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基层干部也是眼睛向下
关注基层干部也是眼睛向下(今日谈)
龚朴磬
《 人民日报 》(2013年05月29日01 版)
“全负荷运动员”、“全天候办事员”、“全科型服务员”„„近日,本报推出“如何看待基层干部系列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基层干部的苦辣酸甜,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眼睛向下”关注基层,不能遗忘基层干部。
提及“眼睛向下”,许多人理解为常下基层走访调研、多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其实,基层干部本身也是“基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基层干部身处执政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诉求、直接面对矛盾,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递的关键作用。多了解他们的现状、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多关切他们的烦恼,也是“眼睛向下”的应有体现。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基层是党的执政基础所系、工作重心所在,也是创新的源头,基层干部蕴藏着丰富的执政智慧。关注这一群体的同时,也应健全制度,问政于基层干部、问需于基层干部、问计于基层干部。如此,中央的政策才能更好地落地生根,更好地造福于民。
第二篇:特别关注:法律风险也是商业风险
特别关注:法律风险也是商业风险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航油、中储棉、中国银行等国有企业大案频发,风险管理成了国有企业急需弥补的一课。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目前全国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已超过10万人,178户中央企业也有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8700名,但仍有中央企业连一名专职的法律顾问都没有,队伍参差不齐。
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从1984年启动至今已20多年了。国资委在强调建立健全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同时,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水平如何,企业面临哪些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在日前由国资委和全球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共同主办的“国有重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国际论坛”上,与会人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法律风险也是商业风险
本报记者 辛红法律风险的陷阱有多深
如果管理者不具有依法治企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不仅难以具备领导一个现代企业的资格,而且会使企业遭受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
3月18日,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透露,自国资委2003年3月成立至2004年底,中央企业报请国务院国资委协调的法律纠纷案件达146起,涉及中央企业131家,直接涉案金额199亿元,间接涉案金额已超过450亿元。
尽管这些已经暴露出的案件形成时间已久,原因各异,但企业的各种行为如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和产销行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黄淑和说,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自身难以掌控,往往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另外,尽管2004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商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6%、利润增长42.5%,中央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5.8%、利润增长57.6%,但国有资本运营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安全还存在一定的隐患。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必须重视和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福成认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了解市场规则、运用市场规则、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否则就要付出代价甚至被逐出市场。近年来发生的安然、世通和帕马拉特等公司案件,都揭示了市场经济怎样表现为法制经济和规则经济,这些案例也一再警示:如果管理者不具备依法治企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不仅难以具备领导一个现代企业的资格,而且会使企业遭受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
哈里伯顿能源服务公司高级副总裁艾伦表示,西方传统观念里尤其在受英国普通法影响的领域,法律的倾向是回头看,以前许多法律顾问认为自己最适合解决法律争议,但公司通常不愿意让法官、陪审团或仲裁员成为决定公司未来的最终决策人,只有建立预防性法律管理才能使公司成为自己的最终决策人。企业自身原因形成法律风险因素较大
法律风险成因复杂,但企业自身原因引起的风险占较大比例。大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三个薄弱环节:企业法制建设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不强、依法经营意识不够,打擦边球。
仔细分析中央企业近两年来报送国资委需要协调的案件,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表示,产生的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企业内部责任不清,决策草率,制度不健全,监管失控,法律审核把关不严等,是重要原因。中石油副总经理郑虎认为,企业法律风险成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环境因素,包括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合同相对人失信、违约、欺诈,等等。二是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故意违法经营等。相比之下,企业自身原因引起的风险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企业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的能力与法律环境变化存在差距。
中石油曾对纠纷案件作过分析,有很大比例的案件都或多或少伴有自身的过错。郑虎说,从国际大公司近几年发生的颠覆性的丑闻事件来看,尽管每个案件情形不一,但背后总有管理上违规操作的劣迹。吕立山认为,法律风险的原因通常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例如知识产权、或怠于行使公司的法律权利等。不管是什么原因,法律风险带来的结果都是商业性的,或者导致花费增加,或者失去商机或商业优势。
招商局集团副总裁胡政也从国有企业自身找原因,他说,大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有:一是企业法制建设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性,企业法制建设不自觉、不主动;二是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仍然不强。主要表现在一些重大投资决策、重大经营活动或企业改制工作等前期工作仍缺少法律工作人员的参与。有的单位虽设立了法律事务机构,但在对其使用上仍局限于事后补救,以处理企业法律纠纷为主,企业法律工作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一些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不够,或因法律意识淡漠不自觉地违法经营,或认为只要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就可以不顾法律约束,或存在钻法律空子的侥幸心理,有意打“擦边球”。
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招商局集团也曾发生了不少法律纠纷。特别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各下属公司诉讼、仲裁案件最多时曾高达一百多起,涉及金额折合人民币十几亿元,有些案件直到现在尚未结案。
通过分析发现法律纠纷频生的原因,除了有些经营管理人员在投资决策上随意性较大、在管理上把关不严等因素外,对企业法律工作不够重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胡政说,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工作前期参与不够;二是选择合作伙伴不慎,没有尽职调查就盲目相信一些缺乏诚信和履约能力、企图在国有企业捞一把的个体经营企业或小企业,以致上当受骗或埋下隐患;三是合同缺乏必要的管理;四是管理层级多,投资主体混乱,集团对下属企业投资的监控能力差。中国企
业境外面临更多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以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的。除了不同的监管环境外,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子公司分公司管理以及用工制度带来的风险是中国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就越大。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认为,与自然风险、商业风险不同,法律风险可控可防,而且以势必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
他说,中国企业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了解和熟悉被投资国的法律环境,依法加强对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的管理,是当前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统计显示,中央境外企业和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以上境外子企业有693户,中央企业境外单位资产总额达6299亿元,净资产2870亿元,所有者权益2264亿元,职工人数21万人,其中中方职工15万人。
除了一些共性特征譬如中国境外的法律风险高于国内的法律风险外,路伟律师事务所吕立山认为,中国境外的法律风险环境也各不相同。
首先与企业是否已上市、是独资企业还是合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关。中国传统的国有企业法律风险水平最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也各有法律风险相对集中的领域。
中石油副总经理郑虎认为股份公司实行一级法人的公司体制,出现法律风险因素的机率高,规避法律责任的余地小。虽然股份公司一级法人、授权经营、专业化管理的体制,提高了集约化管理的程度和运行效率,但也决定了总部承担的法律风险大,特别是来自地区公司的风险因素增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难度和责任更大。
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陈威华也认为管理集约化带来相当的法律风险。地区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多级经营管理体制下涉及的工商登记、名称管理、税务、合同、诉讼等问题更为复杂,分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任何一个环节产生的法律问题,都可能追及股份公司。
据统计,目前中央企业层级太多,国资委成立之初,主任李荣融就强调原则不能超过三级,除了效率的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子公司、孙公司比较容易积聚风险。
陈威华表示,产权关系多元化、公司运营的国际化程度也引起法律关系复杂化。
另外,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人力资源实行市场配置,以劳动者保护为中心的社会保障法律机制更为完善,如何在维护公司利益和保护员工权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也是公司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投入严重不足
法律事务费用只花费了应支出费用的5%,企业法律顾问的数量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部分中国企业已跨入跨国公司之列,法律风险与国外跨国公司类似。
中国100强企业法律风险分值最高为97分,最低仅16分,中间值是42分,与发展中国家的基准持平。而财富100强企业法律风险分值最高为150分,最低60分,中间值是100分。法律风险评分是否表明中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水平不足?
尽管分数越高表示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越高,但路伟强调,分值并不表示该企业由于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一定会遭受实际的经济损失,但分值实际对应的是法律风险防范和法律事务管理方面的法律经费支出。
统计对比表明: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投入严重不足。路伟律师事务所吕立山表示,美国企业支出的平均法律风险费用占企业总收入的1%,与分值相对应,中国企业应该投入0.5%,但实际投入只有0.02%,美国企业投入是中国的50倍。
这意味着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法律风险防御能力很弱,因法律风险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更高,吕立山说。此外,根据路伟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共同调研,中国企业从各个方面来讲都缺乏内部法律资源。根据国际基准每10亿美元收入所对应的企业法律顾问数量来衡量,中国企业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按每千名雇员所对应的公司法律顾问人数来算,中国企业法律资源匮乏的情况更加严重。
但随着中国公司的不断国际化,面临的法律风险还将增加,目前部分中国企业跨入跨国公司之列,法律风险与国外跨国公司类似。吕立山预计中国100强的法律风险评分中间值每年还将增加2-3个点,十年后就会和欧盟公司的中间值持平,他同时预计在随后的几年内还会有更多中国公司因法律风险遭受严重损失。企业负责人意识到法律风险是关键
法律问题不应仅仅是法律顾问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是企业管理团队在相关责任产生之前考虑的一个商业问题。领导人意识到风险存在并管理该风险,是迈向法律预防性实践关键的一步。
如何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认为,首先必须强化风险意识。企业家必须要认识到,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事前是可防可控的。
其次,必须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要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使法律风险防范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必须加快以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中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与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目前全国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已超过10万人,截至2004年底,53户中央大型企业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户数已由2004年初的14户增加到23户,占43.4%,178户中央企业中有105户设立了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比例由2004年初的51.53%提高到59%,但大多数企业法律顾问专业人才相对短缺,还有41%的企业未设立法律事务机构,有的中央企业甚至连一名专职的法律顾问都没有。
黄淑和表示,企业负责人法制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国资委希望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在所有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都建立健全法律事务机构,53户中央大型企业都实行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第四,必须突出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和授权管理。黄淑和说,加强合同管理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虽然近年来,中央企业普遍加大了开发、管理力度,2001年至2004年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4.2%,注册
商标申请量年均增长25.4%。但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科研开发与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与依法保护明显脱节,要抓紧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另外,在投融资决策、对外收购股权,特别是涉及期货等高风险业务领域,要严格授权程序。
吕立山认为,法律风险等于商业风险,其带来的结果都是商业性的,要么导致企业花费增加,要么失去商机或商业优势。
他说,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应该制定法律风险管理战略。这个战略应既包括预防性措施,也包括突发事件管理预案。首先要评估公司法律风险环境。其次,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必须在全集团公司内统一适用并执行。第三,法律风险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法律风险管理战略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整。
他特别提到中国的电信企业的合同管理。他说,目前中国所有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设备采购程序管理都是通过逐个省、逐个订单分别进行的,而国外都是与主要设备销售商签订长期框架采购合同。如果改变合同管理,保守估计5年内中国的电信企业在节省成本并获得额外收入方面可创造7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郑虎表示,防范与控制法律风险必须在改进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上下功夫,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划分法律风险领域。中石油经研究发现,法律风险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在同等法律环境下,法律风险因企业市场化的程度、规模、组织形式、行业特点和社会敏感度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在某一特定企业,又侧重于监管和交易两大领域。
但郑虎同时表示,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体系的实施还有赖于大力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管理企业的能力,以及企业的全员参与。
南航陈威华也强调,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影响力和执行力的发挥,必须以公司领导、决策层的重视和支持为前提。
哈里伯顿能源服务公司高级副总裁艾伦说,当法律问题不再仅仅是法律顾问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是管理团队在相关责任产生之前考虑的一个商业问题,这是最让法律顾问欣慰的。领导人意识到风险存在并管理该风险是迈向法律预防性实践的关键一步。
第三篇:关注今天的老人也是关注明天的自己
关注今天的老人也是关注明天的自己
——结合开展群教活动老龄工作调研 南溪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胥焰红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街道老龄办深入基层,关心了解老年人的现状,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全街道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老龄工作是我们老龄办的一个重要工作职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凸现,老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做好今后的老龄工作,近日我对全街道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街道位于长江之滨,是南溪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街道辖18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民委会,幅员面积56.68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2.2万余人。享受高龄补贴1800多人,年发放金额33.32万元。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南溪街道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理念,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截止现在有百岁老人4名。
二、老龄工作开展情况:
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街道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全方位服务老龄、关爱老年人,使老龄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
1、居住管理服务方面:在充分利用现有养老设施的基础上,我街道加强了敬老院、福利院设施建设。近年来,经过积极向上争取、创建,我街道敬老院、福利院基础设施逐步建成一个综合性、多功能服务的养老机构;创新老年人管理办法,着力敬老院、福利院“七个一”管理模式(每层楼设一个楼长,每10个老年人为一小组、每周一次院委会,每月一次院民会,一个党支部,一份优质代养服务协议、一份个人管理档案)让敬老院、福利院的五保老人、三无老人、代管老人充分享受到爱心管理,亲情服务。2013年被省评为“三星级”敬老院。
2、日间照料服务方面:我街道高标准打造2 个日间照料中心。在人口老龄化比重较大社区投入300余万元打造了紫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凤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切实解决留守老人们的实际问题。日间照料中心按照“以中心养中心,政府补贴、社区管理”的非盈利性经营模式运行服务。
3、台帐管理、跟踪服务方面。街道老龄办对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台帐,录入他们的个人信息和家庭状况信息,以及高龄补贴,便于服务管理;同时营造各部门、各行业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4、活动为载体方面:我街道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健全了领导机构。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勤于探索、锐意进取、艰苦创业,经过多年的奋力拼搏,协会由成立时的 2 57名会员发展到现在345人,33个分会,16个班组,有了长足的发展。南溪街道有老年活动中心1个、老年大学1所、文化图书室1个、乡村广播室18个;活动中心有健康讲台、花园、鱼池、小卖部、开水房等配套设施。33个分会都建有老年活动室,室内设施齐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真正把老协会办成了老年人之家。协会16个班组的中老年朋友组成文艺宣传队,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去年还组织参加了四川广播电台举办的“幸福社区幸福梦”汇报演出,老年模特队入选2014年宜宾春晚节目。截止目前,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达50余个,先后演出90余场次,观众达3万余人次。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激励了本协会会员的奉献精神。连续五年被南溪区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该协会多次被中、省、市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存在问题:
我街道老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口,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是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认识不足。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快,势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的影响。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关爱。当前,社会关系急剧变化,涉老纠纷、家庭关系、代际关系、老年婚姻等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家庭养老功能有“弱化”趋势,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有“淡化”倾向,为老人提供的无偿服务有“虚化”现象,为老人的医疗服务存在“难化”的状况等等。部分部门对此认识还不足,还没有真正把老龄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老龄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
二是老年人口增加带来的社会负担及老年医疗问题日益突出。村、社区服务网络与“空巢”家庭老人、高龄老人的服务需求不适应。农村养老问题是我街道的薄弱环节。
三是我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口重点还是在农村。绝大多数农村老人靠家庭养老,现阶段在农村还未建成社会保障制度。据调查,通过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救助方式保障基本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很小,90%的老年人无法通过社会养老渠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部分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还比较突出。
四是过去农村主要是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家庭养老主要靠子女。但如今,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得到的家庭照顾明显减少,很多家庭只留下老人和儿童。传统的家庭养老关系已经开始松动,“重小轻老”现象很普遍,儿女养老模式已经存在问题。有些调查报告反映,一些有儿女的老人倒不如无儿女的老人,现在农村的孝道文化也在发生变化,调查显示,有大部分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不赡养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整体来看,农村新房一般是小两口住的,老房子是老两口住,老年人生活低于平均水平,农民养老难也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有关,这反过来加重了养老问题。
五是对老龄工作的扶持力度不够。在政策制定上,缺乏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激励扶持政策;在考核机制上,老龄工作尚 未纳入“四项建设”考核基本内容,基层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经费落实上,现有老龄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与纲要中确定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的投入也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龄工作的开展。
六是老龄工作的队伍建设尚未健全。虽然基层都设立了老龄工作机构,但是缺乏专职的老龄干部、人员。从事老龄工作的干部往往身兼数职而且变动频繁,导致基层老龄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对策与建议: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五大建设”的目标体系,我街道将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深化社区、加强农村老龄工作,关心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主要措施有: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老龄意识。坚持“立足老龄,面向社会”的方针,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地做好宣传工作,以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契机,宣传法律、法规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的深远意义和重要性;以全国老龄委《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全国老龄办《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为准绳,宣传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宣传媒体、老年学校、会议、广场文艺等为阵地,宣传敬老爱老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以开展评选“敬老模范先进村(社区)”为活动,推进农村老龄工作。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为老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 氛围。
2、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也是“六个老有”的核心,是老龄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老年公益事业投入,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兴建各种养老机构,同时鼓励、扶持社会各方出资兴办老年福利院。按照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向,尽快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老年事业多渠道投入机制水平。根据经济发展和养老保障的需要,不断加大养老保障事业投入。探索养老机构民办公助的路子,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3、形成一套覆盖面广的保障体系。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为基础,出台一些养老方面的政策,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失地生活补助金和养老保险补贴,新农保等。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补贴,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金;所有社区全部建成医疗卫生服务站,部分社区设立老年康复点,农村老人和城镇三无老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城镇退休职工医疗保障水平;五保供养经费与农村低保标准实现联动,逐步扩大低保范围,保障标准稳步提升。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低保老人可以得到慈善救助的优先照顾。
4、构建多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首先,全面推进“居家养老”。依托社区,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系列服务,要不断充实服务设施、壮大服务队伍,有 效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缺陷和不足。其次,积极发展“机构养老”。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硬件设施不断更新,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日益提高,为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发展,目前我街道只有1家民办养老机构,为社会养老提供了补充选择。第三,不断丰富养老模式。广泛开展“动态养老”,组织老年人外出参观旅游,积极引入“候鸟式养老”方式,加强与异地养老机构交流合作,根据南北方气候的不同特点组织老年人赴异地避暑、过冬,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5、是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街道要设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村、社区也普遍成立了老龄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和老年协会。二是要配备工作队伍,街道、村(社区)二级老龄工作要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同时可以组建老龄工作志愿者队伍,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三是规范工作制度,制定各个的老龄工作要点,逐年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村、社区的老龄工作机构也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为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制度保障。
6、注重分工协作,进一步凝聚老龄工作合力。在老年人生活保障方面,要加强对特困老人的救助,做好城乡居民养老金等老年人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在老年人医疗保障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和救助,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突出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要继续巩固 老年人权益保障庭的作用,处理好涉老案件,加大对贫困老人的救助力度,放宽法律援助条件,提高覆盖面。
7、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老龄工作水平。在工作经费的投入上,要严格落实纲要中确定的标准,建立特困老人救助专项基金,足额安排老龄工作相关经费;健全老年人长寿金发放制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的配比额度,破解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经费难题。在组织机构的完善上,要加强街道老龄工作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台帐,组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人员稳的基层老龄工作队伍,确保老龄工作有人抓、抓得实。
2014年4月19日
第四篇:李鸿忠要求: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李鸿忠要求: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发布时间:2011-02-15来源:字号:【大 中 小】点击率:28
2月14日,省委书记李鸿忠就深入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实地考察了武汉市青山区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与省群团组织负责人座谈。他强调,群团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各级群团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群团组织工作座谈会上,李鸿忠认真听取了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省侨联负责人的发言,对全省群团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说,在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群团组织围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了大量有特色、有深度、有成效的工作。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群团工作的对象、领域、要求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希望全省各级群团组织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群团工作新局面。
李鸿忠指出,群团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是党联系工人阶级、广大青年、妇女群众、科技工作者和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等各类群体的桥梁和纽带。无论是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还是充分调动全省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实现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都要求全省各级群团组织进一步提高对做好群众工作的认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并最终落脚到坚决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行动上。
李鸿忠强调,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是群团组织的基本职责,群团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全省各级群团组织要从各自特点和实际出发,切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当好各级党委的“群众工作部”。要按照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的要求,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加大力度,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坚决防止群团工作“行政化”、“机关化”、“精英化”,不断扩大群团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出成效,使之深入人心,真正得到群众支持。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围绕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创新新时期群团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和推动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群团组织自身建设,根据群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省委常委张昌尔主持座谈会,并就贯彻落实座谈会精神作具体安排。他要求各群团组织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工作热情、激情,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发挥各群团组织的优势,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共促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群体分布的新变化、新特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群团工作的质量。
团省委副书记陈正祥汇报了湖北共青团近年来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做法和启示,并表示,下一步,团省委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鸿忠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切实履行团的四项基本职能,更加
坚定自觉地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一是扩大团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抓住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契机,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巩固农村、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等传统领域团建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团建创新,努力在非公企业、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产业链建团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发挥青联的团结联络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推动学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把青年企业家协会建设成为“青年企业家之家”,培育引导各类青年社团和青年自组织,最大限度地凝聚青年力量,投身“跨越式发展”。坚持狠抓基层不动摇、不松懈,把工作资源和力量向基层聚集,努力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要求,真正依靠基层团组织做好最广泛、最普遍的青年群众工作。
二是建立青少年舆情监测和发展调研网络体系。联合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覆盖全省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青少年动态观测“网点”,重点调研大学生、“江蚁”、农民工子女、信教青年、高层次青年人才和闲散青少年、问题青少年、困难青少年群体,进行实时动态、快速灵活的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针对青年在常态下政治意识淡化、在重大事件面前政治意识容易极端化表达的特点,针对青年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青年化的趋势,研究青年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把握青年舆情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供决策参考,提出干预措施。
三是扎实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分类引导。紧紧抓住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契机,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和“我与祖国共奋进”形势政策教育活动,扎实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青年观,尊重青年全面发展的意愿和选择,尊重青年的实践创造,尊重青年个性的健康发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借助互联网和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帮助青年形成更理性、更深刻、更稳定的思想认识。
四是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普遍需求。以大学生就业促进行动和青年创业支援计划为统揽,做好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小额贷款、培训实训、基金募集、创业孵化等工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青年发展能力和福利水平。顺应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形势,扎实推进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努力为广大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切实帮助。
五是推动形成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制度性安排。建立团组织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联系,组建青少年事务顾问团,深入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畅通“听”的渠道,探索“说”的途径,充分运用调研、视察、报送信息、工作交流和建议、提案等方式,推动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青少年问题。积极承担政府青少年事务,参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着力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六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团的作风建设。始终把目光投向广大普通青年,使团组织和团干部与青年血脉相连、呼吸相通,成为党联系青年的牢固桥梁纽带。建立健全团的领导机关联系基层团组织、团干部联系团员青年制度,广泛开展团干部进村、进户、进基层,与团员青年同住、同学、同劳动的“三进三同”活动。在深入基层、深入青年的过程中,用真心、动真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提高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本领,用扎实优良的作风作赢得广大青年的信任和认同。
第五篇:“关注眼睛健康”系列活动新闻通稿
“关注眼睛健康”系列活动新闻通稿
关注眼睛健康净化眼镜市场
我省开展眼镜市场服务质量状况调查
本报讯为了规范眼镜行业市场秩序,促进眼镜行业健康发展,倡导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江苏省眼镜协会、江苏省质量协会、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所从10月份起,联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关注眼睛健康”江苏市场产品、服务质量状况调查系列活动。
眼镜是关系消费者眼睛健康的一种特殊商品,市场之大,消费群体之大是任何商品都难以企及的,其质量优劣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20年来,眼镜市场发展迅猛,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设备,乃至技术都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在市场竞争下品牌店的发展活跃,服务质量大有改观。由于利润的吸引,大量质次产品仍充斥市场,导致眼镜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损害了消费者的眼睛健康。
据介绍,这次市场调查由第三方机构执行,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建立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以消费者作为体系模型的核心,以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作为体系模型的输入端,以消费者对所接受服务的感受与评价作为体系模型的输出结果,以此综合评价出江苏市场,尤其是南京市场主要品牌店家商品、服务质量的优劣。通过这次市场调查,对普遍反映的眼镜服务质量问题,主办者一方面通过媒体向消费者发布消费警示,另一方面向有关企业发出通知,敦促其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并提供给有关部门,作为市场监管的依据。
据悉,为配合这次调查,主办者还将于本月30日在南京汉中门广场组织大型现场咨询活动。届时,省内多家著名医院眼科中心的专家、主要品牌眼镜商店的专业技术人员,将到现场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同时,消协、质协、眼协等单位也将现场接受消费者咨询、投诉,为消费者维权,普及眼镜科学配戴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