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李荒)
《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
安民镇中心小学李 荒
在第一课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巨大,自然得思考垃圾的处理问题。学生依据知识储备,也了解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但对这两种方法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却知之甚少,这便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对环境造成的众多影响„„
在第一课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巨大,自然得思考垃圾的处理问题。学生依据知识储备,也了解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但对这两种方法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却知之甚少,这便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对环境造成的众多影响。但是教学中如果没有更多的直观资料,是难以让学生对由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瓶子底部的水被污染而变色的过程,也能够明白模拟实验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什么物体。这个实验要想效果好,有一定震撼力,做实验用的瓶子要大,最好是用小型鱼缸,这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能极大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验,学生意识到随意填埋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由此针对模拟实验中的各个部分进行改进处理,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垃圾填埋场,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切中要害,所想到的办法也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新型垃圾填埋场”示意图,从而加深理解,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再引导学生分析垃圾填埋处理的其他问题,如占用土地,分解速度慢等。
对应垃圾填埋方式的优点与缺点,引导学生分析垃圾焚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也能够较好进行分析归纳,没有什么问题。在总结本课活动时,应该强调“虽然将垃圾填埋或焚烧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并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佳办法”,由此引发思考:寻找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方法。将活动引入下一课教学。
本课教学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在学生的思维碰撞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看似没有问题,但总感觉缺些什么?缺什么?缺的是更多形象的,能说明问题的媒体资料,尤其是视频资料!必尽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垃圾填埋场,接触垃圾焚烧厂的,就两张图片,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参配套光盘中的视频片断也太简单。而这方面的资料教师也很难收集。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非常需要更多精彩的视频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期待有关部门能为我们搜集整理更多有用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二篇:用工荒的反思
【新闻背景】
“用工荒”新闻调查组在前两篇,瞄准贵州一、二、三个产业劳动力及用工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第一和第二代农民工“打工” 的不同诉求,第一代农民工是“生存型” 打工,即打工收入除维持自己最基本的生存外,全部用来养家糊口;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如果可以称为第二代农民工的话,“打工”即为“发展”,并融入城市。调查中,记者还发现 无论是养家糊口的第一代或渴望融入城市的第二代,未来的目标都是创业,每一个人心中蛰伏着强烈的创业力量。于是采访从追踪“用工荒”事件,延伸到农民工创业,有多少农民工返乡创业?返乡农民工怎样创业?记者想起去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发起轰动全国“温暖农民工万里行”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者,贵州农村信用社安顺办事处主任胡良品。
记者拨通胡良品电话,听完我的选题后他欣然应诺,带我们到条件最差,农民工外出打工最集中的国家级贫困县,麻山地区紫云县采访。
大坡村模式: 从东部打工到返乡创办工业园
——对贵州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上)
题记;
从三个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三家庭式工个厂,引来坝羊乡大坡村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业园。表面看是农民工自发式民间行动,倒“逼”政府跟进的个案,实则是一场从自发到自觉的工业化发展路径。观察欧美工业化道路,概莫能外,已然是从民间开始,包括作为世界加工厂的沿海制造业,从民间家家户户家庭草根式创业,到规模、规范和集约化。
——记者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西式别墅村
别墅门前几乎无人,只零星站着几个老人和鲜活乱跑的一群年龄在3-6岁的孩子,偶有1、2个衣着鲜亮的女人,在好奇地看着我们。别墅里一应俱全的彩电、冰箱、沙发,但青壮年男女都出去打工了,只有老人在家种地看孩子。
3月7日早8点30分,胡良品驱车如约来接记者,到安顺时,看了一些去年他们 “温暖农民工万里行”影像资料,画册一反常规,用了大量留守老人和儿童图片,记者初次感受到胡良品真实善良的性情。
中午1点,胡良品和他直接领导的安顺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段应安携记者一行向紫云出发。
越野车在破烂的428国道上颠簸盘桓两小时,才到麻山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紫云县的坝羊乡大坡村,此行采访目的地。
2009年,紫云财政收入首次破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701.5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低800元,比全国农民人均5000元低差不多一倍。
此时已是下午3:00。村子只有400多户人家,分散在公路旁的山坳里,村中心街由一字排开,在公路两旁的西式别墅群组成,约几十栋。别墅的外屋顶和梁柱是白色罗马柱装饰,在周围群山映衬下,颇有些欧洲乡间别墅风情。前来迎接我们的大坡村能人娄方成指着别墅,用自豪的口气告诉我们,“别墅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而是打工的村民们返乡建的”,投资在十几万,最多的花60万,大都在信用社贷部分款。他特别说别墅图是在广东打工的村民们拍下人家的别墅图,照图设计的。
娄方成很兴奋,一边滔滔不绝介绍一栋栋别墅情况,一边提高嗓门,与两三个出现的村民叔婆弟妹地叫着寒暄着,炫耀式地向他们介绍我们这些来自省报记者。
娄方成在自家屋子办起来的老厂
别墅门前几乎无人,只零星站着几个老人和鲜活乱跑的一群年龄在3-6岁的孩子,偶有1、2个衣着鲜亮的女人,在好奇地看着我们。别墅里一应俱全的彩电、冰箱、沙发,但青壮年男女都出去打工了,只有老人在家种地看孩子。
娄方成是坝羊乡大坡村凯成实木厂厂长,清瘦,中等个,头发蓬乱,身穿有些廉价西装,脚蹬一双敷满黄土的解放鞋,然而,看着我们的两眼却是坚定自信,毫不躲闪。
通过娄方成,我们了解到,大坡村是打工经济。从80年代开始,人均年收入仅几百元的大坡村人便开始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全村16—50周岁之间,基本在外,每户估计每年汇回家的钱平均在1.5—2万元之间,主要是打工经济。
二、农民工老板娄方成娄方成说:“在广东农民工们,大都象我一样,打工时抱着学技术的想法,目的是学好技术,自己办厂,不再给别人打工”。
娄方成的实木厂是在自家的住房里办起来的。
2009年10月,带着一家三口回乡的娄方成看到家乡人用的广东实木门,是用紫云产的木材,运到深圳加工,返销回贵州的。在广东实木门厂打工多年的娄方成便打起了办实木门厂的主意。
娄方成原来的住房是半间木房,便用10多万积蓄在公路边建起了两层楼的住房,同时投资30万元,买来机器,在新房一楼,开起了实木门加工厂。他既当老板,又当技术员,还当工人,请来6个木工师傅,日夜生产。第一个月产出15套门,全部卖光。
他只卖500元一套,广东同类型产品卖800元一套。
他说“我就地取材做货真价实的实心实木门销给老乡们,价钱比广东的那些空心门便宜。”他说,广东的门许多都是空心门。
于是市场供不应求,必须扩大规模。在去年下半年,娄方成与同村人王凯合作投资250多万,把厂扩张到县城,县城主厂房投产几个月销售额有70多万元,20多万利润。
娄方成说,“我看好市价800元左右中档门市场,打算3年做到年产一万套,5年做到5-10万套门的规模。”他说,一个楼盘就可以消化几千上万套门。
娄方成有野心,想把门销到广东、上海他的师傅厂所在的市场。
娄方成打工前的生活怎样?,“打工前,一家三口守着几亩旱地求食,如果风调雨顺,加上老婆养的两头猪,除去成本一年收入大约是2000多块钱”娄方成这样对记者说。
忍受不了极贫生活的娄方成尝试种烤烟、做小买卖,后来与人合作借钱开矿亏了十几万。1997年,走入绝境的娄方成带上老婆儿子,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开始了背井离乡下广东的打工人生。时年他28岁。
到了广东,托几个老乡才在一家具厂找到一份工资只有300元的扫地工作。娄方成没有钱买铺盖,睡了半月的光板床,一老乡看不下去拿100元借他买了铺盖。
娄方成一心想学技术,经常乘扫地时偷偷在旁学习,后来做组装维修工,勤奋的娄方成很快把活做得又快又好,得到工厂信任并送出进行专业培训。娄方成很努力,培训完成后考起了技师资格证,工资涨到3000,再后来又涨到6000元。又到台湾东风集团搞电脑零配件维修,工资在7000元以上。
2005年,娄方成在深圳龙岗开办了自己人生第一家喇叭加工厂,厂发展到100人规模,那时是台湾厂家提供配件,他的厂组装,喇叭厂两年赚了100来万,但2008年那场金融风暴一来,订单突然减少,厂子被迫关门,此时,娄方成站在空无一人的厂里,突然感到很孤独,突然想起了已经7、8年没有回去的家乡。他突然产生想回家看看的冲动。
2008年底,多年在外打工的娄方成带上打工挣下的几十万元,携妻将子,第一回到家乡。然而他发现家乡正在大搞新农村建设,发现家乡充满无限商机。
娄方成说:“在广东农民工们,大都象我一样,打工时抱着学技术的想法,目的是学好
技术,自己办厂,不再给别人打工”。
三、三个农民工要办工业园
在坝羊乡大坡村返乡创业园,是娄方成、舒明勇、舒建江三个返乡农民工办的三个家庭式工厂引来的工业园。
一天娄方成、舒明勇、舒建江这三个能人聚在一起,谈起广东、浙江建工业园,三个人竟然都想到,以他们三个厂为基础,联合一些返乡创业的老乡,一起办工业园。
这个想法让他们很兴奋,马上找到乡党委书记张正贤。张一听很高兴,可怎么搞?四人都不知道,于是上网查资料„„。请示县委政府,边学边干了起来。
在娄方成的厂兼家坐定后,闻讯赶来的坝羊乡党委书记张正贤给我们讲到,大约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部分有了一定积蓄的农民工开始返乡搞运输、办小加工厂、开小超市、小百货„„,具有工业意义的返乡创业是从舒明勇的汽门芯加工厂开始的。
在2002年,村民舒明勇在外打工多年后,回到家修了一栋三层别墅楼,然后用在汽车配件厂打工学到的技术,在别墅的一楼办起生产汽车零配件的汽门芯加工厂。
娄方成说,舒明勇有技术,原材料渠道和销售网络都在手上,从开始生产就很正常,产品销到珠三角、长三角、北方和中西部的大量汽车生产厂家。后来订单越做越大,汽门芯加工厂只好搬出别墅,买下门前几千亩地,投资数百万,建成一家现代化标准厂房。
娄方成指着开发区最大的厂——舒明勇的汽门芯加工厂给记者看,记者一行走进去,发现该厂约几千平方米,呈四合院状,从北面正在贴瓷砖的厂门进去,东、西、南面是全框架钢结构标准厂房。舒明勇在县城办事,赶不回来,娄方成告诉我们,舒明勇的产品销往全国大多数汽车生产厂家,包括一汽大众,本田都用他的汽门芯,老厂保持生产,新厂是按照年产几千万定单规模建的,设备很快就进厂。
随娄方成走进一间正在生产彩瓦的厂,只见厂里堆满了刚刚退坯的白色罗马柱和蓝色、黄色的彩瓦,几个工人正在机器上作业。张正贤半认真半开玩笑说,这是返乡农民工紫云县著名企业家舒建江的彩瓦厂。
娄方成、舒明勇、舒建江三个工厂可以解决近300人左右就业,另外有10几家农民工办加工企业进园后,用工将达500-800人,按照规划30—50家企业落户后,将解决上千人就业。
娄方成指着远远近近的新房说,那些房顶的彩瓦,别墅的罗马柱,都是舒建江的厂出的。彩瓦厂的产品销往周围县乡,目前,舒建江打算扩大规模后进入贵阳建材市场。
娄方成带我们顺着交错的田埂路走进工业园,发现有的厂房甚至没有打地坪,杂草丛生,或门窗不齐,然而厂房里竟传出隆隆机器声。
娄方成看记者在观察刚刚漆过的厂门,他搓了搓手,充满歉意对记者说:“我们的园区比不得广东、江苏的现代化工业园,配套设施样样齐全,我们资金很少,厂是企业边生产边赚钱滚动建设的,园区主道路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县财政太穷,拿不出多少钱来,一些规划的次干道和配套暂时还没有资金渠道。”
记者看到,工业园占地约几十亩,全然的白墙蓝顶厂房群,每一间约在十几、几十方平米之间,最大的约一千多平方米,无围墙,无景观树木,无办公楼„„
四、及时跟进服务的政府
张正贤说,工业园办起来的根本成因是,三家企业落地后,从政府、企业已然感到返乡创业已呈趋势。
后来联系在外的农民工和一些企业,有几十家返乡农民工企业有进园的意向,请示县委政府和市委省政府,得到领导们支持。
“尤其是市委陈坚书记,要求我们主动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张正贤说。于是开始规划高基础设施。在去年,仅有60万元财政收入的坝羊乡政府,拿出
60万元搞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说明政府的决心很大。
胡良品说,“有市场前景和成长性好的企业,又有决心很大的党委政府,对银行来说是优质项目。”
娄方成的厂也“被规划”进工业园。
陪同采访的胡良品现场表示,将把大坡村工业园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并现场指示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再简化贷款手续、再放长贷款期限、再调低贷款利率和放宽额度。张正贤则表示,有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支持,工业园会加快发展速度。
后来,胡良品告诉记者。
据悉,娄方成、舒明勇、舒建江三个工厂可以解决近300人左右就业,另外有10几家农民工办加工企业进园后,用工将达500-800人,按照规划30—50家企业落户后,将解决上千人就业。
调查结果:
大坡村经验是,从三个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三家庭式工个厂,引来坝羊乡大坡村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业园。表面看是农民工自发式民间行动,倒“逼”政府跟进的个案,实则是一场从自发到自觉的工业化发展路径。观察欧美工业化道路,概莫能外,已然是从民间开始,包括作为世界加工厂的沿海制造业,从民间家家户户家庭草根式创业,到规模、规范和集约化。记者调查还发现,不只大坡村,在全省各地农村,大量农民工们,正在用“打工”积累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返乡创业。
我们建议,全省每一个乡镇,计划性选择一些村,重点扶持几户有成长能力和带动效应的农民工办企业为基础,建成乡村工业园,以此为载体,让在外积累了资金、技术和市场返乡的农民工进园创业,这无论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发展乡村经济,是一条既能解决产业,又能解决就业,包括促进农村家庭和谐,城市社会稳定等多赢途径。我们以为,这一经验,对全省正在进行城镇化和工业化的1449个乡镇,具有复制和推广意义。记者手记:创业 是农民工本能内生动力
胡燕妮
谈到打工带来的变化,张正贤说,大坡村有三个变化,一是房子,二是经济,三是文化。关于房子的变化,张正贤说,原来大坡村多是木房、毛草房,汉族布依族杂居,新房子是近5年建的,农户们打工多年,积累了资金,第一件事是建房。目前该村90%住房都改造了。关于经济变化,张正贤这样描述,5年前,大坡村人赶场,60%是重背兜出村空兜回来,是背粮食去卖钱买盐巴;现在是95%的人背空背篼赶场重背篼回来,去买肉买菜买生活物资。文化的变化,张正贤则认为是以村为单位每晚在村篮球场上的中老年秧歌舞。“花的比挣少,吃的比猪差,起得比鸡早,睡得比谁都晚”是记者采访中听到的关于外出打工农民工生存状态的描述。为此,改善农民工生活、工作条件,提高农民工福利待遇,涨薪等似乎成为从政府到企业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我打工,我的子女不能再打工”透过娄方成这句话,记者发现,创业已然是农民工发自本能的内生动力。
从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各方面信息来看,增加农民工收入,保护农民工权益,已经上升到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战略层面,这是农民的福祉,更是对农民的返哺。尽管经历了一个痛苦博弈过程,毕竟是社会真的在进步。
【述评】让金融“普惠”返乡创业农民工
胡燕妮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从自发、分散、零星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潮,到集中、规范和规模化及有政府主导的工业园区,不仅需要来自政府的支持,还需要金融的支持。比如,上海浦东开发得益于进入陆家嘴金融区,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家银行。
坝羊乡党委书记张正贤告诉记者,在去年园区开工仪式上,几家企业打出的横幅竟然是,“感谢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当时他很没面子,县长大骂他们工作主动性差,了解下来,发现尽管园区水、电、路等共用设施是财政资金投资的,但企业创业资金除自有资金外和民间借贷,只有农信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支持。娄方成告诉记者,一些创业农民工通过民间借贷的资金成本很高,利息一般在八分之一角五之间。
我们不是不相信把“三农”作为目标市场,已经成长为贵州省第一大银行的农村信用社的实力。金融服务机构单一,同样对个头小、数量多、成长性较快和规模效益在增大的众多返乡创业农民工,也是一种不公平。
当下的金融是,城市过度饱和,农村供给严重不足,如果返乡创业农民工得不到正常渠道资金支持,只有寻找利贷,如此回带高利贷泛滥及延伸的社会问题。
采访中我们发现,除农村信用社外,大量金融机构在服务农村上往往是服务机构少,主动性差,服务产品单一,缺乏手段等。一方面有悖于世界范围正在成为主流的“普惠性”金融服务原则,一方面对正在崛起的我省农村经济是一种伤害,并影响正在崛起的贵州工业化城镇化。甚至,融资单一会使农民工创业走弯路。
陪同采访的胡良品现场表示,将把大坡村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业园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并现场指示对创业农民工,贷款手续再简化、贷款期限再放长、贷款利率再调低和额度再放宽,这让娄方成们感到温暖。
为此,建议地方政府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多作些专题调研,提前预测并做好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服务,包括土地使用政策、税收政策,尤其是金融支持,及时引导多家银行多多开发一些支持农民工创业的金融产品,而不仅仅是农村信用社一家。如此才能加快发展速度并做大规模。
【延伸阅读】
一份调查表明,直接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或创业成功率的主要原因是人才、资金和服务,为此此项调查提出如下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政策保障;(二)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技能保障;(三)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舆论保障;(四)保障政策连续性和公平性,激励创业积极性;(五)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机构,确保创业成功率;(六)创新金融服务,解决创业资金;(七)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向小城镇集聚;(八)实施积极的人才扶持政策。
第三篇:《耕荒》教学设计
《耕荒》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渲染气氛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叶挺同志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其实像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师讲述渣滓洞集中营、白公馆集中营、11·27大屠杀等历史事实。简介作者。
让学生在义愤填膺时听录音带范读《耕荒》。
二、自读诗歌,质疑解难
学生试着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这是写给自己孩子的遗嘱,体会诗中的意思,自由交流。
三、联系《囚歌》,理解喻义
《囚歌》和《耕荒》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差不多,两位都是革命烈士,请同学们试着联系《囚歌》中的词句意理解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歌。
交流。重点指导对“荒沙”“满街狼犬,遍地荆棘”“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的理解。
猜想这位父亲在给孩子写遗嘱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气节和心愿。朗读,读出父亲对孩子的爱,对敌人的憎恨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儿子看到父亲的遗嘱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假如你是作者的孙子,知道了爷爷的英雄事迹,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五、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背诗歌
六、搜集更多革命烈士的诗歌,开展革命诗歌交流活动
第四篇:《刷子李》教学反思
《刷子李》教学反思
《刷子李》教学反思1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我在设计上下了功夫。从字词的预热、环境的把握、情节的切入、语言的品味、人物的解读到文本的感悟与拓展,无不留下我精心设计的心血。我先是熟读文本,以至成诵。其间,发现了三个可以带动全文教学的点:一是文中用了52个一。细品之,我把它概括为一个绰号藏奇绝、一个传说话奇绝、一段实录证奇绝、一袭黑衣衬奇绝、一手绝活写奇绝、一番教诲表奇绝;二是文中几个跟黑衣白点的中心情节密切相关的几个带然的词:果然──居然──竟然──忽然,另外,悠然这个词也能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境界;三是人物的双重解读,即人生意义上的人物解读和文化意义上的人物解读。
在设置教学环节时,我时刻谨记以生为本,贴着学生教,一切的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学情为设计的中国。
整体教学设计便基于此展开。其中,选择以曹小三的口吻来复述的方法以期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进一步领会情节一波三折之魅力;深刻感受曹小三心理之变化、刷子李之奇绝;在学生的个性解读中深入体会本色、津味之语言特色。然而,静心思之,这堂课在三个维度──温度(教师情感的温热度)、广度(在主题的范围内旁延扩展)、深度(语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深刻和恒久)的体现上,明显地感到了广度和深度的不足!我也曾想用结尾的人物系列来弥补这一点,然而正如专家点评,这只是对课文的一个延伸,给课堂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让课堂就此结束,未关注刷子李们的苦难生活。是的,课堂因此没有生命的超级震撼力,也就没有好课应有的高度而流于平庸!拓宽备课视野,深化文本处理和加强课堂的厚重感是我急需补的课程!
此外,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对这一点,我自觉只做到了蜻蜓点水。
《刷子李》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是听到一些身怀绝技的人或故事。让我们不由地发出一声由衷的惊叹。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出示课题:刷子李
齐读、把第二个字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通过预习你对这个题目有了哪些了解?(姓李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高)
4.是的。这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就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的就叫他――风筝张,又如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他姓李,刷墙技术特别好的,人们就称他为刷子李。让我们再亲切叫他一声吧!(齐读题目)
二、预习检查,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难读的)读
2.通过预习,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随机板书:技艺高超
三、感悟文本
师:那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呢?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找出有关句子。
随机教学(随学生的学情出示相关段落)
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 如同升天一样美
感受到什么?(如同仙境)技艺高超
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B 干完活,绝没有白点
①你见过粉刷吗?是怎么样的?干粉刷匠身上没有白点,难吗?
②但刷子李粉刷时却――引读2、3句
③这里,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刷子李?(自信十足),他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板书:规矩奇
师:是呀,如果不是对自己的手艺有十足的把握,又怎能夸下如此海口呢?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他的这份自信表达出来吧!
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究竟刷子李有没有像传说中的这么神呢?
2.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你还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和大家交流一下。
指名说。(交流点评):
A 动作娴熟优美
①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悠然……悠然……)
②从这两个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师:刷子李当时刷的可是屋顶,这是一项能让人悠然得起来的事吗,为什么?可刷子李却显得那么悠然,可见其技艺高超。)随机板书:动作奇
③我们也来做一回刷子李,配上悠然的动作再来悠然的读一读。(生边模仿动作边读)
④此时,你觉得在你眼前的刷子李更像是一位什么?(师:是呀,刷子李刷墙给人感觉不是在干又脏又累的活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他的技艺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让人高山仰止惊叹不已。把你地感受送到句子中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指名读(“啪”要读得干脆)――齐读
B 效果非凡
①师:(其实第5自然段里还有不少句子也表现出了他技艺高超呢,谁再来补充。这两句话从什么角度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板书:效果)
②效果又如何呢?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夸一夸,你会想到哪个词?(预设: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盖世无双,独一无二,无人能及登峰造极炉火纯青(随机补充板书:效果非凡)
师小结:悠然的动作和非凡的效果相互映照,彰显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让我们再来读读第5小节,边读边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吧?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还仅仅是传闻吗?我们已经(眼见为实)了
(二)侧面描写
1.我们刚才亲眼见证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面对师傅的技艺,曹小三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快速浏览6――9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然后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最后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 )。
2.是呀,文中的徒弟曹小三从开始时的半信半疑,变成后来亲眼见证之后的确信无疑,这个心理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呀!
3.当见证师傅的高超的刷墙技艺,聆听了师傅的教诲之后,曹小三顿时明白了许多,他会对师傅说些什么呢?(请你把它写在文章的最后面)
4.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那文章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5.小结:这就叫侧面描写,这样的描写能对文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文章前面对于刷子李的直接描写就叫正面描写,正是在这样多方面的描写中,刷子李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真叫人拍案叫绝。所以有人这样评价:冯骥才的笔就像女娲的手。我相信同学们也能将这种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推荐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的资料
今天文中的主人公通过冯老先生德生动描写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奇,那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奇人奇事吗,同学们不妨去阅读一下《俗世奇人》。书中其人荟萃,一个个奇人身上发生的一桩桩趣事,肯定会令你拍案叫绝。
板书设计:
规矩奇特
刷子李:技艺高超 { 效果非凡
动作娴熟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 J 失落 K 敬佩 J 心服口服
教后反思:
《刷子李》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在网上的课堂实录中,我也曾拜读过特级教师虞大明上过的这节课,他以一个“奇”字,“奇”在何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沉入文本,潜心涵咏。抓好重点词,课堂内容来自语言,课堂操作落实语言,课堂细节敲打语言。他又引导学生凭借对曹小三内心世界的揣摩,凭借对小说布局谋篇的初步认识,体会“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他是大师级的,我自然无法让自己的课堂达到他的境界。不过,我却记住了汪潮教授在解读略读课文的教法时曾说过的一段话: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它是半独立阅读的课文,主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方法,要减少教师的设问和牵引,要更多的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不应该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来上。
于是我把这堂课定位为“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即目标求简明,过程求简要,引导求简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内容,从细节描写中感知“技艺高超”;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设计,始终考虑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取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不例外,课堂上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对这一点,我自觉只做到了蜻蜓点水。
《刷子李》教学反思3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自初中学过之后便印象深刻,买了两本《俗世奇人》来读,便觉冯骥才深厚的写作功力,他通过细腻的动作等细节描写,将一位位大千世界中的能人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非常神奇,但我依旧相信书中的人物都是真的。
《教师教学用书》中说,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寻找刷子李奇在哪里?绝在哪儿?学生们句子找得都非常准确,而且速读很快。之后出示交流:
(1)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2)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你所见的过的粉刷匠的样子是怎样的,描述一下。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白者也就自然——白。刷子李穿一身黑衣,身上却没有一点白点,用4个字来概括,可以说——黑衣无暇。
(3)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4)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5)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这5句话,我自认为在讲解的过程中不够细致,没有很深入。只是让学生感受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学生们也能理解刷子李本领大,但是作者是如何把刷子李这高超的本领描写出来的呢?除了告诉学生此处运用了动作描写之外,还是要让学生多读,细节描写的渗透还是不够。
本文的语言朴素,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在语言方面我没有提及,但是让学生阅读了《泥人张》,当时已经下课,学生急着去吃饭,因此阅读时速读很快,或许只是知道了故事内容,并没有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精妙,这篇课文同理,只是知道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并不清楚作者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对于曹小三的心理活动,他的出乎意料,相关语句学生都找得很准确,在我出示折线图时,学生也都能准确快速地说出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并且让学生选择这三处中的一处用两三句话写出曹小三的内心感触时,几位举手发言的学生也说得非常好。
对于课文的结尾,刷子李对曹小三说的话,也是一个难点,我课堂上没有提及,导致学生作业时有困难。
这段时间学生表现有进步,上课举手发言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课堂纪律相对以前较好,虽然还是有个别男生很会讲闲话,课堂上心不在焉,但是个别女生表现有进步,发言特别积极,整体来说课堂效率有所提高,学生比以前更听话。
《刷子李》教学反思4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既然是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来塑造了一个特立独行、技艺高超的“刷子李”,由于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吸引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比较高。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词语过关
对于略读课文的生字教学,一直以来都让我产生很多疑惑。按照教参要求,略读课文应一堂课解决,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组织教学时,没有重视到课文中的生字词,草草带过就算了。但这次教学中,通过对子检查,发现很多字词学生显得晦涩,这表明学生预习得不够充分,预习不好的课不好上,因此,又给了10分钟,就要求学生读文、读字词,为课文的理解打好基础。
二、重视文字品读
在教学“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时,我要求学生自读,比赛读,挑战读,带上动作读,在品读中谈体会,我启发学生说:“此时此刻你觉得刷子李是在刷墙吗?想想他更像在干什么?”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体会到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充分的自信,和对工作的热爱,这样的感悟后,怎么能不读出味道?
三、渗透写法训练
第七单元的习作就是描写人物,教学时我有意侧重于学法的指导和运用,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一一灌输给学生,另外,上完课后,连续布置了好几次观察人物的小练笔,应该说,这种训练方法很到位,后来的习作中涌现了很多的特色人物。
《刷子李》教学反思5
1.正确定位略读课文教学价值取向。
《刷子李》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是有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的。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阅读实践中习得的方法策略,进行半独立或独立阅读实践,从而真正学会阅读、享受阅读。但是,当下略读课文仍然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不够重视,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精心的预设,更谈不上阅读策略的指导,教学的随意性较大。二是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来处理,进行“精讲细教”。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涉及到的语文知识全面关注,导致教学内容过多过散,语文课上教师教得很累,学生负担过重,但教学效率却不明显。所以,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取向要有个正确的定位,这样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才能做到合乎法度。
2.精研文本,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刷子李》一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围绕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来管窥故事人物的大本事大智慧。本文语言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在塑造人物技艺高超的形象时,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对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过程的描写,让读者也跟着曹小三的心理变化感受了一把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技艺。本文可供选择的教学的内容其实挺多,需要教师合理地进行取舍,不可一味贪多贪全,面面俱到。经过深入地研读文本,教者确定课堂核心教学内容是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赏析,体会冯骥才小说巧设悬念,编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体会语言表达之美。
3.拓展阅读,巧妙迁移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要在阅读的实践中习得的。学生经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因为这是一种主动建构的知识,是有意义的生命体验。在课堂上,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了《刷子李》一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感受了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但教者并没有停步于此,而是拓展阅读《泥人张》,迁移阅读的方法,感受《泥人张》在故事情节设计上的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学生通过方法的迁移,学以致用,获得美感熏陶,提高思辨能力、赏析能力。经过以一篇带一篇,更是激起了学生阅读《俗世奇人》这本书的兴趣,实现从一篇到一本的教学效果。
《刷子李》教学反思6
4月25日下午第一节课,我的“青蓝计划”导师张学青老师,辛苦奔忙,来到我班,指导我的新教师培训验收课。我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略读课文《刷子李》。
此前我把教学设计发给张老师,请她帮我指点迷津。张老师不吝赐教,给出了很多高见,可惜晚生愚钝,未能全部领会张老师之妙设并上出独特风采,很是遗憾。
由此可见,要想领略名师数仞高墙之境界,须得千磨万炼方能将教学之道之术,汇集于胸。路还很长。
上完课后,张老师帮我细心点评。虽然连我自己都不太满意,但每次张老师都是极力呵护我的自信,时时激励,就如同对待她课堂上的孩子一样。我很感激张老师的用心,同时也敬佩她的为师之道——真诚与爱。这是我要特别向她学习的地方。
张老师表扬本节课的优点:上课思路清晰流畅;教学主线聚焦于写作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自读生字词过关,没有走形式,基础知识抓得牢;对学生的鼓励可圈可点等。
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概括主要内容可适当提示方法,如写事的文章有线索可循——谁,干什么,结果怎样(虽然我平时教他们时会常常提到,不过他们自己独立运用得并不好,说到底还是练习得不够);
品读句子要有方法,把句子归类——适合想象的放在一起品读;可联系实际来理解的,如果学生答到了,老师要及时用评价语点明这样的方法;可以适当进行人物补白,抓住动作神态等描写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总而言之,每一个句子要有一两处重点的品读方法,才不至于蜻蜓点水地读过就行了。如果学生的朗读已经表达出他对句子的理解,就要及时向大家点拨——你看,你把你的领悟都化作了朗读,你用重音突出了XX这些词语,大家学他这样读一读。
在说到刷子李的动作时,如果马上设置一个“模仿达人”的即兴表演,让同学观察,马上写一个动作描写的片段,那学生就能学会运用这些人物描写方法了。(我心里有这样的念头,但因前面没把握好时间,所以只好取消了此练笔环节,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要加强读写训练,可预备练习纸,让学生有明确方向可写,有明确方法可用。
后来我还设置了一问“除了技艺高超,你还认为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一抛出来,把课堂主线分了一个岔,待我说明用意后,张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但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就是在此基础上,仍然要绕到刷子李对职业的匠心精神,这样才能把课堂画一个完整的圆,不然就分支开去,跑远了。
最后,拓展阅读不要太多,时间不够时,可以节选片段赏析,不一定要全篇俱到。
……
末了,张老师高屋建瓴地提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建议:重在感悟,读写结合,有一定量的片段、碎片化练习,品读句子要有方法……
听完后,我真有拨云见日之感。相较于自己上这节课时不太专注的态度,有些教学流程只是为了有而有一个,并没有细细思量有它的目的,或者这样的目标是否合适。总而言之,还是自己不够用心,没上出自己认同的感觉。根本原因在于,备课时没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反复研读文本,读才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我读了两三遍,确实没读出特别的想法来。再加上此前听过其他老师上这节课,内心亦不是特别有感受,故品得不够深入,上得差强人意。
但我明白了此后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是巨大的收获。要感谢张老师的倾囊相授!
《刷子李》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为帮助学生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我让学生抓住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重点句段的情景,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好似跳舞,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好似乐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这简直就是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其次,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讨论,如“他刷浆时,干完活黑衣服上为什么没有一个白点”,通过集中讨论,学生们取长补短,从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在拓展阅读中,让学生读读与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等。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我有穿插这描写方法的指导,例如:黑衣黑裤、动作的娴熟、白点的细节描写;曹小三由半信半疑到关心白点,以为名气有诈,最后感叹师傅艺高胆大的一波三折的精彩描写;还有多处的对比描写,让学生对人物刻画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写作也有了很大促进作用。
《刷子李》教学反思8
课文《刷子李》是篇略读课文,文章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本文细节描述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述。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述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比较的手法:“刷子李”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千丈,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而曹小三开始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以为师傅“名气有诈”。这样把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比较,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在哪里。教学的时候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自由划有关句子,然后再交流。
在教学刷子李刷墙效果奇的这一部分,我采用范读、指读、齐读等形式,鼓励学生借鉴评书的特点,夸张得读好句子。学生们由平淡无味道最后情绪高涨,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时,我启发学生说:“此时此刻你觉得刷子李还是粉刷匠吗?想想他更像什么?”学生用心踊跃的发言,有的说像舞蹈家,有的说像指挥家,还有的说像书法家……我再请学生自己做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刷子李动作的优美。
在体会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时,我借助图示帮忙学生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
这天的课堂气氛浓厚,学生说得津津有味,文章描述的情景虽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但语言幽默风趣、简单易懂,令学生喜欢,学生也就很容易抓住字词咀嚼其中的韵味,让学更加搞笑,让学生更加快乐。下课后,我也认真反思了这节课,觉得还有许多不足: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个别地方过度不是很自然,而且有的地方进行的不够顺畅,最后如果能在渗透一些细节描述的常识,我想会更对学生的写作有帮忙,再有就是读的时间不够充足。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力改正这些不足,以利于自己更快得成长起来。
《刷子李》教学反思9
细细咀嚼课堂细节,静静聆听行家教诲,默默享受语文的每一份情怀,心里涌起的尽是感动。感动于学生的精彩表现,感动于领导的悉心指导,感动于同行们真挚的鼓励和鞭策。滴水瓣花总关情,点点滴滴在心头。
在此,我首先说一说在教学设计方面,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主问题设计得好,找到一个点,拉出一条线,辐射全文。
一直以来,我都坚持简简单单教语文,即目标求简明,过程求简要,引导求简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把本课教学设定为两大主问题:说奇论妙。
主问题一——评说人物之奇,锻炼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聚焦文本内容,以一个“奇”字设疑,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沉入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从细节描写中感知刷子李之“奇”,学生很快找出刷子李三大奇特之处,即着装奇、规矩奇、技艺奇。
主问题二——品读文章之妙,锻炼学生对文法的揣摩思考,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班的学生甚至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这个环节很困难,我用学法指导的形式呈现了三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凭借对小说布局谋篇的初步认识,凭借对曹小三内心世界的揣摩,体会“巧设悬念”和“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
(二)个别细节把握得比较好,延伸了语文的内涵
从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开课,引导学生读名家的书,经典的书,结课,又走进《俗世奇人》,引导学生由读一篇课文到读一整本书,使课堂显得很完整。
拓展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讲述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这不但让学生领略了全文的内容,而且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结束语“我们每一个人手中都有一把神奇的刷子。我们也可以让手中的刷子给自己刷出一片神奇的天地。”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美好的愿望不等于现实。纵观整堂课,带给大家更多的还是遗憾:
(一)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表达形式的渗透没有达到完美的融合。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默读、思考、交流,训练的仅仅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文中的精彩语句很多,但我仅品一个片段,不够全面,不够深入。课堂上只让学生简单读了读,没有在品字上下功夫,没有看到学生朗读水平的明显提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三)由于顾虑太多,以至于信心不足、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面对学生一次次的回答,有时会紧张得不知说什么好。由此我深知自己经验之不足,在教学艺术上的领悟之浅薄。
(四)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对这一点,我自觉只做到了蜻蜓点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还很稚嫩,远不及同行们之渊博厚重。执教《刷子李》,有亮点,有败笔,留给我更多的是对如何真正践行新课改精神的思索。再次感谢各位同行对我课堂的关注与批评,感谢你们给了我参照系,给了我反思力,让我们为演绎精彩语文而一路同行!
《刷子李》教学反思10
优赛归来,细细咀嚼课堂细节,静静聆听行家教诲,默默享受语文的每一份情怀,心里涌起的是尽是感动。感动于华茂学生的精彩表现,感动于评委老师的充分的肯定,感动于同事和教研员一路伴我同行,感动于同行们真挚的鼓励和鞭策。滴水瓣花总关情,点点滴滴到心头。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杨聪的课该属第三佳境了吧,正如那来自生命深处的歌会,自然本色,妙于天成,设计大处泼墨、高屋建瓴,真有“推窗观天地,挥毫凌云烟”之气派,非我辈所能及。而反观自己的课堂,大有捉襟见肘之感,恰似一幅藏于深室的画一旦挂于本真自然面前,便黯然失色一般。这或许就是我的课堂的最大遗憾。诚然,我的课堂还远远未达到好课的最高境界,无法浑然天成。
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还很稚嫩,远不及赛友们之渊博厚重。我需要多请教,多探索,多实践,于是我在设计上下了功夫。从字词的预热、环境的把握、情节的切入、语言的品味、人物的解读到文本的感悟与拓展,无不留下我精心设计的心血。
我先是熟读文本,以至成诵。其间,发现了三个可以带动全文教学的点:一是文中用了52个“一”。细品之,我把它概括为“一个绰号藏奇绝”、“一个传说话奇绝”、“一段实录证奇绝”、“一袭黑衣衬奇绝”、“一手绝活写奇绝”、“一番教诲表奇绝”;二是文中几个跟黑衣白点的中心情节密切相关的几个带“然”的词:“果然”——“居然”——“竟然”——“忽然”,另外,“悠然”这个词也能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境界;三是人物的双重解读,即人生意义上的人物解读和文化意义上的人物解读。
在设置教学环节时,我时刻谨记“以生为本”,“贴着学生教”,一切的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学情为设计的起点。
整体教学设计便基于此展开。其中,选择以曹小三的口吻来复述的方法以期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进一步领会情节一波三折之魅力;深刻感受曹小三心理之变化、刷子李之奇绝;在学生的个性解读中深入体会本色、津味之语言特色。
于是,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美!那始终盈于课堂的融融的对话氛围、那含于同学眼中的真挚与热切,那精彩纷呈、张扬个性的多元解读、那默默流淌在师生心头的审美的河流,所有这一切,都澎湃着生命的情感,拍打着语言的浪花,溅射出耀眼的光芒!
真的,只要你给学生一方土壤,学生就会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只要你给学生一把“刷子”,学生便会舞出无限的精彩!我至今难忘那艳惊全场的天津快板,感谢那位用天津话即兴演绎的同学,让我们领略了不曾预约的美丽!或许有同仁认为天津快板定是教师功夫,那真是委屈了那位同学。我是地道的金华人,未曾去过天津,亦不会天津快板,更无能力指导演绎这么精彩的快板。这位同学的这一特长,为我的课堂增添了色彩,这可以说是我莫大的幸运。
然而,静心思之,这堂课在“三个维度”——温度(教师情感的温热度)、广度(在主题的范围内旁延扩展)、深度(语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深刻和恒久)的体现上,明显地感到了广度和深度的不足!我也曾想用结尾的人物系列来弥补这一点,然而正如专家点评,这“只是对课文的一个延伸”,“给课堂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让课堂就此结束”,“未关注刷子李们的苦难生活”。是的,课堂因此没有生命的超级震撼力,也就没有好课应有的高度而流于平庸!拓宽备课视野,深化文本处理和加强课堂的厚重感是我急需补的课程!
此外,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对这一点,我自觉只做到了蜻蜓点水。
执教《刷子李》,有亮点,有败笔,留给我更多的是对如何真正践行新课改精神的思索。再次感谢各位同行对我课堂的关注与批评,感谢你们给了我参照系,给了我反思力,让我们为演绎精彩语文而一路同行!
《刷子李》教学反思11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本文生动有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
一、教学效果
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课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行朗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阅读,发现,欣赏,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阅读水平。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引导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采用了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的情景:刷墙时的动作美,刷墙后的效果奇。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品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好似跳舞,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好似乐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直观地了解了可以怎样突出技艺高超。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刷子李的徒弟检查黑衣服并发现小白点这种一波三折的侧面描写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文采用的就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二、成功之处
注重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个性的作用。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刷子李”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千丈,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而曹小三开始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以为师傅“名气有诈”。这样把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三、不足之处
虽然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但在评价中不免有些流于形式,如评价得不够新颖,不能针对个体进行准确评价。
四、改进措施
今后要加强评价的新颖性和准确性的训练,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要进行写作方法的归纳时,可尝试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口头作文,做到现学现用,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
《刷子李》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取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1.本文通俗易懂。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此刻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述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
2.为帮忙学生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此刻哪儿,我采用了(1)抓住直接描述“刷子李”刷墙的重点句段的情景。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好似跳舞,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好似乐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2)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讨论,如“他刷浆时,干完活黑衣服上为什么没有一个白点”,透过集中讨论,学生们取长补短,从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3.拓展:读读与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等。
《刷子李》教学反思13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6个生字;学会两个轻声“包袱、师傅”;学习一个多音字“和”以及文章的新词。
2、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内容,感情朗读相关句子。
3、通过曹小三跟随师傅学艺的过程,亲历亲闻,感受刷子李技术高超,一手绝活,以及故事的跌宕起伏,体会侧面描写和“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一、聊《俗世奇人》
1、书本《俗世奇人》
2、简介:
①《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
②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二、揭示课题:刷子李
1、引出刷子李。
2、聊刷子李
①从名字中你明白了哪些信息?
②为什么叫他“刷子李”?
【他姓李,刷墙的本领高超。】
③师总结:
是的。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 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
还是在天津,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就叫他——
比如在天津,有个叫唐老师的书教得特别好,就叫他——
(油漆张??)
三、积累新词、学习生字
1、生字填写——活学活用(一)。
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活前,先把装有黑衣黑裤黑鞋的包(袱)打开并穿上,干完活绝没有一个白点。曹小三第一次跟在师(傅)刷子李(屁)股后面做事,发现了一个白点,以为师傅露(陷)了,以为他的名气有(诈),但事实并非如此。
2、检查反馈:根据意思写词语:
刷浆、半信半疑、派头十足、悠然、鼓点、天衣无缝、威严、露馅、诈、难堪、发怔、匀匀实实
3、指导读音两个轻声:包袱、师傅
4、多音字“和”:和着琴音
四、填写刷子李名片,感受技术高超
1、填写刷子李的名片
师:名片是为了推销自己,为了让别人在极短的时间认识自己。所以在这个小小的纸上应该写最关键、最有用的信息。
仔仔细细默读课文,联系全文,用文中的词语或自己概括的词语填一填。
2、交流简介,聚焦问题。
①反馈预设:美术家、音乐家、能工巧匠、技艺高超、奇人一个、一手绝活?? ②问题聚焦:奇在哪里?高超在哪?
③句子展示:学生读,老师点评。
④积累背诵(活学活用二):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二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⑤一手绝活、技艺高超、俗世奇人(总结、板书)
五、写作手法感悟、拓展延伸
1、侧面描写(正面描写)
师:为了写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他的奇,作者冯骥才派了一个人来见证、说明,这种写法叫“侧面衬托”。
2、比如说:你外面穿了一件黑色或者灰色的衣服,里面配一件白色衬衫,这就把你整个脸蛋都衬托出来了,都烘托出来了。
3、再比如说:
写武松的勇猛我们可以用??衬托;
《草船借箭》学过吧,我们写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可以用??来衬托。
再回忆我们去年学过的《慈母情深》,写母亲工作的辛苦我们可以用厂房??来烘托。
4、一波三折(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①找到文章含有“然”字的句子。
师:的确,曹小三这个人物的出现让我们觉得故事的跌宕起伏。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含有“然”字的6处句子,体会体会故事的跌宕起伏。
②读句子,简单交流,体会写法。
③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4、有效拓展(课后作业)
△备注:(细节描写、对比的写法)
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采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六、总结提升、链接提升
1、总结出示对联:(上联)如同仙境,刷板显功底
(下联)黑衣无瑕,绝活传真谛
(横批)俗世奇人
2、课后作业:
①自己编一个小故事,简单尝试运用“一波三折”的写法。
②阅读链接:《俗世奇人》之泥人张、快手刘、张大力、冯五爷。
附:板书设计
刷子李
技艺高超俗世奇人
侧面烘托一波三折
课后反思
(一)授与学的思考
课堂,短短的几分钟如何让学生的有所获、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话的确不假,甚至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然而老师的导和引毕竟是一个前提,老师的定向和定位直接导致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
所以备课,老师的思考轨迹尤为重要,甚至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就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授什么,引什么,学生就会自主地学到什么,毕竟在五年级这个年段,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绝对的,我始终相信老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指明灯,指路人,一旦方向错了,即使可以殊途同归,那其间的不少冤枉路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道明的。
拿到《刷子李》这篇略读课文,首先要定位,它处于第五单元的人物描写组,并且要学生学会如何写人。所以在传授的过程中唯有抓住线索让学生真正领悟两种写人的手法,可谓是深谙于心。
细读文本是一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自认为文本中几个带“然”字的词语被抓住是一个命脉的线索,这对于学生阅读文本,掌握“一波三折”的写法那是水到渠成。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拓展,那更是精益求精,好上加好。
(二)赛课展示的是什么
赛课,要展示的是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似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语文教学。所以在
开课前的谈话《俗世奇人》、课文词语的根据意思写词语以及后面重点段落的背诵都是一一落到了“语言”、“文字”的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学生的基本功,才能真正做到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三)时间的分配以及课堂的淡定
一堂课,除了学生的学有所得,老师的演绎不可忽视。
淡定,课堂的驾驭能力足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功底。
在35分钟的时间内,没想到最后一个对联环节还是没有展示出来,颇有遗憾。
综上,还是应验了老教师的一些训导:要学会反思,当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真正感到思考带来的魅力,作为老师,这应该是一门必修课,无论有多忙,反思比写教案更为重要。是矣!
《刷子李》教学反思14
一、以学定教,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要追求真实有效的教学,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许多老师常常把学生的学习起点设为“零”,在没有考证学情的情况下,盲目地按照既定的教学思路开展学习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习每一篇课文前,我们得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知识的盲点、断点、空白点在哪里,这样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学习《刷子李》这篇课文,我也将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地交流:文中的刷子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的交流中,我随机提炼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刷子李着装奇特、规矩奇怪、技艺高超。并随机板书。这些信息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教师的作用是当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时候,放手让他们自己学懂;当学生感到困难时,适当地加以指导。这些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品味“高超”,紧扣略读课文目标:
这篇课文前的一段提示语告诉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目标是“想想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研读目标一,课文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刷墙时的情景”和“刷墙后的效果” 来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因此,在交流研读时,我紧扣目标,采用多种形式展开教学。“刷墙时的情景”在学生品读重点语段后,让学生抓关键词,想象当时的情景,来细心品悟。而学习“刷墙后的效果”则让学生罗列三个重点语句,在自由读,指名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有的放矢,学得认真投入,读得入情入境,达到预期目标。
三、探讨“曹小三”,落实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写作方法独特,作家特地安排了“曹小三”这个人物来侧面烘托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于是,从“情景”、“效果”这两个正面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曹小三呢?是不是多余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再去浏览课文,划出曹小三的相关语句,填一填描写他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发现作者安排“曹小三”这个人物有着特殊的含义,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这样文章的写作手法也就表现出来了,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刷子李》教学反思15
《刷子李》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本文生动搞笑,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从而学习作者描述人物的方法呢?课中紧紧抓住一个“奇”字,让学生在“读”中晓“奇”,在“议”中悟“奇”,从种种“奇”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刷子李”是一“奇”人时,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品味——“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各体此刻哪些方面?
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资料,从细节描述中感知“技艺高超”;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我始终思考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资料进行了调整和取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些收获,使我意识到:心里有文本,眼里有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应是可行的、有效的。
第五篇:刷子李教学反思
《刷子李》是篇略读课文,文章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刷子李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刷子李教学反思1
我的“青蓝计划”导师张学青老师,辛苦奔忙,来到我班,指导我的新教师培训验收课。我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略读课文《刷子李》。
此前我把教学设计发给张老师,请她帮我指点迷津。张老师不吝赐教,给出了很多高见,可惜晚生愚钝,未能全部领会张老师之妙设并上出独特风采,很是遗憾。
由此可见,要想领略名师数仞高墙之境界,须得千磨万炼方能将教学之道之术,汇集于胸。路还很长。
上完课后,张老师帮我细心点评。虽然连我自己都不太满意,但每次张老师都是极力呵护我的自信,时时激励,就如同对待她课堂上的孩子一样。我很感激张老师的用心,同时也敬佩她的为师之道——真诚与爱。这是我要特别向她学习的地方。
张老师表扬本节课的优点:上课思路清晰流畅;教学主线聚焦于写作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自读生字词过关,没有走形式,基础知识抓得牢;对学生的鼓励可圈可点等。
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概括主要内容可适当提示方法,如写事的文章有线索可循——谁,干什么,结果怎样(虽然我平时教他们时会常常提到,不过他们自己独立运用得并不好,说到底还是练习得不够);
品读句子要有方法,把句子归类——适合想象的放在一起品读;可联系实际来理解的,如果学生答到了,老师要及时用评价语点明这样的方法;可以适当进行人物补白,抓住动作神态等描写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总而言之,每一个句子要有一两处重点的品读方法,才不至于蜻蜓点水地读过就行了。如果学生的朗读已经表达出他对句子的理解,就要及时向大家点拨——你看,你把你的领悟都化作了朗读,你用重音突出了这些词语,大家学他这样读一读。
在说到刷子李的动作时,如果马上设置一个“模仿达人”的即兴表演,让同学观察,马上写一个动作描写的片段,那学生就能学会运用这些人物描写方法了。(我心里有这样的念头,但因前面没把握好时间,所以只好取消了此练笔环节,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要加强读写训练,可预备练习纸,让学生有明确方向可写,有明确方法可用。
后来我还设置了一问“除了技艺高超,你还认为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一抛出来,把课堂主线分了一个岔,待我说明用意后,张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但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就是在此基础上,仍然要绕到刷子李对职业的匠心精神,这样才能把课堂画一个完整的圆,不然就分支开去,跑远了。
最后,拓展阅读不要太多,时间不够时,可以节选片段赏析,不一定要全篇俱到。
末了,张老师高屋建瓴地提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建议:重在感悟,读写结合,有一定量的片段、碎片化练习,品读句子要有方法……
听完后,我真有拨云见日之感。相较于自己上这节课时不太专注的态度,有些教学流程只是为了有而有一个,并没有细细思量有它的目的,或者这样的目标是否合适。总而言之,还是自己不够用心,没上出自己认同的感觉。根本原因在于,备课时没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反复研读文本,读才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我读了两三遍,确实没读出特别的想法来。再加上此前听过其他老师上这节课,内心亦不是特别有感受,故品得不够深入,上得差强人意。
但我明白了此后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是巨大的收获。要感谢张老师的倾囊相授!
刷子李教学反思2《刷子李》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向我们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本课选自冯骥才的民间世人轶事集《俗世奇人》,他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无人可比。本文生动有趣,幽默风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这篇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组织教学:
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课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行朗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阅读,发现,欣赏,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的阅读水平。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引导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采用了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的情景:刷墙时的动作美,刷墙后的效果奇。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品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好似跳舞,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好似乐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直观地了解了可以怎样突出技艺高超。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刷子李的徒弟检查黑衣服并发现小白点这种一波三折的侧面描写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文采用的就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拓展:推荐学生读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等,也可课外阅读《俗世奇人》,增加语言积累。
由于在教学设计中结合了学生的学情,学生对最后两句话的体会很精彩:刷子李的技艺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靠平时刻苦练出来的,这可是师傅的经验总结,也是徒弟的感悟。学生整堂课都很专注,下课之后,普遍认为这节课时间过得太快,意犹未尽。
回顾整个课堂,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虽然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但在评价中不免有些流于形式,如评价的不够新颖,不能针对个体进行准确评价。今后要加强评价的新颖性和准确性的训练,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再者,要进行写作方法的归纳时,可尝试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口头作文,做到现学现用。此外,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