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庆祝建党93周年之河北成就
经济 概况
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0197.09亿元,居全国第六;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10.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30.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研发经费支出占河北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10元;河北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2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31.1亿元;进出口总值4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3.7亿美元。[13]
第一产业
河北是中国重要粮棉产区,截止到2013年现有耕地619.9万公顷,大部分的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但各地耕作制差异很大。河北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棉花最重要,河北省是中国重要产棉基地。此外,油料、麻类、甜菜、烟叶也重要,与棉花合为本省五大经济作物。畜牧业是本省仅次于耕作业的重要农业部门。
河北还是中国重要渔区之一,以沿海渔业为主,秦皇岛是主要中心。河北省盛产栗、杏、柿、梨等果品。
2013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631.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4万公顷,增长0.2%;总产量3365.0万吨,增长3.6%。其中,夏粮产量1402.4万吨,增长3.6%;秋粮产量1962.6万吨,增长3.6%。
2013年河北省棉花播种面积48.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6.5%;总产量45.7万吨,下降19.1%。油料播种面积47.0万公顷,增长3.6%;总产量151.1万吨,增长5.8%。
2013年河北省蔬菜播种面积12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总产量7902.1万吨,增长2.7%。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8.4万公顷,增长14.2%;产量2584.6万吨,增长15.3%。
2013年河北省肉类总产量448.8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猪肉产量265.3万吨,增长2.4%;牛肉产量52.3万吨,下降5.4%;羊肉产量29.1万吨,增长1.2%。年末生猪存栏1932.9万头,增长4.6%;生猪出栏3452万头,增长1.6%;禽蛋产量346.1万吨,增长1.0%;牛奶产量458.0万吨,下降2.6%。
2013年河北省水产品产量123.1万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90.2万吨,增长11.0%;捕捞水产品产量32.8万吨,下降6.3%。
2013年河北省木材产量84.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4%。
2013年河北省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70.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提高1.5个百分点。
2013年河北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4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6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1亿千瓦,比上年增长2.2%。实际机耕面积540.8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61.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当年机械播种面积657.2万公顷,占75.1%,提高0.1个百分点;机械收获面积468.0万公顷,占53.5%,提高5.6个百分点。农村用电量616.4亿千瓦小时,增长3.8%。[14]
第二产业
河北省主要煤矿有开滦、井陉、峰峰等多处,产品部分输出国外。电力工业以火电为主,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组成了河北南网,还参加组成京津唐电力网(即河北北网,含省内的张家
口、承德、唐山、廊坊、秦皇岛及京津)。[15]
2012年河北省已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电气、煤炭、纺织、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石油、轻工、医药等优势产业。工业生产中的一些行业和产品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其中,保定的新能源产业积聚区——中国电谷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高速发展的保定汽车工业占河北省90%以上,产销规模已经接近每年70万辆,汽车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16]
2012年河北省纺织工业中的纱、布产量居全国第4位和第5位,印染、服装产量居全国第6位;建材工业中的卫生陶瓷、平板玻璃产量居全国第1位和第2位;能源工业中的洗精煤、原煤、原油产量和发电量分别居全国第1、6、7、4位;冶金工业中的钢和生铁产量居全国第5位和第3位;化学、医药工业在全国占优势地位;河北有四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中国电谷、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北有三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16]
2013年河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3194.8亿元,比上年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11.1亿元,增长10.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2%,集体企业下降0.2%,股份制企业增长1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5%。
2013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9.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钢铁工业增长10.1%;石化工业增长4.9%;医药工业增长8.7%;建材工业增长7.6%;食品工业增长7.6%;纺织服装业增长14.2%。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7%,增速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
5.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2%。其中,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三个领域增加值分别增长16.3%、22.0%和10.5%。
第三产业
2011年河北省已与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省市级友好城市已达75对。到2011年底,河北省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近2000亿美元,共建成投产“三资”大企业9728家,2011年实现外贸出口400亿美元。外商投资的项目涉及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轻纺、机械、电子、服装、公用事业、房地产等领域。外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90多家国际著名大公司。河北已在中国轻工业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原料都可在河北加工。
2013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221.3亿元,比年初增加5202.4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3357.2亿元,比年初增加2688.9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966.0亿元,比年初增加3041.9亿元。
2013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37.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09.8亿元,增长19.8%;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67.2亿元,增长1.8%;健康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0.6亿元,增长24.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15.7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160.2亿元,增长19.9%;寿险业务给付136.8亿元,增长79.1%;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8.7亿元,增长33.9%。
社会
教育
2013年河北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3万人,比上年增长4.9%;在学研究生3.8万人,增长5.3%;毕业生1.1万人,增长7.7%。普通高等学校118所,招生34.7万人,增长1.3%;在校生117.4万人,增长0.5%;毕业生33.4万人,增长5.9%。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5.2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18.1万人,小学在校生546.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2.9万人。
科技
2013年河北省用于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占河北省生产总值的1.0%,同比提高0.08个百分点。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0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5家、重点实验室87家。组织滚动实施的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05项,在建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项目47项,新增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项目20项。专利申请量27619件,授权量18186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8.8%和18.7%。截止年底,有效专利7404件。[14]
文化
文化建设
2013年末河北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2个,博物馆103个,文化馆182个,公共图书馆173个,档案馆185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31座,调频转播台159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150座,电视转播台252座。有线电视用户863.4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85.5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3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26%。2013年生产各类影片13部,电视剧6部203集。出版各类报纸15.9亿份,各类期刊5552.1万册,图书18456.9。
历史文物
河北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其中保定市拥有47处,为河北第一文物大市。邯郸,保定,承德,山海关,正定是河北五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有保定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满城汉墓、腰山王氏庄园、定州塔,邯郸赵王城遗址、邯郸丛台、涉县娲皇宫、涉县一二九师旧址,景州塔(景县舍利塔)、北齐高氏墓群,唐山清东陵、沧州铁狮子、赵州桥、正定隆兴寺、邢台大开元寺、隆尧大唐祖陵、商代邢墟遗址、内邱扁鹊庙等。[17][14]
卫生
2013年末河北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848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28个,乡镇卫生院19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1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8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3个。卫生技术人员33.3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5.02万人,护师、护士11.15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0.35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8.13万张。
第二篇:庆祝建党93周年之浙江成就
经济 简述 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3年,生产总值(GDP)3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4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337亿元,分别增长0.4%、8.4%和8.7%。人均GDP为6846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055美元),增长7.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8:50.0:45.2调整为4.8:49.1:46.1。
教育 义务教育 2013年,浙江省共有3400所小学,招生60.8万人;在校生349.6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增长0.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共有1727所初中,招生51.2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增长0.4%;在校生148.3万人,初中入学率为99.95%。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5平方米;生均图书25.6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5.6台;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比例为93.8%,比上年提高
6.4个百分点;建立校园网校数比例为97.9%,提高2.8个百分点。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6.6平方米;生均图书41.3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24.8台;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比例为95.1%,提高2.3个百分点;建立校园网校数比例为99.0%,提高3.3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
截至2013年,浙江省共有普通高校106所(含独立学院及筹建院校)。研究生、本科、专科招生比例为1:7.8:6.7;普通高考录取率为85.9%,与上年基本持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年研究生招生19535人,其中,博士生2346人,硕士生17189人,招生总数比上年增加787人,增长4.2%;在学研究生57801人,其中,博士、硕士在校生分别为10038人、47763人,在学研究生总数比上年增加3432人,增长6.3%。普通本专科招生28.3万人,比上年增长0.9%,本专科招生比为53.5:46.5;在校生96.0万人,增长2.9%,毕业生24.5万人,减少1.1%。
社会
科研
浙江省拥有国务院部属科研和开发机构27个,省市科研机构154个,向国内外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重点专业实验室3个。
2005年全社会科技投入305亿元,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中国第2位,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14项,获奖数居中国各省、市第5位;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分别跃居中国第7位和第6位。加强创新系统培育和基础性研究。浙江省拥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10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
水稻育种,畜禽、鱼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养,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毛竹、蚕桑、食用菌、蜂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处于中国较高水平;机电、轻纺、医药、化工等行业的科学研究在中国占有重要位置;环境保护、医学卫生等社会发展科技领域的总体水平处于中国先进水平。此外,浙江在基因技术、遥感技术、液体分离膜技术、光电技术以及沼气、太阳能、风能、潮汐等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
传媒
截至2013年,浙江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6%和99.65%。全年共审查电影36部,制作电视剧75部3071集。制作动画片40部2968集,21154分钟。全年广播影视经营收入2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电影票房收入18.0亿元,增长33.9%。全年观影4870.5万人次,共完成29.8万场农村电影放映任务。群艺(文化)馆102个,公共图书馆98个,博物馆148个。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6家。有线电视用户1452.3万户,比上年增长4.9%;浙江省14家图书出版社,共出版图书12040种,总印数3.8亿册,比上年增长5.6%;公开发行报纸71种,年出版量34.0亿份,平均每千人每天拥有169份报纸;出版期刊222种,与上年持平,年出版量0.81亿册,下降2.4%。浙江省共有综合档案馆99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1711个全宗,共计216.2万卷,31.8万件。卫生
2013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万个(包括村卫生室)。各类医院床位数19.7万张,比上年增长9%;浙江省卫生技术人员35.2万人,增长7.1%,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8万人,注册护士13.3万人,分别增长6.3%和9.4%。医院年诊疗222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9%。2013年末浙江省预约诊疗网络接入医院16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3家,分别增长1.1倍和65.8%.体育
2013年,浙江省运动员在各类国际性、洲际性、全国性比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19个、亚洲冠军23个、中国冠军348个。浙江省共创建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4个,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2个。2013年末浙江省共有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6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33所;省级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37个,国家级营地4所。
第三篇:庆祝建党93周年之上海成就
经济 综述
北宋,上海地区设立专门机构征收酒税。南宋景定、咸淳年间,上海地区的稻棉种植、渔盐蚕丝、棉纺织业日益发达,商贾云集,上海镇设立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元代,上海县“岁计粮十有二万余石,酒醋课税统钞一千九百余锭”。元初,乌泥泾人黄道婆改革纺织技术,推动棉花种植和棉织手工业发展。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棉布畅销全国各地,有“木棉、文绫,衣被天下”之称。
1966~1976年,因“文化大革命”,大批工厂生产受影响,各项管理制度严重破坏,产品质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上升,生产技术水平停滞不前。全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重新扩大,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城市市政建设发展缓慢。同时,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取得进展,在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建设一批原材料基地,兴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一期工程,试制成功地面卫星接收站、大型运载火箭等。
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政策。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提出,要“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上海民心比较顺,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上海经济和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16]
2013年,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背景下,上海经济继续保持了中速平稳增长,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先于全国出现经济增长企稳回升态势,上海从2012年开始经济增速逐季回升,2012年GDP增速1季度为7%,1-2季度为7.2%,1-3季度7.4%,全年为7.5%,2013年一季度回升到7.8%,而同期全国GDP增速,1季度为8.1%,1-2季度为7.8%,1-3季度为7.7%,全年为7.8%,2013年一季度又回落至7.7%。二是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增幅相对稳定,2013年GDP增速,1季度为7.8%,1-2季度7.7%,1-3季度7.7%,估计全年保持在7.8%左右,各季度GDP增幅基本稳定在7.6-7.8%区间,这是上海近年来各季度GDP增长最平稳的一年。上海经济增长先于全国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并且GDP增幅保持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开始取得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也已有所提高。[17]
2013年上海市实现GDP2160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28亿元,下降2.9%;第二产业增加值8027.77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7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9.01万元。[18]
工业
1958年后,上海工业除城市大工业外,形成市郊乡镇工业、城镇工业和市区地区工业。到70年代后期,成为全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90年代,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3。
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跃进”运动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铁木、木器、缝纫等工场、作坊和下放的城镇手工业合作社组成各种人民公社工业企业,同时人民公社新办砖瓦、土农药土化肥等小型工厂和作坊,开始形成社队办工业。1958年,全市人民公社社办工业企业2698家、从业人员10.71万人,总产值8988万元。
1958年8月,市郊10县有手工业合作社、组668家;从业人员4.7万人,大多为原手工业者。是年,除2万余人转为县属地方国营和合作工厂,2万余人随企业下放公社外,所剩0.5万人仍从业于手工
业合作组织,发展手工业,开始形成城镇工业。
1958年,全市各区街道利用社会劳动力和房屋,开办里弄生产组和里弄服务组。开办里弄生产组7667个,有29.9万名家庭妇女参加,为大工业加工服装、纸盒等。开始形成里弄生产组工业。
1979年后,社队工业、城镇工业、街道工厂工业结合各自存在的问题,面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形势,从整顿着手,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轻、纺、手产品。开展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素质,引进技术人才。开展产品质量升级、创优、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组织开发新产品及产品更新换代。强化企业管理和企业改革,转换企业机制。发展与市属大工业经济联合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技术合作,提高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壮大企业实力。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制作、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起步,发展三资企业,增加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外向型生产。组建集团型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规模效益。深化企业改革,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社队工业、城镇工业和街道工厂工业集体所有制开始向国集联营、中外合资合作、独资、集团型、股份合作制等多元化发展。并根据全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发展工业园区,纳入全市国民经济计划发展的轨道。
1995年,有县区属集体工业企业341家、从业人员7.48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8.36亿元,总产值42.24亿元。有24个工业大类、151个小类,服装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品业3个行业产值居首,占县区属集体工业总产值41.3%。有大中型企业18家、三资企业35家。经营外贸出口产品生产企业产值达14.3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33.8%。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26家,租赁制企业20家,兼并企业14家,公司化重组企业11家,整体或部分股权转让16家,关闭、破产、托管等84家。县区属集体工业生产后劲不足、经济负担加重,负债率高,面临不少困难。[19]
2013年工业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运行特征,但增速有所放缓。工业增加值1季度增长5.4%,1-2季度增速回落至4.9%,1-3季度增速再次提升到5.7%,较去年同期增长3.1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增长效益也有所提升,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了6.7%,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3个百分点。[17]
金融
在解放之前,上海曾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无论股票,黄金,外汇等金融市场规模全部雄踞亚洲第一。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货交易中心,仅次于芝加哥;全球最大黄金现货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钻石现货交易中心,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但是,在1956年公私合营后,所有资本市场也被关闭。以1987年交通银行恢复营业以及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再度成立为标志,金融市场开始恢复。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设立上海副
浦东新区(5张)
总部。2009年,上海启动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
上海是中国金融中心,上海几乎囊括了全中国所有的金融市场要素:上海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资金拆借市场、国家黄金储备运营中心、国家外汇储备运营中心、上海清算所(中国人民银
行清算总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央行征信系统中心、支票节流数据处理中心)、中国四大银行(农行、中行、工行、建行)上海总部、各大外资银行大中华总部、中国反洗钱资金监控中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中国保险交易所。
财政税务
上海解放后,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949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财政局、直接税局和货物税局成立,行使政府管理财税的职能。10月,建立全市经费支出概算。1950年,按全国财经统一的要求,全市财政收入全部纳入国家预算。1952年,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上海市建立财政预决算。1949年6月~1995年,上海市地方财政收入合计5339.25亿元。其中1949~1978年占总数的36.62%,1979~1995年占63.38%;税收收入占51.35%,企业上缴利润、地方自筹和中央专款收入等占48.65%。同期,地方财政支出合计1568.18亿元,其中1949~1978年占18.49%,1979~1995年占81.51%;用于生产建设占42.50%,教科文卫占21.85%,城市设施占5.91%,行政管理占6.99%,社会福利及其他占22.75%。其间,绝大多数年份,财政收支呈增长趋势,1950年财政收、支分别为1.09亿元和0.8亿元,1995年分别增至406.43亿元和267.89亿元。1961、1962和1967、1976年因“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财政收入下降。
上海是全国的财源大户,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1949年6月~1995年,年均收入占全国8.7%,其中1959~1984年为10.9%~17.7%。最高为1960年占17.7%,最低为1992年占
4.4%。上海地方财政收入上解中央的数额在全国名列前茅,1951~1995年共上解3863.36亿元,占地方收入总额72.5%。同期,上海市按国家规定的财政管理体制,从收入中分得1463.18亿元,留用比例为27.5%。1949年6月~1995年上海地方财政实际支出数为1568.81亿元,大于留成数104亿多元,是地方的自筹收入等。上海市财政支出占全国的比重较小,年均2.5%,最高为1995年占3.9%,最低为1955年占0.7%。
1994年起,国家对上海市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依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把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按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3个部分,分别上缴或按比例分成和留用。1995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407.10亿元,支出267.89亿元,创解放后上海地方财政收支的最高额,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为实现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作贡献。[20]
贸易
统计显示,2012年上海海关出口4911.6亿美元,下降1.8%;进口3101.5亿美元,下降0.7%;贸易顺差为1810.1亿美元,下降3.5%。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占五成以上,加工贸易进出口双双下降。就进出口地区看,上海海关关区对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进出口有所下降,降幅为7.6%;对美国出口保持小幅增长态势,增幅1.2%;对日本进出口也有所下滑,降幅为3.7%;但对东盟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增幅达到7.9%。[21]
7社会
体育
上海是国际体育名城,世界最高级别的单项常驻赛事几乎都落户在上海。上海每年举办的常规赛事有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ATP1000网球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冠军赛,上海斯诺克大师赛等。上海是首届东亚运动会的举办地。上海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协
办城市之一。2007年女足世界杯决赛和2011年
世界游泳锦标赛。
上海主要体育场馆有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虹口足球场、上海国际赛车场、源深体育中心、旗忠网球中心、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等。上海足球参加顶级联赛的球队:上海申花,上海东亚,上海申鑫。
居民收支
据抽样调查,2010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838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工资性收入21745元,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6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工资性收入9606元,增长10.1%。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23200元,比上年增长10.5%。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25元,比上年增长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2%。[22]
社会保障
体育(2张)
至2010年末,上海共有894.8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55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54.58万人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404.84万人参加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至2010年末,全市共有999.7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调整提高各类保障标准。全年“城保”、“镇保”和“农保”月平均养老金分别提高170元、70元和35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23]
居住条件2010年,上海建成居民住宅1415.44万平方米。一批批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安全便捷的住宅纷纷建成并投入使用。至2010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达到17.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3平方米。[24]
第四篇:庆祝建党93周年之河南成就
经济 2013年,河南省生产总值321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58.9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7806.39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0.49亿元,增长
8.8%。三次产业结构为12.6:55.4:32.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68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3.06亿元,增长18.3%。[24]
第一产业
2013年,河南全省粮食种植面积10081.8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 1.0%,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366.66千公顷,增长0.5%;棉花种植面积186.67千公顷,下降27.3%;油料种植面积1589.93千公顷,增长1.0%;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745.78千公顷,增长0.9%。
全年粮食产量5713.69万吨,比上年增长1.3%;棉花产量18.97万吨,下降26.1%;油料产量589.08万吨,增长3.4%;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81.80万吨,增长3.3%;禽蛋产量410.20万吨,增长1.5%;牛奶产量316.40万吨,增长0.1%。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149.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农用拖拉机387.10万台,下降0.2%;农用运输车218.71万辆,下降0.3%;农村用电量305.42亿千瓦时,增长5.3%。[24]
第二产业
2013年,河南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5960.60亿元,比上年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其中,轻工业增长11.5%,重工业增长11.9%,轻、重工业比例为32.9:67.1。产品销售率为98.5%。
规模以上工业40个行业大类中,规模居前10位的行业增长速度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增长10.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4.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6.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7.3%,纺织业增长10.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
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比上年增长13.2%,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4.0%。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增长12.1%,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7.6%。高技术产业增长29.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9.7%,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低2.1个百分点。[24]
河南省共180个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28]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
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9]
2013年,河南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72.59亿元,比上年增长8.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98.47亿元,增长4.7%。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2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10236.77亿元,增长13.5%;乡村2189.84亿元,增长15.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394.54亿元,增长11.8%;零售业9170.26亿元,增长14.3%;住宿业109.22亿元,增长1.6%;餐饮业1602.59亿元,增长13.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8.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7.8%,日用品类增长15.2%,中西药品类增长13.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1%,家具类增长20.2%,化妆品类增长16.5%,金银珠宝类增长32.9%,汽车类增长15.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4%。
社会 文化事业
2013年末,河南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3个,文化馆205个,公共图书馆157个,博物馆22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5个。139个博物馆、纪念馆、6个美术馆、145个公共图书馆、2072个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汉魏洛阳故城等4处大遗址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达到8处。广播电台18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电视台18座,教育台10座;有线电视用户888.49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8.09%,电视人口覆盖率98.11%。省电台推出了手机台,省电视台开办了微博发布厅和微信公众平台,开启了传统媒体与手机、互联网的合作新模式。2013年图书出版总印数2.39亿册,期刊出版总印数0.96亿册,报纸出版总印数21.25亿份。共有综合档案馆17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28.26万卷。[24]
科技事业
2013年,河南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21.0万人,经费支出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年末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95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23家,其中国家级69家;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65家,其中国家级27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9个;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28家;启动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25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38项;申请专利55920件,授权专利29482件,分别增长28.7%和9.8%;有效发明专利11249件,增长29.6%。签订技术合同3799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4]
体育事业
2013年,河南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11个、亚洲冠军21个、全国冠军118个,共获得金牌150块。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共获得14.5枚金牌、7枚银牌、18.5枚铜牌。投入资金8100余万元,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150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678套,全民健身路径867个。
2013年,河南全省研究生招生12185人,在学研究生33317人,毕业生10660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0.84万人,在校生161.83万人,毕业生45.02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5.41万人,在校生33.64万人,毕业生10.59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53.06万人,在校生147.19万人,毕业生59.6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66.11万人,在校生189.23万人,毕业生63.13万人。初中招生137.71万人,在校生385.05万人,毕业生140.34万人。小学招生181.06万人,在校生939.98万人,毕业生164.48万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0.33万人,在校1.67万人。“新机制”安排资金130亿元。
第五篇:庆祝建党93周年之北京成就
经济 数据
首都机场远眺市区
2011年全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人均GDP达到80394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447美元;2011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达2018.6万人;2011年12月,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上中等富裕国家地区的上游,接近富裕国家地区的水平。[14][14] 按2010年世界银行划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富程度标准来看,北京实现的人均GDP已处于
[15]2012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增幅比上年略低0.4个百分点。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024元,折合13686美元。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文化企业重组、改造和上市,预计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超过9000亿元,增长20%以上。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2.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216.2亿元。第三产业比重为75.7%。
更新淘汰老旧机动车22.4万辆,新增纯电动车1100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全面下降。[16]
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2012年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第1名。
初步核算,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4352.3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86.5亿元,增长7.6%。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213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0.8:22.7:76.5变为0.8:22.3:76.9。[17]
贸易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
北京商务中心区
品零售额7702.8亿元,比2011年增长11.6%。进出口总值407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8]
其中出口596.5亿美元,增长1.1%;进口3482.7亿美元,增长5.3%。
[8]
2013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购销额1159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实现购进额56112.4亿元,增长10.3%;销售额59800.3亿元,增长10.1%。[17]
金融
作为首都第一个大规模整体定向开发的金融功能区,进过十几年的发展,金融街已经成为中国的金融决策监管中心、资产管理中心、金融支付结算中心、金融信息中心:金融街集中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中国最高等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几乎所有有关中国金融的重大决策都在这里酝酿、讨论和最终形成,是中国金融业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区。
新北京·人民日报社大楼 [8]
证券: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85412.9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股票成交额44993.4亿元,下降27.1%;基金成交额2355.9亿元,增长57.6%;债券成交额37388.6亿元,增长1.4倍。年末股票市场累计开户数551.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0万户。
保险: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656.1亿元。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286.2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52.3亿元,人身险赔付133.9亿元。
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均在北京。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金融业巨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在北京。中国人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等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均设在北京,北京同时还聚集了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总部,其中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等企业。
社会
体育事业
北京市曾举办第一、二、三、四、七届全国运动会,1990年北京亚运会、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08年北京残奥会。2009年北京市共有体育场馆共有6149个。
主要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工人体育场、五棵松体育馆、国家网球中心、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首都体育馆、北京大学生体育馆、奥体中心体育馆、北京射击馆、丰台垒球场、月坛体育馆。
新闻出版
中央电视台新址 [8]
北京市有国家级广播电台2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家级电视台2座(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市级广播电台1座(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市级电视台1座(北京电视台)等。2009年北京地区出版报纸259种,出版期刊2898种,均与上年末持平;出版图书17.1万种,较去年增加3.4万种。
影视产业
中国电影诞生地是位于北京大栅栏的大观楼。2012年6月份,北京共有院线16条,影院总数达到126家,银幕总数达到676块,人均银幕数居全国首位。
其中,近3年国产票房过亿的大片,近半数出自怀柔。[22]“中国影都”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已经聚集了中影、星美、华谊、海润、金英马、小马奔腾等影视企业360余家,累计拍摄制作影视作品约1300部。[23]
社会保障
2012年末北京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1206.4万人、1279.7万人、1006.7万人和89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7万人、91.7万人、125.7万人和34.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67.4万人,参合率为98.1%,高于上年末0.4个百分点。
2012年末北京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34家,床位7.8万张,收养各类人员3.2万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09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81个。
[8]
8教育
概述
2012年北京市共有56所普通高校和79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7万人,在学研究生25.2万人,毕业生7.1万人。北京市91所普通高等院校全年招收本专科学生16.2万人,在校生58.2万人,毕业生15.3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学生26.5万人。
北京市共有民办小学40所,在校学生5.1万人;民办普通中学72所,在校学生4.5万人;民办普通高校15所,在校学生6.8万人;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69个,注册学生1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