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民日记
今天周二,天气晴朗,我早早起床去几家低保户走访。三号路将振华威村一分为二,由南向北依次为南巷、三号路、中巷、北巷、大北巷。沿着三号路着眼望去,各住户规划整齐,绿化优美,红红的柿子像火红的灯笼由西向东排列起来,我非常欣喜,同时脚步也加快了。刚走到振华中学与三号路的十字路口,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而来,放眼望去几堆堆黑色的垃圾,漫天的苍蝇,还有几个狗在上面乱刨垃圾,那黑色的块显然是焚烧过的痕迹,当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我刚才还兴奋的心情一落千丈,忧心忡忡,上周刚开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动员大会,现在又看见这种情况,顿时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起来。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农村的不断推进,村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迅速被城市化,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而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村垃圾问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振华威村是一个以养殖业、苗木花卉和大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村,由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乱排乱放的现象比较严重,进而污染水源和村西的新河。听在村边下棋的关叔说:以前新河里面的水还能喝,下游有鱼虾之类,现在的河水已经变成墨汁了,而且非常臭,实在是难以忍受了。通过关叔的言语不难猜出大量的工业污水、废水,生产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了新河的严重污染。其二,由于生活垃
圾的露天堆放,气温升高便异味熏天,苍蝇、蚊子漫天乱飞,不但污染村内的空气、水源,而且也成了病菌的滋生地,每当放学总能看见许多小学生在垃圾堆上捡卫生室丢弃的废针头、针管当玩具用,这样很容易发生感染事件。第三,我村属于户县重点农业乡村,产业调整、农业增收一直是我村的重头戏,农业增收,必离不开农药、化肥,这就导致了农药残留和白色垃圾的污染严重,农民的超标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田野里面弥漫着大量的农药味、用过的农药瓶和塑料制品随处乱仍,又造成了再次污染,大风一吹漫天的白色塑料袋。
综合近期的调查、走访,农村的垃圾种类越来越多,处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比如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袋、废电池、农用地膜、建筑垃圾等新垃圾很难分解,尤其是蔬菜大棚用的塑料膜、化肥袋不能分化,严重危害着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内没有固定的垃圾池等处理场所,也没有专门的垃圾回收队伍,为了方便,村民只好将各种垃圾填埋或者露天堆放。根据我的走访,大多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在垃圾处理问题上显得比较随意,村民自认为省事就将随便扔到
第二篇:村民学跳舞日记300字
村民学跳舞日记300字
“看跳舞的去喽,看跳舞的去喽!”随着一阵吆喝声,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向“广场”(我村的大队)。“广场”的四周早已拥满了观众。每当这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他们当中,有五六十岁的老人,也有十来岁的孩子,最多的是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
我也怀着一颗好奇的心,钻到了人群的前面。“广场”上一位大姐姐正在雪亮的路灯下教人们跳舞。她一边眉飞色舞的讲解,一边轻盈的做示范,把每个动作的要领都讲给前面的“学生”们听。她口齿清楚,神情自然,不厌其烦。现在再看看那些“学生”们,不管男女老少,都是一副十分认真的样子。有几位大妈、大婶,因为平时不外出打工,学的时间较长,动作娴熟,舞姿优美,不时博得人们阵阵掌声;几位初学的大嫂、大姐,还有几位“学时”虽长但年龄较大的奶奶们,由于动作比较生硬,不时惹得人们捧腹大笑;还有一些孩子,才七八岁,跟在奶奶、妈妈的身边,也和着舞曲翩翩起舞,她们动作虽然不太规范,倒也熟练,仿佛是一只小天鹅在“飞”。
看着这一切,我快乐的笑了!临南镇夏口小学六年级杜娟
第三篇:帮扶村民民情日记
一条“惠民”路
--帮扶村民民情日记
2012年5月20日 星期天 晴
2012年3月8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杨克忠在下河清组织召开“双联”活动座谈会,明确通过联系单位帮扶、村民参与共建,在十月一日前修建完成五坝村十二组4公里长的村民道路,让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变。作为帮扶单位,**公安分局在公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拿出了10万元支持村民道路建设。时间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不知这路修的怎么样了,今天,处理完日常事务,我踏上了前往五坝村的路途,想看看工程进展情况。
来到施工现场,那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路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机械道路施工的一片繁忙景象,路面已铺上沙石,路基已明显加宽,有十几名施工人员正在铺设路肩两边的道牙砖,我们的车走在上面,已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颠簸感。回想起当初刚来这里时,记忆似乎已模糊了些许,脑海中深深记得的只有哪车辆驶过时的尘土飞扬和老乡脸上忧郁无耐的表情。看到我来,五坝村陈书记上来和我打招呼:“李局长,你来了!”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他告诉我,这条路的基础工程已完成,剩下的就是将路肩整好后罩面。当我问起村民们对修路怎么看时,陈书记说:“除了沙石料、道牙砖、泥清等物资外,修路所用的人工全都是十二组的村民自己出的,村民们热情高的很,感谢你们的帮助”.来到我的联系户茹作全家中,两口子刚从地上干活回来,看到我来,亲切的称我“城里的领导亲戚”,一再感谢我开春时给他们送来的农用物资,和我拉起了家常。谈到修路,茹作全告诉我,过去,本组唯一一条通往外乡的路非常难走,尤其是下雨后,道路泥泞不堪,车辆行人根本无法行走。“双联”活动开始后,对这条路进行了重新修建,大伙都非常高兴,这条路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是啊,这是一条希望之路,也是一条拉近干群关系的连心路,我的心情是喜悦的,“双联”行动在不断深入,路还在修建,希望还在延伸,农民致富增收的路还很长、很长……
(作者系**市公安局副局长、**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第四篇:村民学跳舞小学日记300字
看跳舞的去喽,看跳舞的去喽!随着一阵吆喝声,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向广场(我村的大队)。广场的四周早已拥满了观众。每当这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他们当中,有五六十岁的老人,也有十来岁的孩子,最多的是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
我也怀着一颗好奇的心,钻到了人群的前面。广场上一位大姐姐正在雪亮的路灯下教人们跳舞。她一边眉飞色舞的讲解,一边轻盈的做示范,把每个动作的要领都讲给前面的学生们听。她口齿清楚,神情自然,不厌其烦。
现在再看看那些学生们,不管男女老少,都是一副十分认真的样子。有几位大妈、大婶,因为平时不外出打工,学的时间较长,动作娴熟,舞姿优美,不时博得人们阵阵掌声;几位初学的大嫂、大姐,还有几位学时虽长但年龄较大的奶奶们,由于动作比较生硬,不时惹得人们捧腹大笑;还有一些孩子,才七八岁,跟在奶奶、妈妈的身边,也和着舞曲翩翩起舞,她们动作虽然不太规范,倒也熟练,仿佛是一只小天鹅在飞。
看着这一切,我快乐的笑了!
第五篇:下乡书记民情日记:缺水的村民
下乡书记民情日记:缺水的村民
xx镇xx村地处镇政府驻地以南5.5公里处,三面环山。人口680人,224户,可耕地997亩,约1500亩荒山。以种植黄烟、核桃、山楂、小麦、玉米、地瓜和花生等为生。但因山地缺乏灌溉条件,靠天吃饭,农产品产量极低。近期因天旱少雨,部分庄稼已枯萎,百姓饮水困难。
xx村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过德国援助乡村计划的帮助,当时在村西打过一口井,并且在村前山上建了个水塔,让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后来山东省烟草总公司又在村庄东部打了一眼200多米的水井,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的问题。可经过30多年的使用,管道破损严重,四处漏水,现已无法使用。由于村西水井离村庄太远,村东水井又太深,再加上村里年轻劳动力又多出去打工,让村里妇女和老人去这两口井里挑水吃难度太大。所以村民就在流经村庄的水沟旁打了两眼十几米深的水井,其实就是靠从水沟渗水吃。水沟流经村庄后,因人为原因和牲畜糟蹋本就污染严重,饮用水安全没有保证。现在因天旱,水沟无水,村民连不安全的水也几乎吃不上了,出现了排队等水的现象!
由于干旱,树叶已泛黄。村民用水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有村民在我面前发狠地说“原来还有自来水吃,不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会越过越倒退了!”我深感我作为村里“第一书记”的责任重大,这已不是吃水的问题了!最近正联系水利部门编制村自来水管道配套预算,盼望着在发挥我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依靠各方的力量来解决村民的吃水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