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一个草根组织的垃圾分类实践
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一个草根组织的垃圾分类实践
2014年04月17日 08:54:49 来源: 山西日报分享到:新华微博
近年来,由政府力推的垃圾分类工作在各试点城市步履蹒跚,连连受挫。在太原,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纯草根民间团体却以堂吉诃德式的挑战向我们传递着一种勇气和思维
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是一家民间团体组织,2008年开始,该协会会长张强组织发起了“垃圾分类试点推广”工作,之后,协会与当地一些学校和社区进行合作,展开垃圾分类试点实践活动。几年过去了,今天,面对记者采访,张强却感慨颇多。
这个公益做得就和求人一样
2004年,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城市垃圾问题成为该协会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2008年协会正式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推广”工作,决定首次投放20个垃圾分类箱进学校、进社区,并于同年九月组织了“垃圾分类”的启动仪式,会议地点设在杏花岭外国语小学会议室。在启动之前,协会经太原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召集了十多家市绿色小区、绿色学校的负责人开过一次垃圾分类试点投放沟通会,始料不及的是,活动刚刚起步,张强就碰了一鼻子灰。
沟通会上,所有到会的社区负责人都反对设立垃圾分类箱,理由是垃圾分类设施无人投放和管理,即使投放了居民也不会配合,同时,垃圾管理是小区管理人员创收的一部分,他们不会同意进行分类。与社区一样,所有到会的中学和大部分小学的负责人也不同意设立垃圾分类箱,理由是学生大了不好管理,垃圾分类会给学校带来新的难题无法解决。会议最终只有几所小学校长愿意尝试着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推广,但在随后的实践中,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此项工作不得不停顿下来。同年,协会还通过和桃园西社区的负责人沟通,在该社区进行试点,并合作开展了几次活动,但也没有很好地延续下去。
对于这一结果,张强首先就协会自身队伍建设上总结了原因,他告诉记者,协会志愿者服务社会的专业素养不足,不理解、不配合的情绪不仅体现在外界的认知上,同时也体现在环保协会的志愿者群体中。如果是去义务植树或者是敲锣打鼓的公益活动,志愿者们都乐意参加,但如果是做垃圾分类这种人对人、户对户的具体事务,他们十有八九都会借故推托。同时,作为一个草根组织,协会的架构及管理不完善、后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尽管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但记者还是感到,张强的挫败感其实还是来自于外界。前不久,张强和一所试点学校联系时,该校负责人的答复是,你们怎么又来了?我们都很忙,学生课业压力大,现在顾不上,改天吧。甚至有老师问张强,你们整天做这些事有啥意思!
草根的存在意义
这个草根团队做的事情真的这么没有意义吗?
记者从太原市环境卫生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太原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总量为4300吨左右,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每天都会有新的垃圾被埋入这座城市的地下,被废弃的垃圾填埋场不再能成为耕地,也无法建成生活小区。
太原市环境卫生管理局法规宣传处处长郭晋毅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全市共选定10个村庄和12个社区开展了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进行分类试点。今年将继续扩大试点区域和范围,但此项工作要真正落实到位,目前依然面临着一些难点。一是国民环保素养跟不上,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试点城市,表面看起来各种垃圾分类箱摆放有序,但实际上垃圾箱内各种垃圾相互混杂,根本达不到严格分类的要求;二是相关设施的投入未能同步跟进,特别是在终端处理配套设施方面,技术含量要求极高。如果上述两个环节的问题不能解决,垃圾分类将无从谈起。
政府层面的推进尚且困难重重,一个草根组织的垃圾分类试验更是可想而知,对此,张强却并不妄自菲薄。记者最后一次与张强联系时,他当时正在北京。他告诉记者,试点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之所以半途而废,短板之一就是我们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公益组织。政府认为百姓不配合,百姓指责政府不作为,大家各做各的,政府和百姓是两张皮。所以,垃圾分类不仅需要政府的设施投入,也需要志愿者组织的服务和宣传。
对此,环保志愿者景明深表赞同。因工作关系,他这些年去的地方很多,谈及垃圾分类,景明告诉记者,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结果都不理想,广州在垃圾分类上对拒不执行者采取了高额罚款措施,第一个月就罚了上千万元,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好。他认为,所谓垃圾是一种没有放到正确位置的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仅靠政府的力量肯定不够,民间志愿者的服务和宣传不可或缺。
尽管很难,但会坚持做下去
杏花岭外国语小学是对垃圾分类试点比较热心的小学校之一,该校教导处主任王瑞梅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是一所环保特色学校,也是垃圾分类箱首次进校园活动的试点学校。目前,那四个垃圾分类箱依然在使用,但由于孩子们接触到的垃圾类型不多,所以利用率并不高。记者了解到,该校多年来每年都会举办自己的环保艺术节,孩子们会亲手用废旧垃圾制作手工艺品及服装进行展示,这是校方更热衷并愿意坚持的一种方式。
谈及人们对此项工作的自发参与程度,张强用了“一丝的激情”来形容。他说,有意识、没行动是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一些试点单位往往是最初很热闹,但在拍照、录像留取资料之后,便再无下文,根本形不成长效机制。有的学校领导要求他们找教育局下文件,这样他们就可以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自身的工作成绩,不然就认为是白做。
采访中,张强给记者看了一本他的藏书,是法国人写的 《垃圾的历史》,书中有他写下的思考,其中一段是:“由于城市小、人口密度大,垃圾处理也曾是欧洲国家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当他们一旦认识到某项变革的必要性时,那种从上到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勇气,使得城市容貌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换了新天地。所以,环境保护不是经济发展水平问题,而是勇气和精神的问题。”
郭晋毅告诉记者,目前,太原市对可再生垃圾的前期处理主要还是靠拾荒者,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相距甚远,尽管有漫长的路要走,但太原对医疗废弃物、餐厨垃圾及废旧电池的回收工作一直在不断推进。
前几天,一名垃圾分类试点学校的小学生在路上碰到张强时还问:“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垃圾分类现在不做了?”张强告诉记者,尽管很难,但他们会坚持做下去。记者 贾力军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社会环保实践教案《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及教学反思
中班社会环保实践教案《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分辨回收的垃圾,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尝试进行垃圾分类,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社会环保实践《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4、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制作一张家里垃圾记录表,认真填写。
2、搜集并了解有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个、幼儿分类用的生活垃圾、幼儿分类用的小垃圾箱。
4、分类垃圾箱大挂图、垃圾分类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说说生活中的垃圾。
师:孩子们,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请大家记录这几天家里产生的垃圾,你们完成了吗?(完成了)快把记录结果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1、小组交流。(拿着记录表,互相说说)
2、个幼介绍。(谁想把记录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每天我们的家里会产生许多垃圾,主要有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厨余类、有毒有害类垃圾。这么多垃圾你们平时是怎么处理的?(放到垃圾箱里;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类放进垃圾箱”师说:你在哪儿看到分类垃圾箱的?)
二、问题思考,商讨垃圾处理方法。
(一)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师:韩老师这儿就有两个垃圾箱,我们快来看看!
1、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颜色、标志)(找两三个孩子说)
这是什么标志?
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这是可回收标志,这是不可回收标志。回收以后经过特殊处理能再为我们服务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扔进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二)讨论垃圾分类方法。
师:咱们记录的垃圾要跑进哪个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来,然后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1、幼儿小组讨论。(引导孩子说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电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说花圈的,再说不花圈的)
2、提问:谁愿意把讨论结果介绍一下?
3、个幼回答。
小结:哦,原来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是可回收垃圾(把分类图片贴过来);厨余类、有毒有害类是不可回收垃圾。(贴图)(配课老师收走记录表和笔)
三、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类意义。(让孩子多说,让家长重点解释)
师:咱们刚才分的特别好,韩老师特别佩服你们!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1、幼儿自由回答。(师表扬:你真是个搜集信息的小能手!)
小结:(结合图片)如果垃圾不分类处理,大量的土地会被垃圾占领,水源、空气都会受到污染,地球就会变成一个垃圾场;如果垃圾能被我们很好的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好多资源。废纸类垃圾回收后,可以减少大片树木被砍伐;易拉罐的回收,可以做成好多铝制品;玻璃瓶回收后,可以制成很多新的玻璃制品……
四、实践操作,试试进行垃圾分类。
师:好处多大呀!咱们班里就有垃圾,快行动起来把垃圾分类吧!(垃圾要摆放到教室周围)
1、幼儿操作。
小结:区域活动时,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些这样的分类垃圾箱,将它们摆在家中、摆在我们的小区里,用来提醒我们的爸爸妈妈,提醒身边的人,将垃圾分类处理,环保小卫士们,行动起来吧!
教学反思:
“垃圾”是环保教育中首选的教育资源,教师抓住了垃圾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帮助幼儿体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周围生活中的资源,我们加以巧妙利用都能成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生活处处是教育。
本文扩展阅读:垃圾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
第三篇:中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成果(农村社区垃圾分类离我们有多远)
中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成果
农村社区垃圾分类离我们有多远? [内容摘要] 农村社区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垃圾分类处理又是农村社区环境整治的重要举措。垃圾的科学处理,已经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保护生态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做好农村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对新农村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社区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所以了解当前农村社区垃圾分类现状、寻求可行的垃圾分类方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垃圾分类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的垃圾总堆放量已达到70多亿吨,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全国4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的城市被城区外的垃圾包围着。于是我国很多城市正在积极倡导、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湖州的许多大街小巷的道路两边及一些新建小区设置了许多分类垃圾箱。2010年,吴兴区八里店镇紫金桥村紧紧抓住八里店镇南片区域34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的契机,大力进行街道改造和社区环境整治。那么分类垃圾箱在八里店镇农村街道改造和社区环境整治中的设置、使用又是如何一种现状呢?农村社区有没有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到底难在哪里?它离我们农村的生活还有多远?社区农民对垃圾分类又有何看法?带着这些疑问与思考,我们调查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农村社区垃圾分类离我们有多远?》的调查问卷,并深入紫金桥等农村社区进行实践调查,去了解农村社区分类垃圾箱使用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为当地村委提一些有效的环保建议,从而为新农村的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研究目的
1.通过实践调查来了解农村社区垃圾分类情况,并在活动中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以此增强社区农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了解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在环保实践调查活动中更深切地了解家乡环境保护现状,体会到社会实践和开拓创新的重要性,为未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3.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学习并掌握研究性报告的撰写、应用。
三、研究准备
(一)确定主题,制订计划
为了了解农村社区分类垃圾箱使用现状,增强社区农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垃圾处理方法,我们确定了《农村社区垃圾分类离我们有多远?》调查主题。主题明确后,我们制订了活动的计划,进行了人员的分工,正式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二)科学分工,合作调查
活动负责人、组长:蔡宇婷 资料收集:吴宇凡、倪笑燕 问卷设计、统计:蔡晓伟、潘晓东 摄影:潘晓东、沈丽雅 采访、实地考察:蔡宇婷、吴宇凡、蔡晓伟、潘晓东、沈丽雅、倪笑燕
报告书写:吴宇凡 与指导老师的交流:吴宇凡、沈丽雅
(三)调查时间:2011年8月10-28日
(四)调查地点:八里店镇紫金桥社区
(五)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实地调查
(六)研究过程;制定活动计划→查询资料→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调查﹑随机访问社区农民﹑摄影→获得事实材料→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调查记录→分析讨论研究成果→撰写调查报告→评价和总结
四、调查过程
(一)问卷调查
我们在调查中发放50份《农村社区 垃圾分类离我们有多远?》调查问卷,收 回有效问卷50份。问卷调查的相关信息 如下:
1.请问您知道如何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吗?()A.知道(16%)B.不完全知道(30%)C.完全不知道(54%)2.您是否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的益处?()A.了解(28%)B.了解一点(26%)C.不了解(46%)3.您是否接受过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A.经常(16%)B.偶尔(32%)C.没有(52%)4.您们一般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活垃圾?()A.所有垃圾装一起扔(42%)B.有意识垃圾分类装(22%)C.能卖钱的另外装(36%)5.您所在的小区是否有垃圾分类回收装置?()A.有(38%)B.没有(50%)C.不知道(12%)6.如果扔垃圾时,看到分类垃圾箱,您是否会将垃圾分类扔进去?()A.有(30%)B.偶尔有(52%)C.没有(18%)7.您对自己周围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现状满意吗?()A.满意(18%)B.不满意(54%)C.无所谓(28%)
8.您认为采取何种奖惩措施更有利于增强大家生活垃圾分类的自觉性?()A.物质奖励(66%)B.荣誉激励(24%)C.罚款(10%)9.您是否支持垃圾分类这项工作?()A.支持(78%)B.不支持(8%)C.无所谓(14%)10.您认为目前生活垃圾不能分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选)()A.公众环保意识薄弱,闲麻烦(66%)B.回收分类系统设施不完善(66%)C.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不够(60%)D.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甚少(50%)E.相关部门后期管理不到位(52%)F.其它(10%)
(二)采访调查 采访过程
采访内容(以下是摘录其中部分社区农民的回答)1.请问您所住的社区有没有放置分类垃圾桶?
村民一:紫金桥街上有分类垃圾桶,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个。村民二:我们小区没有,还在使用普通垃圾桶。
2.您觉得政府在把分类垃圾桶普及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工作来保护环境? 村民一: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村民二:大力度保护环境,加大环保监督。用经济手段有效地制止污染源。(三)实地考察 1.分类垃圾箱
2.普通垃圾桶
3.水泥垃圾箱
五、研究成果
(一)紫金桥村垃圾分类后的变化
1.实施前:垃圾都乱扔,即使有垃圾桶,街上还是有很多垃圾。垃圾没有分类,给人感觉很糟糕,很难受。
2.实施后: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后,有了分类垃圾桶,并且开始普遍。村民们都会自觉的把垃圾扔在垃圾桶,并且大部分村民还会适当的进行分类。现在经过了环境整治后共建了垃圾箱30多个,落实垃圾填埋场1处。街上也很少见到垃圾,整个紫金桥村的街道变得十分整洁。
(二)很多社区未使用垃圾分类箱
农村环境虽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在采访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留意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部分地区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分类垃圾桶,专职保洁队伍难以稳定,长效管理机制难以建立,部分村民长年的生活陋习影响,传统的生活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环保意识不强,垃圾乱扔的情况还是存在着。
(三)原因分析
根据问卷的统计数据、采访、实地察看,分析农村社区垃圾分类未普及的原因有: 1.宣传力度不够。我们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做了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对垃圾分类还是不太了解的,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按照垃圾的什么属性成分。关于如何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调查16%的人知道,30%的人不完全知道,54%的人完全不知道; 28%的人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的益处,26%的人了解一点垃圾分类对环境的益处,46%的人不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的益处;16%的人经常接受过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32%的人偶尔接受过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52%的人没有接受过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上数据说明很社区农民对垃圾分类具体知识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政府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力度以及宣传知识的细化力度还不够大。
2.分类习惯欠缺。关于您们一般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活垃圾的调查,42%的人所有垃圾装一起扔,22%的人有意识垃圾分类装,36%的人能卖钱的另外装;如果扔垃圾时,看到分类垃圾箱,您是否会将垃圾分类扔进去?30%的人会,52%的人偶尔会,18%的人从不会。看来社区农民的分类习惯欠缺,环保意识还有待增强。
3.分类障碍重重。虽然关于您是否支持垃圾分类这项工作的调查,78%的人很支持,8%的人不支持,14%的人无所谓。但是关于目前农村社区生活垃圾不能分类主要原因的调查统计中,66%的人认为公众环保意识薄弱,闲麻烦,66%的人认为回收分类系统设施不完善,60%的人认为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不够,50%的人认为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甚少,52%的人认为相关部门后期管理不到位,10%的人选择其它原因;关于所在的小区是否有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的调查,38%的人认为有,50%的人认为没有,12%的人不知道。可见,大多数农民虽然支持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但是农民缺乏环保意识、社区分类设施不全、政府宣传力度不够是垃圾分类前行中的三大“拦路虎”,分类垃圾箱还没有完全走进农村社区,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困难重重。
(四)对今后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1.宣传先行。建议有关部门在居民群体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力度,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的力量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并将垃圾分类知识细化成册。可成立垃
圾分类回收宣传队伍,深入学校、社区、医院、单位等各种公共场所进行宣传,使公众能够自觉地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在社区分发《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完善分类果壳箱投放说明。可以借“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开展集中的社会宣传,定期组织市民开展环保体验等。倡导大家都来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尽一份力量。要明确宣传内容,引导大家懂得何谓可回收物,何谓不可回收物;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等。
2.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垃圾桶的数量和质量。先顺应居民的习惯,在楼道设置足量的垃圾分类桶。在垃圾分类箱上面标上醒目的图案或者文字说明,让大家在扔垃圾的时候,能将垃圾轻松准确的分类。比如在“可回收”垃圾箱上画上:瓶子、玻璃、纸张等。在“不可回收”也画上相应的物品,给公众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样既能在无形中将垃圾分类的常识灌进人们的意识中,也能省掉一些市民“思考到底哪些是可回收哪些为不可回收”的麻烦,让垃圾分类成为可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落实经费管理,保障环境整治建设工作长期进行。
3.强化管理。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相关的政策要跟上,相关的激励措施要出台。对垃圾分类回收进行管理和监督并设立专门的投诉电话,对不认真进行管理的小区或是不实行垃圾分类的居民,经多次教育仍然不改者,应给予罚款处理。
六、报告评价
由于这是我们首次制作的研究调查报告,经验不足,对数据和资料只能进行最简单而又理想化的分析,对项目的研究缺乏深度;另外,由于时间和理论水平有限,因而未能对农村垃圾分类制度的有效实施提出一套系列性的方案。垃圾分类不是一个新话题,多年的垃圾分类治理已初显成效,只是环保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民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人民共同持续的努力。我们本着为农村社区服务,宣传环保的宗旨,进行此次调查,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建议,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活动感受
我们通过准备、调查、采访、搜集资料等东奔西跑,亲身体会到社会实践的苦与乐。在整个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不少困难,就如某些村民不配合我们的调查活动,本着怀疑的心态找各种借口拒绝我们的调查和采访,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了一些阻碍。活动中,我们也真切的体会到社会实践的辛苦,但我们掌握了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方式与步骤,学会了调查报告的撰写与调查问卷的设计。活动中我们锻炼出了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还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不光如此,我们还接触体会了社会生活,懂得了发现研究,提出并解决问题,还行成了独立观点和培养了开放而新颖的思维模式,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