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信地板在江苏大学建立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基金
安信地板在江苏大学建立华留学教育发展基金
3月21日,国内高端实木地板领导品牌安信地板与江苏大学联合,成立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基金,该项启动仪式在江苏大学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据了解,该项基金主要用于资助海外来华留学生,培养他们知华、友华、爱华的情感。
据悉,该基金成立的目的是培养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情怀,有利于加强中国对外友好,沟通和交流。这项基金的成立,体现了江苏大学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有益探索,这对未来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江苏教育领域,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江苏大学方面认为,这个基金的设立能够助力来华留学的学子更好的服务于中外合作和交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对于此项基金的发起者,安信地板卢伟光总裁说,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相应的人才必须具备外语、管理、贸易、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适应快速适应环境和工作的能力。企业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资金落实,技术是否可靠,管理人员是否到位,财务人员,当地的法律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需要相应的人才配备。有关专家认为培养适合企业走出去的人才,需要我国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高校共同努力,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政、企、研、学机制。
安信地板近年来全面提速国际化进程,展开全球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具体方略是:在全球林业资源丰富的南美、非洲布局原材料基地与初加工基地;在美国等地设立研发和设计中心,在中国设立深加工成品制造基地,在国内布局销售网点渠道的同时,将产品还销售到欧美、韩国、日本各地。
据悉,首批基金资金将重点帮助来自西非(贝宁、多哥、加纳、塞内加尔、尼日利亚等)、中南美(巴拿马、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墨西哥)等的来华留学生。
第二篇:江苏南航金城教育发展基金会基金管理办法
江苏南航金城教育发展基金会基金管理办法
(草稿)
根据江苏南航金城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制定基金管理办法
一、基金来源
1.学院已有的各种捐赠;
2.海内外社团、企业、商社及个人的自愿捐款;
3.将基金会的基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的利息及购买债券、股票的收入;
4.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5.其他合法收入。
二. 基金募集
1.本基金会是经江苏省教育厅同意,民政厅批准并正式登记注册的法人组织,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统一接受社会各类捐赠。
2.基金的募集坚持在广泛动员基础上自愿捐赠的原则。通过宣传“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3.广泛联络遍及海内外的校友,饮水思源,情系母校,为支持学院事业发展募集资金。
4.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负责制定任期届内募集计划与项目,报理事会审议。由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协调各有关部门、系(处),分解募集计划,鼓励二级单位(系、处)积极开展募集活动。
5.由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提出有关的奖励办法,报理事会审批。
6.严格与规范接收捐赠手续。接收捐赠工作,由本会秘书处----办公室负责,学校二级单位及有关部门自立募集的基金和接受的捐赠必须归口在校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统一登记。接收捐赠后,向捐赠者出具合法凭证,颁发证书,执行严格的钱物交接、保管和财务审计制度。
三. 税收优惠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第8条规定:“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事业的捐赠,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负责向当地税务部门申请,力争给捐赠者给予优惠免税。
四. 基金使用原则
1. 基金母本由学院已有的各种捐赠基金和不定向捐款构成。母本一般不得使用,如确需动用,必须经基金会理事会批准。
2.定向捐款由基金会按捐赠者意向实施。
3.凡捐赠者捐赠的实物基金,不进入基金会账户,直接进入学院账户,但纳入基金会基金统计。如对方要求开具捐赠收据,则先进入基金会账户,再转入学校账户。
4.二级单位自主募集基金应全额进入基金会财务帐户,由基金会财务分单位建立专门账户,其基金再按捐赠者意愿归入各二级单位帐户,按规定使用。捐赠的物资设备由国家法定机构评估作价后,设备列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其评定的价值纳入基金会帐户登记。对于共建的研发平台、实验室、捐赠的物资设备,基金会将视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建设经费支持。
5.凡本基金会资助的项目,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6、在尽可能规避风险的情况下,开展投资活动。
五. 基金使用范围
1、为金城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合法投资;
2、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研究和开发项目;
3、奖励在教学、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金城学院教职员工;
4.奖励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5.设立福利基金以及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其他基金项目;
6.按照捐赠者的意愿定向使用。
六. 基金使用审批
1. 基金会每年十一月以前编制下一的预算计划,提交理事会讨论通过后,由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按计划实施督办。预算计划外的使用项目,由理事会半数以上成员同意通过后方可实施。
2.建立基金使用审批管理权限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基金会条例》制定财务管 理制度。
3.对资助项目,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有权组织专家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如发现问题,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除提出整改意见外,对严重违背协议者,可建议基金会理事会停止资助并收回资金。
七. 基金管理
1. 基金实行独立会计核算,配备必要的财会人员,开设独立的银行帐户,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基金会帐务。
2.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负责督办基金使用情况,负责检查落实按捐赠者意愿建设的项目。
3.基金募集、使用接受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民政厅等政府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并定期上报基金收支情况;
4.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5.每半年召开一次理事会,小结并汇报基金会工作。
6.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每年负责统计并向学院内公布各二级单位接受捐赠的数据。
八、有关捐赠后期服务与管理
1.重点抓好按捐赠者意愿建设的项目,定期向捐赠者通报建设进展情况。
2.做好对捐赠者致谢的工作,保持与捐赠者经常性的联系。
3.做好为捐赠者服务的各项事务。
4.编制基金会简报,送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学院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和捐赠者。
本管理办法经基金会理事会通过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留学教育与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论文
留学教育是我国近代输入西方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方式,为近现代中国培养了大批的急需人才。随着现代大学研究院所的创设与发展,大学研究院所日益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由此,在留学教育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大学研究院所成了民国学者们论争的焦点。
一、从“争取学术独立”的角度看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
1917年底北京大学首创研究所后,其他高校也陆续设立研究院所。与此同时,出国热的持续升温引发了学者对留学教育的批评。他们希望在本国发展大学研究院所,以培养学术人才,进而寻求学术独立。
1922年,朱光潜在《怎样改造学术界》一文中,提出了改造当时学术界的一些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建议各大学将来普遍设立研究院或研究所。朱光潜之所以提倡在本国创设和发展大学研究院所,是因为他目睹了19世纪末以来,在政府长期鼓励的留学政策下,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十分功利,学习态度极为浮躁。造成的后果是,留学日本的多从速成学校毕业,留学欧美的以获得学位为目的,以致他们只是接受了一些过时的西洋知识,回国后很快就沦为了无声无息的“学术界之落伍者”。他认为,要消除那些积压已久的弊病,除进一步改善现有的留学政策之外,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国内大学广泛设立研究院所,让学生在国内有一个持续学习和研究的场所。
1935年,姚薇元对当时的高等教育进行了猛烈批评。他指责高等教育标榜“学术独立”的幌子,实际上全是“留洋预备学校”。他甚至认为,大学研究院所也不过是利用环境做留学投考的准备而已,很多人在研究院学习数年,每年都投考留学而不动手写论文。他认为“照这样情形下去,再办十年二十年大学研究院,也是徒劳无功的。在留学政策之下,大学研究院是办不好的,学术独立是永无希望的!”他不主张停止留学,认为在不得已之时,仍有派遣留学的需要。他比喻说:“这样拿本国的原料,送到外国工厂制造的办法,究竞是不经济而有碍本国工业的发展的。我们总想设法自己来建立工厂自己制造。”
1942年,陈东原对留学教育之弊进行了揭露。他指出:“不谋本国学术之独立,而惟留学教育之是恃,于此等处,弊害尤大。”他认为,学术独立有赖于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本国之大学研究院所,现既逐渐发展,学术独立之望,或可于此开始。”1947年,陈东原在《争取学术独立的必要与可能》一文中再谈及这一问题。他认为,如果留学教育永不改进,中国学术便永远不能独立,他将这一流弊归因于大学研究院所不发达的现状之上。他认为,留学生回国之后,因为无继续研究或发展的机会,使得学术上无法再进步,形成一种浪费。他指出,要想健全大学本科,要想留学教育有效,充实研究院,争取学术独立,是必要的。但他也认为,在未达到学术独立之前,不应完全停止留学。
1947年,潘寂批评了当时的留学政策。他认为,我国起初的留学政策是正确的,但一直未加以改变,那就是错误的。他认可留学政策对于输入西方新学术的功用,以及其在中西文化刚接触时的必要性。但他认为,若在此阶段停留不前,就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他还批评了贩运式的留学政策,指责其是“讨现成饭、不知耕耘”的做法。他认为,这种留学政策实际上就是把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交给了国外的大学,这种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也就很难适用于本国实际。他提议“现在的留学政策必须改变,必须把贩卖货物式的留学改变为采购农场品种式的留学”,即提倡国内的研究。他认为,提倡国内的研究,就必须增加研究机关、充实研究设备、宽筹研究经费等。国内有了研究深造的机会,赴国外学习的人自然就会减少,留学就仅是一种补充,那是促使学术独立最重要的途径。
二、从“节省留学经费”的角度看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
当然,在战争频繁、经济萧条的时局下,为谋求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实效性,也有学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削减留学经费来发展本国的大学研究院所。
1929年,杜佐周在论述人才缺乏问题时,认为聘外国专家的做法“更觉经济”、“因为遣派留学费用既甚浩大,训练亦不普遍。例如现在留学欧关者,大约有三四千人之多。每年每人的所费,约需在两千元左右,如是每年当共费六七百万元。倘若以此巨款,在国内建设大规模的研究院,仿照从前日本的方法,聘请外国真有学问、真有研究的各种专门人才来华,担任教学指导的责任,必可较为得计。”后来,他在回答王云五的教育问题时,重申了此观点,认为倘若能由留学经费项下,每年节省七八百万元,全为筹办各科研究院或学院及聘请国外有名教授之用,则至少可初成规模,不至远逊于各国一般研究院或学院的标准。若能如此继续十年,即成为世界最完全的研究院或学院亦不难。政府必须认识到这种留学政策之不经济,积极加以改良。他建议,停止派遣文哲、法政、经济、教育、历史等科留学生,以其所省的经费,来筹备这些科目的研究院及选聘世界有名的教授。
1934年,任鸿隽肯定了教育当局积极提倡大学设立研究所的做法,认为那是教育政策的一个转变和进步。他指出:“在我们的大学还没办到设研究所的程度,派遣留学自然是一个不得已的补救方法。”但他认为,现行的留学政策如果长期继续下去,那么国内的大学永远只能是外国大学的一个预科而已。他认为,出洋留学的人数毕竟是有限的,将来各项建设事业需要大量人才,也不能仅靠外国大学来供给。他指出:“在我们的大学已渐次发达,大学内设研究所已渐到可能的时候,遣派留学与设立研究所便多少含有一种矛盾性。”由是,他认为“留学政策直接的是有妨于大学研究所的发展的。”作为经济之策,他建议用部分留学经费来办大学研究院所。他引证说:“每年的留学经费决不在一千万元以下。这笔经费若拿来办大学研究所,固可以开办一二十个而有余,即用它的半数,也有十个八个不愁设备费与经费的无着了。”
1937年,罗宝册对留学教育失败的原因作了分析。他认为,起初派人到外国去留学,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并且对于国外的学术也有模仿和介绍的必要。但他认为,对于国外的学术,在有效地模仿和系统地介绍之后,应该要消化和吸收,最后要走上自我创新的道路,而决不能一味地去追随它国,也不能简单地去贩卖,更不能永无止境地去模仿、去学习、去留学。在他看来,留学是暂时的,通过创设大学研究院所来发展学术、培养人才才是永恒的。因此,建议停止所有的公私费普通留学,仅派专家留学。他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利用节约省下的那些留学经费,来充实各大学的设备和设施,并适当地增设大学研究院。可见,他主张节约留学经费来创办大学研究院所。
1947年,欧阳湘在《学术独立与留学制度》一文中指出,起初的留学教育是在国内人才缺乏时不得已采取的一种过渡办法而已。这种办法不应该继续,即便有继续的必要,也应该审慎考虑提高质量、限制数量。他认为,在目前研究机构存在的条件下,即便有派遣留学生的必要性,也要根据人才需要的缓急和多寡,以及可否在国内自己培养等情况而定。假如决定派遣,也要坚守宜严不宜滥、宜精不宜多的原则。在国币贬值、外汇很高的情况下,他建议节约留学费用来办大学研究院所。他举例说:“我们若少送百名,则可把省下来的钱在国内办一所像个样子的大学;少送二十名,则可在国内添设一个像个样子的大学研究所。”
三、从“争取学术独立”和“节省留学经费”两方而看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
有一些学者从“争取学术独立”和“节省留学经费”两方而来论述大学研究院所发展的问题,即如何节省留学经费来办好大学研究院所,以谋求学术独立。1935年,蔡元培阐述了大学应设研究所的三大理由,其中之一与留学教育相关。他说,有些大学毕业生,不满足于本科教育,总是想通过自费或公费的途径到国外留学。他认为,这种“留学自有优点”,但亦“非尽善之策”。他觉得“留学至为摩费”,而且留学生能学成归来者也不多。所以,建议“苟我国大学,自立研究院”,凡是大学毕业生有志于继续研究的,可在本国大学研究院所内做初步的学习研究,在已有研究成绩的基础之上,如果遇上学术难题而必须到国外大学研究院做进一步研究,那也将是“一度短期之留学”。他认为,那样不仅可以节省留学经费和提高研究的成效,而且对于有着四千年文明的中国来说,也“稍减依赖之耻也”。在他看来,我国大学自办研究所,不仅可以节省留学经费,而且可以谋求学术独立。
1935年,吴有训首先肯定了留学教育带来的益处。他说:“国内现在进行研究的工作者大部系留学生,所以今日学术上所得的一点成就,也可说是留学政策的一种收获。”但他不迷信留学教育的作用,认为“在现在自己有一批人正在努力独立工作的时候,留学考试是否仍然视为造就专门学者的唯一办法,是大可讨论的问题”。他还指出:“一面开办研究所,一面拼命的留学考试,是不甚相容的政策。”他说,一些助教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就是因为预备留学考试而导致工作效率大减,甚至中途停止工作,以致没有一点成绩。他认为,那都是留学政策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派遣留学生的经费,聘外国学者来华任教,这是更经济的办法。”他还批评说,现行的留学考试实际上已经严重地妨碍了我国的学术独立工作。
1936年,邹文海指出:“中国的办法,大批派遣留学生,官费既极吝音,年限又复短促,到外国去不过学一点西方人的生活习惯。这种政策,行之数十年,国家的人才依然很感觉得缺乏,国家的文化,依然是感觉得落后。”他对于留学教育颇感失望,认为我国留学政策之缺点乃是留学经费不足,但留学生派得太多。他解释说:“中国于民穷财尽之秋,多派留学生当然是不经济的办法。而其流弊所及,尚不只金钱的损失。因为多派留学生,政府受财政的限制,不得不减低官费,不得不缩短留学的年限。”他认为,若“要求中国学术之独立,仅仅派遣留学生不能收其全功。我国一方而也应当设有研究机关(包含大学研究院所),既可以利用本国的材料,又可以省掉许多经费。”,1947年,齐思和论述了学术独立的问题。他认为,立国的重要条件,不仅是人民、领土、物产与政治组织等,而且还必须有独立的学术和大批的专家。针对当时政府为培养高级专家而选派大批青年到国外留学的做法,他颇有异议。他说:“我们若对于国内的教育制度不加以改良,不与留学回国的专家们以继续研究的机会,他们不但不能继续研究,而且他的知识不久便会落伍。照这样下去,中国的学术永远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永远赶不上外国。”而对当时学术界经费不足的困难,他认为:“我们如果要提倡专门研究,必须扩充大学研究院的组织。以前专靠外国替我们造就高级专门人材的办法,不但太不经济,而且长此以往,我们的学术永无独立之一日,永远是处在被支配被领导的地位。”由是,他主张要积极发展大学研究院所。
总之,自从我国近现代大学研究院所创设之后,发展大学研究院所与派遣留学之间就一直存在矛盾,并引发了学者们的持续讨论。由于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出发点和着力点不尽相同,但他们在论述大学研究院所发展与派遣留学的关系时,亦未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在立足于本国学术滞后和经费匾乏的现实基础上,建议发展本国的大学研究院所,以节省留学费用和争取学术独立,达到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效益最大化。在当今“留学热”愈演愈炽,甚至崇洋媚外思想不断滋生的背景下,我们应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引导,并努力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保持我国文化和教育的独立性,以避免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流失,这也是我们当前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第四篇:雄安新区建立背景下教育现状及发展分析选题依据及意义(范文)
雄安新区建立背景下教育现状及发展分析选题依据及意义
选题依据
建立雄安新区的意义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的定位是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同时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城市.雄安新区的设立,对其教育事业既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改革和发展机遇。
雄安新区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会因经济重组、城乡交融、居民动迁、人员流动等一系列区域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受教育人数激增、流动人员子女入学难、城乡差别明显、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传统教育结构与现代城市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
选题意义
雄安新区教育现状未来雄安新区的教育应该是与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相适应的“新教育”。通过对雄安新区教育的现状调查,加强教育科学规划、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构建适应新区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大力发展教育产业等建议,助力雄安新区的开发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尧.中国教育现状及思考[J].神州(上旬刊),2017,(13):147.[2]肖阅文, 王明宇.浅谈在线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商论,2017,(18):176-177.[3]王素丹, 朱磊, 王大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雄安新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风,2017,(23):8.[4]姜小丽.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有效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7,(31):368.[5]张强.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基于服务雄安新区的视域[J].职教论坛,2017,(19):66-70.[6]殷凤, 程小华.校际合作,扩大优质资源的规模效益——以浦东新区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实践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3,(9):3-5.[7]赵惠娟, 胥佳慧, 蔡禹龙.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24):61-65.[8]邵婧博.中国教育现状及思考[J].才智,2016,(16):31.[9]毕栋栋.论中国教育现状与发展[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11):256-256.[10]乔彬.中国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J].教育界,2015,(22):8-8.
第五篇:在“牵手希望,圆梦大学”南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顺昌鞋业专项基金结对资助仪式上的讲话
在“牵手希望,圆梦大学”南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顺昌鞋业专项基金结对资助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张常委,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朗朗金秋,硕果累累。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顺昌鞋业专项基金结对资助仪式,帮助今年高考被录取的寒门子弟圆梦大学。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顺昌公司向各位同学发奋努力的品格表示赞赏!对你们的金榜题名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向出席今天仪式的领导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扶危济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捐资助学是体现爱心、托起希望的善意之举,是一件实施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好事、实事。这次团市委发起的青少年发展基金结对资助活动,是一项温暖人心 “民生工程”,它彰显了“上善若水、大爱无垠”的关爱和奉献精神。我们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少年,不论出身如何,家庭条件如何,都能够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因为暂时的物质困难而失去进一步展现自己潜在的本领和才华的机会。因此,对于团市委推荐的10位优秀学子,顺昌公司此次资助你们每年每人3000元的学习费用,为期四年,目的是帮助你们克服物质困难,能够有一个相对安心的学习环境,为你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顺昌公司是一家主营童鞋出口的企业,现在员工1500多名,预计今年的销售总额为2亿人民币。近年来,我们顺昌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克服困难,负重前行,特别是遭受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时,各级党委、政府能够与我们企业风雨同舟、共克艰难,保障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还有在各自岗位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他们始终以纯朴善良的宽容之心,理解、关心我们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公司秉承诚信、敬业、创新、奋进的经营理念,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自觉做到致富思源,胸怀感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资助慈善事业。
我们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够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每一个人只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有向上攀登的希望,就能勇敢地去面对生活,改变人生,艰苦的生活条件反而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在这里我谈一个我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几件事情,与大家分享。90年代初,我在厦门读中专的时候(不像你们即将是大学生啊),每一年的暑假我都到厦门码头去做搬运工,为自己赚取下一学期的费用,尽管是炎炎夏日,高温酷暑,我还是坚持下来。那些在码头做搬运工的日子,有赚到了一点工钱,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收获是磨炼出了我吃苦耐劳的性格,这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学校毕业后,我到山东一家制革厂学做毛皮,那种工作场所的确是“脏,乱,差”,整个制皮车间都充满刺激性异味的,刚开始工作,感觉是难以忍受,度日如年,但我还是坚持下来,身心投入到学习制皮工艺中。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对皮的工艺制作和质量鉴别的技能就大大地提升了。1994年底,我应聘到一家皮革公司做销售业务员。在一年的时间里,我跑业务所骑的摩托车行车里程达到6万多公里,平均一天行程将近200公里,在一天之内要跑泉州、厦门和漳州三个市是经常的事。虽然是很辛苦,但我依然还是坚持下来。付出就有回报,也正是在皮这个行业,让我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直到今天,虽然我是顺昌公司总经理,但是每一次公司在大规模交货的时候,我都坚持在现场查货、验货,从晚上八九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的四五点。有的人不理解,说你当了总经理,怎么还要那么辛苦呢?我只是笑笑,说自己已经习惯了。正是有着包括我在内顺昌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和打拼,我们顺昌公司的出口额和纳税额在这最近这几年的增长幅度都在80%以上。
同学们,我谈我经历的具体事情,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就是“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竞成”。生活中所有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每一个学子都要拿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精神,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希望每一位同学走进大学校园后要珍惜四年青春时光,好好用功,努力学习,在学习中集聚力量,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将来参加工作后能为自己,为父母,也为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努力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成就自我、造福社会。
最后祝各位领导,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各位学子学业有成,前程似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