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全文)
2012-12-17 09:18: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有0人参与
0【导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12月17日9点,经济之声评论:未来经济发展要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中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闭幕。这次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会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根据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对此进行评论。
明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基调也是“稳中求进”,和去年相比,今年提出的“稳中求进”,在宏观政策调控的内涵发生了哪些变化?
向松祚:今年2013年提出的稳中求进与2012年相比内涵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因为在2012年年底的时候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还没有得到显现,通胀的压力仍然存在,但是2012年整体的经济情况确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非常详尽的总结了2012年经济所出现的一些重大矛盾和重大变化,所以今年的稳中求进在稳的内涵方面主要是三个,一个是稳目标,一个是稳效益,第三个是稳政策。稳目标就是我们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要维持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这是一个所有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第二个就是稳效益,今年提出的是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为什么这个效益变得如此重要呢?我们看到2012年很多企业的利润的增长幅度大幅度的下降,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大幅的下降,产能过剩的矛盾非常的突出,怎么把这个效应稳住,我觉得现在是整个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如果企业很多产业赚不到钱,那么我们的经济效应的结构调整其实就很难推进。第三个当然是稳政策,这个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要有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基调和去年也是一样,在房地产调控也是要坚持不动摇。同时民生里面我们看到现在民生的政策提出一个守住底线,守住底线特别是基本的医疗保障,基本的教育、失业保障这方面的开支要守住底线,这也是一个稳。还有一个稳是城镇化,城镇化也是提出稳妥推进。
我想今年的内涵如果和去年相比,去年主要是稳的话,今年稳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而且今年主要是在“进”方面采取更多的方法,这个“进”就包括很多的内容,比如说我们改革明确提出要推进要有时间表,总体设计、路线图,城镇化要快速的推进这是今年首次提出来,同时在解决产能过剩,解决双高的这些产业,在培养拉动消费新的增长点方面今年要采取一些非常具体的措施,这都是“进”的内容。今年主要是2013年的经济工作稳,在稳的基础上主要是进,去年也可能主要是稳,这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明确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这个方面以前中央说得并不多,为什么今年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向松祚(微博):我想从十八大报告,特别是十八大顺利闭幕之后,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各个方面的讲话,其实表现出现在中央新领导层对推进改革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事实上现在所有的经济问题,我们追根溯源的话,要解决它们必须要通过改革,各种都要通过改革。我们前面讲的稳中求进的各项目标包括城镇化,包括解决产能过剩,包括提高经济增长和质量的效益,没有改革其实是很难推进这些工作的。但是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比如说收入分配改革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提了很久了,已经提了十几年,很多的方案讨论来讨论去但是没有得到实施,比如说我们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为民营资本、私人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个问题几乎每年都在说,但是似乎困难更大。还有我们财税体制的改革,这个改革也讨论了很多年了。
我想新的领导班子针对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很多改革推进不下去,这个问题就非常麻烦。如果我们改革始终停在这个地方,其他经济工作所提出的目标,包括收入倍增的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能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我觉得这次提出要有总体设计,要有时间表、路线图,其实是表明新的领导班子对改革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
我想在未来国务院相关各个部门甚至地方政府也要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甚至要达到每一届政府甚至是每一个主要的负责人要负责推进改革,这样才能够推得下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书面上和口头上。我们的改革在过去几年多数都停留在文件、书面和口头上,下一步我相信下一个领导班子就是如何把这些书面口头的改革承诺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这个当然就需要一个明确的路线图和非常具体的时间表,未来可能还需要具体的负责人,包括地方政府的负责人,包括国务院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同时和今年经济工作的五项任务相比,明年的任务增加到六项。其中新增加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一项。这次会议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单独列出,表明了城镇化在现代化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其意义恐怕还不仅仅是稳定增长、拉动内需,应该是长远和全面的影响?
向松祚:当然,因为我们十八大报告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有一个判断,第一个是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二个是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我们要迈向中等发达国家,要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有一个巨大的跨越,这个跨越的核心或者说最大的任务主要是怎么能够推进城镇化。这一次我们看到城镇化的含义和以前我们讲的城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的城镇化主要是农民的转移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到城市来打工,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是让已经转的农民工如何实现市民化。这当然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那么这个市民化包括要有户口体制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包括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公平,如何和城市的居民一样,我觉得这些任务核心还不是基础建设房地产,核心的是制度的调整。
我们现在可能有两三亿农民工,甚至更多一些,这些农民工如何成为真正的市民,这里面还有一个相应的任务就是这些成为市民是在哪里成为市民,是我们这些庞大的大城市比如说北上广深已经非常庞大的城市要继续庞大下去吗?要继续摊大饼吗?还是我们要发展更多的中小城市,让多数的农民工能够到中小城市成为城市的居民。所以我觉得城镇化要提出要积极稳妥,这个不能冒进,事实上在过去提城镇化的时候,很多地方政府特别容易冒进。什么叫冒进,他们是一种非常短期的短视政策。比如说跑马圈地,很匆忙的把农民的地征以后,很多农民未来的生活就没有依靠了,引起了很多的社会纠纷。第二个对城镇化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第三个我们的投资重点是要投资教育、医疗、保障房建设方面,而不是说我们要匆忙的把农民的地征以后,再盖商品房,事实上农民工是买不起高价的商品房的,所以中央反复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规程。我想经济工作会议以后,相关部门和各个省还会对城镇化具体的研究,而不是说盲目的去把农村变成城镇,事实上这也是做不到的。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第二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解读
一、时事热点
2009年12月5号至7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图为城乡逐渐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昆山新城一角(2008年10月10日摄)。不断崛起的城市群落,日益繁荣的城市经济,加速改善的城市生活……变化,缘于一个巨大的跨越:中国城镇化60年间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向前。它所蕴涵的是,中国经济规模扩张、工业化步伐加快推进、城市功能迅速提高的辉煌历程。
二、时事透析
(一)城镇化解读
1.城市化又称城镇化。城镇化的提法比城市化的提法更有意蕴,无论从城市良性化发展的需要、战争防范的需要、以及资源最优利用的需要等各方面因素来看,超大型城市并不是最好的城市化之路,也不符合中国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因此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以中小城镇吸纳消化该城镇辐射的农村从而形成以中小城镇为主体的蛛网型城市化格局,才是中国城市化的的最优选择。
2.城镇化的提法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
(1)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
(2)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3)积极建设新型乡镇。
教材回归: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时因地而异,辨证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准确把握城市化的含义。从而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化之路。
(二)城镇化提出的背景
1.有数据显示,西方所有发达国家总的劳动力不到4亿,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超过4亿,并且还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加。在中国高速城市化的阶段里,这些剩余劳动力中的80%以上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就是说总量超过西方劳动力总和的劳动力大军,要从低生产力水平转向高生产力水平,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决定中国的未来,而且也决定着世界的发展进程。
2.在我国,城乡二元矛盾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己成为我们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随着城市发展,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差距越来越大。统筹城乡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农民转移出来,而这仅依靠大城市是不行的,现在大城市也面临一些发展的问题。源源不断走进城市的农村人口是中国消费市场的生力军,而中小城市将是这些农村人口转移人口的主要落脚点。从中国的国情和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看,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一是符合中国国情,二是成本低、效益也较好。
教材回归: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亦有区别。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现处在中期加速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既要防止畸形发展,又要避免滞后城市化,以保持合理和良性的发展。
(三)中央政策对城镇化发展的意义
1.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也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中央的重大举措,将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步稳定下来,并推动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和维护社会稳定。
2.城镇化在下一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将扮演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角色。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动力,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000多万农民转化为城里人。稳妥推进城镇化,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投资增长,以及居民生活水平
提高带来的消费扩大,为我国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动力。扩大内需才是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根本之路,而加速城镇化的最大作用是扩大内需,将有助于带动房地产、餐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公用事业等行业面临更大发展空间,从而对经济平稳运行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教材回归: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渐渐趋同,缩小了城乡差别。
三、高考预演: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2. 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答案:1.D2.C
解析:第1题,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低,但近些年的发展速度较快。由试题所给甲、乙、丙、丁四条曲线在图
示期间的变化趋势及城市人口比重数值可知,甲、乙两条曲线在年2004的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应属于发达国家。曲线丙在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己达40﹪以上,而在2004年还未达到50﹪,说明在图示期间城市发展缓慢,不符合我国在这一期间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特点,2004年我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为41.76﹪,故只有丁曲线符合。
第2题,图示期间,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速度较快时期,美国己处于城市化发展后期,城市化进程很慢。因此,我国与美国城市化相比,具有城市化速度快的特点,表现为城市人口增长率高、城市人口比重较低的特点。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又具有城市人口比重较低、城市人口数量多的特点。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根据有关数据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己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4.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5.我国城市化不应该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素质还不高B.科技水平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答案:3.A4.D5.D
解析:城市化水平要与经济化水平相适应;城市化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相吻合。
6.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两个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不同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城务工,促进了城市化。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企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7.阅读下列关于城市化发展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在1850—1890年等依次七个时间段中,英国和日本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快的时段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英、美、日等国的城市化速度___________,原因是。
(3)我国城市化在年前发展缓慢。目前发展速度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英国:1850—1890年,日本:1950—1970年。(2)慢,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或城市化水平已经相当高或城市化进入后期阶段或城市化进程趋缓甚至停滞)。(3)1950年前,较快,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篇: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2012年12月17日08:39
来源:新京报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解读】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任陈耀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妥推进城镇化含义重要。“有些地方把城镇化错误理解为空间规模的扩大,大量圈地。这在学界来看,就是冒进、缺乏合理规划,居民生活质量不高,推进进程过于急躁。”
目前城镇化率被高估
陈耀说,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我国城镇化率约51%,而事实上,这是按照城市常住人口统计的,不是真正的城镇化率。“我国城市中存在着不少没有正规职业的流动人口,去除这些因素,城镇化率应该降低10个百分点左右。”
尽管如此,我国的诸多城市过早出现了城市拥堵、生活压力大、污染严重等系列城市病。他认为,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必然要求宜居性,而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中这方面考虑不多。
国外大城市城镇化率在80%以上。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微博]认为,城镇化不意味着都去大城市,要切实纠正大城市病,在中心城市旁边是卫星城,形成一个城市群,协调发展。
此外,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布局要跟区域发展衔接。陈耀表示,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阶段不同,(城镇化)不能一个进度、一个模式推进。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发展阶段不同合理推进城镇化。
需推进户籍改革力度
对于农村人口市民化问题,要让进城的人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陈耀认为,这需要推进系列体制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比如在城市的近郊或边缘区域,人们不愿意市民化背后隐含了体制问题,成为市民后,他们得到的利益还不如非市民的利益大。这从根本上看,是现行体制需要协调好。
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认为,城镇化之后,需迫切解决就业问题。这需要城市有系列的配套政策。比如发展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是城镇化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陈耀表示,城镇化过程还有一些必须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在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农民集中上楼。但不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农民可能就不愿意。这样就不能强行推行城镇化,要尊重农民意愿。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在扩内需过程中,一条主线是城镇化。李克强副总理最近多次提到“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
具体而言,新型城镇化最需要解决中国城乡内部二元结构的问题,也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政府应当在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方面缩小待遇差别,实现更加均衡广泛的公共服务。
第四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4年3大重要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14-02-04
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别于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12月12日至13日、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三个全国性重要会议,明确了2014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主基调和“六大任务”,以及城镇化工作、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入理解把握三个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对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找准着力点、把握关键点,做好2014年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编发本期导刊。请各单位于1月3日(周五)下午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讨论,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全力推进天津北部经济中心建设,为美丽天津建设做出新贡献。
※经济工作: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梳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
※城镇化工作:顺势而为 水到渠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回应三大社会关切
※“三农”工作:牢牢抓住 紧紧抓好※
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透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信息
经济工作: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4年六大任务
1、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
3、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4、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以各地发展为基础。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生活不断好起来,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5、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6、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的带动作用,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障,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提供对外投资精准信息,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摘自2013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梳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深化改革
会议指出,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会议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完成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时间紧迫。
关键词之二:区分情况、分类推进
会议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完成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时间紧迫。要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属于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的改革,明年和近期就可以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体改革策略;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对全会提出的一些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快研究、尽快启动。党中央已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指定一个机构负责改革工作,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
关键词之三:稳中求进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关键词之四:增强金融运行效率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关键词之五:口粮绝对安全
会议指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关键词之六:化解产能过剩
会议指出,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
关键词之七:严格政府举债程序
会议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关键词之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会议要求,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
关键词之九:着力改善民生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
关键词之十:两个“丝绸之路”
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摘自人民网-财经频道)
城镇化工作:顺势而为 水到渠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2、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3、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4、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5、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6、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摘自2013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回应社会3大关切
人到哪去 钱从哪来 地怎么管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尽快实现市民化?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
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对这些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回应。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优先解决存量
目前,我国已实现52%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只实现3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7个百分点之差使2亿多名农民工难以享受到城镇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他们的收入、就业、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都成了难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肯定要解决,但要有进度、有顺序,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搞‘一刀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
那么,谁先谁后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说明这部分人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应首先解决这部分人中有能力、有意愿的落户城镇。”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陈飞说。
陈飞认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历史欠账和财力所限,城镇化应坚持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首先解决存量问题,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财力的增加,再逐步转向以市场无形之手解决增量问题。
城镇化将成民间资金新的投资渠道
加快推进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
“政府财力是有限的。”徐洪才指出,如果光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城镇化进程的话,等于逼着政府盲目举债、寅吃卯粮,不仅不可持续,还蕴含巨大风险。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和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可以充实地方财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地方积极性;放宽市场准入,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目前,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只要政府能够提供公平竞争机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一定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各个层面力量共同推进城镇化。”张立群说。
城镇建设用地将以盘活存量为主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日益逼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进程是对土地相对粗放的利用。但面对粮食安全这个大问题,我们的城镇化不可能永远无节制占用耕地。”陈飞说。
那么,城镇建设用地从哪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同时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
徐洪才认为,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耕地的红线是不能触碰的,腾挪的空间要通过土地集约化来实现,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换句话说,未来城镇化的过程,一定是土地集约化的过程。(2013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三农”工作:牢牢抓住 紧紧抓好
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人民财经通过梳理会议公报内容,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把握一个重要原则
本次会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强调两个安全
本次会议强调了“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会议强调,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三个1亿
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四个重视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
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
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
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五大农业经营主体
会议强调,关于“谁来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保障农民土地承包六项权利
会议指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摘自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透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信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了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会议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此次会议明确提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这是在三中全会关于改革总体部署下,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的问题更实际,部署更加系统。
专家们认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老矛盾依然突出: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农业资源利用强度大的矛盾、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与农业劳动力结构短缺的矛盾等更加凸显,广辟农民增收渠道也是当前的一个难点。
“三农”工作依然任务艰巨。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程国强指出,今后要以农业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农民富、加快农村小康为核心目标,补齐“四化同步”中的农业短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这次会议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会议提出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说,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会议还提出,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对此,程国强认为,目前到了重塑粮食安全战略边界的新阶段,应抓紧建立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机制,突出重点,有保有放。
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
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提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解决发展和稳定问题,维护农民的利益。一些农民进城后工作不稳定,没有社保,如果承包权丧失了,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未来一二十年家庭经营依然是主流,确保农户的承包权保护了农民利益。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发展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相当一部分承包土地的农户不再种地。面对这种新情况,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为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了重要基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状意义重大。同时,土地流转在农村非常活跃,不能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盲目通过行政力量推动,而是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会议鲜明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李国祥说,随着生产能力提高,数量已经不成问题。难在质量,回应百姓需求、解决社会性问题,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要治理农业生产源头,实行标准化生产,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秦富认为,今后,从田间到餐桌,从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整个产业链要有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要更加完整、系统、安全,实现全覆盖。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关键在人。会议提出了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等一系列措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专家们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郑风田说,现在农村老龄女性是种地主力,平均年龄50岁以上,以后这些人干不动了怎么办?必须向农业新型主体流转。因此要通过规模经营解决效益问题。
“一家种几亩地,留不住农业人才。要规模化经营才能让农业有奔头、才能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规模化跟工业化、城镇化相关,随着人员转移,一些人不愿意再从事农业,可以通过流转方式把土地租给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租金。”郑风田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说,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就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目前这4种类型的新型主体仍处于初步培育阶段。国家要加强培训、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不能成为留守的农村
会议在提出到2020年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目标的同时,也指出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据李国祥等人开展的社会调查,当前一些农村在社会管理方面很多时候无能为力,一些社会问题没人管,如农村“三留守”、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有的地方仍是空白。村委会、村民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工作仍要加强,这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提出,要重视农村“三留守”和空心村问题,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专家们表示,这些有利举措针对性强,贴近民心,必将有助于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李国祥说,一个村子搞得好不好,关键就看有没有联络人、带头人,党组织的力量要强。对于经济不太好的村子,如何加强领导能力,带动农民致富,做好社会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归根到底要靠党委和自治组织发挥作用。(摘自新华网)
第五篇: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城镇化”
“城镇化”拓展发展新空间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要求透出重要信号: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将在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扮演重要角色。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围绕“城镇化”逐步展开,并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潜力:将起长期带动经济增长作用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高增长后,又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率先企稳回升。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下一步如何拓展发展空间?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提高城镇化的持续投资将起到长期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尽管中国城镇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约10%提高到大约45%,但与发达国家78%和世界平均49%的城镇化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厉以宁算了一笔账:今后中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30年以后,城镇化率大约达到75%。要知道,城镇化率每年
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这将是多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此外,城镇化不仅能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投资增长,还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带来消费扩大、促进社会和谐,可谓一举多得。
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专家认为,这一规划符合中国国情,有利长远发展。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从中国国情看,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
“从长远看,小城镇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于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全国政协常委陈凌孚说。
历史经验表明,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吸纳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109个镇的调研,近20年来,有58%的农村劳动力在镇域范围内实现了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亮点: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这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此次会议上的亮点之一。
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社会保障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然而,原有的城镇户籍制度让城市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望而却步,阻碍了城镇化进程。
有关专家指出,此次中央提出的重大举措,将使城市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能进城,稳得住,为消费提供较大增长空间,并推动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最新消息,这项措施即将付诸实施。他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稳妥: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到“推进城镇化”时,除冠以“积极”一词外,同时还强调了“稳妥”。
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点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加以重视,要坚决防止缺乏规划,一哄而上,造成经济波动、社会动荡;要坚决防止城市配套设施和管理跟不上外来人口的增加,造成城市就业、住房等压力过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谈到城镇化进程时建议,由于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应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在城乡统筹、农民工向城镇居民转型方面进行更多试验,并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提出,要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重点城镇交通、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
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