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倾听声音
3倾听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声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音乐
音乐好听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你能找到哪些地方有声音吗?(播放课件,找声音)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倾听声音。(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说)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今天我们就从最根本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开始研究,(板书:声音是产生的)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同学们还记得观察的方法吗
2、实验:
(1)实验指导: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几样物品,它们是?(鼓、橡皮筋、玻璃烧杯、弹簧片)怎样让它们发声?指导方法
你也可以用身边的其他物体来试一试,然后把它也填写在报告单中。
(2)实验:
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实验一下吧,别忘了填写实验报告单呀!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
(2)提问:在这些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
大家看,不论是什么物体发出了多么不同的声音,它们产生了一个共同的现象——振动,由此可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由物体振动)
4、应用:
我这里有一面锣,想让它发声该怎样做?(敲)也就是让锣产生?(振动)锣声是悠长的,当它被敲响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它马上停止吗?(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来试一试)为什么他这样做声音就停止了?(因为振动停止了所有声音也停止了)
你们也可以在鼓上试一试(学生实验)。
(指名几个组汇报一下)我们让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停止了,这说明了什么?(没
有振动就没有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研究的很认真,有了许多发现。其实声音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研究。下课。
板书设计:
倾听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反思:
第二篇:倾听声音
倾听声音
1.小鼓发出声音是因为()。
2.做拨钢尺实验时,拨动钢尺后立即按住它,这时尺子会()。3.声音是由()产生的。
4.物体停止发声是由()向()转变的。
物体传声
1.()()()可以传声。
2.一个同学耳朵贴紧桌子,另一个同学在桌子另一侧轻轻敲打。第一个同学可以听到么?为什么?
3.小明在水中轻轻磨动砂纸,小丽贴紧鱼缸听。她能听见吗?为什么?
4.出固体,液体传声的例子么(每个举例3个)?
5.月球上没有(),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对方的(),他们只能依靠特殊装置来传递信息。
倾听声音
1.小鼓发出声音是因为()。
2.做拨钢尺实验时,拨动钢尺后立即按住它,这时尺子会()。3.声音是由()产生的。
4.物体停止发声是由()向()转变的。
物体传声
1.()()()可以传声。
2.一个同学耳朵贴紧桌子,另一个同学在桌子另一侧轻轻敲打。第一个同学可以听到么?为什么?
3.小明在水中轻轻磨动砂纸,小丽贴紧鱼缸听。她能听见吗?为什么?
4.出固体,液体传声的例子么(每个举例3个)?
5.月球上没有(),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对方的(),他们只能依靠特殊装置来传递信息。
第三篇:倾听声音
倾听声音
1师:上课之前我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叫两个学生到讲桌前表演
2师:是谁在说话?你是如何知道是哪位同学在说话的。学:听出声音。
3:看来大家都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今天我们就学习《倾听声音》。4:很多同学都善于观察,我给大家准备了几段声音,你们听一听是什么声音?播放前5段声音
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之中,有的声音是很动听的,就像音乐的声音,大家听一听这些是什么乐器?
播放后两段声音。
这些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那么谁能告诉我发音的部位在那里呢? 大家讨论一下。
6: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小吉他和一个小鼓,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发音部位在那里?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回答。
7:我们知道了乐器的发音部位了,你能告诉我它们是如何发声的呢? 学生回答。
8;下面我们做三组实验,看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橡皮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尺子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鼓(放上黄豆)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我们平时说话,我们身体有没有振动呢,跟老师摸着嗓子一起说,我真棒。
10、你对声音还有那些问题
第四篇:倾听声音说课稿
《倾听声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倾听声音》。《倾听声音》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声音的作用,找出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第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寻找声音的室外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着重观察了解了“声音是由谁发出的”“物体发生时的变化”等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探索声音奥秘的兴趣,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本课主要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为后面《物体传声》、《制作小乐器》、《声音与生活》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了三个部分:
知识目标:
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用“耳”和“眼”共同感知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情感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四、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游戏引入、提出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针对小学生好玩的天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引导学生模仿自己听到过的声音,并请其他同学猜他模仿的是什么。由此引出课题倾听声音。接着我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现在都能听到什么声音,从而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激发了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奥秘的兴趣。此时我会进一步引导:“你能不能自己来制造声音呢?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一起找到本节课最想探究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一过程共分三步:
第一步 使物体发出声音,并提出假设
我是这样做的组织学生观看桌子上的物品,并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实验。
(1)这些物体你不动它,它会发出声音吗?你能使他们发声吗?
(2)你能用不同方法使某一物体发声吗?看谁想的方法多。
(3)观察发声物体,提出假设: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活动结束后找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最后教师总结:“物体静止时都不能发声,对它们进行敲、打、吹、拨可以使它们发出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第二步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实验,从正反两方收集事实,验证假设。
活动一:观察发声物体,并做记录
实验要求:使物体发出声音,通过听、看、摸等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点,填写实验报告1。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1。接着小组进行汇报。
我让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并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最后将学生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如摆动、抖动、运动等过渡到规范、准确的科学术语“振动”。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振动”就是指物体某一点做来回运动。
活动二:反面验证假设,并做记录
实验要求:使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观察现象,填写实验报告2。
做实验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学生会说出“用手按”“用手抓”“用其它物体压”等不同方法。
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2。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填写实验现象时要用科学术语表达,让学生习惯使用“振动”一词。实验完毕后找小组进行汇报。
在这里围绕“发声的物体一定是振动了吗?”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当然学生理解起来就更透彻。让学生感受积极参与合作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三步 综合归纳,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探究实验所发现的规律,归纳推理,概括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欣赏乐曲、思考延伸
1、首先课件播放一段乐曲,让学生体会一下动听的声音。
2、学生一边听乐曲,一边观察声音的波形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有高有低的,并让学生课下思考:声音为什么有高低?
本课我以人文主义理念展开教学设计。以科学学习、教育探究为核心理念,设计学生的探索过程。本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整个活动以学生动手为主,给学生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经历发现过程,全员参与合作完成,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板书设计
倾听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五篇:倾听声音教案
3、倾听声音
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存在着种种声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难点: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三、教具学具
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风声),(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3 倾听声音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分组寻找声音。
(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
(课件的录音: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猫叫声、牛叫声、狼叫声等)
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1)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哪些声音。(2)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
(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1)分组讨论,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2)分组汇报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归纳如下)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4、课堂小结:(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风声、水流声、歌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
第二课时(一)引入
1、请同学们一起模仿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
2、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研究吧!板书:倾听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活动:观察物体发时的现象。(1)实验1: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现什么?
(2)实验2: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3)实验3: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
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制造声音的方法 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现象 共同之处 敲鼓 鼓面发出“咚咚”的鼓声。
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 声 音发出时它们都在振动。
拨尺子尺子发出“哒哒”声。尺子来回振动。
吸方形管方形管发出“嘟嘟”声。玻璃纸来回振动。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1)分组讨论汇报以上实验:
①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分组实验汇报
①分组实验: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
②分组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课堂小结:(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