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第一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农村学校以教师博客为平台开展跨校集体备课的研究》
第一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龙山县兴隆九年制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简介
《农村学校以教师博客为平台开展跨校集体备课的研究》这一课题已于2009年6月经州教育学会批准立项。2009年9月通过专家论证,正式允许开题。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始终把“建设好教师博客”、“在农村学校教师如何利用博客高效地开展集体备课”定为目标。通过研究和应用,使教师博客为平台开展跨校网络集体备课更具组织性、实效性、理智性和系统性,从而达到备课的实用和高效的目的二、课题的实施
我们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多次讨论、论证,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与此同时,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总结如下: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研究课题,这是做好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三次理论学习和一次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实验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们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
在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其中我们进行了三次集中学习,并布置了三次分散学习。经过近三个月的学习,我课题组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不但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思路、把握课题的研究进展,而且还召开了课题理论研究阶段总结会议,组织了阶段汇报活动,对09年下学期布置的课题组成员分工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交流和总结,3、初步开展了各种研究活动
(1)调查了兴隆学校、石牌小学、石牌中学、桶车小学等校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现状和教师对博客的认知情况及电脑使用操作的情况。得出了如下结论:
①、农村学校已能保证网络通畅,且教师用机配备基本达50%以上,具备利用网络博客进行跨校备课的硬件基础。
②、农村学校80%的教师计算机等级为高级,能较好地进行计算机操作,基本具备利用网络博客进行跨校备课的软件基础。
③、本地区农村学校利用网络博客进行跨校备课的备课方式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④、农村学校利用网络博客进行跨校备课,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备课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成立了组织机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农村学校以教师博客为平台开展跨校集体备课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评价办法,制定了翔实的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及准备课题开题报告。
(3)通过召开专题会、校园文化建设、墙报等形式加强了农村学校以教师博客为平台开展跨校集体备课的宣传。对城郊联合学区的各校教师参加博客的申请、建设和后期管理的技术进行了3次培训。
(4)整个城郊联合学区创了东区、南北区小学和中学6个集体备课群组博客,整合、协调、管理各成员个人博客。
在今后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希望全体实验教师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不断创新,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实验中去,祝愿每位教师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二篇: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万店镇中心学校
“基于小组合作高效课堂课题构建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我校成为市级教育教学科研基地并成为“基于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构建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学校已经有一个学期。一个学期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
一、第一阶段主要做法:
1、搞好课题研究的保障
一是制度保障。为了确保《课题方案》的正常运行,结合我校教情、学情,科学构建适合我校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修订了《万店镇中心学校教学三年规(2013.9--2016.8)》,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学校教学发展的方向、要达到的目标;同时,我们为配合市级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基地的授牌,我们制定了《万店镇中心学校“随州市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万店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推进措施》,将教科研与教学常规紧密联系起来,让教科研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
用制度约束、指导课题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育人质量,构建适合当前教育教学协调发展的高效课堂模式,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和建设者,办人民满意学校。
二是组织管理保障。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实施小组,教务处、包科领导、年级组主任、教研组、备课组具体负责工作的落实,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面聚集课堂;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有关理论和文件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具体落实操作过程,教导处全面负责,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本组“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把实施“课题研究方案”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一个抓手,引导教师加深对“高效课堂”意义的理解,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高效”开展教学实践反思活动;领导小组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对需重点“改进”的教师跟踪听课,发现问题,寻找“亮点”,及时反馈、评析,帮助他们看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不断调整改进策略,争取真正达到改进提高的目的;教务处每学期对教师的“高效课堂”进行检查,结合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认真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进行考核。
三是人力资源保障。我们关注教师专业成长视为实施课题研究的的第一元素,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研究的是不成功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从2013年秋出版了《万店镇中心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手册》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即学校教学三年发展规划、“二三三”高效课堂规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教学工作计划、观课评分表、高效课堂暨课内比教学观课笔记等等。
四是财力支撑保障。学校在过去的三年时间投入课题研究资金超过八万元,我们预计在未来的三年里对课题研究资金投入将超过十万元。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比较可观的经济支撑。
2、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实现“高效课堂”。
(1)依据《万店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推进措施》,学校教导处规范和加强教师常规工作检查,教导处每周将教科研统计情况,含参加集体备课、公开课、教学反思等教研活动进行公示,每月进行汇总发放津贴,每月进行常规教学检查情况,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指出不足,提出改进,通过督查强化教师集体备课、作业批改、听课、写教学反思等。
(2)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搞好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本学期学校不计成本,投入大量资金,让老师能够外出考察学习,提高教师的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升教师课改能力。
2013年11月2日,学校派出七名教师参加了由南京课改研究所主办的在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隆重举行的第九届全国课改典型初中名校名师特色课堂现场观摩活动。活动之后,参会的老师写出近六千字的考察报告《名校名师同台献技同课异构诠释高效》。
2013年11月27日,学校派出3名女班主任到湖北荆门参加班主任培训学习,听取了名班主任的经验介绍,回来后写下了领会深刻的学习体会。
2013年12月5日至12月6日,学校共派出27名数学教师和英语教师参加国培学习2013省级特级教师讲学团到曾都区讲学活动,活动之后,共收到学习体会20余篇,字数达3万多字。
2013年9月至12月,随州市教研室共组织了三次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月会,第一次月会由我校承办,其他两次月会分别在尚市二中和广水实验中学召开,在这两次月会中,我校共派遣了22名教师参加月会,平均每次月会派出学习的老师超过10名。
(3)注重教科研的日常过程管理,将学校教科研工作和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作为全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将班主任的课题研究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的常规量化,将教师个人的“基于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构建的实验与研究”纳入教师的常规管理,并计入所在班级的量化。
本学期每周由各班级评选五星,即针对学生评选的“小组之星、管理之星、参与之星、精彩之星”和针对教师的“幸福之星(课堂)”,各班每周评选出来后上报教务处,然后每周在升国旗时面对全校师生进行表彰和鼓励。
(4)在校内教研活动中,分学科分年级探究高效课堂模式,改变传统的备课活动形式,强调备课重点以“活动设计”为中心,备课程理念、备学生心理、备课程资源,使课堂活动尽量体现开放性和实用性。利用导学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学校计划在2014年秋形成自己特色的导学案模式。
(5)积极利用本校骨干教师和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教师,采取骨干教师的带头引领、指导作用,以此带动才上岗的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相互切磋、共同学习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6)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改变唯分的评价办法,建立以“纪律、发言、考勤、卫生、作业、互助”为内容的立体评价体系,每周评选明星小组和优胜小组,每月评选班级之星,这样让每个孩子及时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组与组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用互助的方式促进后进生更大的进步。对学生的评价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捆绑式评价,计划在期末考试中,学校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外,还要对优胜学习小组进行表彰。
(7)定期和不定期举行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举办各类学科活动,如语文的口头作文、汉字听写大赛,数学计算能力竞赛,英语单词拼写大赛,八年级的拔河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阶段的探索研究活动,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确实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有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教师学习对课题采取怀疑的态度,未能行动,不敢大胆舍弃传统教学模式,不愿意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在课堂中的应用。
2、导学案设计的量不合理,导学案量重,课堂时间如果把握不合理,就会造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学习任务,各个学科任务层层相叠,不能很好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3、个别教师教学目标不能落实到位。由于学生还不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在自主探究这阶段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给于指导,还有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在小组学习交流的时候,老师没有时间做仔细的指导,从而使差生转变不明显,优生更优的局面,不能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可以说没有处理好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三、今后打算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学校组织教师再次认真学习有关高效课堂的意见与精神,认真反思了各自在此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改进教学方法,以达到课堂高效。
1、教师在积极实践的同时注意向其他老师、名师学习,结合他们的具体做法,深入领会、把握高效课堂的实质与真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探究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高效模式。
2、继续加强集体备课与课堂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在反思中,提倡教师们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自己的教法,筛选出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从而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3、加强对班级小组的建设的指导,健全小组建设方面的制度,计划2014年上学期制定出切合我校实际的关于小组建设方案。
2014年1月
第三篇: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在我校全面开展教学改革之际,语文组开始了“初中语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研究历程中,我们本着以校为本的原则,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个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着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研究一路上可谓有点滴成功的喜悦,有研究无果的痛苦,有组织困难的灰心,有任务过重的压力。
一、认真对待,稳步推进
1、组织培训课题研究的教师。学习《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简明读本》,利用网络、专注自主学习,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积累业务知识,并做好业务笔记。
2、确立了实验班,实验教师。开展以实验班级为主体,非实验班级配合的研究,并撰写了调查报告以及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成绩对比分析。
3、开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活动。制出语文学习方式调查问卷,在各班开展调查活动,最后汇总并撰写3000多字的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课题研究。
4、坚持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注重问题课的研究。围绕“初中语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坚持集体设计、实施于课堂、教学反思、师生评价的模式。祖万存老师负责做好听评课安排和记录。上课老师负责发放和回收《学生课堂学习调查问卷》并写好初步分析,由祖万存老师负责撰写了4000多字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本阶段调研报告工作。
5、期中考试后依照成绩进行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成绩对比分析。
6、学期末组织课题组老师围绕研究课题撰写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
7、初步建立较规范的研究档案。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
二、预期研究成果初见成效
1、充实了理论,转变了师生观念。重视学生,调动和开发学生潜能,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2、体现了以校为本的特征,解决了我校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实验班(重点)和非实验班有记录与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能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去。
4、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形成课题研究的共识,初步实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
5、论文反思集汇编建档。
三、成果与结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改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被动的、呆板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以发现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践——修改方案——再次实践——总结反思为基本流程的研究模式。祖万存老师在研究中走出了一条“自信——帮助——尝试——自主”的四阶段教育自主学习模式。刘世宏老师在研究中让学生自主合作评改作文等成功的案例。
四、改进和发展方向
当然研究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大而不实的现象,反思不深不能勤于总结的现象,听评课中同伴互助不强的现象。
下一步以年级组为单位,七、八、九年纪分别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进行研究。认真开展研究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进一步规范研究形式,细化量化责任目标。研究交流见成效,影响并指导周边学校开展课题研究
总之我们将认为组织安排,扎实工作,再接再厉,继续深入研究,为提升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服务。
第四篇: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3
《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与课题有关的论文专著,立足于数学“大问题”导学课堂教学实践,围绕课题,深入研究,目的是要探索数学“大问题”导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以更好地优化数学教学,初步构建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本学期,我们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的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研究情况小结如下:
一、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课题组成员均是中心校领导、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或者是学校的教学骨干。课题组成立了课题研究指导组,不但认真制定课题阶段研究计划和研究策略,还具体参与到每一个课例研究当中。对于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一线教师的课例从备课、上课、反思、评价等各方面均全程进行指导,带领全体教师执着地追求课题研究的阶段目标。
课题组还规定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与课题相关的科研论文,上交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例。期末组织教科研论文交流会。对外出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教师,还要求他们学成回来后进行专题讲座,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为拓宽教师们的教学视野,促教育与科研能力同步提升,学校还有针对性地订阅和购进了一些科研刊物和课改书籍向全体教师开放。
二、认真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
在课题的阶段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将科研与教研结合起来,力求实效。我们的课题组主要开展以下系列工作:
1.课题负责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2.9月23日,课题顺利的开题了。在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刘李妹老师作了开题报告,认真组织课题成员学习了课题申报表和课题方案,对研究的课题进行了仔细地推敲、分析和界定,使每一位成员对自己所要研究的课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中心校辅导员黄碧练作了重要发言,为我们开展这个题题研究指明了路子,提高了老师们的科研意识,增强老师们的科研信心。3.调查现状,分析原因。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查阅教师教案,进行座谈访谈,通过课堂听课、查阅教师教案和以座谈访谈及问卷的方式,了解了本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关的对策,完成调查报告。由陆凤青、韦忠营、林雪琼老师写出了调查报告。
4.小组成员各自收集关于“大问题”导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自学,并撰写了理论学习笔记。每个成员上交一篇与课题相关的科研论文。
5.小组成员根据实验方案认真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和公开教学观摩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6.固定研究时间,保质保量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结合我镇的集体备课时间进行学习、交流,与我镇的“动感课堂”的教学研究相结合。
(2)每月举行了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集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反思前一段时间研究中的得失,商讨下一阶段的研究。
7.这个学期,课题组派出刘李妹、陆春莲、卢雪玲、林素玲等老师去观摩、学习、培训,他们学成回来后进行书面汇报、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共享学习收获,转变教师们的教学观念,为教师们指明教改的方向。
8.在第一阶段,课题组成员进行“‘大问题’的特征和设计(提问)的原则”的专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上了4节研讨课,并撰写了相应的课题研究心得。课题组全体成员观摩、研讨、修改后再次教学,熟悉“大问题”导学的教学流程,获得了较高的教学效果。
9.初步研究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的主要成绩。
1.撰写了调查报告。深入课堂听课,由陆春莲、黄素惠、韦京花编写调查问卷,向老师和学生发放问。由韦忠营、陆凤青、林雪琼收集整理材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完成调查报告。
2.由苏丹辉、韦京花、罗梅兰研究并总结出小学数学“大问题”的特征和设计(提问)的原则。
3.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自主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点评,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等均得到有效提高,变得更自信更快乐。
4.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以往老师在课堂上都是讲为主,现在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转变,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及能力。
5.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研究能力得以提高。
学校对课题研究的关注和有关政策的倾斜,极大地调动了课题组各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多种途径的学术交流活动加上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了课题组成员顺利完成研究的信心。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教师参加实验研究的积极性。本学期课题组每个成员都撰写了论文参加县优秀论文评选。刘李妹、苏丹辉、韦京花、林雪琼还主动向县教研室的覃小平老师请教论文的发表,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及经验展现出来。
6.初步研究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后续的研究活动设想
1.课题领导小组组织老师深入课堂听课、评课,通过交流活动,指导实验教师正确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实施课堂教学,构建在“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2.组织研讨会,实验教师撰写相关论文与教案设计,形成阶段性成果。
武鸣县甘圩镇赖坡小学
2014年2月
第五篇: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智慧的源泉始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引路人,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者认为:“学习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体力活动还是脑力活动的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时,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因此,在教学实践,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就至关重要了。本次课题研究主要是就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给予解决的方案。现将第一阶段完成的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确立课题,明确目标。课题于2009年4月开始,在开始后进行的主要工作有:(1)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情况;(2)召开教师座谈会,通过教师的实践教学,寻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待生物学的态度及所遇到的问题;(3)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自己分析在生物学学习中所持有的态度及学习效果,分析原因,形成意见。
通过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实施的情况如下。
一、问卷调查情况
共设计了200份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是否愿意学习生物学、愿意学习这门课程的原因、通过怎样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喜欢、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更好的建议、通过学习在能力上是否得到了锻炼、对学校情况有什么建议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仍然很喜欢学习生物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门课程的内容很有趣,与生活的联系很大,比如“动物的行为”这一节,学生的生活体验很丰富,学起来难度不大。
2、部分学生小学自然课的基础很扎实,加上初中生物学内容并不难、不深,所以在内容的理解上难度不大。
3、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进,能够与生活联系起来,能够与学
此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中考中生物学不用考试,很多学生不愿把时间浪费在上面;
2、课本上的知识比较死板,不能引起学习的欲望;
3、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喜欢,仍然是填鸭式教学,很反感;
4、老师对生物学这门课的教学态度不好,老师自己在讲解新课的时候都没有太多的激情,学生更提不起热情来学习;
5、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很多不会,甚至有超纲的题目,打击学习的积极性,认为学习生物学没有什么成就感;
6、学校设备陈旧,多媒体叫教学达不到,自己对坐在课堂中,看着黑板学习生物学感觉没有意思,有抵触情绪;
7、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太少,没有充分的利用生物学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们希望学校和老师们能够尽快给予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喜欢生物学,走进生物学。
二、教师座谈会情况
在2009年5月15日举行了生物学教师座谈会,教师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多既现实又深刻的问题。老师们认为新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这一点,老师们非常赞同,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难度很大。
对于难度大的原因老师们也积极给予了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1、农村初中,条件设施要想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还需要一段时间;
2、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城市学生还有一段距离,想统一难度较大;
3、老师再学习,交流的途径,与城市老师相比,条件达不上。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情况,老师们认为情况不太乐观,很多学生对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分析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1、学生仍然认为生物是副科,不重要,在学习时抱着无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