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思路 优化服务,积极打造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高文庆署名)1
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党建新格局
中共寿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高文庆
近年来,寿光市围绕加快城乡统筹进程,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完善工作体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建新格局,取得明显成效。
建立城乡联动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建立了市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抓党建责任制,从市委一把手到市级班子其他党员领导干部,按照分管部门、镇(街道)和领域,在市直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76个,做到党建工作统筹城乡一起抓,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指导督促基层开展好党建工作。市委和镇(街道)、市直副科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规模以上企业、村(居)等各级党组织,分别成立了由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为主任的党务中心,作为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专门组织,市级党务中心对城乡各级党务中心协调调度,实现了党建工作城乡同频共振。为使城乡党组织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深入了解,建立了党建工作城乡换位督查制度,每个季度组织14个镇(街道)党(工)委的组织委员、党务中 1
心工作人员,与市直14个市委直属党(工)委的政工科长、党务中心工作人员对调互换,由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带队,进行一次党建工作大检查,不仅促进了城乡党建工作的良性开展,而且有效丰富了党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了素质能力。
推行城乡一体的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要求,以整合城乡资源为基本途径,统筹开展城市和农村两个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做到谋划党的建设城乡“一盘棋”,促进城乡党的建设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中共同提高。结合每年开展的“百村扶强”活动,打破行政事业单位、企业、行政村的建制,对全市按照10%比例倒排出的100个左右工作薄弱村,组织市直部门、大型企业和经济强村,采取组建“部门+村”、“企业+村”、“强村+弱村”联合党组织的形式结对互助,对薄弱村给予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选派结对部门、企业和强村的党员干部到薄弱村挂职锻炼。2009年以来,市直部门、企业和强村共与110个工作薄弱村结对,先后组织村干部集中学习培训2186人次,帮扶资金、物资折款460.55万元,帮助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达7200多万元,为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解决了大量的难题难事,实现了以强带弱、共同发
展。
构筑城乡共享的党组织为民服务网络。围绕构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不断探索创新为民服务的手段和途径。在市区,设立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组织67个职能单位进驻,由服务中心党总支对进入中心的党员干部统一考核管理,对群众申办事项“一站式”办结。各镇(街道)分别设立为民服务大厅,由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兼任主任,组织有关职能站所集中办公,向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在各个行政村建立公共服务中心,配套设置计生服务室、卫生医疗室、文体娱乐室、治安调解室以及生产资料超市、生活用品超市等“十室、两超市”,由农村党员干部兼任工作人员,全程代理群众行政审批事项,向群众提供无偿或微利服务,初步建立起了市镇村三级上下贯通,城乡配套联动的一体化为民服务网络。2009年以来,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3.4万件,协调解决矛盾纠纷600多起。同时,对各类信息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信息咨询视频服务中心,与全市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互联网用户链接,组织市直有关执法执纪和涉农部门及部分农业服务组织进驻办公,通过视频形式,向城乡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宣传、实用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农业技术难题,受到全市上下一致好评。
搭建城乡互动的党员管理平台。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市里设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和咨询服务电话,与市直各部门和各镇(街道)热线联动,及时协调解决党员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在“寿光党建”网站开通了党员信息咨询系统,设立了“流动党员之家”,全市党员能够随时网上查询、在线交流。全市各级党组织层层设立了党员服务站,建立了流动党员台帐,公安、民政、计生、工商、劳动等部门设立了专门的服务窗口,联手为流动党员提供信息采集、关系接转、权益维护等服务,每名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接受组织管理、得到组织服务。同时,针对部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存在的工作不够扎实、服务不够到位等问题,积极开展机关党员短期实践锻炼,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当一天农民”、“进车间做一天工人”、“到工地当一天小工”,体验群众甘苦,帮助解决难题,使广大机关党员干部锤炼了党性,磨炼了意志,提高了觉悟。
(联系人:中共寿光市委组织部 葛树涛,电话:5221218)
第二篇: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构建呼伦贝尔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
科学构建呼伦贝尔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呼伦贝尔市有9600多个党组织、15万名党员、100多万农牧民,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实现打造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目标重要的组织保障。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市委组织部组成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组,深入13个旗市区的34个苏木乡镇、43个嘎查村、19个社区、11个非公企业和21个市直机关,采取座谈讨论、实地查看等方式,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充分讨论、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全面把握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增强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为经济社会大局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的实施。
(一)夯实基础,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
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抓基
村兼职,把人均收入不足1700元的团结嘎查建设成为全旗最具发展潜力的嘎查。在典型模范的带动下,全市基层党员干部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创新发展的超前思路及推进工作落实的务实作风。
(三)服务大局,着力破解基层党建科学发展中的难题
结合呼伦贝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各级党组织以合作组织为依托,加快实现信息对接、市场对接,引导农村党员群众积极发展市场流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资源有限地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可行路子。截至2008年末,全市各类农牧民协会、专业合作社总数发展到506个,带动农牧户4.6万户,实现助农增收额8412万元,户均增收1829元。海拉尔区胜利村党支部提出2009年实现4个超百万的发展目标。
为支持国企顺利转制脱困,2000年以来,市委要求企业移交党员由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接收,对新增13000余名党员实行社区化管理,全市社区党组织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组织社区党员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为消除国企下岗、分流人员多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基层党组织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广泛开展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深入开展社会救助服务。各社区大力兴建“爱心超市”,扶持建立就业实体,举办社区职业指导培训班,鼓励多种所有制形
657320人次,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409个,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375人协调解决了低保,帮助317名贫困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为143名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争取了减免学费或学费资助,帮助514名工人讨回拖欠工资232万余元。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农牧技术、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三下乡”活动320余次,扶助150多户贫困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为了更长期有效地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共同探讨体制创新。呼伦贝尔支队白音哈达派出所与陈旗白音哈达嘎查结成对子,通过实行嘎查与部队党支部班子交叉任职,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引导树立文明乡风、建立新型警民关系、打造平安牧区环境,使白音哈达嘎查的落后面貌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成为陈旗新牧区建设标兵嘎查和“五有”创新活动标兵单位,并被自治区命名为“爱民固边模范村”。全市与嘎查村结成帮扶对子的边防支队共有36个。
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公开、听证等民主的议事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载体创新、机制创新,呼伦贝尔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30亿元,财政收收入达100亿元。
织服务企业发展的水平不高;党建先进典型提炼宣传不够、理论层次不高,典型引路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多种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尚未健全,基层民主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双向互动”,统筹城乡党建资源,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臵,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设臵形式“对接”,构建城乡一体的组织带动新体系。打破地域界限、条块分割、建制束缚和行政壁垒,在坚持按地域、建制嘎查村为主设臵党组织的基础上,探索推行 “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站联建”等新型党组织设臵形式,构建覆盖范围广泛、党组织直接服务发展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2009年,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新建村村联建党组织8个,村企联建党组织2个,村居联建党组织10个,村站联建党组织31个,并逐步扩大联建范围,实现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以城带乡。加大支部在产业链上的工作力度,依托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新组织、行业协会和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等实体,建立跨区域的产业党组织,为农牧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和销售等系列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提高农牧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与嘎查村、社区、新经济社会组织结对共建模式,落实好领
制定我市关于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意见,继续选择部分旗市区开展苏木乡镇、嘎查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工作。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等界限,采取直接选任、培养选任、返乡兼任、村企联任等多种方式,从农村牧区致富能手、企业老板、复员军人及返乡务工人员中多渠道选拔能人“村官”。以嘎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支持和引导优秀嘎查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放大优质组织资源效应;聘请民营企业业主担任嘎查村名誉主任(嘎查达),探索民营企业参与新农牧林区建设的实现途径;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充实后备人才,争取用3—5年时间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今年要达到一般以上。加大从优秀嘎查村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专项事业编制”向农村牧区生产一线派遣力度,形成大学生到嘎查村任职,从嘎查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干部在一线培养的城乡一体化人才良性循环系统。健全农村牧区人才评价和培养体系。优选一批辐射影响大、带富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和产业协会,建立城乡党员科技培训基地,为能人创业提供项目筛选、创业培训、企业孵化等全方位服务。实施城乡统筹的创业扶持政策,对返乡农民工和有志创业的城乡党员,在创业资金上给予优先扶持,并把建立扶持机制与各包扶单位、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一条符合呼伦贝尔实际的能人队伍培育机
作用。建立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加大“党费扶贫工程”的实施力度。
落实党员党内主体地位。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呼伦贝尔市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试行)》,做好我市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工作,进一步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机制、内容、方式和渠道。抓好党务公开制度的落实,畅通党代表、党员参与重大决策的实现途径,建立城乡互动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落实村民主人地位,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等议事决策机构,抓好“村帐乡管”、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探索建立民主听证制度,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与加强财务管理并重,抓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四)实现城乡党组织活动方式对接,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新格局。坚持把社会的热点、人民群众的难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作为创建“五好”党组织的重点内容,统筹谋划基层党建工作。以实现职能对接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进部门职能向社区延伸,以一站式服务为平台,以建立社区“四大服务体系”(社区党员服务体系、社区综合服务体系、社区文体活动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一个信息平台”(社区信息化平台)为重点,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根据社区服务对
1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等经验做法的总结推广,积极打造呼伦贝尔特色党建品牌。逐级建立基层党建特约信息员队伍,抓好典型经验的总结提炼。以开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为依托,整合旗市区资源,与呼伦贝尔电视台合作开发党建教材;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整合市直部门资源,开发践行“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的特色教材,把呼伦贝尔更多的先进典型拍摄成声像资料,力争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纳入中央、自治区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让更多的人了解呼伦贝尔党的建设,学习呼伦贝尔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做法。坚持以会促建,定期召开基层党建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哈斯)
第三篇:优化管理创新服务积极推动军休工作一体化发展[范文模版]
优化管理 创新服务 积极推动军休工作一体化发展
—兰州市民政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军队离退休干部原有的保障模式和服务方式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着不断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局面。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做好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确保他们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的落实,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军休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下面,结合兰州军休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一、深刻认识军休工作面临的形势,始终把握工作主动权 军休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工作体系日趋完善,建立了精干高效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军休保障体系逐渐成熟,形成了以国家保障为主、以干休所为载体、以落实“两个待遇”为中心、以实现“六老”要求为目标的服务管理模式;政策体系日渐完善,军休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这三个体系的建立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军休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保证了广大军休干部在地方安度晚年。特别是近年来,军休系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军休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推动军休工作一体化发展,探索总结了许多经验做法,收到较好效果,受到军休干部欢迎。这是全体军休系统干部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把维护军休干部合法权益作为工作归宿,坚持军休工作与社会进步协调推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随着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军休干部对服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与军休系统自身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分散安置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如何实现的问题,军休干部中“空巢老人”日常照料问题,军休干部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的现有方法失效问题,如何打破“单位化”封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弥补军休所自身服务能力不足、拓展服务内容的问题,干休所基础设施条件滞后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兰州市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军休工作积极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始终坚持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利于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保障军休干部合法权益的原则,以新的思维精心谋划军休工作,以新的举措积极推动服务创新,逐步构建与老龄工作、双拥工作、社区工作融为一体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军休干部地位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使军休工作运行机制更加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军休工作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市军休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客观公正地认识军休服务管理工作面临的现状,正视存在问题,大力开展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以军休工作一体化成果不断推进实现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目标。
二、主动适应军休工作一体化要求,积极推动服务管理创新
步建立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责任共担的军休服务管理机制,形成“民政小管理、社会大服务”的工作格局;二是逐步实现军休管理部门职能由侧重单位管理向侧重协调相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联结基层社区和动员社会资源转变;三是整合军休系统内部服务资源,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加快转变服务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管理效能;四是创新服务模式,逐步实现日常保障性服务以军休机构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转变,由无偿服务向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转变;五是逐步下移管理重心,促进军休干部融入社会,变“单位人”为“社会人”,与其他公民一样参与社区活动,参加组织生活,参与民主决策,享受同等公共服务;六是完善分散居住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机制,探索干休所之间条块结合,分片管理,干休所之间相互补充的办法,减少服务盲区,提升服务水平。
军休工作一体化是军休工作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创新军休服务管理机制的过程,是在不断解决矛盾问题中逐步实现的,需要通盘考虑,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兰州市军休干部与西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存在人数多、职别高、居住分散等特点,推动服务管理一体化既要大胆探索,又要求真务实,既要积极作为,又要稳步推进,妥善处理好现实需求与实际可能,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市军安办应切实履行好牵头协调职责,对具备条件和基本具备条件的一体化服务管理项目认真进行梳理,统筹谋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逐步推进。市属各干休所要围绕军安办的规划,结合实际,大胆实践,全力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积极探索军休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实现途径方法,(二)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军休工作队伍是军休服务管理的主体,是推进军休工作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结合当前军休工作队伍建设现状,加强军休工作队伍建设应做到三点:一是抓培训,提高整体服务管理能力。着眼推进军休工作一体化发展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历培训、社会工作知识培训、公共管理培训、业务培训。注重加强聘用人员的培训使用管理,在工作中磨练提高实际自身能力。二是把入口,提高军休队伍整体素质。全市军休系统队伍建设整体情况较好,随着军休任务的增加和编制调整,近年来新进人员较多,这些同志绝大多数具有较高的素质,但也有个别同志素质不高,工作一般化。今后军安办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求,面向社会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择优录用工作人员,新进人员必须逢进必考,逐步改变工作人员结构,促进整体素质提高。三是要重优化,提高整体工作效能。各干休所要按照推动军休工作一体化的要求,科学设置岗位,优化内部管理,合理调配人员,健全完善制度,建立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三)全力推进服务创新。军休系统在保持好传统的服务管理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按照军休工作一体化发展要求,在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四个方面多动脑、想办法、下功夫、求突破,力争在解决突出问题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如何更好地保障军休干部“两项待遇”为大课题,开展服务管理创新,着眼军休工作全局,树立大服务理念,敢于打破习惯做法,敢于打破机制制约,把服务创新着力点放在构建大平台、扩展大范围、拓展新领域上,逐步构建一体化大服务格局。
第四篇:组织系统组工创新论坛发言材料——构建统筹城乡党建新格局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一、统筹城乡党建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党的建设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个一体化格局,是针对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党建模式提出的,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的五位一体。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
新格局,作出了重要部署。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四全会精神要求,我理解统筹城乡党的建设的基本内涵,就是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实践,以统筹为基本思路,以联建为基本抓手,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和服务力为基本目标,确立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指导思想上相一致、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的思路,形成城乡联动、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同时,为了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统筹城乡党建的基本内涵,还必须从以下四个基本特性上来认识:
一是城乡发展的整体性。主要是指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打破城乡党建封闭状况,树立区域性大党建观念,做到城乡党建在思路谋划、制度设计、工作推动上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是党员主体地位的平等性。主要是指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突出党员权利保障,消除党员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城乡差别,克服对农村党员的偏见和歧视,公平对待城乡所有党员。
三是党务活动的统一性。主要是指打破城乡区域界限,进行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城乡党员动态管理、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城乡党内关怀激励活动开展、城乡互动的党建工作,统一进行、互相衔接、互促共建。
四是党建工作的服务性。主要是指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城乡统筹发展选班子、配干部、培养党员、开展活动,实现党的组织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以上是对统筹城乡党建内涵的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对统筹城乡党建的总体要求仅用了16个字来概括,就是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同样,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总体要求,还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认识:
一是组织架构一体化。简单理解就是要顺应党员就业多样化和活动流动性的趋势,本着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便于管理和有利发挥作用的原则,打破城乡界限,跨越所有制形态,以产业为纽带,以区域为依托,建立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机制开放的组织网络。
二是资源配置一体化。就是要把实现党建资源一体化配置作为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发展的重点,加快党的组织资源和行政资源、群众资源、社会资源的整合,促进城乡在人财物等方面双向开放、优势互补、互惠共享,发挥党建资源最大效益。
三是事务管理一体化。就是要建立城乡一体的、民主开放的党的事务管理体系,推动城乡党组织在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方面双向拓展,在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方面双边行动,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开展党内关爱等方面同向加强,在干部和人才的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方面同比构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
四是工作机制一体化。就是要全面整合党建部门力量,探索建立城乡党建联席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健全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工作激励机制,推动城乡党建工作平衡发展。
二、推动统筹城乡党建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重点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基层党建如何更好地适应、推动和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基层党建如何体现和落实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要求。围绕解决这两大问题,我们认为,推动统筹城乡党建的指导思想应该定位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观念统筹为前提,以资源统筹为重点,以工作统筹为保证,打破城乡区域界限,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干部人才交流“六大统筹体系”,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区域联动、工作互动,形成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的新格局,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如何推动统筹城乡党的建设,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应重点围绕“统揽、创新、规划、联动”这16个字来进行。
一是要在抓好统揽上求突破。要把统揽作为推动统筹城乡党建的核心,树立用“统筹”来“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全局的理念。这也是党建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3个注重:一要注重均衡发展,使各个区域有序推进,协调发展。二要要注重功能互补,努力使城乡各类组织双向互动,携手共建。三要注重体制融合,构建城乡党建平等发展的制度环境,使城乡党建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要在抓好创新上求突破。要把创新作为推动统筹城乡党建的动力,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有效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