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造学习交流氛围 提高培训效果——信息系召开国培项目培训教师学习汇报会议
营造学习交流氛围 提高培训效果
——信息系召开国培项目培训教师学习汇报会
(信息系“深一度”报道组记者杜玲洁、王剑阳)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师学习交流氛围,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受益面,信息系于3月25日下午在信息楼503举办参加国培项目培训教师培训会,培训会由信息系副主任厉莎主持,信息系系办主任胡恩保和网管教研室主任李桂香作会上学习汇报。信息系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胡恩保老师作了题为《澳大利亚TATE职业教育的实践和启示》的汇报。围绕培训过程简介、学习内容阐述、体会与启发三个方面展开,指出高职院校应借鉴澳大利亚TAFE学院育人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本,并注重学生社会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同时在教师自身方面强调教师应增强职业能力和到企业参加锻炼提高对行业一线知识的敏感意识。
随后,李桂香作《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报告。她生动幽默地介绍了培训的基本情况,包括参加培训所在的城市重庆的人文风貌,赢得阵阵笑声。同时她还从教师职业教育理念、高职教育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等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与讲解。在谈到培训的心得时,她这么说道,“我们应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新技术方面,尤其是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应该紧跟信息发展的脚步。”
本次会议的召开是我系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会议传输了培训所得的各种新的教学理念,让信息系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个新的提高,有助于教师之家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培训学习交流汇报
培训学习交流汇报
2017年2月15日,我与我校两位老师一起到蔚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寒假集中培训学习。我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一天紧张有序的日程安排中,我有幸聆听了进修校几位领导的精彩讲座。在这一天的学习中,我收获了曾未有过的丰盈与充实,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不断的更新,我的视野得到极大的开拓。下面是我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在座的各位老师交流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新教育实验,那么什么是新教育实验呢?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
四大改变
1、改变教师行走方式
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逻辑起点,就是教师的发展,或者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现在很多学校所有工作的重心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什么不可以提“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一切”?实际上,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因此,教师的成长,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应该是新教育实验最最重要的环节。
2、改变学生生存状态
新教育实验是通过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在新教育实验中共同成长。其实,只要教师成长了,学生自然就会成长。
3、改变学校发展模式
新教育实验怎么去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我觉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当然也是我们学校管理的一个关键所在。学校发展有很多的模式,也有很多路径。新教育实验让许多校长发现,还有比分数、考试更加重要,更加值得追求,更加有意思的东西,如书香校园的建设。每个学校怎么样去打造自己的品牌,怎么样去塑造自己的文化,这都是学校发展很关键的问题。
4、改变教育科研范式
我们知道,科学研究是生产力,在学校的发展中,科学研究同样也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是中小学的科学研究,不是大学教授的那种科学研究,不是坐而论道,不是那种纯理论的、与教育生活脱节的教育科学研究。我们希望创造一种真正的科研范式,一种能改变学校生活、推动学校发展的科研。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校本生态下的行动研究,这是教育科研的一种新的范式。
十大行动
1、营造书香校园。创设读书氛围,开阔师生视野,促进师生发展。特别是“图书漂流”活动,书香的流动变成了家校之间心灵互动的精神交流。
2、师生共写随笔。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超越自我。
3、构建理想课堂。主张把握理想课堂的“六个度”;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整合度,五是练习度,六是延展度。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4、聆听窗外声音。开展学校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激发学生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使各种烙印改变着学生的人生态度,提升着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也带给社会以纯真、至善至美的教育希望。把社会上的名流、企业家,哪怕是一个普通工人、农民请到学校,让一个孩子聆听他们的报告,说不定某一个报告就可以改变某一个孩子或者某几个孩子的命运。
5、培养卓越口才。创立学生论坛,让孩子有当众说话的地方,“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要让孩子思考,让孩子说话,让孩子讨论,让孩子争论,让孩子真正的“说起来”。
6、建设数码社区。以“新教育实验”为基地,以“教育在线”为网络平台,加强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应用,建设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数码社区”,可以让“新教育共同体”进行超越时空的学习与交流,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7、推进每月一事。新教育实验主张,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到底哪些是学生一生最有用的东西?我们的答案是良好的习惯。从微笑开始,学会交往;从打球开始,学会健身;从吃饭开始,学会节俭;从演说开始,学会表达;从走路开始,学会规则;从植树开始,学会公益;从日记做起,学会毅力;从唱歌开始,让学生热爱艺术。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习惯养成一般要经过21天的重复练习,所以用“每月一事”的办法来培养习惯是非常好的途径。
8、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等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一天天地丰盈着、成长着。教室是个小社会,就会有社会的一切:道德规范、行为规则、规章制度、榜样底线„„全都与这个社会同步建构而成。在教室文化的思考中,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第一形象是教室命名,而最终呈现的则是教室文化的整体构建。一间教室的名字,应该是教室文化的具体承载与体现,是班级成员的自我镜像。而命名只是教室文化建构中的一个事项,和它相关的事务包括班徽、班旗、班歌、班诗、班训、班级承诺(誓约)等,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间完美教室的根本是为了生命的绽放,是为了让人性充满道德的光辉。在完美教室中,道德人格的养成始终是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具体来说:
(1)一间教室,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价值追求,有一种基于生命自由的信仰;
(2)一间教室,应该是传统文化习俗与孩子生命天性之间的缓冲带——既是训练场又是庇护所,孩子们既能够体认这些传统又能够有资格对这些传统加以审视与反思;
(3)一间教室,应该以民主的方式生成自己的游戏规则;
(4)一间教室,应该有自己的道德人格系统,以及相关的一些用来理解人性的理论工具,并引导我们去理解整个世界,同时以此指导我们在教室中的共同生活。
9、研发卓越课程。在新教育的课程概念中,“起点”首先意味着人,意味着作为课程实施的具体对象学生,也意味着实施者自己;意味着教育要从受教育者那里开始,也意味着教师本人对于课程的理解。而“终点”,则意味着课程目的的实现程度;意味着师生生命的发展程度;意味着社会与国家诉求的落实程度;而居于二者之间的,是历程、是计划、设想、方法、途径、资源、评估、修正„„。简言之,在我们的课程意蕴中,起点处是活生生的人、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各种可能性;终点处还是人,是人的问题的解决、是人的幸福完整的实现。
10、家校合作共建。新教育扎实推进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让家长走进学校,成为教育管理的同行者:二是让家长拥有话语权,成为教育的评判者:三是让家长尝试义工,成为自觉服务学校的志愿者;四是让家长了解学校,成为素质教育理念的宣传者;五是让优秀家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先进教育文化的践行者。六是实施亲子共读工程,成为书香家庭、校园的建设者。
浅读新教育的感悟
(一)我对新教育中“幸福完整”含义的理解
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对于幸福的要求也是参差不齐的,我认为新教育的使命就是最大化的满足不同的个体对于幸福的需求。即教给我们一种方法,一种如何追求幸福的方法。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这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不仅仅是对于学生个人而言的,它所要求的幸福完整是对于所有教育的参与者而言的,即学生、教师、家长乃至社会都能够体会到这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对于学生而言,我认为这一种幸福完整就是学生能够在快乐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迅速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可以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在充分的发挥各自个性的同时,让学习成为人的一种本能,而且是一种能够让人感到幸福的本能。这一种本能不仅仅体现在对当前应试教育或学校成绩要求的一种迎合,更加是个体对于未来如何生存,如何快乐幸福,富有创造性地生活的一种推陈铺垫。
对于教师而言,我认为这一种幸福完整就是教师能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轻松地教给学生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教育的魅力,真正摆脱以往教学中的身心疲累。当然要真正地走出这一种困境,就应当在新教育教学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属于自己,符合自己幸福的教育方式。
对于家长而言,我认为这一种幸福完整就是家长在对于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能够放心的把自己的孩子交到学校的手里,而且能放心的认为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发展,对于未来能有一个好的规划。真正学会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时应当有的一种本领或技能,这对于家长而言便足矣。
对于社会而言,我认为这一种幸福完整就是每一个个体尽可能的不会成为社会的累赘与负担。社会的发展在于人的发展,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那么社会的整体素质也就提高了。同时,伴随着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的付出和贡献也就会相应的增加,对于人类社会的前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这就是新教育对于社会的幸福完整。但是,要形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都能够感到幸福与完整却显得困难重重。因为我们面临这太多的局限性:比如家庭,比如学生生活的环境,接触的视野等等都成为了我们的桎梏。在我看来,对于我们的现状而言新教育与应试教育就是一把双刃剑,多用一份力,少用一份力都会对彼此造成伤害,造成矛盾。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一个度,一个既不伤害应试教育背景下对于分数的青睐又不至于影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全面健康成长的度。我认为针对目前情况下我们所面临的瓶颈,不应该是一味的追求新教育的大改特改,一味的迎合这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而要层层递进,积少成多,先试着过一种小幸福,适度的幸福,也就是我们要在适度的范围内改变我们的教育模式,在夹缝中寻求适合我们的新教育。我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燎原之势,真正达到新教育赋予我们的目标。
我们只有充分的认识到新教育中“幸福完整”的含义,才能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促使自己向着这一目标迈进。
(二)农村偏远地区推行新教育实验的必要性
新教育实验的存在与大力发展有它本身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农村偏远地区更是应当势在必行。
教育问题太复杂,中国的问题尤其突出。且不说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在创办着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单是中国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城乡、东西部间发展严重的不平衡和几个时代思想观念的相互摩擦、相互排斥激荡,就已经是最大的问题了。虽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不管校舍建设还是教育资源的共享都有了全新的发展。但是农村教育思想,家长观念的狭隘依然阻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我们虽有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先进思想的不断涌现,而也正是这一种传承让我们在前人的固定思维中亦步亦趋的向前走,不想突破,不敢突破,没有了突破的思维。从而导致我们农村的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单纯的认为教育的功能只是教书育人,未来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一点在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与家庭显得尤为突出。我们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固然没有错,但是我们不能固定自己的思维,一味地迎合与继承,而是要大胆创新,大力改革,打破常规思维,寻找到一条既能保留文明的精华,又能符合时代的要求,真正教给学生生存的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专长,真正把教育的功能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农村教育当前面临的正是这一种传统与改革应试与创新的相互矛盾与纠结,亟待一场大变革的洗礼,所以我希望让新教育实验的风来的更加猛烈些,好吹去农村教育长久以来积压的污垢与灰尘。
(三)新教育实验对于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我们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谁来启迪学生的主体性要靠教师”。“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以上是新教育实验对于当前新形势下教师的要求,我们只有牢牢把握这两点,真正会做梦,能够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才能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占领一席之地。而现在,许多的学校却始终停留在朱永新教授提出的各种教育方法之上,大肆的崇拜模仿。而我认为,所谓新教育实验提出的各种教育方法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而不是我们应当循规蹈矩,争先效仿的教育方法。若果真如此了,我们岂不是又重新走入了一条死胡同,没有跳出改革创新的圈子呢。
所以,我们应当跳出新教育实验中推行的“书香校园”等方法的条条框框,解放自己的思想,放开自己的思维,寻求属于自己校情、学情、教情的实验方法。大胆探索,努力寻找在新教育实验的全新理念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想朱永新教授首次尝试探索新教育实验的推行,也是基于其学校,其本身存在的桎梏与弊端而应运而生的吧!所以,我们更应当注重从本身的状况出发,仔细分析,努力寻找自身的不足以及带给学生的种种限制。放开自己的思维,打破教育的常规模式,真正教会学生一种生存的本领与技能,我想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吧。
新教育实验的路依然步履维艰,希望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未来的路上充满爱与激情,真正实现一种和谐的幸福生活。
第三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汇报材料
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汇报材料
10月16日至17日学校一行四名老师在xx儿童学院学习,听取了汉字启蒙、朗诵和国学课。
我听取了陈丽华老师讲的《山居秋暝》和《论语·公治长》。《山居秋暝》是一年级的孩子学习,陈丽华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时,先范读诗两次,生分别谈感受,师适时指导生交流纠正,引导孩子学习诗中描写的景色,有节奏美地读诗文。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弄懂诗的意思,老师采取多种方法,带领孩子们提取诗中的意象进行想象、分析和理解,这样孩子们在理解了诗的意思上再读诗就不再是随便摇头晃脑地读书,而是像一位小诗人深入其境了。感觉这课老师还是讲的时间多了点,如果更多一些时间去想象、品味和交流效果会更好。《论语·公治长》这节课我是当了一回陈老师的学生了,因为自己对《论语》只是接触了点皮毛。陈丽华老师带领学生理解串讲,插入大量的历史故事(遇到该要仔细向学生介绍的知识还打开带来的准备资料,如介绍孔子的弟子宰予和漆雕开时向学生读了准备的资料),让学生在文化上思想上受益,这样的理解读书学生再无兴趣盎然,索然无味,如果我们老师没有大量的阅读思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不能够熟练地驾驭课堂的。
我还听取了王茜老师的汉字启蒙识字课,王老师这节课是学习“水字旁”的汉字,由象形字“水”引入认识汉字“泵、冰、冻、洗、海、汁”,学会写字“汁”;还利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木字旁”的汉字“林、森、树、桌、漆、沐”。这样的识字不单纯是识字,而是开启孩子们的智力,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听课后与老师们探讨《汉字启蒙》的学习,随行的老师们很感叹说格鲁伯探索出了这样的识字规律,回去后得好好实践。带来了刘道玉基金会送给我们的这一系列《汉字启蒙》六册教材,我仔细翻阅学习了,这样按照中国汉字笔画规律、汉字组合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部件带学汉字,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及记忆力都建立在教育规律上,有一种独特的思维能力,所以会消除孩子们畏难情绪,学习汉字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徐老师的朗读课《房子》(因与林老师交流这节课没听完)及武大附小国学班的《房子》孩子们表现可以看出素养训练就是不一般。徐老师表彰孩子的方式多样,指导孩子诵读都精心选择好了配乐曲,每一次训练读都有阶段性的目标,并体现了层次。
还听取了费杨老师的汉语拼音教学,费杨老师对待学生很有亲和力,她没随意批评训斥贪玩的哪一个孩子,都是采取多种评价形式鼓励孩子们学习。
学习期间,看到了学校每个学段和每天的教学安排,还看到学校每周的工作计划,知道xx实验学校每天上午学习知识,下午参加体育音乐美术电影等活动类的课程学习,他们还有充足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选修活动或参加俱乐部。
回来后,欣赏xx校长送的他们学校端午节的节庆活动,打开xx校长的博客和xx实验学校的网络,浏览学习着,让我再次对xx的教育心怀崇敬,此时甚至想,现在即使我不能去xx当一名老师,可将来等我做了奶奶我会将孙子送到xx去享受这样新的教育。
第四篇:暑期教师会学习培训交流材料
学习、反思、提高
----暑期培训学习交流材料
今年暑假根据学校安排,我很荣幸的到西安外国语大学参加了为期十五天的“陕西省农村英语教师技能提高培训班”。通过这次短暂、紧张、全面、丰富的专业学习培训,我对在新课改下如何当一名好老师和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半个月的时间里西安外语大学的老师们对我们的语音、听说、阅读、写作、语法等各方面专业技能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从单词发音上的重音、节奏、弱读、语调到阅读及写作教学技巧包括作文的批改,甚至对课堂教学用语都进行了规范化的学习操练。通过学习,我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通过每天下午听取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也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省教育厅的张载锡教授和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孙二军教授,还有陕西省教育学院的甄丽娜教授的讲座,语言朴实,却字字精当,句句中肯,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阐述,又有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张载锡教授从教师的语言、情感、幽默、想象、演示等各方面诠释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教学技巧;孙二军教授从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类型、特点、内容、标准以及叙事研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全面的讲解了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学案例的区别;甄丽娜教授则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过程的实施、评价工具等八个方面全面的讲解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除此之外还有张广友教授、杜瑞清教授„„每一节课都带给我心灵的震撼,每一位老师都带给我全新的体验。下面我(从“学习、反思、提高”三个方面)就学习培训期间学习的收获与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学习)目前,国内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将重心转移向学生,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趋势固然纠正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语言创造力的倾向。但是,如果因此低估甚至忽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那就又会走向另一误区,从而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最终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任何时候,强调外语教师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其个人素质是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新时期英语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新教材推广和新教法运用上怎样更能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呢?西安外国语大学师资培训教研室主任杨萌教授的讲座指出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指四会能力和教学能力。
1、四会能力 随着形势的发展,根据时代的需要,英语考试的形式、内容、方法、策略以及题型都在发生变化。近几年,英语考试的考查重点已从语法转向篇章,从语言知识转向语言应用;考试形式从只有笔试转向口试、笔试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四会能力被视为考查的主要方面。中学英语教师的四会能力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事实上,由于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很多都不是专业的英语教师,所以听力与表达能力一般,读写能力平平,语感不尽人意,这些都影响着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作为英语教师,应从时代要求出发,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除了应具有精深的英语专业知识外,还应重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根据英语教学目的与内容的需要,英语教师应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力求语音纯正、词汇丰富、语法正确、语言得体;应具有较强的语篇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应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学实践继续学习、拓宽、加深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例如,了解有关教学法流派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现代科技革命与现代思维方式的联系,阅读英语科技文选,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
2、教学能力 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并不等于就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英语教师不仅应重视提高英语语言素质,还应重视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具有能胜任21世纪教学的能力,应努力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对于中学英语教师来说,还应加强对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如果不重视理论学习,只注意提高具体的教学技能,则会使教学能力的提高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后劲,同时也难免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会使教学进入误区。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的交际过程。教学双方提供信息。教师的输出对学生来说就是信息的输入,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归纳、记忆等活动接收、处理、储存、运用信息;学生的反馈作为信息输出对教师和其他同学来说又成为信息输入。通过这样反复、多元、多渠道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逐步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如果领会了交际教学的理论,在教学中就会体现英语的交际功能,多设计一些具有信息差的交际活动,以代替过多的机械练习和简单重复。对于教授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应视作是传递和接收新的语言信息的交际活动,应注意结合语境进行。
知识在于更新。更何况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肩负的使命更重,我们平时应该加强业务学习,多读专业文章,多了解最新的学科信息,保证自己永远站在知识变革的最前沿。
二、教育叙事案例的撰写(反思)
最近两年,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育叙事”逐渐走进中小学学校,并在教师中间呈现流行之势。所谓“教育叙事”,是指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或者是“记叙”教育问题的提出过程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也就是,通过教育记叙文本,“讲述”教师自己是怎样遇到这个教育问题的;这个教育问题发生之后,教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另外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叙说的细节。
1、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教学即人生、课堂即生活。教育是我们教师的一种最重要的生活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教学日记可以为教育叙事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2、“教育叙事”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其基本理念是:(1)教师做研究就是“讲教育故事”,而不是引经据典地“写教育论文”。但是,在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故事、掌握了丰富的教育素材之后,教师再来讲教育道理或写教育论文就有了现实基础;(2)教师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写”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教师内隐的个人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行为,将经由这种反思而发生变化。于是,教师“写”教育事件实际上就成为转变教学观念和变革教学行为的一种行动方式。
3、如何撰写教育叙事
⑴、中小学老师究竟可以写哪些故事?
孙二军教授认为:教师至少可以讲述三种故事,与之相应,教师至少应该做三种“教育叙事研究”:
第一,可以写教材研究的故事,教师首先应该研究教材(课本),应该研究自己每天使用的课本。说得宏大一点,教师应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如果一个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调整、补充他的教材,这个老师就已经是在做研究。教师把教材研究的过程,把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讲述出来,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故事”或“教材研究的故事”。
第二,可以写教学研究的故事,包括写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某个“教学事件”(或称为“教学冲突”)或者某节课的“课例研究”,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校本教学研究”。教师把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教学冲突”)或某节课的“课例研究”的过程讲出来,就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故事”。第三,可以写“人”的故事。教师首先应该写学生的故事,其次应该写教师同事或教师自己的故事。写学生的故事实际上是一种“学生个案研究”。写教师同事的故事实际上相当于写“教育传记”;写教师自己的故事相当于写“教育自传”。其中可以涉及到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包含“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
在这三种故事中,写人的故事当然更具体、生动、生活化,但是,如果“教材研究的故事”、“教学事件”写得好,也可以是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化的、盎然的。
⑵、教育叙事的基本内容框架
①主题与背景。②情境描叙。③结果与问题讨论 ④诠释与研究(感悟)好的叙事=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关键是描述有意义的情境,揭示人物的心理,细腻刻画冲突情节,抒发独到思考。
⑶、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①讲叙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可以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片段,但片段描述应该完整。
②要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活动等的描述,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心理技术分析。
③叙述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不应该是对活动的笼统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说明。
④要有反思性。仅用事实说话是不够的,应该融入自己在事件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带来的思考、反思,包括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者过程后的反思,具有理性色彩。
⑤有感而发、直率倾吐。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理性的思辨,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不求理论化、学术化、缜密化,只求自身的灵性、智慧、独到的感悟。需纯洁表达,弃无意义铺张。
教育叙事是我们教育生活的真情告白,是一个极富人情味、人文关怀和情感魅力的思索领域。叙事对广大教师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但做好叙事研究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善于积累,善于提炼,善于采取积极的行动,善于在行动中反思。
三、课堂教学艺术的实现(提高)
蕴涵课堂教学艺术的课堂,不仅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还增强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但实现教学艺术不能走入一味追求课堂设计新颖的误区,忽视教学的其他因素。为了保证预定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张载锡教授提醒我们要注意教师、学生、常规教学等环节的充分考虑。
生动的课堂能使讲者一吐为快、听者心旷神怡,双方在愉悦的心境中共同成长。在一整天的讲座中,我们在开阔眼界,享受新理念的同时,忘记了时间和疲倦。大师的教诲、点拨及现场充满激情的教学艺术演绎,使我深深沉浸于其中,并对“教学艺术”产生新的感悟
讲座中,多位学员应邀回答“教学艺术”的概念,大部分人将重点放在了教学设计的奇特构思和多样形式上。张教授结合国外的认识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既然属于一种方法,应该强调的更应该是最终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艺术不是刻意追求教学设计的新奇、独特,而是更要注重把握教学效果,体现方法性,尽量避免无谓的课上作秀。他告诉我们在其他教学环节中,踏踏实实的开展工作对实现教学艺术也举足轻重。
教师自身的丰富知识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现教学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将这一句引用到教育里,特别是课堂上也极为合适,作为一门表演性实足的职业,教师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自己的理念淋漓尽致的表达,旁征博引或信手拈来中给自己和学习者留下新奇、偶然和畅快,以及那股余音绕梁的耐人寻味,不在课外做丰富的储备是不行的。学习的意义在于,学习与生命并存。《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育是贯穿于人一生的、不断积累知识的长期、连续的过程。一名有着开阔眼界和丰富经历的老教师如同正当艺术壮年的国画家一样,画中意境渐趋高深,技艺日臻完善,艺术之花才会开的更加饱满动人。艺术源于生活,如今活化在课堂里,自然高于生活。此时耳边又响起张教授的谆谆教导:“课堂教学艺术的实现,要求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正确认识是实现教学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少年儿童,他们的心理世界有别于成人,虽然他们在发展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发展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速度、高度千差万别。例如,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记性好,有的好动,有的好静。对自己的学生充分了解之后,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加有效,因材施教中体现艺术性。想到这一点也源于张教授的一句点拨:“要对儿童的心理需求正确认识。”
实现教学艺术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是要踏踏实实开展常规教学工作。张教授对此有一个重要观点:“教学艺术之花依附于常规教学这些枝干上”。一节课中出彩的地方毕竟少数,绝大多数是在进行常规教学。只有本着认真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常心态,才能完成教育所肩负的使命。在不刻意追求艺术的放松状态下,灵感的火花更易迸发。
教学艺术的实现依赖于很多因素,这里只是就张载锡教授的精彩讲座给我的感受谈了几点,希望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帮助
半个月的培训学习,自始至终都给我一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受———教育专家的讲课,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法;教育教学的实况,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同老师们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疏通了许多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困惑。这些是单靠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是难以获得的最可宝贵的财富,这次的学习,对于我而言是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使命是艰巨的,更是持续发展的。对此,我们都责无旁贷!从现在起我们会把学到的新的方法、理念努力地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竭力打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做一个教育的先行者。用我们的努力和付出、追求和信念去营造农村基础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试马初中 王 德 虎 2011-8-25
第五篇:2011国培项目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2011国培项目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金清送爽,丹桂犹香,在这个充满丰收的季节里,我有幸参加了省组织的“国培计划(2011)——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的培训。此次培训的地点设在贵州省师范院校。出席培训会议的有贵州省教育厅国培办公室主任崔华、“继续教育网”执行总监毕田增、“教育研修网”执行总监周卫和相关的业务指导教师。培训时间为10月10日至10月12日。虽然只有短短的3天,可它对我内心充满了强烈的冲击与震撼,从迷惘、担忧到感激,使我满怀信心的去迎接新的挑战,真的收获颇丰。
迷惘中清醒
我之前参加过很多的远程培训,也曾经在乡下管理过远程教育项目,但我对这次远程培训的真正内涵不是太清楚,认为这无非又是一些走过场的东西,流于形式罢了,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于是抱着好奇与试一试的心理参加了这次培训。
10月10日上午的开班典礼,省教育厅国培办公室主崔华的一席话在的心里掀阵阵涟漪,将我的思绪慢慢的拉开,使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这次培训的真正内涵。“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实施“国培计划”。加强教师培训,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
担忧中挑战
接下来是“继续教育网”执行总监毕田增、“教育研修网”执行总监周卫两位同志的讲话,像两计重拳狠狠的击在我的身上,让我明白了自己在此次国培训计划中扮演的角色。作为辅导教师团队中的一员,并不是拿着鼠标指指点点那样简单,要精心的引领自己班级成员完成培训任务那可不
是件简单的事。规模大、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这样的角色自己还是第一次体验,内心的担忧就不言而喻了。
通过的10月10日业务指导人员下的“破冰之旅”和10月11的业务指导,加上与同行们的互助交流活动,虽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还是掌握了很多。特别是能够利用远程平台与专家们面对面的进行交流,自己担心的心理慢慢的抚平了。远程平台真是一座桥梁,后面有那么多专家作后盾,还有那么多同行相互帮助,怕的是自己不想去做,做起来也不是太难的一件事,因为那些专家随时会为你提供服务,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虽然做起来可能会很累,但很充实。
感激中自信
10月12日安排的是经验交流,主要是上一界的辅导教师谈他们的实践经验。从他们的经验中可以看出,他们虽然很累,但他的心境很高,一个个都满怀激情,当我们这些新手向他们提出困惑时,他们会毫不保留的一一解答,这真的使人感激。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这里,我要感谢上级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空间,感谢“国培”为我们提供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用崔华老师的话来说“认真,你只能做对,用心,才能做好。”我想,只要给我这个平台,我一定用心去把它做好,让我的教育生涯更加完美,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