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1:5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面对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对于加快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队伍现状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据统计,我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56342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2.1%。按年龄结构分:16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65243人,35周岁至55周岁68022人,55周岁以上23077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以下63814人,初中75300人,高中(中专、中技)17035人,大专以上193人。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专业技能的有23740人,占总数的15.2%,其中:高级工100人,中级工2100人,初级工2154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保守。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比例偏高,掌握劳动技能的程度较低。二是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小农意识强的问题,小富即满、小进即安思想较重,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三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受自身素质限制,加之政府对技能培训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农民对技能开发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

2、培训难度较大,培训效果不理想。一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人群情况复杂、流动加剧,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组织培训的难度较大。二是培训专业设置与农村实际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对口,加之对市场需求预测手段落后,培训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的基础,存在较大盲目性,影响了培训的实施效果。三是从劳动力供需总量来看,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造成培训后没有就业岗位,也已成为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乏完整的协调运行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劳动部门一家的力量难以实现,为加强此项工作,亟待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4、资金筹措难度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但目前培训所需相关费用筹措难度较大,影响了转移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通过设立职业技能开发专栏,印刷发送宣传标语、宣传材料,开展职业技能宣传周、宣传日,组织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比武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国家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容和要求,鼓励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以宣传各行业技能人才的突出事迹为重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职业培训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责任,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首先,要成立以主管县领导为组长,劳动、计划、财政、教育、林业、农业、科技及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组织。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县乡劳动服务站、村劳动服务所为依托,成立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网络,重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其次,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与管理,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绘制以乡镇为主体的劳动力资源分布图,同时制定详细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为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三)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培训工作开展

一是取消岗位和户籍限制,统一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用工单位在使用农民工和城镇居民时要一视同仁。二是积极探索用工单位招用农民工要参加医疗保险的具体办法,保证农民工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三是在办理农民工进城务工手续时,除国务院、省规定收取的费用外,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四是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扶持,享受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五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

(四)扩大输出渠道,发展劳务经济

一方面有计划地深入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与用工单位见面,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制定培训和劳务输出计划,实现培训基地与输出单位对接,建立劳务输出联合体,另一方面在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聘请信息员,通过原协作单位发展新的用工单位,挖掘新的招聘信息和用工渠道,使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减轻就业压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转。

(五)整合培训资源,全方位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

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基础,以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补充,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创造整体效应。加强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预测,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专用性与实效性,加强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以“绿色证书”为重点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搞好就地就近转移前的职业培训

第二篇: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

研报告

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面对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对于加快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队伍现状那一世范文网://

据统计,我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56342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按年

龄结构分:16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65243人,35周岁至55周岁68022人,55周岁以上23077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以下63814人,初中75300人,高中17035人,大专以上193人。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专业技能的有23740人,占总数的%,其中:高级工100人,中级工2100人,初级工2154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保守。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比例偏高,掌握劳动技能的程度较低。二是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小农意识强的问题,小富即满、小进即安思想较重,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三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受自身素质限制,加之政府对技能培训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农民对技能开发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

2、培训难度较大,培训效果不理想。一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人群情况复杂、流动加剧,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组织培

训的难度较大。二是培训专业设置与农村实际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对口,加之对市场需求预测手段落后,培训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的基础,存在较大盲目性,影响了培训的实施效果。三是从劳动力供需总量来看,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造成培训后没有就业岗位,也已成为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乏完整的协调运行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劳动部门一家的力量难以实现,为加强此项工作,亟待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4、资金筹措难度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但目前培训所需相关费用筹措难度较大,影响了转移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几点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通过设立职业技能开发专栏,印刷发送宣传标语、宣传材料,开展职业技能宣传周、宣传日,组织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比武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国家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容和要求,鼓励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以宣传各行业技能人才的突出事迹为重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职业培训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

明确责任,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首先,要成立以主管县领导为组长,劳动、计划、财政、教育、林业、农业、科技及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组织。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县乡劳动服务站、村劳动服务所为依托,成立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健

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网络,重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其次,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与管理,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绘制以乡镇为主体的劳动力资源分布图,同时制定详细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为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培训工作开展

一是取消岗位和户籍限制,统一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用工单位在使用农民工和城镇居民时要一视同仁。二是积极探索用工单位招用农民工要参加医疗保险的具体办法,保证农民工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三是在办理农民工进城务工手续时,除国务院、省规定收取的费用外,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四是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扶持,享受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五是对参加培训的农

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

扩大输出渠道,发展劳务经济

一方面有计划地深入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与用工单位见面,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制定培训和劳务输出计划,实现培训基地与输出单位对接,建立劳务输出联合体,另一方面在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聘请信息员,通过原协作单位发展新的用工单位,挖掘新的招聘信息和用工渠道,使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减轻就业压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转。

整合培训资源,全方位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

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基础,以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补充,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创造整体效应。加强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预测,根据

经济发展需要,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专用性与实效性,加强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以“绿色证书”为重点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搞好就地就近转移前的职业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林果、食用菌、时差大棚蔬菜等种植技术和水产、畜牧、家禽等养殖技术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实行劳动预备制度与就业准入制度

稳步推进劳动预备制度,组织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必要的转移就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凡是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新增劳动力必须持证上岗。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县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介绍就业,劳动保障部门不予办理用工备案、合同鉴证和各种社会保险,用人单位不得招收录用;拟从事个体经

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开业、登记手续;拟从事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的,交警、运管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急需招用的,须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先招收再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上岗。

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把企业用工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并及时纠正违反就业准入控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和保证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良性健康开展。

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1、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即财政部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组织成员

单位,每年要从项目基金中匹配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农民工培训扶持费用,专项用于转移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建立培训机构计算机网络;通过招投标办法确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对以下三种形式的培训实行培训费用全额补贴:一是向提供就业岗位的用人单位免费培训并输送务工人员;二是就业率达到95%及以上的培训机构进行的培训;三是对利用所学专业技能,开办工厂或承包各种工程,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对就业率高的培训机构给予奖励性补贴。

2、企业要按照国家《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的要求,按职工工资总额的%足额提取职业培训经费,计入成本税前列支,用于职业培训;对于不履行培训义务的企业,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由劳动保障部门收取不少于50%的培训经费,专项用于指定的培训机构代培费用。

3、加大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每年从职业教育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转移培训专项经费,在计划中单独列项。

第三篇: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

研报告

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面对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对于加快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队伍现状

据统计,我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56342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按年龄结构分:16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

65243人,35周岁至55周岁68022人,55周岁以上23077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以下63814人,初中75300人,高中(中专、中技)17035人,大专以上193人。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专业技能的有23740人,占总数的%,其中:高级工100人,中级工2100人,初级工2154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保守。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比例偏高,掌握劳动技能的程度较低。二是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小农意识强的问题,小富即满、小进即安思想较重,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三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受自身素质限制,加之政府对技能培训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农民对技能开发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

2、培训难度较大,培训效果不理想。一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人群情况复杂、流动加剧,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组织培

训的难度较大。二是培训专业设置与农村实际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对口,加之对市场需求预测手段落后,培训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的基础,存在较大盲目性,影响了培训的实施效果。三是从劳动力供需总量来看,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造成培训后没有就业岗位,也已成为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乏完整的协调运行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劳动部门一家的力量难以实现,为加强此项工作,亟待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4、资金筹措难度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但目前培训所需相关费用筹措难度较大,影响了转移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

闻媒介,通过设立职业技能开发专栏,印刷发送宣传标语、宣传材料,开展职业技能宣传周、宣传日,组织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比武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国家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容和要求,鼓励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以宣传各行业技能人才的突出事迹为重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职业培训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责任,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首先,要成立以主管县领导为组长,劳动、计划、财政、教育、林业、农业、科技及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组织。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在此基础

上以县乡劳动服务站、村劳动服务所为依托,成立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网络,重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其次,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与管理,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绘制以乡镇为主体的劳动力资源分布图,同时制定详细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为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三)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培训工作开展

一是取消岗位和户籍限制,统一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用工单位在使用农民工和城镇居民时要一视同仁。二是积极探索用工单位招用农民工要参加医疗保险的具体办法,保证农民工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三是在办理农民工进城务工手续时,除国务院、省规定收取的费用外,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四是

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扶持,享受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五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

(四)扩大输出渠道,发展劳务经济

一方面有计划地深入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与用工单位见面,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制定培训和劳务输出计划,实现培训基地与输出单位对接,建立劳务输出联合体,另一方面在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聘请信息员,通过原协作单位发展新的用工单位,挖掘新的招聘信息和用工渠道,使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减轻就业压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转。

(五)整合培训资源,全方位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

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基础,以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补充,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完善

教学培训条件,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创造整体效应。加强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预测,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专用性与实效性,加强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以“绿色证书”为重点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搞好就地就近转移前的职业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林果、食用菌、时差大棚蔬菜等种植技术和水产、畜牧、家禽等养殖技术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实行劳动预备制度与就业准入制度

稳步推进劳动预备制度,组织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必要的转移就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凡是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新增劳动力必须持证上岗。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县职业介绍机

构不得介绍就业,劳动保障部门不予办理用工备案、合同鉴证和各种社会保险,用人单位不得招收录用;拟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开业、登记手续;拟从事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的,交警、运管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急需招用的,须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先招收再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上岗。

(七)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把企业用工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并及时纠正违反就业准入控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和保证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良性健康开展。

(八)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培训

工作落到实处

1、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即财政部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组织成员单位,每年要从项目基金中匹配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农民工培训扶持费用,专项用于转移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建立培训机构计算机网络;通过招投标办法确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对以下三种形式的培训实行培训费用全额补贴:一是向提供就业岗位的用人单位免费培训并输送务工人员;二是就业率达到95%及以上的培训机构进行的培训;三是对利用所学专业技能,开办工厂或承包各种工程,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对就业率高的培训机构给予奖励性补贴。

2、企业要按照国家《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的要求,按职工工资总额的%足额提取职业培训经费,计入成本税前列支,用于职业培训;对于不履行培训义务的企业,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由劳动保障部门收取不少于50%的培训经费,专项用于指定的培训

机构代培费用。

3、加大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每年从职业教育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转移培训专项经费,在计划中单独列项。

第四篇:农村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沁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沁源县共有11.4万农村人口,其中农村劳动力6.1万

人,目前转移就业5.18万人,其中县以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4.62万人,外出务工0.56万人。就业培训2.1万余人。

二、主要做法

沁源地下资源丰富,尤以煤炭为主,县域经济也因煤而

兴,90%以上的财政收入依托煤炭产业。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六色战略”和“六大和谐”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县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煤、焦、化工等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并向深度延伸,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壮大了,企业发展了,这为农村劳动力的及时就地转移就业提供了机遇。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千方百计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县

域经济的主体,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落实政策、提供服务,多次下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出谋献策,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做优做强。

(二)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系用工情况。在深入企业调

研中,一方面检查落实规范用工情况,另一方面积极为企业提供用工来源,为乡村农民工转移就业搭建桥梁通道,为他们介绍推荐,促进当地农民工就近就地劳务增收。目前,全县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达到4.62万人。

(三)积极搞好劳务输出。我们充分发挥就业中心的职能作用,利用现代通讯媒体,积极主动地与外省、外市、外县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畅通劳务输出通道,及时周到地对输出输入单位咨询调查,提供信息发布,摸底调查,上门走访,牵线搭桥,办理相关手续,组织运送人员安全到达目的地,定期反馈用工情况等。近些年来,已输出各种劳务5600人。

(四)抓好岗前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多数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一技之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有一席之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提前培训,储备人才,我们依托职业中学、县委党校、进修校等常年培训,建档储备,一旦机会到来,马上派上用场。三年来已培训储备人才6800人。二是临时性培训,针对用工方不同的要求,进行专业性较强的临时突击培训。用工后边工作边学习,使之逐渐成为专业技能型人才。目前为止,举办临时性培训达34期,人员达15020人。

(五)健全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面对常年进进出出的劳务流动人员,如何能做到有效管理有效服务,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就是对全县离家外出务工人员,建立基本情况卡片,输入电脑,进行动态化管理。基本上做到了底清数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技术含量普遍偏低,80%靠苦力维持生计,钱赚的少,浪费时间,也容易上当受骗,权益很难得到保护。

(二)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差,对政策法规知之甚少,依靠政策法规保护意识不强。

(三)农民工务工无序化现象严重,仍处于私招滥雇的状态。

(四)农民工外出打工后顾之忧尤为严重,主要表现在留守老人照管,子女看护,家人保护等问题上,又产生了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五)农民工外出打工,子女就学仍然困扰着他们,目前,房价增长过快,使他们租住的房屋不复存在,又面临着居住问题。

(六)农民工外出打工,现行的农村合作医疗,无法跟进,导致他们看病困难。

(七)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矛盾相当突出,问题急待解决。

四、对策建议

(一)要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县农业人口多,我局要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千方百计地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农民增收的新突破,要把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放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量化考核,搞好检查监督,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二)努力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不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农民工素质的高低是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基本前提。文化素质不高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层次的重要因素,也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关健。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职业技能培训,要大力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大部分中学毕业生能够掌握一两门致富技术,为潜在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打下基础,加大农民培训的投入,把搞好农民培训的出口关,培训一个,合格一个,就业一个。

(三)认真搞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培训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治本之策。要加大培训经费投放力

度,使培训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轨道。要把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技能培训,建立政府、企业、大专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培训机制,要坚持“实用、实效、实际”的原则,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培训体系;大力发展定单培训,使受训人员结业后直接就业。调动农民培训的积极性。

(四)研究制定出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农民工要一视同仁,享受城镇人员就业的一切待遇。

(五)要加大《劳动合同法》的执法力度,发挥劳动监察等部门的作用,对用人单位实行用工有请示,退工有报告。对违背劳动合同法的用人单位,要有强硬的处罚措施。

(六)发展地域经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的转移就业。农民工就地就近吸纳转移就业既能降低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和就业风险,又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大中城市吸纳能力下降时,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同时还可以避免农民进城后所面临的激烈竟争,所以要发展乡镇经济,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这才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五、工作打算

(一)为转型发展服好务。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是我县

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发挥职能效应,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大劳务培训力度。随着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对劳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社部门应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常年化培训,培训内容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

(三)适当增加办公人员。随着劳务输出工作量的成倍增加,应适当增加办公人员,应选调思想政治先进,有较高文化素质,能熟练掌握电脑软件的人员。

(四)强化工作网络。目前,县、乡两级已建立就业机构,今后应延伸到行政村,形成上下协调,步调一致,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报告

临沭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市局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研,调研采取普遍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走访与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

针对调研要求,我们组织人员分3个组到部分乡镇,了解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收入情况。调研组分别到临沭镇、店头镇、白旄镇进行了调研。通过到镇政府、企业及劳务工家庭座谈、走访,了解到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是通过本村外出务工人员介绍联系外出就业的,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我县人力资源市场有序组织输出的,约占外出就业的30%。在店头镇共调查了6个村32户,通过本村熟人介绍外出务工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73%,其中到南方企业务工的占总人数的60%。临沭镇是驻城镇,情况有所不同,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外出务工人员偏少,大部分在本地就业。在临沭镇走访了8个街居共24户,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占就业总人数的80%,通过自己找到工作岗位的占就业总人数的92%,通过劳动部门介绍就业的占6%,通过其他中介外出的占2%。在白旄镇共调查了9个村41户,通过本村熟人介绍外出务工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55%,其

中到南方企业务工的占总人数的67%。

临沭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截止2008年底,全县共有农业人口43.4万人。在本县区内务工的农民工人数为12.6万人,其中女性约5.2万人,性别比例为38%。从年龄结构上看:16—18岁的约1万人,19—35岁的约7.5万人,36—55岁的约3.5万人,56岁以上的约0.5万人。在这些农民工中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约3.5万人。从文化结构上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有6万人,占总人数的40%。从产业和行业分布来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约4.6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约8万人。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7万人,他们基本上分布在江、浙、上海、烟台等地的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主要从事建筑、服装、电子、码头装卸、机械制造等产业。

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供了平台。全县约近4.5万人从事复混肥的生产销售及相关产业,6.5万人从事杞柳加工、3万人从事蔬菜脱水加工。从事1年以上固定职业的约2万人,从事1年左右固定职业的约3万人,从事半年到1年临时职业的约6万人,其他的近2万人。

通过了解,农民工外出就业对待遇要求大多偏高,其待遇要高出当地两到三倍他们才肯干。由于企业效益好坏参差不齐,通过劳务市场介绍的成功率偏低,往往供求双方达不成共识,造成有时有工作岗位找不到人的现象。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落实,经济发展必将很快进入快车道,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抓住这一有利的时间差,大力开展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通

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储备人力资源,稳定职工队伍,缓解就业压力,在新一轮用人高峰时,增强就业竞争力,扩大输出数量,提高输出质量,是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主要经验做法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巩固烟台、拓展上海、开发五大区域,广泛建立劳务基地”的工作思路,抓住培训这个关键环节,以培训促输出,以基地开发带动培训开展,推动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全县每年培训农民工2万余人次,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近3万人。目前,已与全国300多家企业建立了劳务关系,开辟用工基地58个,建立驻外办事处8个。

(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得到强化。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是发展和扩大劳务输出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全县城乡劳动力进行重新调查摸底,把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作为统计调查的对象,建立起全县人力资源信息库。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构建多层面的培训体系。积极整合利用全县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档次,形成以劳动保障部门为龙头,劳动保障、教育、农业部门发挥主渠道作用,民办职业学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职业中专、农广校、乡镇成教中心等培训基地的作用,按照劳务市场的需求,采取联办、租赁办、委托办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长、中、短期培训班,突出技能培训,尤其是一些较高层次的技能培训。各乡镇充分利用乡镇成教中心,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

力度。同时,县里还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农业考核和三个文明建设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情况与促进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实际效果列为评价各乡镇、有关单位、职业学校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认真检查考核。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劳务输出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意见》等有关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和奖励政策,对符合补贴奖励政策的,及时进行兑现。对培训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单位和学校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对完不成任务、落实不到位的通报批评。

(二)市场开拓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我们大力开拓劳务市场,不断拓展劳务合作空间,积极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铺路搭桥。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和合作渠道的基础上,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不断拓展劳务合作空间。将全国市场划分为五大区域(广州、深圳、珠海及周边地区;杭州、宁波、厦门及周边地区;南京、无锡、昆山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及周边地区;济南、青岛、烟台、威 海及周边地区),招聘部分精干人员,组成专业化工作队伍,新设立了浙江、苏州、青岛、济南、深圳5个办事处,并在已有的北京、上海、烟台三个办事处成立党组织,注意分析研究五大区域用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输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研究向西部地区劳务输出的途径和办法,重点做好华东石油管理局劳务派遣业务的试点工作,逐步推动劳务输出向成建制方向发展。经过近几年不懈的努力,劳务市场和用工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烟台港由原来的不足400人发展到近千人,上海由原来的23家用工单位发展到45家,新开辟用工基地45家。

在对外抓好市场开拓的同时,对内建设好承接输出的载体。把人力资源市场作为统筹城乡就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平台,积极构建上下贯通、连接城乡、覆盖全县、信息共享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使其成为促进广大群众就业的桥梁和纽带。去年,我们按照《山东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县区级I类的规模和标准,建设改造了新人力资源市场,并于去年9月份正式启用。新建设的人力资源市场设有职业指导区、职业介绍区、信息查询区、信息发布区、求职登记区,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用工、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推荐培训等服务,并配有悬挂式电子大屏幕和多媒体电脑触摸查询机,充分发挥了面向大众、面向企业、面向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在全县构筑起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的高效、科学、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去年以来,到人力资源市场登记求职、咨询人员达3万余人次。

(三)外出务工人员权益得到较好维护。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工作,能够减轻用工单位的负担,树立劳务输出工作的良好信誉,为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奠定基础。为此,劳务输出后,对外出务工人员分类登记、建档立卡,并分别在外出劳务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了驻外办事处,加强对劳务人员的跟踪管理与服务,重点搞好与用工单位的关系协调。主要是对务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教育,帮助处理一些工伤事故、劳务纠纷、拖欠工资、违章违纪、新招人员安置、回流、辞退等问题,帮助广大劳务人员排忧解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发挥驻外办事处作用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驻外办事处自身建设,对长期驻外选派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和业

务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建立驻外办事机构8个。通过驻外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的努力,烟台港集团新增用工单位5个,其中蓬莱港由去年的42人发展到现在的近200人;上海由原来的23家用工单位发展到45家,驻外办事机构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去年底,根据上海办事处建议,上海隧道地基注浆公司党支部与我县劳务输出办党支部结队共建,并正式签署结队共建协议书,以实现“在共建中共进,在共进中共荣,在共荣中共创和谐”的目标。通过结队共建,加强双方的党建工作,在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充分发挥务工人员中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共同创建和谐的用工环境。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事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坚持就地转移、返乡创业、异地输出并举,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政策扶持并重,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多渠道开发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就业空间。通过推动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劳务输出、稳定企业促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是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供需对接。把城镇就业服务和优惠政策尽快覆盖到农民,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和岗位信息。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竞争能力。加大农民技

能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采取定点、定向、订单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成效。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进行多形式创业。加快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农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农民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五是推进就业援助,帮助农村困难家庭就业增收。加大脱贫攻坚工程推进力度,确保有劳动力的农村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加快建立农村零转移家庭贫困户就业援助制度,对农村零转移家庭中的特殊困难劳动力,采取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

二〇〇九年五月七日

下载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数逐......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我市常住人口1139454人,农村劳动力总量为455220人,其中男性农村劳动力248710人,女性农......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若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几年来,若羌县紧紧围绕......

    湖南涟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调研报告

    湖南涟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调研报告 作者:湖南省涟源市农机局 李石麟 彭海波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全文5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3 3 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1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

    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

    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市人大关于组织省、xx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20**年7月30日,xx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部分建瓯的省、xx市人大代表围绕......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5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研报告) 杭口镇熊金国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自己从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此次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