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平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适当增减”的电子备课制度能减轻教师课业负担,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发展,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成立集体备课组:
为保证集体备课过程的有效性,督促和监督集体备课能正常开展,特成立集体备课小组:
组长:何志红
组 员:全组语文教师
三、确定集体备课时间、地点:
时间:星期二、三下午第三节地点:语文备课组
四、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步骤:
①学期初根据教学计划,确定每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负责本次集体备课的进行,确立中心议题和研讨顺序。哥哥语文教师则负责记录集体备课的进程及精彩发言和困惑、措施等内容。
②讨论个人自备形成的初案。
由每位备课教师谈自己的教学构思,展示初案。
③集思广益,形成新学案。
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会,共同研讨。中心发言人解说设计思路,其他成员根据初案设计的各个环节,指出需要增加及删减的内容,纷纷提出自己的金点,并做好记录,备课组长把关,确定整改内容。根据备课成员的商讨意见,中心发言人进一步修改初案,形成规范、科学的新学案,指导每位语文老师上课。④教后反思,提升能力。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要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并记录在教案后面。
五、集体备课评价:
各备课组要按学校规定,在规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教师每迟到一次扣1分,不请假不参加一次扣2分,在集体备课时无故不完成所承担的初案编写任务的扣2分,教师不承担备课任务的,备课得分为零分,以上纳入量化考核。
第二篇:初级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初级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务处、教研室实施管理。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备课组长,哈语备课组组长再次确定上报)
2、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实行先周集体备课。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检查。
(4)撰写教案。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5)信息反馈。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特别要注意记录好课后反思,这将成为评价教案等次的重要依据。
(6)、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二、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一般挑选本组骨干。一来有把握,二来组长也省心。备课是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新同志压压担子,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这样可以一举数得。如果能切实搞好集体备课,既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强度,又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集体备课,是实施“减负”和“增效”的根本。
第三篇:初级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初级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备课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由教研组长与各备课组协商固定每周集体备课时间,时间长度不低于两节内容)、定地点(四楼备用教室一)、定中心发言人,实行先周集体备课。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百家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活动结束后,各备课长安排相关教师认真做好活动记录,集体备课结束后及时上交教导处,以备学校领导及上级相关部门检查。
(4)撰写教案。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5)信息反馈。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特别要注意记录好课后反思,这将成为评价教案等次的重要依据。
(6)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
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二、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备课是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新同志压压担子,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如果能切实搞好集体备课,既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强度,又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017.9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xiexiebang推荐)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工作单位:
文田镇中心学校
项目名称集体备课项目负责人罗姣玉 活动时间2014.05.21活动地点小会议室 活动主题小说教学主讲人罗姣玉
参加对象七年级语文备课组成员申请学时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明确教学大纲对诗歌教学的要求及七年级期中期末考诗歌类作品的考点。
2、探讨本学期诗歌教学的重点以及诗歌教学方法的采用。
3、对《诗两首》进行教材分析。
4、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5、对陈雪芳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研讨并修改成定稿。
6、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活动反思
与意见反思:对诗歌教学大家看法很多,有共同的看法,也有保留意见,课的设计只是一种预设,真正的课堂教学还会出现很多问题。意见:应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课效果会更好。说明:活动一周内,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诗两首》
时间:2014、5、21 地点:小会议室 主备:罗姣玉
成员:曾文龙 罗姣玉 罗文 罗若霞 邹建新 王春燕
一、教材分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七年级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诗两首》以作者亲身的经历,教会了我们如何去面对困难,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选择。
4、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课时安排:2课
第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导入:
当你处于逆境时,是该前进?还是后退?前进,或许会有老虎拦路,但等待同样意味着死亡,怎么办?让我们在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去寻找答案。
2、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
俄罗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的始祖”.代表作有:著名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以及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校的女儿》等。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整体感悟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阅读这首诗,独立思考,品味诗歌的情感。
4、问题探究(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容?(3)“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句话颇有哲理,说明了什么?
(4)诗歌向我们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1)、特指在生活当中因遭遇艰苦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写照.(2)、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然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会成为亲切的回忆。(3)、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他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说明了事情一旦过去,就会变成一种亲切的回忆,令人怀念。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4)、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练一练。
拿起手中的笔,写出心中的话。
假如————————,不要——,不要——!
——需要——。相信吧,————。
示例: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不要惊慌,不要沮丧!
阴暗的日子里需要信心,相信吧,开心的日子定会到来。
5、教师寄语。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但不管是怎样的挫折困苦,最终都会过去,变成回忆。痛苦的时候,我们更需静心。世上没有过不去的事,只有熬不住的人。
第二课时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面对困难。然而,人生在世,势必会面临很多选择,那么,该如何去选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未选择的路》,看能否得到一些启示。
2、走近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3、整体把握。(1)“路”有什么象征意义?这是怎样的一种表现手法?(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四节诗的内容。(3)这首诗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4、深入探讨。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未选择的路》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3)、这两首诗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5、教师小结。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涵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
6、课外拓展。
请说说有关路的名句。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中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运用文中的成语。、从人物身上吸取到个人成长的养料,获得启示。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三人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1019 - 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 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
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3、拓展延伸辅助材料---比较阅读
(1)
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2)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青,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 中③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⑤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⑥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积跬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⑧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⑨,功在不舍⑩。锲 11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注:①已:停止。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③中:符合,合乎。④挺: 直。⑤砺:磨刀石。⑥参:检验。⑦跬:半步。⑧骐骥:骏马。⑨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驾‛。
⑩功不在舍: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⑾锲:刻。
二、熟读全文。
(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
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 蒙学习。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 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
(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
(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9)过---经过、到(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12)拜---拜见
(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 通假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 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古今异义: ①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③但 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一词多义:
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
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臵)
3、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作品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第二课时
特别推荐阅读:《孙权劝学》圈点三辨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根据《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改写的。故事的材料精选巧取,言约而意丰。自读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适当做到下列的圈点品味——
①三个字音:当、为、更这几个都是多音字。‚当涂‛意即‚当道、当权‛,应读作dāng;‚但当涉猎‛的‚当‛当‚应当‛讲,也应读作 d ā ng。
‚为博士‛
‚自以为‛中的‚为‛都作动词,读 w é i 才对。
‚即更……‛句中的‚更‛释为‚重新‛,具动词意味,读 g ē ng。
②三个多义词:事、以、见
‚掌事‛之‚事‛,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 ;
‚往事‛之‚事‛,即‚事 件,事情‛。‚以‛,在‚以军中多务‛中作介词‚用‛,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与‚为‛ 组成‚认为‛。
‚见‛在‚见往事耳‛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分别为‚知道‛与‚认清,识别‛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共 22 页第 页 21
③三个古今异义词:治、博士、但
‚治‛,研究,今为‚治理‛义;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为学位最高 一级; ‚但‛,只,今为转折连词。
④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
‚见往事耳‛
句末的‚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感 叹语气,可译为‚啊‛。
⑤三个称谓:孤、卿、大兄
古时王侯自称‚孤‛,孙权即是。古代君王对臣子、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 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为 ‚卿‛,前者如孙权称谓吕蒙,后者如鲁肃称谓吕蒙。‚大兄‛
即长兄,文中吕蒙对同辈年长者鲁肃的尊称。
⑥三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 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
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 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刮目相待‛即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 作‚刮目相看‛。
⑦三个古汉语句式:非复、何见事、遂拜蒙母
‚非复吴下阿蒙‛ 译作
‚不再是原来那个吕蒙了‛,是个判断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作‚老兄你看起事来怎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何见事‛即‚见何事‛,疑问句宾语前臵,是个倒装句。
‚肃遂拜蒙母‛译作‚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拜‛
后省略介词‚于‛,是个省略句。
⑧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
可能性。从孙权的言语中可见其如何善于劝说,可感其怎样的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这里是国君对臣子的‚教训‛口吻。鲁肃亲见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情不自禁,说话用了‚赞叹‛口吻。吕蒙的才略有了令人难以臵信的长进,态度坦然得当之无愧,话 里不乏‚责备‛口吻。孙权劝得认真,鲁肃与吕蒙调侃得多趣,二者情调不同,三人性格 有异。
⑨三个层次:劝、学、变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共 22 页第 页 22
短文剪裁讲究,详略得当。第一层重点突出孙权善‚劝‛,命令未奏效时,孙权又用
自身学习的体会再劝,并驳回吕蒙的借口。第二层写吕蒙‚就学‛,吕蒙不得已开始学习,至于如何刻苦学习、如何日见长进,文章只字未提。第三层写吕蒙学习后的变化,仅用一 个‚及‛字,引出吕蒙学习的效果。
⑩三个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本文是记叙文,按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展进行记叙,情节完整,重点突出。对话描 写、神情描写(‚大惊‛)、动作描写(‚拜蒙母‛)均能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富于情味。孙权的议论(论点: ‚不可不学‛ ;论据: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及鲁肃与吕蒙 的‚论议‛融汇于记叙间,顺应了展开情节和突出主题的需要。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