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对城乡统筹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
谈谈对城乡统筹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是指在构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坚持城乡统筹的理念和要求,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制度,逐渐打破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分割的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养老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然而这里我们需要加以区别的是“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把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地加以考虑,但是城乡一体化更多的可被作为一种长远奋斗的目标,它强调的是城乡融合的结果,而城乡统筹是要尽力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强调的是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区别“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克服城乡统筹的急于求成的误区,树立循序渐进的观念。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下,从城乡开通、联合、再发展到城乡融合,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具体包括保持财务的可持续性,合理划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的责任,科学规划推进策略,这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当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然而在制度设计中,并没有将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开,而是把他们放置在一起,共同管理,由于社会统筹基金并不能满足对已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支付,在实际中,直接采取了占用个人账户基金的办法,使个人账户基金成为空账。由于覆盖范围的扩大和个人账户的空账,使政府正在积累着大量的未来偿付责任,在日益人口老化的形势下,制度将面临更加严重的财务困境。因此采取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缴费率、提高基金的回报率、增加政府财政补贴、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给付水平等增收减支的办法,才可能使制度在长期内具有财务支付能力,保持财务的可持续性。
另外一点就是关于在推进这一进程中的关键就是财力如何保证,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补偿原理,调整发展进程中的城乡利益分配,让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的受益者对受损者进行利益补偿,经济发达的城市适度支持欠发达的农村,是通常的做法。而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一个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中央政府和城市区域的转移支付,建立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的社会保障,以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差距。因此,城市区域的地方政府与居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承担起支持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发展的部分责任,支持和贯彻落实国家的“城乡协调发展”政策。
第二篇:试析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试析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构筑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逐步解体,以社会成员户籍划分城乡社会保障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已越来越受到所有制和用工形式多样性的变化、以及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后身份异化和部分地区出现城乡一体化的挑战。目前,许多地方已实施或正在探索户籍制度改革,而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实施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却限制了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城乡人口的融和。因此,统筹或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二元化社会结构的重要推动手段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城镇职工为主要参保对象,并延伸至有缴费能力的城镇居民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日臻成熟和完善,形成了“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多个层次、逐步统一”的制度特征。以农村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于缺乏经济基础的支撑和政策制度的保障,大部分的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处在探索和试点的过程中,其持续发展的瓶颈仍未突破。从发展理念、保障模式、待遇水平、制度衔接等方面对现行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比较,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从发展养老保险的政府责任上讲
各级政府仍然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养老保险发展观。从当前政府出台的社会保险宏观规划和有关政策措施来看,主要是解决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同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并负责资金最终“兜底”。而对于发展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而言,则认为土地和家庭是农民养老保障的重要载体,构建这一制度并不迫在眉睫,当前主要任务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政府在发展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上,起步比较迟,投入的资金也不多。目前,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已呈现严重失衡的发展态势,这主要是由于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险发展观上普遍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观念。
(二)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模式上讲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城镇养老保障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强制性,其资金来源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制度运行中基金如不足支付时,国家承担最终支付者的责任,这些机制确保了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长久发展。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看,大部分地区农村养老保险采取农民个人自愿参加,基金完全积累的方式,资金来源以个人缴费为主,各地依其经济状况给予一定的补助,这种储蓄制的保障模式,一是在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以及增长缓慢的经济状况下,养老保险费的缴纳并非农民投入的首要选择,做强做大养老保险基金难度很大,二是这一制度缺乏统筹调剂、保障功能弱化、保障水平有限,农民普遍注重眼前利益,参保意愿不高,也就没有参保的积极性。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政府财政保障来支撑,缺乏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和后劲。
(三)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水平上讲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难以从根本上保障参保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功能就是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生活,确保年老后能安享晚年。目前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远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已建立了随经济发展适时调高待遇水平的调整机制,使广大退休人员能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农村养老保险待遇的发放标准,主要依靠个人积累养老保险费的总额来确定,由于缴费水平低,特别是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其待遇根本无法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在一些地方月发放标准只有几十元,尚不足低保水平,有的地方标准更低,较低的待遇水平没有达到国家和农民所预期的保障效果。
(四)从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衔接上讲,城乡分割的二元养老保障体系没有双向沟通的衔接管道。
人员在不同地区流动,这是社会发展的常态,养老保障制度也须解决基金转移和保险关系接续的问题。当前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对城市居民流动到其它统筹地区的,本人的养老保险关系以及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可转移到流入地,其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金额可以累计计算。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民,在养老保险转移上,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后,在城镇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其个人帐户资金不能向农村转移,只能办理退保,无法与以后积累的养老保险费合并计算;另一方面在农村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当农民融进城镇成为居民时,在农村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能向城市转移,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只能从头起步。养老保障制度上的城乡壁垒没有互通的衔接管道,已成为影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扩展参保范围和加快基金积累的主要障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客观存在,导致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上必然存在城乡差别,但两者应统筹发展,在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不能忽视广大农民的养老保险权益。当前我国农村出现的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和老龄化、土地和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不断弱化和部分地区的城市化,对全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要求更为迫切。
二、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制度建设
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适应我国城乡发展的实际,做好统筹规划。一是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周边农村及大中城市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应通过完善农民工、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与城镇养老保障制度相衔接并与之相适应的养老保障制度;二是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广大农村,应主要通过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进一步完善农村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为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速,加快其发展,建立较为健全的、覆盖全体农民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因此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一)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转化的必然结果,据不完全统计农民工就业大军全国有二亿多人。农民工从其身份上讲可塑性强,既可融人城镇成为居民,也可返回乡村成为农民;从其工作性质上讲,流动性大,身份变化快。因此不能把养老保险视为城镇居民的专利,也不能不顾现实国情建立同城镇居民一样标准的农民工的养老保障制度。在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应以建立以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式的养老保险制度为主要选择,这样的制度模式既可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也可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相衔接。筹资上以个人缴费为主,单位为辅与城镇职工的缴费水平保持适当的差距,但不能过大。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费全部进入其个人账户内,个人账户的资金专用于本人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工的个人账户可按规定记息、接续、转移和继承,特别是要设计好农民工个人账户向城镇或农村转移的制度衔接。只有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障体系,其养老保险关系与个人账户资金可随同本人转移(从城镇到农村或从农村到城镇),这样农民工不论是在城镇安居还是年龄大了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都可使其年老后的基本生活得到比较稳定的保障。
(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用土地转为非农用地,现累计失地农民在4000万一5000万人之间,已成为非常庞大的社会群体,而且失地农民人数仍在增长,全国每年至少有300万农民失去土地。许多地方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存在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困境。失地农民是城市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同时也应成为城市化的受益者,应按照“土地换社保”以及“保障基本、广泛覆盖、共同负担、统筹共济”的原则,将失地农民纳入到城镇养老保障的统筹范围中来。把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养老保障体系,要从制度上明确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是今后征地的前置性条件。失地农民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政府和集体应予以支持,合理划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方承担保费的比例和限额;同时应多渠道筹措后备资金,主要办法是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土地储备增值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充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后备基金内。只有通过“土地换社保”,才能真正保障失地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
(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以来,参保农民最多时达8000多万人,但本世纪初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实行的是个人帐户完全积累、自愿参加的保障模式,筹资上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这种模式下由于农民收入有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国家扶持不到位,其发展已步履蹒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在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人口结构又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赡养系数提高的情况下,如不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今后我国在面临老龄化的同时,也将迎来贫困化的高峰期。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上也应采取“多予、放活”的政策。在“多予”上,一是加大对参保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中央和地方均应投入一定的资金,通过保费补贴引导农民积极参保;二是农民达到男60、女55岁,并缴纳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费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如养老金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额部分由各级政府按一定比例补助到位。在“放活”上,一是农民可根据个人经济状况,选择不同档次的缴费标准,相应享受与其缴费水平相适应的养老待遇;二是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融入城镇养老保障体系,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
第三篇:城乡统筹背景下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城乡统筹背景下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年 级: 2007 级 学 号: 20075451 姓 名: 陈 春
专 业: 公共管理 指导老师: 韩 文 丽
2011年06月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I页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题 目
指导教师
评 语
指导教师(签章)
评 阅 人
评 语
评 阅 人(签章)
成 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II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班 级 07公共管理01班 学生姓名 陈春 学 号 20075451 发题日期: 2011 年 1 月 15 日 完成日期: 2011年 6 月 1 日
题 目 城乡统筹背景下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由于计划生育以及生活、医疗条件改善而使我国人均寿命上涨,我国已经提前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随之而来的就是养老问题,这已经是一个我们需要面对的严峻社会问题。在市场经济下,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协调,导致城乡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虽然我国已经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仍然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农村,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中老年人的人口比例远高于城市。所以如何安置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的重点。本文希望通过运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进一步结合遂宁市经济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根据社会保障与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利于遂宁市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1.了解题目主题的社会背景,对中国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现状有相关了解。2.进行文献的阅读工作,了解国内外关于养老保险理论、建设模式。3.查阅相关外文文献,并完成外文翻译的内容。4.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高度分析遂宁市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与问题。5.通过对成都与重庆两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比和经验借鉴,对于遂宁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III页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12 周)第一部分 经过与韩文丽老师的交流,完成论文选题的工作(1周)第二部分 查阅文献资料,补充论文相关理论知识(2周)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撰写论文的文献综述与论文的提纲(2周)撰写论文的初稿
(4周)修改论文初稿直至符合要求
装订论文,做好答辩准备
(2周)(1周)评阅及答辩
备 注
指导教师:
审 批 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IV页
摘
要
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一直是建设和谐社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就目前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来看,根据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仍然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而6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总人口的13.26%,说明人口老龄化已经比较严重。由于农村有大量青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建设,因此导致农村居民中老人所占人口比例肯定要大于这一个统计数据。但就目前我国农村现代的养老保障体系仍然处于建设阶段,还不能满足农民养老需求。导致农村居民养老仍然以传统的养老方式为主,很多最新的政策方针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例如本文的研究对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覆盖面、保障水平以及具体的管理制度来看,都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本文以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相关的公共管理理论与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结合遂宁市农村居民养老问题以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过程与现状,探索影响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完善遂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第2章为遂宁市农村目前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现状分析,包括现有的养老模式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第3章为案例分析,主要包括成都与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与相关问题分析。第4章主要结合前面几章的内容,提出完善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关键字: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建议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V页
Abstract Old-age security of rural residents has been the focus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From the curren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s basic 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sixth census data, there is still more than half of the population lives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while people over the age of 60 are also 13.26%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dicating that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has more serious.Because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labor force in rural areas to urban construction, leading to the elderly in rural residents will certainly be greater than the percentage of people that a statistical data.But for now, our modern age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is still in construction, it can not meet the pension needs of farmers.Led to the traditional lives ways of rural people is still the main way to support these lives, and some policy can not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For example,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from coverage and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as well as specific management system point of views, which are needed to be improved and perfected.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based on the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economic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ies are also been used.Combined with the rural old-age pension issues of rural residents in Suining City,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ecurity system, to fin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e the building of security system,.In order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Suining’s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This paper totally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Chapter 1 is an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status of domestic research and related theory.Chapter 2 is the analysis the rural endowment in Suining, including the traditional way of rural old-age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problems.Chapter 3 is for the case studies, including Chengdu and Chongqing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analysis and related issues.Chapter 4 combines the previous chapter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build the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Suining.Key Words: old-age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s;rural old-age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s;policy suggestions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VI页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 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方法..........................................1 1.2.1 文献综述..................................................1 1.2.2 研究思路和方法............................................2 1.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3 1.3.1 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概念界定................................3 1.3.2 养老保险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4 第2章 遂宁市农村养老体系现状..........................................7 2.1 遂宁农村现有养老模式分析........................................7 2.1.1 家庭养老模式..............................................7 2.1.2 个人储蓄养老模式..........................................8 2.1.3 农村社会保险模式..........................................8 2.1.4 社会救济养老模式..........................................8 2.2 城乡统筹背景下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状况......................9 2.3 限制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原因.............................10 2.3.1 农村居民自身因素.........................................11 2.3.2 农村经济基础.............................................11 2.3.3 政府社会职能.............................................12 第3章 成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经验借鉴...............................14 3.1 成渝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概述...................................14 3.1.1 重庆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状况.................................14 3.1.2 成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状况.............................15 3.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影响因素分析...............................15 3.2.1 农村居民支付能力.........................................15 3.2.2 整体经济结构.............................................17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VII页
3.2.3 政府职能.................................................18 第4章 完善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19 4.1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19 4.1.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19 4.1.2 调整产业结构.............................................20 4.2 加强养老资金的筹资与管理.......................................20 4.3 树立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责任意识.......................21 结 论................................................................23 致 谢................................................................24 参考文献..............................................................25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1页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由于计划生育以及生活、医疗条件改善而导致我国人口的人均寿命大幅上涨,我国已经提前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高峰。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还明显滞后于整体经济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因此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已经是一个我们需要面对的严峻社会问题。在市场经济下,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协调,导致城乡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虽然我国已经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仍然有一半的人口(50.32%)居住在农村,并且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导致农村常驻人口中老年人的人口比例远高于城市。所以如何安置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的重点。
在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和重庆同时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拉开了西部内陆地区城乡统筹的步伐。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方面,成都和重庆通过实践和学习,都积累了相关经验,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而本文的研究的对象遂宁地处成都与重庆两地之间,可以向两地学习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本文以城乡统筹背景下遂宁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作为论文题目。希望通过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结合城乡社会保障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进一步了解家乡经济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根据公共管理与经济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从理论上提出一些有利于遂宁市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1.2 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方法
1.2.1 文献综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水平发展不协调,导致城乡在各方面的差距逐渐增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腾飞,城乡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差距 [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2页 逐渐拉大,其中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农村社会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特殊的情况,国内众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为国内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童广印认为,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就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考虑,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2]。在尹静、高勇在《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构建》(2008)中提出城市化建设需要建立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因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两类特殊的庞大群体:进城务工人员与失地农民,前者一般被成为农民工,具有季节性迁移的特点,农忙时回家务农,在农闲时进城打工;后者的情况更为严重,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并且大多数没有其它的生活技能。在研究文献中,他们提出的解决途径包括补充养老金、“土地换保障”等。廖鸿(2004)在其所做的《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研究》中提到,通过国外经验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关乎国家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为应对老龄化高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带来的压力。必须要在老龄化高峰前二三十年,建立起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储备资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城乡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平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因此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必须立足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现有水平,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只有采取适应农村实际养老情况的制度,才能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保障发展之路[3]。目前关于城乡统筹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统筹的必要性、城乡统筹的含义、是否应该建立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如何建立等方面。通过文献的查阅,发现目前现有的文献都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对于具体某一地区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能够提供参考思路,但缺乏实际可行性实践。
1.2.2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从理论入手,并且结合实际的案例,通过对理论和案例分析,总结影响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因素。再联系遂宁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状况,分析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 [2][3] 刘倩、刘萍萍、苏世海.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发展的文献综述.劳动保障世界.2010.29-30
王琳.大石桥市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学院.2010.2-3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3页 理论与实际,提出关于完善遂宁市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建议。以下是论文每一部分的内容概述:
第1章为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进一步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最后介绍本文写作的理论基础。第2章为遂宁市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现状的一个总体的介绍,并且主要分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建设的过程与目前发展的状况。第3章主要介绍国务院首批批准的西部城乡统筹试点区成都与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过程与现状与分析总结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因素。第4章主要内容是结合前几章节的内容,针对遂宁市如何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论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把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共同实现研究目的。其中本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强论文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1.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1.3.1 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概念界定
1.社会保障
褚福灵在《社会保障基础社》一书中对社会保障有如下定义: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通过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方式,预防和化解公民遭受的年老、疾病等社会风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准的制度。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保障主要的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群体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2.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群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 [4]
[4] 褚福灵.社会保障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5-17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4页 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5]。
3.农村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由国家和社会组织实施的,对农村老人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给予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的保障,包括生活上的扶助和精神上的慰籍,例如身心健康保障,以及安全感、受尊重等应有权益的保护,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生活上的扶持[6]。
1.3.2 养老保险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出版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书中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生理的需求主要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等方面。而排位第二的安全上的需求指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的威胁等方面的需要。而感情上的需求则包括人于人之间的感情,比如友情、亲情、爱情以及自我归属感的需要。这方面的需求非常细致,往往与个体差异有关。尊重的需求则是指人们希望自己能得到稳定的社会地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信赖。最后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满足低层次的需求,才能转向更高层次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群还在为满足第一层次的需求而奋斗着。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农村老龄人口在这方面的需求,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做贡献。
2.庇古福利经济学
“福利”是个人得到的某种效用或满足,但只有可以直接用货币计量的那部分 [5][6] 齐静芬.台州市黄岩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云南大学.2009
上海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第二条.2002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5页 社会福利,才能称之为经济福利[7]。根据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一个人的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少。因此为了满足货币效用最大化原则,政府应该采取社会福利措施,对货币进行再分配。通过理论分析,庇古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施社会保障计划的准则与措施,其中内容就包括增加必要的货币补贴、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通过税收与社会救助等形式调节社会收入差距,以及建立普遍的养老金制度。
庇古福利经济学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1948年,英国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法后,宣布建立福利国家。随后西欧、北欧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相继迈向了福利国家。在福利国家模式下,保险费由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收取,按统一标准缴费,并且由政府负责,国家高度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以社会公正的原则,实施全民均享受的社会保障,其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
3.公共管理相关理论(1)政府的职能定位
关于政府行政职能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国学者夏书章在《行政管理学》中提出,政府职能是国家权力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该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8]。并且将政府的职能概括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四项。其中政治职能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包括专政和民主两个职能方面;经济职能指政府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文化职能则包括对全民思想道德的建设及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管理;社会职能的狭义含义就是指政府对社会领域中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主要指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搞好社会保障工作。在世界银行1997年发展报告中指出政府职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法律基础;
2、保持一个未被破坏的政策环境;
3、投资于基于基本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
4、为弱势群体提供保护;
5、保护环境。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方面,应该由政府主导、提倡、宣传,并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
[7][8][9][9] 王梦奎.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5).223-268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4
贾英健.社会哲学视野中的制度创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4).37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6页
(2)公共支出理论
公共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法定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10]。公共支出按是否有直接补偿来划分,可以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支出。消耗支出是指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和投资性支出,包括对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主要用于满足政府进行日常的活动,反映了政府对于社会资源的占有要求。而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益人,主要包括债务利息支出,养老金、补贴、失业救济金等。社会保障支出是公共转移性支出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10] 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46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7页
第2章 遂宁市农村养老体系现状
1985年2月,遂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成为四川省辖市。它位于四川东部,全市辖遂宁船山区、安居区和射洪县、大英县、蓬溪县三县。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遂宁市常驻人口约325万,其中农村人口约200万,占总人口比例的61.62%。从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遂宁市目前的城市化程度还不高,仍然有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目前遂宁市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下面本文将对遂宁市农村居民现有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分析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过程与现状,并且阐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2.1 遂宁农村现有养老模式分析
由于遂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中小城市,城市化程度与经济基础建设都和成都、重庆等一些大城市有很大差距。并且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滞后,并没有实现养老保障的建设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相对应,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不能满足居民养老的需求。因此遂宁农村居民现有的养老模式中仍然以传统的养老模式为主,其中主要包括家庭养老模式、个人储蓄养老模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以及社会救济养老模式。
2.1.1 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指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收入水平低下,同时再加上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农村相对封闭,农民养老所采取的主要是以“孝文化”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的养老模式[12]。家庭养老模式传统养老模式中最常见的一种,这也是目前遂宁市农村居民目前最广泛的一种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作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具有普遍性和低成本性的特点。虽然家庭养老不是农村居民唯一的养老方式,但是这确实是现在大多数农村居民选择的方式。农村老人往往对于物质上的要求很低,一方面想尽量减少子女的负担,另一方面因为农村的生活成本很低。在农村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的现状下,这种养老模式还将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这种保障模式具有非公开性的特点,靠家庭成员的道德和自觉性来实现,可以说约束力相对比 [12] 李宏、单学勇.农村养老保障:从“家庭”到“社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9期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8页 较小,因为容易导致一些家庭纠纷问题。而这种保障模式的优点就在于能提供比较亲密的亲情关照和陪护,这一点是其他养老模式不可能替代的。
2.1.2 个人储蓄养老模式
个人养老模式指农村居民自己利用和积累各种资源,通过市场和非市场手段,为自己提供养老保障[13]。在遂宁市目前的农村居民选择的养老模式中,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当然选择个人储蓄养老的农村居民大多家庭经济较好,并且农村居民一贯保持着勤劳节俭的习惯。他们的觉得个人可以有能力自己的养老负责人,有一定的个人风险意识;并且子女的数量减少,儿女的负担增加,所以他们也没有将自己养老的问题全部寄托在儿女身上,也尽量降低儿女负担的思想。这种养老模式与现阶段农村经济逐渐改善分不开的,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民的收入增加,只有在农村家庭收入大于开支的情况下,农民才会选择这种养老模式。
2.1.3 农村社会保险模式
社会养老保险是指以国家作为主体,运用立法手段对劳动者在年老缺乏劳动力或者失去生活来源的情况下,运用社会力量,给予这些老年劳动者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享有基本生活水平。这种制度一开始并不覆盖农业劳动者,直至1992年我国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才开始试点允许农民自愿参保的制度模式,在1993年遂宁市也逐步展开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工作,最近几年也开始试点与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与其他养老保险的主要区别在于法律的强制性。农村社会保险在遂宁市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也为遂宁农村居民为自己的养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有助于农村居民联系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与个人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2.1.4 社会救济养老模式
社会救济模式是指在农村社会救济制度下,对农村全年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困难者,采取现金补助、实物补助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救助模式。目前遂宁市农村地区社会救济模式下最主要的救济方式就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 [13] 梁鸿、赵德余.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上海世纪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9页 部分,因为只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才能够直接、及时、最大程度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活困难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以科学的方法制定保障线标准,使得有生存困难的农村居民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但是同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保障的标准偏低、救济的对象难以界定等制度以及工作上的缺陷。因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传统的农村居民养老模式之外,在遂宁市的农村地区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养老模式,比如商业养老、集体养老等,但是其适用性与普及性都不高,因此没有在论文中进行阐述。通过上面对于遂宁市农村居民现有主要的传统养老保险方式进行介绍,并且对于各种养老模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有农村养老体系中各种养老模式的一些优缺点,明白现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上以及工作上的不足。从目前遂宁市农村居民养老体系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居民的养老意识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仍然选择一些传统的养老模式。再加上经济基础的限制以及农村养老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这样就导致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有效的实行。
2.2 城乡统筹背景下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状况
在2007年成都和重庆率先在西部地区展开城乡统筹工作之后,遂宁也积极向两地学习,将统筹城乡的工作拿上了日程,并在同年印发了《遂宁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规划书》。在规划书中提出城乡统筹工作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农村发展的格局,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在社会保障方面,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对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在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工作方面,经过准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遂宁安居区于2008年10月31日启动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坚持以参保人员个人缴费为主、财政给予补贴、集体经济组织适当补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办法。养老保险费按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缴纳,采取按年缴费方式。缴费基数为区统计局公布的上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设三个档次,分别为缴费基数的100%、150%、200%。缴费标准的档次由参保人员自主选择,缴费比例为20%;区财政分别按当期缴费基数的2.5%给予补贴。但是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发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上的一些缺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10页 陷,比如养老金的计算方法过于复杂,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老人不容易理解;还有就是遂宁安居区统筹城乡居规定,对于超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老人,在2009年6月30日后就不能参加保险,这一点与加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初衷不符合。
2009年四川省制定了《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遂宁市政府也与2009年9月成立了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且选择遂宁安居区作为试点。政策规定,凡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保。截至2010年4月底,遂宁安居区共有19.86万人参保,参保率达33.07%,享受参保待遇人数为7.75万人。2010年12月1日,遂宁市船山区被纳入全国第二批新农保的试点。同时在2010年遂宁市政府也印发了《遂宁市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实施意见》,对于遂宁市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方面做了具体的安排;在今年遂宁根据四川省《关于开展老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规定凡是具有我市农村户籍、年满60周岁及以上、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民政部门审批纳入救助期间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可免费参加新农保,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55元[11]。
2.3 限制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原因
近几年中,在遂宁市实施城乡统筹的背景下,遂宁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于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方面,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建设措施,特别是从2009年正式开始试点和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但是从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的情况来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不能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但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与推广为遂宁市农村居民养老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式,对将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甚至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言,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现有的政策背景与经济环境下,我们应该加大对于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在这里我对于限制遂宁市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为提出完善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做准备。
[11] 关于开展老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遂宁市政府.2010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11页
2.3.1 农村居民自身因素
农村居民作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其本身的风险意识、传统养老思维等方面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有重要影响作用。在这里本文以风险因素为分析的对象。在个人与家庭风险处理方面,农村居民的风险意识和处理办法还有待提高。国外的有学者对于风险的定义为“风险是在给定条件下一段特殊时间所发生的可变动因素”。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就要面临各种风险。特别是在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的收入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一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然因素的影响;二是农村居民对于风险并没有良好的防范意识。因为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和传统思维的限制,并没有风险管理意识、或者是没有风险管理的能力,因此农村居民对于风险抵的抗力就相对较小了。风险管理不仅仅可以运用于养老方面,还可以用于医疗、生产等其它方面,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14]2.3.2 农村经济基础
农村养老保险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从资金来源方面来看,主要是个人支付与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因此农村居民的支付能力与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都是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查阅相关的数据,本文将遂宁市开始实施城乡统筹工作之后的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和增长速度与全国农村人口做一个简单的比较,简单的分析遂宁市农村居民的家庭支付能力。
表2-1 遂宁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对比表
年 限 遂宁农村人均纯收入(元/年)增长速度 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元/年)增长速度
3587 10.2%
4140 15.4%
4760 15%
5153 8.3%
5919 14.9%
9.9%
18%
16.9%
8.6%
15.8%
3108
3668
4287
4654
539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注:数据来源于2006-2010年遂宁市政府报告以中国统计年鉴
[14] James S.Trieschmann,Sandra G.Gustavson,Robert E.Hot:《风险管理和保险》(英文第1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12页
遂宁市从2007年开始城乡统筹工作,从上面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07年以后,遂宁市农村居民的平均年收入的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说明遂宁市城乡统筹工作对于农村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遂宁市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却略低于全国农村人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目前遂宁农村居民的支付能力不足的现状,因此还必须加强对于遂宁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然在研究遂宁市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支出是否对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的时候,不能单看农村居民的年均纯收入,同时也要观察社会保障资金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我以遂宁船山区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普通缴费标准与2010遂宁农村人均纯收入做一个比较分析。
表2-2 遂宁新型养老保险各缴费档次占收入比例
档次 一档
二档 200 3.71
三档 300 5.57
四档 400 7.42
五档 500
六档 700
七档 900
八档 1100 缴费金额(元)100 缴费金额占收入比例(%)1.86
9.28 13.99 16.70 20.41 注:数据来源于《遂宁市船山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和细则》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遂宁市船山区试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具有多选择性、多层次性的特点。最低与最高缴费标准差额较大,但是中间过渡比较平缓,农村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缴费档次。根据四川统计局的数据,在2008年和2009年遂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占人均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13%与75.18%[15],说明现阶段农村居民的绝大部分仍然用于生活消费,农村的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农村养老金的缴纳对农村居民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压力。
2.3.3 政府社会职能
前面理论基础部分对于政府的职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经过分析我们知道政府的社会职能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并且规范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另一方面政府必须负责贯彻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惠民政策,特别是对于基层政府执行力的要求就更高。
由于农村老龄人口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各种政策信息的理解有限。目前大部分老人的养老保险都是其子女替他们买的,有的 [15] 2009年四川统计年鉴.四川统计局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13页 老人根本不了解自己购买的相关养老保险。因此应该加大对于农村中青年关于养老保险的知识,促使他们为自己和自己父母购买养老保险,达到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的目的。对于遂宁市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而言,农村居民的养老制度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遂宁市在城乡统筹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在养老保险制度上面得衔接还有待完善。政府对于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的扶持力度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相应的立法滞后和相关的优惠政策不能实施到位。
还有一个关于政府职能的重要问题,就是关于当地政府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创新能力。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工程,各级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起决策、引导和辅助等作用。从另一个方面看,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也是一种政策性金融产品,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经济环境做出相应的调节,才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在遂宁市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有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就是缺乏保险制度方面的创新。从遂宁市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大多是以四川省的农村养老相关政策规定为指导,在养老模式和政府补贴标准上也严格要求四川省制定的标准来实施的。在这整个农村养老体系建设中,遂宁市并没有太多制度的创新和有针对性的方案。因此笔者认为遂宁市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农村养老制度。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14页
第3章 成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经验借鉴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各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途径与进度也不一样。本文中选择西部地区离遂宁很近的成都与重庆作为案例分析,一方面成都与重庆是国务院在西部地区首批试点的城乡统筹地区,在城乡统筹方面走在了西部地区的前列,同时由于两地的整体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较好,在农村养老方面也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对于西部其它地区社会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3.1 成渝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3.1.1 重庆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状况
2007年在《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中,提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支持重庆率先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重庆永川区率先在重庆远郊区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009年重庆市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研究制定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意见》。并且率先在永川展开试点工作,根据2009年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印发的《永川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法(实行)》规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区统计局公布的全区2007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2008的缴费基数。以后每年缴费基数按年均10%的比例递增。参保人员按缴费基数的20%或25%总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其中:区政府按缴费基数的5%补贴;有条件的村组可按不高于缴费基数的4%补助[16]。而根据第六条,老龄人员参保区政府按缴费总额的25%进行补贴,有缴费条件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可按不高于缴费总额的16%进行补助。根据参保者的缴费年限和年龄对应不同的标准。
在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方面,重庆市从启动试点工作,一共分三批,用一年多时间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开。率先于2011年在西部地区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标志着重庆市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迈上了新的台阶,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市参保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达到了340万人。到今年年底,确保全市40个区县80%以上的农村居民参保,300多万农村老年人应报尽保。
[16] 永川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第五条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15页
3.1.2 成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状况
2007年成都也在西部地区开展城乡统筹工作,为统筹城乡、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成都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08年8月成都市政府第16次常委会议通过了《成都市农民养老办法》,并规定在市行政区内年满18周岁的农村居民,以家庭为单位,按照规定自愿参加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一共有三个可供选择的参保档次,根据不同的档次,对于参保时男年满60、女满55周岁的人员给予了25%-50%不等的政府补贴,对于未达到上面要求年龄的参保人员,政府补贴为2%[17]。
在2009年,成都市颁布了《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针对年满16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和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覆盖以外的城镇居民提供养老保障服务,并且于2010年正式实施。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给予适当补助。总的说来,成都市在处理城乡统筹进程中,对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建设和实施是非常成功的,明确了城乡统筹的最终目标。初步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特别是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的试点等一些创新性制度,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养老制度的探索和改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3.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从成都与重庆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过程与现状来看,两地都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才形成了今天比较满意的结果。虽然遂宁的整体社会经济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程度与这两地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同时还可以从重庆与成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因素,为其它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供改进和完善的方向。下面本文联系重庆与成都的一些实际情况,对影响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一些因素做简单的分析。
3.2.1 农村居民支付能力
农村居民作为养老保险金的主要支付者,其家庭的支付能力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推广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中,农 [17] 成都市农民养老办法.成都市政府.2008年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16页 村居民的个人支付能力是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顺利推广的关键。因此我们在下面对于成都与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做一个比较,分析农村个人支付能力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影响。
表3-1 成都与重庆农村人均纯收入(元):
年份 成都 重庆 全国 2003 3655 2215 2622
2004 4072 2535 2936
2005 4485 2809 3255
2006 4905 2874 3587
2007 5642 3509 4140
2008 6481 4126 4760
2009 7129 4621 5153
2010 8205 5277 5919
注:数据来源于2003-2010年成都、重庆和全国统计年鉴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成都的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明显要高于重庆和全国的收入水平。因此直接反应出成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要明显高于西部其他地区。本文通过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金的支出所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例来分析个人的支付能力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成都与重庆最新的农村养老保险金缴费标准与农村居民纯收入做一个比较分析。由成都市现行的《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中农村居民的缴费标准计算方法,本文算出2009年农村居民的每一个缴费档次的具体金额如下表:
表3-2 2010年成渝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占收入比例
缴费档次 成都缴费金额(元)占人均收入比例(%)重庆缴费金额(元)占人均收入比例(%)
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成都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农村居民自己负担的资金部分占个人纯收入的3.48%-17.41%之间,而成都农村居民在生活费用的支出在2008年约占个人纯收入的70.44%,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思想,消费的增加不
1.9
3.79
7.58
11.37
17.05
200
400
600
900
3.48
6.96
10.44
13.92
17.41
一档 285.63
二档 571.26
三档 856.89
四档 1142.52
五档 1428.15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17页 及收入增加的多,因此我们可以估计在2010年成都的农村居民的消费占收入的比例会低于70.44%,按照这一比例来计算,那么成都市农村居民对于养老保险金的支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给农村居民带来经济上的压力,本文认为这是成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顺利的最重要原因。而重庆的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明显低于成都,在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占收入的比例也略低于成都,间接说明其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是低于成都的,当然这与两地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组成比例、以及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重庆在今年4月已经实现了农村养老制度的全面覆盖,这与当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低负担与高覆盖率”的建设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当然重庆市各级政府在补贴方面也做的很到位,比如残疾人与老年人口等特殊人员的参保补贴都较高,更加有利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
3.2.2 整体经济结构
在经济基础方面,从整体经济基础来看,成都与重庆可以说都处于西部地区的领先地位。从农村具体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成都的农村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而重庆由于农村地区较广,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不一致,导致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这一点可以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较看出。由于地理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不同,两地的经济结构肯定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总的说来成都与重庆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优势,下面先从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成都与重庆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优势。
表3-3 成都与重庆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例(%)
年份 成都 重庆 全国 2003 8.2 15.2 14.8
2004 7.6 16.2 15.2
2005 7.7 15.1 12.4
2006 7.0 12.3 11.8
2007 7.1 12.9 11.7
2008 6.9 11.3 11.3
2009 5.9 9.3 10.6
2010 5.1 8.9 10.2
从上面数据的整体变化趋势来看,我国第一产业每年的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在逐渐减小,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中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从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也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而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正是工业反哺的财政政策取向之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推广都离不开政府财政方面的支持。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成都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小,并且大幅度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成都的工业化程度在西部地区处于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18页 领先的水平,所以从整体经济基础来看,成都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有经济优势。而重庆这方面的数据就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异较小,但是经济结构变动趋势很明显,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经济结构转型成功。再加上作为2007年直辖之后的重庆市,在行政损耗、运行成本与执行效率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中央政府也在经济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因此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方面走在了西部地区的前列。
3.2.3 政府职能
在前面的理论基础部分,我介绍了政府职能定位的相关内容。由于农村社会保险的公共性,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的作用。在重庆与成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对于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作用都有深刻的体现。下面结合成都各级政府在试点与推广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成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过程,个人觉得成都各级政府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
2、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
3、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在制度创新方面,在成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于农村养老保险进行了制度上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成都温江区的“双放弃换社保”、邛崃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等,这些针对实际情况而创新的制度,对于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推广中所遇见的问题有很大的针对性,因此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类的问题。同时成都市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以《成都市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为例,在试行办法对于从业年龄人员缴费标准、超过从业年龄人员缴费标准以及超过从业年龄人员缴费标准补贴金额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对于从业年龄人员以及超过从业年龄人员所享受的待遇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该办法的实际可行性,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保险主体情况。还有就是成都与重庆对于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的养老金补贴比例都高于其他地区,加上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好,因此更加能够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19页
第4章 完善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经过前面几章的内容,本文对于对遂宁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情况与限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原因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进一步结合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案例情况,总结了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一些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完善遂宁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4.1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城乡统筹条件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而城市和农村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方面,之所以存在这样巨大的差异,其根源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生,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持。因此在本文对于完善遂宁市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关于农村经济基础的发展。在城乡统筹的过程中,应该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以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事业的对接为手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
4.1.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2010年遂宁农民人均纯收入5390元,增长15.8%,但是却略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5919元)。由下面的最近几年农民纯收入及增长速度的图我们可以看出,遂宁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持续增加,但是增长的速度波动较大。
6000500040009.***000366842878.64654539018.02016.9***210864202006年2007年2008年农民纯收入(元)2009年增长(%)2010年
图4-1.2006—2010年农民纯收入及增长速度
注:数据来源于2010年遂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20页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障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作为受益者的农村居民同时也是主要的投入者。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需要农村居民缴纳一定比例的资金,并且根据不同的缴费档次,缴费档次越高,享受的保障水平越高。所以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落实农产品价格支持和农业补贴等惠民政策。
4.1.2 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前面成都与重庆经济结构的分析,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结构可以看出其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遂宁作为一个中小城市,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肯定与成都和重庆这样的西部城市有差距。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离不开整体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各级政府对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各种补贴和针对特殊群体的优惠措施,实质上也属于工业反哺农业的公共财政支农的政策取向之一,因此应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表4-1 遂宁与全国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例
年份 遂宁 全国 2003 30.4 14.8
2004 31 15.2
2005 31.9 12.4
2006 29.4 11.8
2007 29.4 11.7
2008 26.7 11.3
2009 24.4 10.6
2010 22.1 10.2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遂宁的整体经济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依赖性还是较强的。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虽然第一产业在遂宁生产总值的比例在逐渐下降,但是下降的速度很慢,同时到2010年为止,农业的生产总值仍然占全市GDP的22.1%,与全国的10%这个数字的差距还比较大。充分说明了遂宁市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程度还有待提高。遂宁应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促进遂宁整体经济基础的建设。
4.2 加强养老资金的筹资与管理
目前遂宁市农村养老保障资金的来源单一,主要靠农村居民自己筹集和政府财政的支持,以及相关的社会福利组织资助。为了改变农村养老保障资金短缺的现状,因此需要改革养老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社保基金的运行方式。政府首先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并且强化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参加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同时要拓展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筹资方式,新的社保资金筹资方式可以包括:征收社会保障税、发行社会保险彩票、社会保障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21页 类的债券、接受捐赠、服务收费,基金运营收益等都可以作为扩大筹资渠道的辅助性措施。
在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资金的筹集问题的同时,应该考虑资金的运行和监督管理机制,一方面能够探索基金的保值增值方式,使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养老保障资金的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审计与监督工作,及时公布有关的实际情况,增加资金运行、使用的透明度,最大限度确保资金安全,最后要加大经济处罚、法律追究的力度。总之,要从制度上和法律上都为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创造有利的条件。
4.3 树立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责任意识
文章前面部分已经充分讨论了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分析了遂宁市各级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职能缺位。在这里我对如何加强政府职能建设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1.提升基层政府的积极性
基层政府是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政策的执行者,也是直接与农村居民接触的政府组织,能够直接的了解农村居民的需求。因此基层政府的工作态度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养老保制度建设的相关政策不能得到贯彻执行,那也等于一纸空文。因此可以考虑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情况,直接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政府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积极性。2.加强政府的宣传职能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农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要想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村养老制度之内,解决当前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就必须改变农村居民的传统意识,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进来。目前可以增加关于农村养老风险的宣传的力度,首先要保证传统的电视、广播、宣传单等常用的方式的宣传力度。同时应该鼓励基层政府人员,特别是村三职干部对农村居民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能够更深刻的了解新型养老保险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达到提高农村居民参与积极性的目的。
3.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的财政补贴
在农村居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对于居民养老金的补贴力度也是影响养老保险制度推广的一个关键因素。就目前遂宁市农村的经济发展程度而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 言,如果想再以后能有一个较高的保障水平,那么农村居民的养老金负担还是较重的。从遂宁船山区最新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来看,最高档次的缴费额占农村居民的纯收入的20.41%,比成都的对应比例要高处接近3%。同时由于遂宁市的农村经济基础总体低于成都,因此遂宁的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支出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要高于成都农村居民生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从这两方面的因素综合来看,遂宁农村居民的经济压力较大,因此应该加大政府对于养老金的财政补贴。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23页
结 论
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结合社会保障学的相关理论和我国西部城乡统筹的试点地区关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经验: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不仅与农村经济基础相关,同时与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具体的经济结构相关;农村居民的支付能力,养老风险处理观念意识等方面的不足,也是影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另外政府职能的缺失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影响农村养老制度建设的最重要原因。针对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加快农村经济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政府职能建设等建议,以此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总体说来,遂宁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已经取开始逐步建立,经过试点与推广,目前已经在稳步的发展过程中。相信经过努力,最终我们将会完善遂宁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村居民养老的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24页
致 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段生活,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在这几年学习中,忙碌但是充实,我学习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在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同学和家人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这也是我能在忙碌中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
在韩文丽老师辛勤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我最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在论文的写作期间,韩文丽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包括督促我进行理论补充、论文写作的构思与结构安排,这种负责、严谨的育人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非常感动。因此在这里我首先对她表示最真诚的敬意。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论文的写作和资料收集的时候,他们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
最后感谢公管学院的所有授课老师,你们是我终身受益,感谢和我共度四年美好大学生活的2007级公共管理01班的全体同学,感谢所有关心、鼓励、支持我的家人、亲戚和朋友。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25页
参考文献
[1] 梁鸿、赵德余等.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上海世纪出版社.2008.1 [2] 童广印、薛兴利.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路径与战略布置.特区经济.2009.1 [3] 童广印.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07 [4] 伊静、高勇.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消费导刊.2008.19 [5] 刘倩、刘萍萍、苏世海.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发展的文献综述.劳动保障世界.2010.29-30 [6] 王琳.大石桥市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学院.2010.2-3 [7] 褚福灵.社会保障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8] 齐静芬.台州市黄岩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云南大学.2009 [9] 宋晓梧.完善养老保险确保老有所养.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6 [10] 王梦奎.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5).223-268 [11]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4 [12] 贾英健.社会哲学视野中的制度创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4):37 [13] 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46 [14] 李宏、单学勇.农村养老保障:从“家庭”到“社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9期
[15] 梁鸿、赵德余.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上海世纪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16] 关于开展老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遂宁市政府.2010 [17] James S.Trieschmann,Sandra G.Gustavson,Robert E.Hot:《风险管理和保险》(英文第1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 段家喜.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9] 马志毅.养老保险与失业保险.法律出版社.2001.3 [20] 张建波.社会养老保险融资模式.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21] 曾婷婷.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电子科技大学.2009.2 [22] 钟莹.构建西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重庆市为例.西南大学.2008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26页 [23] 陈珊珊.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武汉科技大学.2009 [24] 李春根.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制度安排.江西社会科学.2006.3
第四篇: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摘 要】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筹资方式、资金管理、政府责任、法律制定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为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发展不平衡,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分割状态,如不加以调整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对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为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一、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
很多学者赞成“多步走”的战略规划与“多支柱”的养老保险模式。袁彦东等认为我国应在公平与公正的基础上统筹城乡养老保险。首先用“过渡方案”起步,等财力水平达到实际需求后,再逐步过渡到“目标方案”,过渡方案是目标方案的基础,为实现二者的平稳衔接,过渡方案与目标方案必须在模式上保持统一。武建新认为我国首先应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法律制度,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过程,确立其原则、性质和组织形式。等到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较为成熟的时候,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使全社会人民最终能够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潘楠等认为我国现阶段应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基于城乡居民全
覆盖的养老保险模式,首先通过改革和完善“农保”制度,建立一个能满足农村不同对象需求的,多层次、低标准、广覆盖的新型“农保”制度。然后逐步推广到农村其他地区,实现“可持续”的终极目标。吴湘玲等提出要消除我国养老保障的城乡分割,必须在反思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建立新的全民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强制性”的特点,目标覆盖对象为全体老年人,通过全国统筹、随收即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支柱与自愿性的其他养老支柱相结合,构成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模式。
二、资金筹集方式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是核心。资金的筹集无非来源于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其中关于资金负担的比重应如何合理安排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杨东乐认为《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中的资金筹集模式中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共济性差,社会层级的互济性难以体现,无法体现政府在城乡养老保险中的公平性原则,也不利于拉近城乡养老保险之间的差距。
高和荣则认为,这种筹资模式下,国家和集体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过小,不仅会造成资金来源不足,降低其保障水平,而且会影响农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难度,更不利于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发展。
潘楠、钱国荣认为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的建立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自我保障与国家适当补助相结合、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相
适应的原则,建立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充分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差异大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
汪沅、汪继福等认为统筹社会养老保险金是解决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突破口,是统筹城乡养老保险的首要任务。政府应该出资支持社会统筹基金,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然后,整合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设计与城镇企业相同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尹静、高勇等认为整合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设计与城镇企业相同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模式,通过“土地换保障”的方式为收入水平较低下的农民筹集养老保险金,从国有资产中或财政资金中划拨一部分资金用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基金”,以保障农村的基本养老金,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养老保险资金的统筹。
2009年9月我国出台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和各级财政补贴,个人账户养老金按国家有关规定计发。这样新农保制度首次明确了个人(家庭)、集体、政府的责任,明确了三者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大进步。
三、资金管理模式
童广印认为首先应建立省、市(县)两级政事分开的管理体制,社会养老基金由省、市(县)共管,省级负责基金管理,县(市)负责基金的收
缴和发放。其次应尽快出台基金运营优惠政策并拓宽基金运营渠道,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再次应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开放式的监督机制,完善审计、监察、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外部监督制度,以保证基金安全。高雅认为由于我国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养老金收支的现金流量也不同,养老资金应由有能力的中央政府进行统一调整、统筹安排,即实行全国统筹、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其具体运作机构主要包括征收机关、管理机关和监督机关。养老金的征收机关由国税部门负责,具体发放工作可以委托金融、保险机构或者邮政部门来完成,养老金的监督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府审计部门负责。
四、法律的制定
从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立法先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德国、日本、瑞典等国都是先立法来规范养老保险的发展的。由于缺乏法律的引导与规范,我国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导致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甚至是停滞状态。因此统筹城乡养老保险法律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汪沅、汪继福等学者认为城乡社会养老保障统筹发展的关键是依法调整资源配置,把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社会发展文明成果的思想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在相应的法律条文中。高雅等认为我国应重建或修改现行法律,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进行立法,使保险的范围直接覆盖到所有的公民,对总的法规政策中有冲突、不协调的部分尽可
能排除,消除不同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性差别,同时按经济发展的水平留有余地。童广印认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的立法应循序渐进,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对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范围,法定权利,各级政府的责任,财政拨款支持的初始额度,社会养老保险机构的设置,基金的筹集、管理、发放,公民享受养老保障的程序,侵害公民社会养老金权利行为的处置等,做出具体规定。在条件成熟时单独制定全国社会保障法案。使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有法可依,改变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一直是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局面。
五、结语
随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及部分条件具备的地区对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我国实现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将指日可待,国内学者应在借鉴国外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建议。参考文献: [1]高和荣,《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南方人口》第3期, 2003.[2]高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2005.[3]景天魁,《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思路与对策》,《思想战线》第1期, 2004.[4]潘楠、钱国荣,《我国建立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机制问题探讨》,《法制与社会》第11期, 2008.[5]童广印,《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研究》,《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12月.[6]汪沅、汪继福《,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问题探析》,《税务与经济》第3期, 2008.[7]吴湘玲、叶汉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分割及其对策讨论》,《江汉论坛》第11期, 2005.[8]杨东乐,《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互济性》,《黑河学刊》第6期, 2005.[9]尹静、高勇,《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消费导刊》第10期, 2008.[10]于秀丽,《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甘肃社会科学》第4期, 2004.[11]余兴厚,《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重庆工商大学报》第5期, 2005.[12]张会丽,《转型期构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途径分析》,《经济师》第11期, 2005.
第五篇: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现状的认识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班级:10金融02 姓名:李希1011010108 指导老师:马会兰
看完电影“辛亥革命”,心潮澎湃。电影中的烈士一个个鲜活起来,他们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了大我舍弃小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他们对于革命的解读在今天听来仍然铿锵有力,激动人心。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知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在电影中,我们也看到了振奋人心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
是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以此为后盾,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采取了强硬态度和正义立场,拒绝和约签字,开创了近现代中国外交史敢于抗争的先例,同时则使皖系军阀政府声名狼藉,迅速由盛趋衰。它也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相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五四以后,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和移植,为现代中国培育了一代英才。运动中表现出的强烈不衰的爱国精神,贯穿始终的民主与科学理性精神,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为寻求中国出路而百折不回的执着追求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呼唤,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种种的种种,在《辛亥革命》这部电影里面展露无遗!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同时因为能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生活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