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城市建设将由政府包办转向企业承办
广州城市建设将由政府包办转向企业承办
广州市政府将培育交通、水务、地铁、燃气、垃圾处理、城建、亚运城七大投融资集团
广州城市建设将实现体制性创新与突破。昨日召开的广州市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和《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其中,《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将从根本上改变广州城建由政府财政的现状,企业将成为建设主体。
根据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广州将在交通、水务、地铁、燃气、垃圾处理、城建、亚运城等重要领域培育七大专业投融资集团,使其成为承担城市建设任务的主体,切实培养壮大投资主体、盘活存量资产、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城市建设效率,改变目前政府部门承担建设任务较重的现状,使其更好地履行政府在规划制定、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
市长张广宁表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按照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有了显著改善。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单一,投资效益不高,运作机制不灵活等矛盾日益突出。出台投融资改革方案是为了避免城市建设走入“排队等财政拨款”的死胡同。张广宁要求,各有关部门一是要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建立“政府指导、企业为主”的投融资体制,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企业产权清晰”的原则,推进投资主体的组建工作,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他还透露,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广州市政府已经专门成立了工作协调小组,让各部门都参与进来。各部门一定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协调解决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把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昨日的常委会议还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张广宁表示,白云新城的功能定位为“广州北部片区的商业服务中心、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广州一定要将白云新城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城区。
据悉,此前广州市规划局组织了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竞赛,并遴选出6套设计方案向市民公开展示。张广宁透露,此次批准的白云新城规划综合了各参赛设计方案的优点,起点较高。他还表示,白云新城地区、琶洲—员村地区、白鹅潭周边地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是广州今年重点规划建设的四大功能区,这次白云新城城市设计科学规划,重点围绕功能布局、生态系统重构、交通组织、城市风貌景观控制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他功能区也要借鉴这种方式,做好规划,尽快制订出台细化方案。
第二篇:社会管理由“政府包办”转向多元共治
社会管理由“政府包办”转向多元共治
近年来,牡丹江市在社会管理中创新体制,由“政府包办”向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多元共治转变,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百姓反映强烈的利益诉求。
牡丹江市把保障食品安全做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实事。为叫响“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品牌,他们提出从种养、生产到流通服务各个环节都要从“田间负责到餐桌”,坚决杜绝违规生产和销售,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确保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对检测呈阳性的蔬菜进行严厉查处。全市各市场、商场、超市还全面建立和实施食品准入管理制度,堵住黑加工点及不达标生产企业产品的进入。
根据百姓对公平问题的诉求,牡丹江市积极营造司法公平、机会公平、征收公平的社会环境。穆棱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群众工作局和法律援助中心,率先开展了基层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工作,使群众合理诉求在基层得到妥善处理。针对百姓反映强烈的入名校难、入好园难等问题,牡丹江市加快推进学区制改革,在市直属中学设立三个学区,消除大班额、择校热等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实现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同时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加快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按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底,全市拟投资2.4亿元,新建、改建、扩建83所公办幼儿园,并制定落实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减免政策。
牡丹江市还坚持把社区建设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目前,全市已搭建了覆盖全市十个县(市、区)的社区服务“四级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广覆盖、群众性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制度化、社区专业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相融合。按照规划,到2015年,城市社区将全部建成和谐社区。2009年12月,他们投资建设了全国第三家、全省首家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这一平台将全市1.7万个社区服务网点组成联动系统,服务项目几乎涵盖了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社区服务“十五分钟”便民圈。
牡丹江在社会管理中还突出社会关爱,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各类特殊群体。今年以来,他们加快推进3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试点,重点解决失地农民、城市无业居民等特殊群体的保障诉求,大幅度提升社会保障的均等化、公平度和可及性。通过在全省首创“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全市始终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为解决全市低保家庭中的特殊贫困家庭的困难,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全市成立了爱心帮扶协会,从而把过去单纯的救济变为救急和日常救助相结合,使这部分困难群体的生活得到保障。为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东安区在全省率先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建立对社区矫正对象心理教育、公益劳动、过渡性安置等三个基地,从而形成了监管、教育、服务“三管齐下”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