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复习课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
“新鲜感”,又不像 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最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复习课还不像新授课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因为有了这个课堂教学结构,就等于有了可供操作的教学程序。大家知道,结构的优劣决定功能的大 小,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像阶梯一样使教者能胸有成竹地带领学生拾阶而上,进而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经过实验研究,目前我们采用如下的复习课结构。
一、出示复习目标(以下简称亮标)(2分左右)
上课开始,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接着把预先写在小黑板上的复习目标挂出来。出示的复习目标应注意 如下三点:
1.目标要全面。所谓“全面”,就是指按照数学教学大纲上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 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不能厚此薄彼,甚至只提出知识方面的复习要求,把能力与思想品德丢在一边。例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除了应当掌握的知识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得到发展,同时还要注意训 练学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追求美观整洁的爱美情操和习惯等。
2.目标要准确。即针对性要强。一是目标中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各方面的要求要准确,二是三者之间不 能混淆。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复习的目的是:将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强化和分化,防止相关或相似知 识的互串。学生易混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单位长度?(共性)为什么折线统计图中横标目的间隔要按实际年份 留空?(个性)学生最容易遗忘的是:制图后忘掉写数据,或把标题与图表分开等等。在复习课上制定复习目 标时,应注意和这些新授课后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以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复习课堂应关注评价练习,因为评价练习是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学目标的验收,它包括练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的理解,也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炒冷饭”,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
第二篇:如何上好一堂初中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一堂初中数学复习课
初中数学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如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概念习题化
数学概念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建立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死记硬背,要会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数学中涉及到有关“式”的概念比较多,有“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等概念,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编1至2个习题引导学生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知识结构系统化
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把知识系统化,把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将知识列表或画出知识结构图来进行。例如,初中所学方程的知识庞杂,分布较广,可引导学生把所学主要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方程知识结构图”。
三、例题习题模型化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数学教育理念。为此应该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就是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促使数学教师尽快实现数学教育理念的转变。因此,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例题习题的设计特别要加强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以补平时教学之不足。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数学模型,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定关系(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这里的“实际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际问题,而是已经“初步数学化”了的实际问题)和具体要求,考察主要因素和有关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利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刻画这种关系。
四、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使复习取到抓纲务本、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和考标,正确处理记忆、练习、测验的关系。同时进行训练时还应渗入乡土气息,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心本地的经济生活,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五、在复习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复习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21世纪的未来的建设者,在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需要一种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1、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新的机遇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复习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2、提供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3、给予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活动
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本、无源之水。
总之,复习课的任务很艰巨,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很多,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复习课中探索和总结
第三篇: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复习课 的策略2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复习的策略 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特别是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就好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而且在大多数学生的印象里,复习课总是枯燥,乏味,所以往往有多数学生不愿意上复习课,认为复习课不重要,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认为复习课是必然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新授课育树,复习课育林”,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好的数学复习课,不仅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查漏补缺,还应当重在知新,提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更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俗话说: 教无定法。复习课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开展方式,但是 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复习课的一些简单的看法。
复习课要把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是一个重点。目的就是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连接,整合,使之系统化。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面面俱到,什么都复习,学生会感到乏味,引不起兴趣。这样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做了听客和陪衬,老师感到累而学生的思维也受到限制。既然学生对于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学生,在复习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因此,在课堂上我尝试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复习“一次函数”时,我把班级40名学生按不同层次交叉的分成5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点,再通过交流,对比补充,使学生对这一章很抽象的知识点整理的井井有条,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整理出来的结果印象深刻,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合作意识。
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有层次。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的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习题的设计,既要适合自己的学生,又要适合教学内容。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习题覆盖要宽,起点要低,内容要有层次性,形成一定的梯度。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给每个学生一个自我提升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还要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对具有可变行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复习课并非单纯的知识的重复,而是知识点的重新整合、深化、升华。只要我们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那就是一节成功的复习课。
第四篇:初中数学研修日志———如何上好一堂初中数学复习课
初中数学研修日志———如何上好一堂初中数学复习课第一,追求知识的层次目标多,着眼学生的能力层次少。
复习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时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和经常性复习。在复习课中,老师不能树立太多的目标,这样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而是应该将题目与知识结构联系,引导学生从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寻找解题思路,帮助学生解决解题策略。
第二,关注教材多,关注学生少。
有些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和研究很深,但是备学生不足,缺少对学生的了解。如果老师不能准确把握大部分学生处在什么程度,好学生处在什么程度,学困生真正在什么地方“困”,那么讲起来就没有针对性,不同程度的学生接受起来效果都会不好。
第三,练习做题多,梳理知识结构少。
这种情况表现为,在复习的时候把学生的头脑就作为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我什么都复习,什么都往学生的头脑里塞。这样学生头脑里记的知识虽然很多,但是在用的时候调集不出来。就像电脑硬盘一样,里面能存很多东西,但是没用明确的分类编排而是乱七八糟的,这样找起来很费劲也不容易找到。很多老师容易出现的就是这个问题,没有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
复习课中要“四克服”
第一,克服复习中只重“一例一题”,不重知识结构的做法。
就是讲例题多,配套练习也不少,但是缺少对知识结构的介绍。这个结构一方面指的是这一章这一节在全书中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是理解这一章节编者在编写教材时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新课标里面都是很重视的,也做了很详细的说明。老师应该做的就是把这些知识点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用线连接起来,然后使知识结成一串美丽的知识项链,从而使学生在解题时能够很快的提取出所需的知识和方法。
第二,克服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做法。
在数学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在指导学生有意识应用数学思想(整体思想、函数和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和化归思想、统计思想等)和方法来解题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实现的。具体到复习中,特别是要注重转化思想的应用,怎样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较难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或常见问题,把新的问题转化成老的问题。
第三,克服只管上课,不管效果的做法。
到了复习阶段,有的老师一味的赶计划、赶时间,忽略了关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复习进度并及时进行调整,制定的复习计划就失去了价值。欲速则不达,我们制定复习计划时,一定要留有机动的课时,机动的调整,根据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了,然后再往下进行有效的复习。
第四,克服只关注课本,而关注课标少的做法。
中招考哪些知识点,考什么难度的题,这些在课标中都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复习目标的制定和复习的实施都应该严格以课标为准绳。
复习课“五大策略”
第一,巩固知识,以练为主。
精讲精练,这是老师们总结出来的好方法、好观念。要让学生做练习,但不一定要老师领着学生去练,可以提倡学生自主练习。复习时一定要帮学生理清知识点,点出常见的错误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查漏补缺,调查为先。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做:第一:老师应建立教师错题本,以便摘录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题目,特别是针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都摘录在教师错题本上,针对这些问题,复习时进行重点突破;第二:复习前可以找好学生、中等学生、学困生的代表进行一些摸底调查,摸清各程度学生、各类学生学习情况。
第三,发展提高,思维为先。
有些老师经常出现的误区是,在复习课时倾向于多讲复杂的、难一点的题目,但是并没有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方法或总结规律,实际上并没有使学生发展提高。复习过程中最好选取能够让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题目去研究。一题多解的题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会,一题多变的题目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了拓展,解题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老师在讲题时,对解方法的点评是精华。
在解题之前,是否做到了:
这个题目你审清楚了没有?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
看完题我们思考,这个题和哪些知识点有联系,你是怎么思考的?
求解了之后,是否做到了:
求解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
一个题目做完后,你要回顾解这个题目有什么收获?
第四,分层导学,错题交流。
复习课时可以在提问和作业上进行分层,布置作业的时候总会有一两道拓展提高题。另外,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和“错题本”,把错题记录下来经常复习,也可以在组织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一道题这个同学错了,那个同学可能做对了,通过交流,相互弥补之间的差距,相互学习提高。
第五,反思总结。
为使复习课更有效,在平时的每节课后老师必须对自己的教案有反思,反思要有两方面内容:第一,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实施是否顺畅?第二,学生是不是得到了预期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及时反思总结,胜过课堂上多讲很多道题。复习课的备课及教学是目前教学的难点和关键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和关键点,校信通为老师搭建了一个平台,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充分交流,交流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博客,可以通过博客多发表一些教案、教学体会,通过网络和老师家长进行交流。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提高老师们的整体教学水平。
最后总结为一句话,上复习课,老师要时常反问自己:通过这节课,我的学生我的孩子们有收获没有?如果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那就是一节成功的复习课。
第五篇: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李剑红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
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三、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1、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
2、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