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建议国家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时间:2019-05-13 13:5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们建议国家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们建议国家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第一篇:人们建议国家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人们建议国家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据官方统计数字表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之后,毕业生以每年60万-70万人的速度增加,随着高校扩招人数的递增,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人们认为大学生不好就业,不仅仅是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惹的祸,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惹的祸。一方面,扩召使现在的大学生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中生素质低。另一方面,在有的企事业单位招聘中,考试只是走过场形势。家里没钱没权的,有再好的文凭也是不符合;家里有人有权的,不论什么文凭都符合。如今的大学生在看似公平的“政策”下,就业心理压力大,极易形成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社会稳定。人们希望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人们表示,国家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简简单单的表面问题,要让具体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国家的政策是好的,国家应保证政策到了底层一样是好的,保证政策让所有就业大学生公平受益。

人民呼吁,大学生就业是‘百年育人’的大事情,国家应该有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不能一语带过。各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完善大学生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提高执行力度,学校要严把就业课程,高校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身素质。同时,大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应与时俱进寻找应对策略,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二支河牧场李红霞)

第二篇:三中全会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以下是由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召开,北京,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次“关键性会议”,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在中国改革挺进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当下,此次会议被寄予厚望。

会议将会讨论是否要削减消费税,解除对银行和货币市场的管制,打破国有独资企业的垄断等问题。国有企业的垄断已经延缓了通讯等高端产业的发展。所有这些政策都有着相同的主题,即如何创造一个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体,遏制年轻人过快增长的失业率。

笔者认为如何解决中国各求职者技能和期望错位的问题,将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这次为期四天的三中全会要解决的问题。这个会议将为今后五年中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定调。

在过去的三十几年里,中国经济的增长依赖于持续的大规模投资建设,包括工程,桥梁,道路和住宅,从而,造成产能过剩,同时也使中国面临着技术工人用工荒的局面。

周一公布的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对工会领导的讲话显示,保证充足的就业岗位一直是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2003和2008年的会议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倡导一个更依赖消费,服务业和高新产业的经济体。得名于三中全会是因为这是中共领导层每五年的第三次聚会,前两次会议主要涉及领导层人事变动。

虽然政府多次呼吁改革,但中国的经济改革依旧比较缓慢。以消费拉动增长的最大阻力是中国未来的消费主体——年轻购买力薪酬很低。

中国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物质愈发繁荣的时代,因为计划生育的政策,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虽然他们大都表示不想占用父母养老的钱,但他们自己的工资又很少,远不及欧美的年轻人。更为棘手的是许多年轻人不愿在低端行业如工厂工作,而中国现在已有三分之一的年轻人拥有大学本科学历,这个数字已接近美国。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已经是2000年的五倍。

因为价值观的原因,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不愿在工厂或餐馆工作。对于他们来讲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在政府机关。他们认为这种工作既稳定,工资待遇好,又有权利带来的灰色收入,比如公开募股之前的特殊投资机会或者直接的贪污。

和西方的很多年轻人比起来中国的年轻人可能更幸运,至少工厂和餐馆还需要用工。但经济学家还是很担忧,现行政策不改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如何给年轻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群体。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孟 凡

随着我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建设与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建设所需的土地,又能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根木利益,不影响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确保社会稳定,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严峻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市对农民失地问题采取的主要举措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城市化全面提速的进程中,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把失地农民就业与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起来,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帮助失地农民就业,支持他们自主创业,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根据国务院、自治区的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规定,使征地拆迁和就业安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加强领导、深入调研、细化方案、宣传发动、狠抓落实,使工作有序推进,维护了失地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稳定。二是坚持实物安置,建设各种安居房。三是结合“撤村建居”,拓宽社区服务领域。以社区管理、物业管理、送货服务、家政服务、房屋维修、发展餐饮业等岗位安置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就业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既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又要保障农民眼前的生活需要,同时要考虑到农民的长远利益,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推进城乡的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平稳转型。要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入手,实现失地农民的有序转型和大多数农民的再就业。

(一)失地后农民“无所适从”

城市加速扩张和开发区、康居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大力实施,使得大量农民因在短期内失去土地而成为“突发性转轨对象”,在处理这一“突发性转轨”问题上,无论政府还是农民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致使失地农民在由农民意识转化为市民意识,由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转化为市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等方面出现了“无所适从”的现象。

(二)失地农民就业难

由于农民缺少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普遍较低。失去土地后,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也较差,就业成为失地农民的突出问题。

(三)失地农民养老难

失地农民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以约定俗成的规则,依赖子女供给的养老模式,总是具有一定的风险。而农民人均征地补偿费只有3.2万元,而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均需5万元左右。

(四)失地农民收入来源减少

大部分农民原来主要依赖于产权归属自己的房屋从事房屋租赁、仓储、批发零售、餐饮等经营活动,且房屋的增值效益明显,农民家庭收入的40%———50%来源于此。由于征地拆迁,房屋被拆除,依赖于房屋从事的经营活动被终止,农民的收入来源直接受到影响。

(五)失地农民进入城市难

一是集体资产的处理难。村改居后,原集体经济组织性质发生了变化,对原始集体资产的处理由于主体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债权、债务及合同变更等问题。另外还存在社会保障、就业政策上,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权利的问题等。

二、对策及建议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只有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

(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提高农业的竞争力;要靠加快城镇化、城市化进程,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全面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

1、采取规划留用地或土地流转的办法,解决失地农民从事农业所必需的土地,引导失地农民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在德坞,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在于农民掌握了相对较高的种、养技术。失地农民是城郊农民,从事的大都是经济效益较高的种养业,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失去土地后,多数仍愿意从事原来的种养业。为此,建议市政府可在今后规划征地中为失地农民规划留用地。

2、搞好服务,不断完善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体系,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条件。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成立劳动保障就业所,加强失地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使失地农民学得一技之长。另外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管理工作,对失地农民可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征用情况,发给《失地农民手册》,其作用可相当于《再就业优惠证》等类似证明。

3、加大支持力度,让失地农民参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工作,拓宽就业渠道。

4、组织失地农民以股东、交易、管理或服务等形式参与批发市场经营,实现再就业。

(三)全方位、多渠道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

1、对辖区贫困农民实施社会低保覆盖。农民失地后应按照城市标准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2、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

保障金要建立专门帐户,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对于参保险种,目前至少应规定养老保险与大病医保两种,对达到退休年龄的失地农民,可为其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统筹费。

3、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基金。再就业培训基金可从土地征用款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四)、强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1、尽快出台失地农民农转非政策。

2、制定失地农民再就业优惠政策。

3、进一步改进实物安置政策。要继续坚持以房屋实物补偿为主,大力实施康居工程,允许拆迁户按免除有关费用后的成本价每人购买20平方米的公寓房用于出租,也可购买5平方米的门面房搞经营。同时,也可从户型结构上科学设计,让每户农户拥有两套住宅,一套出租,解决部分生活来源。

4、不断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政策,维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5、建立土地入股和租赁制度。用于经营项目被征用的土地,进行土地折价,全部或部分入股、租赁的方式,定额收取红利或租金,使失地农民定期分得红利或租金。

6、实行预留安置政策。要在土地统征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作为安置用地,组织失地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建市场、停车场等,这样既解决了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问题又壮大了集体经济。

第四篇:嘉兴学院切实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嘉兴学院切实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浙江日报讯截至今年6月,在就业困难重重的形势下,嘉兴学院二本就业率达到93.13%,超过全省平均就业率3个多百分点。这得益于全校上下群策群力,深化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机制,破解学生就业难题。浙江日报讯截至今年6月,在就业困难重重的形势下,嘉兴学院二本就业率达到93.13%,超过全省平均就业率3个多百分点。这得

益于全校上下群策群力,深化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机制,破解学生就业难题。加强政策宣传,深化就业指导。面对突如其来的就业危机,学校有关部门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仔细学习和分析国家出台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并通过就业网和张贴公告等形式向毕业生进行宣传。同时,建设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团队,推出个性化就业指导。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各二级学院的数十名老师,采取集中蹲点的方式,按日期分专业在就业指导中心开展“一站式”咨询服务,与毕业生面对面约谈,具体了解每位毕业生的择业意向,为毕业生量身定制相应的就业策略。就业指导中心还精心安排全校范围的模拟面试活动,聘请用人单位专业骨干和人力资源主管担任面试官,引导学院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模拟面试活动,以增强就业指导课效果。http://学校与政府搭台,做实就业服务。为了把就业服务做得更实,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切实的帮助,学校专门与嘉兴市人事部门联手,把嘉兴市2009年“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引入学校,为毕业生们呈上“送服务――一场就业创业报告会”、“送政策――一场就业创业咨询会”、“送岗位――一场公益性校园招聘会”三大主题活动。让应届生都有机会与人事局局长、用人单位、就业成功人士等面对面,讲述求职心得,答疑解惑。落实一把手工程,拓宽就业渠道。对于2009届学生就业碰到的暂时的困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提出要靠前指挥,逐级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营造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过程联动的机制,把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各二级学院以科学发展的理念统筹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继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总支副书记任组长,学工、院办、教务及各系参与,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发布,就业服务等工作。与此同时,许多学院还实行了领导联系专业系制度,以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着力破解因金融危机冲击而出现的毕业生就业难题。为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许多学院主动出击,动脑筋、出实招、办实事,帮助大学生就业。机电工程学院专门落实专人,深入企业举行交流座谈,约请企业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医学院专门带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到医院召开就业见面会;商学院大力依托校友资源,通过校友向企业全面介绍和推荐毕业生,拓宽学生就业面。

第五篇:解决就业问题还得靠国家中小企业论坛

解决就业难还得靠中小企业

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创历史新高,再加上新增农民工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各900多万人,就业压力空前,社会称之“最难就业年”。但同时部分中小企业依然招工难,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怪象被解析为“结构性就业难”。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敞开中小企业就业大门。

目前大型企业更多依赖技术、资本类生产要素,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发展趋于稳定,提供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较少,承载就业的边际效应下降。据《2012年统计年鉴》,2007年-2012年,城镇就业人员中,国有单位从业人数年均增长率仅有1.1%,而私营企业、个体从业人数分别年均增长10.8%和12.1%。中小企业成为解决新增就业的主力军。1000多万中小企业及4000多万个体工商户还以创业促就业,培育了一批中产阶层,成为促进家庭、家族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保民生”的基础。

一、中小企业为啥“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

(一)待遇低是最主要原因

一是工资收入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70.6%,是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条件的物质基础。但中小企业工资收入普遍低于大型企业。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201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46769元,28752元,非私营单位是私营单位的1.63倍,而国有企业人均创造收入是私营企业的1.41倍。收入差距明显大于人均产出差距,“同工不同酬”降低大学生等群体就业意愿。目前我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1500元,若按《劳动法》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休息一天,每小时工资才7元多;而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的地区月不到900元,每小时工资才4元。从外出农民工收入看,扣除生活成本,外出农民工每人月均收入结余1557元。

二是社会保障等待遇差。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方面存在显著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近几年来外出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变化不大,没有明显改善,2012年该比例为43.9%,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仍然较低,2012年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工伤、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4.3%、24%、16.9%、8.4%和6.1%,分别比上年小幅提高0.4、0.4、0.2、0.4和0.5个百分点。

(二)就业保障条件差是次要原因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普遍缺乏户籍指标——这是影响择业的关键条件之一。同时,虽然有关文件一再强调,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但实际操作中仍有障碍。此外,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弱,影响了员工就业稳定性。

(三)观念也是影响因素

一是中小企业的观念问题。目前,中小企业对于依法保护员工权益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对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带薪休假等制度保障不够,劳资关系不够和谐。二是就

员的择

题。

会环境影响,大学生就业普遍求稳,新生代工人对体面就业诉求也不断提高。有企业反映“1500元的行政岗位多人争抢,2500元的一线工人没人愿来”。

(四)人才供需存在错位

尽管总体就业人数供大于求,但中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数据,从今年一季度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岗位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人员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2.72、2.31、2.13和2.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农民工中,未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69.2%。一方面是大学生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教育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是农民工缺乏技能培训,加剧技术型人才的供需矛盾。供需失衡导致技术型人才流动频繁,由于担心人才流失,中小企业不愿在培训上多投入,而是互相挖人,加重工资渐进式上涨负担。

二、用工问题折射出的是中小企业生存难题

(一)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难

一是规模越小的企业群体,在生产要素和产成品两端越缺少定价权,生存发展愈困难。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其中大型、中型、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0%、50.7%、47.6%。二是私营企业发展环境比国有企业更困难。今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34%,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76%的水平。三是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普遍反映“实体难做”。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3%,低于同期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13.6个百分点。今年1-4月,商品房销售额增长5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9%,两者相差48个百分点。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占全部就业人员41.2%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金融业的40%多。

(二)中小企业忧虑“待遇不公”

由于政府规划、金融机构等更偏好大企业,政策、资源、服务更多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处处受歧视,作为本是最应扶持的弱势群体,更加弱势。中小企业坦言“生存一看天色,二看脸色”。2012中央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总共141.7亿元,而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有超过1646家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总额达到564亿元,是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的近4倍。

此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存在不公平交易现象。大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挤占中小企业货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3月末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6.90%,其中小型企业增长21.06%。据辽宁省调查,约50%的中小企业存在销售货款被超期拖欠的问题,且存在常态化的可能。

三、创造环境,释放中小企业吸纳就业潜力

首先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的高度出发,重新认识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发挥出中小企业应有作用。现阶段要突出中小企业“促就业、保民生”功能、活跃市场功能,淡化其纳税功能。改革政策取向,最大限度给中小企业减负,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充分吸纳就业,保障民生之本。

(一)引导观念转变,营造良好用工环境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数量从无限供给转向结构性短缺,以及最低工资标准逐步上调,“用工贵”成为中小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从宏观层面,用工越来越贵是必然趋势,且势不可挡,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今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内需的增长反过来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牵引力。因此要引导中小企业客观认识用工成本上升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员工基本权益,依法办企业,营造劳资和谐的用工环境。

(二)减税费负担,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在引导中小企业正确认识的同时,要重视中小企业普遍忧虑的用工贵问题。用工贵反映的是中小企业负担能力低的问题,其解决之道不在于不涨工资,而在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其生产经营成本抗压能力。只有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改善了,才能有效扩大社会的就业需求。目前小企业税费负担仍然很重,企业反映综合税负在40%以上。应大幅度减免中小企业税费,实施中小企业减负工程,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坚持放水养鱼,减低中小企业不必要的经营成本,提高中小企业自我滚动发展能力。

(三)保公平待遇,破除制度短板

在户籍政策、职称评定等制度方面必须保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同等待遇,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出台的文件要落实到位。此外,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角度,限制大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建立中小企业维权机制。

(四)加强技能培训,促供需对接

借鉴别国经验,改进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加技能型人才供给,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改善人才供需结构,解决企业技工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吸收大学生实习及录用大学生给予企业和大学生双向适度补助,促进高素质人才到中小企业就业,提高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及发展水平。

1、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2、遗憾的是,由于缺乏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关统计数据,文中多处使用国有、私营企业数据为例。

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截至2013年3月末,全国实有企业1374.8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096.67万户。

3、个体工商户实有4062.92万户。

4、数据来源:《2013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

5、《201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6、遗憾的是,由于缺乏中小企业相关统计数据,文中多处使用私营企业数据为例。

7、据《2013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数据,以工业为例,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人均创造收入分别为131万元、92万元,国有企业是私营企业的1.41倍。8、2013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9、国家统计局2013年5月发布《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10、国家统计局

11、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报》

下载人们建议国家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们建议国家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