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培训小结
低庄镇中心医院
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培训总结
培训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培训对象:辖区内所有公共卫生项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卫
生人员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相结合一、按照上级文件的安排,结合我辖区实际,对我辖区医务人员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主要采取集中培训。
二、培训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通过此次的培训,使我辖区卫生人员进一步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和考核指标等内容。更加了解了我们的服务对象和内容。
2013.12.2
第二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培训小结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培训小结
培训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培训人员:XX社区卫生服务站 培训方式: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
一、按照上级文件的安排,结合我站实际,对我站医务人员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主要采取集中培训。
二、培训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通过此次的培训,使我站的同志进一步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和考核指标等内容。更加了解了我们的服务对象和内容。
第三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为了您的健康,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可以在您常住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们为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和结核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同时为您建立健康档案,并保证您的隐私不被泄露。我们还面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开展卫生监督协管。为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这就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维护居民健康的重要屏障。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二)服务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二、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
(二)健康教育服务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4.开展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5.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6.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1、预防接种管理: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簿)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3.每半年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簿)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查缺补漏,并及时进行补种。
2、预防接种: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或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
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
(二)服务内容:1.新生儿家庭访视。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3.婴幼儿健康管理。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5.健康问题处理。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
(二)服务内容:1.孕早期健康管理。2.孕中期健康管理。3.孕晚期健康管理。4.产后访视。5.产后42天健康检查。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二)服务内容: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健康指导。
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1、筛查: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3、分类干预。
4、健康体检。
八、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1、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2、随访评估: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3、分类干预。
4、健康体检: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具体内容参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二)服务内容:
1、患者信息管理。
2、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3、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4、健康体检: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十、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
(二)服务内容:
1、筛查及推介转诊:对辖区内前来就诊的居民或患者,如发现有慢性咳嗽、咳痰≥2周,咯血、血痰,或发热、盗汗、胸痛或不明原因消瘦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填写“双向转诊单”。
2、第一次入户随访。
3、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1.督导服药。2.随访评估。3.分类干预。
4、结案评估:当患者停止抗结核治疗后,要对其进行结案评估,包括:记录患者停止治疗的时间及原因;对其全程服药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收集和上报患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同时将患者转诊至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转归评估,2周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是否前去就诊及确诊结果。
十一、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二)服务内容:
1、按照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
2、对0-36个月儿童向家长提供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十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
(二)服务内容: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5.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十三、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1.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报告。发现或怀疑有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2.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3.学校卫生服务。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4.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协助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报告。5.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报告。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定期对辖区内计划生育机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巡查,协助对辖区内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活动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报告。
第四篇:201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讲义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讲义 •
一、健康档案管理 2011版规范对健康档案的样式作出了变动,相对农村来说变动的不大,只是增加了部分内容;相对城市来说变动的较大,取消了城市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档案模式,变为以个人为单位的档案模式,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要求。具体要求就是已经建立好的档案就不要求更换为新的档案样式,但城市社区的原有档案中无身份证号码信息,需要进行信息补充。•
二、健康档案的考核
1、档案合格率和使用率 要求就是不能有空项,特别是必填项,在录入电子档案时有提示。一个正常人的合格健康档案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如果有接诊记录更好(使用率);一个重点人群的合格健康档案需增加健康管理记录。合格率要求达到95%,档案使用率不低于30%。
2、档案建档率 2012年的建档率要求达到95%,电子档案要与纸质档案同步更新。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
三、考核的方法 需被检查单位现场提供健康档案目录。如果不能当场提供纸质的档案目录,本项考核视为0分。在我们之前的检查中出现过 我们要求提供档案目录的时候,告诉我都在电脑里。对于检查来说,档案管理的要求是纸质目录是必须要有的的。如果大家对健康档案怎么管理不清楚,可以参照病历管理的要求。根据被考核单位提供档案目录,随机抽取10份档案,根据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抽取档案数量的多少核定建立健康档案数。对档案目录要有汇总数据,农村可以以村为单位汇总,城市可以按照片区进行汇总,要求汇总数据必须清楚,依据要充分。建档人数=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的档案数/10×档案目录人数 检查人员对抽取的档案进行检查,并计算建档率、合格率、使用率和电子建档率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
四、其他注意事项 •
1、重点人群的不同标识管理 •高血压红色、糖尿病蓝色、老年人绿色、精神病人黄色四种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需要用不同颜色的标识进行标记。各单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标识颜色。•
2、健康档案号码的编排 •农村以村为单位进行档案号码编排 •城市社区档案号码的编排如果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编排的话,会出现一个号段内人数过多的现象。主张将居委会进行分片管理,以片区(小于100幢楼)为单位进行号码编排。好处是档案编码的时候,可以将一个楼的档案编排在一起,且不受此楼人员增加的影响。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
一、服务对象要求 辖区内居住的 0-6岁儿童。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辖区内居住,很多单位的人都向我反应没有那么多的儿童可管理,根据荣成市的出生人口统计每年约有3000多个新生儿,但是按照目前我们各单位上报的数据合计远低于这个数据。孩子都哪里去了?这也许是大家都疑问的问题。唯一的答案就是现在的人口流动性太大,造成儿童在每个地方的时间都不长,给人一种找不到的感觉。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妇幼保健院规定了一个土办法就是以户籍为标准,户籍在哪里就归哪个医院管理,虽然给儿童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保证了无遗漏现象,对农村地区来说效果尤为突出。2012年的儿童管理对象要求按照市妇幼保健院确定管理对象的办法进行管理。对于城市社区来说,此办法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市妇幼保健院没有对市区的新生儿按照区域进行划分,而且实际划分起来也很麻烦。这就要求城市社区加强与居委会的联系,加强走访力度,保证儿童管理到位。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
二、服务管理要求 全程共13次保健。新生儿访视1次,入户访视;新生儿满月管理1次,在医疗机构内进行;婴幼儿健康管理8次,在医疗机构内进行,6、8、18、30月龄分别一次血常规检测,6、12、24、36月龄进行听力筛查;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3次,一般在托幼机构内进行,散居的在机构内进行。
三、注意事项
1、机构必须有开展儿童管理的能力,人员、设备和条件。所有的机构都必须开展,镇卫生院和社区中心无任何条件都要开展,社区服务站可做摘录和督促工作。
2、开展儿童管理服务工作应与孕产妇产后访视和儿童预防接种相结合。
3、注意免费的监测项目,公共卫生服务表格中都是免费。
4、注意开展工作的场所,除第一次在家中外,其余都在机构内
5、注意健康管理率与系统管理率的区别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基本和儿童一个管理要求,通过孩子 找父母。
二、服务的内容 全程共7次,产前5次,产后2次。产前访视均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最后两次的产前访视要督促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1次随访并做好记录。前3次产前访视的化验检查要免费,后两次的因不在本机构内进行,需做好随访情况的记录工作。第一次产前访视的免费化验项目较多。第一产后访视入户访视,产后42天访视在机构内进行,最好都到分娩机构内进行,做好信息的记录工作。
三、注意事项
1、与儿童访视相结合
2、注意健康管理率与系统管理率的区别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截止到2012年的12月31号),也就是当年内满65周岁都是范围之内的。简单的计算方式就 是2012-65=1947,也就是1947年及之前出生的都是服务对象。
二、服务内容 就是每年一次的体检 今年的关爱老年人免费查体工作将完全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 目的要求开展。大家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千万别只重视辅助检 查,生活方式评估、体检检查的工作同样重要。在检查的过程中就没发现过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说明大家 都在糊弄。
三、老年人管理率和健康体检表完整率,只要查体了就是管理,但是体检表的完整情况也要考核。老年人的花名册(当年查体)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含减盐防控)
一、服务对象 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等为重点。
二、服务内容 1、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看当年的门诊日志)
2、对居民食盐摄入量相关因素调查。在健康档案中增加 食盐摄入情况调查表
3、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对筛查确定的高危人群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询问了解食盐摄入量及饮食习惯,填写记录表,对其食盐摄入量等高血压危险因素水平作出评估,指导制定控制食盐摄入量、膳食改善及身体锻炼的目标及计划,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变化及进展情况。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含减盐防控)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为:具有以下≥1项危险因素:①收缩压介于13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5-89mmHg之间;②血脂异常。具有以下≥2项危险因素:①男性≥45岁,女性≥55岁;②肥胖(BMI≥28kg/m2);③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男性<55岁,女性<65岁);④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⑤吸烟(每日吸烟≥15支,且连续吸烟在10年以上)。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健康档案需添加随访表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含减盐防控)
4、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高血压花名册是指当年管理的高血压人员名单,每年不同。一个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是指当年不少于4次随访记录,且至少有一次入户记录和当年的一次查体记录。如果少于4次或者没有查体就只能说是管理了,不能达到规范管理的标准。
三、考核指标 花名册(否定项)如果没有花名册,本项工作就不得分。健康管理率=高血压花名册人数/辖区高血压患病总人数测算 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的高血压人数/高血压花名册人数,考核方法就是从你提供的高血压花名册中随机抽取10人,测算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高血压花名册人数,考核方法也是从随机抽取的10个人中,测算血压空置率。
四、随访记录不需测血糖值了,只需血压值。且需要添加个人膳食表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要求基本与高血压一致,注意体检表的足背动脉。随访记录表中的足背动脉和空腹血糖值必填 影响考核成绩的几个注意事项
1、健康档案的管理:外观、空项、字迹、逻辑性
2、重点人群花名册:必须清晰且分更新,注意保存
3、健康教育材料:相片必须真实,有日期。文字材料同等重要
4、指标率必须完成
5、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工作流程和要求
6、各种随访表需放到档案中,长期保存。
7、档案的真实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录入管理系统的档案信息一定要真实。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服务人口。
二、服务内容
(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3.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3.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4.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6.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
(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五、考核指标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
(一)健康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服务形式及要求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 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2)播放音像资料 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置,宣传栏中心位置距地面1.5~1.6米高。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树立全员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与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
(二)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
(三)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健康教育材料可委托专业机构统一设计、制作,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
(四)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
(五)加强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社会团体等辖区其他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六)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接受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
(七)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
五、考核指标
(一)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二)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种类、次数和时间。
(三)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
(四)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的次数和参加人数。
六、附件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附件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活动主题: 组织者: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 接受健康教育人数: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 活动内容: 活动总结评价: 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 □图片材料 □印刷材料 □影音材料 □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
****年**月**日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一)预防接种管理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3.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二)预防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接种单位必须为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备有《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二)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通过公安、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多种渠道,利用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入户排查等方式,向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或监护人传播相关信息,主动做好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
(四)根据预防接种需要,合理安排接种门诊开放频率、开放时间和预约服务的时间,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五)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工作。
五、考核指标
(一)建证率=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00%。
(二)某种疫苗接种率=辖区内某种疫苗实际接种人数/某种疫苗应接种人数×100%。
六、附件 1.疫苗免疫程序 2.预防接种卡 附件1 疫苗免疫程序 疫 苗 接 种 对 象 月(年)龄 接种剂次 接 种 部 位 接种途径 接 种 剂 量 /剂次 备 注 乙肝疫苗 0、1、6月龄 3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酵母苗5μg/0.5ml,CHO苗10μg/1ml、20μg/1ml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卡介苗 出生时 1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皮内注射 0.1ml 脊灰疫苗 2、3、4月龄,4周岁 4 口服 1粒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百白破疫苗 3、4、5月龄,18~24月龄 4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白破疫苗 6周岁 1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18~24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乙脑(减毒)8月龄,2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流脑A 6~18月龄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30μg/0.5ml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流脑A+C 3周岁,6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00μg/0.5ml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1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ml 出血热疫苗(双价)16~60周岁 3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1ml 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炭疽疫苗 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上划痕 0.05ml(2滴)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 钩体疫苗 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成人第1剂0.5ml,第2剂1.0ml 7~13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岁以下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1/4 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 8月龄(2剂次),2周岁,6周岁 4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第1、2剂次间隔7~10天 甲肝灭活疫苗 18月龄, 24~30月龄 2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 肌内注射 0.5ml 2剂次间隔≥6个月 注:1.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g/ml。2.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附件2 预防接种卡 姓名 编号□□□-□□□□□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监护人姓名: 与儿童关系: 联系电话: 家庭现住址: 县(区)乡镇(街道)户籍地址:1同家庭地址 2 省 市 县(区)乡镇(街道)迁入时间: 年 月 日 迁出时间: 年 月 日 迁出原因:
疫苗异常反应史忌::
接传
种染
禁病史:
建卡日期: 年 月 日 建卡人: 疫苗与剂次 接种 日期 接种 部位 疫苗 批号 接种 医生 备注 乙肝疫苗 1 2 3 卡介苗 脊灰疫苗 1 2 3 4 百白破疫苗 1 2 3 4 白破疫苗 麻风疫苗 麻腮风疫苗 1 2 麻腮疫苗 麻疹疫苗 1 2 A群流脑 疫苗 1 2 A+C群流脑疫苗 1 2 乙脑(减毒)活疫苗 1 2 乙脑灭活 疫苗 1 2 3 4 甲肝减毒活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 1 2 其他疫苗 填表说明 1.姓名:根据儿童居民身份证的姓名填写。可暂缺,儿童取名后应及时补充记录。2.出生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顺序填写,如19490101。3.监护人姓名:只填写一个,并在“与儿童关系”中注明母亲、父亲或其他关系。4.家庭现住址:只填写至乡级。5.户籍住址:若同家庭现住址,则在“同家庭现住址”前数字1上划“√”,若不同,请具体填写只填写至乡级。6.异常反应史、接种禁忌和传染病史:在每次接种前询问后填写。7.每次完成接种后,接种医生应将接种日期、接种部位、疫苗批号、生产企业、接种单位等内容登记到预防接种证中,并及时签名;同时将接种日期、接种部位、疫苗批号、接种医生等内容登记到儿童预防接种卡中。其中,“接种部位”只填写注射用疫苗的接种部位:左侧用1表示,右侧用2表示;“有效日期”指有效截止日期。8.“备注”栏用于记录某疫苗某剂次接种的其他重要信息,例如:接种乙肝疫苗的种类(酵母苗/CHO苗)、接种百白破疫苗的种类(全细胞苗/无细胞苗)、特殊情况下的不同接种剂量等等。9.接种其他疫苗时,按上述内容进行登记。
第五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培训试题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培训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建康档案管理规范的重点人群包括:()、()、()、()和()。
2、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和()。
3、健康体检包括:()、()、()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5、居民健康档案编号有()位。
6、居民健康档案一般按照()管理的原则,做到()。
7、居民健康档案我中心采用的是色标管理,并建立(),能及时迅速的找到。
8、公卫项目考核时,在考核档案质量时判别的标准是一份档案有()处漏项或()项逻辑错误项即为不合格档案。
9、填写居民基本信息时,现住址及户籍地址城镇居民必须精确到(),农村居民精确到()。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25分)
1、居民健康档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等基本 健康信息。
A、既往史 B、家族史 C、既往史和家族史
2、居民健康档案的编码后第()段表示居民的个人序号,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
A、3 B、4 C、5 3、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岁以上常住居民
A、65 B、50 C、35
4、预约65岁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
A、家庭病床 B、住院治疗 C、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5、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提供每年至少()次的面对面随访。A、1 B、4 C、2
三、简答题(15分)
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哪两种形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