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植与畜禽养植大户情况调查汇报
黄兴镇种植与畜禽养植大户情况调查汇报
*黄兴镇种植大户生产情况
一、农作物生产概况
黄兴镇地处省会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畔,是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和共和国大将许光达的故乡,是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地方,也是国家六部委明确的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黄兴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11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万,镇区现有面积5km2,常住人口1.44万人。
黄兴镇的农业经济以花木蔬菜为主,现有花木4万余亩,花木合作社10多家,近年来研制培育了20多个花木新品种,2009年实现销售额2.5亿元。全镇蔬菜种植面积2.18万亩,复种面积7.27万亩,蔬菜年生产量19.2万吨,供应量占长沙市蔬菜供应总量的1/3强。2008年创办了出境蔬菜供应基地,每年向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销售蔬菜1000多吨。
二、种植大户的基本情况 2004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黄兴镇农作物生产连续几年呈现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效益持续“四增”,同时,花卉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涌现出了一批种植大户。通过调研发现:从种植品种看,种植大户大多种植优质桂花树,含笑,红继木,金弹子,龙爪槐,罗汉松,五针松,香樟树,杨梅,银杏树,迎客松,榆树,枸榾,石楠,紫薇等。从单位亩产效益看,规模种植效益高于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种植,从对信息、科技和农机的应用程度看,种植大户普遍高于一般农户。可见黄兴镇种植大户的发展,既是对花卉生产模式大胆创新,也是对土地经营机制大胆探索,不仅稳定了花卉产量,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更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从调查统计分析看,种植大户规模种植面积只占全镇耕地面积1.76%。
(1)、黄兴镇实行种植大户的规模种植有五个优势:
1、便于花卉种植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有利于花卉品质和粮食单产的提高;
2、种植大户实行大田耕作,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耕作和使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通过将小块田地种植整理为大田种植,拆除小块田埂和不必要的乡村小路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也提高了粮食种植面积;
4、可以让农业技术人员有用武之地,发挥农技人员的聪明才智,更加有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5、种粮大户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升花卉种植技术,能更好地发挥科
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从种粮大户的耕地来源情况来看,主要有四种途径:
1、利用村组早年撂荒地和机动地。2004年以前部分乡镇村的一些撂荒地和机动地,通过村级集体组织发包给农户种植;
2、是租赁种植或将部分村庄旧宅、荒地等改种花卉。
3、是耕地流转。一些科技示范户、种植能手、农技人员、乡镇村干部等,将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耕地进行承包。
4、是承包或跨区域承包农场、林场土地。
从种植大户的耕地流转和承包费用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以前,许多乡村的土地流转承包费用为100元/亩,今年,土地流转承包费用进一步上涨,目前最高达到600元/亩左右。
三、种植大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基础设施差,种植规模小
种植大户承包的耕地一般处在交通不便、地势较高、土质贫瘠的地区,加之年久失修,农田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不仅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而且加大了生产成本。突出表现在:
1、路网不配套,机耕路少,路面状况差,不利于机械运输与作业,甚至有的地方人步行也较为艰难,农资购进、花卉销售的运输成本高;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种植大户抗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种植风险较大;
3、是农机应用水平较低,农业雇工价格高且季节性矛盾突出。
(2)、资金严重不足 实行规模化生产,需要有效的资金投入。种植大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性开支需要一定的资金,购买大型农机具资金愈加紧缺;另一方面,目前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小,种粮大户要通过民间(高息)贷款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加大了生产成本,影响了投入与产出的水平。
(3)、部门服务脱节长期以来,各级部门对种植大户的关注不够,即使想关注他们也没时间和精力。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人员往往被乡镇政府安排搞其他工作,很难钻研和开展业务。而种植大户对科技要求迫切,但自身素质又较低,花卉生产管理较为粗放,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有待提高,这对农技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有待在技术培训、统一供种、防治病虫、配方施肥等方面,真正把技术交给他们,把服务送到田头。
四、稳定和扶持种粮大户持续发展的对策
(1)、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商品档次,创绿色品牌,首先要培植龙
头企业,产品销售才有保障;其次舍得投资靠信息,必须找准市场定位;再次,很有必要成立协会和合作组织。
(2)、从实践来看,发展种植大户,要形成一定产业优势,必须做好五个优先:优惠政策优先扶持、基地设施优先投资、新品种优先供给、新技术优先指导、运作机制优先创新;
(3)、稳定花卉价格和农资价格。前几年,增产不增收是种植大户的一块心病,也是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的痼疾,如何解决农民减收的矛盾,整治农资市场,稳定花卉价格和农贸价格,是稳定和扶持种植大户持续发展的关键;
(4)、增设种植大户贷款专项基金。
* 黄兴镇畜禽养殖大户生产情况
(一)、蓄禽养殖大户表现的特征
(1)、畜禽养殖生产单一。调查现状发现,一般来说养猪的只停留在养猪上,养鸡的就只养鸡,养鸭的养鸭,养羊的也只养羊,在每一个养殖大户中,几乎都处于单一的养殖模式里面。
(2)、养殖大户的养殖数量少,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抽样调查显示,养猪大户全年出栏数最多的也就1300多头,养禽大户最多的一年出笼数也只在4万多羽,并且全县年出笼家禽达4万羽的仅2户。养羊大户的户均年出栏数量较上年有所下降。所以说畜禽养殖大户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3)、养殖大户科技含量底。养殖大户与散养户相比,养殖大户掌握了一定的饲养技术,但从整体上看还基本介于科技养殖与经验养殖之间这个层面,完全依靠科学技术养殖和机械化养殖的养殖大户在会同县还没有具备。
(4)、养殖大户应对突发性、灾害性的破坏能力十分弱。
(二)、畜禽养殖大户存在的问题
要进一步的扩大黄兴镇养殖大户的生产规模,提高养殖大户对黄兴镇畜禽产品供给量的份额,通过调查,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根据养殖户的反映,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空间和一个相对稳定的利润空间,以减少养殖这个行业的风险。对养殖户来讲,他们不希望出现价格暴涨并从中获取暴利,他们只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利润空间,这对他们维持现有的生产和进一步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都是一件益事。要创造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环境和创造一个和谐的养殖户获取相对稳定的利润以及消费者得到一个和谐消费的环境,那就需要各级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调空和宏观引导服务机制,如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相对稳定的宏观调空,还有就是畜禽种苗供求稳定的宏观引导调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黄兴镇的畜禽养殖行业的正常生产和进一步发展。
(2)、是生产和销售脱节,未能形成畜禽种苗供给、畜禽养殖和畜禽产品销售信息网络化。黄兴镇的畜禽养殖大户既是养殖生产者又是畜禽产品的销售者,他们不但要担负着发展生产责任,同时更要肩负着自己生产出来的畜禽产品的销售负但,他们既要采购种苗,又要采购养殖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他们不但要懂得养殖技术,还要懂得畜禽防疫知识,他们不仅要从事养殖生产,同时还要懂得销售,可以这样说,这些养殖户都是集多个方面知识和技术、产供销于一身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黄兴镇畜禽养殖大户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势头,这对养殖户来讲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难题。
(3)、是养殖大户资金紧缺,筹集生产资金难度大。很多养殖户想去贷款,又不敢去贷款,筹集不到生产所需的资金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黄兴镇畜禽养殖大户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发展。
(三)、解决方案
(1)、积极加强宣传,实现信息共享。多组织培训和技术下乡活动,把养殖户最需要的技术传授给他们,多发放宣传资料,把最新的政策、方针给予解释。建立信息共享群,各站负责收集各养殖户手机号码或送至县局,通知、指示;方针、政策等可直接发送至手机,便与及时掌握有效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统一管理,科学饲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有效自然资源,发展优质畜产品,控制市场产品价格,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和增加科技投入,大力提高畜牧产品的生产性能、出栏率和商品率,实行规模、规范化的科学养殖,走产供销一体化道路,不断开拓市场,以市场拉动产业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畜牧业生产链。
(3)、实行政府资金补助,养殖户自筹资金和自建道路,打开因交通不便影响养殖发展的局面,最大限度的增加养殖数量和实际增收,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浅析烤烟种植大户的管理与效益
浅析烤烟种植大户的管理与效益
烟草在线专稿:近几年,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促使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和工厂,耕地的大量闲置为烟叶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一个前提,商品化育苗与烘烤又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另外两个前提。从烟区的烟叶生产情况看,烟叶种植大户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可以预见未来的烟区必将走上规模化生产道路,这也与当前要发展和培育一批育苗专业户、种植专业户和烘烤专业户的思路是一致的。但是,单户种植面积的扩大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生产管理不到位,烟田草荒、板结、病害等问题严重,会直接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为了探索规模化生产之路,笔者详细调查了烟叶种植面积达10亩以上的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就产生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假设种植面积100亩在正常的生产投入和管理水平下,它的产出应该是多少?
为此,笔者重点关注了两个烤烟种植大户:一是侯村马坡组烟农马某承包烟田102亩,另一个是寺庄村烟农李某承包烟田40亩。具体情况如下:
1.马某:女,38岁,家有4口人,2个劳动力。1998年开始连续三年均种植烟叶20亩,2001年种植烟叶50余亩,从2003年起扩大种植面积达到了102亩。种植面积在20亩的时候是很少雇佣劳动力的,最多在采收烘烤时才雇人,种植面积达到50亩时,大田管理就需要雇佣劳动力。去年种植烟叶102亩,交售烟叶9224.6公斤,收入93713.48元,扣除各项开支剩余4万余元是净利润。今年由于受冰雹袭击,加上后期病害严重,交售烟叶4844.2公斤,收入41697.21元,与支出基本持平,并略有收益。
2.李某:男,48岁,4口人,劳力2个,两个孩子都不在家,断断续续种过烟,今年第一次承包烟田40亩,由于受灾,共交售烟叶1254公斤,收入仅有 5862.68元。
从他们的实际经营情况看,亩产量、亩产值均低于平均水平,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引人深思: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一户烟农到底种植多少合适?
一、生产投入
1.生产投入分类
烟叶生产投入包括耕地租用费、机耕起垄费、肥料、农药、烤烟煤等生产物资的直接投入和烘烤设备(烤房折旧)的投入,以及比较隐性的人工投入(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下的种植户,一般不需要雇佣劳动力,自身的劳动付出一般又是不予计算的,只有面积达到15亩以上的种植户,雇佣劳动力才成为必需,则人工成本就变成了显性成本,通常还是不计算自身的劳动力付出)。在上述投入中,根据其弹性又可以分为刚性投入和柔性投入,如:耕地租用费、机耕费、肥料和烘烤设备折旧及烤烟煤弹性较弱,属于刚性投入,农药与人工投入则弹性较强,属于柔性投入。
2.烟区的烟叶生产扶持政策
烟区生产投入采用政府、烟草公司和烟农三方联合投入机制,具体为:烟草公司全额扶持投入育苗、肥料、农药、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费,并在整地起垄方面补贴40元/亩,投入达到了158元/亩;政府补贴20元/亩用于起垄,并烤房补贴500元/座;政府补贴地膜3公斤/亩,价值39元;烟农交纳自筹资金30元/亩。烟草公司按照平衡施肥原理供应的肥料、农药基本上可以满足烟叶的生长需要。
3.烟农的投入
(1)自筹资金30元/亩,100亩3000元。
(2)租入耕地使用费,每亩200元/年,需要20000元。
(3)烤烟煤,据调查,每烤出1公斤干烟叶大约需要1.5-1.8公斤煤,每吨煤的价格为320元左右,则燃煤费需要115×100×1.5×0.32=5520元至115×100×1.8×0.32=6624元,取平均数为6072元。
(4)雇工投入(包括自身投工,按15元/工计算)
①整地起垄:全部机械起垄,主要工作是运输粗肥、撒施肥料和整理烟田两头,需要50个工;春季整垄需要30个工。
②移栽:每亩需要2.5个工,全部移栽结束需要250个工。
③覆膜:12元/亩,需要1200元,折合80个工。
④大田管理:中耕锄草10元/亩,三次需要3000元,折合200个工;进行药物防治需要3个人用4天时间喷药一遍,由于工作量比较大,每人20元/天,大田生长发育期至少需要喷药6遍,需要1440元,折合96个工;豆浆灌根15元/亩,需要1500元,折合100个工;化学抑芽3工/亩,需要300个工;打顶需要6个人用3天的时间完成一次打顶,一般采用二次打顶措施,需要用工36个。则大田管理需要用工732个。
⑤采收烘烤:在采烤期,一般烟田采收6次,每棵烟株每次采收2-3片,则采收一遍需要60个工,采收结束需要360个工;绑竿(含装烟出烟)按量计算,0.12元/竿,每竿绑叶平均100片,全部竿数为100亩×1100株/亩×22片/株÷100片/竿=24200竿,则绑竿费2900元,折合193个工;专业烘烤员3人,每月每人900元,烘烤期2个月,需要5400元,折合360个工;挑拣及扎把需要350个工。采烤期需要用工1263个。
以上共计用工2405个,支付工人工资36075元。正常情况下烟农需要投入3000+20000+6072+36075=65147元。
二、效益低的成因分析
1.生产技术落实不到位。虽然烟草公司非常重视对职工和烟农的技术培训,但是,烟叶种植大户在落实技术标准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雇用的劳动力去落实,这些临时雇佣的劳动力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了,他们只知道按照雇主的要求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因此在技术标准的落实上就会打折扣。应该说生产技术落实不到位是制约大户发展的一个瓶颈。
2.大田管理不到位。由于用工投入为柔性投入,在实际生产上,人们容易产生将就的心理,在问题出现之前总想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当问题一旦出现的时候,从开始着手准备到组织起劳动力需要一个时间缓冲,因为我们使用的劳动力是分散的、自由的,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滞后期,当发生一般病害时,损失不太明显,当发生毁灭性病害时,损失尤为明显,烟田会一天一个样,一天不如一天,迟一天防治就会多增加一份损失。另外,实际投工的不足还会造成烟田管理不到位,比如烟田草荒、板结等,降低烟田的肥效利用率,同样会造成烟叶减产减收。
3.自然灾害对种植大户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虽然前期的投入主要由烟草公司负担,损失不明显,但是土地的租赁使用费是提前投入的,具有不可收回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当年的收成是要打折扣的,具体损失与灾害发生的时间有关,也与救灾措施是否得当有关,但是有一点,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可抗拒的,我们只能尽量降低损失。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技术培训。对烟叶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烟叶种植大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只有他们真正掌握了常规生产技术才有可能指导和监督雇佣的劳动力按照技术标准规范操作,真正促进烟叶生产技术的落实。
(二)配备专业技术员,提供技术保障。在培训烟农的同时,配备专业技术员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和服务,帮助烟农指导烟叶生产者按照技术标准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切实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增加总体经济效益。
(三)帮助烟农规划用工,加强用工管理,提高田间管理水平。一是帮助种植大户做好用工计划,按照烟叶生产的几个阶段商讨每一阶段的用工数量,提前做好准备,提前通知和组织相关的人员参加劳动,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出现;二是加强用工管理,合理用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按照生产计划安排2-3个长期工,保证平时的工作正常开展,在阶段性工作来临之际也可以安排长期工领导临时雇佣的人员分片分段从事生产活动,缩小管理跨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强化田间管理,保证田间无草荒、无板结,提高肥效利用率,严格监控大田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生病害要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的防治。
(四)为种植大户订制保险。积极与市保险公司协商为烤烟种植大户购买烟草种植保险,在雹灾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保证收回成本,稳定烟农信心。
第三篇:高产大户的经验调查与分析
养蚕大户郭俊才高产经验调查
我市台南镇单南村二组郭俊才是一位养蚕大户,该户承包桑园11亩,2006年至2008年,该户年平均饲养蚕种54张,生产蚕茧2150kg左右,养蚕收入在6.5万元到
7.3万元之间,其中以06年为最高。亩平发种4.95张,亩产茧204.4kg,亩产值5430元上下。其亩平养蚕张数、蚕茧产量和养蚕收入均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根据我近几年对该户的跟踪调查,郭俊才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栽桑养蚕实用新枝术,并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现将该户连年夺高产的养蚕经验,向各位介绍:
一、抓好桑园基础,突出规模效益。在我市推进蚕业产业化的影响下,该户立足于结构调整,注重规模效益。从2003年开始拓植桑园,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桑园管理上他坚持把好“四关”。
1.桑树品种关。他的新拓桑园,全部选用育71-1优良品种桑,并注重合理密度,每亩栽植桑树1000株。
2.树型养成关。该户十分重视树型养成,他能采用拳式剪定法,每株留拳4一6个,确保达到千株万条。桑园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养蚕农户,亩平发种量总能达到5张。
3.桑园施肥关。在桑园肥培上,能够重视绿肥埋青和增施有机肥料,补施磷钾肥。据调查,该户每年桑园埋青1500公斤,每亩桑园施入粪肥100担,灰杂肥50担,饼肥100 kg。真正做到“普施冬肥、增施春肥、重施夏肥、巧施秋肥”。
4.科学治虫关。全年用药4次至5次,即3月上中旬的“白条”治虫,夏伐后的“光拳”用药,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底的两次治虫,秋蚕用叶结束后普治“关门虫”。他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蚕桑技术部门发布的病情信息把握好治虫适期。选用农药品种对路,注意农药品种的交替使用,避免多次重复使用单一药剂,不擅自加大浓度,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在夏秋季节,还经常到桑园里观察巡查,发现初孵的群集性幼虫便发动全家人进行人工捕捉。
二、抓好全面消毒,突出蚕病预防。多年的养蚕实绩,使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高产的基础来自于平时的一丝不苟和一着不让,只有抓好消毒,搞好蚕病预防,蚕茧优质丰产才有保障。为此他总是做到:
1、养蚕前消毒抓“严”。他的消毒经是:蚕室内外杂物不清除干净不打扫冲洗,蚕室蚕具冲洗不干净不消毒,所用设施不消三遍不养蚕。养蚕前总能抓好“一扫、二洗、三刷、四晒、五消”这几项关键步骤,对蚕室和蚕具进行“三消一熏”。他的做法是:①在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喷洒消毒,正反面全部喷湿,不留死角,并保持湿润30分钟,第二天将蚕具搬出晒干;②用消毒净对 1
蚕室、蚕具进行1次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量不少于225ml;③用2石灰浆浸渍蚕具;小蚕用线网、蚕筷、鸡毛等小用具煮沸半小时;最后1次药液消毒结束后的当天傍晚,趁湿熏烟,架空大小蚕具,用毒消散每立方米4克进行熏烟消毒,室内温度保持24 ℃左右,密闭一昼夜后,打开门窗排味、排湿,蚕具移到室外曝晒。晒后严格管理,未经消毒的用具不带进蚕室内,已经消毒的用具不带出蚕室外。
2、养蚕过程中消毒抓“全”。该户十分重视焦糠和新鲜石灰的使用,饲养前都备足用量。重点抓好几个易感期的关键消毒即:蚁蚕、各龄起蚕、将眠蚕。小蚕期坚持按要求使用,每天晚上撒“三七糠”,早上用小防;大蚕期前3天每天早上撒石灰,每晚撒大防;1-3龄蚕儿入眠时使用“三七糠”止桑,大眠使用新鲜石灰止桑,起蚕先用防僵粉进行消毒作后再开叶;能合理正确添食抗菌素灭蚕蝇等药物,预防细菌病和蝇蛆病。在多湿天气时常将抗菌素和灭蚕蝇混合使用,并将桑叶适当晾干后再饲喂。连续阴雨天气,蚕室内常用熏毒威进行熏烟;能舍得淘汰弱小蚕和迟眠蚕,除沙后及时运到远离蚕室和桑园的地方堆积沤制发酵。
3、养蚕结束后的“回山消毒”抓“快”。养过蚕、结过茧的地方,遗留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及时做好“回山”消毒,是控制和杜绝病原物扩散与蔓延的关键措施,实际生产中,“回山”消毒得不到重视,常被广大蚕农所忽视。但他却与众不同,深知“回山”消毒的重要性,每期养蚕结束后,他都把回山消毒当作头等大事对待,从不马虎,及时对蚕室、簇室和大小蚕具及周围环境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溶液喷雾,方格簇用2%的福尔马林液喷洒后,用塑料薄膜包裹并放到阳光下曝晒,堆闷4小时以上,晒干后保管好。
三、抓好蚕儿饲养,突出优质高产。抓好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郭俊才除了抓住常规技术措施外,还侧重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1、期期省力化。小蚕共育使用电气化自动温湿调控器,精选桑叶,注重嫩老一致,确保蚕儿生长发育健壮整齐;大蚕饲养一般以养地蚕为主,并根据每期的饲养量,在地蚕上面再搭1~2层蚕架,以充分利用蚕室的空间;春蚕2眠期间桑树全面摘芯;5龄第三天全部采用条桑育;蚕儿上蔟时全面采用先放蚕网后放方格蔟的做法,让蚕儿自动上蔟。总之,在各期蚕的饲养过程中,他总能既坚持省力化、科学化,又不粗放简单化。
2、天天勤通风。俗话说“小蚕靠烘,大蚕靠风”。小蚕期,能结合给桑提前半小时,揭去有孔薄膜,并适开门窗,进行换气。在整个大蚕期,特别重视蚕室的通风换气,所建的简易蚕室,纱门纱窗齐全,四面都留有通风窗口,能形成空气对流。他深知通风畅养才能保证蚕儿健壮。他还备有二个木屑炉子,一旦碰到阴雨低温天气,能做到边开门窗,边加温排湿,边通风换气,使蚕儿生长在一个适温适湿的环境之中。
3、条条蚕头稀。扩座匀座是否及时,直接影响蚕的生长发育,蚕头分布不匀或
过密,容易引起夹细蚕,并造成眠起不齐,影响大蚕饲养。该户养蚕能紧紧抓住“稀”这一要点,每天都注意扩座、匀座,确保稀放,他的主要做法是不扩座不给桑,不匀座不消毒。一蚕三位,蚕不碰蚕,蚕不挤蚕,蚕座平整,蚕头均匀,每一头蚕儿都能吃饱吃足桑叶,每一期蚕茧的匀净度都能得到收购部门的充分肯定。
4、顿顿桑叶鲜。尽管他每期饲养的蚕种张数较多,每天的用桑量也较多,但他仍然注重桑叶的采与贮,适时采叶,做到科学巧安排,采取上午采叶中午喂,傍晚采叶晚上喂,晚上采叶第二天早上喂。干旱天气,坚持早晚多采叶,中午不采叶。能合理贮藏桑叶,多数情况下是随采随喂,以确保桑叶新鲜,提高蚕儿的食下率。每两天使用一次1%有效氯漂白粉液对贮桑室地面、空气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如发现桑叶在贮藏过程中发生蒸热,随即翻桑散热。一般贮桑时间不超过12小时。
四、几点提示。该户之所以连年夺高产,有着多种因素,一方面,他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能把好的技术广泛应用到生产中;另一方面,他善于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并能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认真收听市、镇、村的广播讲座,认真学习市、镇所印发的技术资料,生产中遇到难题能虚心向蚕桑技术人员和其他蚕农请教。
1、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规模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流转,今后蚕桑生产的发展趋势,逐步向规模大户集中,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工效。
2、提高蚕农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实现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广其高产经验和典型做法,有利于推动蚕桑业创新,有利于促进蚕桑业发展和壮大,有利于新技术普及、推广和应用,能有效增加蚕农经济效益和和社会效益。
第四篇:水土流失与整治调查汇报
水土流失与整治调查汇报
根据县委批转的《县政协2011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常委会统一部署了“建设生态”专题调研,“水土流失与治理”调研组利用两个月时间,深入香炉山钨矿区、溪口矾矿、义宁镇湘竹、竹坪青石材厂等矿点,采取座谈专访、现场视察、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了解和分析我县矿山水土流失现状,引发了我们对矿山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建设生态过程中迫切性的认识,初步形成了我县矿山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一些想法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矿山水土流失及治理现状 ㈠矿山企业基本情况、特点、贡献率
1、基本情况。我县是矿产资源大县,现已发现并列入国家资源表的有26种,已开发的矿种有钨、金、钒、高岭土、饰面板岩、大理石、花岗岩、建筑灰岩、石英、长石、石煤等。“十五”以来,我县矿山开采发展迅速,到2010年底,全县取得采矿许可证的企业81家。其中由国土资源部批准的有724矿1家;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有香炉山钨矿、昆山钨矿、北岸钒矿3家;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的有四都大理石和灰岩,义宁镇、马坳、上杭石煤,山口、黄坳、布甲石英矿,水源长石矿,竹坪、征村、古市饰面板岩,古市镇花岗石,建筑用石材等遍及全县30家;县矿管局批准的各乡镇建筑用石材企业47家。矿区面积达到3075.6亩,开采总面积达到3100亩以上。
2、主要特点。矿点多、小、散、乱是我县矿山开采的主要特点。我县采矿企业集中程度低,除香炉山钨矿通过整合外,露天开采的矿点遍及全县,这些矿点规模小而散,企业经济实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这些小企业设备简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
3、我县矿山企业的贡献率。据县矿管局提供数据,经县财政局、县经贸委核实,我县矿山企业2010工业总产值83946万元,上交税收占我县财政半壁江山。㈡我县矿山水土流失主要类型及防治现状
1、地表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矿山露天开采方式对地表植被破坏最大。在采矿作业中,为了获取表土下的矿产品,必须先清除表土,这样就必然毁坏地表的树木、草皮等地面附着物,对原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造成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程度。我县的花岗岩、石灰岩、板岩、大理石、石英、长石等矿山都是露天开采,表层剥离量大。如征村的青石板,大部分都在几米至十几米深的地带开采,挖出的表土堆积如山,大量泥沙流毁坏耕地、植被;竹坪的青石板造成了山体表面植被破坏,山体土壤层蓄水能力下降,导致了水源断流,影响下游村民用水困难。据初步统计,全县露天开采的面积在2000亩以上,露天开采之处,原有地表植被损毁殆尽,石岩裸露,废石弃渣满地,植被恢复相当困难。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县绝大部分开采过的矿区未采取恢复表土,恢复植被的工作。
2、弃土废石随意倾倒,易引发泥沙流。无论是洞采还是露天开采的矿山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都将产生大量弃土弃渣。我县采矿场面积3075.6亩,尾砂库和排土面积320.73亩,按采矿量计算,我县每年采矿产生的废石弃渣有400万吨以上,需要治理的面积3450亩。在调查中,我们对香炉山钨矿、马坳煤洞源石煤矿的井采矿工程总渣量做了如下估算:香炉山钨矿年产矿石量76万吨,产生尾沙量75.2万吨,马坳煤洞源石煤矿年产石灰5万吨,产生废石废土8万吨。另外全县30家采石企业,根据估算粗略得出,产生弃渣量约为10.3万吨,石材厂弃渣量都是随挖随倒,随意堆放,水保防治工程措施不到位,埋压地表植被,毁坏土地,每当强度降雨,弃渣堆积体在雨水渗透后其抗滑稳定性大大降低,极易造成泥沙流,危及堆积体附近的建筑物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据了解,征村乡大坑、山口镇白石岭、竹坪乡枫树窝、四都镇窝头矿点隐患严重,这些地方均没有进行防治。
3、地质保护乏力,存在山体滑坡隐患。矿山开采存在泥沙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我县有些矿区开采点没有严格的规划设计,没有形成开采台阶和地质保护措施,而是随挖随采,矿山两旁亦是坡坎陡峭,极易引发岩壁与边缘的崩塌、散石块的滑落,弃石废渣的乱堆乱放,造成边坡的不稳固,在外力诱发下,容易产生山体崩塌及泥石流灾害。如征村、山口的石板厂,挖山取石的现象特别严重,有的地方整个山坡被挖去近半,大量的泥沙流向平地河流,造成河床抬高,甚至埋压农田。
4、矿山无序开采,影响生态环境。开采之处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地方青山丛林之中,被挖开一块,露出一片光秃的岩山和黄泥,如四都镇石材开采点就是典型的例子;特别是一些矿点在公路干线两旁、风景地带,山体残缺、基岩裸露、植被破坏,与山川秀美之乡不相称,与建设美丽生态不协调。综上所述,我县矿山开采存在着突出的水土流失问题。我县是江西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1333.13km2,强度流失面积555.47km2,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白岭、全丰、征村、竹坪;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达840万吨,其中流入修河115万吨,土层全部流失的裸岩面积达15.28km2。矿山水土流失面积虽然在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单位面积的流失量大,流失程度剧烈,而且随着矿产业的发展,矿山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成为全县造成水土流失新的危害点;虽然目前还未出现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尚未造成重大灾害伤亡事故,但存在着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倘若再次遇到98年一样的洪水灾害,废石弃渣大量流向河流、农田,将会造成河床提高,农田大量毁坏,甚至会影响矿点附近的建筑物,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务必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
二、我县矿山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分析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水土保持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部分乡镇受利益的驱使,没有把水土保持放在重要位置,只顾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为了乡镇政府正常运转,盲目地承诺矿主进行开采,掠取经济利益,如四都镇石材加工小区,起初只顾大规模,大批量发展,对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开采者对水土保持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把保护采区的水土资源和防治采区的水土流失当作自己的一项责任与义务来履行,没有把防治水土流失的费用作为生产成本来计算。在已批准的81家采矿企业中,除少数规模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的水保工程措施未落实到位,有的没有水土保持方案,甚至水保部门多次上门催办,也不能落实到位。如义宁镇湘竹建科、周林两个采矿点,到目前止,水土保持方案未办理。
二是规划控制力弱。矿产业是的主导产业,科学地开采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必须做到可持续发展,坚持开采与保护相结合,这就需要合理规划,哪些地方可以开采,哪些地方不可以采;哪些地方先采,哪些地方后采,都得有个科学安排,可是从我县矿山开采的现状来看,缺乏明确而详细的规划控制。前些年一些乡镇甚至村组都各自为政,擅自开采。县政府把采矿权收归县直管,确实是明智之策,远见之举。但是也还是有不按规定乱采乱挖,甚至一证多采的违规开采现象。
三是矿山准入条件低。一是“先上车、后买票”,未经审批,就动手开采;二是企业规模小、投入小、经济实力弱,没有把水保工程防治措施费用列入企业投资预算,无法承担恢复生态的费用;三是不规范开采,随意选点、随意扩大开采面积,乱采乱挖;同时审批不严、监管不力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四都镇有26个采石点,整合后有3家矿业公司,原有的水保方案已过时,但没有重新办理水保方案,照样是山上机声隆隆。
四是执法监管难到位。从部门职责来看,涉及到矿山水土保持的部门有水保、公安、安监、环保等多个部门,但是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各行其事,不相协调,不能形成法律的制约力和打击力;有的开采者以招商引资为名,无视法律,我行我素,不按监管部门的要求实施,水保防治措施不能到位;有的开采者以群体上访为要挟,明知自己的开采不合法、不合程序,照样开采,监管执法部门本着安定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只得睁只眼闭只眼。在执法过程中也存在着操作性落后于现实情况的问题,处罚没有力度,监管没有效果。
五是水土保持投入少。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社会的重视和投入,矿山水土保持也是一样,可是一些矿山开采者只顾自己开矿得利,把水土保持和治理的投入推向社会和政府,一些开采者不能像买机器一样舍得花钱,他们总想用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大利益,一些该用的钱不能用上,调查中了解到,除香炉山钨业公司等极少矿山企业有较大投入外,相当一部分矿点水土保持工程投入很少,甚至没有投入。
三、对我县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矿山水土流失治理是建设生态迫切要求和重要举措。建设生态,追求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协调。近年来,我县治理矿山水土流失坚持治理和执法“两条腿”走路,充实水保执法队伍,整治采矿秩序,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收缴水保规费,巡查开发建设项目和矿山企业,督促修建水保防护设施和水保治理工程,矿山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县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矿山水土流失也以其流失强度大,危害严重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理性地去面对,彻底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获取利益的错误做法,下决心、花大力气,抓好矿山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一要增强水土保持意识。要把水土保持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订贯彻执行《水保法》的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水保意识,增强矿业主的法制观念,提高其做好水土流失与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监督管理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的新局面。二要完善矿山开采规划。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掌握我县矿山资源,完善矿山当前规划和制订远景规划,实行部门编制、专家论证、人大批准、政府实施,严格按规划开采。防止乱采乱挖,遍地开采,对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大,严重破坏生态景观,生态恢复困难的矿点要坚决禁止开采。
三要严格控制矿山开采准入条件。一是要做好矿山开采审批前期论证工作。矿山开采审批前,要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作为主要的评审依据之一,根据评审报告论证选址和设计,对可能造成环境损害进行认真评估,环境损害大于矿山开采利益的、或无法进行恢复治理的,不允许开采。二是要严格执行国家矿山准入标准,把那些规模小、实力弱、科技含量低,不能按规定进行水土保持企业堵在门外。三是要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把水保审批作为矿山准入的前置条件,没有水保审批手续的坚决不办采矿(探矿)证。
四要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开采与环保并重,要严格规范矿山企业的开采方式,实行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局面,走以预防为主的矿产资源勘探开采之路。按照“三个一批”的方针,搞好矿山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一是要整合提升一批,对一些规模小而散、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经济实力不强的矿点,进行整合,利用招商引资的方法,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水平,提高技术含量,扩大企业规模,进行有序开采,尤其是要对石材厂废料进行深加工,大力发展锈板、马赛克等新产品的开发,减少弃渣量,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二是要停产整顿一批,对不能落实水土流失保持方案,边角料未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废弃物随处乱倒的矿点,责令停产整治,在限时整治期内,不能开采,直至整治达标后,才可开工;三是要强制关闭一批,对矿点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经济效益低、没有水土流失治理能力、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证照手续不齐全的矿点要强制关闭,真正实现矿区开采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要加大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水土保持投入是全社会的。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投入机制。政府的投入主要用于规划、监督和重点工程治理,企业则要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方针,加大对治理的投入。对一些已造成了水土流失及环境污染的矿点,评估治理投入资金,要求企业按水保方案要求进行治理,对拒不进行治理的企业,强制收取水土流失防治费,并依法进行治理,否则,强制关闭。同时,建议建立水土流失防治专项基金,设立专项帐户,由政府统一掌控使用,对一些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生态环境的矿点,在立项前,必须先收取开采期限的水土流失防治费;避免防治资金收取而不进行防治的现象,真正把矿山的保护治理与经济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以确保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恢复、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等工作落在实处。六要加大行政监管和执法力度。一是在矿山监督管理工作中,水保、环保、矿管、安监、公安等部门要形成一条执法链,从审批、发证、到爆破物的供给,相互建立一条执法链,环环相扣。二是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不定期地进行整顿治理,对不按规定开采,坚决依法取缔;对未按规范落实水保措施的进行整改和治理,否则依法关闭。
第五篇:博湖县工业番茄种植与生产情况的调查
博湖县工业番茄种植与生产情况的调查近年来,博湖县委、政府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狠抓特色作物种植,培育和壮大红色产业,以工业番茄为主的红色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红色产业,延长产业链,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最近我局对工业番茄种植及加工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工业番茄产业发展
我县工业蕃茄自1989年开始种植,种植面积3200亩,仅有一家番茄制品企业--凯泽公司,拥有一条日处理鲜番茄400吨生产线,公司经过六次改扩建,生产能力逐步扩大,目前已达到5300吨能力,种植面积也随之增加,至2005年全县工业番茄种植面积达 3.91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5.3%,产量达到23.23万吨,产值达到6981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1.3%。今年,全县工业番茄种植面积3.97万亩,占今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6%,比去年增加0.7个百分点。通过测产, 工业番茄平均单产为6.3吨/亩,比上年增加0.3吨/亩,预计产量25.01万吨,比去年增加1.8万吨。
止9月25日,凯泽公司已生产番茄酱 3.29万吨,预计全年可生产3.33万吨,较上年的2.56万吨增加0.77万吨,产值增加3100万元;红多多公司已生产番茄酱1200吨,预计全年可生产1450吨;万福辣椒制品公司生产番茄酱1000吨;宏傅辣椒制品公司生产番茄酱450吨。预计番茄制品企业生产3.595万吨,较上年的2.65万吨增加0.945万吨,产值将增加3780万元。经预测,2006年我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25元,其中在工业番茄上实现人
1均增收107元,占当年人均增收的25,2%。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快速增长和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
二、工业番茄种植与生产特点
1、受粮食补贴政策的影响,工业蕃茄面积加大。虽然今年继续实施粮食直补政策,但每亩粮食种植补助由上年的0.2元/亩下调为0.1元/亩,且实行订单种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的种植。2006年,全县种植春小麦4.26万亩,比去年减少1.95万亩,下降了31.4%;工业蕃茄面积3.97万亩,同比增长1.5%。
2、单产不断提高,效益显著。年初,凯泽公司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单价比上年提高。2005年原料收购价格为248元/吨,而今年为268元/吨,每吨上调20元;二是今年公司投资600万元进行技改,收购标准将比上年降低。三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新品种,单产品种逐步提高。单产由90年的4.31吨/亩增加为2005年的6吨/亩,2006年达到6.3吨/亩,激发了农牧民种植积极性。
3、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牧民种植无后顾之忧。凯泽公司不断加大技术力度,已达到日处理鲜番茄5300吨能力;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红多多番茄制品公司4月初建设,8月份初投产,形成年产3000吨的能力;原有辣椒制品企业充分利用设备,在辣椒酱生产前夕也在生产番茄酱,如万福辣椒制品公司、宏傅辣椒制品公司,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牧民种植工业蕃茄积极性。
4、原料款兑付不及时。去年以来,由于屯河企业改制,中粮集团介入,流动资金充分,及时如数兑付工业番茄原料款,种植户可一次性拿到原料款,激发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目前已兑付原料款5284万元。
5、种植技术已经成熟。我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工业番茄,时间较长,收入稳定、风险相对较小,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获得的收效也比较丰厚。番茄加工时间较长。由于采用钵盘移栽、薄膜、晚茬等方式拉开了工业番茄成熟期,从而延长了企业生产期。如:凯泽公司今年7月20日开机生产,29日停机,而去年7月24日开机生产,26日停机;红多多番茄制品公司视原料情况,预计10月15日停机。
三、建议
1、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产量和品质。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县种子部门和科研部门,积极引进新品种,加速良种更新换代,优化蕃茄品种结构,使全县良种化程度达到90%以上。二是积极推广新技术。加强与农技部门沟通,抓好地膜栽培、病虫害防治,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提升蕃茄产业发展水平。
2、继续加大订单种植力度。积极探索新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向外订购。各乡(镇)政府继续发挥协调作用,牵线搭桥,组织农民和企业签订番茄购销合同,拓宽番茄销售渠道,促进我县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企业在种植技术上与农技部门联合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在生产管理上定期为种植户提供有效地科学管理方法,利用效益最大化减弱成本的提高,与种植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应充分依托本地资源,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提高科技含量,变粗加工为精加工,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