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征文-真正的骑士
真正的骑士
——读《堂吉诃德》有感
《堂吉诃德》是我最早读过的小说之一,那种风趣的写作风格与搞笑幽默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我,并引发了我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深入思考。
《堂吉诃德》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了穷乡绅堂吉诃德因读骑士小说入迷,企图仿效骑士生涯,拼凑了一副破烂盔甲,骑了一匹瘦马,率领侍从桑丘·潘莎到处游侠的故事。他渴望按骑士精神济世救人,却可笑地把风车当做巨人,把旅店当做城堡,把羊群当做敌人,把理发师的铜盆当做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做受迫害的骑士,把赶路的的富婆当做落难的公主……总之他就是这样面对幻想荒唐地乱砍乱杀,做出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最后,他被乔装成骑士的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打败,直到临死才恍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
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是一个悲剧的角色,他把一生都投入在骑士小说的阅读上,梦想成为骑士,可他却不知这个时代早已对骑士丧失了信心,这个国家早已丧失了骑士的精神。最后他终于明白了他的努力是徒劳的,但他的生命却也走到了尽头。
这部作品成功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个不朽的经典。他脱离了现实,耽于幻想,同时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其中有骑士文学的影响,也有人文主义的内容;他的行为盲动可笑,但往往出于善意的动机,表现出为了实现梦想奋不顾身的斗争精神。虽然堂吉诃德的做法太过荒唐,但在困难面前他是那样的不屈不挠,执着地骑着他的那匹瘦弱的老马奋勇直前。虽然他的梦想最后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我看来,他却可以称为一个真正的骑士。
第二篇:骑士 影评
Come and See
——观《骑士》有感 之前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看完后第一感觉就是和《七宗罪》颇像,类似的连环杀人案,类似的死亡场景,类似的犯罪动机,类似的披上宗教的外衣……不同的大概是犯案数量由七变到四,说教由多面转向单一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也许总的来说不如《七宗罪》拍得那么好,结局的白骑士一早也能猜到是谁,但影片到了最后还是让人感触深刻。
写这篇影评之前,也上网浏览了很多影迷的影评,总结起来表达的不外乎两个意思,一是批判章子怡的演技和口语,另外就是批判导演,批判编剧。但是,我想抛开剧情的细节,抛开演员的表现力,单纯的谈谈关于影片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
四位骑士,生活在被腐蚀的世界,为了启示世人,他们用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制造一起起杀人案,不惜牺牲自己让世人Come and See。
这个故事起源于圣经启示录第6章所记载的「天启四骑士」,四位骑士的名字分别是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在片中是由白、红、黑、绿这四种颜色来代表。影片反映的是如今的社会家庭关系日渐淡薄,家长越来越不关心自己的儿女,所以才会滋生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而关于到底谁是白骑士的伏笔不断,从一开始忙得晕头转向的警官老爸每次都只为两个儿子留下钱,其他便不闻不问;到孩子们盛装准备要去球赛却因为一个电话而不欢而散,这里给了警官的手
机和两个孩子表情的特写,孩子们那种失落观众很容易体会,甚至发出了对父亲抱怨不满的声音;再到家长会前警官父亲问什么时候开始,大儿子Alex说也许是5分钟之前,语气平淡没有感情,似乎是早已习惯这一切,又一次让观众觉得警官父亲的不称职;最后老师说孩子很优秀,但很少来上课。相信敏锐的影迷看到此处就能隐约感觉到Alex的不同寻常。再结合其他两位骑士,章子怡——红骑士——母亲有了亲生孩子对她的漠视和养父对她的侵犯,绿骑士——父母,尤其是哥哥对自己的性取向不理解甚至侮辱,很容易理解出本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父母与子女,是命运的安排,除了血缘这层关系,父母是我们一生下来注定一辈子最亲密的人。子女在小的时候,在无需考虑担心更多问题的时候,也许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爱,然而父母因为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容易忽视家庭,忽视对子女的重视。父母是子女的指引者,忽视子女,也就造成子女在人生道路的迷失,最终易酿成大错。
片中的红骑士章子怡在狱中对警官放出话,说你永远找不到白骑士。而到片尾,警官缓缓推开自己家里面大儿子房门的时候,才发现里面早已是白茫茫的一片,墙上红色的大字come and see十分耀眼,直到警官父亲见到Alex把自己挂起来时,对着他怒吼,你已经三年没有进过我的房间了!这才解释了为什么红骑士认为警官永远找不到白骑士。整部影片,对于我来说最震撼的莫过于这句话。骑士们每次都用鲜红的字体写上come and see,他们到底想让人们看到什么?我认为是孩子们迫切的出于本能的对关爱的渴望,却得不到回应;制造
机会希望家庭给与温暖却屡屡落空,对自己最亲近并且最尊敬的人坦诚相见,得到的却是忽视和漠然,希望拥抱却遭来折磨。
网上很多影迷朋友对白骑士的做法很不理解,觉得红骑士杀了自己的母亲能够想得通,一个本来就缺乏安全感的被收养的小女孩,因为养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忽视了对自己的关心,甚至母亲纵容自己的养父的性侵犯行为,让她心怀仇恨。但是白骑士,警官父亲没有时间关心自己和弟弟还不是因为追这个破案子,而这个案子是Alex一手造成的,很多影迷认为这是Alex自作孽。但是试想,父亲3年没有进过自己房间,没有关心过自己和弟弟,记不住家长会时间,甚至连母亲去世的时候都不在身边…..我认为这个时候的Alex已经心理病态了,他想一步一步的通过案件诱导自己的父亲,come and see,等父亲亲自发现孩子所需要的是关爱而不是每天放在桌子上的零钱,这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里又照应了影片中不断出现的话we're the nothing,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所以急于证明自己可以引起父亲的注意,哪怕牺牲自己的性命。
我希望广大影迷在吐槽的同时,能花一点点时间来思考一下这部影片的初衷,虽然血腥画面不断,它所反映出来的依旧是以爱为主题。爱和教育,对个体的人,对整体的人类社会,就像空气一样重要。缺失了爱和教育的人,长大后必将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家庭,是组成一个稳定而和谐社会所必须的最小单位,也应该是爱最容易感受到的所在,却又是爱最容易缺失的地方。正是由于警官父亲一次又一次的忽视了Alex 的渴望,才造成了最终的悲剧。片中四骑士的做法是极端的,但是反映的思想却是值得发扬的。爱,本身就已经包含了教育——爱的教育;教育,自也应有爱贯穿始终。没有爱的教育,是冷漠、仇恨、暴力,就像法西斯,法轮功等等。说到底一句话,正确的爱和良好的教育,才能够养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不至于危害他人乃至影响社会。对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早在千年前便有《三字经》说过:养不教,父之过。So,please come and see your children,take care of them。
第三篇:读书征文
享受幸福
十几年前,我从同事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书,破破烂烂的,封面上一个高个清瘦的男子,他叫魏书生,从那天起,我就认识这位知名班主任和他的《班主任工漫谈》。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收录了魏书生教育文章及魏书生的学生日记100多篇,全书风格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枯燥的理论,以很多生动感人的实例,叙说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言语恳切,有理有例,读起来容易理解,令人心悦诚服。我拿到这本书,便爱不释手。
《班主任工作漫谈》中真诚平实的语言一次次打动着我,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班主任的管理经验,我从书中深刻地领略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幸福与快乐。
一、班级管理打破大锅饭,落实到个人
魏书生自己认为,其当班主任的关键在于两大点:民主与科学。的确如此,他总是与学生商讨班级事务,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生做到层层负责,层层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做到“学生能管的事班干部绝不管,班干部能管的事班主任绝不管”,甚至参加全校班主任工作会议都让学生代为参加。可见,他的班级管理上的民主已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是,“民主”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有其章法,自成一统。
在我的班主任管理中,由于班里人数较多,我把班里的学生分为三大组。每一大组负责一个学期,教室黑板,窗户,玻璃,前门后门,讲桌,卫生工具,拖地,教室文化等等都落实到人,每一个人负责一项,自己座位自己负责,实行其他小组监督检查制度,每一个月换一大组,每到大扫除,这一部分学生分工合作,20分钟就会结束战斗,既省时又省力。我也从尝到了分层管理的快乐。
二、犯错误,写说明书
学生免不了要犯错误,犯了错误,当然要想办法帮学生纠正,魏老师常用的一种纠正方法是请学生写说明书。要求在说明书中基本使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描绘出心理活动的3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有两种思想在争论。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怎么争论;第二张照片,边犯错误,两种思想边怎样交战;第三张照片,犯错误之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魏老师要求写说明书一定要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观察分析自我,发现两个不同的自我。
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魏老师要求学生所写说明书的独特之处。写说明书不一定非要说自己有错,如果认为自己做得有理、做得正确,那就完全可以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辩护律师,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和对已对人的好处。这和检查书是完全不同的。魏老师的那颗小心呵护学生心灵的爱心,让多少学生高受到了温暖,体会到殷切的期望啊!
魏老师的做法让我懂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缺点或错误在所难免,我们对他们严格要求是完全正确的,但一定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中透爱。从爱出发,来教育学生,将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我的班级中也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深入剖析自己的错误,指出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针对这样的毛病,自己的改进措施是什么,如果再出现同样错误该怎么办。由于学生对于写作,本身就有点忌惮。一千字的说明书无疑是一项大工程,所以犯错之前,他们总会有所顾忌。
三、后进生转化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有关于给班主任的建议,也有如何培养学生,特别是如何对后进生转化的建议。魏书生在书的自序中写道:“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读完这段话.我一下子觉得作为班主任责任多么重大,又是多么神圣,班主任的形象在我心中也越来越高大。书中“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是确确实实地在育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育改革,他的教育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切切实实地从教育学生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建好好了思想教育之根基,学生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智者交谈,读魏书生的书就是这样的感觉。教育既是享受,教育也是幸福,而我们也正在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读书征文
享受教育的幸福
姓 名:王艳红
学 校:中牟县第二初级中学
日 期:2016年9月
第四篇:读书征文
读书放飞梦想
田兰花
我出生于平平常常的农家,苦读于平平常常的中学,考进平平常常的院校,毕业后干了二十八年平平常常的教育工作,不管人生之旅是春和景明,还是磨难重重,读书一直陪伴着我的生活,放飞着我的梦想。
人们都说:五年,是一个轮回。我已经工作快六个五年了,论资历,却不老;谈经验,还年轻。在这二十四年的轮回中,我没有炫目的荣誉,更没有耀眼的光环,我在想:二十八年,我为何还没有破茧成蝶?
我坦言,自己是一只笨鸟,笨鸟就要先飞,就要展示给人不断振翅的坚定感,况且我一直相信,自己会大器晚成,会不负众望,会对得起自己的追求!我的求学之旅顺利得足以让家人引以自豪,我也一直坚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童年
7岁那年,要上学了,爸爸妈妈给我起学名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妈妈极力推崇“蓝云”这个名字,因为她飘逸、悠远、纯洁。但爸爸却语重心长地说:“身于幽谷处,蕴育兰花香。叫兰花吧,让女儿续写我的教育梦想。”
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梦想——好好读书,当一名优秀教师,便在童年放飞。
在青中
刚走出校门,那时豪情满怀,钱梦龙、于漪、魏书生那一个个教育家便是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如同现在的年轻人崇拜“超女”一样,如醉如痴,如痴如醉。潜心研读他们,沉了我生活的全部。
刚走上讲台,那时激情万丈,“六步教学法”、“作文三级训练体系”、“情境教学”那一个个教学流派便是自己奉为“神圣”的经典,在自己的三尺田地里,乐此不疲的阅读着、耕耘着。
终究一事无成。
骨干教师的缺少,时代造成的青黄不接,加上自己那股年轻人的冲劲,不幸过早的被领导看中,毫不留情的推上毕业班教师的行列,欲罢不能,欲下不能。
分数,分数,成绩,成绩,像一道道紧箍咒。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领导的信任,家长的期盼,学生的渴望,“毕业班”三个字千斤重啊。阅读,写作,写作,阅读„„
一切为了中考,中考便是一切。
蓦然回首,已人到中年。
步入中年的我,备受生活的摧残。在青中教书的十几年,我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我曾在儿子遇车祸丧生后的第二天便出现在讲台上;为了教好学生,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披星戴月,往返于家校之间;为了教好学生,我每年都用大笔工资买书订杂志,既丰富了自己的阅读,又充实了学生的生活。2001年,当我再次拥有一个比生命还重的儿子时,仍坚守在毕业班的讲台上,多少次,在儿子的哭声中我含泪飞车驰向学校;多少次,我冒着严寒酷暑骑单车进行家访;多少次,我拔掉输液针头,拖着虚弱的病体走向课堂„„我镇所有学生都知道,能进入田老师的班级,学习安心,家长放心,领导省心。必须一提的是:这期间,是书籍为我撑起一方蓝天,是读书让我变得格外强大。
我的英才
2005年,我接到唐山英才学校的邀请函,我心情异常激动,真想立刻接受邀请。但我的热情一次又一次被亲人泼上冷水,原因只有一个:赵子天太小,大家舍不得!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说服了老人,但来自丈夫的强大阻力使我无法成行。正在我进退两难之际,贾校长、安校长、赵主任来到我的家中,他们先看望了我的父母,之后又往返几十里路来到我的家中,和我丈夫谈了近三个小时,答应了我们很多优惠条件,但丈夫的工作仍未做通,在遗憾之余,我心中深深播下了感恩的种子„„
2006年,儿子六岁了,我的英才梦就要放飞了,在接到校长的电话后,我带儿子欣然前往,在我向往已久的英才校园播撒希望。
英才五年的生活,让我学会了快乐读书。当你把快乐分给别人的时候,你便有了两份快乐,当你把烦恼分给别人时,你便有了两份烦恼,这个道理似乎是在读书中骤然明白的。
我和我的学生是一群快乐的知识探求者。
快乐便成了我课堂的主要元素。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笑着面对一切,是从书中学到的。感谢孩子们把我誉为“有最美微笑的老师”。
是孩子总是多事的,对孩子总是严厉又宽容的。
一不小心自己成了最有爱心的老师,尽管生起气来可以令孩子们胆战心惊。
爱,成了自己英才教育工作的主旋律。
我在英才的教学生活中有悲,有欢,有苦,有乐。
北国风光里,我和学生一起领略了雪的壮美,四月大地上,我和学生一起倾听了雨的诉说。
我们曾在“故乡”中苦苦寻找那失去的“神异的图画”,为“闰土”的一声“老爷”感到哀叹,也为“杨二嫂”的一幅手套感到愤慨。
我们随着高尔基的“海燕”一起飞翔,而那一场暴风雨让我们走向坚强。
诸葛亮的忠诚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唐雎的胆识又使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豪放派的阳刚之气使我们想跃马边疆,婉约派的阴柔之美又使我们想在小径徘徊。
就这样,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走进文学殿堂,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跳,一起唱。
就这样,我在我的课堂里,带领我的学生,去感想,去思考,去探究,去求索。
有人说:做事要有激情,做人也一样,人没激情就废了。
激情从哪里来的呢?我曾向人求教佛学,他说:佛家是讲究清心寡欲的,但佛家并不否定激情,因为得道的高僧也必须有向佛的激情,否则是完不成苦修的„„
那么教学呢?那么课堂呢?那么读书呢?
有了激情,就有了干劲,有了干劲,就有了活力,有了活力,就会有别人所没有的感悟和智慧。
为自己在课堂上的精彩感到陶醉,也为自己课堂上的失误感到后悔,为弟子
变成铅字的佳作感到沾沾自喜,也为弟子的考试失败而痛哭流涕。
而这一切,都是来自那一股激情啊!
生活总是那么多无奈,无奈中总是那么多感慨。
曾经辉煌,曾经耀眼,曾经失落,曾经徘徊,平平淡淡才是真。
为辛辛苦苦辅导出来的状元学生远走高飞而黯然神伤,也为自己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街头相遇的落魄而痛苦迷茫,更为自己各种各样的不被理解失意彷徨。为教师的不平待遇慷慨激昂过,为社会的世风日下痛心疾首过,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振臂欢呼过,激情过后,从不忘记自己三尺讲台里的教案试卷作业还有那些鲜鲜活活的孩子们。
好在自己已经明白,好在自己已经理解,好在为潜心读书的孩子们付出值得!
乐得英才而教,喜听孺子之歌。用情育情,用心养心,心血倾尽仍恨少,爱到深处痴几分。做教师对我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欲罢不能的生活方式和历久弥坚的人生信念!是读书升华了我的情感,萃取了我的信念,铸造了我人生的真谛。
在教师这条路上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走着,教师这条平平淡淡的路就这样在脚下平平淡淡的延伸着。
佛家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凡夫俗子的我参不透其中的奥妙,但我知道自己无悔于青春在三尺讲台上延续,无愧于两袖清风在黑板上轻舞飞扬的故事。我不一定是最出色的,但一定是靠读书放飞教育梦想的!
第五篇:读书征文
读书,品人生
书香伴我行,行至天涯海角,畅游无际仙境; 阅读品人生,品味酸甜苦辣,领悟百态人生。
—题记
古语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一本好书,静静地阅读,细细的品味,宛若那一米阳光下浪漫的邂逅,让人感到清新,又略带有少许兴奋与激动、紧张与刺激之感,百般滋味,尽在心头。
我不能说算是一个非常热爱读书的人,但在我看来,书中不仅仅有“黄金屋”“颜如玉”,它是人生的一面镜子,百态人生尽显其中,万千智慧蕴满文字。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别人不同的生活,得以借鉴,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长河,徜徉其中,让我们增长智慧。读书,可以使我们心态平和;读书,可以让我们学会做人;读书,可以加快我们成长的步伐。
在图书馆里,静静地将书从书架取下,轻轻地抚摸它简朴的封面。那刻在封面上深浅有置的痕迹,微微的触动着敏锐的指尖,书的灵气竟一点一滴地渗进指尖的每一寸皮肤,穿透那薄薄的皮层,通过细密的神经线,逐步到达灵魂的深处,不断地灌注着、奔涌着。我很享受在阅读中自得其乐的感觉。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托起,赐予我们人生的智慧;鲁迅、老舍、巴金、曹禺把岁月更替的时代思想传承,赋予我们前行的方向;钱钟书、沈从文、季羡林、史铁生更是把新纪元的人生思考的课题盘点,给予我们立世的责任。
小心地翻开扉页,夹杂着书页纸质的香气,书中的灵气,便开始飘散、洋溢于静谧的空气中,并越发地明显。渐而又幻化出淡淡的墨香,宛若是刚出窖的陈年老酒,酒香浓烈,飘逸四散,不仅让人痴迷,让人陶醉。再细细品读书中的内容,字里行间,无一不蕴含着作者的思绪。在那细腻的文笔下,轻描淡写间,作者的思绪与感情,如画意般尽现眼前。那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震撼场面,那红楼梦里黛玉葬花的百般愁绪,那狄仁杰巧破奇案扣人心悬的情节,还有那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翻雪山过草地的铁人精神。此景此情此时此人,尽隐于书页上那浅浅的墨迹之中,隐于密麻的字里行间。阅读品味起来,正像念了一个咒语,打开了连通隧道的大门,将意识深处的灵魂唤醒,在阅读中升华,飞升入仙境,探索生命中的真谛,获取人生路上的真理,传达信念,升华灵魂,透过书本上书页的那清香与文字内容的魅力,书本还赋予了读者们一个使命——保护和传播阅读文化的使命。正如蒲公英的种子,虽有千万朵,但没有风,是飞不起来的。而有了风,这一称职的使者,领着他们穿越天涯海角,到达不同的地方,四处散播,落地、生根、发芽、成长,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难下撑起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而作为读者,我们更应用于承担起这一使命,将好书及其信念,以风一样的形式,向身边的人传诵,一代又一代地传诵,让更多的人,感受那股书的清香,文字的魅力,让灵魂得以升华。这不仅仅是书本及阅读文化与我们的使命,也是社会给予我们的使命,更是时代发展给予我们的使命!
一旦有了使命,切记勿忘那与之相生相伴的兄弟——责任。阅读一本好书,了解其乃在的真实信念,透过那书页的清香、墨迹的幽香、文字的魅力以及它所赋予我们传诵并保护它的使命。而这些都将鼓舞着我们,自觉承担起引领阅读思潮的责任。好的作品不仅传达作者的信念,引发灵魂的触动与升华,而且能更多的引发读者们去深思,去思索探求人生路上的真理,发现生命中的真谛,让信念得到更高一层的发展,让精神与灵魂在思索中得到更高一层的升华。它是人类及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纽带。而这份责任,不仅仅是书本及阅读文化给予我们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生命年轮运转的自然法则。同时,根据物界法则的等价交换,我们既然得到书页的香气、墨迹的幽香和文字魅力的体会,灵魂得以升华,作为等价交换,我们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传播和保护它的使命,引领阅读的思潮。虽然是任重而道远,但却又是义不容辞的,是每个阅读者必须遵守的法则。为的是书本及其当中的信念、阅读文化能得以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追生命的真谛,探索人生的真理!
常阅读,去感受书中的灵气,体验那书页的芳馨,墨迹的幽香,文字的魅力以及隐于字里行间信念与灵魂的气息。寻求生命的真谛,探索人生的真理,感受伴随的书香,品味人生的酸甜。《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语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于丹说:“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份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愿在每一个闲暇的时光里,阅一本书,临窗而坐,伴着轻音乐,去享受生命的真谛,体会生命中的一种闲适、从容。我阅读,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