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一体化之信息化
远景设计研究院
城乡一体化之信息化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与乡村相互融合形成一体的过程。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严重影响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如何有效实现城乡一体化,信息化是不竭动力,本论文正是从这一角度着手,系统全面地研究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1、当前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模式,长期制约着城乡的平衡发展,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基本公共服务上,政府财政对农村和城市的投入不均等,导致城乡在收入、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乡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城乡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年均实际增长8.1%。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为3.23∶1,2011年该收入之比为3.13∶1。
(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悬殊
伴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不断扩大。从全国居民消费比例来看,城镇居民消费比重达到76.2%,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只有 23.8%,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城乡消费结构也呈现明显差异:城镇居民对衣着、精神、文化等高质量生活消费的需求更加重视,农村居民仍处于温饱阶段,侧重于满足基本的吃、住等生存条件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专注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的消费。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在城乡分割的结构下,一直实行城乡二元的公共服务体制,虽然经济整体保持快速发展,但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长期存在,造成了城乡居民所享受公共服务的巨大差异。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措施。
2、信息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远景设计研究院建议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向农村地区的延伸,促进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从而实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相反,如果忽视信息化进程中的城乡均衡发展,势必扩大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威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一)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信息化建设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可以向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的功能,让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农副产品的供求动态,掌握农产品的行情,便于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另一方面,信息化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便于农民及时、准确地获取就业的信息,改善农业就业的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二)把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加快发展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农村特别是在老少边穷的地区,信息通信基础建设的覆盖率仍然比较低。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必须提高信息支持与保障系统水平。着力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调整和优化城乡信息化建设的要素投入结构,周密部署和加快实施农村信息化的民生服务工程。
建立城乡统一的信息网络化户籍管理制度
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对城乡户籍进行统一的信息网络化管理,保障城乡居民在区域乃至全国的个人身份信息凭证,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门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影响[6]。突破城乡所有制界限,实施城乡一体化配置资源,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与繁荣。
把加强农村基层教育作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法宝
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必须要加强城乡文化的融合。根据城乡不同的文化特色,正确的处理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碰撞,不仅要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还要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要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都能公平享受均等化的服务,达到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
把加快小城镇和社区信息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的途径
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城镇相比城市而言,经济发展潜力大、距离农村近、就业和定居压力比较小、能够发挥聚集效应,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小城镇和社区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领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把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作为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由于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随着城市工业化水平的发展,对相邻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为生态环境是一种动态平衡,城乡之间的生态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某一生态系统发生危机,会威胁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只有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乡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才能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论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但城乡差距逐步扩大,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平等,有利于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信息化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融合的必然选择。
第二篇:城乡一体化
以生态城镇建设为抓手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进程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把***加强小城镇建设及环卫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向各位做一下简要汇报: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的小城镇发展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速加力。作为部门,全力做好服务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提高乡镇驻地、社区的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职责。为此,自年起,我们实施了管理重心下移,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分局,加强对乡镇的镇容、环境、规划、绿化、市政设施的管理。截至目前,我县已经建立乡镇城管执法分局***处,有力的推动了我县的小城镇建设,提高了乡镇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为切实改善小城镇的环境卫生质量,我县积极探索环卫工作新思路,制定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政策,积极地开展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四级环卫体系,并把****作为全市实施这一体系的试点乡镇,着力加强环卫服务设施建设。各相关乡镇也十分重视环卫工作,相继建立环卫管理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加大财政投入,配备环卫保洁队伍,购置、建设环卫基础设施。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重点在于农村,我县把农村环境卫生
整治作为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将生活垃圾处理列入乡镇重点工作。我局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针对各乡镇的实际,重点加强环卫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全面加强小城镇环卫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环卫一体化工作中,投资 万元治理了乡镇驻地、社区、村庄的环境卫生,购置了 辆保洁三轮车,修建了 处全封闭垃圾收集池,在 个行政村按照标准安排了保洁员。乡镇驻地和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垃圾集中处理已经开始运行,1
增强了对小城镇的服务功能和承载力。二是不断加强小城镇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完善依法管理约束机制,确保有监管。实行环卫保洁日常监管制度,由乡镇城管执法分局负责划区分片监管全乡镇环卫保洁工作,及时落实巡查监管记录和通报制度,确保巡查密度全覆盖,全天候保洁无缝隙。三是建立完善市场化、物业化运作机制,确保有人干。成立乡镇环卫保洁所、管理区保洁站、村保洁队三级保洁网络体系,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建立完善投入机制,确保有经费。实行“县里投一点、镇里出一点、包扶单位担一点、相关企业捐一点、市场运作筹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方法,多方筹措资金,破解了资金投入难题。五是积极推动乡镇环卫工作向科学化、机械化、无害化发展。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小型污水处理厂,购置先进的道路保洁、垃圾清运机械车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让乡镇居民真正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生产环境。
总之,我县在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卫服务工作,虽然初见成效,但是各项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多问题还有待于完善和改进。今后,我们会借这次各位领导来我县调研的契机,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切实为加强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长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先进县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城乡一体化
【背景材料】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城乡发展道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具体体现。
【题目】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请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3.语言流畅,字数1200左右。
【范文】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强健经济发展筋骨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战略,树立新型的农村变革观念和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将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到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发挥扩大内需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要重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科学确定投资方向,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加快发展作为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要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一个统一的体系中来进行规划,利用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道路、广播电视、互联网、自来水等设施的投入,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交通、通讯、信息、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联网对接。
第二,要发挥工业、企业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和支持作用,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大力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做好企业和农民的对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支撑龙头企业壮大,从而加快构建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促进农民与企业的双赢。
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文体服务体系、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更多地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当前要重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改善其市场竞争状况、提高劳动报酬创造条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尽快建立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在民生方面的基本需求,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因此就需要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中公点评】
本文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总论点,经过总述后,提出了三个对策分论点,在布局上先总后分。然后就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重论明了应取之策,属于策论文。
文章首段首先明确了当前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将其上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上来,使文章的立足点足以贯览全局,具有一定高度。在对策的提出上,首先总体而论,从宏观上论述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统筹和规划等措施,接下来几段分别从加强投入、发挥工业企业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和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措施的步骤详尽,考虑全面,可操作性强。文尾亮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令人深思的同时顺势提出要贯彻十七大精神、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的发展目标,严密扣题的同时,使文章收笔圆满。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
兴塔中学
陈芝芳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总书记在报告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关于教育的集中论述,指明了我国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环节。
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
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学有所教、明确指明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大方向,特别是强调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关键步骤,也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的重要举措。
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着力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规划,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部署和本地城镇化进程,把义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布局融为一体,坚持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三、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环节
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我国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都离不开义务教育打好基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谋生基础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本领。增强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投身国家现代化建设,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共同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篇章。
其实,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方针,报告并非第一次论述。早在2016年7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完成教育脱贫任务的现实需要。
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建立四大机制。找准城乡二元教育的问题与关键,破除思想、体制和机制障碍,强化顶端设计,构建面向城乡的教育发展“立交桥”,发展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
一是教师交流机制。教育发展,师资是关键。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首先要解决城乡学校教师合理配置问题,建议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机制。通过实施乡村教师待遇保障计划、发放乡村教师特殊津补贴和乡村教师荣誉典章制度等,吸引更多优秀教师自愿下乡支教,献身乡村教育事业。让乡村教师真正有地位有脸面,未来有希望,推动形成乡村教师可去城里任教、城里教师也能下乡支教、城乡教师互动交流的良好局面。
二是统筹发展机制。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求在顶层设计上将城镇学校、乡村学校一并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全面安排。由政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在财政投入、资源配置、基础建设、实验装备、课改研究等方面,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实施,避免城乡有别,搞双重待遇。凡是城镇学校能够享受的政策待遇,乡村学校同样享受。确保乡村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三是结对帮扶机制。城乡教育,差距是明显的;城乡学校,优劣是分明的。农村校弱、城镇校强,是城乡学校对比的现实。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城乡学校相互结对子,建立帮扶机制。城镇学校要有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意识,从人员、资金、设备、技术、观念等方面提供支持,共同开展课改研究,帮助农村校尽快发展起来。让农村校发展起来,也有利于化解城镇校大班额问题,减轻学校和教师过重的负担。
四是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是一个重要举措。既有利于缓解农村校资源匮乏、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校资源优势,减少资源闲置浪费,提高使用效率。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软件资源。建议城乡教育资源并网,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乡村校师生可以访问城镇校资源网,顺利获取所需资料。当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重点是扶助农村校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推进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全面改薄任务,根本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十九大会议胜利结束,宣告伟大征程新的开始!我们要以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为契机,明确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升专业技能,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
“十一五”期间城乡教育一体化迈出重要步伐
(一)重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缩小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多年来,北京市教育系统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和有力措施,促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十一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新增教育经费的70%用于农村教育,主要用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师资培训。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北京市针对山区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特殊教育学生(含随班就读)、工读学校学生做到“三免两补”:免收杂费、教科书费、寄宿生住宿费,发放学习补助(每人每年300元)和寄宿生伙食补助(每人每年1600元)。这一政策每年惠及40万学生,有效减轻了农民的教育负担。
“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建设了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中小学,提高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办学水平。在京郊山区新建、改建123所寄宿制中小学。在11个郊区县建设了24所名校分校,总投资13.6亿元。主要指标上均达到新颁办学标准,即使在最偏远的乡镇,孩子们也能普遍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开展百对城乡中小学手拉手活动,组织了103所城区名校与各远郊区县103所农村中小学结对开展手拉手活动,城乡双方学校互派干部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网上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化建设,农村中学实现“班班通”,学生平均10人一台计算机,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
(二)全面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要吸引和留住最优秀教师,为此,我们全面落实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建立和完善了对农村学校和教师的特殊激励机制,让农村和薄弱地区的教师有更高的待遇及发展机会。实施农村教师待遇及生活条件改善工程;制定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的配套优惠政策,包括设立岗位补贴、生活及交通补贴等,为教师改善办公、住宿和生活条件,制定使教师优先享受职称评定等奖励政策。
与此同时,北京市教育系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加强专家指导和城镇帮扶力度,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财力和智力支持。专门针对京郊农村教师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每年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2000名左右,目前已有超过10000名教师从中受益。2005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每年选派1000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全职支教一年,同时有200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兼职支教。2007年,为补充农村学校所需的教师,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市委市政府在待遇、落户、考研、保险等十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已选聘1300余名高校毕业生到我市13个区县的农村中小学支教。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等骨干教师辐射引领作用,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赴远郊区县农村中小学讲学并结成师徒关系。一系列重大措施的实施,为京郊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整体素质的提升,为首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高度重视京郊农村人才培养工作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从2006年起,在京郊农村地区开始实施“技能+基础”农民成人中专学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组织编写适应农民学习的教材,采取分段分时的教学方法,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近几年,重点建设72所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我们还高度重视北京农学院等农林院校和涉农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办好涉农学科专业,近年来到农村第一线工作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
为促进京郊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市教委先后投资1800万元,分别在大兴、平谷、怀柔等区县兴建了一批农民教育实训基地。为部分乡镇成人学校和农村职业学校配备了农民培训流动课堂车,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开展培训,“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增强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的能力。
为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覆盖面,我们还先后在郊区县建立了178个农村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在10个远郊区县的成人教育中心或农广校建立双向视频交互式农村远程教育信息平台,开设了农民教育培训“大讲堂”,农民通过网络可以和专家面对面地进行学习交流,使教育培训更具直观性。
“十二五”时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在今年颁布实施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我们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保障农村教育发展需求。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区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统筹规划管理城乡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标准化、均衡化配置。统筹发展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新增教育经费主要向农村学校倾斜。加强区域内城乡学校间对口支援、资源共享和校长、教师交流,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教育系统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京郊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依托农村职业学校、乡镇成人学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一体化配置和合理布局。通过联办、合作办学以及举办分校等形式,支持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发展新区、郊区等教育资源不足地区流动,满足人民群众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