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哥林多前书──基督和他的十字架
哥林多前書──基督和祂的十字架
題示:先將本書讀習一遍,將當時哥林多教會的光景,以及所發生的問題,與現今教會一切的景況,作一對照,引為鑑戒。
一、作者:保羅和所提尼(一:1)。保羅的生平已略在羅馬書的簡介中提及,至於所提尼很可能就是那位行傳十八章十七節所記載,在哥林多管猶太會堂,因保羅的緣故被揪打的所提尼同一個人,這雖難以完全証實,但本書所題到的所提尼必為哥林多教會所熟知。
二、寫作時地時間:約在主後56年春天。地點在以弗所。
三、寫作對象及背景:本書對象乃達與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和在各處求告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一:
2)。哥林多城位於希臘半島南部,僅四英哩闊的狹窄地峽,接連南北兩的樽頸地帶。因兼有東西兩面港口,故是希臘南北部的交通要衝,也是歐亞二洲的貿易中心,是古代極富庶和商業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哥林多當日為羅馬的殖民地,也是亞該亞省的首府。人口很多也相當複雜,居民有希臘人、羅馬人和猶太人,各種形色、各種行業的人,但近三分之二為奴隸。有人品評哥林多是一個‘沒有高尚風度,沒有傳統,沒有扎了根的公民’的殖民地。哥林多一面是文化、藝術、商業十分發達的城市,另一面是道德敗落、罪惡充盈的城市,其中一種當日舉世聞名的罪惡,便是在一山上聳立一座愛之女神亞富羅底特的大廟,廟內有女祭司千名,都是廟妓,在城內各街道經營醜業。還有商賈、水手從世界各處帶來各種形色的罪惡。哥林多不只成了財富奢侈、酗酒放蕩的同義詞,也成了一個藏污納垢的地方,在當日流行的口語:‚哥林多式的生活‛,其意義即為‘酗酒及不道德的放蕩生活’。在當日希臘的戲劇如有哥林多人在舞台上出現總是一個醉了酒的人。哥林多的名稱竟成為淫亂生活的別號。羅馬書第一章所描述外邦人的罪惡,均見於哥林多這罪惡之城。哥林多的教會是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時所建立,他在那裡住了一年半,一面織帳棚,一面傳道(徒十八:1-11)。保羅离開哥林多之后,從几處不同的消息來源得悉,哥林多教會正面臨一些難處;同時,哥林多教會或許也曾就一些疑難問題,梢信向保羅請教(參林前七1;八1;十二1;十六1)。因此,保羅寫本書的目的至少如下:(一)革來氏家里的人告訴他教會內部有分門結党之事(林前一
11~12),因此他用了四章的篇幅來勸導他們不可高舉任何人。(二)又有人向他報告了教會中發生淫亂和彼此爭訟的事(林前五1;六1),所以他又用了兩章的篇幅來勸戒他們不可淫亂和爭訟。(三)針對他們所詢問或正面臨的各种疑難問題,諸如:嫁娶和守童身的問題(七章)、吃祭偶像之物和吃喝享受的問題(八至十章)、女人蒙頭和吃主的晚餐并愛筵的問題(十一章)、屬靈恩賜的問題(十二至十四章)、復活的問題(十五章)、捐款的問題(十六章)等。故寫此信主要為糾正哥林多教會的錯誤和混亂,並解答他們來信所題出的問題。
四、主題:本書信的主題,是保羅怎樣將一個世俗化和屬肉體的教會糾正過來。針對當時教會的弊端,保羅嚴重警惕他們的种种態度、錯誤和行動,並且強調信徒當將基督和祂的釘十字架應用在個人和教會問題上。莫法特簡練地將實情表達出來:「教會處于世上,這是必然的;不過世界進了教會,這是不應該的。」
五、特點:哥林多前書是一本「問題專著」,因為保羅在書信中處理(「論到」)教會在邪惡的哥林多城所遇上的各种問題。故此,這書信正是教會現今內外交困時至為需要的。所處理的問題包括分爭、領袖崇拜、道德敗坏、法律爭訟、婚姻問題、低劣的行徑和運用屬靈恩賜的規則。本書雖只論哥林多教會的事,卻與歷代以來的眾教會,息息相關(一7)。對於教會治理的原則,合一,聖潔生活,聖靈的交通,恩賜的運用,皆有明確的教導。今天教會中的難處甚至有過於昔日哥林多教會的難處。神對付當日問題的原則,今天仍是一樣,故值得我們的關注。哥林多前書所對付的,是許多外面的疑難和問題,然而最有价值的,乃是由中引出了極深屬靈生命的實際。此外,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是關于愛的篇章,是全本聖經甚最美麗的一章,還有第十五章是全部聖經論及復活最詳細的一章。在論到基督徒生活和教會實行的方面,這卷書堪稱彌足珍貴。
六、重點:
1.本書顯明基督的所是与所作:
一、是我們的分(一9),二、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一24),三、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一30),四、叫我們得榮耀(二7),五、是榮耀的主(二8),六、是神深奧的事(二10),七、是神建造教會的唯一根基(三11),八、是逾越節被殺獻祭的羔羊(五7),九、是誠實真正的無酵餅(五8),十、獨一的主,万物与我們都是借著祂而有(八6),十一、是我們的靈糧,靈水,靈盤石,十二、引導我們的云柱(內住恩膏的引導)(十2),十三、是教會的頭(十一3),十四、是教會的全體(十二12),十五、是我們的信
心,榮耀的盼望,愛的生命(十三13),十六、是我們的福音(十五1~4),十七、是我們的復活(十五4;約十一25),十八、是我們初熟的果子(十五20;約十二24麥种),十九、是万王之王(十五25;啟十九16),二十、是第二個人(結束第一個人亞當)(十五47),廿
一、是末后的亞當(結束亞當的族類)(十五45),廿
二、是叫人活的靈,賜人生命并且得更丰盛的生命(十五45;約十10)我們必須与基督聯合為一,才能活出祂的丰盛。
2.本書一章三十節更正确的譯法應為:『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公
義、聖潔、救贖等三項是用來解釋智慧。基督是我們的『智慧』,惟有祂能解決我們人生一切的問題:以往是我們的『公義』,使我們得救;現在是我們的『聖潔』,使我們過聖潔的生活;將來是我們的『救贖』,使我們的身體得贖。這一節聖經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如果能深入理解,并且經歷這些話所包含的真理,我們屬靈的光景一定會大大改觀。
3.基督和祂的釘十字架,不單是神拯救人的能力和智慧,也是解決教會中各種難處的能力和智
慧。教會中的不同心、有嫉妒、有分爭始終是教會嚴重的問題,保羅用了四章的篇幅來指責和糾正他們。教會中的結黨結派多半出自對領導人不智的傾慕、高舉、擁護和奉承他們所敬佩的人。保羅指出這是屬肉體,在基督裡是嬰孩的表號(三:1-3)。這必需藉著基督和祂的十字架治死肉體裡宗派的靈,它如人身體內造反的癌細胞,若不及早處理,便會引起分裂,破壞基督身體的合一。保羅本身就是他們的榜樣,他與亞波羅和彼得之間沒有難處,關係良好,他們沒有相責、相論、相爭,所以他能求他們效法他(四:2,6,13)。
4.保羅題醒哥林多信徒,他們是主用重價買來的,是基督的肢體,也是聖靈的殿,不再屬乎自
己,乃屬乎主。身子不是為喫喝和淫亂,乃是為著主。不該濫用自由,不應受任何事物的轄制,要在身子上榮耀神;同時不可欺壓人、虧負人,尤其是同作肢體的弟兄,情願自己吃虧,不使人跌倒,不作不義的事情,靠主復活生命的大能,過著成聖稱義的生活,而得以承受神的國(五-六章)。
5.保羅在解答他們來信上所題到有關嫁娶與獨身(七章);喫祭偶像之物(八至十章);女人蒙
頭,喫主晚餐,運用屬靈恩賜(十一至十二章)等問題之後,和在解答十四至十六章對於教會的聚會;信徒的復活和聖徒的捐錢等問題之前,加插了十三章論及愛的偉大詩章,這說明解決教會中一切消極問題的關鍵和達到積極最高目標最妙的路都在乎愛。愛是主釘十字架最高、最具體的表現。愛不是道理,不是空談,那是鳴的鑼,響的鈸。沒有愛,一切都算不得什麼,哥林多信徒雖然口才知識都全備,恩賜也沒有一樣不及人的,但這一切都要過去。先知講道;說方言;知識等都要過去,終必停止,惟有愛永不止息,永遠長存。這愛就是基督自己和祂的釘十字架,我們憑著這愛才能過正常的基督徒生活,也才能在教會中過彼此相愛、相互建造的生活。‘凡你們所作的,都要憑著愛而行’(十六:14原文)。
6.哥林多教會中也有人傳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保羅鄭重的指出,因著基督自己從死裡復活,成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當祂再來的時候,已死的人都要復活,不然我們所傳、所信的都是枉然,沒有復活就沒有指望,比世人更可憐。感謝神,因著基督的復活,征服一切執政、掌權的,也毀滅了這‘死’的仇敵。並且睡了的信徒在號筒末次吹嚮的時候,都要復活、都要改變,帶著復活的身體,各有自己的榮光。今世物質的身體是必朽壞的、羞恥的、軟弱的、屬血氣的、是屬土的、是必死的;但復活的身體是不朽壞的、榮耀的、強壯的、屬靈的、是屬天的、是不死的。這是信徒將來榮耀的盼望,也是對今天生活的激勵。這一切都因基督的死和復活,勝過罪與死的權勢。保羅在信心中稱頌、誇耀我們在主耶穌基督裡的得勝之際,同時勉勵他所親愛的弟兄們,務要堅固不可動搖,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這一切的勞苦,在主裡都不是徒然的。(十五:58)。
七、鑰字/鑰節:鑰字:(1)主(一:2等66次,書信中最多);(2)智慧(一:17等30次,新約中最多)鑰節:(1)一:30(2)二:2
八、鑰義/分段:基督和祂的釘十字架,是教會生活中一切問題的答案(一:23-24,二:2)。本書共十六章,根據內容要義,可分為八大段如下:
一、引言(一1~9)
五、回答關于吃祭過偶像之物的問題(八1~十一1):
二、教會中分門結党的問題(一10~四21)
六、教會聚會的种种問題(十一2~十四40)
三、教會中道德倫理的問題(五1~六20)
七、關于復活的信仰問題(十五章)
四、回答關于婚姻和守童身的問題(七1~40)
八、最後的勸勉與問安(十六章)
第二篇:哥 林 多 前 书
哥 林 多 前 書(5)
背誦金句:「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 神。」(林前3:6–7)
主題:屬靈生命的培植(1)
查考經文:林前3:1–1
1保羅指出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在靈命上不長進,便如同「嬰孩」般幼稚。故此,能認清楚自己屬靈生命的地位,至為重要。本段中以三個比喻來說明:
一、生命成長的比喻 — 如嬰孩(林前3:1–5)
1.生命幼小(v1)「屬肉體」的信徒的特色,便是「在基督裏為嬰孩」; 雖然已經得救,但對屬靈事物的理解,今日仍在初步膚淺的階段。
2.只能吃奶(v2)不能吃飯(原文:食物),保羅把「奶」與「飯」作對比,停在嬰孩階段的人便「不能吃」成長的人該吃的食物 — 關乎信仰深入的真理。
3.嫉妒分爭(v3)保羅指出「嫉妒和分爭」乃世俗人的表現,參(加5:19–21);是顯而易見的屬肉體的記號,其表現就是高抬自己,自我中心。
4.效法世界(v4)「和世人一樣」的崇拜名人的心理,造成教會各成派別,互相比較、排斥和攻擊;對屬靈職分的誤解,容易高舉人過於基督。
5.輕重不分(v5)保羅以兩個問題反問,說明他們只是「執事servants」,是神的僕人;各有不同的委託和功用而已,人無權區分他們誰更重要,誰更蒙神悅納。
二、生命栽培的比喻 — 如種田(林前3:6–9)
1.生長在於神(v6-7)保羅是「栽種者」亞波羅是「澆灌者」,惟有「神」能叫人生命成長。「惟有……只在」,保羅要我們注意「神作工」的重要性。
2.賞賜本於神(v8)「栽種」和「澆灌」只是事奉的性質不同,但人得賞賜是在乎忠心的態度和勞苦的代價,故此要盡自己的本分和對神盡忠。
3.同工由於神(v9)雖然各人事奉不一樣,有栽種,有澆灌;其實我們都是同工,一同受命於莊稼的主,是由於衪我們才有同工的機會。
三、生命建造的比喻 — 如蓋房(林前3:9–11)
1.建造的房屋(v9)「建造房屋」的工程是指信徒的工作和生活,正如(太7:24–27)主耶穌所設的比喻說,就是在我們的工程 — 工作和生活上遵從主的話。
2.聰明的工頭(v10)即「聰明的建築師」願遵照主人的吩咐,按照已經定準的圖則建造。
3.立好的根基(v11)「已立好的根基是耶穌基督」,根基的作用是託住建築物,「教會」是有生命的「靈宮」(彼前2:5),耶穌基督是唯一並已經立好的根基。
分享應用:
1.孩子的生命成長是自然的,只要按養育程序;但為何基督徒卻不能,問題在那裡?
2.當你遇見在同工中間有分爭,或意見不和時,除了代禱之外,你又如何處理呢?
3.保羅說「惟有神叫他生長」,對我們的傳福音和事奉有甚麼幫助?
第三篇:哥林多前书 第一章
哥林多前书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2 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3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4 我常为你们感谢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5 又因你们在他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6 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7 以致你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8 他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9 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10 弟兄们,我借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11 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分争。12 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13 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14 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15 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16 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17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19 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20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21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22 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23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24 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25 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26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27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28 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29 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30 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31 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第四篇:哥 林 多 前 书 (6)
哥 林 多 前 書(6)
背誦金句:「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林前3:13)
主題:屬靈生命的培植(2)
查考經文:林前3:12–2
3得著屬靈生命是恩典,全是神的恩賜;可是屬靈生命的栽培和成熟,我們便需要付代價來追求。正如根基是耶穌基督,蓋造是我們;為此保羅再以比喻教導我們明白這真理。
一、我們的職分 —“建工程”(林前3:12–15)
1.工程的材料(v12)有六種材料,代表我們所付的代價:
a.金、銀、寶石 — 份量重體積小、能經火煉、貴重、實在的、永存的b.草、木、禾稭 — 份量輕體積大、不能火煉、便宜、虛浮的、短暫的2.工程的顯露(v13)有必然和公平的試驗:
a.試驗的公平—「各人」均被試驗,無人可避免,人的工程必須經考驗才知合格。b.試驗的時間 —「那日子」指主耶穌來的日子(帖後1:7;提後1:12;4:8)。c.試驗的方式 —「火要試驗」有「考驗和煉淨」之意(但7:9–10;瑪3:2–3)。
3.工程的考驗(v14–15)有兩種結局:是論賞賜,並非論得救:
a.正面的(v14)若存得住,要得賞賜:優質的工程被肯定,必得著該得的報酬。b.反面的(v15)若被燒了,要受虧損:是指失去賞賜,枉然勞力,一無所穫。「自己卻要得救……乃像從火裏經過」象徵工程被燒盡,人卻可以得救,因為得救是恩典,靠的是信心,不是靠功勞。
二、我們的位分 —“為聖殿”(林前3:16–17)
1.聖殿是「人」— 在新約「教會、聖殿」都是指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不是指建築物。我們是聖殿,就是讓神可住在裏面,有神同在。
2.聖殿有「靈」— 表示有聖靈管治,衪很自由的在我們裏面作工,我們便不該體貼肉體,自我中心,分爭結黨,讓聖靈擔憂。
3.聖殿為「聖」— 是神分別出來的,古代人進聖殿均小心謹慎,並遵從神的條例來敬拜。「毀壞神的殿」即是不尊神的殿為聖,隨意攻擊、侮辱和破壞。
三、我們的本分 —“作管家”(林前3:18–23)保羅以管家的心態來改正他們錯誤的價值觀
1.對自己的肯定 — 不可自欺,乃自謙(v18–20)
a.消極的,不從世人觀點(v18)若自以為有智慧而不敬畏神,「倒不如」變作愚拙,好得著屬靈的智慧。
b.積極的,乃從真理觀點(v19-20)引用(伯5:13;詩94:11)以說明「在神看」這世上的智慧是有限和虛妄,不能帶進永恆,反而使人不認識神。
2.對基督的認定 — 不可誇人,乃誇主(v21–23)
a.萬有是我們的 — 我們不應以人作誇耀,因「萬有」,即一切的“人、事、物”均是我們的,教會能有這特殊的權利,是因為神的託付。b.我們是基督的 — 是因為基督的緣故(弗1:10–11),我們都能分享到這種褔份。c.基督是屬神的 — 認定基督:(1)為中保–對神,(2)為中心–對己、人、事、物。
第五篇:哥林多后书讲义(讲课用)
哥林多后书
概论
一、作者——保罗
二、著书日期——约主后56-57。
保罗听闻哥教会悔改,随即写成这书(林后2:13;7:2-16)。写作地点可能是马其顿省的腓立比。
三、写作对象——‚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并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
四、著书的目的——保罗写此书的三个原因
1、证实他的清白,以及他使徒的权柄;
2、对虚假的指控,作最后一次还击并再三在真道上巩固教会。
3、鼓励教会去完成那慈善事工,就是援助耶城及犹太地的贪苦圣徒。
五、哥林多城市背景(今天希腊的科林斯)
地理——哥林多城在希腊半岛南北部的樽颈地带,连接北希腊与伯罗埔尼西半岛的地峡上,地峡两岸有两个著名港口。西面的港口是面对爱尼安海的拉吉港,东面的港口是面对爱琴海的坚革里港(徒18:18),兼有东西两面的海口。东西两岸最近的地点,就是靠近希腊半岛南方的地峡,而哥林多就是控制这海峡的城市。且有‚两海之桥‛之称。也是当时罗马帝国运输粮食的重要通道。
商业——水手可以由陆路渡过狭窄的哥林多地峡,避免经过波涛汹涌的伯罗埔西海。大型客船把旅客和货物在一个港口卸下,安排旅 在另一个港口登上另一条船,继续旅程。至于小型船只,则用人力拖拉,利用圆形木条滚动的方法把船拖到另一港口。所以哥城即是希腊南北部的交通要冲,就成为欧亚二洲的贸易中心。
文化——哥城不论文化、艺术、经济都十分发达。更是举行伊斯米亚运动会的地方。在希腊,最多人参与的节日,除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外,要算伊斯米亚运动会了。每次举行运动会,都吸引大量游客来参观。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归哥林多城管理。竞技场设在市郊,保罗在林前9:24-27的描述反映了这些运动的影响力。这些都足以显示哥林多城之重要。在众多的希腊城中,第一个举行罗马竞技比赛的是哥城,由此也让我们看到哥人的竞争精神。
宗教——在宗教上,哥城是一个希腊、罗马、中东、多样宗教和希腊哲学家汇集的地方。且哥城是当时的大城,也就像一般的大城呐样,有各样邪恶风俗。人民奢华宴乐,耽于酒色,纵欲放荡。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是:活要活的像哥林多人一样。还有说:‚不是第一个男人都有足够的费用前往哥林多‛。当时异教风俗很盛行,这里原先有一座巨庙,里面有2000名女祭司,她们实际是妓女,当时的人去朝拜就是和女祭司去行淫。
政治——哥林多建造过两座城,第一座城的年代久远。罗马人在公元前146年,罗马将军路求-孟美而在一次战役中毁灭了的时候摧毁了哥林多城,使该城成为罗马的殖民地。到了主前46年,再由凯撒大帝重建。主后27年,哥城被选为亚该亚的省府,成为总督驻扎处(参徒18:12)。成为当时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保罗所探访并且在当中建立教会的哥城,显然不是希腊时代的哥林多,而是由凯撒大帝重建的罗马哥林多)。人口——由于哥城是罗马的殖民地,它的设计和行政系统都是依照罗马制度。根据历史记载,罗马的移民主要并非军人,而是比较穷困的人,许多是‚自由人‛,就是获释的奴隶。他们只有罗马的国籍,但并非罗马裔人,他们的祖籍是来自不同的国家,除了叙利亚和埃及人之外,相信亦包括犹太人在内,因为使徒行传记载了犹太会堂的存在(18:4),而考古学家亦发现有犹太人会堂的遗址,证明当时不少犹太人聚居在重建的哥林多城。由于哥城位置良好,所以很快就繁荣起来。变成地中海最大的城市之一。当保罗来到哥城时,城里人口大概有十万至五十万(今天城市普遍性给教会的挑战是不亚于哥教会)
六、保罗与哥林多的关系(参徒18:1-18)
1、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来到哥林多,AD50(2-3)
2、他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讲道(4)
3、管会堂的以及许多哥人从导教中悔改归向主(8)
4、保罗的工作很成功,继续留在哥城十八个月(9-11)
5、犹太人对保罗的控诉引起争议,但被迦流拒绝(12-17)
6、保罗与百基拉、亚居拉一起离开哥林多,AD51下旬(18)从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来看,由于最后借着在特罗亚所得的异象而进入欧洲境内(AC16:6-10),展开他的新的的工作。他的行程路线是: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雅典、哥林多,在那里停留了一年零六个月(AC18:11)继安提阿之后,哥林多成为保罗的另一个宣教基地。
抵达哥城之后,保罗认识了亚据拉和百基拉夫妇,他们一同制造帐蓬维持生活。保罗在哥林多的事奉有很好的果效,信主的人不少(AC18:8)当时没有遇到阻碍。好景不长,到迦流上任作亚该亚总督时,犹太人起来攻击保罗,促使保罗离开哥城。之后到了叙利亚,匆匆地在以弗所逗留了短暂的时间,便经耶城回安提阿去(AC18:18-23)。但保罗与哥教会的关系并没有因为离开而中断。
保罗第三次旅程中曾经在以弗所停留,写了一封信给哥教会,(林前5:9),之后还委派提摩太代表他去探访哥教会(林前4:17)。当提摩太离开保罗往哥城的时候,保罗收到教会给他的信,向他提出一些与信徒生活的问题(林前7:1),此外,保罗也从革来氏家里人口中听到有关哥教会的问题,因此马上再写一封给哥教会的信来解答他们的疑问。并告诉他们他计划往马其吨去,在回程的时候会顺道在哥城停留(林前13:5-9)。这封信就是我们现有的哥前书。
提摩太到哥城后发现情况十分恶劣,就匆匆赶回以弗所,告诉保罗有关情形。保罗得悉情况之后,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就先往哥城然后才到马其吨(林后1:15-16),希望可以扭转局势。但遇到不礼貌的对待被迫离开哥城去马其吨。在回来的时候直接回到以弗所,没有按照原定的计划经过哥城,结果引起不满(林后1:23)。
回到以弗所之后,保罗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给哥教会(林后2:4,7:8),这是保罗写给教会的第三封信,可惜亦与第一封信一样,难逃遗失的命运。写了之后保罗可能身陷牢狱,就派了提多为代表,去看看哥教会对信件的反应。保罗不久获释,先往来特罗亚,之后便往马其顿,希望可以尽快知道教会的情况(林后2:12-13),他在马其顿遇见提多,知道教会已经感到后悔(林后7:9),愿意改善与保罗的关系,并且要惩罚惹事的信徒(林后2:6-11)。随即保罗写了一封充满喜乐的信给哥教会,也就是现今的(林后1:—9:),这封信由提多和另外两位弟兄一同从马其顿带给哥教会(林后8:16-23)。或许又因其它原因,教会再次与保罗对立,对他作无情的批判(林后10:10),并且质疑他的诚信,指他和他的同工试图占教会的便宜(林后12:14-18)。面对各方面的抨击,保罗又写了一封十分严厉的信回应,就是(林后10:—13),并且扬言绝不会宽容犯了错误的人(林后13:1-4)。
从AC20:1-3,相信保罗后来真的再次访问哥教会,与教会当面对质,处理问题。我们没有直接的资料知道哥信徒对最后一封信的反应,但从(AC20:3)和(罗15:26),便知道哥教会又再次的言归于好。
保罗离开哥城返回耶城,之后被捕监禁,最后殉道而死。不过,保罗与哥教会的关系并没有因为那一代信徒的过去而结束。主后96年间,罗马教会由革利免执笔写信给哥教会,因为教会分裂,教会的长执被一些年轻的信徒罢免。革利免只是用保罗在林前书中的教训提醒他们,鼓励他们坚守教会的合一方向。由此可见,哥信徒在保罗殉道之后,还保留他写给他们的信,表示教会对保罗还是相当的尊重。也看到革利的信告诉我们,哥教会没有因为保罗的苦口婆心而有所改变,经过四十年,教会依然故我,陷在分裂的田地。保罗对哥教会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至少写了不下五封信给他们,又多次的探访,但教会最终还是走上分裂的道路。
七、哥林多后书的背景 第一封信谈实际的问题,第二封信谈个人受到的侮辱;第一封信谈保罗认为哥林多教会有什么问题,第二封则谈到哥林多教会认为保罗有什么问题。第一封信的焦点放在教会的会友行为上,第二封信谈到传道人该有的行为举止。
保罗离开哥城后教会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来了一些好的传道人。亚波罗来了,彼得来了,这些是好的传道人,但问题来了,他们开始比较这些传道人。请注意绝对不要比较传道人,他们没有为我们钉十字架。第二个阶段是来了一些不好的传道人。自称是‚特别的使徒‛,今天也是,新来的传道人批评以前的传道人,为了抬举自己就批评别人。他们对保罗有许多恶劣的批评。
前书谈到他们拿保罗和其他传道人比较,后书不但拿自己和保罗去比较,还公开的批评保罗。说保罗做的不够,只有他们可以帮助大家完全得救。批评保罗善变,常常改变计划;说他胆小,只敢写信不敢来看他们;批评保罗没有使徒的资格,没有推荐信,他们自己来的时候带着大学文凭来的;批评保罗很神秘,说话不够坦白;批评他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批评保罗的口才不够好;最糟的是批评保罗不收费,他们说这证明保罗讲座不好,收费越高,证明讲的才好。保罗为这种种的批评,就为自己来辩护。就是林后的前七章就是肺腑之言。这封书信可以说是‚保罗的个人书信‛,也是‚传道人侍奉书信‛。
而十至十三章是很不一样的,这里不是为自己辩护,而是攻击别人。并且是非常严厉的指控,用讽刺的口吻。因为这是假使徒进入教会而造成了杀伤了,他的语气不再温柔。保罗在这里讲这么多不是为自己的名声辩护,而是为他所拥护的福音辩护(唐崇荣的辩护)。林后也像三明治一样,1-7章是为自己辩护(温柔申斥,言语诚恳);8-9章是为饥荒募捐;10-13章是攻击他人(严厉指控,言语讥讽)。
八、本书大纲
目录
概论.....................................................................................................1
一、作者——保罗.....................................................................1
二、著书日期——约主后56-57。.............................................1
三、写作对象——‚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并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 1
四、著书的目的——保罗写此书的三个原因............................1
五、哥林多城市背景.................................................................1
六、保罗与哥林多的关系(参徒18:1-18)............................3
七、哥林多后书的背景..............................................................5
八、本书大纲.............................................................................7 第一章 开卷语(一1-11)................................................................10 第一节 问安(1-2)..........................................................................10 1.写信人.....................................................................................10 2.收信人.....................................................................................11 3.问安语(2)............................................................................11 第二节 颂赞(3-11)........................................................................11 1.内容(3-7).............................................................................11 2.例证(8-11)...........................................................................12 第二章 阐释:福音使者的行动与事工的性质(一12-七16).........13 第一节 计划与赦免(一12-二11)..................................................13 1.保罗行事的原则12-14.............................................................13 2.行程的改变与福音的可靠性(15-22)(对比林前16:5-7)..14 3.行程的改变与爱心(一23-二4)...........................................15 4.为爱而赦免(二5-11)...........................................................17 第二节 光荣的事工(二12-四6)...................................................18 1.保罗的挫折(二12-13).........................................................18 2.基督里的属灵事工(二14-三3)...........................................18 3.新约中的光荣事工(三4-11)................................................20 4.圣灵里的光荣果效(三12-18)..............................................23 5.荣光下的福音工作(四1-6)..................................................24 第三节 生命的荣光(四7-五10)...................................................26 1.苦难与生命的彰显(四7-15)................................................26 2.苦难与生命的盼望(四16-五10).........................................28 第四节 和好的事工(五11-六10)..................................................30 1.与人和好的基础(五11-六12).............................................31 2.与人和好的工作(六3-10)...................................................32 第五节 成圣与喜乐(六11-七16)..................................................33 1.请求(六11-13)....................................................................33 2.成圣(六14-七1).................................................................33 3.安慰(七5-16)......................................................................36 第三章 勉励:实际爱人的行动与信从福音的果实(八1-九15)...37 第一节 爱心的实现...........................................................................38 第二节 实际的安排(八16-九5)...................................................42 第三节 撒种与收割(九6-15)........................................................43 第四章 忠告:使徒与属灵的权柄(十1-十三10).........................43 第一节 开场白(十1-6).................................................................43 第二节 警告:使徒的权柄与夸口(十7-18)..................................45 1.权柄的使用(十7-11)...........................................................45 2.权柄的根据(十12-18).........................................................46 第三节 属神的愤恨(十一1-十二18)............................................47 1.真情、卑微与自夸(十一1-15)............................................47 2.愚妄、自夸与软弱(十一16-十二10)..................................48 3.自夸、真爱与付出(十二11-18)..........................................51 第五章 警告:使徒的权柄与盼望(十二19-十三10)....................51 第一节 使徒的害怕(十二19-21)...................................................51 第二节 权柄的运用(十三1-4)......................................................51 第三节 使徒的盼望(十三5-10)....................................................52 第六章 结语(十三11-14)..............................................................52 第一节 劝导(十三11)...................................................................52 第二节 问安(十三12-13)..............................................................52 第三节 祝福......................................................................................53
第一章 开卷语(一1-11)
第一节 问安(1-2)
从问安语中可以看出神对教会有绝对的所有权——神的教会(The church of God),教会是神的家(提前3:15)。
1.写信人——保罗
从‚兄弟‛的称呼看,说明保罗对提摩太的尊重,视他如同工。在不同的环境中称呼的也有特别的意义(提前1:2)。
一个领袖在教会中可能有许多属灵的孩子或学生,但却没有像同工一样的‚弟兄‛。他做使徒(an apostle)的原因是奉神旨意(the will of God),而不是自己的选择(加一1、15),与本书的假使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神的用人不是根据自己的喜欢,也不是迫于无奈,而是要清清楚楚、明明确确的根据神的旨意。(蒙召若不是上帝的蒙召,你要逃避传道像逃避地狱的火一样)。神的旨意要提摩太作他的同工,他就接受这个年轻的弟兄作他的同工,不管提摩太的认识与经历与他的有多大的距离,也不管提摩太的性格是如何的柔弱(参提后1),神是这样安排,他就照样接受。
唐崇荣神意志的四个层次——
1、神的计划:人配合神旨意生活的
2、神的引导:人在神的旨意中间渐渐靠近上帝
3、神的许可:人求神照着他的意思许可的(经过管教回头)
4、神的任凭:神不再管你了。2.收信人——众圣徒
本书并不像一封公开的信,为何把附近的信徒包括进去呢?是指他们可以见证有这么一封信和信中的内容(腓一
1、门1)。
保罗并不担心信中的内容被更多人看见,而对他有负面的评价。3.问安语(2)
恩惠Grace—指有关美、秩序的领域,一个给予;新约中是指神实现这心意的行动。而由恩惠产生平安(peace)的果子。
神爱这一个教会,这一个教会虽是对我不好,我还要爱他们,还要服事他们。第二节 颂赞(3-11)
保罗的书信常有感恩的话,有时会有颂赞的话。感恩的话是以信徒为主体,颂赞的话则以神为主体,但仍然有感谢神恩典的含义。在此特点是他颂赞之后提及他个人的一段事迹(8-11)。
1.内容(3-7)
保罗在3-5节讲到颂赞的对象与内容:神的慈悲mercy与安慰comfort。保罗的重点不在为患难而悲欢,而是在歌颂神的安慰。神的目的是要他能安慰别人。在基督里有患难,也同样有安慰(AC16:25)。
参路易斯《痛苦的奥秘》。
基督徒不应让误会和患难影响我们对神的颂赞;回想下自己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先是赞美神还是埋怨神?(例如:害虫,HI 虫)。在这里的主题思想:救恩并不排除使徒或信徒今世的苦难,但他们受苦有特别的意义——与基督联合过事奉者的生活去造就别人。从上下文看,保罗谈到患难、苦楚和苦难明显是他自己及信徒的经历。怎会是基督的苦楚呢?新译本‚在他所受的苦上有份‛(参罗8:17,思考西1:24)。
思考:我们在患难中对神有何认识?那遭遇患难的人通过什么认识慈悲的父?(我们尤如一台戏)
传道者经历患难一方面使自己经历神,别一方面更能安慰这群人,所以遭遇患难不是目的。(如使徒一样传道者也要先经历患难)。没有患难,何来安慰?没有疾病,何来医治?没有软弱,何来刚强?没有死亡?何来拯救? 上帝如何来安慰我们?——通过祷告、经上的话或是与别人的沟通,有不同的路径。当别人安慰我们的时候要肯受安慰。
多受基督的苦楚——(不因愚昧受苦就可以喜乐,彼前四15-16)被神用的人,遇见难处又好像比一般人要来得多些,固然是因为神要更深的造就他,好更多的使用他。
2.例证(8-11)——传道人不能只是有上面的教条,也要有经历。这苦难有双重目的:一是除去人靠自己的心,再是叫人倚靠神,学习‚人的尽头是神的起头‛的信心功课。保罗还看重祷告的事工(罗15:30;帖前5:25)。
神的信实不会改变,人的信靠却要不住的更新,没有人可以凭旧的经历去应付今天的遭遇,也没人能用去年的信心来解决今天的难处
(我们今天的试探多过以前的的时代,但我们今天所蒙的恩典也列多)举例:请列出一个自己的尽头是神的开头的见证。或在圣经中找出一位人物有这种经历的见证。12 第二章
阐释:福音使者的行动与事工的性质(一12-七16)
第一节 计划与赦免(一12-二11)
这一段所谈到的都是以保罗的旅程为背景,但他所讲的并非历史事实,而是这些事实所引起的争论。保罗在(一12-14)是正式发挥他在(一3-11)的感恩中已经表达的主题思想,也是15-21节的开路。
17-18则是为这个计划辩解,明显是引起哥信徒的误会;而19-22可以说一段插话。23节则是回到17-18的主题,是保罗继续他的辩解。
1.保罗行事的原则12-14
思考:基督徒当靠什么做行事的标准?——圣经
另译:我们引以为荣的,就是我们处世为人,是本着 神的圣洁和真诚,不是靠着人的聪明,而是靠着 神的恩典,对你们更是这样,这是我们的良心可以作证的。
13-14强调:保罗要哥信徒明白的,却不是他们对保罗的重要性,而是保罗对哥信徒的重要性:‚我们是你们的光荣‛。(新译)。
保罗盼望的原因是因为哥信徒拒绝他以及他的信息,他们若真能接纳保罗,以他为荣,就不会拒绝他的信息。如果一个人已经排斥另一个人,那么他说的话会在那个人耳中降低分量。(要成为别人接纳的人)。14节另译——就好像你们对我们已经有几分认识,并且以我们为荣一样;我们在主耶稣再来的时候,也要以你们为荣。
2.行程的改变与福音的可靠性(15-22)(对比林前16:5-7)保罗行程的改变不仅引起哥信徒对他个人的质疑,更引起他们对保罗信息的可靠性有所怀疑。所以保罗为自己辩护也就成了他为福音的辩解。(耶十23,箴二十24)
对保罗而言,他认为自己与福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弃绝保罗就是弃绝神和福音。(重点)
进阶阅读:反复不定
古代文献中常有对反复无常和不可靠的谴责,同时赞扬那些纵然遭到监禁也坚守承诺的人。许多人都认为不守信用乃盛德之累;罗马人尤其买来领袖的言行不一。人若改变既定计划,就必须解释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以证明自己并非反复无常;你可以说天有不测风云,未来不可预见,或者申明自己之所以未能信守诺言乃是为了避免祸患。不能履行诺言会成为别人的笑柄;在一件事情上若能恪守诺言,即使在另一件事情上最终未能兑现,也还是会被别人认为是诚实可信的(在需要忠心的事情上诚实可靠尤其重要)。
许多哥人甚至在保罗这次改变旅行计划之前(林前9:19-23)就已经不满于他的‚奴仆般的‛、显然属于顺从民意、机动灵活的那种行事几格。然而,从保罗的角度看过去,倒是哥人反反复无常,太容易被他的对手所俘虏了(林后6:11-7:4)。上流社会往往认为群众在选择领袖的标准上反复无常;哥林多的居民不久自己就证明他们在看待别人的方式上面很容易摇摆不定。传道人做的选择、说过的话或选择对象上是不是忽是忽非?这样的反复会降低自己的信任度(圣灵的引导除外)。我们若不可靠怎能让别人对我们的信息有可靠感。保罗的服事之所以可靠,不是因为他的计划从不改变,而是因为那坚固他事工的上帝是信实可靠的(1:18-19);上帝始终信守他的应许(林后1:20;7:1参看罗3:3-4;9:6)。(保罗通常谈到应许乃是指上帝在《圣经》中对以色列人的‚应许‛,加3:14,一如此处林后1:22)。正如哥人知道保罗的犹太人的‚祝福‛形式(林后1:3),他们也理解‚阿们‛(林后1:20)是紧接在祷告或感谢之后的一种确认(林前14:16;16:24);这种确认是表明祷告或感谢的话都是诚心所愿(可以参看基督徒采用犹太人求告上帝的国降临的祷告形式(太6:10;路11:2),保罗这里所说的‚在基督里‛,可参见‚奉耶稣的名祷告‛,(约14:13-14;徒3:6)。
和哥人一样(1:24),保罗也是被神‚坚固‛的(1:21),因此就不会不可靠。他们得以被坚固的原因是有圣灵帮助,圣灵是上帝全部的应许(1:20),首先兑现给我们的(1:22;5:5)。‚第一笔付款‛,就像凭据或首付的定金,其作用就是保证那全部的应许终必兑现;在这段经文的上下文语境中,‚加印‛可能也有同样的含义。如果哥人不能相信保罗自己是‚只有一个‘是’,那么保罗作为上帝的代表,就只好被他的听众强迫着发誓(太5:37),呼吁他们见证那真正保证他的话的,就是见证上帝自己(林后1:23)。
3.行程的改变与爱心(一23-二4)
在古代辩护性的演说中,演说者可以否认他做过什么 或承认他做过什么,但否认他所做的是错事;或者承认自己做错了,但归因于 意外事件勤劳无心之失。如果未能写信给某人,可以解释说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考虑到不想浪费别人的时间,或者为了别人的好处着想。保罗为自己没有能来哥城辩护,说这是出于自己很慎重的考虑,因为他不想在心绪恶
劣的时候到他们这里来(1:23;12:20-21;13:10)。
保罗继续解释他不是单凭所谓的‚灵感‛行事,23节表达他所要说的话不但重要而且严重。有神作见证,说明他说的话向神负责。23下直译‚是为要宽容你们,我才没有往哥城去‛。这是他改变计划的真正目的,明显是为哥信徒着想,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保罗希望造就他们,而不是拆毁他们(林后10:8),带给他们生命而不是消灭这生命,而且要像摩西那样(3:7,13)因着他们的缘故而故意忍耐不做某些自己看为公义的事(林后5:13)。
他不想加给他们悲伤,因为他们的悲伤也会引起他的悲伤(林后2:3动情的书信常常表示要分担收信人的悲伤)。但保罗未能亲自前来教训,无疑助长了某些哥人认为他过于‚软弱‛的责难,这些人说保罗不像那些在哥林多吃得开的严厉的领袖人物的样子(林后10:9-11;12:21-13:3)。
另译——若我令你们这惟一能使我快乐的人难过,还有谁能令我快乐呢?为此,我曾经写信给你们,让你们好好预备等著我来,免得那个本该令我快乐的人,到时反而增添我的愁苦。我也深信你们会以我的快乐为你们的快乐的。
他曾用一封比《哥林多前书》态度更强硬(也更成功)的信来试验他们。但那封信令他感到很大的痛苦;甚至在公开的演说(以及其他的‚流泪之书‛)中,眼泪也是感情激越的共同表现,古代的书信也经常像这里一样强调‚丰盛的爱‛。传道者在信仰生涯中不能扮演主人翁的角色,基督徒的信仰对象一定是耶稣基督。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总之,保罗改变行程的原因,是为他事奉的对象,以哥人为喜乐的中心,而不是为自己。
4.为爱而赦免(二5-11)
保罗如今要求与以前信中写的不一样,好像又是改变了主意。但对保罗而言,这件事却也真的与上文有相同的性质,倘若保罗变了,一切都是为了爱(林前13:5)。
哥人回应保罗那封信的方式,就是许多人一起责备那个冲撞了保罗的人(2:5-6;7:9)。现在这个被责备的人已经悔改了,保罗就敦促他们赦免他。少数学者认为这个人既是言语上冲撞保罗的那一们,也是犯乱伦罪的那一个,他受到保罗的对手的影响。现在,既然此人已经悔改,就没有必要继续教训他了。尽管撒但也可以代表神来惩罚人,但他也会喜欢利用这种类似过分疏远的情形来达到他败坏人的目的。
思考:教会的标志——传真理的道、施行圣礼、惩戒。
他宣告赦免不是说做错事的人不应当受处分,而是说处分适可而止,而不以爱心为推辞而视若无睹。不赦免会给撒但制造机会,惩罚过重会掉入魔鬼的诡计。
传道人在教会中惩戒的时候要把握分寸(参太18:15-17)。我们手中的权利不是要把人赶出教会,乃是得到弟兄。思考:魔鬼的诡计是什么?——引诱我们犯罪以致感到绝望。在教会中的诡计是:容让罪恶和过分的严厉。(The Mass)
保罗辩护的目的是‚免得这职分被毁谤‛
第二节 光荣的事工(二12-四6)
这是一个非比寻常的画面,我们必须再度记著罗马人的凯旋,一路燃烧著香气,战胜者和战败者交织出现在行列中。香是为著战败者而燃烧的,不久之后这批战俘不是被囚,就是被杀。对他们而言,香气意味著由死亡进入死亡。对那些得到自由、胜利的人而言,香气则意味由生命进入生命。香气道出了胜利,和随之而来的美好事物。
1.保罗的挫折(二12-13)
传道人因为牵挂教会的事和同工,甚至放弃传福音的大好机会,恐怕是好些信徒认为极不‚属灵‛的事,但这是保罗的牧者心肠。
事奉神是为了满足神的心意,成全神的计划,而不是为了建立工作,这是许多神的儿女们在心思上纠缠不清的。工作很容易捆绑人,叫人在满有道理的情绪上偏离了主的道路。
有人会为了团队、事工可以不在乎他人的需要…… 2.基督里的属灵事工(二14-17)
感谢 神,他常常在基督里,使我们这些作俘虏的,列在凯旋的队伍当中,又借着我们在各地散播香气,就是使人认识基督。因为无论在得救的人或灭亡的人中间,我们都是基督的馨香,是献给 神的。对于灭亡的人,这是死亡的气味叫人死;对于得救的人,这却是生命的香气使人活。这些事谁够资格作呢?
保罗借用古罗马凯旋行进仪式和宗教崇拜中熏香仪式的意象描绘他自己以及他的同工的事奉,这个意象也是《圣经》中实有的(诗 141:2,腓4:18)。基督,而不是保罗本人,是保罗事工的中心,这一点与那些假教师们完全相反(林后2:17)。这不同罗马共和国。在罗马帝国,只有皇帝才庆祝胜利凯旋。
走在凯旋行进前列的俘虏大多数在仪式结束之后会被处死,但保罗这里说要进入凯旋仪式的不仅有他的死(他为福音的缘故多受磨难),也包括永恒的生命(与基督同死者必也与他一同复活)。保罗的事奉(2:17;4:2)宣告死只属于那些在灵里死了的人,他们在使徒所受磨难的腐臭气味中只闻到了死。十字架对那些认为十字架只是十字架而没有其他意义的人来说确实只是死。
但保罗的事奉给那凭信心相信基督的十字架及十字架背负者的破碎瓦器中包涵的复活的应许的人带来了生命。因此在一旁观看的世人(林前4:9)注定要成为受死的俘虏,如同上帝在这个时代所要灭亡的人(林后4:3-4;参看林前1:18)。
世人在福音使者身上只能看见他们的磨难与死亡,殊不知,这些传喜报的人自有生命在他们里面(4:16-5:1,5),而且是永恒的生命(4:11,14-15;5:1-4);而且,正是通过他们的死,生命才得传给别人。观看使徒事工的世人是死还是得生,取决于他们是看外表,还是看内心,是株守望字义,还是聆听圣灵,是凭信心,还是凭眼见。
保罗认识到所有出于人的使者都不足以带来基督的生命,但他肯定真正的使徒完全有能力带来从上帝的灵而来的生命。
17节——保罗将自己与那叫卖福音的假教师进行对比,和保罗不同,他们乐于接受哥人的资助(林后11:7-9),这就使得保罗不得不以先知事奉的传统来批评他们犯了叫卖福音的罪(耶6:13-14;8:10-11;弥3:5,11)。思考:现在还是有某些专业的神职人员和圣经学者仍然更注重迎合赞助者或机构,而不是个人的信仰。
在显扬基督的事工中,他是基督的香气。因为他扮演的不是主角,便继续提到福音的对象和果效。
我们认识主以后有没有基督的香气?(曾经的狐朋狗友还是否找我们)。我们的荐信又是什么?大学文凭还是信徒本身? 保罗在17节提及的他在银钱方面的诚实问题,成为后面几章的一个重要话题,或许他是为了回击别人对他的怀疑。这节经文对于保罗在整个《哥林多后书》所要传达的思想非常重要,以致许多人把它看作是保罗的前提。
3.新约中的光荣事工(三1-11)A、基督的荐信(1-4)
尽管保罗强调他的事奉策略特征,但还是坚持说他并没有推荐自己或自我夸耀。自我推荐被认为是不合适的,除非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保罗在十章至十二章最终放胆自荐那样。进阶阅读:引荐信
因为好客之道容易被滥用,所以古代的旅行者常常会携带一封接待他们的人可能比较尊敬的某人的推荐信,比如另一个城市的会堂执事。更常见的是,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代朋友或委托人向同样身份的居高位者请求照顾;这样的信(往往由被推荐者自己携带)就使得写信人不得不对施恩者负有责任,同时,受惠人对推荐人和施恩者都负有责任。有时,推荐信会使用‚恳请阁下待他如我‛诸如此类的套话。
西塞罗曾经坚持他很不情愿详细列举他要推荐的人的诸般好处,免得有人以为是公道而非他本人的友情说服了施恩者;受惠人得到‚任何好处‛,都应该被视为出于友情而加给西塞罗本人的好处。西塞罗是写这一类推荐信的高手,他总是想方设法竭力避免给别人造成这样的印象,即以为他发出这种客套的推荐信是为了在政治上牢笼许多年轻人。但西塞罗毕竟也是一个要讲究客套的人,他常常会介绍说,‚兹有一友,冠绝群伦‛,或者‚此次举荐非同寻常‛。他常常请求施恩者证明他为受惠者写了怎样一封出色的推荐信。
许多哲学家不承认别人担保有何价值。如果保罗一向依靠哥人的举荐信,那他可能看起来的确像是他们的受托人。自我推荐经常是成问题的,这受制于社会习俗对于何谓‚情有可原‛的环境的理解。
保罗不需要外人写信将他推荐给哥人,哥人的教会生活证明了保罗的事奉满有生命的馨香之气。尽管每个人都明白所谓写在心里的信或律法意味着什么,保罗在3:3节的话却特别暗指他认为在他的时代已经实现了的两段圣经上的应许(参1:20).第一,结36:26(林后11:19),上帝的灵将给他的民肉心,而不是石心,这样,他们就会谨守遵行他的典章律例。上帝的手指把律法写在石板上,上帝的灵(结36:27)却把属天的生命刻在他们心里(参罗8:2)。尽管‚永生上帝‛是很平常的称呼,保罗这里还是希望将‚永生上帝‛的灵与生命的赐予者联系起来。
第二,保罗还暗指《耶利米书》:和历史中上帝的子民的悖逆
相反,新的盟约将把律法写在他们心里(耶31:32-33)这段经文解释了保罗在3:6节所说的新订的约。保罗肯定已经向哥人解释过这些应许了。现在他们作为新约的子民,是保罗事奉的证据(3:2-3)。B、字句与精意
为了避免自夸,保罗审慎地强调他的权能乃是来自上帝,而不是出于自己。保罗继续讲述3:3所说的圣灵将律法写在心板上的新约的意象,他指出他就是这新约的执事。‚文字‛,如果只写在石头上或者只是用墨写的,就不能赐于生命,只能给违法者定死罪;伴随这种文字而来的荣光只能杀人。当摩西从西奈山下来颁布律法时,他与上帝同在的事而不是以色列人亵渎上帝的事,就做了新约的生命应该成就的榜样。
5节上首先用反而的话,否定他的资格是靠自己,这是声明他的信心不是‚自信‛(对比5节下),而是永生神的灵。对保罗而言:人间的言语,即使是具有权威的写信,也绝不能做到改变生命的工作。不要轻看我们所受的职份。以‚字句‛为特质的工作到底是指什么?约的对比是,「字句是叫人死。」也就是说,字句是用来启示的,因此它也可以定罪。「精意是叫人活。」精意是用来实践的,它能将所启示的理想实现出来。
保罗指他新约的工作有更大的荣光—对比:(7-11)
换言之,他知道自己工作的果效是圣灵的工作。也就是因信称义之道,是远远胜过律法所能做的。
保罗的重点不在否定旧约的工作,他一方面承认旧约是出于神,有它的荣光;另一方面他要强烈地表达旧约有它的时间性和限制。
旧约和新约的不同,不在于主要内容的区别,而在于神执行的方法不一样,或是说神实行的法则不一样。(申六5对比罗十四8)旧约的动力是自己的努力,新约的动力是生命。旧约是叫人在仪文上作,新约是让人藉在神的恩典,在生命里活,活出神的心意,满足神的心意。两约的目的是一样,但执行的方法全不相同
4.圣灵里的光荣果效(三12-18)
当保罗与摩西对照时,他到底要表达什么?
13节摩西蒙脸的目的是根据出32-34章记载,摩西蒙脸与以色列人不信有关,是对他们不信的反应,摩西蒙脸一方面是要让以色列人不致因看神的荣光而死亡,另一方面是神对以色列人的审判。
他们以为律法的功用长存,使他们对律法产生了一种成见,以为律法永不会过去,造成他们到现今还是把自己放在被定罪的地位上,仍旧不敢敞开脸去接受神荣耀的恩典,至今还把遮隔神荣耀的帕子留在心里。心里的帕子一除去,对律法的成见一拿开,就看见主在新约里的恩典是何等的丰富。(三17-18)
进阶阅读:神圣的改变形象
尽管终极的极乐的与神相见有待于人死时灵魂挣脱俗世的捆绑,但还是有许多哲学家催促众人当下就为此作好准备。中期柏拉图主义者相信,通过专注于神性和属天之事,他们的精神就可以看到神,或者获得一种属天的洞见,斯多葛派也有同样的主张。犹太神秘主义者也认为可以看见神的异象,特别是看见天上的宝座和凯旋的战车。
保罗神学将‚属天的异象‛集中于基督自己身上。后来跟随使徒约翰的基督徒断言藉着上帝的异象可以有现在、过去和将来的改变,尽管和保罗一样,他们也把这事建立在旧约圣经的事例的基础上。
扩展阅读——
早期许多基督教解经家运用保罗对‚文字‛与‚圣灵‛的论述来为寓意解经法的正当性辩护。就其最显著的形式而论,此法一般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他们力图从古代神话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伦理准则,以 这作为希腊化的犹太教(斐洛著作尤然)。保罗本人更多运用类比(比如林前10:1-11),而不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寓意解经法。
甚至,这些类比也表明保罗将‚文字‛与‚圣灵‛相对照,是有释经学的含义的。不过,大多数现代学者认为,保罗这里关注的焦点乃是道德或存在论的问题,而非释经学的问题。墨写的字或雕刻在石头上字在拯救的历史中也自有它的位置,但是只有圣灵能够在心里写字;文字只能告诉人,圣灵却要来改变人。
对保罗而言,藉着满有信心地默想基督,或者以更好的方式——和基督一同受苦,都可以建立和上帝之间满有生命的联结。不同的教义传统对此形成了不同的看法,比如,东正教僧侣传统强调默想神;罗马天主教强调要默想十字架;福音派或灵恩派则注重个人与上帝的亲近。
总而言之,保罗在3:12-18是进一步发展4-11新旧约事工的比较。指导出摩西时代的悲剧也是他当以色列人的悲剧,因为不信看不见基督福音的荣光。但是,他更指出基督以后的以色列人悔改归向神就可以像摩西一样进入会幕直接见主,因此传福音的人可以有绝对把握而大胆传扬。
保罗为福音的辩解真正目的是要哥信徒了解他们在新约时代的福音,欣赏保罗所传的福音,这样就可以接纳保罗反映主的荣美。
5.荣光下的福音工作(。四1-6)
保罗不丧胆的原因是将‚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
思考:有什么成为传道人控告?(不要占小便宜)。24 这一段明显与3:12-18的一段有连系。保罗思想中的福音既是有荣光的,他传福音时便是光明正大的,没有见不得光的暗中的目的或手段。
作为福音的使者,行动必须有透明度。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使徒的诚实;对有些人,他们不过是死而又死的气味。正如摩西脸上的帕子,令以色列人见不到上帝的荣光,使徒的荣光对所有灭亡之人也被遮住,他们被这个时代的神弄瞎了。四4、6,保罗的用语强化了灵里瞎眼与灵里被启蒙的二者之间的对照:
四4
四6 这世界的神
吩咐光从黑暗中照出来的上帝 弄瞎了
照亮了 不信的人的心
我们的心 免得发光
为要发光
基督荣耀的福音的光
知道上帝荣耀的光 他是上帝的形象
显在耶稣基督的脸上
不是因为世上没有光辉,而是他们偏偏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因为这世代的神弄瞎了他们的心智,因他们的不信,并不是没有听到福音(例如:太阳照不到遮掩的地方)例——保罗受主光照。一个人的灭亡是因为犯罪吗?——不是,是因为他们拒绝基督 当基督光照我们的黑暗的时候不要拒绝。基督本是神的像(约一18),基督徒又有基督的形象 传道者不是传扬自己的名声,而是以仆人的身份彰显基督。总结:所传的福音必须是光明磊落的,不打折扣的。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正走向灭亡。但我们坚持原则,保证他们不是因为在我们身上 看到黑暗而不信,保证他们听到的福音是没有打过折扣。这样,起码也证明他们的不信与我们无关,是因为他们有不信的心,以致被撒但弄瞎了心智。
第三节 生命的荣光(四7-五10)
瓦器的比喻说明福音既是神的大能,就不在乎传道者这个人是否有能力。反而保罗指出,传道者在苦难中彰显出来的无能正是他自己可以经历福音的大能。
1.苦难与生命的彰显(四7-15)
本段可分为四个小段:7节是本段的主题思想——苦难与生命的彰显;8-10是保罗事奉中的生活体验和这种生活的神学含义;11-12讲的是苦难的功能;13-15是这现象的效应。
在7节的重点也不是苦难而是宝贝。这也是贯彻2:14-4:6经文的目的,他一直在讲他的事工的光荣和圣灵的生命力!这宝贝是什么?从上下文看,必定是耶稣基督的福音中圣灵所带来的光辉和生命力。
传道者在读圣经或看环境的时候当用积极的眼光。瓦器的特点是粗糙、不值钱、不能保值、易碎,保罗指他这个有血肉之身的人,但好处是宝贝在这里有莫大的能力。(弗2:8,罗8:11)
年老的传道者没体力是正常的,但没能力是不正常的。‚宝贝在瓦器里‛这个现象的目的是显出救恩的本质,‚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因此,当保罗说他在事奉中必须经历苦难,但绝不是说他的苦难与主耶稣的苦难有同样救赎的功能。保罗反而说,救恩的本质是在苦难的生涯中突显了出来。传道者当看到自己的无能,才能真正的抓住这宝贝。也只有破碎自己才能把光照出来。神的能力是如此强大,以致于瓦器上的一切压力都不足以摧毁它。软弱的器皿是让莫大的能力来使用,那能力可以保守器皿,便它变得坚不可摧。下面一句话表达了惊人的力量。四8-10,他用四组对比表达他的遭遇:用以表达苦难经历的用语可说是越来越严重,从较属感受的受敌和作难进到具体的整个人躺在地上。但保罗也指出,这些苦难并没有造成它们应有的效果。
有些人可能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地服事主;要为此感谢神,但不可太过于倚靠自己的强健,不要对自已的健康太自信 但是,这几节经文最独特的贡献是保罗用以阐释这四种生活经历的第五个对比:耶稣的死与耶稣的生。这一对比涵盖了上面四个对比,使保罗的经历与一般人苦难的经历有所分别,也赋予保罗的经历特殊的属灵和神学的意义。
‚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透过软弱,痲痹,无力,我们就将生命传达给别人
传道者经历过苦难、软弱的时候,讲道服事会更有能力。保罗苦难的经历是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的属灵经历。
在保罗的神学思想中,与主联合是基督徒生活的基本真理。在实际生活上,这真理具体的体验便是在苦难中的经历。哥信徒不能了解保罗的事奉生活,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到与主同死同活的真理在生活上的含义。
神使他经历苦难,为的是要他与耶稣一同经历生命。这就是七节所说宝贝在瓦器中彰显出人间所无,只能从神得到的超凡能力。著名宣教学者Bosch说:新约中没有其他地方比林后这段话更道出教会宣教最重要的特质(四7-10),他以为‚这应是宣教的最典型定义‛——因为只有看见结局如何,才能维持在苦难与荣耀张力当中。
年轻传道者的金科玉律——四13
2.苦难与生命的盼望(四16-五10)
分三段研究:一,保罗以内在的人和外在的人刻画他作为一个基督徒的生活(四16-18);二,保罗讲到他盼望的因由(五1-5);三,保罗讲到他信心生活的特点(五6-10)。
由于本段充满对比,以致人以为他接受了希腊灵肉二元论的思想。我们比较之后,便宜会发现保罗的话必须从另一个角度了解。
四16
外在的人——内在的人 四17
轻而暂的苦楚——重而永远的荣耀 四18
可见的——不可见的 五1
地上的帐棚——天上的房屋 五4
必死的——生命 五6、8
与主相离——与主同在 五9
住在身内——离开身外
外在的人日渐朽坏,但内在的人是永不朽坏,就像希腊人所说的在天上的灵魂。但是不同于希腊人的宇宙论,保罗对将来的盼望仍然是身体性;而且‚荣耀的‛(林前15:43)身体要等候将来某一时刻的到来。为什么保罗要用动词的现在时态说,‚我们有一个居所‛呢?他不可能仅仅谈论他的永恒‚内在的人‛,因为一个新的居所将代替‚我们现在住丰其中的‛帐篷,即四16所说的‚外在的人‛。新的居所肯 定是指和永恒性相匹配的身体,就像它所承载的‚内在的人‛一样,也就是一个‚天上的‛不朽坏的身体。
林前15章
林后5章2-5 地上的与天上的15:49
地上的(5:1)与天上的 必朽坏的与不朽坏15:42,50,52 永恒的与暂时的4:16-5:1 必死的穿上不死的15:53
必死的(被生所吞灭)5:4 穿上 15:53
被穿上天上的5:2-4 死被吞灭15:54
必死的被生所吞灭5:4 圣灵是复活的生命的特征15:44-46 圣灵作为凭据5:5 为将来的救赎而叹息 罗8:23
为天上的居所而叹息5:2,4 在外在的人这一边,‚轻而暂的苦楚‛和‚必死的‛无疑是指7-11所描述的那段各种苦难的使徒,而‚重而永远的荣耀‛和‚生命‛则是那经历圣灵生命大能的使徒。他没有否定身体的价值。
‚至暂至轻和极重无比‛都取决于我们的观念——顾念。对于今天物质横流的社会,传道人当有何顾念?这也会决定我们事奉的心态和生活。五1-5保罗用了两个象征语言表达复活的真理。第一个是换房子。原来的房子有两个特点:它是帐蓬,随时可以被拆下。后来的房子特点更多:它是从神而来的,不是人手所造;是永远的、天上的。第二个象征则是穿衣服。在保罗看来,身体的死亡好像是脱下衣服,而复活像是加上一件外衣。
帐蓬——肉体(旅客居住的);
房屋——指复活的身体(用来定居的);
衣服——在原有的衣服‚加穿‛另一件外衣的意思。脱下和穿上——是身体的死亡和复活或永生。(我们也可能到天上时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在世上作见证的成果,就如同赤身的人一样)。
以上的对比表面上似乎是轻视今世,让人得到一种压世的感觉。
讨论:基督徒该有如何的世界观?(参耶29:4-9)请读5:4-10,并将基督的审判台与白色大宝座区别开来。本段指的不是白色大宝座,而是基督的审判台。出现在那里的都是祂自己的儿女,也就是跟从祂的人。
与住同住——请描述家的感觉?——家,在那里他可以无拘无束,不必装腔作势;他可以享受完全的安宁,自适。克蕾克太太(Mrs Craik)对友谊有过精辟的描领述:
‚哦!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舒服、安全之感觉,你不必斟酌字句,步步为营,你可以尽情地吐露心中的磊块,因为你知道有一只可靠的手会过滤你所吐出的字句,将值得保留的留下,然后将剩余的话用一口气吹得无影无踪。‛
主为我们预备地方只是先行我们一步,将来回天家时不会陌生,因为我们认识他。当我们顾念这事的时候就不会丧胆。
第四节 和好的事工(五11-六10)
对将来的审判的认识使人知道上帝的可畏,使徒就藉此展开宣教的使命,为别人,也为他们自己。(大而可畏的上帝是《旧约》最突出的首先基础)。因为他们知道他,他就没有必要自夸,将来要审判他们的主已经知晓他们的心,重要的是看不见的心,而非看得见的外表。1.与人和好的基础(五11-六12)
这种敬畏产生行动,那就是劝人,显露在基督审判台前。
主有何可畏?老式的解释是,我敬畏主,怕祂会伤害我。现今是这样解释:我敬畏主是怕我伤了祂,使祂忧愁,叫圣灵担忧。谨守——新译‚清醒‛。
传道人服事的动力应该是基督的爱的激励,这种动力能使我们胜过各种的患难。
五11-17主旨,在基督的爱下为主而死为主而活是我们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成为分辨假传道者和信徒的的准则。以这种准则评估就是凭内心不凭外貌。(读者摘录:美与丑其实是穿错了衣服)。
不要凭外貌认人(例如对象、教会,例子年轻有为的人的腿麻了)‚劝人与神和好‛也说明我们在传扬福音的时候不能用强硬的口气或命令的语气使人接受基督。主题:神的作为——一切出于神(18上)
1、这真理与保罗的关系
A借基督与他和好(18中)B赐下与他和好的职分(18下)
2、这真理与世人的关系
A与神和好(19上)不算有罪(19下)B赐和好的信息给保罗(19)
3、这真理的中介人物——保罗
A作神的使者(20上)B劝人说,要与神和好(20下)
4、这真理的核心人物——神
A作为:将无罪的基督作赎罪祭(21上)B目的:使世人得成为神的义(21下)
这段经文以神的作为开始,以神的作为结束,也加强了保罗劝人的重要性,并引进六1-2的呼吁。和好的几个重点:
第一,是神与人双方关系,且关系因着罪而受到破坏; 第二,和好这件事是神完全采取的主动,虽然犯罪要承担责任 第三,和好与称义有重叠之处,犯罪是人,解决问题的是神。第四,和好是双边的他用命令的语气要人与神和好(人的责任 第五,保罗是基督的使者,接待神的使者的人就是接待神。保罗以和好的真理为基础,呼吁啉信徒趁机会落实这个真理。而机会就是‚现在‛,‚看哪‛强调它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和好的真理落实在人间,是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接纳。信徒与传道者的关系不仅是人间的关系,更是他们与神的关系落实。讲述:保罗起初凭外貌如何认基督的?我们曾经又如何认的?若基督也凭外貌认我们又怎样? ‚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神不是去与世界和好,我想这中间是有区别的。求和的不是神,是世界去与神和好。神从未转背离弃这世界,是世人悖逆了神。因此回转过来有所改变的不是神。祂不会这样作。祂是亘古不变的。必须改变的是人;神在基督里,叫世人有所改变,与神和好,恢复人应享有的王权,和神的宠爱。
‚不可徒受他的恩典‛——保罗提醒哥信徒的身分是已经与神和好的,期望他们符合其标准,好叫他们的行为与身分相称
传道者有没有贪污神的恩典?我们当回应神还是报答神? 2.与人和好的工作(六3-10)
从下面的经文分析,这里的主题并非苦难,而是神的用人的品格和传福音的基本方式及它所引起的不同评估。当然并不是没有谈苦难。而是说苦难是它的背景,目的是突显保罗所要说的话。这些对比重要的并非对比的前半,而是后半。他要表达的是与主同死同活的生涯。
换言之,保罗在此信息是:作为基督的仆人,他必须有一些基本品格和事奉的原则,而这些品格和原则表达出来时,就是苦难的生涯。不同的理解造成不同的评价。但对事奉者而言,事奉的原则和生活方式是不可分的。
一个服事主的人应当有人的基本素质,才能做好基督徒。第五节 成圣与喜乐(六11-七16)
六11-13是上面一段话的结语,说明了保罗的心态,保罗也希望他们以同样的心态回报。
七2-4事实上和六11-13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一方面它是要解释保罗上文的目的以避免误会,一方面它又与下文的安慰和快乐连接起来,转进七6-16的一段话,也为这书信的第一大段带来休止符。
1.请求(六11-13)
张开的口、宽宏的心是相辅的偶句,充分表达出保罗的真诚透明度,对哥信徒可以直言直语,不必顾虑和隐瞒。
Goudge说:‚在人际关系和神人关系中,当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视线受个人的野心和兴趣所限制时,他便不能有正确的思想、情感和行动。2.成圣(六14-七1)
保罗提出‚不要与不信的同负一轭‛这个主题来看绝对对立的事: 正
反
关系(参新译及现中)
义
不义
不同/不能合作 光明
黑暗
无相通处/不可共存 基督
彼列
不和谐/不协调 信
不信的 无联系/无共同点 神的殿
偶像
不协调/不能并立
保罗强调不要同负一轭的绝对性。那这里的不信者是指谁呢? ——是保罗在这里是泛指一切没有信心而自称为信徒的人(林前六
18、林前五9-11,六9-11)。与这个不信者有分别的原则的另一面就是在为圣洁。
保罗所谓不要和不信者‚同负一轭‛的措辞,比教训他们不要吃祭偶像食物含义更深,尽管两者也一定包含在其中。警告不要外邦人‚同负一轭‛,这至少包括反对基督徒在婚姻上与不信者联合。(利19:19)。
希腊人经常用可能具有‚负轭‛意味的词来暗指婚姻或性的联合。在拉丁语中,和‚负轭‛同源的词也可以用来表示婚姻,尽管同时也可以表示别的较亲密的伙伴关系。
可否与非基督徒结婚? 传道人应当两袖清风,不占他人的便宜,不看钱财而改变服事。进阶阅读:六14-七1是一段编纂者插入的文字吗?
很明显,因为7:2-4节结束了6:11-13的恳求,于是许多学者似乎有理由认为6:14-7:1节是编纂者插入的一段文字。保罗为什么突然转话题,谈到必须弃绝异教的崇拜呢?其实,将这段文字看作保罗的题外话,比将这段文字看作改篡插入可能更说得通,至少我们仍然
可以假定一段经文可能是一个整体,除非我们真的找到了有说服力的相反的证据。
在结构上,保罗经常使用框架式的修辞方法,将一段相对紧凑的看似离题的文字包含在某个更大的段落中(比如林前11:2,17;12:31;14:1;加5:1-15中间包含的5:2-12;还有林前6:1-9中间的一段题外话)。林后6:14-7:1在修辞上的密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保罗在这段文字中达到了他在2:14—7:4节这整个一大段论述的高潮。
所谓看似离题的题外话必须和整个语境有关,6:14-7:1就符合这个标准。题外话并非提供话题上的突然转折,而是突然出现了与以前各章暗含的论题形成鲜明对照的饱含情感的呼吁:哥人如此接纳保罗的对手,迫使保罗不得不为着自己的使命而奋起陈辞,但这一次他的办法乃是叫哥人在何去何从之间作出自己的选择。
如果我们觉得保罗在这段经文中处处以偶像崇拜来比喻未免过于严厉,以致很难应用到保罗对手身上,可实际上,这样的比喻远没有11:14-15节中所谓的‚撒但的差役‛严厉;在那段文字中,保罗更加鲜明地批驳他的敌手们。尽管表面上保罗对单个对手也会显得比较温和,但他断然否认任何传递虚假福音的人会带来拯救(林后11:4;加1:6-8;5:4,12;腓3:2,18-19)。确实,对于自称是基督徒的人来说,从‚不信主的‛中间分别出来,尤其显得名正言顺(林前5:9-13;15:33)。
七1‚应许‛,尤其指上帝应许那些脱离一切污秽之物的人将成为上帝的子民和上帝的儿女。这种应许如今在基督里再次被确认了。保罗在别处也提到‚灵魂和身体‛的成圣(林前7:34,帖前5:23,来
10:22);如果说娼妓是在身体上玷污了某些哥人(林前6:16),那么保罗的对手们就是灵里同样玷污了哥人。
不过,在7:2中,保罗还是运用了三重首语重复法以及句尾重复法来为他的行为辩护:
未曾亏负谁——与‚亏负人的‛形成对照(林后7:12或6:14-16)。未曾败坏谁——和他的对手们形成了对照(林后11:2-4)。占谁便宜——针对2:11所谓引诱基督徒使他们不肯相互宽恕的撒旦的诡计而言的;也可能是特别针对捐献而说的(林后12:17-18)。
3.安慰(七5-16)
保罗担心两样:一方面是提多个人的安危,另一方面是提多被派往哥教会使命。但保罗的重点不在患难,而是神的安慰。(由于第一章的主题在这里再次出现,一至七章明显构成一个大段)。
他不仅因为提多告诉他的话欢喜,并且因为教会接纳提多而得了安慰(7:13-15)。他们达到了他对他们的期许,因此他甚得安慰。
传道人要信任教会,相信神能改变教会的所有问题。信任不等于放任,信任是因为先信靠主,相信主的工作主必负责 懊悔不是单单忧愁,虽然它会伴随着忧愁,但许多时候它不带着忧愁。这是罗马天主教和基督教神学家最主要的差异。前者坚持懊悔必须包含忧愁的要素,但更正教的神学家说,不,不一定是忧愁,而是心思的转变;当时不一定伴随忧愁,但忧愁可能随后而来,是为过去忧愁;而最重要的是心思的改变。保罗说,如果忧愁导致你们心思的改变,我就为我写了这封信而感谢(要知道忧愁的源头来自那里)。
传道人当为神的事而忧愁。(尼1:4)36 八13节提到两个重要的转变,一个是保罗的,另一个哥信徒的,而哥信徒的转变成为保罗转变的原因。因此,这里另一个主题就是悔改(不后悔的懊悔)。
讲述:个人有否没有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 哥信徒的转变对保罗而言不公是个人的情感问题,也是他们是否真是基督徒的问题。
这段话最特别的是保罗没有明文提到他爱哥信徒,他整段话的精神就是传道者对信徒无己的爱。
第三章 勉励:实际爱人的行动与信从福音的果实(八1-九15)
这段常被人引用在主日献金的事上,但这里更深的含义是——处理不同种族信徒彼此在主耶稣基督里的全一表现,特别是经济的义务。
保罗在这里语气是劝说式,而非命令式。最有效的劝说是建立在信仰的根基上,所以这里谈的不仅是教会的行政,也是信徒信仰的实践。什么是真正的爱心?信徒必须在经济上表达爱心吗?
保罗常在书信中用‚劝‛的口气,是传道人当效法的。扩展阅读——
今天许多保守的教会都会建立专款基金,因为它们坚持认为‚十一奉献‛必须支持当地教会。虽然古代以色列人支持牧者的方式无疑给今天的教会提供了富有教益的原则,但这毕竟需要一种文化的转换,以更好地应付对新的需求。从收获的农作物中拿出来的‚十一奉献‛
类似周边文化圈的皇家税收(也是十一之一),而且只是应当奉献的更大数目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奉献头生的牲畜也是如此)。
早期基督徒很少提到十一奉献,而且一般也是参照过去惯例(太23:23;路11:42;来7:5-9)。使徒有关财物的教训事实上比十一奉献的要求更多;福音书要求完全的奉献,因为耶稣的门徒活着应该更多地爱人,而不是爱财物(路12:33;14:33;徒2:44-45)保罗的教牧书信所表达的愿望显然从更实际的角度强化了这一奉献的观念,所以我们也可以从类似的角度来看‚如果谁家业兴旺了‛(林前16:2)这句话。既然晓得上帝供应给我们的远远超过我们实际生活所需(路3:11),那么能够用多余的财物周济那些有缺乏的人,乃是上帝给人的一个机会,好作他‚供应管道‛来祝福别人(林后8:13-15)。
卫斯理把《新约》时代教会的管事理解为关心穷人,自己情愿过简单的生活的人。改革运动的许多领袖,无论是东正教的(如圣安东尼)、天主教的(如圣方济)或者基督教新教的(如瓦勒度派或威克理夫的罗拉德派)都认为使徒应该过贫穷的生活,把财物用来周济穷人和开展事工。
今天许多基督徒更关心与周围人夸富争贵,而不是关心穷人。使福音的真理调和具体的文化固然很重要,但今天许多西方教会已经不只是为了应付物质主义文化而调整传福音的方式,乃是干脆向这个物质主义文化潮流缴械投降了。
第一节 爱心的实现
本段是以爱心为主题思想(八8,24)这十五节有两个要点:第一,保罗以马其顿的信徒与哥信徒作贫富的对照来激励哥信徒有爱心
的行动(1-9);第二,谈到意愿与行动的关系,鼓励哥信徒有爱心的行动。
当今教会有的是为了收捐款而差派人出去(参林前16:1-4)。对照中第六节是关键转接点。1-5是以一个贫穷教会信徒为榜样,指出哥信徒必须有具体行动;7-9以哥信徒的富有,指出他们必须有具体的行动。
根据这段经文,马其顿信徒的榜样有两点: 第一,他们显出乐捐的厚恩(1-4):
首先保罗强调他们的慷慨是在一个相当难得的背景中产生的。(贫穷可以使人更自私,但在马其顿教会。因神的恩典却使他们变成慷慨)。‚丰厚的慷慨‛理由有三:超过本身能力,出于志愿,热切的心志。
首先把自己献给主,这是原则。请谨慎这一点,不然你会献得心不甘情不愿。稍后我们还会论及此。先献给主的意思是把自己最丰富的给主,然后将自己任由在耶稣基督里的使者和领袖使用。这是奉献的态度和方法。
十一奉献固然很好,但那是最低的数额。当在奉献上有突破。思考:教会的奉献金怎么用更能彰显神的恩典?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这是最建康的态度。第二,他们的捐献有属灵的意义。
一、这是一件事奉的工作;
二、让圣徒得好处的工作;
这里说明一个原则,在捐献上,比金钱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献给神。39 哥信徒当前的表现,可以说是为富不仁。他们接受世俗的价值,生活实在不属灵。而信徒的爱心要有行动上的表现。因为主耶稣的爱心是有行动的,而且是极大的牺牲。
基督徒的爱心要有实际的行动,不能只是嘴唇上表达爱心。保罗采用传统的比较修辞法,在这里,就是两两竞争的手法,激发哥人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忠心。马其顿和亚该亚比邻,这使他们很自然地成为对手,而在当时的罗马帝国,公民的骄傲与相互之间的竞争是很普遍的现象(徒21:39)。在这个时期,这种竞争通常只会带来友好的逗趣而并非真的敌意。那些挑起竞争的领袖人物是以此激发行动,而不是划分畛域,制造仇敌。(即使竞争带有敌意,领袖人物们常常也会用这样的竞争来激发行动)。
保罗特别提到了贫穷的马其顿教会满有牺牲精神的奉献(出35:24),并激励亚该亚教会也这样行。显然,在保罗和哥教会发生冲突之前,他也曾对马其顿教会夸耀过亚该亚地区的乐捐奉献;现在,他渴望哥人能够善始善终,免得他们在马其顿教会的代表来的时候受窘。因此,他派提多回来,就为了确保这里的捐助之事都已准备就绪。
不管是什么造成他们的贫困,这一事实毕竟为哥人敲了有益的警钟:他们没有受到逼近,他们中间的有些人还相当富有,以致他们的城市至少在小范围里可望做施舍者(参16:23),但他们竟然在已经许诺的教会的捐款上没有热心。
但保罗并没有结束他让哥人与马其顿人闺中竞赛的话题;在8:8中,他再次拿哥人与他们的友爱的对手马其顿人作比。保罗想叫哥人基于热心效法别人的榜样,而不要觉得好像保罗是在滥用权威,或者剥削他们。他的目的不是叫哥人变得贫穷,而是论及一种在当时甚为普及的有关均匀的的观念。
转接语:哥信徒可能会说‚说来说去还不是要钱,为什么一定要我们的钱?真不公平‛。所以13-15说出他的目的——均平。这是一种双边的协助,一种施与受的精神。
没有人永远站在施的一方,也没有一人永远站在受的一方。耶路撒冷其实是属灵的富裕,可以补足哥教会的缺乏。
教会信徒要有供给传道人物质上需要的看见,也会有属灵的得着。扩展阅读——
既然保罗本着良心绝不会从中为自己取利,那他为什么如此牵挂这笔捐款?和现今的许多基督徒不同,保罗生活俭朴,乐于奉献,全然委身于他们的需要;他如此关心这笔捐款,是希望用榜样来教导信徒(林前4:8-16)。我们还应该看到,和今天许多募捐的行为的重点乃是关心穷人的冷暖。在美国,一些坚信圣经的教会也很少留心圣经中有关经济公正的教导。保罗对均匀原则的强调,确实有可能会引发现代的平均主义思想;但是就其自身而言,保罗倡导的原则不会走向与现代平均主义思想相伴而生的过度的社会救济理念.保罗的‚均匀‛原则对于今天的基督徒来说是一个严厉的挑战。它吸收了有关要爱护穷人的教导(比如太6:19-21;可10:21;路12:13-33),但这种对穷人的关爱也可能局限于仅仅满足直接知晓的本地需要,或者局限于通过教会网络进行的国际救援。如果上帝祝福某些国家,赐给我们超过生活所需的财富,那么,他也会叫我们想想自己是不是自私地挥霍这些资源却不愿分担其他国家的燃眉之急。
当恐怖分子2001年9月在纽约谋害了3000人的性命,美国表达了自己的震惊。但仍然有许多美国人一再地无视当今世界还有大量的41 人口,甚至许多孩子被卷入种族战争,被迫以卖淫为业,或者因为艾滋病而成为孤儿。
总之,这里论及赈济的问题是爱心必须落实。重要的不是捐款数目的多寡,而是心声有否实际的表现。
第二节 实际的安排(八16-九5)
八16-24有三个重点:第一,主要介绍保罗所差派的三个人,可说是他们代表了保罗自己和众教会(23);
第二,保罗希望哥信徒不会使三位代表徒劳无功;第三,当保罗介绍这三位时,看出他们对这件事处理的原则(21)。
提多去第一个因素是接受保罗的劝说,还有是他的热心和自愿。保罗对待他的同伴并非以主人自居,而是他们的领袖,有自由权利者的领袖。
21节则说明这行动的理由,奥古斯丁说:‚一个不顾名誉的人是个残酷的人,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有正确的良心,并不等于说在邻舍面前不需要名誉。‛(例如:卜威廉的救世军)
传道人在神面前行光明的事,在人面前亦如此,尤其在钱财方面。捐的乐意的是神所喜悦的,因为这是从内心发出的喜乐。总之这一段也是爱心必须落实。但这不是说志愿的行动就不需要协助。保罗的信函、马其顿信徒的榜样、提多等人的到访都可以促成这爱心的落实。
从保罗极智慧的安排中看出,教会在管理财务上决不能随便的选择,而是真有爱心、品格、事奉经验和教会肯定的人。
而管理财务的也当自己谨慎,免得跌倒。
第三节
撒种与收割(九6-15)
6-7是基本原则,保罗用借喻来说明。在他看来,赈济好比撒种,人收割的多寡与撒种有密切关系。因为神事实上掌管收获的神。
8-15阐释‚种与收‛的道理。
8节很明显指出这是神的定律,有种才有收,而且多种多收,这不是鼓励自私自利,而是体会神的恩典。
基督徒当制造蒙福的管道。11-15是说,周济人的第二个果效——使感谢归于神。这也就是基督教会做社工的必要,会让更多人认识上帝的爱。
基督为我们成为贫穷——记住这一点,你的爱心,你的奉献性质就会和祂的一样。爱是一切的原动力。你牺牲的越多,别人就越多从你蒙福。第四章
忠告:使徒与属灵的权柄(十1-十三10)
从经文结构的角度而言,这一大段以前后对应的方式写成。
十1-6
开场白
十7-18
警告
十一1-十二18
主要论点
十二19-十三10 警告
十三11-14 结语
第一节
开场白(十1-6)
与你们……向你们……第一个线索是十10-11,由于出现‚在‛与‚不在‛,可知‚见面的时候是谦卑的‛指的是保罗的样子和用语;‚不在的时候勇敢‛指的是他的信。
第二个线索是13:2可知保罗‚不在时的勇敢‛指的是他严厉的话。换言之,保罗在十1-6回应的问题与他信上说过的话有关系。
保罗可以对待他们严厉。但他情愿用一贯的态度,就是基督的温柔和平待他们。
温柔不是妥协(立场很重要),也不是害怕事态扩大,温柔是使人受吸引而接受真理(例如耶稣,但1:11-13)传道人对信仰的持守可能会受到反对(,提后4:10,林前4:11)为捍卫真道而勇敢不叫血气(徒5:29)。保罗的勇敢是针对不合真理的事,而非对人。——对事不对人。保罗属灵的权柄不是‚凭血气‛,它包含了两方面:消极——‚将各样的计谋……攻破了‛那是指与神的知识相对的思想;积极——‚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
特别是作主工的人。我们的心意是否都已被夺回,顺服基督?我们是否服在基督的权柄下?这是属灵权柄的秘诀。
保罗的软弱正是基督的特征;基督甘愿自己成为贫穷而且不愿自夸。他在这里使用‚血气‛一词可能是为了回应哥人认为保罗软弱无能的指控。保罗确实没有‚凭血气‛制定他的计划;如果保罗了哥人着想而含着怒气造访并当面训斥他们,那又岂会显出他的胆怯!相反,指控他的人倒确实是照着人的标准,凭着血气而行,正如保罗下面将要提示的那样。
这并非保罗在致哥人的书信中第一次使用军事意象;他在别处也经常使用这种意象(罗13:12,帖前5:8,腓2:25;门2;弗6:10-20).因为在上帝的(军队)透过福音的凯旋中也会出现阻挡‚上帝的知识‛的高垒,所以保罗想到通过十字架的信息来了解上帝的性格。‚骄傲的‛高垒与基督的软弱的特点恰成对照;这些高垒障碍,就显示在保罗的对手们的态度中。
无论是传福音或建立教会,传道者事实上是在从事一场属灵的争战。基督即不是靠武力征服人心,传道者也不能以血气得到人心。
第二节 警告:使徒的权柄与夸口(十7-18)
有人批评保罗在与不在时不一致(2、10),而保罗在11中回应了。保罗说他不仅有这权柄,而且会使用权柄,绝不是恐吓。他在这里要证明他的权柄源头是主耶稣。保罗也让我们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推荐——就是没有主耶稣印记的人。
1.权柄的使用(十7-11)
从第八节看到‚属基督‛的含义,就是表示一个有权柄。7-11保罗要强调他实在有属灵的权柄。但是,保罗没有忘记属灵权柄的真正目的(4-5,8)。他强调属灵战争的最终目的其实不是摧毁,而是 建造。(耶1:10,诗30:5)
他们错误的观点是肇因于他们凭外貌判断人,轻视保罗的外表,并且否认他的权柄。除这之外,他们所不满于保罗的,是他隔着一个安全的距离给他们写措辞严厉的信,及至见面,又避免‚坦诚相告‛。(保罗可能从来没做过父亲,这可能使他缺乏经验,不能像某些别的传道者那样给人严厉的训诫)。
传道人不能为了抬高自己而去批评别人。2.权柄的根据(十12-18)
新译本‚我们所夸的,并没有越过范围,而是在上帝量给我们的界限之内,这一界限延伸到你们那里。保罗不是跨越到别人的界限,他乃是在神量给他的界限内工作。
一个人到神指定的地方作先驱性的福音事工,看到工作的果效,存心把福音传遍地极,这样的人是不会与人争地盘。
传道人决不能有垄断教会或争地盘的思想。思考:我们有没有因为福音的缘故而遭人的控告? 一位希腊哲学家曾说:‚最可憎的、最卑鄙的自我称赞,就是在称赞自己时批评别人,在荣耀自己时使别人受辱,这种人与那些借着羞辱他人而获得掌声的人一样。‛
自夸——昆提良警告人们不要自夸,因为这样会惹怒听众。普鲁塔克则抱怨说,西塞罗为了自己的名声而不惜过分自夸,结果招来世人指责;其他许多公共人物也都暴露了同样的缺陷,比如亚历山大、加图。
保罗也用自夸来回应批评,而且他这样做也是出于‚被逼‛。虽然,保罗遵行既有的自我夸耀的习俗,但他所自夸的许多事情都是对希腊—罗马社会精英价值观念的一种讽刺。保罗说他是奴仆,为了荣耀他的主基督,而不是荣耀他自己,这就和那些竭力鼓吹自己的人有明显的不同。
传道人不是要受别人的称许才显出价值,而是主的称许(加一10)我们是不是常会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46 保罗说这些话的真正目的不是在护卫‚地盘‛(罗15:14-29)。而是一生认真执行基督给他的呼召,要把福音传到地极。
第三节 属神的愤恨(十一1-十二18)
他一开始就为自己的夸口道歉,然后提出理由。他首先陈述夸口的愚昧,接着告诉哥林多人他为何这样作。他为什么要作这些?原因有二:‚我……愤恨。‛‚我只怕。‛这两个短句记录了他心里的活动,声明他作这些愚妄事的原因。
传道人应当与神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恶神所恶,爱神所爱(诗25:12-14)。1.真情、卑微与自夸(十一1-15)
让我们回忆一下夏娃的故事。蛇如何迷惑夏娃?他毁谤神。他告诉夏娃,神说的话不一定算数。正如主自己说的,撒但‚从起初……是说谎的‛。事实上,他的谎言中有一部分真理存在。
撒旦在创世记要把是变成不是,在启示录要不是变成是。我们都记得田利生(Tennyson)的名句: ‚全部的谎言还容易应付,反驳; 半具半假的谎言却叫人无从对抗。‛ 我将你们献给基督,献绐一位丈夫,但我怕你们的心堕落。酵可以导致腐坏。我们的主也曾警告门徒,要防备假冒为善之人的酵,就是戴假面具、说谎言、使人信以为真的酵。
4节保罗害怕的不是自己会失去哥信徒,而是哥信徒的信仰(加一6-9,三1-3)
7-11当时的背景时收费越高证明讲的越好,保罗不收费证明是因为没有听他演讲才免费的。保罗的‚白白‛也正符合基督精神的恩典。他采取这生活的一个原因是不想因此而成为贫穷者信福音。
思考:传道人是不是白白传福音还是为利混乱神的道
总结:哥信徒以恩赐的表现衡量传道者,是他们不能分辨真伪福音的基本原因。在保罗眼中,正确的福音也必须有正确的传福音方法,福音的核心是一位温柔谦卑的耶稣基督。保罗也借着他的生活方式和信息宣告了神的福音。
传道人教会要有分辨诸灵的恩赐,才能防止‚狼进入羊群‛。
2.愚妄、自夸与软弱(十一16-十二10)
保罗事奉的核心明显不是‚仆人‛,而是基督。而在这里比较‚仆人‛,是因为在这段比较中他在说狂话,‚我是超等的‛,保罗的‚狂‛但保罗在‚狂‛的时候头脑还是清醒的,记得他的真正身分,特别是身分真正的特征。而且保罗说他是‚超等仆人‛的时候不是列出‚丰功伟业‛,而是一张‚受苦的清单‛—也是耶稣的印记(六17十一30)
22-25首先是概括性地谈到他的苦难,进而详细地数算;26节是用实际的经历表达他在宣教旅程中所遭遇的各种危险;27-28谈的是苦难所带给他的生活情况;29则是他心灵的感受。
在内容上,保罗从劳苦进而谈监禁、鞭打和死亡;从肉身的苦难谈到心灵的压力;从个人的遭遇进到教会的情况。在语气上,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慷慨激烈(六3-10)。
这张受苦的清单包括各式各样的苦难:劳动、逼迫、死亡的威胁、安全问题、经济困难、以及工作事奉中的心理压力。还有天灾、人祸,这一切都是保罗为了传福音而有的遭遇。
十二1新译‚夸口固然无益,却也是必要的。现在我要说说主的异象和启示。‛保罗已经有不少的经历了,为何保罗要选择这个特别的经验呢?(徒九1-9,十六9-10,二十二17-21)。
在希伯来人的思想中,三重天是众圣徒和天使所在之处,就是我们所谓的天堂。第一重天是大气层,第二重天是星际太空,第三重天是在这一重之上,之外的地方。三重天是神彰显、临在之处,神的儿子曾从那里降到世上,那里住着被成全的众圣徒,以及天使,天使长,基路伯,撒拉弗──那就是乐园。
常常有人迫不及待地要告诉我他们所看见的异象。我总是对此存疑。如果一个人真得着这类的异象,他会保持缄默的。十四年过去了,保罗只字未提;即使现在,他也绝口不说他看见了什么。这是不可言喻的,非人口所能描述。何等崇高的经历!
传道人当谨慎在教会中听到‚某人见异象或得启示‛的信息。思考:我们当对医病、异象和祷告有何认识? 他又提到神帮助他防止自高的方法是给他‚一根刺‛,来呈现他的软弱。它可分成三方面:
1.是肉体上的。‚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 2.是属于心灵上的。‚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 3.是属灵上的,他的祈求未蒙应允。
在这里也教导我们祷告不一定蒙垂听,但神一定有回应。
世人夸口的都是自己的刚强,而基督的仆人夸自己的软弱。我们又有何可夸的? 9节下:这不是对神的安排盲目服从,而是一个人明白了他所想要逃避的事原与他的灵魂有益之后,所发出的心声(尼8:10赛53:10)。
Oliver Huckell曾写过这样的一首小诗:
‚我感谢你,因祷告未蒙应允,你只温柔仁慈地回答我──不!
在那艰难的时刻,这字沉重地敲击着我的心。
我渴望喜乐,然而你知道 忧伤是我最需要的恩赐,在那奥秘的深海里,我学会了去注视圣灵。我渴望健康,你却赐我 痛苦的秘密宝库。在呻吟中,我的心 再度找到基督。我渴望财富,你却常给我
贫穷的财宝,你教导我拥有金心,那是天堂最宝贵之物。我感谢你,因祷告未蒙应允,你只温柔仁慈地回答我──不!
在那蒙福的时刻,你的保留减轻了我一切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