点建设综合性高教区。大中城市要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加快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十四)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加大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老旧城市管网改造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城乡建设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立防洪安保体系,完善城镇防洪预警机制,加快雨水管道和机排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加强城市消防、人防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公共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多层次的预警和救援体系,制定应对极端事件的紧急预案。

六、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十五)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二氧化硫、机动车尾气和烟尘、粉尘、扬尘等防治力度,在中心城市实施PM2.5环境监测。加快城市中心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步伐,对污染严重的违法排污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抓好园林城市创建,大幅度增加城市绿量,实施主城区绿化、城市周边绿化和交通干线沿线绿化工程,县城以上城市中心区都要建设综合性公园。在城市组团之间以及城市之间建设生态绿地、区域性森林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交通绿色通道等多样化复合型生态系统。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城市河道环境整治,结合雨水和再生水利用,规划建设城中湖、滨水公园等城市水系工程。

(十六)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推进建筑、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实行供热计量改革,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严格按照节能标准设计和建设。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深入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发展太阳能、地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节水器具。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禁止新建违规项目。积极采用环保型公交设备,建立智能化的调度指挥系统,提高公交管理水平。倡导绿色交通出行,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十七)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实施文物保护抢救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保护。严格制定和实施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修缮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抢修濒危历史建筑,整治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环境,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古树名木普查鉴定、登记挂牌工作,对古树名木进行分级保护。开展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对于违规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和企业,要限期拆除搬迁,恢复山体植被和原生态的景区环境。

(十八)塑造城镇风貌特色。开展城镇风貌特色规划,构建风貌特色空间总体框架,明确重要景观区域、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风貌控制要求,对重要建筑、公园绿地、环境艺术设施等景观要素进行系统改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优秀传统建筑保护,实施旧城有机更新,逐步恢复城镇历史风貌。抓好城市标志、风貌建筑、城市雕塑等有形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涵。整治提升河湖水系,搞好生态护砌和沿岸绿化,打造环境宜人的都市风光带。

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十九)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城乡一体客运网络,促进农村通信全面升级。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健全新农保、新农合和农村低保制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二十)大力实施“幸福乡村计划”。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规范运作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大力开展村庄容貌环境整治,加强村庄道路、供水、排水、路灯、绿地等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编制和完善中心村规划,有序推进周边村庄向中心村集中。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十一)培育特色重点镇。把特色重点镇建设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对重点镇的扶持力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培育一批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交通型、历史文化型小城镇。

八、健全新型城镇化保障机制

(二十二)加强城乡规划指导和空间管制。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修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加强城乡空间管制,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加强对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保护。划定“蓝线、绿线、紫线、黄线”,加强对城市水系、公共绿地、基本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合理确定城市增长边界,防止无序蔓延。按照城市多核发展、紧凑空间形态和土地混合用途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综合体建设,疏解中心城区职能。(二十三)推行精细化城市管理。实行建管并重、综合治理,以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加快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活动,整治影响市容市貌的重点因素和重点环节。整合市政公用、交通管理、园林环卫、环境保护等部门行政资源,推行相对集中的综合管理模式。落实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政策措施,赋予区、街更多管理权限,并确保费随事转、人随事走。加强数字规划、数字城管和数字住房等系统的融合对接,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管理模式。

(二十四)建立城乡统筹的管理体制。有步骤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解决市县同城、区县同城问题,适当扩大中心镇的管理范围,在设市城市、县政府驻地镇实行镇改街和村改居。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逐步使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市和农村各得其所。建立城乡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二十五)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采取市政债券、企业债券、增资扩股、上市融资、信托计划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规范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管理机制,强化资本注入和资产整合,努力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健全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政府监管。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市政公用事业稳步发展的价格机制,足额征收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新建建筑全面推行按供热量计量收费,建立规范的居住区物业管理收费制度。(二十六)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市)要明确专门机构,给予必要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建立科学、全面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纳入各地各部门目标考核,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适时举办多层次新型城镇化培训班,开展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工作,每年出版《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将出(图)2010-05-21 02:14:00 来源: 山东商报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向记者透露,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今年出台。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历经7年之久,但一直迟迟没有推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

无论是从产业部门或是工业行业的区位上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具有优势的部门与行业的覆盖面与涉及的领域都是非常全面的。其体系完整的程度是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

与此同时,伴随沿海地区的空间推移和新经济增长极的出现,京津冀区域发展空间结构也得以完善。

其一,滨海地区加大开发力度,逐步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日益隆起的地带;其二,唐山、石家庄、廊坊3市市域经济的发展成就突出,张家口、秦皇岛、保定等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也有显著增强,这些经济中心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河北拖累区域经济的忧虑也有所缓解。”上述官员表示。

尽管如此,京津冀都市圈总体的产业尤其是工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该官员指出: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人均GDP较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有较大差距;二,在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京津冀都市圈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远远落后于另两个三角洲都市圈地区。

此外,由于缺乏一个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京津冀经济圈内的“同构化”竞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京津冀经济圈内,北京的汽车产业实际上已经和天津汽车业出现同类竞争。

据透露,在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中,京津冀三地各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

北京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同时,北京发挥大学、科研机构、人才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转移低端制造业。

而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远非纸面上来的容易。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高明告诉记者:“北京市三地之间的经济、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存在诸多的问题。”

第四篇: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加快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背景是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出发点。应结合我国实际,借鉴他国城镇化的成功经验,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合理的价值导向规划我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一,我国应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之路,这不仅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能为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我国是人口大国,只能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三,现代国际竞争要求我国必须“又好又快”地完成城镇化,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第四,我国的国家性质不允许国家的城镇化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形成了大量的贫困人口,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中国特色城镇化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之路的基本思想。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现实可行性。

发展到今天的中国具备相当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物质基础。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教育扩大的规模以及城镇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也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之路,实现城镇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与城镇的和谐发展以及城乡统筹发展,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主要举措:

一是着力打造特色城镇集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中心城镇意识,大力实施中心城镇带动战略,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城镇发展条件,切实抓好县城、小城镇建设,组成较为完善的镇域城镇体系。要加大区域中心城镇建设力度,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互动战略,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思路,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城镇承载力和辐射力,同时推动一体化深入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县城与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根据发展基础和环境容量通过扩容提质,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围绕重要交通干道和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切实打造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

二是扎实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和切入点,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统筹我镇城乡发展战略的节点和平台,推动农村人口向集镇和新型社区、示范村集中。要按照“规划引领,群众自愿、就业为本”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集聚发展,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要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集镇适时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积极探索企业带动、城郊改造、小城镇依托等多种建设模式。

三是不断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按照“大体系构筑、大城镇带动、大园区承载、新农村示范”为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坚持产城互动,把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布局合理、各具特色、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四是研究制定统筹发展政策机制。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土地管理等方面进行充分探索,不断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就业和城乡社会管理的一体化工作。要研究制订土地供给、税收、人才引进、生产用电同城同价等方面的具体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管理制度,鼓励农民进城落户,不断放宽科技人才的户口迁移条件。要创新土地使用机制,研究制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用足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探索增减挂钩的多种形式,腾出更多的用地指标,用于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第五篇: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英百科全书)。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

——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

——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但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化进程。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新型城镇化 概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一、传统的城镇化,是城市优先发展的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讲求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绝对不能搞成“一样化”发展,不能把农村都变为城市,而是要走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盲目克隆国外建筑,而是要传承自身的文脉,重塑自身的特色。没有自己的文脉,形不成自己的特色,自身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就会千城一面。

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3、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

二、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1、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

2、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

3、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

4、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

5、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依托国家“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东中部城市群对外交通骨干网络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西部城市群对外交通骨干网络建设)

三、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1、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强城市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

3、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4、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创新规划理念、完善规划程序、强化规划管控、严格建筑质量管理)

5、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注重人文城市建设)

6、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1、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五、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

2、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3、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4、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5、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六、规划实施

1、加强组织协调

2、强化政策统筹

3、开展试点示范

4、健全监测评估

下载2014年高考备考新型城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高考备考新型城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论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性 农机121班 何炳桥 1201140134 摘要: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当下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一判断是就其现实意义而言的,而......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本城镇化是现代化最基本的战略支撑所在,是最强的内需潜力所在,也是当前最大的红利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

    新型城镇化-文章

    跟随新型城镇化步伐,由速度优先转向协调可持续经营 ----地方投融资平台未来转型方向初探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强力推进,地方投融资平台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浪潮,数量与规......

    解析新型城镇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解析新型城镇化 解析新型城镇化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 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到底应该遵循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大全]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一般是怎么......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我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 采编:巴中市政府办公室 2011年08月10日阅读: 2456次字体:大 中 小 李刚作重要讲话 周喜安主持并讲话 彭耀学熊光林出席 为奋力......

    新型城镇化 1文档

    1、什么是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以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新社区集聚为着力点,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的城镇化。 2、我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