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美国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3 11:3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美国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力资源管理-美国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

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美国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

美国企业员工培训一直可为世界员工培训方面的典范,其在近二、三十年内,员工的培训工作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致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培训内容:从狭隘单一的职业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

在传统的培训工作中,培训方式一般是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这主要是针对一项具体的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而进行的培训,如生产线上的工人的技术培训工作。而在现在乃至未来的培训中,不仅要求员工掌握其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员工掌握沟通技巧、团队工作技巧等诸多方面的技巧。因为未来的社会是协作性社会,以合作求竞争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掌握多种技能的员工才能在现代企业的工作中如鱼得水,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1999年摩托罗拉大学的培训课程科目是一本厚厚的近300页的十六开的大书。内容涉及与本企业有关的方方面面。美国戴尔公司的培训内容则包括企业文化定位、技术技能、领导艺术及挖掘员工潜能方面的课程。而IBM公司基层经理在走上新岗位的第一年要接受80小时的课堂培训,内容包括公司的历史信念、政策、习惯做法以及如何对员工进行激励、赞扬、劝告等基本管理技能;部门经理则还要接受有效沟通、人员管理、经营思想、战略计划等方面的培训。

二、培训态度:企业从漠然视之到高度重视

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美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有数据表明,1983年用于正式培训的支出是396.66亿美元,而在1991年已达到了633.33亿美元,年增幅达到59.26%。在美国,公司一般拿出其销售收入的1—5%或工资总额的8—10%用于培训工作。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和领导发展的费用高达10亿美元。一些企业还把培训作为福利奖励给表现良好的员工,即公司根据个人发展的计划安排其所需参加的培训内容,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与此同时,美国企业也通过提供培训课程、在岗培训、报销学费、资助参加管理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来支持员工参加培训工作。这也说明企业在物质上、精神上都支持员工参加培训。同时,各个企业的培训机构作为服务部门,也成为企业中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一个人部门。人力资源部员工的工资在企业中也普遍高于其他部门。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

三、培训方法:从单一化、传统化到科学化、多样化

在传统的培训中,多是“师傅带徒弟”式的言传身教方法,即以课堂讲授和实地观摩为主。课堂讲授多是“填鸭式”,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员则在下面昏昏欲睡。在实地观摩中,多是培训师带领学员到生产一线观看工人的实际操作。培训方法单调枯燥,员工被动地参与其中,常常感到苦不堪言,因此员工的抵触情绪较高。而现代的培训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讲授,又有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在一门培训课程中,员工都要主动出击,带着问题参加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训师还会穿插使用各种培训方法:小组讨论法可使学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游戏法可使学员在“玩耍”中领悟培训内容的含义;角色扮演法则使学员设身处理地从顾客角度着眼,体会顾客的感受。培训师让每一位学员都主动地参与其中,畅所欲言,给每一位学员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多种多样的培训方法使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即加深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更大地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参与式培训方法较以往的被动式的培训方法更为科学、更为有效,大大地提高了培训质量。

四、培训工具:从简单的低科技含量到复杂的高科技含量

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培训中,培训工具十分简单,一间教室、一张黑板、一本教材。这种培训往往易受时间、地点、人员方面的限制,难以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而现代的培训工具则最大程度地把高科技产品应用于培训工作中,如:录像机、投影机、计算机。现代的互联网上的远程教育还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员工招集在一起,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节省了员工的异地培训的差旅费用、时间,大大地减低了培训成本。

近年来发展的机上培训,员工不用再到生产线上进行实地操作,只需把培训软件装入计算机内,即可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操作,出现错误后,也可以机上修改,降低了错误成本,方便了培训工作,又使培训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例如: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已使员工在网上获得更多的正规培训,在戴尔公司的某一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员工就可以从网上获得关于该产品的图文并茂的详细说明,从中可以了解如何安装使用新产品。相对而言,网上培训已充分显示其快捷性和实用性,教室培训已处于次要地位。

五、员工态度:从消极对抗到积极参与

传统观念中,参加培训的员工都是那些工作表现不佳的人员,再加上培训内容枯燥,方法单调,工具落后,员工对参加培训有抵触情绪,即使参加了培训也是混日子。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种类也随知识的更新而更新,传统的工作岗位在不断地减少,甚至是消失,而更多的新型的工作岗位又为断地涌现出来。企业员工为了避免被淘汰,只有积极提高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同时,在员工培训中,员工可以向经理人员提出自己需要接受的培训课程,公司培训部门、经理人员、员工三方协商安排。这种培训因为有员工本人的参与和决策,而且是员工的实际所需,员工往往更有主动性,更乐于参与,培训效果也会更好。

六、培训对象:重点从非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

20世纪50年代,美国全体就业人员中,职业工作者占20%,包括教师、医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占20%,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而非技术人员占到 60%,主要由体力劳动者构成。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在1997年职业工作者的比例仍是20%,但技术人员占60%,非技术人员占20%,非技术人员的减少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的变动,要求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美国制造研究会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在一次调查中,管理人员占总调查对象的12.8%,但其参加企业提供的正式培训的人次数则占总培训人次的1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管理人员的培训人次数已经超过非技术人员。企业上把其培训对象的重点转向管理人员。同时,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国家。企业、高校和政府三位一体不断扩大在职培训人员的数量和范围,全美600多所工商管理学校中,有2/3的举办各种形式的在职管理人员培训进修班。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许就十分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每年都定期到总部的培训中心给经理人员授课,在其任总裁的18年中,共250次向15000名经理人员授课。

七、培训模式:从单一化到立体化、专业化

美国大企业现在一般都设有自己的专业培训机构,常见的形式有培训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公司大学等等。超大型公司的培训机构多以公司大学的形式出现,如:摩托罗拉大学,这些大学都有自己的独立的教学培训设施,员工可以在大学里接受培训,食宿都可在大学里,十分方便。同时,公司也可以委托学校代培或企业与学校联合培训,企业与企业进行联合培训。据统计,美国企业培训中68%的在企业内部进行,38%的则由社会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承担。

而小型公司则趋于把培训工作外包给专职的培训公司或管理顾问机构,即在培训方面进行虚拟管理。公司把培训职能进行外包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机构不仅有足够的师资队伍、充分的信息、专业的培训技巧,而且还可以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机会。小型公司把培训工作外包出之去既可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同时因为本企业不再设专职的培训师,也可以减轻本企业培训工作方面的负担,降低成本。近年来,一些大型公司也青睐了“外包”这种形式。“外包”正成为现代员工培训的一种流行趋势。

第二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探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范围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呈现出一系列的发展趋势,本文探析并总结了世界范围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发展趋势,即战略化、信息化、专业化、人本管理、人力资源外包和全面人力资源管理,以期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变革方向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发展趋势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化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了劳动力、金融、技术、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全球化彻底改变了竞争的边界,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知识经济是区别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它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建立一种全新的企业模式和创造价值的过程。知识化改变了衡量企业财富的标准和竞争规则,知识成为企业的战略资产,成为连续推动企业提高生产率、提升并创造连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信息网络化则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创造了一个不受地理边界限制与束缚的全球工作环境和视野。由此,使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方式也正进行着深入持久的变革,进而促使企业调整其内部因素,以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内部因素之一,自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的压力,进而呈现出一系列发展趋势。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化

现在,许多企业意识到,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力资源有创造力,而且会流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重心应该逐渐从以“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转向如何发现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力资源,如何开发这种资源的价值,如何保留这种资源并使之发挥最大作用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应纳入企业战略性范畴。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它将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相匹配,与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知识管理和管理变革相联系,关注入力资源本身的需求和能力的发展。可见,为了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该成为所有管理人员,特别是最高层管理人员所关注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知识信息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应该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就是把考勤、、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等非核心的、过于细节化的传统人事管理业务外包出去,由其他部门、机构去管理,人力资源部只专注于

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执行、员工的教育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系统性、全局性的战略辜务,将人力资源管理融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战略中去,这样才能用全新的视野,整合企业人力资源功能和核心价值,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的匹配是实现企业战咯目标的核心所在。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工具和手段,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企业战略来选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比如:企业采用单一产品式发展战略时,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单一产品主攻特定的市场区域。这时,企业往往具有规范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高度集权的控制和严密的层级指挥系统,各部门和人员都有严格的分工。相应地,这种企业也应该采取集权型人力资源战略,在员工选聘和绩效考评上,较多从职能作用上评判,且较多依靠各级主管的主观判断。在薪酬上,多采用自上而下的独裁式分配方式。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方面,以单一的职能技术为主,较少考虑整个系统。而当企业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时,企业因为经营不同产业的产品系列,其组织结构较多采用战略业务单元或事业部制。这些业务单元都、保持着相对独立的经营权。这类企业的发展变化较频繁,其人力资源管理多为发展战略,即企业采用渐进式变革和发展式人力资源战略。在人员选聘问题上,较多运用系统化标准,尽量从内部招募;在绩效考评上,主要是看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主客观评价标准并用;奖励的基础主要是对企业的贡献和企业的投资贡献,运用“内在激励”多于“外在激励”;开展大规模的员工发展和培训计划,培训和发展往往是跨部门、跨职能,甚至跨业务单元的系统化开发。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正不断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信息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事务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管理工作方面,如信息技术使得企业能够高速低成本地发布信息,应对弹性工作制下的薪酬管理,通过网络培训来节约成本。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就是借助先进的软硬件和网络技术,通过集中式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在信息时代,企业管理已进入科学的量化管理阶段,现代企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数字的竞争,现代管理决策必须以客观数据为基础,以信息分析为依据,利用决策工具确立方案。因此,信息资源的多少对决策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把企业有关人力资源的数据收集起来,再通过分析软件将数据加工成有用的信息,转化为对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有增值作用的服务与支持。

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行动:1.采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集中的数据库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信息全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效地减少信息更新和查找中的重复劳动,保证信息的相容性,实现信息的共享。把考勤、档案管理等例行性、行政性事务由电子化、自动化的管理流程所取代。,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应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分离出来,一方面为企业在人员管理上提供

管理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担当CEO的“战略伙伴”,利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解决方案,提供人力资源的分析报告,随时随地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3.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训、员工的职业生涯作出规划等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

在许多中国企业管理者印象中,人力资源部毫无专业含量可言,人力资源管理无非包括工资发放、员工考勤等方面,这种现象的外部原因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序列,中国管理咨询员发展还不成熟,是的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组织中更多地表现为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企业规模大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存在很大不同,对于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小企业可以通过经验性管理应对,但对于大型乃至跨国公司,经营管理已不可能胜任,中国当前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也很容易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要求一名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合格的人力管理专业技术以及良好的IQ和EQ。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的具体知识如下:

A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1.结合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在与业务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设计人力中长期规划。2.设计职务说明书。3.与业务部门合作设计、实施招聘方案。4.新员工辅导,使之熟悉公司组织文化和部门业务。5.设计合理薪酬,实行有效激励。6.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完成这些职能需要不同的人力管理专业化技术,比如招聘时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不能随便做出结论。再如激励制度设计中的期权制度设计机制,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期权所涉及的金融证券知识没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就难以设计出一个优秀的期权方案。

B其他并非人力管理专业技术但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的外围知识包括信息处理技术、劳动法规及人力资源市场动态等。专业知识只有在外围知识支持下,才能够发挥作用,比如业绩考核方案设计、薪酬设计都要求人力部门对劳动法规以及人力资源市场、企业财务状况有充分把握,不是鼓励地、随心所欲地做出结论,对于大型公司尤其如此。

专业化知识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IQ,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非智力因素在成功管理总同样重要,也即情商EQ。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戴维·渥尔瑞奇教授在《人力资源精英》一书中列出了对12689名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会员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被调查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知识构成是:企业经营知识(包括财务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占25%,FIR管理实务(包括人员配备、IIRD、激励、组织设计与发展、沟通)占34%.杈变管理能力(包括理念创造,解决问题.变革与创新、人际关系、角色影响)占41%。对该研究结果的解释是,具备企业经营知识可以使人力资源从业者加入到决策团队中;具备人力

资源管理实务能力会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益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最终经营业绩;具备权变管理能力能够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及开创人力资源开发的新境界。

四、人本管理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从劳动管理的科学方法中吸收了“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又从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学说中吸收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它是在综合上述两种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为实现企业目标,谋求人与物和谐结合,使得职得其人,人适其职,人尽其能,才尽其用,最终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的管理。它把人既看作是经济人,具有物质方面的需要,又看作是社会人,具有心理与社会方面的需求,而且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与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这些需要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要及时调整其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以适应这种变化,提高其工作绩效。

“人本管理”必须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和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员工满足度。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和心理活动规律。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和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企业中人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效果和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管理必须着重研究人的行为规律,针对员工的动机和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员工的满足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才能促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实现减少耗费,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实行人本管理要求企业针对不同员工的特点和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制定适宜的管理模式。

五、人力资源外包

外包的策略性运用,已经在今天成为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它能促进全球企业释放出他们的所有利润、效率和以有效成本运作的机会,同时允许他们保有和扩展客户群的最大弹性的潜能。国外企业已经纷纷将部分非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外包化管理,其人力资源管理者与企业员工的人数通常保持在1: 100 的比例,而在国内这个比例却高达1: 30,这是由于国内企业通常会考虑便于操作和控制的问题,还有一些保护自身商业秘密和员工资料等因素存在,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多还是自己在操作,所以效率普遍比较低下,因而加重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而国外尤其是欧美企业在进行了外包化管理的情况下摆脱了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工作,而产生了高效率、低成本,进而加强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人力资源外包的优势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外包活动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改善经营绩效。

人力资源活动历来被作为重大的成本中心,而通过外包可以精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职能人员,以更好的成本效益为员工提供更满意的人力资源服务 虽然利用外包服务商需要成本,但其往往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而同时成本也比雇佣或利用大批的人力资源职能人员去做这些工作所花费的要低。另外,通过外包可以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须的信息支持平台

等大量的技术投资,也可以消除或至少降低其日常办公预算或昂贵的资本支出:经营成本因此会全面下降,经营效益相对提高。

2.外包能够提升人力资源部的战略作用。

随着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战略重要性的增加,企业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具有战略性和灵活性。通过人力资源外包,可以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作业性、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时间用于思考战略需要、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等方面:同时大量的人力资源职能外包,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推动其角色的转变,他们不仅是其他职能管理者的战略伙伴,而且成为企业新观念的引进者、思想创新者和组织的推动者。面对外部复杂环境,他们具有敏锐的获取有成本优势的人力资源服务职能的洞察力;对内又积极参与整体战略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并有效协调人力资源的各项服务职能。通过外包可以随时整合企业内、外部的人力资源,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外包有利于企业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

2002年初惠普将300多名制造工人外包给加拿大的天弘电子公司其人力资源部经理解释说“惠普的核心竞争力是研发和市场,将生产环节和员工一起外包出去,既有利于惠普集中精力投入研发和市场,又有利于在市场不景气时避免裁员的风险。”企业制胜的法宝在于增强核心业务,将人力资源职能等非核心部分外包给外部的专业服务商,可以突出企业的经营重点和提高绩效

4.外包有利于获取先进技术和整合外部具有高超技能的人力资源专家。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力资源的运行也必须加大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相关应用软件和平台的技术投入力度。而通过外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外包服务商所提供的最新的技术和系统。同时,外包服务商也已经培训出能为各种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职员。在今天的市场上,具有薪酬、福利、外派人员以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专门知识的人力资源专家紧缺,而雇佣人力资源服务商通常比雇佣几个专家容易的多。

六、全面人力资源管理

在组织扁平化导致管理幅度减少、员素质提高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大量事务性业务外包导致的人力部门小型化等因素的作用下, 不同层次管理者掌握必要的人力管理技术成为又一个趋势,即全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 而应该是每个部门经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应该明确他们既是部门业务经理, 也是这个部门的人力资源经理, 业务部门的直线管理者将面对越来越多的传统上认为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任务。这就在组织中形成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网络,人力资源部门处于网络中心节点位置,具备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各个部门经理则处于各个节点上,各个节点的同时运行和沟通协作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拥有顺畅的人力资源代谢,另一方面则舍得人力资源部门的压力大大减小。如在部门裁员中, 企业裁员目前往往由业务部门主管决定, 交给人力资源

经理最终完成, 但最合理的方式应该是经理与部门经理协作或者在中小型企业由郎门经理自行完成裁员工作。裁员的整个过程涉及教育培训、绩效考核、劳动法律、经济补偿等方方面面, 被裁减员工完全可能提出很多问题:裁员决定是怎么做出来的?为什么要裁员?自己工作的问题出在哪里?是否到了裁员的程度等等, 管理者还要考虑裁员以后的后续工作应该怎样去做, 如谁来接替被裁减员工职务?对大型企业而言, 失败的裁员过程对企业名誉有不利影响, 部门经理与人力资源经理需要分享双方掌握的信息, 就能够尽快完成裁员的全过程, 把裁员对公司运转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在中小企业裁员过程中, 直接负责裁员的部门经理更需要用一些人力管理知识,比如裁员过程中一些细节的处理, 通知裁员消息的时间、地点选择等。

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理念较落后,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科学和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比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六大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进而找到未来的改革方向,从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Peter F.Drucker.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M].NewYork:Harper& Brothers.1954.

[2]R.S.Schuler.Managing Human Resources[J].5th edn,St Paul,MN:W est Publishing Co.1995.

[3]S.P.Robinson.Personnel:The Management on HumanResources [M].Englewood Clifs,N.J:Prentice-Hall,1978.

[4]Storey.Develop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oe [M].London:Blackwell,1992.

[5][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十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o1

[7]张弘,赵署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辨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1).

[8]胡丽红.战咯导向的人力资源规划[J].人力资源,2006(3)

[9]陈立荣.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J].企业研究,2007,(3)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

发人深思的案例-关于新员工培训

(2007-12-04 17:19:18)

一、发人深思的案例:

肖某是一家民营医药企业的总经理,最近由于新产品上市,在全国各地“招兵买马”,一举招聘了60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使这些新员工尽快地适应新工作,肖某要求人力资源部对这些新员工进行了一天的新员工培训,主要是“任务与要求”、“权利与义务”等,培训结束后还发给每人一本员工手册。本想靠这些 “初生牛犊”来打开新产品的市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一个月,60名新员工就有48名流失了,原因是公司没有人情味,将他们作为赚钱的机器,有的还认为薪酬虽高,但是压力太大,对新的销售心中没底,又没有老员工带,什么都靠自己摸索,太难了„„肖某没想到的是,“无关紧要”的新员工培训倒给公司埋下了 “风险的种子”。

二、案例分析:

目前对于企业新员工培训,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不就是报到上班嘛!慢慢来,员工自然会熟悉一切、适应一切的。何必大事声张?”据统计,国内的近80%企业没有对新进员工进行有效培训,就安排他们上岗工作了。有的企业即便进行了新员工培训,也不太重视,仅把它当作简单的“行政步骤”,草草而过,不细致,欠规范。殊不知,这样做可能会埋下导致人才流失的“风险种子”。初入新环境,新员工一下子面对很多不同以往的“新鲜事”。有的和工作职责直接相关,比如,不同的业务流程,不同的行业、客户群;有的是管理风格和企业环境方面的,比如,财务审批制度比其以前任职企业的更为复杂严格,部门间沟通途径不一样,甚至电邮传发的权限性规定也不同„„很多老员工们已经习以为常、看似不值一提的细节,对新员工而言都是需要了解和适应的“新鲜事”,而且在陌生的环境下容易冒出不知所措、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的苗头,人才流失的风险同时提高了。

三、解决之道:

要规避风险,就应在短时间内让新员工快速进入角色,融入企业,从“局外人”转变成为“企业人”。这就需要通过规范系统的方法使其感到受尊重、被关注,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对个人在企业中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所以,及时、规范、全面的新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选才招聘的后续步骤,也是企业做好留才工作的第一步。

企业文化本身包括了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应让新员工对公司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另外,企业文化是公司员工长期积累并得到公司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体系,将公司的文化传授给新进入者,可以使他们快速融入公司。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新员工培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在时间投入方面,培训安排比较随意。在后期工作中,没有及时跟进,一讲完事,将企业培训简单化。

2、在形式方面,没有制作规范性的文本或讲义,只是天马行空式地进行一些说教。大多数公司尚未设立专门的企业文化工作部门,仅由某些人事或行政管理人员兼职,未对企业文化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

3、在内容方面,只把一些口号式的观念给员工念一念,大家根本不了解这

些内容对自己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也无从理解这些观念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即使有真正的文化培训,也是局限在行为、制度的约束上,重点突出的是不准干什么,未对企业文化的真正的核心部分进行重点展示。

前3~6个月的试用期是企业对新员工的考察期,其实,它同时也是员工证实“找对了新东家”的自我验证时期。成功的新员工培训可将企业渗秀到员工的行为和精神层次,在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中,使其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职业生涯,正确定位角色,发挥才能。企业应使用好新员工培训这个工具,对千挑万拣招来的人才充分施展“留人”策略,别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新员工培训又称岗前培训、职前教育,是一个企业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是员工从一个团体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是员工转变角色的过程。相对于在职培训来说,新员工培训必须将培养归属感及忠诚度放在首要地位。

相对于几年前的新员工培训,目前大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员工忠诚度与员工技能同等重要,目光也放得更长远。忠诚度必须在新员工培训时就以他们能够感受到的方式进行传递。

例如,海尔公司在新员工入职后通常做的第一件事是:举办新老“毕业生”见面会,通过师兄师姐的亲身感受理解海尔。新人也可以通过面对面与集团最高领导沟通的机会,了解公司的升迁机制、职业发展等问题。新员工在“心中有底”的情况下自然容易把心态放平稳。

此外,做好细节工作也能让新员工产生归属感。如在军训的时候,人力资源部就准备了酸梅汤,让新员工训练一结束就可以喝到。中秋节,集团总裁从外地赶回来与同学们一起度过良宵,这些都能让新员工体会到家的感觉,认为公司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家。

在集中培训之后,人力资源部要做的事就是让新员工把心里话说出来,以形成民主自由的氛围,使其更有信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我认为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主要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一、必须给新员工讲述企业的中长期的远景规划(这部分不宜讲的太详细)要详细地讲述企业使命及价值文化、团队建设等,有条件的应当将企业的硬件环境用录象给新员工看,这样让员工在进入工作状态前对企业的工作、生活环境、企业使命、企业中远期目标及企业精神的精华部分有一个比较详细理解,要不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前无法找到要将自己的事业交给企业的理由,自然新员工的流失率也就无法降下来。

二、要在新员工培训中详细地将企业工作流程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特别是涉及员工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知道的流程,如请假程序、报销程序、离职程序等,当然企业所涉及的流程很多,涉及到的岗位流程应由部门主管进行在岗培训(最好是在新员工入职一周内完成),防止员工在接触工作后不清楚工作流程及其他相关流程而办事处处碰壁,工作效率提不上去,使员工产生厌烦的心理,作好这方面的培训是为员工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基础。

三、福利作为企业薪酬(工资、福利、培训机会、晋升机会、奖励)中主要项目,也是员工特别关心的部分,因此应在培训过程中讲清楚企业的福利情况(包

括种类、享受条件及享受的程度),虽然这方面应该在复试结束时给应聘者讲清楚,但通过入职前的培训进行更详细的讲解有利于员工对企业产生依赖,特别是对重要职位的员工很重要,这是安定员工的又一关键。

四、安全生产教育,特别是制造企业在这方面相当重要,当然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培训重点,但不论是那种企业对消防安全及电力安全的培训都很重要,制造企业还应该加入器械安全等,重点强调违章作业的危害及安全防范和发生事故后如何应急处理(包括逃生、报警、呼救等)以减少事故损失等,我相信经常发生工伤及其他安全事故的企业是没办法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的。

五、在培训形式、培训课时及培训讲师的安排上应当讲究,因为我在组织企业内部职工培训的过程中不论人数的多少,结果给我的答案总是录音的效果最差,视频其次,培训参加者接受效果最好的是面授(即讲师与培训参加者面对面进行讲授),在培训的技巧方面一定要作到案例引用恰当,讲堂绝对不能死板,要不断通过提问和案例将培训参加者的思维带入到讲师的思维中来,这样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其实我也接受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培训时就感觉到自己接受的多少跟讲授者调动自己思维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培训课时的安排方面,我们原先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的课时安排其实是很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一般不会超出60分钟,对单个的系统思维的注意程度应该不会超出90-120分钟,当然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培训参与者在两个小时内接受的比较好,但超出两个小时的培训就会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我最长连续进行过三小时的SA8000的面授培训,第二天培训参与者告诉我对后面的部分的理解远不如前半部分透彻)。在培训讲师的安排上一定是对所培训的项目具有相当的理解,否则是没办法组织培训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管理-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及战略研究

现代企业的竞争力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因而富有远见的企业都十分注重员工培训。但我们也无可否认,正如同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一样,我国企业的员工培训也很不完善。为了顺利迎接二十一世纪对我国企业提出的严峻挑战,也为了提高员工培训的效率和效益,我们必须认真探讨未来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及其基本战略。

一、认识成人学习的基本特性

我国员工培训与发达国家的员工培训相比,无论是在硬件建设还是在软件开发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其中最大的差距莫过于在培训的内容设置方面,我们过多地模仿国民教育体系,偏重于学历教育和知识灌输,而在突出技能培训和观念变革方面严重不足。很明显,这里的原因是我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科学地区分成人教育、员工培训同国民教育的不同特性,对成人学习和员工培训的规律缺乏持之以恒的深入研究。彻底解决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从研究成人学习规律开始。

第一、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

与国民教育要遵从儿童学习规律和青少年学习规律不同,员工培训应立足于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

成人学习,从心理机制上说,在学习过程开始时,成人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在学习过程中必定要受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要立足于调动过去的经验积累以激发联想、比较、思考等心理过程来接受和理解现在的学习内容。

这种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背景对成人学习无疑具有双重意义,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原有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对现有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消极的方面则可能使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障碍。这种障碍主要表现为成人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对学习对象所渗透的观点的接受,必定要受学习者现有价值观念的制约,一旦学习内容与学习者所持有的既有价值观发生冲突,则不管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否科学、是否有很好的社会功效,或多或少都会作出心理抵抗。研究成人学习机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扩大成人原有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学习的积极作用而削弱其消极作用。为此,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心理抵抗是提高成人学习效率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从总体上说,成人学习一般要遵循这样的规律:第一阶段是激发起对过去的经历的回忆,让学习者回头想想自己以前做了些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方法做的;第二阶段,启发学习者对这些经历进行反思,检讨这些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之所在,看看他们以前做得怎么样;

第三阶段就要引导他们着力去发现他们自己还缺少哪些引导成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即确定他们自己应该学习些什么,即所谓明确学习目标;第四阶段才是进入学习理论、技巧、方法和工具的过程;第五阶段则要将新学的内容进行模拟运用,包括练习、实验、写作学习报告或论文等等。顺序地经过这样几个阶段之后,才能说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学习过程。而实际的学习,则需经上述五个阶段的不断循环、提高才能实现。从这一规律中显而易见,成人学习与其说是由教师、培训者教会他们学习,还不如说是他们自己学会如何学习,自己在对以往经验的反思和领悟中学习。

这样,从事成人教育或员工培训就必须了解被培训对象的特性,必须知道他们过去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所取得的经验。违背成人学习规律的员工培训,单纯照搬中小学“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不发挥学习者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往往是事倍功半、无多大学习效果的。

第二,成人学习具有的针对性、功利性

成人学习的另一重要特性,是成人学习的针对性、功利性较强。对比之下,少年儿童的学习因为是为了系统地掌握全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以便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文化功底,因而不会也不能因为目前所学的知识没有实用性而加以放弃(这样在以后的考试中尤其是高考中太危险了)。读书学习本身几乎构成为其生活的全部内容。而成人的学习则必须从属于工作,不可能以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必须要对其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拣最急需的学,而所选内容则多多少少要同他们目前和未来要从事的工作、生活相关,其它内容则无暇顾及。因而成人学习非常明显地要突出“学以致用”。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包括为了保持或赢得自己在现有及未来的工作岗位中的竞争优势,就构成了成人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第三,业余学习为主,脱产学习为辅与青少年及儿童除了必要的休息和有限的娱乐时间以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学习,巩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机械记忆不同,成人只能在工作和必要的家务活动以外,以有限的业余学习为主。在这样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不讲究学习的效率是不行的,因而成人学习只能拣最切合自己工作实际的内容学,并通过实际运用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印象,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太适合成人学习。

但在企业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中,或为解决员工中带普遍性的技术、观念问题,企业将不惜代价,千方百计挤时间抽专人组织脱产培训。而为使员工适应更高的或新的工作岗位的要求,企业在轮岗和转岗培训中,为确保培训效果,一般也要实行脱产培训方式。

第四,企业内部培训为主,外委培训为辅

成人学习因其不是简单地掌握一般科学文化知识,而是要解决在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员工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在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员工身上又是千差万别的,没有多少普遍性。对这样的“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式的学习要求,社会院校是很难满足的,社会院校不可能专门配备这样的教研人员和教学设施,因为那样做既无学术价值,也会因每一教学项目投入太高而导致教学没有 “规模效益”。因而成人学习更多地要靠员工所在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特殊培训来实现。但对高级人才、对某些特定领域的人才,由于他们所需的知识是最前沿的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管理科学技术)知识,对他们的培训企业本身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不惜代价委托社会大学及科研院所甚至是国外进行研修式的培训。当然在有条件时,企业也可以同外部(包括国外)联合培训,以充分发挥企业内外多种培训资源各自的长处。

针对上述特性,对成人培训显然只能采取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另一种学习方式。

二、把握员工培训的总体趋势

根据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成功的或有效的员工培训必须奠定在两大基础上,即必须依据成人学习规律和员工工作需要。因而员工培训的总体趋势可能如以下所述:

第一,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在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里,员工素质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变数。而员工素质的提高,员工要掌握新技术、树立新观念,增强职业竞争力,当然离不开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但更离不开职业技能和态度培训。任何一个优秀的、有远大眼光的企业,都是舍得花投资、下气力开展员工培训的。发达国家企业员工培训的费用一般要占其工资总额的2%-10%,正是这种高投资的员工培训支撑了世界一流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其资金的高回报率。

我国许多企业在二十一世纪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就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速员工工作生涯发展,充分发掘每一个员工的创造潜力,不断提高其工作技能、促进其态度转变。现代企业都是创新型企业,而企业创新的根源在于员工尤其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这种与职业、工作有关的创新能力决不会是天生的,只能不断地在结合工作的学习和培训中获得。因而员工培训应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开发性,通过某种有利于激发创造性的培训环境,刺激员工的创新冲动,开发出员工潜在的创造力。

这样,员工培训就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培训目标就要定位于造就一批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对应的优良员工队伍。为成功地激发出员工的创造性,并能帮助员工准确地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后劲之所在,培训者本身就必须具备极高的诱导、启发、挖掘员工创新能力的技巧,其角色就必须实现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到现代的指导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教练”、咨询专家的转变。

第二,从学历教育转向技能、观念培训

随着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布局的完善和优化,也随着企业分离办学校等社会职能,企业员工培训将不再可能以学历教育为主。依照国际惯例,我国的员工培训必须从学历教育转向技能培训(包括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两大方面的培训)和观念培训(包括岗位责任观念培训、组织归属感培训和企业价值观念培训),使员工培训直接为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的增长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作贡献,使员工培训直接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这样,培训才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益,培训投资才能真正转化为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资本。

员工培训是为了开发人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当然只能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有直接推动作用的人。这样,员工培训的内容就必须明显偏重于技术业务培训、职业意识培训、创新精神培训,系统的、结构化的文化学习不能再作为员工培训的内容。这里的原因,一是因为企业培训投入要计入成本,必须讲求经济效益,突出培训的经济功能,而不能使培训立足于无直接经济价值的单纯文化学习;二是文化学习的周期较长,其目标不是短期培训所能达到的,而且以员工培训这样的方式也难以保证文化学习的质量(成人学历教育的质量普遍不及正规高校就是明证);三是随着整个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企业所录用的人员在文化素质上是没有问题也不能是有问题的,文化补习作为是“文革”后提高员工教育水平的权宜之计已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

第三,从社会化教育转向企业个性培训

在计划经济时代,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整齐划一的,企业员工培训院校也

承担了大量属于政府培养未来公民尤其是教育青少年的功能。各个企业的员工培训没有自己的特色,从实际结果来说纯粹是一种“粗放式”的培训,确实是“广种薄收”──培训虽做得不少,但实际收效甚微。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培训也必须经历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将有限的培训资源用于最急需的培训项目上。各个企业、每个企业不同时期最急需的培训项目自然不会是统一的,因而企业培训必须个性化。每个企业的培训必须依其独特的技术工艺、管理风格、企业形象和发展战略,开展具有独特内容和方式的培训。每一企业培训什么、怎样培训,都是很难从其它企业或社会上“克隆”来的,只能依靠本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和培训人员认真研究本企业的特殊要求、熟悉本企业的独特个性,精心开发和设计紧密切合本企业实际的培训课程,才能使培训真正收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效果。

第四,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

传统的课堂式的教学几乎是纯知识的学习,其方式也大多是在一位老师的讲授下,一群学生通过听课、做作业、背诵等个体学习方式来掌握所学内容,而很少运用到经验和智慧学习。这种学习因其内容与员工工作实际相距较远,所学知识绝大部分缺乏操作性、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因而这种学习对于提高工作技能、转变工作态度总会给人以“隔靴搔痒”的感觉。与此不同,员工培训不能再一味沿袭个体学习方式,而必须更多地采用团队学习模式。因为员工要更好地工作,当然离不开增加知识,但更需要提高技能、增长经验。而技能和经验显然是不能从课堂上学到的。所以员工培训在很多情况下,要靠工作群体或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切蹉、取长补短,来实现经验和智慧共享。这些经验和智慧是各类员工在长期工作中经历了许多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换来的,凝结着员工们的多年心血和汗水。掌握这些经验和智慧,对于他人少走弯路、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是极为宝贵的。这些经验和智慧对工作所起的作用,无疑也是书本知识无法相比的。

现代员工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给员工创造一个能有效激发员工学习的情景,培训的作用,也就是把来自不同岗位的员工集合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情景中,引导大家运用“头脑风暴”法、情景模拟、案例研究等方法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研讨,激活创新思维,以团队式工作方式开发出仅仅靠单个人的学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产生出来的提高企业绩效的新见解、新发明、新创意。培训教师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中,更像是一个主持人,规定团队学习任务,引导团队学习过程,由学员自己去总结出学习成果,而很少像传统的教师那样,把自己凌驾于学员之上,直接给出学习结论,从而也就限制了学员的思维。

第五,在知识和技能培训之上加强员工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由于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压抑和扭曲,中国民众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尤其是对挫折、失败(如下岗)的心理承受力很低,迎接挑战、战胜自我的品质很不够;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极左思潮的熏陶,又加重了人们对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心理,个人人格中缺乏鲜明的个性色彩。这种比较保守、封闭、僵化的心理品质是不利于中华民族超越其他民族、不利于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优良员工、也不利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当前在企业急剧改革和加速发展的时期,这种隐藏在员工心理深处的劣根性的危害,已使我们深深感到企业任何一项改革和发展措施的推出,都会碰到多么顽强的阻力;而企业要寻找一个事业心和创造能力都很强的员工(特别是这样的经营者)又是何等之困难。因而通过员工培训完善员工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健康、活泼、积极、开拓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企业培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这样,培训者又必须是心理顾问和人生价值咨询专家,善于“润物细无声”般的培养员工的良好精神情操和心理品质。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加强对员工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比提高员工技能要重要得多、复杂得多的培训任务,而只有做好了这一项工作,员工培训才是真正到位的,才是真正为企业发展建立了最大的、也是其它工作难以替代的功勋了。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管事容易管人难,而管人之难,莫过于理顺人心、盘旺人气。而人心不顺、人气不旺的企业,是绝对搞不好、起码是搞不活的。

三、完善员工培训的战略思考

国内外无数成功企业的经验都告诉我们,欲建成一流企业,必先有一批一流的员工。而一流员工的形成,又必须把好两个关口:招聘关和培训关。员工培训该怎样顺应企业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呢?结合笔者长期从事企业培训工作的实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使培训工作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企业发展战略中无论是产品开发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还是组织结构战略,离开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支撑都是不可能建立和实施的。欲使企业整体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具备能同国内外一流企业抗衡的竞争力,没有更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保证,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把员工培训放在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这样,员工培训就必须同生产、营销、设计开发等经营工作同等看待、同样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应该视员工培训比其它经营工作更为重要。员工培训必须由企业最高层领导直接管理,必须实现员工培训工作与员工的招聘与选拔、员工的升降去留等工作一体化。而对培训教师和培训管理人员则必须经过严格挑选,使之在业务、技能、知识、经验和心理品质等方面是企业全体员工中的佼佼者,这样的优秀的培训者所享受的待遇就必须大大高于普通员工和一般管理人员。培训内容的设置则要依据于员工职业发展需要和企业经营战略,重在技能和观念培训。培训管理机制要体现培训工作的特殊性,不能直接套用企业生产经营部门的管理办法。只有达到以上这些要求,才能充分保证员工培训的效果。

员工培训若与员工的使用相脱节,“培非所用”或“用非所培”,不研究和突出培训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培训工作者缺乏专业训练,其直接的后果是必定使培训的信度和效度大打折扣,降低培训应有的效益;而最终的后果则会使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并进而使整个企业发展战略受到严重干扰,得不到有效实施。

第二,使员工培训成为对员工的内在激励方式之一

现代企业在坚持传统的外在性激励(主要体现为工资、奖励、表彰等)的同时,更为注重对员工进行内在性激励(使工作本身充满挑战性、充满兴趣,能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好胜心、个人乐趣),这也是西方国家创新能力越来越强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员工培训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提升员工的从业本领和个人人格,可以有效地克服当前我国众多企业在激励中过于单一地运用物质性激励而导致激励效应每况愈下的弊端,可以引导广大员工摆脱对物质需要的片面追求,转而向往较高层次的“工作生活质量”(也就是将有意义、有价值、有竞争性的工作视为人生的重要内容,员工从事这样的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其成就感,实现其创造欲,而不在乎物质报酬的多少),这样将会极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也极有利于培养一流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精心设计的培训,如西方国家及我国少数同国外培训机制接轨的培训机构流行的“外展培训”、“挖掘冰山”和“个人设计”培训(笔者已多年从事这类性质的培训),还可以帮助受训人员重新认识自我,看到其发展潜力,从而增强其成就新的事业的信心,这种培训所体现出来的新奇性、开发性,常给人一种豁然进入一片新天地的感觉,受训者从中所受到的启迪,是其它任何方式的学习所不能达到的。这种培训本身对受训者就是一种很好的高层次的激励。

第三,重视培训的投资效益分析

员工培训也是企业重要的资本投入,同其它资本的使用和增值一样,也必须注重培训的投资效益分析,即培训必须要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同企业效益增长相衔接。这有两个基本的含义:其一是企业培训决不能不计成本效益率,培训不能无的放矢,培训必须立足于解决员工的技能和观念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其二是不能将员工培训看成是单纯的“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而应将其视为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的必要的资本投入,开展员工培训对企业最终效益的提高,远远大于其培训费用,那么这样的投入是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的。为此,对每一培训内容的设置、对每一培训方式的运用、对每一培训对象的选择,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决不能再搞形式主义的培训了,还必须坚决摒弃“粗放式”的培训,必须在员工培训中搞“精品工程”,即必须使培训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员工,有利于企业拔尖人才的迅速成长和提高。这样也才能凸显培训的战略价值。这一问题的另一方面,则更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放弃或削弱培训。无论是不计效益的培训还是不被重视的培训,都无异于使企业丧失一流的员工队伍,酿成企业的“慢性自杀”。

第四,实行培训人员的“三三制”

在市场发达和知识更新加速的情况下,企业培训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绝不能再搞“大而全”、“小而全”,事实上也做不到企业所需的各种培训资源(包括硬件设施和培训师资)全都自备。当今社会服务和信息网络越来越发达,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借用外部资源、特别是借用“外脑”,即可以与企业内外其它机构联合培训,实现资源共享。在培训人员的配备上,可以实行“三三制”,即培训机构专职培训人员占总培训人员的三分之一左右,以保证日常培训工作的连续、平稳进行;企业内部从事兼职培训工作的有关专家占三分之一左右,这样可以使培训密切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也可以促使培训直接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剩下的三分之一左右则可聘请企业外部专家学者来开展旨在提高性的培训,其主要意图就是使企业高级人才开阔眼界、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和学术理论前沿信息。

按这种模式组建培训机构,既能大幅度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培训人员全部由培训机构自养是很不合算的,也不利于培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更新),也能丰富企业培训的内容,使培训对象经过培训,确实能改进工作,提高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肯认真地下功夫改进目前的企业培训工作,改革培训管理体制,必将使我们的员工培训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一流的人力资源,从而推动我们这样的企业能尽快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第五篇:浅谈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顾亚鹏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获得、培训、运用和发展足够数量的称职员工来执行必要的任务,并通过一定的评估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来激励员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研究并解决企业中人与企业是否适应、人岗是否匹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否融洽等问题,以便最大限度的挖掘员工潜力,调动员工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员工满意度获得最大。

在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人的因素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已经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成败所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摆脱事务性的人事管理,而把重点转向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考核和激励,真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企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要以人的进步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队伍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人才观念的更新和变化。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什么样的人员才算真正的人才? 有一技之长但又存在其它明显缺点的人才能否使用, 如何使用等观念性的问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按传统观念认为不是人才的在企业可能大有用武之地;以前被称的人才, 现在可能发挥不了期望的作用。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于各类院校毕业生、同行业人才、国外人力资源的引进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挖潜等两个方面。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变化。不变化, 将会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适应而降低人力资源使用效果, 流失人才。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呈现出、动态性、全面性、社会性的特征。网络信息技术的引进对企业竞争机制的作用, 企业智力的较量已延伸到工作人员的八小时以外, 工作时间弹性、工作岗位有定位(职责范围确定)但工作场所无定置, 考核员工的工作绩效主要是实行有计划的目标管理, 重在衡量其工作成效。企业接受人才时的咨询工作, 人才社会流动的双向咨询,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工作重点。企业内部人员流向社会的流动性增强, 离职动机、意向的调查、咨询工作质量成为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效果。三是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变化。人才招聘、使用的准确性,对人才监控的科学性与灵活性,对人才考评的激励性, 成为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源的招聘、使用、监控、考评、激励等若干环节更趋系统和科学, 从而对人力资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那些自身知识面较宽、精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又懂得专业的复合性人才才能胜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先人一步学习, 搞清楚新技术对本行业的冲击影响、企业如何适应竞争与发展的需要, 紧紧把握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趋势。

(二)人力资源管理由外因驱动型的制度建设, 开始逐渐转向内因驱动型的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自发驱动行为。

根据一项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调查结果,国内企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 如境内外上市、作业环境条件的优劣等, 很少或缺乏基于内因驱动的企业自发行为, 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为人才拓展施展才华的平台, 需要不断致力于制度的自觉建设, 也即企业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企业文化的构造。当今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型员工, 作为独立的差异性个体, 他们有强烈的主宰自己命运、实现自己价值的诉求。在确保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的价值、理想,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转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 关键是找到能确保企业目标和员工价值同时实现的“结合点”, 能够确保企业文化导向与个性化员工的价值观趋于一致因此, 必须构建自身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通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结合。

(三)企业和专家的内外结合开始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重要路径选择。

当前国内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照搬成功企业的做法;二是摸着石头过河, 自行探索;三是聘请外脑;四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与外聘专家共同研究。据调查,国内约95%以上的不同背景企业, 大都选择“自行探索”的途径来建立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拿来主义、经验主义也非常盛行。各种不同背景的企业之间,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 大都存在显著差异。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中, 简单借鉴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不可取的, 难以达到激活人力资源的预期效果。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外聘专家的帮助下, 借鉴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共同研究设计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一条重要且较为理想的路径选择。但由于学习借鉴方式不同, 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有的达到了预期目标, 有的企业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经济社会政策环境、人员现状与管理水平等, 应用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经验, 结合本企业现实, 个性化定制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是正确选择。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 我国企业目前还处于“人治”到“法治”的转型期, 多数企业, 包括许多大型国企, 真正认识到“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最危险的因素也是人”的时代正在走来。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失误, 主要体现在缺乏长远的人才战略、人才机制没有市场化、人才选拔渠道不畅、人才结构单一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根据自身特点、爱好和理想选择职业, 而企业一时也无法招到合适的人才, 人员的频繁流动对企业和个人造成双方面的损害。在人才开发方面, 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总人口的2.3%(发达国家为10-20%), 且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问题, 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普遍短缺。在宏观调节方面, 人才的流向缺乏引导, 就业机制不完善。在人才管理方面,企业管理体制陈旧, 对人才的评估、考核大多一个标准。伴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国企需要逐步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企业在对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这三支队伍在企业中的统筹兼顾, 结合各自特点进行培养选拔、均衡配置方面, 还远未能做到充分有效合理配置, 因此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企业人力资本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微观职能明显分化和宏观管理职能强化的趋势。企业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录用、调配、晋升、降职、轮换等)、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技能培训、潜能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组织学习等)、人力资源薪酬(报酬、激励等)、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员工关系、员工参与、员工岗位分类与调配等)等四大类。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专项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部分职能向社会化的中介管理服务网络公司转移, 譬如猎头公司、人员招募等。企业也可能根据其业务需要对部分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分化组合, 以达到最佳管理效果。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职能不断弱化与分化的同时, 另一些职能却在逐步加强。如强调战略管理问题, 强调如何使人力资源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组织对风险共担者的需求是否敏感, 不断开发人力资源迎接未来挑战, 确保员工精力集中到增加组织投入的附加价值上等等, 都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宏观上不断强化的趋势。

(二)知识管理是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趋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企业组织竞争力的合成已不仅仅局限于依赖其规模、信息和技术, 而是更加注重创新和应变能力, 其核心竞争力将主要集中在知识产品和创新能力上。知识管理倡导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并行工程、敏捷生产、CIMS 等管理思想的中心实际上都归结为知识管理。随着全球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 企业组织的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市场环境、社会思想都正在或即将发生变化, 通过对以往观念思想的反思, 人们有了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 承认知识是生产力, 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增值中起决定性作用, 这将成为必然的社会现实。于是, 在对以往经营管理中关键要素的重新定位后, 知识管理将被置于21 世纪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位置。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将首先融入组织的各项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 至少应该首先在思想和观念上走进知识管理中,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

三、应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举措

(一)构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借鉴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 应该认真分析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的特定环境条件、背景特点,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特定环境条件、背景特点的关联性, 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在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的特定环境条件、背景特点的基础上, 应该采用员工职业满意度调查、组织士气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认真诊断分析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及现状, 判断本公司与成功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背景特点是否具有类同性。在借鉴成功企业思路及明确本公司现状(发展阶段、业务性质、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企业文化、战略目标、政策环境等)的基础上, 确定本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构建定位及切入点;认真进行岗位分析与人员分析, 搭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础平台;按照“ 吸引、甄选、任用、考评、引导、培育、激励、保障、留住”人才等职能模块, 共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库, 贯彻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内在的本质联系, 从而确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

(二)整合企业人力资源功能和核心价值, 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竞争优势。当代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知识与科学技术的“承载者”——人才的竞争。而企业人才竞争, 更多地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职能和能力。企业组织在生产作业系统、财务管理、质量控制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创新都非常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只有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创新很难如法炮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成为所有管理人员的事情, 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 更需要总经理的直接参与。作为总经理, 他需要知道完成本部门的任务需要那些哪些工作岗位, 员工在这些岗位上的职责是什么, 并将这些形成规章和文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已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 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1994 年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理事会主席Gale Parker 指出,企业再造、结构重组、规模精简的变革大潮都要求人力资源成为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 帮助计划实施组织变革。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大致可分为作业性和战略性两个方面。作业性项目指的是考勤、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等行政性和总务性的工作, 战略性项目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行, 帮助中高层主管的甄选, 员工的教育、培训、生涯规划, 组织发展规划和为业务发展开发、留住人才等等, 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把一些非核心的、过于细节化的传统人事管理业务外包出去, 由其他部门或成立“员工事务部”之类的机构去管理, 人力资源部将专注于系统性、全局性的战略事务, 才能用全新的视野来构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三)构建学习型组织, 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

未来企业将实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 强调对员工的授权, 并把员工组成工作小组, 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 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在网络化组织中, 公司根据员工专长组成小组完成特定的任务, 这种工作小组通常包括各个方面的专家。这类组织一般更加强调员工的参与管理, 重新构造组织的边界,确保组织在未来的成功关键在于有合适的人去解决最重要的业务问题。在实践中, 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满足员工生活工作质量的要求将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主动进行角色再定位, 从“权中心”(Power Center)角色调整为“服务中心”(Service Center)。同时, 企业拥有的学习能力, 也成为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开发规划, 动企业知识技能的资本化。企业要想快速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 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就要努力成为“学、教、练” 相结合的学习型企业, 引导全体员工不断突破己的能力上限, 创造真心向往的愿景, 培养全新、前瞻而广的思考方式, 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完善多重激励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要从战略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 把人力资源看作企最重要的资源, 创造一个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让每个员工充分发挥所长, 创出更大的绩效。此, 要积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一是改革管理体制, 压缩管理层次, 按照体制到位的内在要求和现代企业流程再造原理, 建立起“扁平式” 的管理体制;二是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等政策的灵活运用和细致实施, 提高专业化程度和运作效率, 在突出主同时又便于对辅业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和经营机制转换, 拓宽富整自身的战略行为, 确定下一步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衡量指标。

(五)强化企业文化作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软推手。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人员言行的集合,是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思想、生产作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综合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崭新的管理文化,企业文化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它从更高的起点来研究企业管理,寻求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这与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来进行开发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获取价值最大化的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一致的。因此,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核心地位的逐步确定,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深入结合,将带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新局面,为人力资源资源管理注入思想和灵魂,将带来企业高效率与高士气的良性循环,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五、总结

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总体来说还是一直前进着的,无论是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对企业发展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实践不断进步的过程,我国从以前的人事行政不分家,到现在的独立出来的许多人力资源的模块,并很多比较成功的企业已经将人力资源管理列入企业战略管理的行列,这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我国是逐渐得到认可。现阶段,企业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使每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多有自己的灵魂,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理论是死的,但是每个企业的具体的管理理念和思想是活的,如何让人力资源管理深刻的融入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中,并使二者相互渗透,这样人力资源管理才有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

下载人力资源管理-美国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力资源管理-美国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

    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新世纪旅游人力资源的发展态势旅游业变革的基本因素取决于旅游市场的多变性、复杂性。今天的旅游市场不是单一市场,旅游市场的细分必然同时促使新的旅游目的地的增加,每个目的......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中外合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的环......

    人力资源管理第八章员工培训(本站推荐)

    第八章员工培训 1、培训的概念:培训就是向新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相关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是由企业安排的对本企业员工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步骤的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发表时间:2011-6-20 廖新宇 来源:万方数据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 eHR信息化调查找茬投稿收藏评论好文推荐打印社区分享面对当代人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培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培训 企业培训变得异常火热,很多中小型企业都将重心转到了企业培训上了,但是做好企业培训,也需要一个系统的参考指标,来指导培训工作的开展。 虽说系统是成功......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培训浅析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培训浅析 杨坤 摘要:培训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按照企业要求塑造员工技能和素质。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高员工......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摘要】: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意即人才资源是新经济的主体。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