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变味 公办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引争议

时间:2019-05-13 11:5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双赢变味 公办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引争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赢变味 公办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引争议》。

第一篇:双赢变味 公办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引争议

双赢?变味? 公办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引争议对于公办学校和名牌培训机构合作办学,不少业内人士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新模式看上去是双赢,但在中学阶段,尤其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进行这样的合作要慎之又慎,如何避免“变味”是个大问题。

观点一:

可提升学校生源和教学质量

“12中在下关区是数一数二的学校,但在全南京来说,名气一般,尤其是高中部,生源不佳。”在听说12中和“新东方”合作办学的消息后,我市一所中学校长表示“很受启发”。

“薄弱学校想发展不能完全指望政府,自身也要想办法、想出路。”这位校长表示,对于非名牌学校,“借力”名牌机构合作办学,吸引好的生源,这样的思路很大胆,值得探索。

“不可否认,名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有着很多优势,值得公办学校学习。” 一名中学英语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对公办学校老师的教学会有促进作用。

南京理工大学教育管理专家刘魁教授说,我国中学教育存在很多弊端,一些教育理念确实比不上培训机构。公办学校和名牌培训机构合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值得探索,也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走出单纯的应试教育模式。

观点二:

培训机构难免圈钱嫌疑

“上课不要钱,但教材要钱;测试不要钱,但是拿成绩报告单要钱。”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介绍,很多培训机构其实都提供类似服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一样,新东方也要营利。

这位人士分析,新东方和中学合作,看中的应该是学校中的潜在生源。新东方现在除了做英语培训,还做中小学课外辅导。“新东方在12中校园里搞英语培训,还可以吸引学生课后到他们的培训学校辅导其他学科。这样一来,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扑到各门功课的补习上,家长也要多花„银子‟。”

观点三:

单靠培训机构“救”不了学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为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教育质量,公办学校可以探索多种形式办学,比如允许社会力量通过公办民助、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方式参与举办现有的公办学校。”下关区教育局相关人士说。

不过,也有教育界人士认为,这样的合作在中学推行要慎之又慎。“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倡导的是全免费教育,而培训机构进入公办学校,很难保证不和钱扯上关系。”

“这样全新的模式下,会产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很容易让合作办学„变味‟。”刘魁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这样的合作办学模式进行跟踪,观察效果并及时纠偏。

我市一所名牌中学的校长表示,英语教学只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家长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和其办学理念、办学方向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单靠一个名牌培训机构还“救”不了一所学校。

第二篇:探索家庭学校合作、家长教师互动、社会学校双赢的办学新模式

探索家庭学校合作、家长教师互动、社会学校双赢的办学新模式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家长委员会”助学的成功实践

江西师范大学课题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成立高校家长委员会,探索家庭与学校合作互动双赢提供了依据。结合“规划”精神和育人实际,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于2011年12月17日,成立了全省高校首个家长委员会,有效整合了家长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教育工作空间,推动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家庭学校合作、家长教师互动、社会学校双赢的办学新模式,为“学校乐办、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注入了活力,赢得了家长、学生的好评,引起了社会的积极关注。

一、理念引领:协同·合作·共享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我们首先理清办学思路,树立协同、合作与共享理念。

一是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协同。在当前高度一体化的社会形势下,学校教育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统一协调,构建起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三维”教育网络,实现共同育人。

二是学校与家校合作。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支持体系,家庭则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家庭互动合作,持续地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理念趋同、教育过程同步、教育方法互补。

三是教育资源共享。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教育资源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各具优势特色,互补性强,只有充分挖掘并合理配置共同的教育资源,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全方位、立体化”转变,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二、行动诠释:参与·沟通·监督

好的想法要有刚健有为的实际行动支撑,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我们在工作推进中紧紧抓住家长参与、相互沟通、社会监督这三个关键词,在预案、落实、反馈、整改几个环节狠下功夫,收到实效,尝到了甜头。

一是家长委员会选派代表参与教育管理。第一,家长积极献计献策,共谋学院发展。各地家长委员会选派有教育管理经验的委员代表定期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与学院领导一起共商育人良策,共谋发展大计,共除学生成长障碍。同时,主动、及时、全面地把学院教育教学情况反馈给全体家长,宣传学院发展成果,为打造学院公信教育、创建教育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家长利用行业优势,共绘职业规划。学院学生数近4000人,学生家长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岗位、不同背景,其家长行业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学院利用丰富的家长行业教育资源,邀请家长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如九江家长委员会成立公务员考试模拟训练营,每学期集中训练一次,由家长现场出题,模拟正式考试程序,学生进行笔试、面试。根据学生表现,试后再由家长委员会代表集中对考生进行辅导。南昌家长委员会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由各行业优秀家长代表给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银行总经理对有意向进入银行系统的学生培训,人力资源老总对有意向进入公司工作的学生培训,私企老板结合创业经历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培训等等。第三家长参加校园活动,共促学生成长。各地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学院开展各项活动 2

提供帮助与支持。宜春、九江家长委员会为学院捐赠200余册励志书籍与考研、考公务员书籍;南昌、新余、上饶、吉安家长委员会争取了一些非正规教育的培训项目,帮助学院学生社团与相关企业和机构联系合作,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实践平台、募集资金,以及选派精彩的文娱节目参加学院迎新年晚会等等。从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都能看到家长参与的身影,营造了家校共育的和谐氛围。

二是学校与家长构建沟通长效机制。第一,家长走进课堂,反馈教学评价。学院实行“邀请您进课堂”的教学开放计划,所有课程随时面向家长开放,走进教室观察孩子在校表现,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填写《教学评价反馈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第二,学校编发工作简报,交流教育信息。为了让家长随时了解学院近期教育教学工作动态,感受孩子的点滴收获,及时宣传学院教育工作新发展,传递家教新理念。学院组织力量编写《国际教育学院家长委员会工作简报》,每月定期发放到每位家长的手中,开辟了“教子有方”栏目,为家长之间也搭建了交流沟通平台。在实践中,学院进一步细化了专业分类,建立有效沟通。结合各专业特色、学生容易出现的困惑与问题,邀请学院分管领导等负责人与家长定期进行面对面沟通与交流。

三是社会监督依法办学。第一,通过学生家长面向社会广开纳言渠道,创新监督方式。学院聘请家长担任监督员,使家长及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调动学生家长教育管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协调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关系。建立开门纳言制度,在学院门口醒目处安装了“意见箱”,随时从家长、社会中吸纳好主意、好建议。定期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收集,由家长委员会进行分类统计汇总。针对家长意见,学院采取办公会拟措施、教师会提要求、后期跟进落实等有效措施,做到广泛征求意见,真诚接纳建议,及时解决问题。这

种开放的“家校”沟通方式,既可以得到家长认可与配合,又可以让家长深入了解学院教育教学情况,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增强了合作育人的信心和基础。第二,在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中提升家长素质,强化家长委员会代表的履职能力。家长委员会紧紧围绕学生生活中出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从多方面指导家长找到解决方法与对策。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家长委员会选定不同专题进行授课,比如对新生家长开设“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家长”等专题讲座并与专家展开交流互动,一对一帮扶指导。通过学习,家长不仅了解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与专家一起分享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成功的教育经验。家长委员会提倡互相学习,定期举办“家长沙龙”,加强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家庭和家庭之间取长补短,更好地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成长环境,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

三、制度保障:平台·体系·机制

任何一种成功的社会实践要想使它永葆活力,持续产生正能量,必须有制度保证。制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能的。

一是着眼于搭建互动平台。第一,举办委员论坛,开辟网络阵地。家长委员会每月定期举办委员论坛,分别以教学管理、实践活动、家长授课为主题进行交流,做到月月有主题,事事有回复。同时为方便沟通,学院还开通了国际教育学院家长委员会工作网页,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通报相关情况;建立地、市家委会QQ群,学院领导以及全体辅导员均加入到此群中,随时与委员们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和有效答复,实现了沟通的无障碍。第二,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一年多来,学院各地、市家委会很好地发挥家长的渠道资源作用,支持学院人才培养和社会办学。从成立到现在共解决学生就业实习基地4个,推荐就业岗位十余个。如南昌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小平小道爱国主义教育 4

基地”、上饶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国际教育学院玉山县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吉安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吉安市吉州区旅游实习就业基地”;南昌家长委员会邀请江西浙大中凯科技园、江西华园进出口有限公司,新余家长委员会邀请新余市卓越建设房地产估价咨询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来学院召开专场招聘会等等。

二是着力完善乐助体系。首先,成立组织机构,构建工作网络,实行分地、市管理。学院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家长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家长委员会的筹备及日常管理、联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各地家长委员会实行分地、市管理的社会助学模式,以区域为单位建立组织机构。家长委员会成员由所在区域家长提名推荐、学院研究、征得个人同意后确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若干名。由学院颁发聘书,一届聘期为2年。为了更好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各地家委会成立了德育督察组和教学督察组,分别与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领导进行对口联系,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及时解决。其次,细化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学院先后制定了《江西师大国际教育学院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十条、《江西师大国际教育学院家长委员会运行管理条例(试行)》十一条等相关工作章程与工作制度。明确了家长委员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较完善的制度保障,确保家长委员会工作有序扎实开展。

三是着重构建长效机制。第一,设立专项经费,使活动开展有保障。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院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学院为家长委员会划拨了10万余元的专项工作经费,为参与、沟通和监督“三项职能”的履行和“家校互访机制”的运行提供保障。第二,实施考核评定,使活动效果可检验。学院把家长委员会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学院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当中,纳入对学院的办学水平考核评定体系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考核评定体系当中,家校合作育人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确保家校合作、社会乐助取得实效。

课题组长:张艳国,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后、博导。

课题组成员:肖忠民,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友苏,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易娟,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下载双赢变味 公办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引争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赢变味 公办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引争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