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难点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省省委书记××强调:一个地方的城乡环境,涉及每一位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每一位城乡居民的健康安全,展示群众精神面貌,反映当地发展环境,体现党委政府治理水平。全省要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尽快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工程,对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是省、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实践体现,更是惠及民生的重要民心工程。
一、城乡治理工作的总体概况
我省自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来,万源市的环境面貌得到飞跃性的改善。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城乡环境,市民对市委、市政府的民心工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改善城乡环境收到了一定的显著效果。一些以前很难解决的卫生死角和困扰市民多年的环境难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和处理。环境面貌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
城区的秩序逐步规范。城区责任区、占道经营和户外广告、“牛皮癣”等户外小广告和乱贴乱画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一些违法违章建(构)筑物被彻底拆除,在建工地基本实现了打围作业,公路沿线、场镇内违法违章建设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了环卫工具、充实了保洁人员队伍、提升了保洁质量,环卫设施的综合服务功能、保洁效果均有了明显变化。
二、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
街头摊子有市不入,乱摆乱占严重。街头摊子问题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骑门摊点、临时摊点和流动摊点,以街代市、以路代市,还有部分经营业把货物摆到店外,在本来就很狭窄的街道上,随意乱摆乱占、乱搭乱建、占道经营,随意搭建遮阳棚、遮阳伞、遮阳亭,且样式各异、破烂不堪,让人深恶痛绝。县城的集州市场和红四门市场,占道经营、摆摊设点、沿街叫卖、占用公共通道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无证经营者,为了偷税漏税,长期游窜经营,特别是上下班的时候,卖蔬菜的、卖水果的、卖烧烤的、卖百货的、卖“狗皮膏药”的到处都是,“马路市场”现象长期难以根治,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城镇形象。
宣传层面不够深入。存在角度不广、形式不多、渠道不宽、手段单一等问题。文明劝导工作是一大亮点,但因工作面大有流于形式的趋势,宣传教育弱化了工、青、妇、老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优势,主题实践活动缺乏多样性,基层引导动员没能强化社区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群众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激发。
不规范广告牌子泛滥成灾,乱贴乱挂严重。广告标语、标识标牌、店招店牌,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我们的城、镇以及主要干道上,经常看到一些陈旧老化、破烂不堪的广告牌子,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一些门市店招、灯箱广告、公路标牌、招呼站标牌和安全防护栏破损残缺。有的地方乱拉乱接的“蜘蛛网”、乱张乱贴的“牛皮癣”、乱喷乱画的“小广告”,随处可见、泛滥成灾,人们恨之入骨、深恶痛绝。
三、对城乡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点反思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一些部门认为环境卫生是小事,不影响全局工作,不伤大雅,不屑一顾,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深刻、行动上不迅速、工作上不落实,没有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当成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结果是西瓜地里放野猪—— “一塌糊涂”。部分机关干部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广,甚至少数人不仅自己不干,别人干他还冷嘲热讽、说三道四。个别职能部门和挂联部门,深入乡镇督促检查不够,浮在面上、漂在皮上,指导意见多、亲力亲为少,听取汇报多、解决问题少,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有的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好人主义严重,不敢对脏乱差现象说“不”,不敢对工作不力的说“不”,不敢对不文明行为说“不”,讲情面,当好人!只栽花,不栽刺!
一些职能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只是城管部门和市委、政府的事情,任务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相互推诿扯皮,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没有捆绑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还有一些部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不见实际行动,没有明显效果。
四、对城乡综合治理工作的对策
1、创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
出台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使城市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卓有成效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奠定扎实基础。与此同时,要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到人头,并逐级立下“军令状”。
将街道社区的环卫力量整合,细分时段和区域,充分利用基层环卫的力量解决卫生死角、背街小巷等老大难问题,实现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治工作不留死角和空档,推动了城乡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建立健全相应保障机制。首先是建立投入机制,采取财政补助、一
事一议、招商引资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着力引导全社会增加投入;其次是建立督查机制,领导组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专项检查;第三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认识不清、工作不力、效果较差,特别是被媒体就同一个问题三次曝光的责任部门,将对责任人进行待岗处理;第四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实行单项目标考核,对违反纪律的人员进行严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重奖。
2、稳妥推进城乡管理教育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的涉及群众利益,为此要妥善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综合整治和维护稳定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特别注意做到“四个在前”,即:把道理讲在前,把关心摆在前,把法规宣传做在前,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前。要规范整治、文明操作、教育引导,最大限度的争取违规者和违建户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顾全大局,鼓励他们自行清理乱堆乱放的杂物,停止占路经营行为,拆除违法建设,绝不能因前期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做工作,就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要处理好城乡环境整治和关心群众利益的关系。在调查摸底中发现,城乡环境整治情况较为复杂,如有的地方没有垃圾集中点,垃圾没处倒;有的没有集中的市场,取消占道经营,会给周围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为此,我们要疏堵同步,拆建结合,设身处地解决好因城乡环境整治给部分村民和居民带来的生产、生活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建设市场退路进厅等问题,例如万源市市政府在取缔马路市场的同时对市区的各个农贸市场划定一定区域免费给原马路市场的业户使用;市城管局现以加快推进垃圾集中点建设。我们可能还会遇到群众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认真研究,尽力解决。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各职能部门都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做好思想和疏导帮助工作。各部门要落实责任,深入各单位,共同治理城乡环境。
3、广泛发动群众营造氛围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必须赢得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参与,营造浓厚氛围。各街乡、各个职能部门要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推进环境治理工作;街道社区要通过集中宣传、个别走访等形式,扩大影响;市内各新闻媒体单位,要通过开辟专栏、报道进展情况、先进典型访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城乡环境整治的知晓率和支持率;网络及新兴媒体宣传能扩大市民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认知度。利用万源信息港、万源市城管网等网络平台实时报道城乡环境治理的现阶段情况,在网络平台让市民能参与到治理中去。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双向建立曝光台,加强对典型案例和反面典型的曝光,定期通报、点评,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积极营造“万源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4、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两个字——“整洁”。“整”,就是整齐有序;“洁”,就是干净清洁。
各部门和业户要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管辖谁保洁”的原则,与沿街商家、住户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划段包干、责任到人;要从空中到地面、从主街到小巷、从房前到屋后进行彻底整治,不留卫生死角;严格做到谁的门前脏谁治理,谁的门前乱谁管理;要建立健全流动保洁队伍,及时清扫,长期保洁,真正做到大街与小巷一个样、机关与商户一个样;要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治理脏乱差现象,自觉监督不卫生不文明行为,对乱扔垃圾、乱摆摊点、乱停车辆、乱贴广告等行为,就是要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就是要让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没有市场、没有空间。
5、强力推进素质工程
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举措和关键所在。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实施素质工程,通过大规模、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讲卫生、讲文明的荣辱观念,彻底改掉“动脚不动手”的陈规陋习,使卫生意识深入人心,使讲卫生成为老百姓的一种习惯,使爱护环境成为老百姓的自觉行动。要积极开展环境整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社活动,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卫意识和卫生意识,着力营造“千家万户爱卫生、人人参与治环境”的良好氛围。
最为有效地办法是从学生抓起,中小学生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力量。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市教育局在各级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从学生抓起、从娃娃抓起”,每周开设一节环境卫生课,每周开展一次环境大整治,从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员和监督员,从而实现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真正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参与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来,不断巩固和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
第二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关情况
***工商行政管理局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关情况汇报
指挥部: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我县“乡村文明行动”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要求和指挥部的统一安排部署,***工商局立足职能、迅速行动,认真抓好牵头负责的整治工作,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方案。县局党组接到指挥部责任分工通知后高度重视,与县执法局、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县公安局、县环保局、夏镇街道办事处及各卫生包保单位等积极沟通,研究制定了《关于城区洗车房(点)综合整治的工作方案》,由工商局负责城区洗车业户的调查摸底、宣传教育以及规范整治,检查城区洗车业户是否持照经营,加大检查监管力度,对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业户依法进行查处。
二、严格要求,明确工作标准。加强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各单位充分认识本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按照职责分工,确保人员到位,工作责任逐一落实到位,对涉及的一些重难点问题,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并清除潜在问题,维持良好的工作成果。
三、确保实效,落实工作措施。坚持“部门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工作方案》时间节点,对县城区开展排查检查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60余人次,执法车辆40余台次,牵头检查洗车房、洗车点28户,其中有证经营8户,无证经营11户,依法取缔7户,责令改正19户,查扣洗车设备4台;配合城市执法局、公安局、环保局、邮政局、水利局等部门清理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的摊点5户、废品回收站6户,整改饭店烟囱、抽油烟机21个,查处非法自备井3口、报亭40个。按照指挥部要求,对城区规划内的煤场进行了调查摸底,共检查46户,查处无照经营31户,并下达责令改正超范围经营31户。县工商局坚持每天巡查两次,确保整治效果,防止死灰复燃。通过县工商局和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县城区的经营秩序和市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第三篇: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的建议
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对于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XX年我市开展“美丽xx·清洁乡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推进这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城乡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在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群众环境意识还不够高的情况下,仍难以改变城乡环境问题的“治理—反弹—再治理”的循环。主要问题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发动全民参与难。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还是以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主,群众主动参与的较少。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形成长效管理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存在较大资金缺口,而目前整治环境的资金主要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无法满足持续加大投入的长期需要。
三是基础设施不足,实现垃圾有效处理难。基础设施的滞后导致城乡垃圾综合处置能力不足,尤其是乡镇的基础设施陈旧、数量较少,处置垃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四是治理办法不多,执法难。治理方式还是粗线条的,治理办法堵多疏少。环境管理执法人员数量、执法力度与管理区域难以匹配,存在不少治理盲区。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乡镇“五乱”现象难以形成常态化治理。
为此,建议:
一、加强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坚持规划引导,加快编制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规划,规划中转站、垃圾收集点布点选址,科学配备环卫专业设施数量。在农村因地制宜地采用“一村一炉”、“一村一窑”的农村垃圾就地处理办法,加快推广建设造价低廉的垃圾焚烧炉、焚烧窑。加快推广生态环保新型村级污水处理场。
二、多元投入,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的办法,广泛筹措整治环境资金。积极探索社会筹资、个人捐资、利用民资等各种新办法,不断拓宽投资渠道。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干、以物代扶等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市场化治理工具运用,加快将生活垃圾收集、公共区域清洁养护等公共服务推向市场,通过财政贴息、特许经营和减免税收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垃圾处理厂、垃圾中转站、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等项目的投资和运营。
三、创新措施,完善乡村清扫保洁机制
加强指导乡村建立管理制度,实行以制度管人管事。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在贷款、公益性岗位聘用、农机购置补贴、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星级文明户”优先享受政策优惠。出台乡镇、部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检查评比 办法,强化评比结果运用。把“清洁乡村”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清洁生产、节能生产新观念、新模式。实行“一村一策”,在经济基础好、集体经济好的村屯实行村保洁外包,在文明程度高、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屯实行落实网格化责任制。
四、坚持精细化治理,提升环境管理科学化水平
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配套出台相关细则以增强操作性。加快实现环境治理的全社会群管群治,全力搭建全民参与共管共享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平台。在乡镇成立具有综合执法资格的城管中队,形成长效治理乡镇“五乱”现象的工作格局。加快申报建设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建设“智慧城市”为载体,以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为切入点,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第四篇:-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年8月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在维坊市召开后,我市组织学习传达了会议精神,在工作中,严格贯彻落实关于整治工作“三个延伸”的要求,以整治鲁苏边界环境为重点,集中整治村镇环境,推动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传达会议精神,制定整治方案,确定整
治工作重点
维坊会议后,我市召开了市长办公会,学习传达了赵省长、杨焕彩厅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回顾了前一阶段工作,根据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部署。2006年,我市早行动,早部署,3月初,市综治办为*市政府办公室起草了《关于成立*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的通知》、《2006年*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搞好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并以临政办发〔2006〕18号、31号、59号文件下发,为全市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定了总体方案,确定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新高潮。
二、召开全市整治会议,明确整治工作任务
为了调动全市干部职工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将省、市有关整治工作的任务要求落到实处,5月16日,*市政府在临沭县召开了各县区分管县区长、建设局长参加的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会议对前三年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进一步部署,并对三年以来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使各县区、市直各单位明确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增强了干部职工做好整治工作的信心,促进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以出入口、城乡结合部为重点集中开展环境整治
为了落实全省关于整治工作“三个延伸”的要求,*市政府办公室《2006年*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临政办发〔2006〕31号)文件下发后,市综治办制定了《关于2006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指标分解的通知》,将市建设局承担的工作任务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和科室。4月初,市综治办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通知》,在各县区和*城区集中开展了一次以治理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9月初,市综治办对城区集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成果进行了验收。
四、坚持分类指导,积极开展村镇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为了把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向深入,市综治办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搞好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并由市政府下发,同时,我市制定了《*市村庄规划导则》,针对十种不同类型的村庄制定了整治分类指导细则,随同《意见》一起下发,用以指导全市的村庄规划和建设。市综治办开展了“沂蒙新农居”农村优秀住宅设计竞赛活动,评选出27个优秀设计方案,编印成《“沂蒙新农居”设计方案图集》,共印制3000余册,免费发放到基层乡镇和村庄。结合开展农村建设“百年住宅”活动,对乡镇领导干部、乡建办人员、村镇建筑工匠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术业务培训,从技术资料和施工人才等方面为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支撑。
五、做好了鲁苏边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省领导高度重视鲁苏边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张高丽书记、才利民副省长、杨杨焕彩厅长多次到*视察并在我市莒南县召开了省际边界整治座谈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边界地区整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鲁苏边界环境综合整治会议精神,迅速展开调查,制定整治方案,落实整治资金,决定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利用三年的时间集中整治鲁苏边界城区环境,围绕治脏、治乱、治差、治暗,搞好道路、绿化、村镇、环保、广告、县城等六项整治,使省际边界地区县城和村镇面貌明显改善。目前,以广告、道路为重点的整治工作正在扎实推进,10月底以前将初步见成效。
六、做好了整治工作调研和整治信息宣传督办工作
5月底,按照省建设厅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关于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有关情况的调研,形成了调研材料并及时报送。迎接了建设部城建司领导对*市的调研和考察,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为了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市综治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信息宣传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一季度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信息报送情况的通报》。5月中旬下发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展情况通报》,对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上半年共编发《建设信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刊)》16期,刊登信息51篇。报送省厅信息量居全省第3位。
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成绩突出
去年以来,我市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加强了水环境整治,按照*市城市水系规划,加强了城区河道的整治,重点整治了涑河、青龙河、陷泥河城区段12全文查看
第五篇:*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创建文明、生态、园林、环保城市为目标,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执法力度,采取建管并重、标本兼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各项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坚持高标准建设,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一)高起点编制城乡规划,构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镇体系。《*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由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主持编制,2005年4月份获省政府批准。八县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全部通过专家评审,先后进入报批、批复和成果备案阶段。市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一系列突出景观塑造的整治改造项目规划。先后编制完成了环城公园、赵王河公园、东火车站综合服务区、雷泽湖风景区等18项标志性地段的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永丰路、人民路等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和农贸市场摊点群、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等一批城市详细规划与专业规划。力争今年年底市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县城达到70%以上。完成了24个中心镇、45个一般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力争明年全面完成所有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编制。
(二)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全市各县区普遍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城市交通主干道,实施了一批环境重点项目建设。市区按照“构筑框架、逐步配套、形成系统”的思路[找材料 到大-秘 书-网-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完成了牡丹路、黄河路、西安路、人民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强弱电全部入地,供排水、绿化、亮化配套建设,项目投资3.2亿元。同时还实施了大学路、太湖路、郑州路等道路新建改建工程和防汛工程、引黄水库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等,城市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三)大规模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塑造优美的城市园林形象。按照高标准、大绿量、多栽树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以“花城、水邑、林海”为特色的平原森林城市风貌,重点实施了环城林带、骨干河道堤防绿化、街头绿地、社会绿化等工程建设,以京
九、新石铁路和日东高速公路等为基本框架,先后建设长108公里、宽500米的环城生态林带;狠抓了赵王河、洙赵新河、东渔河等骨干河道堤防全线绿化,营造了300公里绿色长廊,城市绿色屏障初步形成;以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面积不超过30亩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市、区、办事处配合联动,完成87处街头绿地建设,新增公共绿地面积458万平方米,提升原有绿地230万平方米,植树25万棵(大树11万棵),实施了118个单位拆墙透绿工程,完成投资近亿元;成功举办山东省城市园林绿化苗木洽谈会,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城市绿化和苗木基地建设的发展。
(四)加强夜景亮化工程建设,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市城区重点实施了城市路灯和城市夜景亮化工程。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54条主次干道和老城区、背街巷路灯安装,共安装路灯19500盏,城区路灯总数由2002年的近5000盏达到目前的24500盏,安装量为历年安装总和的4倍,实现了所有大街有路灯、背街小巷全部亮起来的目标;投资500多万元,创造性地实施了夜景亮化工程建设,完成了中华路、人民路、牡丹路两侧57个单体建筑、4处广场、17处街头绿地夜景灯光亮化建设。各县区大力实施了亮化工程建设,城市夜景品位有了显著提高。
(五)建设两河公园,城市景观带和生态走廊初步形成。环城河和赵王河因年久失修,变成臭水沟,居民有意见,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6.6亿元开发建设两河公园。环城公园全长6公里,建设成为一条环城绿带、两个文化聚落、三大广场、十大景点和108处游乐点,组合成巨大“回”字形开放式公园,“碧水环城”的景观效果已经形成。赵王河公园是集文化、娱乐、旅游为一体的重要景观带和生态走廊,公园南起万福河,北至日东高速,全长23公里,共分3段,是*城区最具现代气息、地方特色和生态价值的开放式公园。现第一期工程已完工,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六)大力度改造旧城区和城中村,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按照政府组织、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全面实施市、区、县旧城改造工程,市区完成8万平方米牡丹商业步行街建设、3.8万平方米的九州商城扩建工程,开发建设了花都商埠、农业科技、鲁西南建材等一大批市场;加快安康居住工程建设步伐,2005年以来,全市共开工建设中低档普通商品住宅小区5个,规划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已竣工面积34万平方米;启动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建设工程12个,规划建筑面积52.4万平方米。市规划区西部的环翠苑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已竣工,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即将交付使用。东部的花城经济适用住房小区一期、二期工程都已开始施工,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两个小区建成后将有效解决1992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二、坚持全方位治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nb
sp;我市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组织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对城乡脏乱差进行全方位治理。
(一)治理市容市貌,美化城市环境。自2003年开始,按照“一年治脏、三到五年治乱”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了户外广告、乱贴乱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和窗口单位周边环境治理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共整治广告牌匾9000块,规范街道87条;清除野广告3万余处,粉刷墙体46万平方米,关停办假证电话370部,抓获不法分子26人,捣毁制假窝点7处,有力地遏制了乱贴乱画行为;清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了600余处;规范各类维修点80余处;拆除板房、棚厦3000余处;分流迁移菜市场9处;查处违法建设320件,20万平方米,拆除280件,17万平方米。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二)实施畅通工程,优化交通秩序。不断强化交通安全法规宣传,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体系。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增设600面限速、禁行标志,增设8000余片高标准隔离设施,高标准改造14处交通信号灯。建立道路交通违法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大交通违法治理和事故预防工作力度。完善交通事故救援绿色通道,建立公安、医疗、消防、救援等联动机制,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市政府专门聘请同济大学教授规划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对公交站亭、站牌,全部进行了改造,设置了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的不锈钢站亭、站牌,对新开辟线路也在积极筹备建设豪华不锈钢站亭。
(三)搞好污染治理,净化大气和水体。实施“碧水工程”,加强点源治理,对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要求限期治理;加强对重点污染源和河流断面的监控,进一步优化河流断面监测点位,东渔河、万福河、洙赵新河出境断面水质进一步好转。加大重点污染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部分不合格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城区空气污染防治;加强督查,严惩排污,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同志带队,对全市40余家企业多次进行突击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企业分别进行了警告、停产整顿等处理;对全市2003年9月以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30家违法企业分别进行了相应处罚;统筹兼顾,推进生态市建设,制定了《*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积极实施河道走廊修复工程,发展循环经济,一批代表*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较高水平的企业参加了山东省首届建设节约型社会成果展暨节能技术产品博览会。
(四)狠抓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鲁苏边界村镇建设、道路状况、环境绿化等做了详细调查,制定了治理方案并付诸实施;开展全市新农村优秀住宅设计方案竞赛活动;加快了村镇规划编制步伐,完成村庄建设规划6个及5个商贸区和4个工业园区详细规划;进一步强化了规划实施管理;全市完成村镇建设投资12.4亿元,新建一批村镇道路、自来水厂、供排水管网、公共绿地、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和住宅,村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全面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市委、市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把农村改厕工作当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全市“改厕改环境,建设新农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已完成了3万多座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建设。各县区以农村改厕为契机,建设近2000个沼气池并改圈改灶,大大改善了农民的能源结构和环境卫生状况;在全面加强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重点对国道、省道沿线乡镇、办事处驻地及周边村庄的容貌和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清除卫生死角3636处,清理“三大堆”8000个;取缔沿国道、省道马路市场、占路摊点1300处;对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建筑物墙体进行维修粉刷,拆除残墙断壁和违章建筑;组织开展了以植树为主的村镇绿化活动,完成绿化投资214.6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城市管理上水平。
(一)实施环卫管理体制改革,环境卫生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城区的环境卫生原来由环卫、市政、园林、公路、社区等多头管理,城区脏的现象比较严重。2003年,市委、市政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把环卫工作推向市场,建立健全了比较科学的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了“全城覆盖、全日保洁、全员竞争、全民参与”的总体目标,城区内56条主干道、314条背街巷、1000多亩坑塘全部达到全日保洁,城区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表扬。《人民日报》、《中国建设报》等多家媒体作了报道,先后有10余个省、150余个城市参观考察。去年,我们又把城区环卫体制改革的经验向县、乡镇推广,各县环卫管理体制运转良好。
(二)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形成运转高效的管理网络。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工作思路,我市将执法大队、中队派驻到区和城区各办事处,实行执法进社区;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管理任务层层分解、目标细化、责任到人;强化管理、错时上班、昼夜巡查,使管理工作实现了全城覆盖、无缝隙管理的目标;按照《城市管理分级负责办法》和《城市管理考核办法》的要求,指导各办事处成立了城市管理老年协管队、夜间巡逻队和“门前三包”管理队,形成了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管理网络,实现了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纵到底、横到边的管理目标。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