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高端备课》学习小结(合集)

时间:2019-05-13 12:3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生物“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高端备课》学习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生物“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高端备课》学习小结》。

第一篇:《高中生物“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高端备课》学习小结

《高中生物“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高端备课》学习小结

2013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苏州市吴江区的远程非学历培训。其实我们乡镇的学校里,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是不多的,可以说远程的非学历培训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近距离的接触专家和同仁,我们获益匪浅。

我学习了《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高端备课》,学到了很多,发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有的放矢。

1.提高了思想认识,改变了学习观念。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

教师这个职业来说,也是一样。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从收集资源到准备素材

到备课到上课之前,所花的时间远远大于一节课的时间。为了能在45分钟里提

高效率,我们教师自己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自己有一碗水,才能给学生一滴

水。

2.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新课程理念及创新设计的理解。本课的学习中,特意请来北

京的一位中学教师来阐述她的备课过程,以实例的形式将创新设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生动简明。在备课过程中很多问题甚至是我自己在备课中都忽略或忽

视的问题。通过这次学习,在以后的备课中要运用这次学到的知识,落实到今

后的教学中。

希望今后类似的培训活动能都多多举行,让我们年轻教师能够多多汲取优秀的经验,少走弯路,尽快成长起来。

1、2、通过参加这次培训和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都得到了更新,而且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法、教育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次培训的内容相当丰富,能拥有此次学习机会,实在值得珍惜!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备课和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第二篇:《关于高中生物“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高端备课》学习小结

《关于高中生物“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高端备课》学习小结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这一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引入的有关神经生物学方面生物电现象的知识。教学大纲对此知识的要求为“C”级认知水平,认知水平较高,但这部分知识抽象,尤其是细胞膜膜电位的变化,在识记后容易遗忘,为克服这一教学难点,本教学设计采用引入科学家们在探究生物电现象的过程的经典实验,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使原本抽象的结论变得容易记忆。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人类可通过实验,探究微观世界发生的变化”的科学思想。

本节课抓住了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有关,以及动作电位产生的实质是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的结果,巩固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本教学设计注重课的生成性,即准备了预备方案以满足求知欲强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许多疑问,这些问题涉及到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大致了解这一知识,又对理解兴奋如何经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细胞(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引起离子通道打开,突触后膜去极化,从而产生兴奋)有帮助,因此,本教学设计根据较高层次学生的要求,对知识作了适当拓展和加深。

在讲到兴奋经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细胞的过程时,为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本文引入了临床上配合麻醉所用箭毒作为肌肉松弛剂的作用机理,以及有机磷中毒的原因。用这类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原理的认识。

另外,本教学设计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电脑动画的特长,演示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的微观过程,使此过程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始终处于科学研究情境中,并获得相应的科学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学科魅力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测试表明,建立起来的概念是形象生动的、深刻的。

第三篇:高二生物上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案设计

高二生物上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教案设计

学目

.说出生物电的发现过程,说明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的关系

2.制作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提高实验操作能力.3设计并实施实验,证明生物电的存在

4通过”蛙腿论战”,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生物电的发现过程与静息电位产生机理

难点静息电位产生机理

教具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这是伽伐尼的试验,可以看到用铜锌弓去刺激肌肉和用电流去刺激肌肉效果是一样的,所以伽伐尼得出结论,生物是有生物电的。他认为肌肉带有正电荷,神经则带负电荷。生物体内的电势差通过导体铜锌弓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产生了电流,所以生物体本身存在生物电。”

“这是伏打的试验,结果证明如果用同种金属构成回路的时候,肌肉不能收缩。而按照伽伐尼的观点,由于生物体本身一边带正电荷,一边带负电荷,存在电势差,那么不管是用什么导体连接,应该都可以发生肌肉收缩。所以伏打认为伽伐尼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那么伏打怎么解释伽伐尼的实验现象呢?他认为铜和锌这两种金属的电势是不一样的,存在电试差,其中锌带正电荷、铜带负电荷,电流会通过肌肉形成一个回路,形成了电流,肌肉是受到电的刺激才收缩的。”

“这个立体图是伽伐尼的支持者所做的第一个实验。这个是甲标本,这个是乙标本,把乙标本的神经搭到甲标本上,刺激甲标本,发现乙标本也收缩了,他们推断是由于甲发生了电位变化引起了乙的收缩,所以他们认为生物是可以产生生物电的。但是在这个实验里面,由于仍然用到了电刺激,还不能够完全排除外界电的原因,因为甲标本表面上的少量溶液可能会导电而使乙标本受到的电刺激,所以这个实验还是有缺陷的,并不是特别有说服力。

最有说服力的是无金属试验。试验中甲标本是完好的,乙标本在腓肠肌处进行了横切,图上的线代表了甲标本的神经纤维,其中一端搭在乙标本腓肠肌的内部,另一端搭在乙标本腓肠肌的表面。一开始用玻璃分针挑着神经纤维的一端,只让其中一端与腓肠肌接触,然后慢慢放下玻璃分针,发现甲标本神经纤维一触碰到乙标本的肌肉,甲就开始收缩。注意并不是将甲标本的神经纤维的两端一直搭在乙标本上,一直搭着就不会收缩了。在这个实验中,没有任何的电刺激,而甲标本发生了收缩,所以这个无金属试验确实证明了生物电是存在的。这是整个“蛙腿论战”的过程。教材中的许多讨论题还是很好的,比如说伽伐尼的试验设计是否合理,他对实验的解释是否正确,伏打如何解释实验现象。这样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观点,在科学探究的领域中,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实验和理论都是科学前进的基石。”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大家先请看大屏幕,这两个人正在做什么呢?打电话。电话两端的人可以通过电话线听到彼此的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导的呢?电信号。实际上,我们人体中也有电信号。看这个正在打高尔夫球的女子,她就是通过电信号来控制自己身体的协调运动的,不光是运动,我们大脑的思维以及我们心脏的跳动都有电信号的产生和变化,我们把它称作生物电,生物电现象在生物体内是普遍存在的,那么生物电是怎样发现地呢?”

这一部分就是我提到的每一节课前面的情景导入,如果直接去说生物电的概念等内容,学生可能觉得很唐突。我用一个电话做为一个引入,设问为什么我在这,另外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还能通过声音来交流;是因为声音转化成了电信号,通过电话线往外传播,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电的概念,再引入生物电在身体内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电是通过2位科学家为首的科学辩论来发现的,这两位科学家一位叫伽伐尼、一位叫伏打,他们两个人的辩论被人们称作‘蛙腿论战’。现在我们5个人一个小组来重复科学家们的实验,通过实验过程来体会一下科学现象发现的过程。实验前需要准备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现在通过看录像,先掌握一下标本制作方法。”

教材课题研究的要求是了解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标本制作方法,也就是说,并不要求学生来操作。如果学校没有条件的话,可以把操作过程录下来,放这个演示录像让学生看一看了解就可以了。如果学生只看图像,就很难对肌肉收缩有一个感性认识,因此还是需要看一些实物,最好是录像,有助于他们掌握。

教材中提到了任氏液,任氏液可以保持离体两栖动物的组织、器官具有正常的生命活动。任氏液的配置方法很简单,大家可以查到,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钾,氯化钠等等,相当于人类的生理盐水,是个等渗的溶液。

“蛙板、玻璃板、解剖盘、镊子、手术刀、骨髓针、铜锌弓、手术剪、眼科剪、滴管、玻璃分针、线和图钉。先用左手抓住蟾蜍,食指按住它的头部,拇指按住其背部,用骨髓针沿着蟾蜍两眼中间的位置向后滑,大约在耳附近的地方可以感觉到有一个凹陷,这就是枕骨大孔,用骨髓针插进去,再向前插入颅腔,破坏颅脑,向后插入椎管,破坏脊髓,看到蟾蜍四肢瘫软就可以了。取出骨髓针,蟾蜍腹面向上放在解剖盘中,剪开它腹部的皮肤和肌肉,把内脏也减下来,注意不要剪掉后面的神经。提起蟾蜍的后肢,用镊子把内脏再剥离一下,这2根白色的就是坐骨神经,中间是椎骨,用剪刀在椎骨的前方剪断,不要剪到神经,然后用手蘸点任氏液把蟾蜍的皮剥下来,碰到不太好剥的地方用剪刀剪一下,尤其是关节处,注意不要伤害到蟾蜍的肌肉和神经。同样的办法把另一后肢的皮也剥下来,然后把去皮的后肢放在垫有蛙板的玻璃板上,用手术刀切开耻骨联合,注意不要切到手,用剪刀剪开,将一只后肢放到进任氏液中,另一肢后肢继续剥离。这就是腓肠肌,将腓肠肌向上,用图钉将后肢固定住,然后用玻璃分针小心的分离神经,注意不要用金属和手碰神经,顺着坐骨神经向下剥离,不好剥离的地方可以用剪刀将肌肉剪掉,挑起坐骨神经,看是否剥离干净,用剪刀将其他的小神经减掉。这就是坐骨神经,只保留最前端的一点椎骨,把其他的地方剪掉,滴一点任氏液,用玻璃分针挑起腓肠肌,在下面穿一根线,将腓肠肌肌腱系起来,然后用手术刀将下面切开,只保留一段股骨头,其他地方剪掉,将股骨头上多于肌肉分离出来,这就是制备完备的标本,一个是椎骨、坐骨神经,股骨头,腓肠肌,这是整个制作标本的过程,下面请大家自己动手制作制作一下标本,先去后面取蟾蜍,小心蟾蜍耳后腺的毒液。”

“制作完标本,我们接着往下做实验,现在大家把标本放在玻璃板上,我们来做伽伐尼的实验。首先,用电去刺激标本。发现腓肠肌发生了收缩。我们再用铜和锌两种金属构成的回路来刺激一下,看看结果如何。注意实验过程中要用滴管往标本上滴任氏液。用铜锌弓刺激后,也能看到肌肉收缩,只是收缩程度不如电刺激那么强烈。用电和铜锌弓刺激都会使肌肉产生收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来看一下伽伐尼是怎样来解释这个问题的。伽伐尼认为生物是带电的,肌肉和神经带有不同的电,当用导体把它连接,就会放电。那么大家想一想他的解释是否准确呢?对,并不合理,科学家伏打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通过重新试验发现,只有用2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回路去刺激的时候,才有肌肉收缩的现象,用同种金属就不会出现收缩现象。我们来试一下,用一种金属来刺激会怎样?当用铜丝来刺激时没有肌肉收缩现象,怎样解释这个问题呢?伏打从这个实验中得到启发,认为不同金属间存在电势差,最终发明了电池。那么到底存不存在生物电呢?从前面2个实验中不能得到结论,我们再看一下伽伐尼的支持者做的实验。实验是将甲标本的一根神经搭在乙标本的肌肉上,然后去刺激乙标本。好,大家用刚才制作了的2个标本,按照图示来做一下。”

这步实验不易成功,教师做起来也有难度,因为它的成功需要很多条件,包括剥离地是否干净,神经是否连到了其他地方、任氏液的配制等等,学生做成功非常难。我们也请教了大学老师如何提高这个实验的成功率,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们就给学生播放了一个成功实验的录像。肌肉放置过程中接触面与其他地方可能发生了黏连,这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另外我们一边讲课一边做,所以标本剥离的时间太长了,影响了实验结果。

作业见同步练习

教学后记

教后感:首先可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条件许可的话,教师可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该实验的过程和现象;退其次,教师应通过板图把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从该实验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电表指针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表面电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神经引起的,由此说明刺激会引起神经兴奋。

第四篇:高中生物 专题5 必修2总结性高端实时备课

2010年鲁、琼两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新课程远程研修文本资料

专题5:总结性高端实时备课

课程专家:朱正威

参与成员:张华

于璇

郭莉

主 持 人:张华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特级教师

第1学时

张华:

老师们好,今天我们这一讲的专题名称是针对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和进化》这一模块的某一节课做一次备课的研讨。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参与研讨的嘉宾,首先是国家课程呢个标准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朱正威先生,还有来自北大附中的于璇老师和郭莉老师。如果我们说基于模块的备课还属于中观的备课的话,我相信很多老师更关心微观的,每一节课的备课,今天我们就将针对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这一节课,和现场的嘉宾探讨一下这样的一节课如何来备课。首先我想请北大附中的郭莉老师谈一下在实践新课程的时候,在备这样一节课时与你熟悉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郭莉:

是的,以往教材是大纲为蓝本,学生对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减数分裂都比较熟悉了,所以这样看,从逻辑上看是比较顺畅的,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现在,新教材是按照科学史的发展去教学,学生对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一无所知,或者只限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或者初中的内容,这就是我们在一线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于璇:

郭莉老师的这个问题,我有同感,我们第一次做教学时,有不少老师仍然难于理解,有时仍然按照旧的讲法。他们主要有这样的几个考虑,目标定位知识目标,先他们认为这样学生很容易达成知识目标。第二个角度,就是他们更习惯。第三,还是理解不透彻,他觉得课标就是这样写的,我们就按课标,很多人还跟我们争论很长时间。我个人的理解,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达成三维目标,我们遵循历史的规律,先讲孟德尔的定律能更好的达成这个目标。

张华:

新课程不是一个教材知识的改变,肯定有一些课程理念在里面。我想请朱先生,朱先生是国家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研制主要的专家,而且是人教版教材的主编。他的这种处理都是按照科学史的主线来处理的,我想朱先生在这把一些老师模糊的地方理清一下。

朱正威:

我简单说一下。我们今天主要是来讨论自由组合定律的备课,备课涉及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放在什么地方来讲。几位老师提到到的,课表里面,前面有一个前言,然后就分开了,第一第二排列下来,都不代表教学的顺序。它不并不是制定你教材就一定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如果规定死里,也没有教材也没有多样化了。课表作为内容标准,它只规定应该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活动。目前5个版本教材,我也不是都很熟悉。我在北京,对北京的两个版本我比较熟悉。这个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是尊重遗传学发展历史,先讲孟德尔定律,然后再讲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了,这个大家就觉得有点不熟悉。我想这个问题的解释需要从几个层次来进行。一个问题主要是从我们课程的目标来考虑问题,因为我们课程的目标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完全是偏重知识教学。而从知识的理解上,你可能先将把细胞基础、分子基础都讲完了,然后讲这个规律就一步到位,对不对,基因都到了染色体上了,在什么地方,在配子形成中如何分配,都知道了,那么讲的时候就觉得学生好懂。现在,我们强调三维目标,知识也要掌握,同时还要培养学横的能力,其中探究能力是一个核心,当然除了学生亲自去做实验,提问题,做假设,说完一个实验。还有一个就是学习前人是怎样探究的,大家知道,当减数分裂不清楚,染色体也不清楚的时候,孟德尔他怎样探究的,我们学习孟德尔是学习前人是怎么做科学的。学生从这个过程中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做科学的。也同时它会突出科学方法的角度。如果从原有的教材来看,他前面都清楚了,再讲科学方法,就没什么科学方法可以领会的了,都知道了,基因是在DNA上都知道了,就没有什么科学方法了。而这样的科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假说演绎方法,要提出问题,经过实验你看到一系列现象,你对这个实验现象作解释,孟德尔的1234解释就是假说,假说能不能站的住,提出好的假说很重要,你还要验证,孟德尔定律的验证基本就是测交。所以假说演绎方法是很好重要的一个方法,分离规律要讲,自由组合定律也要讲。其实如果大家熟悉高中教材,在遗传与进化整本书许多很多地方都有假说演绎。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完后来看,那么孟德尔规律提出来后,萨顿就提出孟德尔定律和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关系,提出要不因子就是染色体,要么就是因子位于染色体上,这就是一个假说。他没有证明得了,摩尔根帮他证明了。摩尔根用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来看,基因是位于特定的染色体上。还包括很多其他工作了。再举一个例子,分子水平上的问题,沃森克里克的论文就是DNA分子的结构,在最后他有一句话,如果按照这样一种碱基互补配对的情况的话,那么我们提出一种设想,这种设想就是DNA是能够自我复制的。这也是一个假说,推理出它能够自我复制,然后谁再去做呢,克里克继续去做,去证明他,还有好几个实验去证明它这个。你说他是不是假说演绎。所以可以说,假说演绎贯穿了遗传学的始终,如果我们都把先把前面都讲了,减数分裂见了,遗传分子基础也降了,那么这时就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讲了。还有一个问题是,是情感态度的角度。我们先讲孟德尔其人其事的时候,那就是体现了他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果前面都讲了,那么孟德尔就没有什么啊,这,何必这样,我们一眼就看穿了,还要你孟德尔干吗。孟德尔都不知道,种了八年的豌豆,数了那么多的豌豆,最后总结出这个规律来,多么的不容易,他的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体现了严谨和坚持的态度。如果放在后面就很难讲了,很难让学生领悟。都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以我们一个问题需要考虑三维目标在我们的教材里面如何贯彻好,来决定我们教材的顺序。它不是一个想当然的,你就愿意这么写,探究愿意那么写,它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这样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我想这是一个视角。第二来看呢,课表里有一条。高中要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大家知道美国2061计划,要求学生了解科学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按照科学历史,确实现代遗传学的鼻祖是孟德尔,已有才有摩尔根的工作,才有沃森克里克的工作。所以你按照科学史编写教材来讲,可以很好让学生很到理解科学史,了解科学家的重大贡献。老师呢,实际来看,第一次教可能有点别扭,可能教了两三次之后大部分老师就习惯了。但是还有一些老师,教材那么

写,我也不管,我还得那么讲。但是我愿意提醒他一个什么问题呢,很可能他是从高考,考知识特别的多,我这么讲省时间,好掌握。总不能完全用高考来左右教育,课程标准反映的我们工作的未来一代的希望,他的素质,考高知识为了选拔而已,这种做法带有实用主义的色彩。当然也有很多老师已经理解了这一点,教的很好,他把孟德尔的规律、假说演绎的方法以及孟德尔科学瞻远的精神融合起来,讲的很好也有很多老师,而且是大多数。

张华:

非常认同朱先生刚才所说的,他站在课表研制专家的角度上,从新课程的理念,尤其是三维目标,从这三个层面把这个问题给老师非常清楚地进行了介绍。我想说,不仅从三维目标上,其实我们就说,因为很多老师关注高考,我们就说功利一点,就说知识的话,如果说我们按照认知规律,也是这样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有好处的,不要说还包含科学史的知识,以及科学方法的渗透,就单从知识这个角度来说,他也是有利于学生理解的。

朱正威:我插一句,张老师这个讲的好,张老师讲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科学认知发展的历史和个人知识认知的过程有相似之处,科学历史是如何发展的,我们个体认知这个东西它也是这样开始的。遗传学的历史,从个体来看他也应该是,先知道性状是怎么回事,然后去研究遗传规律。我们知道生物学上有一个规律教重演律,个体发育反映系统发育如果重要的阶段,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演绎过来,个体的认知过程反映科学认知发展的主要环节,大体上是这个意思吧。

张华:

所以它是符合人的一个整个认识的规律,而且我们知道从现象到本质规律,实际上从必修二这个整个模块来讲,我们就看到人类在通过现象探索看不到的东西,所谓的假说演绎。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之后,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上,孟德尔定律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个节课的教学,我们应该怎么备好这样一节课,首先请郭莉老师谈谈她的想法。

郭莉:我在备课的时候,主要考虑一下几个问题,首先第一个在这个该模块的地位,必修二这个内容大体上都是按照科学史的顺序编排的,孟德尔定律实际上是这个模块的开篇。同时孟德尔所做的这个实验,他是一个典型的假说演绎法德开端,所以这样的话,在备课时就是阐明遗传因子与形状的关系,还有就是对于在整个孟德尔定律发现过程中,假说演绎法说起到的作用,这是这节课需要重点体现出来的。第二方面,就是备学生,因为这已经是第一章第二个定律了,学生已经对分离定律有了一个了解,那么我想在在这节中应该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思考和分析,体会一下假说演绎法在遗传学规律当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是对于一些教学资源的收集,我首先借助一些大学的教材,比如说遗传学、普通生物学这一类的大学教材中获取一些相关的内容和知识,同时上网络上收集一些比较经典的课件和教学设计,主要是从中吸取一些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相对新颖的设计。第四个就是确定一个相对容易比较达成的,相对实际的教学目标,那么主要是从三维目标上考虑,主要是培养学生一个是知识的获取,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最后就是选择教学方法,因为我本身教学中还是比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所以主要让学生基于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让他们体会一下假说演绎的方法,不知道我准备的这几个方面,好要请几位专家给我点评一下。

张华:刚刚听了郭老师的几个方面,这个框架还是挺完整的,尤其是注意到她的整体备课的意思,她首先将这节课放在整个模块二中,从整个大的框架去定位,此外还有收集资源等。因为于老师和郭老师在同一个学校教研组,我想请于老师谈谈,她的备课的几个方面是不是合适。

于璇:

郭莉老师的备课确实挺全面的,其实我们在一起备课的时候,确实讨论了这些问题。其中有些我梳理清楚了,有的我还得再问问两位老师。一个就是受张老师的启发,你给我们培训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整体备课,别一节就背一节的。以前吧,我们讲分离规律,那么多新概念,还得让学生懂,而且还得按科学史把它安排在前面,觉得难的不得了。到觉得自由组合定律特别容易,这一节课猛灌下来,没有放在整体备课的角度,包括你组织课堂,也是要站在在整个模块教学上。分离定律已经解决了那些,在自由组合定律,这时比如说,他的知识在有了一对相对相撞的知识,他怎么让学生通过什么样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总结和归纳出来。还是你直接把这个结论告诉学生。所以就教学策略,站在这个高度时就有新的选择和感悟。第二个方面,就是能力,假说演绎在分离定律已经有所领悟,在这个方面怎么能让训练加以提升,让学生对这个方法学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当然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定,在分离定律已经认识到孟德尔的艰辛,而且让他体会孟德尔是怎样在这个基础上意识到两对相对形状的遗传,这是我们备课主要讨论的3个方面,这也就是要确立我们的目标了。第二个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北大附中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还是较好一些。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或课外看了大量的书记,所以这个定律,有学生已经自己都知道了,那么怎么样在高中,针对这样的学生帮助他有更深入得理解,也是我们备课需要考虑的。当然郭老师,我们也看了不少书,包括在北大听的课,这些资料有些舍去觉得可惜,但是放进去又占时间,这也是刚进入新课程,很多老师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提问,问题问的好不好,都是我们备课要准备的。

张华:

我相信郭老师在备这节课的时候,如果有备课组,大家会一起探讨。刚才于老师,谈到整体备课的这个事,就不要把每一节课孤立的看代,他是整个链条里的一个环节。所以前后都应该相互照应。今天备的这节课是自由组合定律,而且我们都同意分离规律是最基础的,如果分离定律学生学的很清楚的话,那么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而且我们北大附中的学生相对较好的学生,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那么这里边,我们一直谈到,一堂课的标准来看,就是达没达到你预先设定的目标,所以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我们把郭老师提到的那几个方面都照顾到了,包括学生的基础,我的教学特点,我找了那么多资源,然后所有这些要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来确定和设计。我想请郭老师谈谈这节课的目标是怎样制定的?

郭莉:首先,制定教学目标是一个挺难得事,因为现在说制定教学目标是一个挺难得事,因为现在制定教学目标要求你必须非常具体,不能太空泛,第二就是可以检测,别人听了你的课能够知道你的目标确实达到了,从学生的身上就能反映出来,这个目标是达到了。所以确定教学目标时,一个就是基于前面的这些准备,包括学生,我也也制定了三维目标,请是三位专家帮我听一听,看看是否合适。

首先,从知识目标来讲

1.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方法和结果。

2.阐述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也设置了两个:

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实验材料的选取,假设的提出,实验的设计思路,数据的分析方法等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刚才我们提到了,就是假说演绎法,在遗传定律当中表现是非常突出的。

与实际例子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

能力目标上也制定了两个,一个是领悟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第二个是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推理能力,还有培养学生书写遗传图解的能力。

张华:

郭老师把这节课的目标和大家进行了一个交流,我想说的,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制定教学目标这个事,确实像郭老师说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课程强调目标是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是老师们熟悉的,但是能力和态度情感目标不好把握,或者即使我知道了不知道如何表述,怎样才算是达到了呢。第二个,郭老师也谈到了新课程强调的目标和我们过去制定的目标有不同的地方,过去我们的目标是教育学生上,我培养学生。但是新课程强调是让学生学习以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该是可检测的。其实有些老师的课上的是很不错的,理念也都是新新课程理念,但是你反过来看他的教学目标可能还是老式的。所以老师可能有一个慢慢改变和适应的阶段。在这一点上,我想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要注意什么,请朱先生谈一谈。

朱正威:

我说一点,只能算是做一点补充啊。第一郭老师的三维目标的设定是合理的,三个维度问题都考虑了,表达的也还可以,个别的词还可以再想想啊,我一下子想不出来用什么词更合适。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可以再准确一点,可以更精练。另一个问题,我想扩充一点讲,在确定目标时,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一个考虑的顺序吧,一个是今天讲的内容在课标里是怎么要求的。不管那一堂课,比如这堂课,在课程标准里的要求是:“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我们用的是阐述了,也可以,那么就是它了,课标是这样要求的,我们教学也这样要求,还设计一条课程标准是分析孟德尔定律的科学性,这个在分离规律要将科学方法,那么自由组合定律也属于孟德尔定律,在这要进一步理解假说演绎方法,因此这是从课标的角度来设定目标。确定目标的时候,还不能只看课标,还要看你选用教材版本的知识内容。如果你说你选择了人教版,他很显然的他是有几个小的主题的,一个就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这是杂交试验的现象和数据,第二个是自由组合的解释,然后就是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重要的不是9:3:3:1,重要的是验证,假说是否成立,需要验证。这个很重要,分离规律也是这样,自由组合定律,那么有四种配子,是不是有四种配子啊,配子也看不到,配子可以是精细胞,也可以是卵细胞,自由发育成个体才能看得到,只有通过测交来确定有四种配子。所以这里,测交试验在某种程度上比杂交试验还要重要。然后是自由组合定律的表述,接下来就是孟德尔定律的启示,再有后面还有呢,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后来遗传因子叫基因了。那么这些内容到底用一节课、一节半课、两节课会影响教学。当然你用浙科版又是另外一种方法,其他版本又是其他方法。所以再确定目标时不仅要看课标,还要看你选择的教材。第三个,用行为动词,不能是本本主义。什么事本本主义,我的意思是不是因为那个动词是理解什么的、掌握什么的,我们就选择那个动词。而是在你的学校你的班,他可能在这堂课达到的程度,课标是一个底线,你北大附中的学生好,你可以提升啊,反过来如果某一个乡镇学校,也不一定那么高。也就是要更具你学校的校情和学情。第四个,你还要考虑你自己的特长。我在哪个地方可以做的比较好,我用什么办法弥补我的不足。所以我们讲一个集体备课,否则不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我想补充这一点,要注意多交流。

张华:结语

我们说一堂课的成果与否是要看这堂课的目标的达成效果如何,而一趟课的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和你这堂课定什么目标密切相关的。刚才朱老师对郭莉老师的目标设定基本上是认可的,但是某些地方的措辞还是需要在完善。目标的表述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有时老师实在是表述不出来就把课表要求搬过来,可能对教学没有太大影响,这也可能需要给老师们一个时间和过程,随着内心的观念的变化也会慢慢改变。而且我相信郭莉老师也会根

据朱老师的点评也会再进一步完善。目标如果定的越恰切,后面的教学就是围绕这个目标来实现。那么如何围绕目标来设计,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讲。

张华:作业

制定“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第五篇:回顾《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高端备课》这门课,请说一说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如何确定

回顾《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高端备课》这门课,请说一说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如何确定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之一。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简明的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同时,《遗传与进化》的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因此,学好本模块内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本模块内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缺乏趣味性,而且本模块涉及到很多计算及逻辑推理,如果学生数学基础差的话,学起来就比较辛苦。怎样让学生学好本模块的内容。

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我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当遇到知识容量比较大的课程时,可以把教学重难点分解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分散难点,更有利学生掌握和接受。我通过“减数分裂”两种教学设计方案分别进行教学实践,遗传和变异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有关遗传的基本规律的习题解法及各种生物育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尤感困难。在做题中,我采用了“口诀法”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遗传和变异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有关遗传的基本规律的习题解法及各种生物育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尤感困难。在做题中,我采用了“口诀法”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下载《高中生物“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高端备课》学习小结(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生物“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高端备课》学习小结(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