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北大学通信考研初试经验
认真复习时间5-6个月,往届生。数学5-6个月,英语3个多月,政治3个多月,信号4个月。每天复习时间8-13小时(后三个月几乎每天10-14个小时),每周休息一天(当天看书7-8小时)。最后的初试排名还算靠前,当然,我还是很意外的,感谢太多的人,还有考研论坛。
在确定了报考学校和专业后,作为复习前准备,首先,把所有要准备的资料准备好,在论坛里下载专业课历年真题(初试复试面试的),越多越好,收藏好相关帖子,因为等到你再要看的时候很可能它已经沉底了或者再搜索需要再浪费一遍时间。确定好各科的书目,选购好。将论坛里所有下载的有用资料打印好,分类整理并装订。要知道,在开始复习后,人是很浮躁的,不一定有那么多耐心做这么多事情。
其次,确定你是不是个有自制力的人,现在的智能手机太强大了,几乎具备一切娱乐功能,如果不能克制,建议换成老式的只能发短信打电话的手机,最后你会发现,太多时间被节省下来了。论坛可以隔几天看一次,当然,关键时期,比如报考时期可以每天来看看,很多交流帖子很稳定军心。电脑如果在宿舍就舍不得撒手,那就少回宿舍。。尽可能呆在自习室。没有足够强的自制力,不建议回家复习,成功的人也有,但是太少。
再次,我个人认为,正如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我用同样的方法,在考试之后成绩并不理想,我没有资格在这里说任何话,因为我怕带来负面的作用。但是,我觉得,既然我能够得到还可以的成绩,可能复习方法还是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大家可以有选择的参考。我的复习时间相对于别人是很短的,请因人而异。如果你觉得你在这些时间难以攻破这些科目,请尽可能的延长你的复习时间。切记。
下面开始。数学。复习书目:二李。660题。李永乐历年真题。合工大五套卷模拟题(快考试前几周论坛下载后自行打印)。基础不好的建议先看遍教材。之后从头到尾过一遍二李的复习全书。里面的每一道题目都要自己做过,每章的套题要自己思考,不会的地方要特别注明,题目想很久没有思路的要着重标注,方便后面第二轮第三轮复习时重点看。基本在九月底就把全书看过一遍了,之后开始做660题,660题是我在全书快看好第一轮之后临时决定买的,因为觉得基础可能理解还是不够,所以也跟好多同学交流了一下,论坛里也看了下经验贴,决得还是值得做一做的。可是。。由于个人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做了一半的时候发现后续复习可能时间不够用,因此就没有做完。开始做真题。从年份靠后开始做。每天一年。两年一总结,发现哪一章节有弱势就再看遍全书那一章节的,或者再看遍教材。这样做了大概一半年份的真题,放下真题开始看全书第二轮。每一章节看知识重点和在第一轮划了重点的部分,如果某章节不理解,该章节就每一个字每一道题都看过。这样到11月初已经过了第二轮了。从现在开始再过另一半年份较靠前的真题。每两年一总结薄弱章节,再重点复习。之后再来第二轮真题复习,同样如此。第三轮真题复习中间网上就发布了合工大的模拟题,这时候打印出来模拟题之后用了五天做好模拟题,再接着做真题。每套真题都模拟考场环境,做完后认真核对答案,总结错误原因。数学一度让我极其痛苦,毫不夸张,整个复习时间的一半时间,每天做梦都在害怕数学发挥不够。最后110+,不高不低,已经满足。
英语。复习书目:黄皮书,还有黄皮书作者出的阅读120题。本人记忆力极其差。极其。实用英语还好,但是做了两套真题测试了下考研英语水平就慌了,当时已经十月份了,还木有复习,历年真题做了之后考得离过线差太远。后面就着重复习了下。每天做2篇阅读,然后再对答案之后将阅读里的不会的单词和词组写在一个教案本上,查阅单词本写上音标和注释。我用的是黄皮书附赠的单词本,方便好用,查单词不浪费时间,因为我不会的单词实在太多太多。第二天先背诵写在本子上的单词,确认背下来了再开始做新的阅读理解,再写下当天阅读理解不会的单词。背起来很吃力的用铅笔在前面标注一下,第三天再从单词的第一页开始背到最后一个单词。。如此反复。直到确认前面几章的单词不会忘记后再从头只背标注的单词。每天都如此,每个单词都背过无数遍。由于确实记忆力很差,还是会忘记,忘
记了再从头开始背。最后,很厚的教案本写了两个本子,教案本都烂掉了。120题的阅读做好后(一共两本,我只买了一本做,由于时间不够)开始做真题。我做真题的时候没有做作文。真题留两套近两年的考试前考察能力用。一共做了两轮真题。近两年的做了三遍。确保真题里的每个单词都背了,最好都会。阅读核对答案之后弄明白为什么选这个选项。作文是考前前两天才开始看,几乎没有背模板,由于应用英语本身还不错,所以作文部分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最后,英语60+,已经满足。
政治。复习书目:任汝芬序列1-4,肖的最后四套题。政治跟很多人交流过,有的人背了之后分数很高,有的人什么都没背分数很高,但是一定要从头到尾复习过,至少心里有底。从序列一开始,每章先看序列一的知识点,然后做序列二的题目。再看下一章的知识点,再做题目。做一遍下来还是很浪费时间的。看知识点很熬人。因为看不进也要硬看。当时恨死了所有的“前辈”,说了那么多经典语言让人背诵。几百年后的序列一不知道要厚到什么地步,太多名人说了太多好话。。当时我很想再重新做一遍序列二的,但是确实时间太紧。序列三和序列四是直接做的,总结的知识框架也要看,知识点也要看。做后对照和看出题点在序列一的位置。序列四个人不推荐背,做做选择题,看看问答题答案即可。肖的最后四套题很不错,也是我在考前不久看了论坛临时决定买的。当时任四已经出来了,做了之后觉得太不像真题,无从下手。又看了论坛经验说能押到题,果然,真压到了。由于记忆力不好,实在背不出那么多,就把问答题都抄写了一边,然后一遍一遍的看。最后也派上了大用场。至少有话说。政治最后70+。感恩。
信号。复习书目:教材和教材答案,网上搜索的历年真题和辅导班笔记。论坛里资料很全了,如果不需要全套答案的人完全可以在论坛下载足够的资料。先看教材,对照辅导班笔记看,教材每个字都看过,然后划好辅导班笔记上的教材内容。然后开始抄写教材答案,这里说抄写其实不准确,先看题目,然后自己想是否有思路,怎么做,然后边抄写教材答案边思考,千万不要完全没有在思考的抄写,那几乎等于浪费时间。我是在A4纸上抄写的,然后把每道题用到的教材考点写在对应题目的旁边。从头到尾写过每一道题之后。开始做真题。真题过一轮再做课后题,每一道都做。再做一轮真题。最后真题几乎4-5轮,教材2轮每一道题都做过的,2轮重点题目的。(重点题目是在第一轮和第二轮里面画出来的)。只要真题和课后题都能掌握,专业课难度不大。没有偏题怪题。最后120+,低于估计值,但是仍然很开心了,今年分数高分很少。批卷可能有点严吧。因为当时用了1个多小时答好题后又检查过一遍。
复习过程中几乎每周都会总结这一周的复习进度,每天学习时间和学习状态。我将每天的学习时间严格记录下来,精确到分钟,精确到吃饭洗澡午睡和如厕的时间都计入。这样确实让我发现了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浪费了很多,最后把手机换成了老手机。也让我很多次的及时调整了学习计划。避免了太多复习不完的情况发生。
复习中间也多和同学交流,复习进度和成功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考试前一周仍然要每天做题,保持手感,注意休息,总忘记的知识点写在本子上每天背过。也许会有好的收获。得益考研论坛太多。真心感谢。几乎从不回帖,太懒。真心想回报下论坛给予的那么多帮助,所以才写下自己的复习心得,希望后来者能够从中汲取适合自己的某些,从中受益。本人也是个耐心不足的人。。所以希望后来者如果需要什么帮助,请先从考研论坛的高级搜索功能中尽可能的寻找到问题的答案,看到太多下面就是个答案的帖子,还要一遍遍的问来问去的孩纸们,当然,还是有很多太好心的人耐心的一一解答,因为,这就是论坛的支撑动力之一,不是吗?还要再强调一下,高级搜索到的以前的帖子,太多东西都有答案了,所以,请耐心搜索先,再虚心询问。
第二篇:考研初试经验
考研初试经验
2014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总分353,排名第3,英55 政80 西医综合218
我的英语和专业课的起点都很低。去年12月才过的英语六级,分数也只是寥寥的475。本科期间没有拿过一次奖学金,除了大四一年,年级排名都在百名开外。这次的考研之所以成功,是靠顽强的毅力和科学的方法。
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备考战略。我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复习过程,希望大家辩证地吸收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考研推荐用书
英语:
张剑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考研英语冲刺热点作文50篇
张剑阅读理解part B 高分突破
张剑阅读150篇(基础篇)
政治:
思想政治大纲解析(红宝书)
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
风中劲草核心考点
肖秀荣最后八套题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
肖秀荣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
肖秀荣命题人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核心预测
二、设定目标
西医综合:230-225-220
英语:70-65-60
政治:75-70-70
第一个分数是我的最高目标,努力奋斗的最高点,第二个是我希望自己正常发挥应该要有的水平,第三个是我希望自己即使不幸失手,至少也应该保持的最低分数。
我把自己的目标写在计划台历上,摆在自习桌上最显眼的位置,不断鞭策自己。(有用)
三、各科学习方法
英语
我的考研英语得分非常惨烈,仅仅55分,差5分就没过线。关于英语我没有能力给大家建议,唯一希望提醒大家的是到考前一个月左右要开始模拟考试,成套的做真题。下面是我非常信任的一个朋友的英语考研经验(她的英语得分是74),原文摘录给大家。
考研英语有点变态,过分依赖应试技巧。所以除了要拔高自己的英语基础能力(词汇量、理解文章能力、长难句阅读能力),还要花大量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方法就是分析真题。以下是我总结了大量的英语高分者经验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后,找到的英语复习方法。
真题第一遍:
05至09年真题阅读部分,四篇做下来,评分。查每一个你不确定意思的单词,然后每天反复背,亲笔翻译你读着吃力的长难句。(不建议整篇翻,效益低)这个过程挺吃力,特别是词汇量低的同学,我基本上平均四天才能解决一套阅读。
真题第二遍:
05至09年真题阅读部分,四篇做下来,评分,记录自己所花时间,尽量保证在75分钟内。对照第一遍真题的卷子,在做错一次的题目上打一个星号,做错两次打两个。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没理解?理解歪了?使劲理解正确选项(出题老师)的逻辑,噢,原来是这样。
第二遍结束后用2010年的真题检测一下自己的水平,整套(除了作文)做下来,我当时非常惨烈。
真题第三遍:
05至10年真题整套做(除了作文),记录自己每一部分所花的时间,评分。做错的题同样要再标记,你会发现有的题你前面竟然打了三个星号,竟无语凝噎。
然后要一篇一篇分析阅读文章,先分析文章结构,比如有的文章是主题-实验对象-实验前提-实验过程-研究结果,有的是引子(一般用例子)-类比引例-评价现象-给出建议,有的是引子-某些人观点-反驳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是作者观点-论据-引申,等等。文章结构大同小异,但逻辑性都很强,很严谨。只有把握了整体的结构,才能抓准文章的主旨。分析每一段在整篇文章中扮演的角色,所起作用。
接着要在每一段旁边用一句话总结这一段讲了什么,如果有主旨句要标出,分析这一段中每一句话在段落中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举例?引申?转折?·····
然后就是分析每一道题目。先确定这道题的题型,文章主旨题?作者观点?写作目的?推理引申?事实细节?···然后圈出题目的关键词,回到文章中定位。分析每一个选项在文章中的出处,它是如何骗你并诱导你出错?偷换概念?似是而非?过度引申?分析完后你会发现老师们惯用的伎俩。
整个分析完之后会发现出题的地方很相似,比如文章转折处,主旨处总是必考。
这个过程也是很慢,要有耐心。有时候怕自己丢了做题手感可以每天花半个小时左右快速地做两篇张剑的阅读150篇。做完看一下自己做错的原因,但不建议分析他的文章,因为他毕竟也不是真正的出题老师,有的题目设计得并不那么严谨,逻辑思维也和真题有差距,所以只要用它保持自己做新题的感觉就可以。
第三遍结束之后,就用2011年的真题检测一下自己,当然也是整套做下来。
真题第四遍:
按照考研的时间做05到11年真题,整套做,包括大小作文也一并写下来。记录自己每一部分所用时间,作文两篇50分钟内写完,小作文20分钟,大作文30分钟。阅读在70分钟。新题型20-25分钟,翻译20-25分钟,完型10-15分钟。做好自己的时间分配,反复模拟练习。
这时候阅读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接下来就是专项训练,新题型相对简单,最好要全对,选错一个的话很可能就连错。推荐《张剑阅读理解part B 高分突破》,一周两篇,也要分析。翻译我分析了近七年的真题翻译,翻译大家得分都很低,平均4-5分吧,拉不开距离。主要看看老师们的采分点,以及如何组织句子结构。翻译句子中出现的生词要背。
完型填空,先快速通读文章一遍,再开始做。
这个阶段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作文上了,阅读40分是第一个重头,第二个重头当然是作文的30分。用真题练手足以,反复写,我每年真题都写了四五篇。推荐张剑真题解析里的范文和热点预测50篇。
真题第五遍:
12月的时候用2012年真题检测一下自己。其次可以挑你觉得经典的或者比较难或者你错的最多的年份来练手。总结经典题型,比如我当时总结的:“写作目的”题型(2003,32题)(2006,24题)(2008,36题)
有一些模棱两可的题目,正确选项遵循的逻辑是文章主旨大于段落主旨大于文章细节,就是说可能两个选项都是说得通的,但是你要选择和文章整体最符合的那个。
保持做题的感觉。形成自己的做题步骤和节奏。我最后一个月时给自己总结的英语阅读A解题步骤:
快速通读,只在转折词画记号--审题,抓关键词,文中定位--精读定位句/段--排除显然错误项--剩下两个的话,反复读定位句子,联系文章主旨、文章结构,或者把选项带入题目中读一遍,选择你认为最合文意的。
理解文章最重要,这时候技巧就是次要的了,你要问自己作者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这个阶段可以用张剑的阅读来练手,保持接触新题的感觉,建议做的时候四篇一口气做下来,像考试一样。
做真题的时候尽量逼迫自己不要去记答案,而是去推理出答案。否则做多少遍都没有意义了。
英语作文:英语想要考高分,作文就要尽早准备。我是从10月份就开始陆续写作文,基本保证两三天一篇。写完后对照范文修改一下,并摘抄一些好词好句,然后背诵。写着写着就会形成自己的模板。
政治
政治的准备不需要太早,九月底或者十月初教育部编写的《思想政治大纲解析》(红宝书)出来后开始准备就好。但是对政治,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相对而言政治是很容易提分的,性价比很高。我没有报考研班,但拷了同学的张俊芳马哲部分的上课录音和新东方毛概、近代史、思修法基的视频。张俊芳的马哲好几年讲的东西都一样,包括她说的“今年一定考,今年一定不考”之类貌似时效性很强的知识点都一样,如果大家找不到最新版,用前两年的都可以。我用的就是12年的录音。很多考研资料据说淘宝就能买到,很便宜,只是下载比较费事,一起考研的小伙伴有资料就共享吧。
马哲考的是理解,因此有必要细读红宝书,辅助听张俊芳的录音(我听了两遍,找了报导航的同学复印了马哲部分的资料,第一遍边听边做笔记,第二遍是早上去教室的路上塞上耳机就听,尝试回忆,一天也只是听半节课左右),最后做肖秀荣的1000题巩固。
红宝书第一轮:细读马哲部分,剩下的听视频,边听边划线,做1000题。
红宝书第二轮:对照风中劲草的重点在红宝书上标出。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虽然是原文搬来划线,但是效果比干巴巴只是看风中劲草好太多。做1000题第二遍,读一章做一章。
红宝书第三轮:红宝书上的重点已经非常清晰,时间也比较紧,只要看书上自己划线的部分,巩固重点。1000题第3遍,只做错题。分析近三年真题。做肖秀荣最后八套题选择题部分,两天一套。(考北京的朋友说,要想政治总分70+,选择题最少要拿38+。八套题选择题部分我的平均分刚好就是38。)
以上主要是为了解决50分的选择题,分有16分的单选和34分的多选。建议做一下近三年的真题选择题,感受一下整套真题选择题的难度。
考前一个月要开始背《肖秀荣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这时候很多同学都没开始背,都想着到最后两星期才突击背诵。这样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认为到最后两个星期才背,一想到自己政治50分的大题还没准备,心里会很没底,容易影响其他科目的正常复习,在背诵时遇到问题也没有时间好好解决。所以,背诵,越早准备越好。最后两周每天背考点预测的大题预测和肖四套(每年都会有两道大题,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准)。
推荐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就是去看近三年的真题答案,分析评卷人是如何给分的。真题的答案都非常精炼,但是我们在答题时要尽量扯,扯不出来就抄材料,验证自己的观点角度等等。原本我以为我对政治不敏感,肚里没货上了考场会写不出来。但其实不是,到了考场上,脑子里有什么结合材料和问题全写出来。认真准备这么久,一定不会比别人差的。
另外重点说一下马哲。马哲部分问题的设置常常是“请你以辩证法的观点,解释···”,所以建议自己用框架总结出每章的重点,理清楚知识脉络,解题时知道是从哪个角度答。如果考场上实在紧张,没办法确定自己两个模棱两科的角度哪一个更符合题意,没关系,全写上,言之有理就行,政治简答题是采点给分的。
时政大题,最后我只背了肖四的四套,然后上考场。
西医综合西综一定是考研的大头,英语过了线,就要靠它把总分拉上去。
四、Tips
1.目标:高分导向 方法:80/20 法则(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一个重要规律)
明确你的目标是总分最大化,而不是单科最高分。如果能把握好让自己每一科的学习边际效益都相等,那么你就实现了边际效益最大化。为此要懂得适当地放弃一些东西,合理安排自己各科的复习时间。为了获得80%的分数,你只需要花费20%的时间,但是剩下那20%的分数,你需要花费80%的时间。当然你需要一颗清醒睿智的大脑来区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需要果断放弃的东西很多。
2.专注
学习的时候把手机关上,家人朋友事先说好,请他们理解。专注的时候效率最高,效果也是最好。我在考研自习室见证了无数个被手机扰乱注意力从而导致低效甚至还影响到别人的例子。
3.学习计划
刚开始考研时,每天的学习时间十几个小时,但有效学习时间估计也只有七八个小时。经过某位高人指点后,我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变成12个小时。
我不聪明,起点又低,做题又慢,如果不提高学习效率,很难在半年内完成这些。备考初期,我的学习计划是这样:7:00--8:30 英语 8:30--11:30 西医综合 11:30--1:00吃饭午休 1:00--5:00 英语 5:00--6:00晚饭6:00--10:00 西医综合是不是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大多数人的学习计划就是这样。亲身实践表明这样的学习计划像屎一样并且副作用是低效。
介绍一个高人教我的排计划方法,反正我受益匪浅,信不信由你了。不过这方法的效果只有每天学习至少八个小时,并且能坚持不懈的人才能体会到。
第一,是时间拆分的概念,把你的学习时间拆成一个个单元。时间拆分后的计划表如下:7:00--9:00 break 9:20--11:20 break and lunch 12:30--2:30 break 2:50--4:50 break and supper 5:40--7:40 break 8:00--10:00 break 10:20--10:50
我习惯以两个小时为一个时间单元,中间休息20分钟。有的人是一个半小时休息15分钟。因人而异。Anyway,“break”的时候上厕所,打水,睡觉等一切杂事都要解决,该学习的时间一定心无杂念,打雷也不离开座位,该休息的时间必须尽情放松或补眠,张弛有度。这样才能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这样我每天有六个单元的学习时间外加半个小时回忆当天所学。
第二,是计划要详细,每一段时间做什么要具体明确,不能只是以数学、英语这样的泛词搪塞之。学习的时候对照自己的计划表,这样每一天的每一个小时你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没有时间去紧张担心和无所事事。完成任务的单元就打勾,没完成打叉。
第三,计划要留有弹性时间。我以一周为一个计划周期,第七天下午没有排计划,根据本周任务的完成情况决定这段时间做什么。
第四,定期评估,第七天花一个晚上会评估本周的学习任务完成率,分析未完成的原因,然后制定出下周的计划。当然制定周计划时,也要考虑到半年计划和每一阶段计划。此外我还会复习自己整理的经验帖集中学长姐们的复习进度和复习建议,检查自己是否遗漏重要事项,并对自己的计划和进度进行调整。那些经验帖要在备考过程中要反复去看,因为很多建议只有复习到了一定阶段,你才能明白其中的精髓。
4.关于研友
好研友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和F,Lisa互相鼓励、分享学习方法和心得,更重要的是研友之间的竞争意识会激励你,让你保持昂扬的斗志。但是寻找到合适研友的前提是你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研友。所以请找一个和你一样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并充满斗志的研友吧,相约一起吃早饭,互相监督和鼓励。
我要感谢一路上陪伴我的F,Lisa,没有你们,我无法取得这样的成绩。
此外对于那些在考研中打酱油、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毅力的人,最好敬而远之,勇于拒绝。
5.关于心态
考研本来就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在这大半年里,心情总是会周期性波动,有时候对自己充满信心,有时又极度地怀疑自己并焦虑不安。应该少有人能够一路心如止水撑到最后,所以最好有一两个释放压力的方法或宣泄情绪的窗口。比如运动,购物或是跟好朋友聊聊天都是很好的方式。我有个特别特别好的朋友,她是我百分之百信任的人,比我早一年考研,我复习遇到困难或是心态上有大的波动都会去跟她沟通,每次聊完所有的困惑都会烟消云散。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心灵导师。
十月初的时候我模拟了一次10年的英语真题,阅读部分完全做不下去,看不懂,我觉得我完了,我西综再好总分再高都没有,可能我英语都过不了线了。非常的绝望,在教室里就控制不住了。为了不影响别人,我走到楼梯后门,看着傍晚的那么灿烂的余辉,眼泪一直往下掉。后来,擦干眼泪,跟好朋友F吃了晚饭,回到教室继续看书。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考研过程中,或许你真的会有非常难过无助的时候,但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十二月初也是情绪很容易有波动的时候。每个人压力都会非常大,那种令人窒息的压力可以压垮一批人。考研的第一轮筛选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没准备好,考不上。不要去理这些话,你只要记得,你这么认真,努力了这么久,你考不上谁考得上?自信,乐观,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黎明前最后的黑暗就过去了。
6.关于经验帖
考研初期,建议大家认真研读众多大神的经验帖,从中挑选出你认为有价值的,打印出来,装订成册。总结各科高分大神们的共同点,挑选出一些适合你用的方法,实践之,调整之。疲惫厌倦的时候,拿出来翻翻,那些被划上红线的句子真他妈的鼓舞人心,保证比红牛和鸡血都有效。
第三篇:考研初试经验1
初试复试订酒店要提前至少半个月,百度地图这些地图软件可以帮你轻松搜到你要的考场附近的酒店。
初试考前一晚或第一天中午很多人会失眠
初试与复试都要找一个书袋把要拿的手表、准考证、身份证、笔一同装到里面去,免得到时候忘了那这样那样东西。
还有,考场上是不允许带电子手表,只能带机械表,但我后来迫于无奈还是带了电子表。学校的选择要早确定,不要定太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否则得不偿失
第四篇:考研经验之初试
考研经验之初试
大家好!考研是一个锻炼自己的过程,就像高考那样,没经历过考研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每一个成功的考验人都要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相信每个人都会记得那朝八晚十的日子,记得接近12小时呆在图书馆的枯燥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们就一直拼命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我们都明白,一个小小的钉子都可以导致整个战斗的失败!同我一样,我相信许多考验人都会经历那一段艰苦的时光,甚至曾经想到过放弃,像我这样的三本学生,这种情绪萦绕在心中无法抹去。不过,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先来说说我自己的情况,本人就读于成贤学院,是东南大学下属的独立学院,大三下开始准备考研。在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我报的是东南大学土木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结构工程(学),其实报这个其实还有点害怕的,因为2013年的复试线是383,今年由于某某高校不招学硕了,压力必然更大。不过我还是报了这个,因为真正的勇士就是要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精神,结果我是成功了,当然是建立在许多人失败的基础上。下面介绍一下我各科的情况:政治66,英语65,数学一142,专业课925结构力学125,总分398,我17号查成绩的时候感觉虽然不高,应该能进复试。不过没想到最后我是学硕第二名(这个分放到专硕是第一),学硕第一399,和我仅仅一分之差。我问过专业课出题人,他说有接近70%人不过线,也就是说几本书专业课过线就能进复试。所以398还是很有含金量的。我想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数学,今年数学一大家普遍考的不好,因为填空选择难,后面大题相对来说还是简单的(相对填空选择),可能许多人填空选择就做的不好所以影响了后面的发挥。说实话,我这8分也扣的冤枉,因为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监考老师一直催,导致我倒数第二道大题写错了(自认为那是最简单的一题),也许是天意吧。不过考了142我还是很满意的。首先说说我的复习策略:做题,总结,问大神。我的思路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看完一遍书本开始啃全书,我是看完一遍书本开始疯狂做题,不会的就问我认识的大神。我做的题可以说是集各家之所长,什么曹开先黄显兵汤加凤陈文灯蔡高厅等等的我都做过全套,还有高等数学吧的千千万万题。在这里我要好好感谢高等数学吧出现过的大神,比如潇湘,不羁的风,我爱阿力利,石武侠,圣神…..其实高等数学吧潜伏了很多大神,大家可以仔细发掘。我最要感谢的是一位叫pisco125的初中生(现在高一),因为只要我有不会的问他他都会耐心解答,不要看他是初中生,他可是高数和数学分析大神,我问的问题在他看来都是小学生问的。真心感谢他,因为他我才了解到了许多高数老师永远不会讲但又必须掌握的高数知识。在高等数学吧混的日子,基本学会了全套高数解题思路,什么含参变量积分,罗尔定理的证明题的通用方法,利用额无穷级数求定积分等等,我都用的得心应手。当然,考研数学大多是考计算,我通过做了大量题才把自己的计算能力提高。我想大概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人才会这么干把,所以我建议那些以学习为苦逼工作的人千万别学我,那样只会让你越来越头疼。数学也可以按部就班学习,我给我的学弟定的目标都是在清明节之前把数学一的所有课本看完,然后开始做题。因为毕竟考研考得是4门功课,到了暑假就要重点抓专业课,大四上要重点抓政治。所以要想数学拿高分,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计划。看完课本做全书和边看课本边做全书我觉得都可以,甚至课后习题都不会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总结。第一次拿到题目不会那情有可原,但如果第二次第三次还不会,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自己不会总结思路的话,数学等于白学。我觉得可以搞一个错题集和心得簿。错题集记录所有的错题,时不时拿出来翻翻看自己哪里还掌握的不牢,心得簿就是主要记录自己做完题学到了什么。觉得这个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觉得只有自己总结出来的才是自己的。至于时间分配问题,前期应该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数学上,每天留个1-2小时看英语。最重要的是注意劳逸结合,注重效率。
下面说最重要的一门——英语。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一门么?因为很多人都死在英语不过
线上。重中之重就是英语阅读,所以我从复习开始一直狠抓英语阅读,其他的都没碰。虽然真正上了考场感觉做了那么多阅读还是没用,但是不做是肯定要跪的。当然我自己英语考得也不高,所以没有太多发言权,所以就不说太多了。我觉得做阅读主要要学会两个:读懂长难句和找到关键词,后者比前者更难。我要是能学会后者,英语也不至于这么低,当然我连前者也没学会,上了考场全靠蒙。所以英语还是另找高明吧。
关于政治,我觉得前期就不应该花时间,在后期多背背就行,因为前期背的话你能保证到了后期还能记住?我奉劝大家千万别做无用功,疙瘩考研就够都会在就是月份出政治的第一本书。大家可以从那时候开始,跟着一个老师的步伐,他出一本你买一本,到最后多背背预测题就行。花太大精力政治考个80分也没多大必要,甚至会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复习及分数。下面就是专业课结构力学。这一门课时一门可以简单也可以难的课,看出题人吧。我们要做的就是搞到真题,多研究真题。在研究真题之前多看看教材,在这里我要推荐一本书——《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丛书•结构力学》。这本书绝对是结构力学的圣经,你要能吧里面的题做对80%,各大高校的结构力学我敢打包票绝对没问题。结构力学出题灵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把计算搞好,考研中不会出太难的题,只有计算才是大头。计算能力也只有通过做题来体现了。
每门课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至于每门课的时间分配(执勤啊好多人问)其实没太大关系,我觉得每天去图书馆之前可以先想想今天要完成什么,然后如果没完成就明天补上,超额完成也要再巩固巩固就行。真正上了考场还是在考验考生的心态,心态好就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我们不求能超常发挥,只愿能在考场上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能力,对得起自己这一年来的努力就好!
谢谢大家耐心的看完。
第五篇:华东理工化工学院考研初试经验
华东理工化工学院考研初试经验
2011-06-08 13:39 考研论坛 930037【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毕业论文终于结束了,答辩还没有开始,终于有空闲下来写点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本人今年考上了华理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虽然是经验贴,但是经验是不多的,更多的是给大家一点真诚的建议,因为毕竟考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此,先祝福所有考研的学子几个月后金榜题名,也祝看到这个帖子的你们和我来日有缘在华理相见。
先提供给大家点内部的消息,这个可能大家是不知道的,我们初试的成绩单上写着,本专业参加考试的人数是761人,推免生52人,最后我们知道的招生人数是227人,貌似油气储运专业没有招满,也就是从化工最后排名的228-237当中再面试一次,其中有7个人调到了油气储运专业。然后初试成绩335以上,单科政治45英语50化工原理68数学二68的人都可以去面试,最后印象中275人去面试,虽然335分已经排到了330+的名次了,但很多人被英语卡了,还貌似有几人放弃了面试。最后收的最低分好像是336,被刷的最高分是393,因为他复试总分59.8悲剧的人。情况就是这样的,希望这些对大家有用。也希望对大家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种动力吧。
说说我自己的故事,本人来自一所211大学化工专业,按说这种学校的学生考华理应该是很有优势的,其实不然,其实我们只有在复试的时候有优势,初试还处于挺大的劣势呢。在此提醒所有211大学考华理的同学,我们的姿态确实比别人放的高,但是我们的课程太多,考试也很集中很复杂,尤其是什么设计啦,综合实验啦,实习啦等很耗费时间而且又不能把什么课都翘了,同时我们又没什么找工作的压力,动力是不如普通大学同学足的,而且大学的课程,尤其考研的性质,它不是一个搭智商的考试,更多的是一个搭时间的考试,所以说实话我们的成功率还真不高,真的,我很多同学都没考上,对本科211的学弟学妹们,希望能引以为戒。在华理复试的时候,很多普通学校甚至不入流学校的学生都可以过来复试,而且分数高的惊人,不得不说这就是他们在高压下想改变自己命运所迸发出来的惊人的能量,我对他们真的是很尊重,确实普通学校的学生追求梦想更不容易,所以看到这贴的普通大学的学生也希望你们能努力,内部数据表明华理化工的招人平均211占百分40,你们很多学长学姐都成功了,2012年,成功的又为什么不是你们呢?
我是从10年4月份开始复习备考的,觉得完全详细的说这段经历没有意义,因为不同的人总有自己的复习方法。这个复习是一个慢慢体会的过程,所以把我的这段经历,写的粗略点,大概就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但是有重点。
基本上4月到6月,主要是背了英语单词和看了数学教材顺便做书后题。背英语单词用的时那本红皮分级词汇,这书不错,同时我总结了一点,英语单词是只有靠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有了很多巧记速记反而达不到效果,至于我就是这样的。而数学就是蓝色的同济微积分上下册了,这个我没用那本绿皮的高等数学,其实用什么书都一样,跟本无所谓什么教材的版本,如果纠结到这上面,就悲剧了。两个月结束之后,考试月来了,世界杯月也来了,6月的时候基本上还是延续45月的思路继续,但进展不多,同时这个月的时候我翻看了我们学校用的化工原理教材,只是翻看,看重点和曾经的笔记。也买了华东陈敏恒第三版的化工原理教材。刚翻了下书,发现2010年6月25日买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本必买,理由不解释。
7月份放假后做了两件事,回家呆了两周,放松身心,有在家小看了点书。然后去上海看了世博会,但是我没去华理,因为觉得以后迟早要来的。前后耽误了大概18天左右,开始全力复习,有点小紧张,因为感觉大家都进入状态了似的。但我觉得,不用过于紧张,我回家和游玩充分的休息,绝对是另一种财富。7月29日这天我买了一本书叫做大概是考研英语阅读200篇,郭庆民编的,好书一本,值得推荐,开始做这个,其实很受打击的,偶尔全错,后来慢慢的开始好些了。刚才看了看,最后这本书阅读我做了60篇左右,暑假做了40篇,剩下的就浪费了,觉得这里面的阅读不能做过了就算了,得好好的分析,同时背下后面的单词和理解下全文翻译。记得那时每次我做一篇加分析肯定都超过一个小时了。暑假对于英语还有连带着继续背单词,单词很重要,得单词者得阅读,得阅读者得英语。暑假各科都有有集中复习的时间,暑假也挺关键的,但不是决定性的。
到9月暑假结束前,数学复习全书基本做了一遍了,其中线代部分做的很烂啊,当时感觉很难,后来发现也还好,高数我的状态时开始感觉简单,后来慢慢变难了,线代相反,呵呵。线代我后来买了一份配套练习,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当时记得好像都被什么线性相关无关搞晕了,后来发现也不难。
9月份我们学校有一个令人dt的实习,很费事啊,实习两周,这段时间基本在化工厂画图,挺悲剧。期间和回来的时候开始做英语真题,两天一套,月末结束。用的张剑黄皮书,经典书目,毫无保留推荐。顺便记得,英语真题要一遍一遍做,考研之前我一共做了5编,真的,最近10年的就好。做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即使记住答案了,也再去想想,做的过程中,速度也提上去了。还是实习回来的时候,政治的红宝书出来了,看了一个月看完,后来有点后悔,因为我到临考前一个月的时候看到了一本更好的书,叫做什么名字忘了,是复印同学的书。就是教育部出的,跟红宝书配套的一本考点归纳类似的,薄薄的是红宝书的四分之一左右。我推荐两本书一起看吧。后者基本把考点包括了,可以后期用来背。还有就是政治这个是得选择者得天下,不信各位可以试试,刚开始做选择的时候尤其是多选,你不dt才怪呢!选择题我买了考纲配套1600题。后来觉得解释的不详细有买了张俊芳2100题,前者没有全做,做了百分30,后者全做了,后来发现更贴近考试真题的其实是前者,但前者答案真的很烂,这个怎么选择,自己看着办。但是不要以政治为主,政治9月中旬新书出了复习,来得及的。10月我快速的又看一遍数学全书之后开始做数学真题了,11月前完成了一遍,用书还是李永乐系列。10月在政治上费了不少时间,英语也开始真题2遍,单词接着背,复习。9月10月看过化工原理陈敏恒的书,顺便配套看了本马江权的化工原理学习指导,挺不错的一本书,但是错误也很多很明显。
11月继续的真题,各科都是除了政治。化工原理第一遍做的时候挺受打击的,至少05.06这两年做的非常之差。后来的考研过程就是循序渐进和坚持了。12月开始陆陆续续的出些政治的实事,大题答题技巧的书,随便买本看看都一样的。真题继续反复的做,偶尔再看看自己曾经看过的全书,化原教材什么的,也可以背下化原前面的10道思考题。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掉队,大家不要掉以轻心。有人还跟我这么说的,数学一本叫400题的书很好,确实很好,自己找时间看什么时候做,最好早一点。要不后期会很有压力的。400题难度很大,但是做过了之后,甚至做过两遍之后,你数学就进入另一个境界了,后面的超越135分,在做过400题之后你会发现那都是浮云。
鉴于有些人觉得考研这个最后一个月会很忙,背政治,背英语作文,背化原思考题,尤其211学校此时还有化工设计等期末考和毕业设计和综合实验汇总,会烦死你的,所以我建议大家之前就打好基础,把该完成的早点完成,省的最后一个月太累,累的抓不到方向。
后来就是上考场了,把握好一切就是水到渠成。
再说几件重要的事,这个算作教训。
我复习英语作文的时间很晚,后来发现作文写不好,其实作文很重要,拉分差距很大的,希望大家早早的重视作文,切记,华理化工可是要拿英语刷人的!我数学经典模拟400题没有好好做,是因为我没有时间了,可能是之前比较随意,所以考研数学考的很差,这本书可以跟真题一起做,但是切记,这本书很难,被打击真的是正常的。还有一本都是选填的660题也挺好,我暑假做了也没做完,这本书名字叫做基础过关660题,其实一点也不基础,大家做过就都懂了,同样是能提高境界的一本书。总之数学李永乐系列就是经典啊。考研数学核心题型,我做过,不错。
我化工原理没有复习干燥那章,但是今年出了道干燥的大题。虽然10分,但是没办法做不出,其实这题很简单,就是下册247页例14-4修改了两个数字。很悲剧,没有想到新增题型,今年大家小心了,以前华理每年大题都是流体,精馏,吸收,传热四大题每题30分,今年变成了前三题30后面传热20干燥10,而且传热出的不是非定态,而是传热面积的比较换热器选型问题。所以大家偶尔看下干燥是必要的,但12年也有可能不考。非定态也不要怕,搞好了真题几道加上化工原理学习指导上几道会发现非定态其实简单的要死啊。
还有几点算初试过程这几个月真正的建议:
考研辅导班个人觉得没必要报,费时费力费钱,主要是打乱自己的复习思路。认真踏实复习是王道。
初试要考化工原理。
辅导书不要买多,一本书看五遍,境界足比五本同类的书每本看一遍效果好。化工原理详解与应用这本书不用看吧,看了的作用最多是心里安慰,书加真题足够了。
考研的时候最好别放弃找工作,真的!尤其是重点校的学生,找工作根本不影响你考研,来学校的公司也多,不乏名企,我就是考上了研也签约了名企,这样你就有机会跟企业或学校谈条件了,华理不同意我缓读,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我的公司同意我三年后可以回去,还签了个合同,当然我也可以不回去,但是有保底公司在也很好,而且是名企。其实两条战线都成功才更是一种经历和财富,这样你也有巨大的选择面了,即使要放弃一个,主动权也在自己的手里,对吧?同时我想说的是找工作是不会浪费你多少时间的,即使是名企也比考研简单的多,当然要自信。考研有风险,要不然没考上其实挺亏的,好公司一般大四下是不来的,切记,无论如何都要努力有一个好的未来,去一个垃圾学校读研还不如去工作呢,这是真理。
还有考研是要翘课翘实验的,如果可能能多翘尽量多翘,记得如果你不翘,可能就会输给翘课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