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语文一轮研讨潍坊一中优化策略,强化落实
优化策略,强化落实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措施和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高考的立意和理念也在悄然变化着,从2009年山东高考试题看,依纲不依本,在坚持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和能力立意的前提下有四个明显变化:一是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突出新课程要求的创新性和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的实践和策划能力;三是更加贴近时代性和生活性;四是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对我们备战2010年高考有很大地启示,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成功的机遇,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基于此,为争取2010年高考取得新的成绩,我们潍坊一中语文组决定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尊重规律,科学备考,狠抓落实,也就是要做到——优化策略,强化落实。
下面是我们的打算和措施:
一、发挥集体智慧,发扬合作精神。
第一轮复习要实行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及“三案合一”(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的施教策略。集体备课要遵循统一教学与个性教学结合原则:统一的目的是通过大家集思广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效益。倡导个性则在于更切合实际,而且便于创新。具体说来,就是在六统一的基础上,同时发挥个人的才智,创造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展现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实行集体备课主备人负责制,提前准备好备课内容,教师共同研讨,从重点难点、复习目标、选用材料、组织教学等多个方面备课,最后形成统一的学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班级学生的实际加以调整,灵活展开教学。
集体备课须做到“五定、六统一”,“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过程、定要求。“六统一”:统一资料,统一教学安排,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时间,统一教学检测。
高三教学任务繁重,要做好各项教学工作,有效地完成高三的教学任务,只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我们还要继续发扬互相帮助,分工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师轮流负责每周编一期《快乐读写》,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写作素材;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研究复习备考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
二、研究“两纲一题”,明确备考方向。
所谓“两纲”是指《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和《山东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一题”是专指山东省高考题,特别是近三年高考题,也包括全国卷和其他省(市)试题。对此要细心研究,同时,省考试院对2009年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也要留意,进一步加强对语文命题规律的研究,明确备考方向。
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总复习的训练思路。要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心理、知识结构,研究教法学法。把准考点,理清知识点,找准教与考,教与学的结合点。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搜索各种高考网络信息;积极参加省市区各项教研活动和校际交往,最大限度的获取有用信息,指导备考工作。
三、构建高效课堂,加强课型研究。
坚决落实自主、优质、高效课堂策略,灵活运用市教科院“345”模式,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科认知规律,建立以学生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重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研究,构建高效课堂,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要加强对一轮复习中的各种课型的研究,注重精讲精评,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突出规律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知识的梳理和技能的提高。一轮复习要注意如下课型模式的研究:
1、知识梳理课(力求做到:①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②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③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④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⑤发展性:传播方法,知道迁移,学会自学;⑥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
问题。)的基本模式:学案导读、提前预习——自主练习、思考体验——合作探究、点拨讲评——迁移应用、反思构建。
2、习题训练课的基本模式:对照课标、精选习题——自主练习、网络构建——合作探究、精练提升——归纳总结、精讲发散。
3、专题复习课的基本模式:专题明确、知识前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先做后讲、精讲提炼——总结方法、归类训练。
4、试卷讲评课(应做到:①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②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③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④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的基本模式:找出问题、抓住重点——独立思考、合作解难——围绕考点、分层点评——典题引领、二次过关
四、增加阅读积淀,加强写作训练。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语文,也是考文化。学语文,要十分重视吸纳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应此在紧张的训练过程中,还应抽出时间进行阅读充电,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培养阅读兴趣,加大阅读量,拓展知识面,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选择介绍一些优秀的文章。
加强作文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收集整理一些写作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每两周写一篇作文并及时讲评。作文训练分步走,前半段:记叙文1至2篇,议论文4至5篇;后半段:不限文体的写作。
总体要求:回归写作的本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和判断生活,用独特而充满个性的文字来表现生活。
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了解时代脉搏,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此外,要多读书报时文,占有鲜活材料。只有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才有了创新的基础。
总体原则:由整体推进到专题突破,重积累,重感悟;练思维,练规范;促升格,促个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要注重文体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
论文、散文等;二要注重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无论是“话题”还是“材料”,审读材料都是最初的关键一步。在教学和复习中,要切实提高学生审读材料的能力。审读能力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因此,培养思维能力乃是关键中的关键。第三,要注重讲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次训练之后,都要将高分作文打印出来,并注上详细的评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还要对中等作文进行提升训练,让学生真正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质量要以数量为基础,作文训练必须达到相当的数量。
五、抓好环节落实,培养规范意识。
第一轮复习对每个单元要按“梳、练、评”顺序进行,各环节要目的明确,确保实效,要求在实施中要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在各环节中要注重复习的效率,把提高课堂最大的效率作为一节课的最高追求,复习中教师指点关键,做到读与讲有机结合;然后,精选习题训练,反馈信息评讲都在课堂内完成,使学生乐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规范意识,要自始至终的加以培养,首先培养学生书写工整的规范习惯,要求学生在考试答题时力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其次,对于解答阅读笔答题要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学生对笔答题要合乎语法,合乎逻辑,力求精炼,表述要切合题意,答案必须是明确直白的。
六、强化语文尖子,扶持边缘学生。
培养各班的语文尖子学生,对其要加以及时的思想梳导,让他们减轻包袱,轻装上阵;学习上要以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指导为主,使他们起到带头的作用。对于边缘生首先各班要确立有效边缘名单,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加大落实检查的力度,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课下关心,课上关注,最终使他们进线;第三,学习上以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包干到人,检查落实,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七、强化基础意识,构建知识体系。
高三复习要扎扎实,不能好高骛远、一味用高难度的训练题难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足够的重视,“举一”方能“反三”,“本立”才能“道生”,基本的篇目、基本的知识、基本的方法掌握好了,学生遇到各种难题自然
就会迎刃而解,成绩就会稳步提高。基于此,在一轮复习中要有强化基础的意识,咬定基础不放松,针对语文基础知识零散的特点,可以在每节课前5—10分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化整为零,整体提高。
由于新课标下的课程容量大,内容多,除了必修一至必修五的课程外,还有选修的课程。因此,首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梳理和积累的方法。如字音、字形的识记,可以从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以及与本字词有关的熟语、名句等方面去进行勾连。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抓住复习的重点,及时总结出复习中的障碍和不足。教师要采用全面检查和个别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把课内的重点知识吃透弄熟。这样,通过多种方式就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八、强化作业收批,精选优质资料。
要求加大作业收批力度。一是对作业布置实行分层次要求,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供不同学习层面的同学需要。二是做到“三不”:不布置学生做不完的作业,不布置老师无力批改的作业,不布置未经老师做过的作业。三是做到“四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对于复习资料,要进行精选。一是以市编资料为主,外地资料为辅,删繁就简,宁精勿滥,创造性地使用好市编资料。二是材料选用做到“三不”:不使用现成材料(学生用材料都要重新选编),不翻印成套试题,不选印老师没有做过的习题。精选精练,以一当十,事半功倍。三是材料使用实行命题人、审核人签字制度,严把材料关。同时,控制考试数量,提高考试质量。
总之,这一系列做法和措施,并没有非常独特的地方,我们只是坚持把普通的工作做好,落到实处。因为教学工作本身追求的就是朴实和扎实。
以上浅陋的措施与思考,不当之处,恳请领导同仁指正。
第二篇:潍坊中学201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潍坊中学2014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一、一轮复习计划依据
1、理论依据
(1)《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山东)》
(3)学校2014年高三工作计划
2、现实依据
本届高三毕业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书写功底差,作文训练需要系统进行,特别是语文优生很少,尖子生不突出。要想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耕耘,有一个相对理想的“收成”,必须精心组织复习备考,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根据高考的严峻形势和本校的实际情况,为迎接2014年高考,实现高考既定目标,结合本届高三年级具体情况,在全面研究语文复习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打整体战。
二、备考思想
我们的备考采取“智能备考,整体备考,精细备考”十二字方针。
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集思广益,追求复习备考的高效益。精细计划是提纲。除了整体复习计划外,还要制定重点分类专项计划,如作文训练计划,诗文名句复习计划,文言文复习计划等。精选材料是重点,精讲细评是难点,抓细抓紧是保证。重视基础,培养语文素质,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以一本资料为主,兼顾其他,适当补充内容,落实双基。
首先是要回归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其次是要梳理知识结构,清除多余的,保留重要的。还有是合理的复习轮次,不断强调、不断深化。整体推进,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一轮复习认识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使学生对高考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上我们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从头到尾始终坚持抓书写、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
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基础训练要点点落实,步步过关。我们首先抓住基础知识、语言文字和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基本写法训练等必考内容的复习,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同时抓紧必修课本要求的背诵的篇章逐一落实。巩固学生知识要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传统的积累、诵读、多读、多写对学生的基础是非常有帮助的。落实每一道习题,落实每一次讲评,落实每一次纠错。逐一落实各项必考内容的复习,稳扎稳打。
四、借鉴2013年高三复习经验
(一)强化四种意识
1、强化考点意识,考点时时装在胸,考试大纲是教学的指南针,命题模式是教学的指挥棒,而考点是考纲的具体化,是命题的根和源;
2、强化能力意识,能力天天都要练,能力是时代的主题,高考能力命题的倾向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3、强化规律提升的意识,帮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无序的能力提升成规律性的认识,学生做题时就能够有章可循,触类旁通,拈起一珠,穿起一串,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4、强化训练意识。高三语文教学要重视各种针对性的训练,有针对高考程序规范要求的规范化和程序化训练,针对高考限时性的效率训练,针对应试心态的心态训练,针对考场技巧的答题技巧训练等等。训练中要突出学生的参与面、活动量和思维度,要养成小组讨论的习惯、进行争论的习惯和善于归纳总结正确表述的习惯。
(二)规范五种基本课型
1、复习课。高考是“依纲命题”,并不以哪个版本的教材为依据,但在复习中,特别是一轮复习中,我们则必须做到“依本(教材)复习”。对一轮语文教材的复习根据市编学案采用大模块、小单元策略。每个小单元都要从两方面切入,一是知识切入,主要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近义词、虚词、成语、熟语、文言实虚词、句式),二是能力切入,主要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知识切入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辅助,能力切入由教师分析设定,1
学生跟进。每一单元要找准恰当的能力切入点,切入点一般是体现考点的单元训练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把本单元的有关内容贯穿起来,使整个单元紧紧围绕在培养一种能力、掌握一种方法上。这条主线可以适当向外扩展,能扩多少就扩多少,不求面面俱到。
一轮复习课依托课本,是感性的、琐碎的,一般分四步走:一是呈现考点和考题,二是探究思路和方法,三是验证巩固和提高,四是教师答疑和补充。通过这四步,旨在让学生对各考点形成一定的应对措施。
2、检测课。每个单元或专题结束后都进行双过关检测,第一次检测要求覆盖面广,尽量涉及到各个知识点,第二次检测要求针对第一次检测暴露出来的问题设计题目,以达到纠正错误、避免再次出错的目的,在精不在多。
3、讲评课。逐题讲解不可取,耽误优生,浪费精力,致使厌学,是典型的“少慢差费”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自由探讨的方式解决误答率不太高的题目。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让学生自由提出不明白的疑难问题,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解决。这放在误答率较高的高难度题目上,其优点是对症下药,针对性强,学生印象深刻。
4、阅读课。采取开放性阅读和指导性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开放性阅读一般放在自习课上,随便阅读,但为了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要求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比如设计阅读信息反馈卡让学生填写,或概括内容,或介绍人物,或写出读书笔记,或进行文章评价。指导性阅读放在正课上。每周一般要有两三篇典型的阅读文章印发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选文可以按照阅读训练的内容分类,也可以按照阅读训练的重点分类。不必在每次指导阅读时,都将理解分析、归纳概括、赏析评价几种能力一起训练,也不必每次训练既有记叙文又有议论文、散文,要重点突出,能力集中。
5、写作课。写作课也有开放性写作和指导性写作。开放性写作要求学建立周记或随笔本,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一般是对生活的感悟。每周收阅一次,可不加批语,但必须浏览,从中选出三五篇优秀周记下发读一读,以激励学生的兴趣。指导性写作要求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作文批改和讲评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把教师从繁重的效果不大的全批全改中解放出来。每个月要有重点的全批全改一次作文,另外的作文可以采取集体批阅修改和互相批阅的方式。把学生的作文选出上中下三类各两三篇,然后印发给学生,讲评课分四步走。第一步,让学生把这些文章读一遍,将他们分成上中下三类。第二步,让多个学生谈自己的见解,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分类,优秀作文好在哪里,差作文差在哪里。第三步,在大部分学生对作文评价分类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讨论如何将中等和差等的作文改成优秀作文或相对优秀的作文。第四步,让学生从中选定一篇,做修改尝试。
五、复习备考的几点措施:
1、强化合作意识。做到精诚团结,艰难与共。做到六个统一。①统一资料。②统一教学安排; ③统一教学内容。④统一教学方法。⑤统一教学时间。⑥统一教学检测。要分工合作,坚持做好三项常规工作。轮流负责,每周编一期《读书时间》,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写作素材;每次作文训练后,编一期《范文集》,为学生提供作文范例;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研究复习备考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
2、注重备考研究。要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尤其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总复习的训练思路。要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心理、知识结构,研究教法学法。把准考点,理清知识点,找准教与考、教与学的结合点。
3、讲究复习方法。复习知识重要,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力求能举一反三。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宣布标准答案上,要让学生自己练,自己讲答题的思路,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答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4、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教会学生自己制定语文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来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培养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考试答题时力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培养读书看报积累材料的习惯。给学生提供积累材料、巩固材料的途径和时间,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信息资源库”。
5、关注高考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勤于并善于搜索高考网络信息;积极参加市区各项教研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备考信息交流活动;注重校际交往,最大限度的获取有用信息以指导备考工作。
六、具体复习内容安排:
㈠课本复习
⑴总体安排
基本上每周学完两个单元,两周学完一册书,在复习中可以采用“潍坊一轮复习材料”中的体例安排,较为实用,也更有针对性。可以每两课时复习一个单元,(文言文单元要有所偏重)。每周利用两课时穿插一个高
考专题,另外的课时根据复习进度适时安排作文训练、阶段检测和阅读。总体上依循“一轮复习五环模式”。⑵现代文五环模式:基础知识梳理——基础习题巩固——素材整理积累——高考专题穿插——单元综合检测。①基础知识梳理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因为学生对知识点容易忽视,教师引导更有针对性,更全面细致。以承包教师印刷的材料、结合我校编写的《学案》相关部分为本。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承包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材料,可以手写、打印、下载、复印,要尽量做到全面细致,不要有遗漏,基础知识点应包括字词的音形义、熟语(主要是成语)、近义词辨析、名句名段名篇等。第二,需要学生动手的一定要学生动手,例如多写、多记、多背;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做笔记、构建知识网络、制作知识卡片等;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边角余料的时间,例如早操、课间操、课间、午休、晚睡等。
②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的识记后,要及时跟上基础习题进行检查和巩固,以我校编写的《学案》和《潍坊一轮复习材料•复习备考训练》相关部分为本。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基础知识练习题应尽量与课本相挂钩,与学生已完成的基础知识梳理相关联,不要让记的与练的脱节,做到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认真的落实环节;第二,习题不求多,要求量少而题精,不要让习题成为对基础知识梳理的简单重复;第三,基础知识练习题一定要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当场评价,不能留到课后,尽量不要留到下节课。
③在完成点上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后,要在面上进行作文素材的整理与积累,让学生能够对课文由点到面都熟悉。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朗读重点语段乃至完整的课文(根据课文涵量);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将课文的作者生平及与作者有关的名言、逸事,课文中富有哲理思想的、深刻语言的、优美文字的语段,以及某一篇课文或文段的写作特点、行文思路(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先总结发现、讨论明确,再整理在专门的素材积累本上;最后就某一方面(某一段文字、某一种思想、某一个人物、某一种写作特色)谈一谈、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并引导学生思考适合于写哪一类的话题作文,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评判能力和感悟能力。关于最后一环节的开展,可以自由讨论的活动课形式展开,也可以直接整理在素材本上。但最后一定要求落实在笔下、纸上,形成书面文字,力避口头上的走过场。以《潍坊一轮复习材料•复习备考训练》为补充。要在第二课时的课前三分钟中对学生整理的作文素材进行抽查,让学生朗读。
④完成对课本的复习后,可以穿插针对高考考点的专题复习。应该注意两点:第一,每周拓展什么,应适当考虑这一周里复习的两个单元的特点;第二,必须有考点(专题)的解读分析,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并补充一定量的练习题,务必有讲有练有落实。此外,还要补充本单元相关人物或相关主题的名句,如必修一第一专题应补充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单独一张16K纸,并将本单元其它必背、建议背诵篇目或文段予以标注、明确。⑤单元综合检测坚持每册书结束后进行综合检测,以《潍坊一轮复习材料•过程检测题》为本。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删减,可以将几套题加以组合。检测题要做到准确无误、要有典型代表性,要有知识含量,要有方法训练,做到一题多用。教师尽量全批或部分批阅、抽查抽批。
⑶文言文
文言文复习是高考备考的重中之重。五环模式:诵读课文,疏通课文——总结知识点,梳理文言现象——跟踪练习,巩固落实——检查背诵,素材整理——单元综合检测。
①文言文复习要求篇篇落实、字字落实。首先要让学生回归教材,每一篇文言文都要诵读,在疏通时要以口头翻译为主线,重点解决字、词、句。注意:既然是复习,就要规定时限,不能像第一次学习一样花费太多时间。②承包教师要以课文为依据,以一轮辅导资料为辅助,为我校编写的《学案》作补充,精心编制知识点梳理的材料,一方面做到重要知识点不缺不漏,另一方面对于有争议的不要选,要给学生以明确的解释和导向。要特别重视实词的一词多义的整理、虚词的用法的积累、典型的文言句子的翻译。实词与虚词可以不拘泥于考纲中的120个、18个,重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言知识;文言句子要选典型的,即一个句子中基本上能够包含有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知识梳理要给学生充足时间背记,做到当堂落实。
有考纲中明确要求的,或者容纳了较多文言知识点的背诵篇目、文段,要在知识梳理材料中注明,提示学生利用早读和课外时间背诵,并在跟踪练习中以名句默写的形式进行检查。某些有思想价值的文段要提醒学生注意作为写作素材加以积累,并整理在素材积累本上。
③跟踪练习要以高考试题的形式呈现,即实词、虚词的选择题,翻译句子、名句默写的主观题。习题同样要求少而精,当堂练习,当堂讲评,当堂落实。
④专题穿插尽量考虑文言文,如实词、虚词专练,断句、翻译专练,选文要符合高考特点和方向,以传记为主,辅以论述类、抒情类散文。无论通过何种渠道获得的练习题,都一定要仔细检查,不要出现错误,并提供注释、译文。
⑤单元综合检测题,仍以《潍坊一轮复习材料•过程检测题》为本。要突出与单元课文相勾连,与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相结合,检测题既要有对课内的巩固检查,也有课外的拓展。单元检测题要求全批全改,批阅“不过夜”。
㈡阅读
要安排阅读课时,要规定阅读内容。阅读内容要系列化:优秀范文、作文素材、走近名人、走进自然、亲近文化。阅读目的要明确化: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感悟、增强语感、学习写作。阅读材料要内容新鲜、内涵深刻、关注热点、关注历史、关注现实。
阅读课既要读,也要写,每个月保证至少二节阅读课,或明确指定或学生自主选取一个阅读材料写读后感或是做精品摘抄。
㈢作文
倡导学生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散文),要规范写作模式。计划在一轮复习中进行四~五次的作文训练。每次作文训练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教师在批阅中在讲评时都主要针对这个问题。下次作文再重点解决下一个问题,同时兼顾上一个已解决的问题,做到逐个突破、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力争让学生的作文有实质性的明显进步。
具体做法是:每两周(在复习完一册必修课本后)进行一次作文专项。大致安排是审题、立意、构思,开头、结尾(提出论点必须开门见山,五行之内见出论点,且鲜明形象生动),选材、分析材料(恰到好处地使用论据,论据要做到点面结合、正反结合、虚实结合、事实与理论结合,要有灵活而丰富的论证方法),拟题、写题记(好的题目要显示文体特点,紧扣话题和论点且生动精警),结构安排(要求有过渡段,它提示如何论证中心论点,提示下文的论证思路),语言、创新(巧妙设置亮点,像排比比喻句的运用、整体语言的规范、流畅,以及书写要规范、字数要足量)。每次作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收齐后教师迅速浏览,凡不符合规范的当场退回重写。
作文讲评可以把评改权适当还给学生,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集中问题,力争一次作文训练发现一个问题,一次作文评改解决一个问题。各班要发现学生中的范文,集中印刷,发给学生观摩借鉴。
㈣专题穿插
利用课前3分钟演讲,进行小专项突破,是我们学校备考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学生自己翻阅有关资料,精心准备内容,课前早抄在小黑板上,上课前3分钟认真讲,其他同学认真听记,这样一轮复习结束时,字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标点符号、病句等小专项,学生有了比较多的积累,二轮复习时教师在技巧方法上再一点拨,就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㈤阶段检测
一轮复习的主体是基础知识,依托的是课本。训练时突破中低档题,同时也要适时安排一套高考题,让学生头脑中始终装着高考题,借助高考题帮助学生调整备考方向,转换思维,并能从以前的高考题中总结出解题规律与技巧,从而努力适应新的高考。
附1:对学生提出要求
1、制定计划。高三是繁忙的,为避免顾此失彼,高三同学应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科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这样,各科就能比较全面系统的复习。
2、勤用工具书。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
3、书写规范。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但为什么高考成绩会不理想呢?这固然与临场发挥密不可分,但也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如书写不规范。尤其表现在作文上。要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是成功的一半。
4、热爱阅读。读书看报可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可学习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
5、勤于练笔。除每两周练习一次作文外,应养成摘抄和练笔的习惯,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6、主动学习。要相信:挤,时间总是有的。只要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只要有把语文学好的热情和信心,就会主动学习,就能不断提高语文成绩。
附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安排表(另附)
第三篇:「落实“双减”优化作业」三链三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析
【落实“双减”
优化作业】三链三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析
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存在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作用不容小觑,尤其在“双减”背景下,更是切实实现“轻负高质”的重要环节。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作业与生活实践割裂,情境缺失;作业与系统高质背道,零碎浅显;作业与开放创新脱离,拓展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可以从“生活链接,作业在情境中具化;前后链接,作业在整合中深化;主题链接,作业在拓展中活化”的三大策略,着力提升作业设计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存在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作用不容小觑。它对于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作业与生活实践割裂,情境缺失
作业形式多数情况下以“书面”为主,观察作业、调研作业、实验作业等综合实践型作业太少,缺乏语文情境,“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目标没有实现。
2.作业与系统高质背道,零碎浅显
词语一遍、两遍、三遍......反复抄写,课文一遍、两遍、三遍......反复背诵,“就事论事”,没有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整合,没有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深度的语文学习”无法体现。
3.作业与开放创新脱离,拓展不足
作业多以“现有作业”为主,教师没有进行基于教材、学情基础上的自主拓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没有达成。
针对以上问题,语文作业该如何进行改进?尤其在“双减”背景下,探索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突显语文作业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和探索的。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生活链接,作业在情境中具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语文学习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也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形成一种“大语文观”。这样学习的好处是可以在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化抽象为具象,使学生产生更丰富、真切的学习体验。
1.勾连学历过程,字词积累情境化
字词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第一关,会读、会写、能理解意思、能正确运用是学习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对于这一学习任务的达成是比较关注的,基本上会采用让学生读一读、抄一抄、听写、看拼音写词语、查字典、解释词语意思等作业让学生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但从实践情况来,传统的方式效果不佳。以五下14课《刷子李》为例:
只是抄写、听写的作业方式是脱离语境、脱离学生生活实践的符号式“死记硬背”,学生没有意义勾连、知识体系架构,因此错误率较高。据此,我们可以设计情境化的作业,帮助学生提升字词积累的成效。
形式一:勾连文本内容,架设文本情境
在文本内容的情境中,既实现了“会读、会写”的目标,又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形式二:勾连实际问题,架设运用情境
“请你针对此次全班同学的词语听写情况,做一个汇总统计,并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作业情况举例:
学生基于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在归类、分析的过程中巩固了字词,提升了辨析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形式三:勾连学生生活,架设生活情境
“运用文中词语,写一段话,描写你生活中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
唤起学生的生活情境,学生既从“会写、会运用”角度巩固了字词,又提升了写人、写特点的能力。
2.遵循阅读特征,阅读实践情境化
统编教材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要求,比如“快乐读书吧”的板块设置、“阅读策略”单元的架构等等,如何提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勾连生活情境,同样是有效策略。
形式一:勾连阅读需求,激发阅读兴趣
因为有了阅读的需求情境,学生会反观自我阅读实践,激发起阅读兴趣。
形式二:再历阅读过程,了解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经历阅读过程,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进阶阅读中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加深入。
形式三:架设分享情境,深化阅读体验
学生在“我读了”“我想和同伴分享”的情境中,以多样方式展现阅读收获,深化阅读体验。
3.强化具身体验,语言运用情境化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提出:“第二、第三学段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只有当语言运用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并有效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形式一:情境中写一写,形成任务驱动
根据博物馆一则“中国结”体验活动的公众号信息,写一句宣传标语。
微信公众号是学生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网络媒介,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这样的媒介,让学生进行语文练写,增加了真实性、实用性。
形式二:情境中演一演,深化文本理解
根据《景阳冈》一文,进行课本剧表演。
对于一些情节类文本,进行表演,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还可以体现学生的创意表达。
形式三:情境中说一说,获得角色认同
学习了第七单元,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进行“我是学校小导游”的演练,实地介绍学校的环境。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提出:“口语交际要以交际活动为依托,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在“学校游”的情境中,因为有了明确的交际目的、对象、场合,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动机,获得角色认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二、前后链接,作业在整合中深化
统编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非常强的“系统性”,不同学段内容衔接贯通,进阶分布。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体现教材这一特点,做好前后整合贯通,提升作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实现语文学习过程的纵深发展。
1.基于音形意理,字词辨析系统整合汉字有非常多的形近字和音近字,这给学生的字词学习带来了很大障碍,在识记中出现了很多“错别字”。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字词整合辨析是非常必要的。
形式一:字音辨析,掌握读音规律
把教材中学生比较容易读错的字词整合汇总,尤其是一些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变声变调字让学生进行辨析,可以使学生掌握读音规律。
形式二:字形辨析,突破识记难点
把教材中学生比较容易写错的字词整合汇总,再加上学生日常书写中比较容易写错的字词,进行辨析,可以突破学生字形识记中的难点。
形式三:词意辨析,促进用词精准
词不离句,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辨析同一个词语的不同意思,提升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形式四:综合辨析,巩固词语积累
这一类作业更显综合性,包括了组词、选词填空等练习要素,是对学生词语积累、词意理解、语境解读等综合辨析能力的提升。
2.基于核心要素,诗词赏析贯通整合诗词学习中,学生虽然反复抄写、背诵,甚至默写,但实际运用时并不理想,如对诗词背景、内容了解“张冠李戴”,情感、意境理解“蜻蜓点水”等等。如果进行系统整合的作业练习,可以有效提升诗词学习的成效。
形式一:关键字词整合赏析,精准把握词性
围绕关键字词,把学生学过的诗词进行系统整合,引导学生在不同诗词中进行赏析,从而发现字词意思和运用中的共性和个性。
形式二:相同特性整合赏析,系统了解诗韵
从诗歌特有的内容描写、情感表现、意境展现、典故运用、形式体制等角度进行梳理整合,进行赏析,不仅有助于积累,也有助于学生对博大精深的“诗风词韵”有更深入、全面、系统的了解。
形式三:整首诗词整合赏析,多元解读诗意
围绕一首诗,从题目、作者、内容、情感、意境等进行多角度赏析,使学生对诗歌有全面、多元的解读。
3.基于活学活用,实践运用融汇整合综合性作业是作业改进的必然趋势。这样的作业可以调动学生所有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能力储备,进而进一步促进各方面语文能力的提升。
形式一:跨学科综合运用,积累扎实灵活
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需要调动对联阅读经验、古文理解积累,再加上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策略,对于五下“日积月累”中的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别称的学习扎实而灵活。
形式二:具象化综合运用,解读形象准确
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找一找、写一写的过程中,理解外显化,感受具象化,深化了对威尼斯小艇特点的准确认知。
形式三:项目化综合运用,学习高阶有度
在“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中,围绕“汉字真有趣”开展小组学习,可以是搜集字谜、古诗、歇后语、对联等研究活动,以绘画、唱歌、表演、小报等方式展示,并撰写研究报告。
这样的项目化学习活动,综合锻炼了学生同伴合作、搜集整理、多样展示、文本撰写能等各方面能力,学生经历了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学习历程,是学生知识结构化、运用整合化、思维高阶化的深度学习过程。
三、主题链接,作业在拓展中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可见,“拓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已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是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思维发展的重要提升渠道,可以使学习更加开放多元、生动活泼。因此,作业设计时也必须要进行有效拓展。
1.从点到面,同一人文主题拓展
围绕一个人文主题,从一文到整本书、从一篇到一类文、从一人到一特色,进行拓展延伸,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以五下第一单元“童年往事”为例,每学习一篇课文后进行同一类人文主题的阅读拓展练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好体会“童年的酸甜苦辣”。
每一次拓展阅读,根据教材每一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或是课前阅读提示设计同样的作业,进一步感受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
2.逐步进阶,同一语文要素拓展
根据教材一个单元凸显一个语文要素的螺旋式上升编排特点,要巩固每一个语文要素的把握,必须要进行系统、反复的拓展练习。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为例: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虽然凸显的都是同样的语文要素,但每篇课文仍有其独特的功能价值,三篇文章在编排上呈现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进阶性。在批注要素的学习上,《牛和鹅》是学习如何作批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是用学到的方法自主作批注。
由此,在学习《牛和鹅》一文时,除了设计“有疑惑的地方、有启发的体会、写得好的地方”三个角度进行批注的作业外,还可以设计其他角度的批注作业,比如“觉得写得不够好的地方作批注”。另外,即使针对同一个角度,批注的方式也可以不同,如《牛和鹅》里第二处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再进一步推进:“文中是怎么具体写出作者的惊慌失措的?请给课文第六自然段继续做批注(可以用上圈圈、画画等方式)。”这样进阶型作业来感悟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表达心情的作用。
再如《陀螺》的课后习题是让学生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虽然“陀螺”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项玩意儿,但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会玩陀螺、爱玩陀螺的孩子并不是特别多。这时可以设计一项实践性作业:“在学习《陀螺》之前进行一场陀螺比赛”,这样对课文的感悟会更真实、深入,也就会有深切的体验融入批注。
再看“交流平台”,对批注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第一,“作”什么: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第二,怎么“作”:标画出相应的词句,在空白处写批语;第三,“作”后如何:作完批注,再重新读一下文章和批注,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批注,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会侧重在“作什么(批注)”和“怎么作(批注)”的前两项上,而对最后一项的“作(批注)后如何”的交流却关注得不够。因此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在交流批注时,关注其他同学与自己有不同思考的地方,并及时地记录下来,再读一读自己的批注和补充的内容,然后进行第二次批注。
当然对于这样的批注阅读单元,更多的拓展练习要渗透在学生的每一篇、每一次阅读活动中,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阅读所得更加丰厚,阅读思维走向深入。
3.一以贯之,同一文体形式拓展
统编教材1-6年级,每学期都是8个单元。这8个单元,有的是按“主题”组元的,有的是按“文体”组元的。从“文体”来说,大概有20类,每一类文体都承担着不同的阅读目标,如图所示:
每一类文体要扎实完成相应阅读目标,必须要有适当的拓展迁移。
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现代诗单元为例,其语文要素是:(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3)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这是一个以现代诗歌为内容和主题的单元,用“语文”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文体单元,同时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单单学习教材上的4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然要进行拓展。
(1)课始拓展
可以六个小话题来开启:
话题1:说说你熟悉的古代诗人。
话题2:你知道这些古代诗人吗?(可以结合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
话题3:你熟悉下面这些诗歌和作者吗?
话题4:你还记得哪些有意思的现代诗,作者是谁?
话题5:你比较过古诗词与现代诗吗?说说你的发现。
话题6:分享一首你最喜欢的现代诗(可以是自己写的),说说喜欢的理由。
(2)课中拓展
自读与欣赏时,在充分读好教材中诗歌的基础上可以拓展诵读自己喜欢的其他诗歌和诗句,边读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情景、画面,体会诗人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感情;批注自己领会的和联想到的。
分享与创作时,在充分感受朱光潜、艾青、华兹华斯对诗歌特点、精神的论述,了解现代诗共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从《短诗三首》拓展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从《绿》对比阅读宗璞的《西湖漫笔》,从《白桦》联系中国诗词中植物的意象,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每一种植物形象,也可以布置搜集有关植物的诗歌。
(3)课后拓展
收集现代诗时,要明确作业的具体要求:1.推荐阅读《冰心作品精选》《向着明亮那方》《谢尔·希尔弗斯坦作品集》《写给孩子们的诗》《经典日日诵》等一类书籍。2.相互分享交流摘抄的现代诗和自己的感想。3.学有余力或者对现代诗特别喜爱的学生,可以写赏析。
现代诗创作时,教师要给予充分鼓励和欣赏。在作业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启发,比如一个字、一个词、一种事物、一个主题、一个场景,都可以播下诗意的种子。让学生充分感受提笔写诗的成就感,并在写作实践中萌发对文学的热爱。然后要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只有这样在每个环节进行拓展练习,才能让诗和远方一样,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作业设计必须要切实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上,高度重视并科学安排,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多重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