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新增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交流材料
农村新增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交流材料
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
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引导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对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年,省、市提出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加快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输出步伐,根据这一战略决策,原创:wenmi114.com市紧紧围绕省“5112”教育富民工程,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村新增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领导
我市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级市,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比重高,农村可耕地面积少,经济基础薄弱,全市农村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5万人,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20%。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三先”目标,重点在农村、农民,难点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只有通过大力开展“两后双百”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为此,我局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头等大事来抓。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书记**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职社科、基教科、计财科、纪委等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成员科室的工作职责,各有关学校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5月21日,教育局专门召开了“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教育系统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今年要完成培训转移任务1.43万人,2007年,全市完成培训转移6.16万人,并将培训转移任务分解到各镇,要求各单位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有压力、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会上,教育局局长分别与有关学校负责同志签订了《“两后双百”工程工作目标责任状》,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列入领导任期目标,作为考核教干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七月中旬,我们通过考核,确定了十九个单位作为“两后双百”工程培训基地,明确了培训任务,同时要求各培训单位要充分认识实施“两后双百”工程的重要意义,从“讲政治”的高度对待培训转移工作。
2、强化责任,加强目标考核。为使“两后双百”工程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工作目标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有压力、层层抓落实。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科负责整合职成教育资源,建立和建设培训基地,制定、分解转移培训输出计划,落实培训项目和培训任务,指导转移输出工作。基础教育科负责指导各级普通中学对农村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培训台帐,做好宣传、动员、引导学生工作和组织参加培训人员的落实工作。计财科要积极争取省、市财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经费和奖励资金,加强培训经费的规范化管理,指导管好用好经费。纪检委要及时研究“两后双百”工程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保障农村转移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各中学、教办负责组织学员,分期、分批组织安排好“两后”毕业生到指定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输出,并进行跟踪指导;各培训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和转移工作。并且把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列入领导任期目标,作为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完成“两后双百”工程目标任务,开展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实绩较差的要予以通报批评。
二、摸清情况,科学制定培训方案
1、调查摸底,建立台帐。去年七月初,省教育厅助理巡视员***同志到我市调研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并在我市召开了座谈会,七月中旬,省教育厅在宿迁市召开了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座谈会,九月初,我们下达了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调查摸底的通知,并转发了省教育厅《认真学习贯彻李源潮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简报,要求各镇组织力量逐村、逐户对18---45周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近三年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全面登记、统计。今年5月,我们又专门下文,对应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调查摸底,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等方面,逐个进行了解、登记,并输入微机,建立台帐,同时要求各镇以
后每年都要把新增劳动力全部进行登记造册,然后根据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为下一步转移培训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2、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培训网络。我市有初级中学37所,高中14所,职业中学2所,镇成人教育中心校26所,另外还有建筑中专、技工学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驾驶员培训学校等部门学校6所,2005年7月,市教育局召集各单位负责同志,召开联席会议,要求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共同构建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全面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一年的运作,目前已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中心,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骨干,部门学校共同参与的、城乡联动的教育培训网络。
3、科学制定培训方案,积极开展订单培训。根据各镇的摸底情况,我们认真进行分析,制定培训转移计划,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的方针,适时调整培训项目,增强培训转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各职业学校、成人教育中心校,各培训基地也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签订协议,进行订单式培训,大大增加了新增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市职教中心与北京3503被服厂联系,为其培训技术工人,第一批就输出86人,目前正在培训第二批;民办新世纪中学了解到青岛海尔集团、无锡工业园区急需一批技术工人,立即与厂方联系,面向全市招收应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免费对他们进行培训转移,仅第一批就为其输送劳务人员408人。
三、讲求实效,扎扎实实搞好培训转移工作
“两后双百”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全市城乡经济结构和劳动力资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为了提高参培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宣传车等现代化宣传工具,广泛进行宣传,转变劳动力的就业观念,并采用免费培训的办法,吸引广大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培训;学员招来了,能否成功转移,关键在于培训质量,为了提高参培训人员的技能水平,我们注重密切校企合作,参培训人员在学完规定的基础知识以后,立即安排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努力提高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官湖镇成教中心校根据本镇板材加工为支柱产业的特点,原创:wenmi114.com突出开展了压合工、悬切工、胶合工等工种的培训,每期培训都达百余人,培训结束后立即就地转移到板材厂,月平均工资在700元以上。为适应即将实施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我们积极会同劳动部门,对完成培训项目的学员进行技术等级评定,并对考核合格的学员统一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我们积极采取长班和短训相结合的方式,本着宜长则长、宜短则短的原则,长班采取“1 1”的模式,即一年学习文化知识,一年学习职业技术,从基础文化知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以提高学员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结业后通过考试、考核,发给成人高中毕业证书和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短训则以短期、实用为原则,促进新增劳动力的迅速转移。
同时,我们建立培训转移上报制度,要求各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结束都要将培训转移学员名单以统一格式输入微机,并上报软盘和打印的表格,根据上报的材料,下发培训合格证。
经过培训,学员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绝大多数学员都落实了工作岗位。据统计,到10月为止,我市十九个培训基地共培训应届初、高中毕业生6913人,转移输出6163人,这些从业人员的月工资平均都在600元以上,多的可以达到1000余元。
四、存在问题
“两后双百”工程作为教育富民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市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迫切愿望和农民增收致富的迫切需要,面对每年新增的一万余名劳动力培训就业的需求,有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高。
1、新增劳动力的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许多新增劳动力对实施“两后双百”工程的认识上还不够,他们片面地认为就业就应该像机关、事业单位正式人员那样,每周工作五天,按月领工资,像这样先培训再输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因此宁愿自己跑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参加培训。
2、劳动力素质偏低,提高培训档次,进行专业型、技能型的培训还有一定的困难。
3、培训经费不能满足需要。尽管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十分重视此项工程,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尽可能的倾斜和支持,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导致培训基地难以更新设备,培训师资难以保证,培训规模难以扩大,培训档次难以提高。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市“两后双百”工程的顺利实施,亟待解决。
“两后双百”工程是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实践“三个代表”,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宣传实施“两后双百”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择业观,使“两后双百”工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支持‘两后双百’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把我市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振兴**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原创:wenmi114.com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交流材料
抓行业 求发展 促转移 保和谐
大营街镇农民工工作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06年11月1日
大营街镇辖区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镇域面积132.3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镇辖区总人口45676人,其中农业人口43772人,农村劳动力16至50周岁的23111人,16至59周岁的25531人,企业内从业人员18556人(一产业128人,二产业13337人,三产业5091),企业外从业人员7438人,共计25994人,外乡镇到本乡镇从业人员3000多人,本乡镇到外乡镇从业人员1000多人。全镇有耕地面积20147亩,人均耕地0.46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1.2亿元,其中:农业收入1.4亿无,占总收入的3.3%;第二产业收入28.4亿元,占总收入的69%;第三产业收入11.4亿元,占总收入的27.7%;地方财政收入49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2元。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连结城乡经济的重要因素。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农民工工作,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此,我镇坚持“强工、活商、富民”的发展思路,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中,我镇紧紧围绕发展转变观念。围绕产业抓好培训,抓好培训实现转移,抓好转移促进 增收。积极贯彻执行“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开展各项涉及农民工的工作。
主要做法:
一、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1、围绕产业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工作。
培训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观念保守,技能单一,知识面窄的有效手段。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我镇农民工有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心中的期望往往大于现实的承受力,“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也有些,导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很大的客观困难,为此,我们围绕大营街辖区内的产业项目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第一、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协助村委会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学生小手拉大手进行源头宣传;深入企业进行具体宣传。内容包括“阳光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对象、培训机构、培训内容等等。使大家知道培训有政策、培训有补贴、培训有出路,树立了“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创造财富”的观念。
第二、开展协调服务工作,发挥纽带作用。
为了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就地转移”,我们积极走访用人单位,增加与企业负责人的沟通;结合本镇的产业特点,加强与培训机构的联系,努力开展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方面开展强化培训,我们先后组织了汇龙生态园、映月潭温泉的全体员工进行强化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普通话、服务礼仪、职工维权等,培训人员585人。通过培训、考核,原本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低的农村劳动 力,不但增强了服务技能,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大部分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得到了企业和参训人员的一致认可;另一方面开展定单培训,在了解到汇龙科技有限公司及锦苑酒店因项目新建需要新招员工后,我们及时组织238人开展技能培训,内容根据单位的需要,结合行业标准进行科学制定,培训合格后全部输入单位。其次是帮助企业做好内部培训,由于“阳光工程”的指标有限,在培训任务完成后,我们给需要培训的单位联系培训老师及机构,让其及时得到培训,如高香福满园和映月潭温泉,培训人数140人。最后,做好零散人员的引导性培训,对于分布在村、组的劳动力,由于他们的兴趣和培训要求各不相同,要达到开班的人数在我镇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为了不当误时间,我们及时引导他们与培训机构取得联系,让其尽早参加培训。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及服务工作,我镇今年较大的“定单培训”和“强化培训”共计5期,培训合作格人数963人,完成任务数的192.6%。使农民工的观念得到了一定转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业务技术得到了增强。更可贵的是,通过他们培训后的宣传,使其周边的亲朋好友了解到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镇情做好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服务工作。
今年是我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较有利的一年,在镇党委、镇政府努力下,我镇今年新上了几个大的项目,创造了有利的就业条件。但是,农村劳动力“等、要、靠”的依赖思想仍然存在,存在“不敢走出去、不会走出去、不愿走出去”的问题。为此,我们按照“你 招工我帮忙,你求职我服务”的理念,为企业及农民工建立绿色通道,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结合实际,努力开展各项转移就业工作。
第一、抽调工作人员,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到机构有保障,经费有保障,建立农村劳动力数据库,使我镇的农村劳动力的总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人数、不充分就业人数有一个明确的数据,做到了“家底清”。
第二、强化信息建设。建立信息发布栏,免费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包括向内和向外发布,做到方便企业;其次,积极到市区人才交流中心及用人单位收集用工信息,及时把信息发布至村、组一级,使劳动力能尽早了解到就业信息,做到信息有保障。
第三、坚持以培训促就业。努力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企业缺少什么,我们培训什么,争取培训一个,合格一个,转移一个。通过强化培训,保证其就业的长久性;通过定向培训,使培训人员全部转移就业,做到培训有实效。
第四、通过劳动组为企业代办劳动保障相关方面的工作,如:劳动合同的代签,社会保险的协办,各种优惠政策的解答,做到服务有保障,增强与企业的感性联系,最终达到动员企业多吸收本地农村劳动力。
通过以上相关措施,有效保证了我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今年我镇农村劳动力镇内转移1327人。完成任务数的294.89%。
二、开展劳动保障维权工作,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开展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工作,督促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根据玉红人劳[2006]12号文件精神要求,针对大营街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上门为企业办理年审,克服厌战情绪及应付现象的发生,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2006年3月1日至2006年6月底),共办理年审220户,涉及劳动者9611人,发放宣传材料200多份,普法培训人数205人。同时,结合年审,按照《云南省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办法》开展对参审企业进行诚信等级评价工作,经过筛选,报评单位12户。使企业在管理中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逐步形成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观念。
2、开展各种专项检查,做好案件受理处理工作,保护劳动者的切身权益。
根据上级有关工作安排,认真开展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禁止使用童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及工资支付情况的专项检查;贯彻云南省劳动用工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开展用工登记,积极宣传《关于调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意见》的通知精神。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公平对待”的原则,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帮助其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做好举报及投诉登记工作,依法查处用工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解决好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收取押金、使用童工等突出的问题;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督促用工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制度不完备、不合法,劳动合同不规范,不为职工缴 纳社会保险,工资待遇低于法定标准等问题及时给予指出,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情节严重的,做出书面整改通知,做好立案备案登记,配合区法规监察科进行严肃查处。今年共接待法律咨询60多人次,开展劳动合同专项检查1次,禁止使用童工及未成年工检查1次,审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155件,受理劳动投诉案件9件,立案7件,调解7件,结案7件,涉及劳动者73人,涉及金额26882元,补签劳动合同360人。有效的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扩大了劳动法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3、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宣传动员服务工作。
社会保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当前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中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我们认真研究分析,本着服务基层,面向社会,为了职工,方便企业的宗旨,按照加强宣传搞好服务的思路,主动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今年年初借用镇党代会的机会,向参会广大代表发放宣材料100多份,目的是通过他们向身边及影响范围内的广大职工及企业进行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借用劳动执法年审及各种检查活动的时机,向企业及其职工进行宣传,发放宣传材料500多份,最终使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达到“家喻户晓”,特别是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相关政策。对于需要或愿意参保的用人单位,我们积极为其做好服务工作,包括劳动合同的代签、代审及社会保险的代办等。经过努力,至今新增参保社会工伤保险3户,参保人数84人,计划参保企业3户,涉及职工人数近300多人。
4、强化服务,积极做好劳动保障的其它工作。第一、帮助企业做好劳动合同的初审、代审工作,尽可能方便企业,节约成本,体现执政为民的原则,今年代审劳动合同350份。
第二、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初审工作,及时把优惠证发到下岗职工手中,保证其按时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今年发放优惠证6份。
第三、做好退休人员的认证工作,保证退休金的准时、准确发放,今年办理退休人员认证20多份。同时,积极配合区退管中心做好本辖区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帮助解决退休人员的会议及活动地点,今年协助区退管中心举办座谈会4期。
第四、保证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全镇共招收255名农民工子女就读并保证其相应权利。
做实做好农民工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以上工作仅仅是大营街近期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许多工作还有待收进,我镇清楚的认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需要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进一步加大农民工的工作力度,坚持公平对待,依法维权,大力推进输出组织化、就业技能化、服务人体化,为农民工就业开辟广阔空间。
第三篇:益阳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益就服〔2010〕9号
关于印发《益阳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市直各定点培训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湖南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等9个文件的通知》(湘政办发〔2009〕34号)有关精神,现将《益阳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细则》印发你们,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共印16份)
(一)培训对象: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对象必须是益阳市赫山区、资阳区、高新区、大通湖区户籍,年龄在16至45岁之间,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
(二)培训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以国家职业标准和湘政办发〔2009〕34号为指导,由定点培训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及国家初、中级职业资格标准,突出操作技能训练,技能就业培训不得少于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培训学时,其中操作技能训练学时一般不得少于60%。
(三)培训形式: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坚持以订单、定向式培训为主,各定点培训机构应依据自身实际条件,采取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方法,在保证培训内容和效果的基础上,可探索通过采取校企联合等模式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多手段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工作原则
(一)因地制宜,结合本市产业特色的原则。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应根据本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区域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促进益阳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服务工作。
(二)因材施教,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者人员层次和素质多样化的特点,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分级分类,因材施教,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市财政局社保科组织对学员身份予以核实;开班后10日内,按照《益阳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券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益劳社发〔2008〕42号)要求,由市就业处培训服务科派专人将培训券逐个发放到每名参训学员手中。为保证培训质量,市就业处培训服务科、市财政局社保科将按照教学计划安排,采取不定期、不定时的方法,对每批次学员培训情况进行3-5次现场抽查(《抽查登记表》见附件2),并随时通过电话跟踪了解学员的参训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市就业处将适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见附件3)。
(四)考核发证。每期学员结业前15日内,市本级定点机构应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申报技能鉴定计划,并按鉴定中心要求报送相关资料。学员结业前,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将会同市就业处培训服务科对参训学员进行结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的学员,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结业考试合格的学员,由市就业处发放《职业培训证书》。
(五)就业服务。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按照“谁培训、谁输出、谁服务”的原则,负责做好学员的就业推荐、跟踪管理与后续服务工作。各单位取证学员的转移就业率必须达到80%以上;学员就业时,必须与用人单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书,就业时间必须稳定在6个月以上。
(六)资料整理。每批次学员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结束后,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按要求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培训资料主要分
训机构要在3日内向市就业处申报培训补贴资金,申报资金时要同时上报第(七)项规定的3类培训补贴资金申报资料。市就业处根据平时抽查情况和年终考评验收结果,对各单位上报资料进行初审,初审结束后由市就业处报局党组审批(此项工作15个工作日内完成);局党组审批后,市就业处将相关培训信息在市劳动保障信息网上进行1个月的公示,公示期满无举报的,由局领导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并将审核材料转送市财政局复核后拨付培训补贴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目标管理。市就业处对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并列入工作考核内容。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培训质量高的单位,将优先认定次年定点培训机构资格,并适当增加目标任务数量;对目标任务完成比例低、培训质量差的单位,将视情取消定点培训机构资格或减少目标任务数量。
(二)日常监督。市就业处将完善各项监管工作制度,加强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过程的日常监督,对培训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推动市本级培训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参训学员2次(含)以上不到课的,取消该学员当年培训资格;
2、定点培训机构3次(含)以上未按教学计划组织培训的,(二)调整力量,优化配置资源。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根据需要,抽调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充实到培训工作一线,可以聘请企业和有关培训机构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或老师参与工作;也可与企业和培训机构等资源丰富的实体联合,建立师资资源库,合理调剂,资源共享;对实习场地、实习设备进行调整和充实,满足技工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双重需要。
(三)加强管理,确保培训实效。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切实加强对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以及教学过程的协调和监管的力度,明确培训目标,精心设计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培训教学的评价机制,确保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参训学员至少掌握一门单项专业技能,从而适应转移就业的需求。
(四)强化服务,促进转移就业。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要认真做好学员培训后的就业推荐工作,及时为学员提供培训、企业用工等方面的信息,并重点加强与本市优势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劳动力需求信息;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和维权服务能力建设,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提高转移就业率。
附件:
1、益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办班审批表
2、益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抽查登记表
第四篇:县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文章标题:县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为认真贯彻全县招商引资形势分析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局会同教育局、农委、扶贫办、供销社等单位,就组织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现就我县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简要汇报如下:
一、培训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我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县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职业高中、供销干校、农技推广中心为载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训专业涉及电工电子、机电、焊工、竹业、电动缝纫、计算机应用、汽车摩托车维修、财会、旅游、文秘、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等专业。
今年上半年,我县在组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266人(其中免费培训270人),占计划的56.4;其中电动缝纫703人、水电工463人、竹业加工507人、焊工158人、应用电子89人、计算机应用172人、美容美发55人、农产品加工119人。同时,我县还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免费[范文搜网-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范文搜网]培训334人,占今年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计划人数的72.6。经过考核鉴定,共给541人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占计划的54;其中中级工60人,初级工481人。
通过对我县劳动力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我县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技能培训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偏低;培训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劳动力资源短缺现象,部分招商引进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现有劳动力供给与素质以及培训规模、培训质量与市场需求特别是招商引资的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适应我县招商引资形势发展的需要,经研究,下半年拟采取以下措施:
(一)组织开展企业用工培训需求调查。要根据我县招商引资发展的需要,对我县现有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新引进企业用工需求和培训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要摸清底数,了解和掌握动态,并进行短期或中长期预测,为制订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和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定单培训或创业培训。要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需求制订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培训机构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各培训机构应根据市场需要组织开展企业定单委托培训;要根据企业需要确定培训专业和人数,为企业输送符合需要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员工,为我县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服务。要引导企业组织开展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企业创办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此外,也可以结合市里组织的创业培训活动,组织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鼓励和扶持这类人员经过培训之后创办自己的小企业。
(三)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投入。要重视和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并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将培训工作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逐年增加资金数额;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各重点企业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职工技能培训。除政府组织开展的免费培训之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劳动者也应成为培训投入的主体。
(四)要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外部培训资源,为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和企业发展提供合格的技术工人。我们要了解和掌握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并通过开展宣传工作和及时通过乡镇和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家庭,向他们提供我县企业招工信息,积极主动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回霍山企业务工。同时,我们还应当拓宽工作思路,加强与县外培训机构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和提高培训质量,为我县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服务。
《县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县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第五篇:义乌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材料
义乌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材料
发布时间: 2010-11-12查阅次数:3
51【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自2004年起,我市认真贯彻省委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培训督查,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截止2009年年底,全市累计投入培训经费6185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3795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188613人,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7045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8384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116589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5995人,实现培训转移就业444985人,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培训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经费,做好培训保障工作。
市委市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04年就以市委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2004到2007年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计划用4年时间使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达到10万人次。市里还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办、市府办、市农办、教育局、人劳局、农业局、市场发展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综合办公室和三个职能办公室,为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细化分工,明晰职责,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为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我市对四大类培训的职能部门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以农业局、科技局为主,培训以各镇街的农函大为主;农民转移就业培训以人劳局、教育局为主,培训以市民大学为主基地;务工农民岗位培训以经济发展局、工商局为主,经济发展局侧重于对企业在岗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场所主要放在各企业职工学校和工会活动室,工商局侧重于对进城经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场所是充分利用城区各中学的阶梯教室和电脑、听力等电教室;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以教育局为主,培训地点放在全市3所职校内。为扭转培训“热在市里,冷在镇街”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镇街在培训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我市要求13个镇街均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职能科室和联络员。每年年初,及时将四大类培训的任务数分解下达到每个镇街,明确各地培训总任务数和分项培训人数。同时,强化考核,把各镇街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每季度上报培训数据和培训信息,发挥镇街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3、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不断创新培训形式。
根据我市农村7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稳定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实际,义乌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征地农民、旧村改造后的富裕农民和农村闲散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是各类职业技能、农业实用技术、经商实务、外贸英语、来料加工、烹饪家政等。同时,紧紧抓住“实际、实用、实效”做好文章,围绕各镇、街道的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积极开展定单、定向和菜单式等有针对性培训,做到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训与企业用工相结合,注重培训效果。如浪莎三农学院开展的“农民带薪培训”,依托城镇职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浪莎
集团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开设针织机修等4个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技术、增大专业技能训练课的比例的培训。
4、强化推介,做好服务,推进农民转移就业。
通过培训促转移,增加非农收入是我们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为提高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率,我们在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同时,着力强化就业服务,出台奖励政策,建立健全职业介绍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培训服务、信息发布、市场交流“三个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一是大力实施全市“统筹城乡就业奖”,鼓励企业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对接收本地农村劳动力达50人以上的各类工商企业给予奖励,吸纳人员越多,奖励越大。二是举办各种形式的推介活动。每年,我市均举办各类就业推介会20次以上,通过各类媒体、农民信箱和让在校学生带去宣传单等形式向农户发出举办就业推介会的公告,充分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让农村劳动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针对农村劳动力想进较大企业的实际情况,还召集象恒风交运等公司实力较强、就业岗位较多的本地大企业到各镇街的推介会上设点招工。三是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市、镇(街)、村(企业)三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网络,积极发挥各镇(街)劳保所的作用,为农村劳动力在就业登记、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
5、加大宣传,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为让每位农村劳动者都能清楚了解我市的免费培训政策,提高农村劳动者学习职业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更多农民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择业观、就业观,我市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台、电台、广播、报纸、印发宣传资料、编发简报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自07年起,我市已连续四年举办劳动力技能大赛,在每年两期的全市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活动中,市农办与市民大学及时将培训信息在《义乌商报》、义乌电视台上以公告形式告知广大市民,有关培训事宜和报名地点。同时,通过组织联村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村干部上门宣传,让每位农户都能及时了解培训信息,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参加免费培训。
二、当前农民素质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会力量参与培训有待加强。
我市目前培训工作几乎全部由政府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2、农民考证积极性普遍不高。
除特殊行业外,本地就业市场对招收人员是否有职业资格证书没有要求,导致农民考证积极性普遍不高。
3、传统培训项目缺乏吸引力。
如电工、电焊等传统培训项目,由于涉及面窄,加上外来建设者的有力竞争,就业市场趋于饱和,对本地农民的吸引力也逐渐减弱。
4、新兴培训项目在任务数中所占比重过小。
对于义乌本地农民来说,来料加工、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项目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但由于下达的培训任务中,创业培训在整个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数中比重偏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项目的大力开展。
三、下一步农民素质培训思路
1、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
随着义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逐渐增多,力量不断壮大,加上一些企业由于发展需要,本身就有意愿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出台政策引导民间培训机构及企业组建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不断加大和充实我市的农培力量。
2、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加快推进实施培训项目化管理。
联合多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借鉴周边县市好的做法和经验,对现有的培训模式进行进一步改革,不断完善对培训机构、经费等方面的有关制度,加快实施培训项目化管理进程,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质量。
3、积极拓展培训项目,加快推进农村素质培训转型提升。
对于义乌这样的商贸城市,来料加工、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培训项目虽然不能体现在获证率上,但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却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如来料加工经纪人不仅能帮助自己致富,还能有效都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我市将严格按照省、金华市将农村劳动力培训重点转向“两创”培训的工作思路,加大对这些特色培训项目的工作力度,不断推进农村素质培训工作转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