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批判延安城管暴力执法
社会问题之我国城管执法现象
学校: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专业班级:10翻译2班
姓名:刘爽
学号:06110
432摘要:作为当今中国矛盾最多发的焦点之一,城管体现了社会管理的一个悖论:一方面,受地方政府委托,城管具体操持城市综合管理,承担着维护市容市貌、城市秩序的重任;另一方面,执法手段非常粗放,时常违规执法、暴力执法,与小摊贩发生激烈冲突,影响社会和谐。
关键词:城管执法大众与媒体暴力执法临时工 暴力执法逾越社会容忍底线
近日,一段陕西延安城管暴力执法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6月3日,一条“延安城管暴力执法”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5月31日下午5点左右,陕西延安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凤凰大队几名工作人员,在延安宝塔区党校附近巡逻时,认为某自行车店有占道经营的违规行为,便上前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城管执法人员采用暴力手段对店主大打出手。附近商户称有城管执法人员双脚跳起猛跺倒地商户。从网友上传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几名城管将单车车主围殴,一名城管队员甚至飞腿踢向单车车主,该男子被围殴后满脸是血。正如网友愤慨的“这样暴力执法也太让人伤心了,黑社会么?”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城管当街打人,都是暴力执法,都应该得到处理。
城管队员首先是服务者,是为城市市民提供后勤与保障的,国家为了处理城市公共事务,赋予了城管队员一定的执法权。然而,任何执法权都具有限制性和制约性,不能逾越权力范围,不能滥用权力。而不使用非法暴力则是国家和公众对执法权最基本的要求。不得不说,当地城管暴力执法逾越社会容忍底线。
首先,当地城管队员把单车车主头部踩在脚底,将其围殴至满脸是血。这是严重非法侵害执法对象人身权和健康权的行为。城管和维护治安的警察工作性质并不一样。为了阻止犯罪,在必要时,警察可以对犯罪分子采取适当的人身强制措施,但这也以控制其不再违法犯罪为限,而城管主要执法对象为小商小贩等普通市民,所处理事项也并不是各类突发、紧急的治安、刑事事件。城管并没有对执法对象使用任何暴力的权力,更没有打人的权力。
其次,暴力执法将直接导致公众对城管队伍甚至整个政府公信力的丧失。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正是通过具体执法者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念、执政思路和工作作风,展示政府形象,形成政府声誉。这种形象和声誉实际上构成了政府信用。如果执法者的行为符合法律、符合公众的意愿,公众就会对政府作出信任选择。反之,政府缺失公信力,则必将导致民众对政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道德伦理规则的淡漠或拒不执行。
最后,暴力执法将激发被执法者和旁观者过激情绪,直接引发被执法者的暴力反抗,甚至引起刑事案件。近年来,全国已经出现过多起以暴力抗暴力执法的事件:如武汉撞城管事件、昆明五华区群体抗暴事件等等。这不仅是多个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和法治的悲哀。
可见,较之普通民众之间使用暴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行使暴力,有着更强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刑法已经给暴力抗法的被执法者设立了妨碍公务罪,也给司法工作人员对暴力逼供、暴力取证的行为
设立了刑讯逼供罪和暴力取证罪,给监狱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设立了虐待被监管人罪,同时还规定以上行为致人伤残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却并没有设立“暴力执法罪”,不可谓不是一个遗憾。
虽然在现行法律上,暴力执法者也将面临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惩罚,但这只惩罚了其对公民进行人身伤害的行为,而其非法行使公权力的恶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评价。
拆除“城管大厦”楼牌洗刷不了耻辱
革命圣地延安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和声讨。事情的发生和进展符合一般的城管公共危机处理模式,“城管打人——舆论干预——地方主官亲自办案——处分带队领导——打人者系临时工,予以开除”。
如果是一般性的小事件,这种处理模式一时挺过去就过去了。因为舆论干预具有局限性,即一般的舆论干预的持续时间较短,待到别处新冲突出现,舆论便追随新热点而去,一切回归平静。然而延安这一次的城管暴踩商户头部的事件,注定没有那么容易退场。“暴踩”视频已经超出民众的视觉和心理忍受程度,“临时工”解释一出,引发了舆论更强烈的轩然大波。以至于有网民称:“延安的城管新闻一出,我们便猜到了结局,一定又是临-时-工!果不其然,官方的解释出来了!什么叫临时工?答:负责提供‘临时性攻击’的人。”然而,不依不饶的网民又把霸气十足的延安城管大楼照片给公布出来,质疑大厦的合理与合法性。以至于最新的消息是,6月5日,延安市城市管理局将高高挂在30层楼楼顶的“城管大厦”四个大字摘了下来,其心虚和被动竟到如此地步!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今的延安城管,日子一定很不好过。然而,勇于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在镜头面前大打出“脚”的延安
城管,现在居然胆小到连“城管大厦”楼牌都不敢挂,可见在地方主官面前,城管局的压力一定不小。
延安城管落得如此下场,正是对地方权力格局正在逐渐发生的变化毫无知觉的后果。以往的格局是,地方官员管理基层执法人员,基层执法人员管理老百姓,老百姓无法对地方官员产生影响,基层执法人员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老百姓。如今,只要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老百姓就可以通过舆论一定程度上干预地方官员,而基层执法人员还是一如从前有恃无恐,以为“捅不到上面去”,或者“就算捅上去,上面也会保我”,那是看不清形势,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将来的社会,百姓的权力和声音,一定是要越来越彰显的。文明就是百姓的声音,就是时代的步伐。如果基层执法人员还是一如延安城管一样,有恃无恐地选择暴力、欺压百姓,总有一天,要被挂上野蛮的耻辱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那些因为计划生育而暴力执法的,因为拆迁改造而暴力执法的,还有因为城市管理而暴力执法的,都将随着时代文明的发展,变成历史的耻辱记忆。这种所谓的“执法”,对个人而言,对不起天地良心;对历史而言,对不起文明进程;对社会而言,对不起乡亲同胞。
对于城管而言,亟需转变自身观念:从管理者这一上位观念,更多地转变成服务者这一下位观念。如今,整个行政系统改革都在朝着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让人民满意的服务性政府方向逐渐推进,城管不仅不应置身事外,更应该身先士卒,做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和示范点。如此,则“城管大厦”的牌子不仅可以傲然挺立,百姓还会将城管看成自家人,给城管们话中立口碑,心中立丰碑。
透过跳踩商户事件再次反思城管制度
作为当今中国矛盾最多发的焦点之一,城管体现了社会管理的一个悖论:一方面,受地方政府委托,城管具体操持城市综合管理,承
担着维护市容市貌、城市秩序的重任;另一方面,执法手段非常粗放,时常违规执法、暴力执法,与小摊贩发生激烈冲突,影响社会和谐。从宏观层面看,这种悖论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矛盾集中的表现。随着城市不断扩容、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的管理难度也在增大。这凸显了中国社会管理的一种制度困境:把前所未有的城市管理课题抛给一个本不具备完全执法资格的部门,显然是强人所难。
在上述大背景下不难发现,发生在延安的这起恶劣打人事件,绝非孤立的个案。执法者若无视法律尊严,动辄对公众暴力相加,其本身的合法性就存在问题。而让一个合法性不明确的部门承担过多的执法职能,本身就是对法律的轻视,如何期待他们合理执法呢?
从城管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地位其实十分尴尬。作为一个城市的内设部门,城管并没有全国性的业务指导机构。在法律上,除了《行政处罚法》的模糊规定及珠海、厦门等一些城市制定的相关地方法规之外,大多数地方的城管执法长期停留在法律的模糊地带。在法律依据不充分、执法权责不明晰、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指望城管像警察、工商、税务等部门一般规范执法,无疑是缘木求鱼。
再者,城管队伍本身的素质也成问题。在许多地方,城管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深圳等地就出现过城管向商贩收保护费、敲诈勒索;其次,城管人员身份也不统一,有的是行政编制,有的是事业编制,有的是聘用制(即所谓的临时工)。临时工待遇低,一出问题往往被当作替罪羊,难免不在别的地方“找补”。
没有一部法律授权执法者随意向公众施以暴力,更何况城管面对的城市商贩,往往是引车卖浆、艰难谋生的普通百姓,动不动采取围攻、殴打,甚至“土匪一样”蛮横逞强,既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行政伦理,更是民主法治社会的一大公害。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耐心解剖“延安城管暴力执法”这只带病的麻雀,能让我们对中国社会管理问题有更清晰的判断。如果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还无法彻底改革城管制度,为城市管理建章立法、优化队伍、规范管理,那这样的暴力事件还会在别的地方出现。
第二篇:浅谈城管暴力执法
浅谈城管暴力执法 摘要:最初城管是为了在城市生活的民众让渡自己的少量自由从而获得更多的权利保护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而产生的,但是其执法的方式一直为社会所诟病,而且在当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域,执法人员与被执法者之间的冲突屡屡发生,中国的城管执法几乎陷入暴力执法和百姓暴力抗法的恶性循环。城管,作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产物,但备受市民所诟病,并成为暴力执法的代名词。
关键词:城市管理暴力执法城管 城管执法的现状以及暴力执法的危害
(一)、城管执法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优化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城市市容市貌成了提升各地政府形象与取得政绩的快速通道。但是现行的城市管理权比较分散,加大了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的难度。为此,迫切需要一个行政机关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即城管执法,起源于1996年10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该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它把原来分属于环保、环卫规划、工商等职能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全部或部分集中于一个机构,即把一些职能部门所拥有的管理权、审批权和处罚权中的处罚权分割出来,以履行城市管理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责,完成对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的任务。自2002年以来,一些试点城市都相继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308座城市(区)设立了城管局。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成立客观上是有利于城市管理的,但是由于我国城管执法起步较晚,关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城市队伍建设不够成熟,且缺乏城管执法的经验和方法,城管执法中出现城管执法人员暴力执法,滥用自由裁量权,以权谋私等诸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暴力执法频频发生,市民对城管的印象极差。城管的社会评价也非常低。
(二)、暴力执法的危害
1、加重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曾经说过“暴力执法,会带来暴力抗法。”由于城管执法的对象主要是下岗工人、无业市民和农民等为生计而从事“违法”经营的摊点商贩,这些人一般素质较低,且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所以暴力执法的直接逻辑结果便是暴力抗法,以及社会大众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而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不满甚至愤懑。这种以暴制暴的执法方式,一方面会导致执法对象的暴力抗法,引发一系列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的暴力冲突事件;另一方面,会引起全社会对城管部门执法工作的不支持,给执法工作带来巨大的阻力,这将严重威胁一个城市的社会秩序和稳定发展。
2、削减法律权威,损害政府形象 城管本是法规的捍卫者,是国家和城市的执法者。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犯法,动辄挥舞“执法”大棒予以惩戒,更有的执法者的行为严重偏离正常轨道,私自扩大执法范围,将野蛮的执法方式、专制落后的执法理念贯穿到城管执法工作中,这既有悖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也有违法律的初衷,城管的暴力执法和不文明施法会严重削弱法律在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中的权威。另一方面,城管部门的执法工作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其工作质量的好坏、文明与否不仅代表执法者本人的素质,还关系到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城管的暴力执法会严重削弱法律在社会大众中的权威,也会损害政府的形象。暴力执法的原因
(一)、城管的组织缺乏法律定位 城管集中行使的职权是多元的,这就必然牵扯到一个实务的问题———行政主体在实施职权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目前我国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根本没有对城管部门的地位加以确认。因此,各地方城管的组织模式十分混乱,通常为以下几种:一是由地方政府直属领导的独立工作部门;二是由市容环卫管理部门领导和协调的独立执法主体;三是与环卫管理部门合署办公同属市和区两级政府领导。
实际上全国范围的城管组织方式远不止这些。例如从决定主体上看,省级政府、甚至市或县级政府都可以自行设立城管;在级别上看,乡、县、区、市都有自己的城管建制(但中央政府则没有);从身份上看,有的城管组织有行政主体资格,但有的则属于地方政府工作机构。组织上的混乱导致监管和救济方面的困难,自然会滋生暴力性的执法方式。
(二)、城管执法制度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从1997年全国第一个综合执法试点建立到现在,城管队伍已经经历了13年多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仍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独立的法律文件产生。除了缺少法律依据外,城管执法更无规范的执法程序可循。执法者在工作中随意性、自主性很大,使执法工作不能公开、公正的开展。另外,针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监督机制、保障机制也尚未确立,这就使得城管执法人员疏于法律法规而违规执法,超越法律权限做出有损民众的行为。由于城管执法缺乏强制执法权力保障机制,城管执法工作又不像公检执法具有较高的威严,因而执法对象很可能对执法行为进行反抗,甚至采用暴力抵抗的方式。
(三)、部分城管素质低下
2008年1月,湖北天门发生城管打死旁观者魏文华事件。事发时,魏文华见城管与村民发生冲突,下车用手机摄像。城管人员为此将魏文华打死。事后,天门市委市政府解释道:“该事件充分暴露了少数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素质低下,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法治观念淡薄,群众观念淡薄,以及对少数执法人员教育不严、管理不严、监督不严等问题。”由于全国各地城管执法力量普遍不足,各地均大规模招收协管队员。协管队员多数属于聘用制,待遇低,流动快,难于管理。协管队员素质低不遵守规章,也是违规执法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考核压力重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46.59%,用了30年时间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2010年8月揭晓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结果显示,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竟有183个城市提出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在如此的国际化都市大跃进中,城市环境变成首当其冲的考核指标。
为了评价城市发展的水平,各类评比也应运而生。每次评比都带来环境上的更高要求,譬如某项评比对环境要求量化到城市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上100米之内不能多于三个烟头。为了迎接评比,城管每次都要承担最重要的任务,有些地方因为抽查不合格城管执法队的领导当场被免职。而这样由上至下的压力,最终落在了每个城管队员肩上。在这种压力下,执法过程中恐怕就很难耐心细致了,往往是一言不合就暴力执法。
(五)、暴力抗法越来越多
城管执法的主要对象是小商贩,主要由下岗职工、城市无生活保障人、进城农民等构成。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素质较低,基本上都是不能支付高额的城市生活成本而又必须在城市寻找出路的弱势群体。有些商贩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经常会做一些缺斤短两、掺杂掺假、占道经营、乱抛垃圾等等违法行为。城管在执法过程中这些人往往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而抗拒执法,有时还暴力抗法。
珠海市香洲区前山执法中队队长王迪兴在接受采访时说,城管执法还是以说服教育为主,但对那些屡次教育、劝解无效的,就要采取强制措施。一用“措施”,就会有冲突。据介绍,仅珠海每年就发生百余起针对城管执法的暴力抗法事件。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执法大队某队长在采访时也说过:“不收商贩东西,他是讲道理的,如果多次劝导无效收扣东西时,他们就会‘搏命’。曾遇到商贩用刀将自己手臂划破,自己往脸上擦上血迹,高喊‘城管打人啦!’往地上一躺,引诱群众同情自己和发泄对城管的不满。” 解决暴力执法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城管执法的相关法规
针对城管执法部门法律地位不明确和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执法依据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有关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的法律,使城管执法部门能够得到城管相对人更大的认同。同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具体的处罚标准,压缩自由裁量权弹性,避免出现随意收费、任意罚款、滥用职权的“城管现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质量和水平。
另外,城管执法行使执法权,不仅要严格遵守实体法,而且要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法。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在实体合法的基础上重视程序,才能保证行政执法行为的公正、合理,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有一套切实合理的程序可循。如调查取证制度、公开制度、公正制度、回避制度、时效制度、听证制度、辩论制度、审查决定制度、处罚决定备案制度等,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城管执法机关要确定一套具体且有操作性的行政执法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如行政处罚决定程序中的简易程序应遵循的实施步骤表明身份、指出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权利;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制作笔录,填写处罚决定书,交付处罚决定书,备案。
(二)、转变城管执法理念
现代城市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市民的生存、生活质量,当人们的需求与城市管理的其他需求发生矛盾时,“人的需求”应放在第一位,实现“人性化”管理。城市管理既要体现对强者的肯定,又要对弱者进行有效的照顾和关怀,既要满足城市管理秩序的要求,也要满足城市弱势群体的生存需求,体现和谐社会的宽容精神,以人为本,树立市民主体的观念。城管部门要从原有的不文明执法中吸取经验,转变城管执法的理念,成为为人民服务,为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的好公仆。
(三)、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录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要严格标准,让那些素质好、懂法律和专业技术的人进入执法队伍中,把那些不合格的人员清理出去,形成“强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竞争机制。加强执法人员的自律,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克服不文明、不健康的执法意识,在执法中避免不正之风,坚决纠正执法中吃拿卡要等有损执法队伍形象的行为。树立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和质量,在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努力做到管理和服务到位,处理恰当,处罚适度,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对城管执法的监督 行政机关内部,政府应该加强对城管的监督管理力度,将市民对城管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项目,对违反规定进行暴力执法的人员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要移送司法机关,增加违法成本。要加强外部监督,主动接受媒体和群众的监督,查处行业违纪违法案件,对典型违法案例进行公开处理,严肃城管执法纪律。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五)、开辟便民市场
城管执法的主要对象是小商贩。其经营项目主要是蔬菜、水果、简单日用品以及其他简单的手工业等,例如:工作族的早餐、网虫的夜宵、价廉的农副产品等。这些生活必需品极大的方便了城市人民生活,也缓解了就业压力。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大都市依然少不了小商贩的足迹。所以说城市小商贩的顽强生命力本身就说明了其符合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小商贩这个群体主要由下岗职工、城市无生活保障人、进城农民等构成。这些人没有固定工作,构成了城市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城管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要从“只堵不疏”到“堵疏结合”,为城管相对人谋出路。以在个城市普遍出现的夜排档为例,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可以根据市民需要,指定时间、地点经营,为流动商贩向坐商转化提供条件。而在一些小城镇,可以在城郊威震写分散在城市中心商贩建立集中经营的场所,既可以减少与流动商贩“打游击”,美化市容,又可以是商贩们的生计问题得到解决,解决了城市不稳定因素,改善城市治安,并满足市民的需求,融洽市民与政府的关系。
(六)、加强城管执法工作的宣传 提高公民的文明意识,是实现城市管理法制化的文化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市民的法制教育,增强市民的城管法制意识,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宣传活动,让市民了解、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要以社会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吸引市民了解和学习相关城管执法的工作,并号召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和建设的活动中来,不仅做到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的相关法规,还要积极座城市管理执法的监督者,并为城管部门献计献策,推动城管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由于制度法规上的缺陷,以及执法者和被执法者双方文明程度较低等原因,我国的城管执法工作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而在这种困境下产生的城管暴力执法现象无疑有碍城管执法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政府部门应转变现有的城管执法理念,从为执法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文明执法,改善政府形象,使城管执法工作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为城管执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唯有此,我国的城管执法工作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使城市管理走上有序和谐的道路。参考文献:
1、浅谈城管执法人员暴力执法的伦理思考,百度文库
2、李姣婷: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及路径分析
3、张玉磊:《我国城管执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3期。
4、城管执法论文城市管理执法论文:论城管执法,中国学术期刊网
5、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
6、论城管执法,百度文库
第三篇: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及路径分析
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及路径分析
(哲院08政治学李姣婷20083804)
内容摘要:在当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域,执法人员与被执法者之间的冲突屡屡发生,中国的城管执法几乎陷入暴力执法和百姓暴力抗法的恶性循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创建文明城市的大背景下,探讨和分析影响城市和谐有序发展的城管执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从分析导致我国执法现状的原因入手,为城管执法和城市管理建设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一、城管执法现状及其危害
(一)城管执法现状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即城管执法,起源于1996年10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该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它把原来分属于环保、环卫规划、工商等职能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全部或部分集中于一个机构,即把一些职能部门所拥有的管理权、审批权和处罚权中的处罚权分割出来,以履行城市管理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责,完成对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的任务。自2002年以来,一些试点城市都相继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308座城市(区)设立了城管局。①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施以来,既得到了理论界的支持,也为城市管理及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得到一定好评。但是,由于我国城管执法起步较晚,关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城市队伍建设不够成熟,且缺乏城管执法的经验和方法,城管执法中出现诸多问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现实困境,城管执法成为城市管理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根据有关部门在一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显示,该市市民对城管监察工作满意率只有29.20%。②据统计,2006年1~5月份,仅广州市城管执法遭遇各类暴力抗法事件就达320宗,222人受伤。③目前,在城管综合执法中,滥用职权、执法违法、随意收费、任意罚款、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作风粗暴、态度蛮横等现象严重,导致市民及社会对城管制法不满,暴力执法和百姓暴力抗法事件频繁发生。
(二)城管暴力执法的危害 ① 张玉磊:《我国城管执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3期。
② 崔北军:《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蚌埠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
③ 同上。
1、加重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暴力执法,会带来暴力抗法。”由于城管执法的对象主要是下岗工人、无业市民和农民等为生计而从事“违法”经营的摊点商贩,这些人一般素质较低,且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所以暴力执法的直接逻辑结果便是暴力抗法,以及社会大众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而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不满甚至愤懑。这种以暴制暴的执法方式,一方面会导致执法对象的暴力抗法,引发一系列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的暴力冲突事件;另一方面,会引起全社会对城管部门执法工作的不支持,给执法工作带来巨大的阻力,这将严重威胁一个城市的社会秩序和稳定发展。
2、削弱法律权威,损害政府形象
城管本是法规的捍卫者,是国家和城市的执法者。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犯法,动辄挥舞“执法”大棒予以惩戒,更有的执法者的行为严重偏离正常轨道,私自扩大执法范围,将野蛮的执法方式、专制落后的执法理念贯穿到城管执法工作中,这既有悖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也有违法律的初衷,城管的暴力执法和不文明施法会严重削弱法律在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中的权威。另一方面,城管部门的执法工作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其工作质量的好坏、文明与否不仅代表执法者本人的素质,还关系到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城管的暴力执法会严重削弱法律在社会大众中的权威,也会损害政府的形象。
二、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
(一)城管执法制度上的缺陷是根源
首先,城管执法制度使城管执法处于不利地位。城管执法中行使的是一种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由城管局统一行使若干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而有关行政机关则不再行使这一职权。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国务院的要求,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对城管执法机关履行职责的活动,原来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但是在实际的城管执法过程中,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对原归属其管辖的违法现象不闻不问,市城管执法得不到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城管执法制度使城管执法既处于城市管理的末端,又是城市管理的第一线。使得执法者既要直接面对被执法对象并行使自由裁量权,又成为裁量结果的直接实施者。既开罚单又当面索要罚款的执法方式在程序上存在不合理性,不利于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城管执法制度的相关法规不健全。从1997年全国第一个综合执法试点建立到现在,城管队伍已经经历了13年多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仍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独立的法律文件产生。除了缺少法律依据外,城管执法更无规范的执法程序可循。执法者在工作中随意性、自主性很大,使执法工作不能公开、公正的开展。另外,针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监督机制、保障机制也尚未确立,这就使得城管执法人员疏于法律法规而违规执法,超越法律权限做出有损民众的行为。由于城管执法缺乏强制执法权力保障机制,城管执法工作又不像公检执法具有较高的威严,因而执法对象很可能对执法行为进行反抗,甚至采用暴力抵抗的方式。
(二)执法主体不文明执法是主观原因
由于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起步较晚,执法队伍在构成上比较复杂,其中一些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培训,少数执法人员的个体素质与执法要求差距较大。另外,部分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公仆意识差,执法观念不强,作风纪律松懈,甚至作风霸道。不文明的执法现象在城管执法工作中普遍存在。许多城管执法人员在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制止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导致城管打人的暴力案例屡屡发生。城管执法主体的不文明执法是激化城管执法主体与执法相对人间的矛盾,导致暴力执法的主观原因。
(三)执法工作的性质和环境是客观原因
城管执法的工作性质及现实环境决定了城管执法不可避免的处于诸多矛盾的风口浪尖,其执法的对象和场所使执法环境变得十分恶劣。首先,在城市管理中,城管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之间的矛盾是最尖锐、最不容易协调的:一方面,作为执法方的政府部门有职权与责任对城市管理中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另一方面,作为执法的相对人确实有许多是迫于生计而不得不从事“违法”行为,而且其从事的工作也都是市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这就使城管执法者与相对人之间发生了直接的冲突,甚至是对立的“敌我”两个阵营。正如毛寿龙先生所言:小商小贩保住了“饭碗”,城管人员就丢了“饭碗”,反过来城管人员端稳了“饭碗”,小商小贩就面临着困难。④
其次,城管执法所面对的执法对象大部分属于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一方面因为执法对象的文化程度、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又迫于生计,所以执法对象更不愿接受城管执法的相关决定而容易与执法者发生对抗,加剧对立双方的冲突。而且,弱势群体在于执法者的博弈中,往往得到社会大众的同情,这使执法者陷入被动、不利的处境,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执法者的工作情绪,从而进一步触发了城管执法中暴力执法事件。
三、城管执法的路径探析
(一)转变城管执法理念
现代城市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市民的生存、生活质量,当人们的需求与城市管理的其他需④ 舒圣祥:《城管与小贩的“饭碗之争”》,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6-08/23/content.4995263.htm.2010-1116.求发生矛盾时,“人的需求”应放在第一位,实现“人性化”管理。城市管理既要体现对强者的肯定,又要对弱者进行有效的照顾和关怀,既要满足城市管理秩序的要求,也要满足城市弱势群体的生存需求,体现和谐社会的宽容精神,以人为本,树立市民主体的观念。城管部门要从原有的不文明执法中吸取经验,转变城管执法的理念,成为为人民服务,为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的好公仆。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就体现为从“只堵不疏”到“堵疏结合”,为城管相对人谋出路。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百姓需求是政府的责任,而照顾社会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更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只有政策引导得当,城管执法相对人才会选择合作守法的生活方式。以在个城市普遍出现的夜排档为例,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可以根据市民需要,指定时间、地点经营,为流动商贩向坐商转化提供条件。而在一些小城镇,可以在城郊威震写分散在城市中心商贩建立集中经营的场所,既可以减少与流动商贩“打游击”,美化市容,又可以是商贩们的生计问题得到解决,并满足市民的需求,融洽市民与政府的关系。⑤
(二)完善城管执法的相关法规
针对城管执法部门法律地位不明确和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执法依据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有关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的法律,使城管执法部门能够得到城管相对人更大的认同。同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具体的处罚标准,压缩自由裁量权弹性,避免出现随意收费、任意罚款、滥用职权的“城管现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质量和水平。
另外,城管执法行使执法权,不仅要严格遵守实体法,而且要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法。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在实体合法的基础上重视程序,才能保证行政执法行为的公正、合理,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有一套切实合理的程序可循。如调查取证制度、公开制度、公正制度、回避制度、时效制度、听证制度、辩论制度、审查决定制度、处罚决定备案制度等,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城管执法机关要确定一套具体且有操作性的行政执法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如行政处罚决定程序中的简易程序应遵循的实施步骤表明身份、指出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权利;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制作笔录,填写处罚决定书,交付处罚决定书,备案。
(三)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 ⑤ 笔者注:城管执法部门在疏导流动商贩,建立固定、半固定经营场所中所需的费用应由财政支付,但可以月或旬为单位向摊主适度收取定额的日常管理费,如用于支付日偿环卫的费用就可向摊主收取。政府部门向为维持生计而从事无证经营的商贩征收过高的费用,会导致“守法”成本过高,而使其继续与城管执法人员“打游击”,逃避政府的合法管制。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录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要严格标准,让那些素质好、懂法律和专业技术的人进入执法队伍中,把那些不合格的人员清理出去,形成“强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竞争机制。加强执法人员的自律,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克服不文明、不健康的执法意识,在执法中避免不正之风,坚决纠正执法中吃拿卡要等有损执法队伍形象的行为。另外要加强外部监督,主动接受媒体和群众的监督,查处行业违纪违法案件,对典型违法案例进行公开处理,严肃城管执法纪律。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和质量,在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努力做到管理和服务到位,处理恰当,处罚适度,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城管执法工作的宣传
提高公民的文明意识,是实现城市管理法制化的文化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市民的法制教育,增强市民的城管法制意识,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宣传活动,让市民了解、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要以社会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吸引市民了解和学习相关城管执法的工作,并号召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和建设的活动中来,不仅做到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的相关法规,还要积极座城市管理执法的监督者,并为城管部门献计献策,推动城管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由于制度法规上的缺陷,以及执法者和被执法者双方文明程度较低等原因,我国的城管执法工作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而在这种困境下产生的城管暴力执法现象无疑有碍城管执法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政府部门应转变现有的城管执法理念,从为执法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文明执法,改善政府形象,使城管执法工作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为城管执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唯有此,我国的城管执法工作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使城市管理走上有序和谐的道路。
第四篇:城管执法如何从暴力走向和谐
城管执法如何从暴力走向和谐
摘 要:城市人口错综复杂,人口素质也是有高有低,交通纵横交织,因此城市管理难度较大。城管暴力执法,老百姓暴力抗法的现象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也成为开始影响社会和谐。因此,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使城管执法从暴力走向和谐。关键词:城管;暴力执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一、城管的定义
城管的全名是城市管理监察部门,是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组织。一定意义上,城管或许可以认为自身是市人民政府内设的一个行政机构。换言之,城管并不是行政机关,只能作为行政机构被授权来行使行政处罚权力。同时,城管在行政执法上的定位是比较模糊的,主体资格在组织法和程序上都是有待完善的。
二、城管暴力执法原因之分析
城管暴力执法和商贩暴力抗法的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一)城管执法的对象:小商小贩
城管是城市市民的代表,也就是说,城管的执法的目标就是使城市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从而市民才能获得和享受到更大的利益。然而,小商小贩多是城市边缘人,生存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为了在城市中生活,这些商贩们不得不寻找各种各样的营生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与普通的市民相比,这些商贩的生活环境是相当恶劣的,商贩们可能会做一些违法的事情。因此,在城管执法的过程中,为了一点点的微利,这些商贩们也会与城管竭力追逐,从而导致城管暴力执法。
(二)城管综合执法权缺少法律依据
说起城管,就不得不提起综合执法。一般而言,综合执法权涉及环境保护,公安,交通管理,城市建设,工商管理等不同的工作部门,基本上包括地方政府所有重要的执法权。另外,综合执法权的形式缺乏事中与事后程序立法。也就是说,综合执法权不仅范围比较广,而且缺少有关的程序法规。正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综合执法对于城管执法人员来说就变的相对散乱。在执法的过程中,处罚的决策和执行大都由城管执法人员自行决定,所以商贩比较反感和抵制城管人员这种行为。
(三)城管人员的地位和素质
提起城管,相信多数人都会对这个职业和这个职位上的工作人员持否定态度。所以,事实上,城管人员的工作并不好做,日子也不好过。同时,在法律上,城管的执法地位也并没有得到法律的确认。所以,在城管人员的执法过程中,他们并不能依靠法律对小商小贩进行处罚。例如,当商贩问一句:“我犯了哪一条法律?”这足以对城管的执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总之,立法缺失导致城管执法人员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城管人员的素质还是有待提高的。为了养家糊口,商贩做出一些违法事情,然而处罚或者暴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因为部分城管自身的素质,他们也对商贩做出了不适当的行为。城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提高自身修养,努力避免暴力执法出现在城管和商贩之间。
三、城管执法如何从暴力走向和谐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因此,加强立法,建设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城管在法律上的地位,避免城管暴力执法。同时,也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因为缺少相关的法制法规,城管人员的工作也比较困难。同时,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和发展速度也是相当快的,所以城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是非常必要的,使城管工作有法可依,城管人员从严执法,正常的开展本职工作。最终,依靠法律法规,城管人员可以有效的解决与商贩之间的矛盾,行之有效,有条不紊,科学的开展城管工作,从而避免暴力执法,更好的服务城市建设。
(二)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符合逻辑的新认识和新发展。从我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来看,在现今城管和商贩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坚
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重大大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城管执法当中,要发展好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毫无疑问,虽然商贩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会做出某些违法的行为,但他们依然属于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也要以人为本,注意协调和商贩的关系,努力避免暴力执法情况的出现。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从而开创城管执法工作的新局面,实现城管执法工作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总之,城管在执法过程中,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暴力执法说不。
(三)努力提高城管自身素质,在法律上确认城管的地位
现如今的情况是,部分地区的一些城管工作人员,执法过于简单、粗暴,自设“私法”,并没有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办事,从而诱发了与与群众之间的摩擦纠纷,同时,城管形象在人们群众特别市部分商贩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因此,提高城管自身的素质,尽量避免与商贩之间发生肢体摩擦。执法人员,应该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对待违法乱纪人员一视同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一来,才能政令通达,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另外,因为城管在法律上的地位依然没有得到非常明确的确认,城管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会遭遇商贩的反感和抵抗,所以城管工作人员法律身份的确认有助于解决暴力执法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城管执法对象和城管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城管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导致城管暴力执法的主要原因。因此,推进法制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协调城管和商贩矛盾,避免暴力执法。
参考文献:
[1] 吴新颖,皮伟兵.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应松年.行政组织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 丰海东.城管暴力执法之根源探析[J].法学视野,2007(4)
[4]陈斯彬,马珣.我国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
(1)
第五篇:形势政策论文-城管暴力执法
论文字数要求为2000字以上方格纸手写国内国际热点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城管执法
打开百度搜索“城管”二字,相关搜索结果竟达1亿个(已达搜索数量的上限),“城管”二字无疑成为今年的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再细心留意,与城管搜索结果相关的信息中,90%以上的信息都是对城管的负面新闻,这不可谓不叫人注意现今城管的执法现状。这里不排除一些新闻网站借突出城管暴力执法的题眼而获得阅读量,造成偏导读者观点的现象,但当下城管存在执法不当、暴力执法、执法效果微弱等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使城管执法面临着失效的困境。
城管执法问题最初也是最令人注意的方面的是暴力执法,也是社会上批评最多的方面,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城管法律机制不健全。
迄今为止在全国内还没有一部关于城管执法的专门法规,现在城管执法的依据仅是《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没有法律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城管执法者任意使用,这就使城管执法方式简单化、粗暴化,增大了城管暴力执法发生的几率。
2、城市管理执法观念落后。
到目前为止,行政处罚仍是城市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行政指导是辅助的管理手段,这种方式很难使被管者心服口服,被处罚的群众不但会叫屈喊怨,而且也不会对法律产生敬畏的思想。在“官本位”执法观念的指引下,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城管执法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传统管理手段与多元化社会中日益复杂,管理对象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政府把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看成仅仅是政府的管理。公民主体在城管执法中的参与权被剥夺了,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处于直接对立的境地,这样一来双方矛盾容易被激化而演进为暴力行为。
3、执法人员的素质低下
新形势下对执法队伍的素质要求在提高,而我们的执法队伍构成复杂,其中一部分执法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岗位基本素质培训,并且有些执法人员公仆心不强,作风不正派,这都与我们重使用轻教育的城管执法观念有关,为少数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提供了条件。在执法过程中,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既不出示证件也不说明理由便直接进行处罚,执法无程序或程序被简化掉的现象造成双方地位不平等,这也严重损害了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
故要杜绝城管的暴力执法,就必需从执法观念、健全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这三个方面入手,以人为本,逐渐提高城管的执法水平,建立一只知法懂法,崇尚文明礼貌的执法队伍,从而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文明的服务。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现今城市管理的问题,不单单只是要求城管队伍的提高和重建,防止城管的暴力执法,“妈妈城管”现象的无效性也值得我们深思。为了提倡城市管理文明进行,防止城管的暴力执法,对成都市2009年8月起开始出现“妈妈城管”,即是城市文明劝导员,出现在成都中心城区各重要街道、重要节点、重要区域,她们会对市民和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温柔执法”,做法是对违规者进行劝说,直至被“念”得脸红,改正错误为止。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妈妈城管”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很快地,温柔的劝导,却换回挨骂、挨打等粗暴对待,刚刚上岗2个月,首批“妈妈城管”已纷纷辞职。在柔性执法的情况下,违法行为依然猖獗,矛盾依旧存在,始终脱离不了暴力,似乎只是矛盾的双方换了个位置,从强势变成了弱势,昔日施暴者成了被打的对象,“妈妈城管”的出现也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那么柔情执法反遭暴打是不是证明了城管以暴治乱才是正确的方式呢?与这恰恰相反,这证明了城管以往的“传统”做法是错误的,这导致违规摊贩对城管产生仇恨报复心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式的根本对立,如不及时转变方式会激发更多的社会矛盾,与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而温柔执法的方式更具人性化,是国民素质提高的表现,是国家文明建设的进步。
推行柔性执法的“妈妈城管”措施的出发点是好的,由妈妈们来担当城管可以改变人们心中管理者严肃、强硬的形象,充分发挥女性温柔、感性的特长,这在理论上也许是行得通的,但放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她们需要面对的是文化层次不同、素质不同的人群,对待那些有一定素质的人,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遭遇那些社会底层人群,感性力量很难比过生存的压力。
追本溯源,我国的贫富差距悬殊,人均收入较低,大量的城郊、农村人口素质不高,生活拮据,许多的低收入人群只有靠贩售小商品为生,高居不下的物价和生活成本使他们支付不起商铺租金,只有占用免费的国家街道,他们不懂法不懂政策,连温饱都成问题更谈不上文明,而一个社会要追求文明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成本的,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违规摊贩拼了命地与城管对抗。面对众多的法盲甚至文盲,城管只能管一个是一个,强管强制,对于违规商贩而言,城管断了其谋生之路,当生存受到威胁时,谁又会来管道理何在,文明何用。一方以管制不规范为职业,一方以违规来营生,双方利益、出发点对立。因此,无论是暴力地执法还是温柔地执法,都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占道经营的小贩们屡禁不止必定是有原因,一方面是小贩们没有能力去交付正规商场、市场的铺租、税款等,正规地区的准入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小贩能生存下去说明他们是有其消费群体的,现今社会对于摆摊经营还是有一定的需求的,其对象多是同样贫困的低收入人群,两者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所以一味地禁绝小贩们的经营必定会造成其原来低收入消费群体的生活成本增加,引发他们的不满情绪,长时间发展下去一样会引发其它的社会治安问题。所以,城市的规划者或许可以划分一部分地方让小贩们有空间来经营存活而该地区又不影响市容市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地方的准入水平需足够低才能让小贩们愿意驻业,例如可考虑免除租金、减少税收,只收取相应的地段管理费用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小贩们有生存的空间,同时也满足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如此,城管与小贩的矛盾得到缓解,城管只需要对他们摆摊设点是否妨碍交通,是否破坏城市卫生,是否影响消费者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适当的监管即可,执法难度自然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要解决城管的执法问题,首先要缓解我国城市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人均收入较低、大量的城郊和农村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解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问题,让小贩们能通过符合法规的、正确的、适应城市发展的方法来谋生,否则不论如何执法,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同时,还需要从执法观念、健全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城管的执法水平,让城管的工作真正能够服务大众。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今城管执法难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