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厢中学,文武皆道以化育天下
文武皆道以化育天下
——访城厢中学校长张昌宏
字数:4124
记者:何永志 刘瑒
简介:张昌宏,成都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现任成都市城厢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成都市城厢中学一直落址城厢古镇城中心,过去绣川书院所在地。由于城厢中学迁离旧址,采访当日,记者在古镇城中遍寻不着,在老乡的指点下,开始向着城郊而去,顿时风光一改,果树夹道,窄桥一座,小溪潺潺。沿乡间小道徐徐前行,一角飞檐乍现,我们渐渐开始窥得城厢中学的全貌:院落式的建筑群,川西民居风格的白墙青瓦,斜面屋顶,轻盈飞檐,朴素淡雅又古意盎然。宽阔的广场和整洁的教学楼一览无余,取名“绣川藏书”的阅览室景致位于广场右侧,让人遥想书院时代悠悠的一脉书香。流沙河先生题写的“绣水书声”四字巍巍屹立于校门。
在如此恢弘漂亮的校园面前,不难相信,城厢中学人过去、现在依然兴文重教,因为他们会把这片风水宝地,把最好的建筑全部留给教育。
老校新颜,传承与发展
张昌宏校长等候多时,这个中年男人西装笔挺,待人蔼然可亲。也许是多年教学的熏染,腹有诗书气自华,张校长神采奕奕,对学校建筑设计、细节布置的解读,洋溢着热情与诗意。
张校长介绍说,现在这所漂亮的学校属于灾后重建项目,“5·12”汶川大地震中,老校区许多建筑物成了危房,虽然老校区有众多文化古迹,但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需要,因此被纳入了重建规划中。
新学校,新起点,新形象,张校长首要考虑的事情,即是如何继承与发扬城厢中学的特色文化。为此,张校长多次赴外地学校参观学习,多次参加了关于学校发展的研讨会,并搜集大量资料,结合自己的感悟,制定了《以真、善、美为一体的文化助推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学校秉持“追求真善美,培养有教养的人”的办学理念,对学校发展进行了定位——“素质与特色并进,成人与成才并举”,确定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德育体系。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国伦理的发展,成为传统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城厢中学的师生们则对这“五常”进行了全新的特色诠释:
“仁”——仁者不忧,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学生应用爱心去关心他人,热爱集体,共同享受生活学习的乐趣,成为一个活泼而又乐观的人。
“义”——道义正义,即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别人有难时出手相助。学生应重感情而又明辨是非,伸张正义,成为一身正气的人。
“礼”——礼让礼仪,对他人有礼节,对自己讲礼仪,有恭敬之心。学生应掌握中华民族的礼仪礼貌,学会尊敬师长;学习别人的长处,善于自我批评,成为荣耻观鲜明的人。
“智”——智者不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生要不断地从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知识与经验。养成善于观察和科学学习的习惯,冷静处理各种意外事件,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谋略的人。
“信”——诚实守信,信念坚定而可靠。学生对人对己,言行一致;待人真诚,不弄虚作假,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成为坚定执着的人。
环境即教育,在城厢中学校园里,我们看不到浮躁的人和物,尽管没有了老校区刻满沧桑的文化古迹,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一种优良传统传承与发展的力量。
教育,是一种情怀
2007年,城厢中学由高完中成为单设高中,张昌宏通过公选成为城厢中学校长。2008年,新校区异地重建,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许多帮助,漂亮的新学校修起来了,该如何用行动回报社会呢?张昌宏校长深感责任重大。
单设高中,的确是难得的机遇,但危机暗藏,没有了初中,意味着高中生源难以保证。在青白江区域内,除了城厢中学,还有4所设有高中的中学,在基础教育这条路上,竞争太过激烈,城厢中学没有可能与区域内的其他学校争抢优质生源。张昌宏校长亲自开展了一项田野调查,深入农村,走村入户拜访,他发现,农村大多数家庭,让孩子读高中的愿望远远强于读技校,退而求其次,甚至辍学,或因经济、或因成绩,或因学生自己丧失的继续读书的信心。与此同时,张昌宏校长还到各大技校摸底,加之多年农村学校校长的经验判断,他发现,职高录取线比普高录取线低一百多分,在这一段分差里,有许多来自事业编制、城镇居民和条件较好的农村家庭的孩子,在这个群体中,却鲜有人进入职高。
调查结果对张昌宏校长的触动极大,他想到自己年轻时,白天工作,夜里补习,最后哪怕丢掉公职,也要继续读书考大学的人生经历,深深感叹,很多人还是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城厢中学应该带着那些被中考“抛弃”的孩子重新上路。艺体特色,可以成为学校的发展方向,更应该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方向。学校定位由此清晰,“三道育人模式”很快成型,即“普通文化升学道”、“普高艺体升学道”、“职业技能就业道”。张昌宏校长说,这就是“错位发展”的思路。多元发展普通高中是国际上的通用做法,很多欧洲国家为普通高中设置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并且在课程中强调选择性和差异性。错位发展,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选择,多样的可能。
“三道育人模式”是学校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需求提出来的,通过近几年的办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为城厢中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得到了社会广泛地接受和认同。张昌宏校长记得,学校转型前,城厢中学招生困难,老师们甚至要下到田间地头做家长的动员工作,得帮着家长把一筐筐玉米籽剥完,再谈招生的事情。如今,学校生源广进,招生才过两天,张昌宏校长就只有关掉快被打爆的手机。
“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情怀,是化育天下的一种追求。”张昌宏校长用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解释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他还说,做社会需要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价值。
文武皆道,重谱华章
学校发展,师资是关键,尤其对于转型中的艺体学校而言,音、体、美相关师资的配置极为重要。城厢中学首先与省内高校联合,聘任高校的一些知名教授到学校指导艺体特色发展,如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院长马一平教授多次到学校,精心指导学校发展。其次,引入省内的一些知名的艺术培训单位,借用其在专业师资上的优势,对艺体特长生进行专业辅导,办讲座,切实提高全体老师对学校走艺体特色发展的认识。第三,设立艺体教育专门机构,全面安排、落实学校的艺体教育,采取送教上门和集中强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提供专业的艺体师资和必备的设备,解决了学校发展艺体师资不足的难题,使学校的艺体教学有了强大的师资保障。
课程管理方面,学校按照教育部颁布课程标准面向全校学生开齐美术、音乐、体育等相关课程。艺体教育的“面”上普及,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渠道,也是学校由单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迈出的重要一步。从高一学生进校开始,学校开设了《高中生艺术欣赏》课,这门校本课程,每周利用两节课的时间,面向全体学生教授艺术教育、艺术与生活等多
方面的基本知识,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丰富《高中生艺术欣赏》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高学生欣赏艺术的水平,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挖掘有潜质的艺术苗子。
在“面”上普及的同时,学校努力寻求“点”上突破,重视艺体特色班的发展。从高二年级开始,学校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进行重新编班,将具有相同特长的学生编入同一个班级进行特色教育,开设特色课程。学校每一门特色课程都有合适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课时安排。每学期期末统一组织学生参加艺术体育考核,考试成绩计入学生的学分。通过课程管理的创新,挖掘学生艺体方面的潜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艺术课程教学上,学校每学期都做到“三制订”和“五认真”。“三制订”,即学校制订艺术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专业教师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五认真”,即每位艺术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指导、认真示范、认真考核。学校也经常组织校内公开课,在每学期学校举办的学术月中,至少有6节艺术体育公开课,邀请区教研室的领导和艺术专家来校听课评课、督促指导。先后有一批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亲临,指导学校的专业课程。学校教师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深入课堂,同学们运用自己所掌握的音乐美术等知识,投入到能够创作、表达自己情感的艺术当中,得到了理性和感性的升华。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校在艺术教学上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如分层指导法、内外结合法、学用结合法、以赛促学法等方法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使整个艺术教学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
体育成为学校转型路上首先取得突破的科目。
张校长自豪地说,城厢中学的体育教研组有10人,应该是全区最强的体育教研团队。校长助理、体育组主研人员吴平丰带我们参观操场时介绍到,学校里仅铅球训练场就有8个,绿茵草坪,标准跑道,每天的专业训练被安排在下午课余的时间段。“学体育的孩子们血气方刚的,很难管吧?”记者问。吴平丰直率地说:“只要教师具有真正的水平让他们服气了,就很好管了。”体育训练本来就是一个枯燥而痛苦的过程,在身体适应高强度训练前的时段更是难熬。吴平丰与学生做朋友,甚至是做哥儿们,但在这种时候却一点也不“放水”,训练任务面前,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他更感谢和他一起战斗多年的同事,“老师们都非常敬业奉献。”正是在这个优秀的艺体团队的带领下近两年有张学政,邓磊,陈益君考入北京体育大学;陈承考入华东师大;陈超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曾文静考入上海体院„„如今,每届青白江区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上,城厢中学自信满满:不是要得第一名的问题,而是要比第二名高多少分的问题。“不比第二名高七八十分,回来是要写检讨的。”张昌宏幸福地半开玩笑似地说。
为了更有效的营造学校的艺体氛围,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舞蹈社、动漫社、音乐交流社、篮球社、古筝社、跆拳道社、演讲与口才社、文学社、合唱团、电视台等18个社团,也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在各种比赛汇演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演讲与口才社8名同学在“党在我心中读书活动”中获区级一等奖,文学社的黄飞洋、黄亚玲两名同学的文章在全国作文大奖赛上获一等奖。在2012年的运动会上,城厢中学的白凤莉同学打破了被保持了近30年的400米跑区记录。
三年磨砺,城厢中学重新书写了老校的传奇,近年来,学校高考艺体考生“双上线”人数逐年上升,2010年增加70%,2011年增加89%,达到150人。其中许多艺体特长生步入了大学的殿堂。2013年高考,更是成果喜人,多位同学被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大等国内一流大学录取。
采访临近结束,张昌宏校长送给我们一本城厢中学校志,百年名校的沧桑尽刻书卷。历史可以触摸怀念,但必须转身继续前行。张昌宏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正在筹备的“艺体发展
中心”,尝试国际化办学,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与出国培训机构合作,为同学们出国留学提供便利的渠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应试教育中,张昌宏校长为掉下桥的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送我们下楼时,张昌宏校长叫住一个路过的同学,询问体育专业报考的情况。两人隔着楼梯上下问答,就像父子叔侄一般,寻常而温馨。记者问,学生你都认识啊?张昌宏校长点点头,不说话,他正忙着跟周围问好的同学打招呼。
快要告别时,竟然有一只雏鹰误入教室,挣扎片刻后展翅飞走。我们期待着,这一所百年老校,这一群年轻的孩子,在历经了坎坷磨难后,同样能够振翅翱翔。
后记:
或为有幸,在古镇旅游业滥觞的今天,城厢依然籍籍无名。
城厢,位居川西一隅。它古风悠悠,自汉代建镇至今已1400多年,城中至今留存众多明清建筑;它文气风流,在“人文蔚起”的书院时代,城厢的绣川书院成为当时四川省成都地区最大、晚清川西地区最活跃的书院,“博学多能养成佳士,依仁游艺勉作通儒”的教诲至今犹存;它浩气荡荡,有“彭大将军”彭家珍舍身炸良弼,为辛亥革命立下头功,有122师王香娟血战藤县,写就民族大义,有诗人流沙河苦难中坚守良知„„
他们,是城厢人、更是中国人的风骨。城厢中学,则是大批名士青年时代里的重要驿站,一所学校于一方风土的意义不彰而显。城厢中学吸引我们的原因正在于此,今天,城厢中学审时度势,错位发展,高举艺体特色教育旗帜,在国家重点打造精品名校的政策背景下,在激烈竞争的夹缝中,承续着化育天下的教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