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乌镇开发的利与弊
关于乌镇开发的利与弊
2007-08-14 21:13
现在的乌镇,仿古手段太厉害,要么是商业味太浓。要么是房子死一般静无生活气息!烟熏漆黑的木板后面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
真正的乌镇古镇早在十几年前,就被毁了!而现在用十几亿元堆起来的,不是文化,而是金钱。
乌镇行记:
我进入乌镇时,兴奋地叫起来,因为这里的水好干净!可是发现那些“老房子”好新,而且沿河居然有很大的空房子等待招租,可以进行房产买卖了。正信步由缰,不料有人从桥对面冲回来,大喊“不得了”,这里被坚壁清野了!到对面街道一看,果不其然,街道死寂,没有人气。正巧有一老年妇女走过,便与她攀谈起来,真是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原来水乡乌镇竟是包装出来的!!镇政府在沿河空地上加盖仿古木屋——就是在木板上泼墨加火烤。还在一户户房屋盖上加乌瓦,以示古朴。房子其实不是什么明清时期的古屋,是建于近七八年间的。不信,绕到房子的正面,看看有几家是当真的木结构。沿河边走,细心地发现“老台阶”是新搭建的,而那沿河木屋颜色和格局都太整齐,插入河底的木条也很整齐。在街上张贴着为了开发旅游作出的种种规定。
乌镇有座逢缘双桥,按导游的解说那历史很悠久,可惜它只是2000年的产物。乌镇整个景区里只有两座桥算的上有些历史。但并不是现在的地方。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越古越有味,而是感慨古镇也是可以造假的。桥从湖州东部的练市、和孚等农村买来,那儿的农村现已掀起文化保护热潮。其实这是对的,人家那儿的桥拆了,难道不是文化破坏吗?乌镇为什么要造假呢?很简单,金钱驱动的缘故!现在江浙一带兴起了古镇旅游。乌镇圈个地,砸上好几亿元,搞几个仿古建筑,遍几个历史传说,(尤其编神话传说更容易)再加上视频的优化组合,“古镇”不就出来了吗?但这样的镇有多少文化积淀呢?说实话没有!真正的古镇重要的是镇上的居民(如西塘、南浔),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文化传承,他们的生活与古镇融为一体才是最重要的。
乌镇的西栅现在已经造好了,而且更加变本加厉——仿古时进入施工现场拍摄,遭保安强行驱赶,简直是秘密军事基地!老房子又全部推倒重建,(这做法和保护修复相比起来是方便快捷得多,但眼里只有一张张人民币,所谓的保护古镇只是一个幌子。可旅游现在还不怕工商打假。)唉,现在的浙江,保存完好的沿河古建筑群只剩下南浔的百间楼和西塘的廊棚了!回来时,看见广告语:游千年水乡乌镇西栅,看中国最后枕水人家。可现实状况是:“家”已拆完,至于“枕”,是不是绣花枕头的“枕”?
看到了社会对古建筑保护、旅游开发等事件上的认识误区。我想以一个在第一线工作过的人的立场上,说一些事实及自己的看法。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去过乌镇?乌镇是浙北的一个小镇,基本属于江浙交界地区,1999年开始进行古镇保护与旅游规划,2001年,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现在很多人提到的乌镇,就是东栅景区。乌镇的镇区格局是由四条老街构成,分别称东栅、南栅、西栅、北栅,中心地区称为中市,但长期以来的战乱以及改造等早已将古镇格局破坏,目前四条老街相对距离都比较远,其余地块早已成为新式的城镇格局。乌镇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按照现状,只有分块进行,首先是东栅。我在2004年7月开始工作时,是做西栅景区内的保护与开发,这个工程是2003年底开始的,2006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进入试运营阶段。很可惜,我当年4月份就离开了,没有等到开放那天。去年11月份那时我回了一趟,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眼睛顿时就湿润了。
我是浙江人,在山东济南的一所大学读了四年的旅游管理专业,在临近毕业时的一次大型招聘会上,投了一个简历给乌镇,当时其实没多想,对于乌镇也仅仅是大概听说过而已,对方招聘也没有注明具体岗位,和在收简历的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随便一聊,得知是为乌镇西栅景区的规划以及今后运营招聘相关工作人员,想想自己大学四年,说白了还真没学什么东西,旅游管理这类专业课程很多都是泛泛而谈,而从事新景区的规划方面工作还是比较新鲜的,至少比较难得,而且我大学里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也就是城市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等相对具有一定创意性的课程,而且我对传统文化等还算比较有探索欲望。于是便投了份简历。接下来的就是过段日子通知去乌镇面试,面试通过,毕业后,2004年7月,去乌镇报到了。
在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又休息了两天,熟悉了相关环境后,人力资源部直接把我送到了乌镇西栅正在进行规划施工的工地上。我参与了“古厅堂修缮组”,这个团队在我到来之前只有一个人!我是第二个,后来陆续来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我对这个工作是非常好奇,但同时也十分陌生,甚至以前连书本知识都很少触级,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呢?我的脑海中充满疑惑,但在此后的长达一年半多的时间里,我对这份工作的感情与日惧增!我从来没有如此长时间、近距离地接触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节前几天我一直在乌镇,走访老友,看看风景,过了几天轻松惬意的生活,乌镇西栅景区春节期间将正式开业了。
昨天无意间看到一本《青年文摘》中有篇舒乙的文章,写他经过浙江湖州荻港村时,被那里“原生态”的风貌所吸引,并呼吁要“原汁原味”地保留,并对有些村民将房屋私自改建为水泥结构感到不满和担忧,等等。
这类观点现在很强盛,他们认为包括旅游开发在内的多数措施对于古建筑等的保护而言是弊多利少,他们希望看到真正的古建筑,真正的前人的生活场景和状态,他们认为这样才是真正的保护。
说实话,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后来在实践中,也渐渐觉得这种想法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时代的发展,有些新旧更迭是无法阻挡的,吹着空调的人,没有权利让别人一定要摇着蒲扇来“保护原生态”,而旅游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手段,当然,看如何操作了。
还是以乌镇为例,很多人都认为旅游开发前他肯定更淳朴,其实不然,开发前的老街,新旧建筑呈杂,河道污染严重,路面全是水泥的,我参与乌镇西栅景区规划与开发时,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做减法”,参与安排拆除老街内所有与古镇风貌不符的现代建筑,因历经长久的年代,居住了大量的居民,其中大部分原来格局严谨的古厅堂内,居住着十几户至几十户不等的人家,厅堂内搭建、改建现象非常严重。有些格局已被完全破坏。在拆除了这些新时期的建筑后,再根据原古厅堂的格局和风貌“做加法”,查阅相关镇史镇志资料,进行修缮,小到一个雕花构件,大到其中某一进房屋,都要进行原貌恢复,有些建筑构件看似完好,但内部腐烂等也有比较严重的,或是白蚁横行,这些都要一一进行严格检查更换,总之,我们的大原则是修旧如旧,能不更换的,尽量不更换,能不新增添的,尽量不新增添,尽可能地保持其原真性,同时,必须保证其安全。因为这毕竟还是要住人或给游客参观的。
中国的木结构房屋不同于欧洲的石结构建筑,它必须几乎每年都要小修,必要时大修,现在有些人一看到大修,就马上断定这是在“拆除真古董,新建假古董”,这未免有点武断。
关于复建和移建的话题。
我在乌镇的工作中,得知有部分建筑是复建的,去过乌镇的朋友可能看到过有个道观,这个就是复建的,历史上那个道观早已不在了。以前在论坛里也看到过大家讨论复建的话题,争议较大。当时在乌镇复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乌镇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建筑,如庙宇、塔、衙门、书院,基本按原址原样复建,完全按原址原样不大可能,因为史料不可能保存得那么完整。二是在原有老街区的修缮整治过程中,会拆除一部分里面夹杂的现代建筑,就是我前
面提到的“减法”,拆除后会留下一些空档,为整个旅游区域的整体效果考虑,会复建一些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民居或凉亭、廊等建筑,当然也有空地辟为广场等,包括原有水泥路面全部挖掉,所有管线地埋后铺上青石板,也属于一种复建吧,总之复建是严格掌控其原真性,而且原有建筑尽可能全部保留修缮,严禁整体拆除后仿建的情况发生。
对于复建,个人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的意义确实已经减小,但乌镇毕竟是一个旅游区,从旅游功能角度而言,有些建筑必须复建,当然其大原则就是对原有保留的历史街区不能有任何的破坏,复建工程我没有参与,只是作旁观者来看的,我觉得同事们是做的出色的!还有个话题就是移建。
我上面说到有部分新增的建筑,有些是移建的,就是把在别处的老建筑包括桥梁等整体搬迁而来,这个做法现在争议也非常大,有专家认为某个建筑其依附的城市环境等是一体的,搬迁后没有任何价值,也有人认为有些建筑本来可能在城市改造中面临拆迁的命运,但现在整体搬迁保护,也不失为一中选择。这个问题我个人看法是我们理想的愿望当然是我们祖国每一处值得保护的建筑都能完整保留在原有的土地上,但现状来看是不可能,所以选择异地搬迁也算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吧,像乌镇当时从其他地方购买来的整体建筑主要看中一是基本完整性,本身建筑就非常破败的则得不偿失,二是风格统一,如果搬个福建围楼过来那肯定不行。一般去异地搬迁工程量很大,小心翼翼地将原建筑分解,每个构件包括门、窗、梁、柱、栏杆、楼梯甚至小的雕花构件等等全部作好顺序的记号,照片、录象全部同步拍摄。然后运到乌镇后完整地再搭建起来。
对于老民居的修缮,我们一般走如下的计划流程:
1、原貌记录,通过照片和录象,将修缮前的房屋外貌记录存档。
2、修缮方案制定,这个就包括很多内容了,比如哪个地方是后建的,需要拆除,哪里的门、窗雕花等缺损,需要补,有些如房屋整个立面原貌已经全破坏了,都是水泥墙了,那拆除后需要怎么恢复,怎么个设计,门、窗都用什么样式,等等等等,诸如此类,总之是一份让施工人员一看就明白的东西,能按着去做的东西,要求图文并茂。尽可能详尽。
3、开始施工后,需要现场监督管理,比如某些地方可能会和修缮方案冲突,要现场调整,或者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会和你商量更好的方案,等等,有些都需要反复的沟通论证,另外如现场记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拍摄以及工程量记录(最后审计工程款需要用),此外还有很多琐事,比如现场严禁吸烟,垃圾及时清理、安全措施等等,我在两年里总共抓了大概有近10个吸烟的工人,每人罚款300,当然钱全交公的,哈哈!
4、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比如配套设施组要重新进行水、电、煤气、电话、网络等管线的铺设,这时就需要和我们协调,做到尽可能不破坏建筑原貌。
5、完工后的拍摄。
6、再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如修缮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会再进行部分的油漆作旧、防疫站的人会进行防白蚁的药物喷洒,绿化部门可能会对其中天井里的树木植被等进行防护或重新种植,另外最后审计部门验收等也需要我们在场。
总之我写下来看上去好象比较容易,但真正在工作中,那种艰辛是旁人很难体会的,我们基本都是在施工现场,严寒与酷暑都一样,我们的临时办公室就是施工现场旁边挑个稍微干净点的小屋,摆个桌子椅子装个电灯,我们在办公楼里都有单独的办公桌,但除了用电脑,一般情况下都很少去。黄金周期间,只要是在施工,我们一般都不休息。当然,现在回乌镇,看着那些以前倾注自己汗水的成果,心里都会很激动,我想这就是工作中得到的最大的满足吧!
据说,这是梁思成先生第一个提出的理念,他还举了个小例子:他去镶牙时,牙医并没有给他镶雪白的牙,而是用了微黄色的。
在乌镇的工作,我参与了大量“修旧如旧”的过程,在此,也想与大家共同探讨,因为
目前如何修旧如旧,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木结构的房屋是需要经常修缮的,我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大概总结一下,有下面几种“修旧如旧”。
1、用旧的建筑材料修复。(虽然是旧但必须是结实牢固的,这等于是废话,呵呵)
2、用新的建筑材料修复,然后新的建筑材料上做一些作旧处理(在不破坏建筑材料的前提下,如某些地方用浓度很高的化学溶剂作旧就不太可取)作旧是为了与原有的协调。
3、用新的建筑材料修复,然后不论新旧,刷上漆,使之统一,靠时间的推移慢慢自然变旧。
4、旧建筑全部推倒新建一个仿古的。
以上四种,除了4,肯定是错误的,前3种,似乎都有理由,也有不同的人认同或反对。不知大家怎么看?
至于技术方面,有人认为必须完全按照传统技术,不能带一点现代含量,否则就不能叫“修旧如旧”,这点上我认为不可能做到
《转载自中国古镇旅游网》
第二篇:乌镇开发管理模式rd 文档
乌镇的开发和管理模式
一、乌镇旅游经营现状分析
(一)江南六大古镇概况
江南古镇是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类集聚地,并在一定的地域形成完善的、以水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在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走出城市回归自然已是人们的一种渴望,而古镇旅游正是以其独特的建筑,古朴的民俗民风,深厚的人文历史,宁静的生活环境备受游客的青睐。
六大古镇(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是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周庄开发得最早,知名度也最高;南浔文化底蕴最深,单个景点很有味道;乌镇旅游做得很成功,是博物馆式的古镇;几乎没有原居民;西塘面积最大,保护了1.05平方公里和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廊棚、古弄很有特色。“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建筑艺术风格,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它们都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在世界上独树一臶,驰名中外。
(二)乌镇的现状及其分析
1.乌镇的概况
乌镇,国家AAAAA级景区,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它地处浙江桐乡市北端,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一条流水贯穿全镇,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面向河水,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一九九一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九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
2、乌镇的旅游发展优势(1)区位条件
江南古镇之所以游人如织,位于长三角区域,临近经济重心上海这个独特的区位优势是重要原因之一。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邻湖州市,北邻江苏省吴江县,是两省三市交界处。距离苏杭均80公里,距离上海140公里,交通便利。
(2)资源条件
古朴的环境、古老的建筑、深厚的文化以及恬淡的生活方式是古镇资源开发的优势。乌镇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开发潜力大,有修真观戏台、昭明书院、谭家湾遗址、文昌阁、立志书院、茅盾故居等,以及众多民间艺术和习俗。目前对外开发的仅仅是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文化资源等待挖掘,且乌镇的整体风貌较强,景点分布连成一片。
(3)开发情况
目前乌镇景区分为2001年推出的东栅景区和2003年启动的西栅景区。东栅分为6个区域,开放的景点20多处,且位于市河两边,分布集中,游览线路全长2公里,设有大型停车场、餐饮、住宿等接待设施;西栅景区从2003年开始启动,投入10亿元巨资实施保护开发,保护工程实施范围近3平方公里,现已对外开放。
3、乌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开发后的乌镇在景区景点的安排上、景区内的基础设施设备上、旅游线路线的设计上以及在对外宣传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由于开发古镇旅游资源的历史较短,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在乌镇的开发中尚存有以下不足:
(1)旅游产品单一,与周边水乡古镇大同小异
古镇游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观光层面上。除了坐游船,逛老街外,就鲜有其他吸引人之处。对于不研究历史、建筑、文化的普通游客来说,大多走马观花,游后感受与周边的其他水乡大同小异,差异性小,因而回游率不高。
(2)空心化导致西栅过度商业化,东栅社区参与度低 随着古镇的进一步开发,以及受到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古镇居民大量迁出古屋,使得古镇失去原有的人情味;同时,古镇传统手工艺无人继承,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当地居民是当地文化的载体,然而乌镇西栅景区基本空心化,商业气息浓重。东栅景区虽仍有居民居住,但生产生活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规定不得在家中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严格限制店铺的泛滥,让乌镇缺少了生活气息。
(3)旅游污染严重,安全存在隐患
古镇旅游的主要污染源是垃圾。据统计,乌镇游客人均垃圾为0.2千克,黄金周期间更是垃圾满地,污水自流,不仅对古生态环境,古迹古建筑造成严重破坏,也损毁了古镇的形象,影响旅游质量。在世人的赞咏中,江南水乡古镇的魅力似乎从未离开过水,水就是江南水乡古镇的灵魂,水质的下降对水乡古镇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此外,景区内建筑密度较高,且为土木结构,年代较久远,又多木质家具,具有较大的火灾隐患。而且景区街道多为小弄堂,石子路,导致施救 困难。
(4)游客周期性超载
乌镇未能很好地考虑其承载能力,盲目地扩大客源,严重影响了旅游效果。进入旺季,狭长的弄堂,古老的石桥,常常存在安全隐患。廊棚里的“美人靠”是临河而建的,但是在嚣闹的游人中,已经看不到美人靠的完美诠释,取而代之的只是毫无空隙地拥坐在一起的游人。
(三)乌镇的模式
2001年,乌镇开镇迎客,第一年就达到了205万人次的游客量,其发展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为“乌镇模式”。乌镇1999年开始进行保护性修建,一期投入1.25亿元,景区内的居民搬迁出古镇, 80%以上的房屋由政府直管。2006年,乌镇景区接待海内外游客248.4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近8800万元,连续5年居浙江省单个景点接待境外游客之首。2008年乌镇景区接待游客数284.44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7〃99万人次,门票收入1.14亿元。
1、禁止居民经商
乌镇从一开始就坚持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原则:为保护古镇整体风貌,禁止居民经商。乌镇的历史建筑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整体风貌非常具有特色。乌镇在历史文化建筑遗产保护中,收回了所有店铺的产权,以避免过度商业化发展。乌镇模式中,乌镇多数原住民搬迁,使乌镇失去了应有的民俗保存,但有效解决了原住民现代生活需求与古镇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
2、组建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乌镇在保护与旅游发展之初就定位为组建公司,并以公司为主体进行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乌镇于1999年6月正式注册成立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股东为桐乡市乌镇古镇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主营业务为乌镇景区的资源开发和经营管理。截至2006年11月30日,乌镇旅游经审计净资产为2.2亿元,总资产为8.9亿元,净资产评估值为2.4亿元
3、积极进行资本运作
2007年1月,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0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向外界公布了控股“乌镇旅游”的决议公告:中青旅斥资3.55亿元入主桐乡市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增资完成后,中青旅将持有乌镇旅游60%的股份,桐乡市乌镇古镇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入股,一方面解决了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与拥有完善的旅行社业务系统的中青旅联姻对于古镇营销宣传与客源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乌镇旅游发展的主要经验
1、突出规划的超前性 由于乌镇开发较晚,在制定规划时吸收借鉴其他古镇的经验教训,按照古镇保护的要求,坚持超前规划、高起点规划,确立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后从“面、线、点”三个方面对乌镇镇区、保护区、重点建筑进行不同功能的规划,自主编制了《乌镇古镇保护规划》、《乌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提出了“保护古镇、开发新区”的保护思路,明确了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使古建筑得到了及时保护。同时,市政府制定了《乌镇古镇保护条例》,以政府规章的形式规范了具体行为。
2、树立了“管线地埋”的典范
1999年3月,乌镇首次进入保护古镇遗产程序,面对纵横交叉,到处林立的电力线,电视墙和通讯光缆,以及街面上横七竖八的自来水管、下水道、污水管道等,毅然作出了尊重历史、还其古镇本来原貌的决定,因此,在老街上开展了一场“管线地埋”的革命。如今,在乌镇东、西栅老街上,抬头不见电线电缆、低头难觅水管槽道。
3、在保护的前提下,东栅适度进行了开发,避免过度商业化
旅游是一个大商业,要有商业的元素,但是要避免商业化。在乌镇,不会看到成堆成打的小商小贩,看到的是乌镇百姓祥和的生活状态。
4、突出管理的创新性
乌镇旅游开发是由市政府直接领导,而不是以镇政府为主,在组织领导、人员调配、资金投入等方面市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组建了市政府派出机构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确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运作机制。同时,为加大资金投入,市政府组织市建设局、国土局等13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单位,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管委会合二为一,具体实施景区的保护整治与合理开发。
5、突出古建筑修复的原真性
为了使古镇达到历史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目标,在整个古镇保护过程中,在恢复原真性上下功夫,将修复目标定位在100年前,多处征集寻求100年前的建筑材料,对部分重要厅堂、典型民居进行了彻底的整修,恢复了原貌,真正做到了修旧如旧,使游客一进入乌镇景区就犹如走入100年前的生活场景。
6、突出古镇的文化特性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共性,乌镇在充分展现共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突出抓住茅盾故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名人文化”文章,争取到了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回到茅盾故里乌镇颁奖,并定期组织许多与茅盾相关的研究活动。同时,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在景区内重现传统节日“香市”、皮影戏、花鼓戏等表演活动,组建了乌镇越剧队、老年京剧队等群众团体,为乌镇的风光旅游增添了人文气息。
7、“乌镇西栅水乡民宿”体验区
乌镇水阁素有枕水人家之誉,正是这些错落有致、延绵数公里的水上阁楼,已经是江南留存不多的历史遗产,成为了江南民间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是乌镇民间生活原型的一道风景。乌镇民宿的经营者多半就是房子的主人,西栅修整之后,他们又由镇外返迁回来。乌镇西栅水乡民宿为来往的游客带来最贴心、最温暖、最家庭式的旅游体验,让游客畅游在乌镇,感受乌镇悠游的曼妙时光。
8、突出市场宣传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乌镇在宣传促销方面增强了针对性。对海外游客,大力宣传乌镇的中国历史特色,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北方游客,宣传乌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特色,用原汁原味的“枕水人家”吸引了大量的北方游客;对城市居民,则打出乡土品牌,吸引城市人来体验纯朴的乡土气息。通过科学的市场分析和定位,乌镇的旅游宣传取得了较大成绩。
(五)乌镇旅游空间竞争现状
1、空间认知的相似性
从地理空间来看,六镇同属于有江南之称的苏南浙北,大部分人对于他们的形象感知都是相互替代的;从认知要素来看,六镇往往都被称为水乡古镇,受到吴文化和“天人合一”的传统规划思想的熏陶,因此普遍存在“共性大”“个性小”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目前水乡旅游仍以观光旅游为主,而且游客的重游率不高。六镇在空间认知上的相似性,为其在区域旅游的空间竞争买下了伏笔。
2、目标市场的趋同性
统计资料表明:六镇的主要客源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如2000年周庄国内游客占游客总量的85%,儿同里国内游客占游客总量的91%左右,其余古镇也由此特征。在国内游客的分布上,由于六镇的地理位臵接近,且古镇并非交通枢纽,它们的出入交通与上海、苏州、杭州等大中城市联系紧密,同时客源受距离衰减明显。由此,其目标市场不可避免出现趋同性。
3、空间竞争的现状及问题
按加拿大学者巴特勒的旅游的生命周期六阶段理论进行划分,除开发最早的周庄已经拥有的广泛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进入发展阶段外,乌镇还处于参与甚至是探索阶段,然而,已开发古镇的巨大经济效益,催生了旅游的加速发展,各镇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采取了很多措施,旨在推动旅游的发展。目前古镇开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旅游容量的过饱和。古镇建筑在空间上比较紧凑,游览空间比较狭小,因此旅游容量也相对较小。另外,由于古镇过度超载,可能对古迹和建筑产生破坏。
二、乌镇旅游营销战略(一)营销目标: 让乌镇成为情侣白领寻找浪漫逃避都市喧嚣的旅游目的地,让乌镇成为国际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
(二)目标客源市场选择:
由于六大古镇分布集中,特色大同小异。为了避开这种同向竞争,国内市场我们选择避以水乡主题的特色以观光旅游为主要旅游模式而主打的客源市场。由于唯美散文式电视剧《似水年华》在乌镇的拍摄社会影响较大,收视率较高,其主要的观众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而且许多人看完该剧后都想要尝试自己去乌镇体验一番。针对这一市场需求,我们将乌镇旅游国内目标市场以年龄划分定位为——都市白领,情侣。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在国际市场针对韩国日本客人的寻根情缘及欧洲客人的感受东方魅力追求自由个性的旅游体验,我们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推出“枕水人家——体验柔软时光”的宣传口号。
(三)产品策略:
1)产品定位。
根据乌镇目前的知名度及美誉度,及乌镇旅游以后的发展方向,我们将乌镇的旅游产品定位为高端休闲体验旅游产品。
2)产品品牌。
乌镇旅游品牌logo:乌镇旅游品牌的logo凸出水乡的特色,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呼应水乡的主题特色。同时又不失庄重雅致。
旅游子品牌
❶旅游子品牌一:关于爱情的主题旅游:
“那个令我心醉的地方——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可以作为这一部分的宣传广告语。
乌镇借助电视剧《似水年华》的影响力,成为了许多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剧中唯美的情节已经给不少青年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还有剧中那句“乌镇是一个适合谈恋爱的地方。”一定让许多有小资情结的人神往。又因为电视剧的关系,让跟多的人了解了关于乌镇更细节的东西,印染花布,乌镇民居,三白酒,皮影戏,姑嫂饼,杭白菊,还有酒酿„„而这些只有知道才想去体验,也只有去体验了,才有感觉。而这些民俗及特产,更增添了一些怀旧的情节。这样一个旅游产品品牌的建立就有助于乌镇区别于别的水乡古镇。
❷旅游子品牌二:体验休闲旅游目的地:
“枕水人家——体验柔软时光”可以作为海外的宣传语。体验休闲旅游品牌可以延长客人在乌镇的停留时间。产生经济效益同时提升乌镇旅游的旅游品牌。
3)产品服务。
①产品服务,要体现江南水乡吴侬软语特色,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注重旅游体验,严厉打击欺客骗客行为。
②适当引入当地居民的热情古朴服务。可提供一定的报酬,发动当地居民彰显古朴民风,积极为游客提供主人翁似的招待服务。
③增强居民环保意识与责任,从而以当地居民引导带动游客开展环保行为。
(四)价格策略。
1)运用阶段价格策略与产品组合定价策略相结合的定价策略。
①阶段价格策略。由于乌镇是旅游产品的一种,旅游产品不可避免都有淡季旺季之分,因此制定阶段价格策略,使得旺季旅游人次不至于超过旅游环境容量,过度破坏乌镇旅游环境,而淡季又不至于过于冷清,就显得尤为重要。
②产品组合定价策略。比如:只游东栅定价是多少,只游西栅定价是多少,东、西栅合在一起定价多少。这样有利于乌镇总体平衡发展,增加游客逗留时间,实现更多旅游收入。2)另外这里强调几个普遍性原则: ①缩小批零差价,以树立品牌形象。并且筛选出高层次的旅游者,从而在旅游人次不超过其容量的同时,而不减少旅游收入。
②以成本为基础,以同类产品价格为参考。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五)广告宣传 1)广告宣传的原则
根据乌镇旅游产品的及市场需求的特点,制定以下原则:
①品牌宣传长期化:像乌镇这样的做品牌旅游,个性不宜变来变去,变多功能了,消费者会不认识商品,反而使老主顾也觉得陌生,所以,在一定时段上应推出一致的广告宣传。
②广告宣传针对性:广告宣传要针对目标客户进行,不适宜全面撒网的政策。这样既耗费财力人力效果也不好。
③不定期的配合阶段性的促销活动:掌握适当时机,及时、灵活的进行,如情人节。
2)旅游子品牌一广告宣传方案广告语:“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 广告图片:广告图片主要以《似水年华》剧照及刘若英为西栅做的宣传片上的图片为主,可以编成一个松散美丽的故事,如同一本画册。
广告方案
“口碑效应”广告:在乌镇的一些酒店,咖啡屋,特产专卖店放臵旅游宣传册。在客人去消费的时候顺便送给客人。但不要让客人感觉那是广告页,而是像一件当地特产一样可以带回家。那么他就有可能将这个册子拿给他的朋友看。这就是一种广告。电视互联网广告:在湖南卫视及旅游卫视投放旅游广告。在网上投放旅游广告。
促销广告:在节假日例如女人节,情人节开展促销活动。把握时机进行公关活动,接触消费者:在全招募在乌镇相识的情侣若干对,在特定的日子里为他们举办具体婚礼并制作婚礼录像。
3)旅游子品牌二广告宣传方案
广告语:“枕水人家——体验柔软时光”
广告宣传册图片:主要以乌镇自然,建筑,民俗,特产,民居为主要内容。文字部分用英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及法语分别制作成册。
广告方案
互联网广告;在旅游目的地国家热门网站上投放旅游广告
旅游推介会:定期前往旅游目的地国家召开旅游推介会。
第三篇:乌镇(推荐)
乌 镇
乌篷船,摇摇摆摆,行在乌镇。
乌镇的垂柳是守候的老人,似睡未睡地伸出柳条,像是伸出了千年的企盼。怎奈相思河畔的时间如此温长,柳叶儿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柳树下,谁家浣纱的女子正拭着额上的香汗。可谁又懂得为何这般温柔娇弱的女子,却不知谁成了谁的过客,谁叩开了谁的心扉。我再怎么惋惜,也无法让美丽重演,只能封存于记忆。她应该不会像我一样多情吧?她也许只当我是一个过客吧?是的,我也确实是无言的过客。
船行到巷口,乌镇那种特殊的味道就随风飘来了。那是一种静默的味道,一种让我想流泪的味道。不知怎的,泪突然就落了下来,还落得那么理所当然。我本是怕流泪的,可在乌镇,突然间就不怕了,也许是乌镇会陪我一起流泪吧。乌镇到处飘荡着一种幽静的声音,即使把这种声音都过滤掉,它还拥有着清晰得让我落泪的画面。我摆脱不了它的忧伤,也摆脱不了它的味道,只能陪着它走,走入悲伤及怀念。
乌镇的拱桥连着两岸,也连着我念念不忘的青砖黛瓦,却隔开了我的视线-----每钻一个桥洞都有一种别样的柳暗花明。青黑色的房屋旁伸出几株嫩绿,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一直延伸至我看不到的地方。还有一种桥是石板桥,一块长长的大石板,由两根石柱架着,显得特别单调,特别孤单。独木桥面也许就是这个样子吧?我的船儿从石板下溜过,像是做了一个多余的动作,眼前除去少了一块大大的石板外,别的都没变。
迎面来了一个中年人,披戴着蓑笠,摇着撸。他的船儿行得飞快,橹声哗哗,船后留下一道悠长的波纹,十分洒脱。两船交错而过的时候,他向我们打了一个手势,便飞一般去了。
我在听那细如蚕丝的声音,我在看那水墨画般的乌镇,它的静默淹没了我昨日的欢笑,淹没了我深深的思念。乌镇,你是谁的故乡?谁会陪着你牵手走过明天?谁会为你吟诗?谁又会为你无语?又有谁真懂你细微婉转的心思呢?
乌篷船,摇摇荡荡,行在水上。
不知不觉,船工已出了乌镇,看着斜阳下乌镇长长的影子,所有的柔情都已随风散落到天涯。
橹声戛然而止,船已靠了岸,回眸眷望片刻,我踏上了新的旅程……
第四篇:关于“乌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乌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摘要]当风景名胜旅游开发到资源已经有限时,古村镇的开发成为目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点。但是,如何把一个优价制的古村镇开发成一个原貌、文物、韵味都得到很好保护,又能成为旅游的热点,带来经济收益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古村镇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 古村镇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人流量乌镇模式
一、绪论
1.“古村镇”一词,泛指所有仍保有比较完整的古建民居、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古城、古村、古镇,以及建筑古旧、风俗奇特的少数民族村寨。
走进这些赌局特色的古村镇,解毒其形成、发展和存在的原因,追寻数百年前先祖的省会意韵,感受其特有的文化氛围、远古的传承的生活方式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会得到永久的精神享受。
2。以乌镇为例:乌镇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建镇史的古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其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连的古镇格局。在对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乌镇作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管线地埋、河道清淤,修旧如故、控制过度商业化等工作,都是在全国古镇闹呼吁开发中首创或成功运做的典范,受到专家和同行的肯定,被联合国专家考察小组誉为“乌镇模式”。
3。考察的意义
当风景名胜旅游开发到资源已经有限时,古村镇的开发成为目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点。但是,如何把一个优价制的古村镇开发成一个原貌、文物、韵味都得到很好保护,又能成为旅游的热点,带来经济收益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古村镇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的难题。古村镇连同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消逝,仅仅发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与传统家园的彻底割裂,也仅仅是一两代人的人生。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在现代化的浪潮里,“新价值”的狂欢中,能白村些传统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古村镇,实属不易。那些古老的生态本来就
很脆弱,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古村镇,大多处于偏僻地区,即使曾经一度繁华,也因历史的原因而门前冷落、尘封窖藏,由此免于浩劫。一旦春光乍泻,成为热闹的“旅游资源”,其“钱景”自然可观,但前景充满变故。出于对古村镇旅游的关注和关心,笔者在2009年05月29日对乌镇进行了一次调研,亲身体验了乌镇的独特魅力,实地了解到乌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深思其中利弊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并为乌镇旅游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乌镇的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研有效问卷为46份,其中一份代表了当地老者们的看法。
(一)当笔者在东栅的长廊(休息场所)做调研时,调研的话题引起了老人们兴趣。笔者总结、整理其观点,主要有三:1。古镇的古建筑都是新的,是表面现象,只有古戏台是真的。
2。姑嫂饼不好吃,都是外乡人做的。2。景区开发了,物价上涨了,当地居民没有得到实际利益(最起码包括这几位)。名义上是政府开发,实为旅游公司开发。
(二)问卷结果调查对象:性别 男29人 63%,女17 37%
年龄20以下 3人 6.5% ,21-30 23 50% ,31-40 5 10.9%,41-50 4 8.7%, 51-60 5 10.9 ,60 6 13%
职业 工人8 17.4%,商人1 2.2% 行政事业人员 7 15.2% ,学生 12 26.1%,科教人员3
6.5% 其他15 32.6%
学历 初中以下 5 10.9% ,高中 4 8.7%,大专10 21.7%,本科23 50%,研究生及以上 3 6.5% 通过分析,从一个侧面得知来乌镇旅游的群体多为中青年知识分子.2.古镇保护情况:
古镇印象:地方特色很浓 22人 47.8%,特色不明显 4 8.7%,商业化过强 12 26.1%,一般 6 13.0%,其他2 4.3%。
古镇民风民俗的保护现状:非常好 8 17.4%,好13 28.3%,一般1839.1%,不太好 7 15.2%,差0
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姑嫂饼的注册商标保护:知道7 15.2%,一点10 21.7%,不清楚 28 60.9%
从数据上看,大部分人对古镇印象比较好,认为古镇保护一般。
3.古镇开发状况:可促进古镇 保护与开发的产业中,85%的游客选了旅游业。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多选):价格高22人次,服务设施不配套 18人次,环境卫生差14,管理混乱13,服务跟不上12,交通不发达 11,建筑不和谐6。
调查的意见和建议:控制人流量5人,少些商业化5人,应注重民风民俗的保护 4人,提高服务质量1人,应让当地居民得到切实利益 2人.共有17人写出意见或建议。
三、提出建议
(一)古镇开发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是:古镇居民生活质量是否提高。
乌镇当地老者的看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
但据报道,乌镇并没有变成游客的风景、住户的尴尬,近年来投入2亿多用于改善老街的基础设施。乌镇从古镇旅游中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依次我建议: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的宣传,让当地居民理解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政策,携手共创美好古镇。同时要逐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现在居住在古镇的居民。
(二)基于游客的意见或建议,提出我的建议
1.控制人流量。
2.实行区分需求定价法
3.切实做好古镇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4.完善古镇的服务设施,改善古镇景区及景区周边的环境卫生。
5.不断促进古镇周围环境、周边民居与景区建筑的和谐一致。同时,应不断挖掘古镇资源,提高古镇旅游产品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1.席岳婷 《基于优效型公共产品理论的古村镇遗产研究》2006.2.黄祖松 《乌镇模式》 广西新闻网 2007.01.05.3.潘莹、赵晓峰、习建新《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策》2007.
第五篇:郴州市桂东县小水电开发的利与弊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郴州市桂东县小水电开发的利与弊
郴州市桂东县小水电开发的利与弊
摘要随着国家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逐步出台,作为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能源类型,小水电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也给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小水电 能源 机遇调整
中图分类号: TV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顾名思义小水电主要指的是装机容量较小的水力发电装置或者水电站。我国刚解放初期就单指5OOkW以下的小型水电站,随着科技发展,如今的小水电站的理论范围已临近50000kW。我国的小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非常大,大约能有1.5亿kw,其有大于87000MW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占全国水电资源可开发量的两成以上。小水电依托其特征,建设起来较为灵活,有利于中小城市以及边远地区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郴州市桂东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满山青翠,林木葱茏,到2002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1.3%。茂密的林木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3万千瓦,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在18.193万千瓦,有良好的小水电开发基础。全县有大小溪河133条,主要有沤江、淇江、泉江、小水江等,分属于湘江和赣江两大水系。沤江及其一级支流淇江、小水江均属湘江水系;泉江属赣江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50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500平方公里以上的1条。湘江支流沤江的流域面积771.46平方公里,赣江支流泉江在县境内的流域面积为186.7平方公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997年底以前桂东的小水电站只有14座,总装机容量仅8660千瓦,只占可开发量的4.8%,年产值只有约1160万元,年上缴税金仅40万元。1998年3月,县委、县政府找准了产业开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确立了“以山造林,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富县”的经济发展思路,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小水电建设步伐的决定》,通过政府引导,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兴办小水电站,一股兴办股份合作制电站的热潮在桂东悄然兴起。水电产业的兴起为桂东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到2011年底全县已经建成投产的小水电站达 163 座,总装机容量达 16.77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79.8%,年产值可达 11258万元,年上缴税金 2153.17万元。2011年农村用电量达6789.68万千瓦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用电到户率达100%。
一 小水电开发优点分析
1、水力发电与火电相比,水电清洁无污染,水是可再生资源,能重复利用。按照2008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49克/千瓦时计算,桂东县水电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8.5多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23.2 多万吨。
2、水电站开发促进当地农民创收,农村水电站开发为农民带来农田收入,电站修建水坝、引水渠,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了抗旱能力,提高了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帮助增收。另一方面可以为农民带来收入,在电站建设过程中,有的投资者雇佣当地的农民建设电站或者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培训取得上岗证跟班上岗,农民从劳动用工中增加劳务收入,缓解就业压力。如桂东县的贝溪张南边村,1998年开发了一个装机500千瓦电站,每年可增加收入20多万元。
3、水电就地开发,就近成网,成片供电,有效地促进了山区用电问题的解决。2011年桂东县共新增高压线路3.661公里,低压线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路 37公里,新增变压器17 座。2008年小水电在我市冰冻灾害时,电力主网大面积瘫痪的情况下,发挥了小水电供电分散分布式的优势,这样就可以迅速恢复居民供电,在电力主网恢复重建期间保障了我市这个重灾区的供电,大大减少了灾害损失,减轻了供电部门的压力,大力支持了救灾工作。
4、增加了地方财税收入。
水电的开发不断刺激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其中近10年来,销售收入不断猛增,利税额呈现跳跃式发展,每年增长幅度都能较以往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水电开发弊端
1、河段断流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引水式电站,当枯水期时,引水式发电容易造成厂坝之间河流断流,还可能造成下段局部河流脱水,干枯式水汽波动过大,引水渠大多采取一平二调方式修建,施工标准不高,沿途渗漏严重。对上下游水生态及供水、灌溉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2、对生态多样性影响,由于电站兴建,河流水质,水量及水温变化对鱼类保护和稀有动物、植物保护不利。
3、局部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问题,在水电站施工期间,除工程本身占用一定的土地外,在施工中乱堆弃渣,乱修临时设施,造成土地浪费,同时开掘取土时山坡及表土搅动较大,使周围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有的还於塞河道。
4、有些小水电站的建设还对旅游景点造成破坏。特别是水声石鼓、龙溪瀑布以及最近开发的四都溶洞群,在小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遭到开发商的野蛮施工,使得不少钟乳石断裂损毁,失去了曾经的光彩。
三、对小水电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综合考虑小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方方面面的问题,针对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必须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处理好环保与小水电开发的关系,权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水电站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有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充分论证并提出针对性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应不予审批那些对于缺少环保措施的小水电项目,严格控制施工过程,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2)依法监督小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建立健全小水电开发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项目的规划、建设与运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环境预审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 制度主要是建设项目时,主体工程应与环境治理设施必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开发与治理相结合。小水电在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应该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从小水电站的发电效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长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对于开发小水电引起的移民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应该提供适当补贴,妥善做好移民的安置工作,使小水电的开发建设成为真正惠及山区人民群众的工程。
结语
水电开发作为清洁能源科学利用,本身对环保有巨大贡献。在开发中注意环境保护一是水电开发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小为主;其次必须开发时要严格控制在保护生态基础上,同时综合考虑规划环评和流域开发规划的结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实行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根据环评审批文件指导水电开发项目的环保工作;三是加大开发利用程序,开发同时认真履行环保职责,采取具体措施减少负面影响,环境保护后评估工作;四是水电开发采取经济补偿制度,水电开发生态与环境补偿制度,减少因河流被截断造成影响,最小生态流量合理;五是加大水电站对下游水质的污染等问题的研究力度,从技术上提出可行措施来减少或消除水电站对生态影响。小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义。当前,我国小水电开发速度逐渐加快,开发规模也越来越大,小水电的发展正处于大好时机。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考虑小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实现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 张川;严家顺;王穗;张建生;山区小水电弃渣场水土流失预测方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袁莉;赵鸣雁;于立春;;水电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1年05期
[3] 邱志斌;黄刚;黄霞;;浅谈我国小水电的发展现状及生态环境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05期
[4] 刘伟;贾立敏;浅析EPC模式在我国小水电开发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3期
[5] 党辉;浅谈生态水电发展的有益探索[J];绿色科技;2012年08期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