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教学案例与反思

时间:2019-05-13 13:5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教学案例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教学案例与反思》。

第一篇:《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教学案例与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教学案例与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我想:李四光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动脑的人,这节课不正是要让学生学习他这种优秀的品质吗?于是,我便改变了以往师提生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来解答。下面是我的一段教学片段:

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即提出一个小问题,就会有小进步,提出一个大问题,就会有大进步。提出的问题越多,进步就越大。没有问题的同学可能是你全懂了,呆会儿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由你来答或者是你没有一点进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划出你的疑问,批出你的感受,比比谁的进步最大,好吗?

生:读课文,认真批注。师巡视。师:哪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先来发言?

生:这块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怎样来到这里的?

生:这块大石头是从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生:那“这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生:“这里”指的是李四光的家乡,我从资料中得知李四光的家乡在湖北黄冈。

生:这块石头究竟是什么时候被带过来的?

生:老师不是说了吗?是第四纪的时候,大约从250万年前至今。

生:那究竟是哪一年呢?

(看来,这位同学不问出个具体的年月誓不罢休)

(学生们个个沉默无言,眼神里充满了疑问。)

师:这位同学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的学习精神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关于这个问题,课后我们去查一查,好吗?

生:第四纪冰川怎么只带来了一块大石头呢?

生:是呀,这里怎么只有一块大石头呢?(同学们纷纷向我发问)

师:我想,这是这块石头与这个地方的缘分,是缘分让这块大石头来到了这里。其余的石头大概与这个地方缺少缘分吧。就像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是缘分让我们相聚、相知,我们彼此间应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才是啊!

生:老师,这块大石头怎么这么大,它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备课时还真没有想到,情急之中,我把问题推给了学生。)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呀?谁能答出来,谁就是这位同学的老师.(谁知,学生们一个个都皱着眉头,连连摇头,用疑问的眼光看着我,等着我给他们指点迷津呢!可我也不太清楚啊,怎么办呢?没办法,只有推到课后去完成了。)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提的很棒,老师把这个问题作为作业,留给大家课后思考。”

第二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望而生畏还是兴趣盎然?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案例

朱吴镇第一小学 范晓昀

联系方式:1582005822

5【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捕捉那些表达中心思想准确语句进行引导,提出有效的问题。问题要难易适度, 难度太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而教师的“导”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设疑提问来实现的,所以张弛有度的提问,才能让孩子对文章有从片段到循序渐进的把握。

望而生畏还是兴趣盎然?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捕捉那些表达中心思想准确语句进行引导,提出有效的问题,而教师的“导”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设疑提问来实现的,所以张弛有度的提问,才能让孩子对文章有从片段到循序渐进的把握。《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教学流程】

师:刚才我们小组交流预习的时候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你的疑问?同学们都真会提问题,这块大石头都“奇怪”在哪?(板书:奇怪)

生1:这块大石头为什么没有卧进土里去呢?

生3:大石头周围为什么都是平整的土地呢?

生4:为什么就这一块石头呢?

师:把文中哪个词来形容更好?

生:孤零零

生5: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师:课题是奇怪的——

生:大石头

师:看课文图片,理解什么是“严严实实”

师:请你试着读一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朗读

师:听你读,就是感觉到石头就是大,就是找不到他。谁再读一读?

生有感情再读此句

师:谁能把全段读好,让大家感觉到石头的巨大,感觉到孤零零的,感觉到李四光捉迷藏时的机灵,一同感受出来。

师:如果你发现了这样的大石头会提出什么问题?

生1:这块石头为什么那么大呢?

生2:大石头的旁边为什么没有别的石头呢?

生3:为什么它会自己在这片草地上呢?

生4:这块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师:大家和李四光一样都提了很多问题,他都请教了谁?

生:老师和爸爸

生分角色朗读

师:李四光都问了哪些问题?

课件出示李四光提出的问题

生齐读四个问题

师: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

师:想一想,这四个问题之间的联系

生再读这四个问题,再谈体会(只有个别学生举手)

师:那你觉得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1:李四光是一个非常会提问题孩子。

生2:李四光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生3:李四光是一个对问题刨根到底的孩子。

生4:李四光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好孩子。

师:谁能能带着这种感受把这些问句读的特别棒呢?

生:读问句

师:李四光就是这样一个一个问啊,问啊。他去问老师,老师说不清楚。又去问爸爸了,爸爸也不知道。他放弃了没有?

生:没有。

师: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的来历的?你知道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吗?快读朗读读9—10自然段。

生默读9—10自然段,用笔画出能具体体会到他是怎样做的词语。

师: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生1:长大后,他在英国学习的时候,非常想弄清楚大石头到底是哪来的。

生2: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

生3: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师:你从“专门”体会到什么?

生:李四光不研究别的,一直研究这个问题。

师:这有一道填空题,看谁会填。我找一个代表说。(出示课件)

生:填空后自由读

师:你从括号里的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终于”这个词明白了李四光非常辛苦。

师:从这个词明白了李四光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有没有间断?

生:没有

师:遇到困难,放弃不放弃?

生:不放弃

师:这就是平时说的坚持

生:不懈

师:从小到大,一辈子把一个问题研究透彻。就是那个词的意思。请读

请读出李四光的决心

生:读坚持不懈

师:一个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会弄清楚的,要坚持许多年,研究许多领域,才能明白,最后取得震惊世界的结果。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这个过程是艰苦的,这个过程也是让人敬佩的。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并且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要把握住课堂,课堂有效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课应该有这样三个标准: 环节要简,主线要明,问题要精!这就要求有效的提问应从整体入手,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大问题设计应该是提纲挈领,因此设计能贯穿全篇的问题来当主线,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是张庆老师倡导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节课我提出来了练习上下文的四个大问题:第一,“大石头怪在那里?”第二,“李四光问了哪些问题?”第三,“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第四,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的来历的?课堂提问呈递进式进行,层层深入,非常有效。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问题要难易适度, 难度太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对于李四光提出的四个问题,开始

在读完两边后,我问孩子们: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什么体会?孩子们很茫然,然后我有换了一种问法:你觉得李四光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回,孩子们积极参与了,有话可说了。这就是暴露出我的课堂提问的一个弊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情感体验是沉睡着的,一般不是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引导中抓住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切入口。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应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发挥。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找不到思维的切入点,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提出的问题太急,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就好象喂一口饭还没嚼就要学生吞下去一样。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解决疑惑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描写石头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再让学生反复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它的“大”。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接着,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李四光和老师、爸爸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然后,我让学生总结出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言。

总之,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好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讨论,使语文课堂更高效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读书来理解课文,通过读书来抒发感情,通过读书来提高素养。

第四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第二课时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李四光提出了哪些疑问?李四光是如何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通过以上三个关键问题统领全文的.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目标、有重点、有任务、有兴趣,汇报起来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觉得语文课我们不管课怎么上,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任务,让孩子学会、会学,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学生的回答角度,其实跟着学生走、跟着孩子学也未尝不可。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2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由于这节课是新教师亮相课,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打算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然后让学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提前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在生字的学习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加上自己课堂语言琐碎,使得整个课堂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品味课文,概括问题。并且课文内容没有完成,只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重点问题还没涉及到,显得本末倒置。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很失败。

课后我自己做了认真的反思,从自身来说首先是自己对新教材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不到位,课堂上线索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课语言太过随便,话太琐屑。第三是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到位,而且太过消极。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地的状态下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加强学生识字的自主学习。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确实还是太年轻了,我不了解不懂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多去向老教师学习,把握好自己成长的每一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3

《奇怪的石头》这节课教的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长大后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明白了大石头了由来的故事,在让学生们读课文时我反思了自己在3.2上这节课的失误。采用了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的`方式,总结主要内容时运用了提示语“李四光小时候______,后来,______,终于明白了_______。”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变得积极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课后有个学生找到我问我为什么这节课这么好玩。这句话能看出这节课的成功。

第二节分析课文,在讲对李四光印象时,同学们却沉默了,一下子课堂陷入了僵局,现在想来可能是没有总结上节课内容的缘故,以至于同学们李四光谈不上什么印象了。看到这个情况后,我把这个问题一步步分析,从爱提问同学们总结出他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从在老师的回答中发现问题总结出他是个爱动脑的孩子,从长大后他不放弃研究能看出他是一个执著追求的孩子。从而总结出中心思想。这节课自己认为不是很好,课堂气氛很低沉。同学们都不积极,以至于心思都不在课本上问题也很少同学能想出来,以后要加强调动兴趣的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3: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4

《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诉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我在教学时,抓住“奇怪”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我们二年级学过《黄山奇石》,知道黄山的石头奇形怪状,那这篇课文石头奇怪在哪?请同学们到课文寻找答案。”

学生听了都认真地阅读课文后纷纷举手,“孤零零”、“遮得严严实实”、“有几百年的历史”、“答不上来、说不清楚”等关键词句被他们找出来了。接着我就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么一块奇怪的石头,李四光是怎么做的?”经过反复读课文,学生也体会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在这篇课文中有些比较专业的词语:“地质学、冰川、长江流域、第四季冰川”课前带着学生到百度去寻找答案,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些知识,学起课文更有兴趣。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5

《奇怪的大石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难点就是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是用导学案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自己学习,让他们自己答题掌握或者是小组之间讨论完成。通过检查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发现学生基本上能较好的完成预习,大多数学生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有部分学困生需要课堂上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石头是从哪里的?为什么周围这么平整?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努力做到让所有的答案行语言都出学生嘴里出来。

不足之处:

一节课结束后我再细地反省了一下本堂课,我感觉到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还有自身的语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那种引人入胜的,想要把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力量。最后是我自己还只是把自己定位在“陪着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的位置上,还没有意识到“老师应该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难度挑战的精神。”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么多问题,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也会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做。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6

在备课之初,我按照习惯先反复读了几遍课文,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思路:产生疑问——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然后我详细阅读参考书,明确了教学中应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我还上网查找了这节课的一些教学案例,对比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我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然后我开始备课。

第一次备课,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引领学习和自主学习”两大模块。以“抓住问题——探究原因——如何解决——感悟品质”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可是,第一次试教后,发现学生根本接不上我的思路,我改了教案,把问题细化,并加入一些基本训练,但是二次试教后,发现学生对我的问题仍然半明半昧,汇报时也不知从何处谈起,在文本的解读中也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预设的很多内容都没有出来。我想,一定是我的教学思路有问题。经过和同事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学生刚上三年级,学习方法还没有形成,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有些拔高了,我又找周校长沟通请教,她帮我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给我提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我决心重新备课,改变学习方式,放低目标,让学生抬一抬脚就够得着。所以我的第三稿教案相对来说简单了许多。

今天上课时,学生的状态还是蛮好的,开始的学习也很顺利,但是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不知是我的问题问的太突兀,还是这个环节转换太快,学生刚开始也处于云雾之中,不知道究竟应该找些什么?我巡视了几个小组发现这种情况,及时进行了点拨,部分学生这才茅塞顿开,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理解不在我的.掌握之中,我找的几名学生在回答几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其他同学有的点头表示同意,有的则不知所云的样子,真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解决。由于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后面理解李四光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处理又过于简单了,甚至课后题都没能得到解决。

这节课上完后,我虽然情绪轻松了,但是心情并没有那么舒畅,因为总觉得还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来突破学生理解能力这个瓶颈,只是我还没有找到。其实这篇课文并不是很难,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思维清楚,理解深刻,如何能把“得言、得意、得法”融会贯通,使学生会学语文的同时,还能会悟语文,会用语文。学完新课标,努力想把自己所学,所感,所悟都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却在这一节课后发现,原来思想要和实践一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板书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⑴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⑶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并且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要把握住课堂,课堂有效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课应该有这样三个标准: 环节要简,主线要明,问题要精!这就要求有效的提问应从整体入手,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大问题设计应该是提纲挈领,因此设计能贯穿全篇的问题来当主线,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是张庆老师倡导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节课我提出来了练习上下文的.四个大问题:第一,“大石头怪在那里?”第二,“李四光问了哪些问题?”第三,“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第四,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的来历的?课堂提问呈递进式进行,层层深入,非常有效。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问题要难易适度, 难度太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对于李四光提出的四个问题,开始在读完两边后,我问孩子们: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什么体会?孩子们很茫然,然后我有换了一种问法:你觉得李四光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回,孩子们积极参与了,有话可说了。这就是暴露出我的课堂提问的一个弊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情感体验是沉睡着的,一般不是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

引导,引导中抓住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切入口。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应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发挥。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找不到思维的切入点,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提出的问题太急, 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就好象喂一口饭还没嚼就要学生吞下去一样。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8

《奇怪的大石头》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然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出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

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9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反思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在本节课做得比较好。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家乡的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在板书课题之后,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大石头到底有多大?”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石头奇怪在什么地方?”还有的说:“我也想知道这块石头到底从哪儿来的?”这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描写石头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但是孩子们忽略了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在学生们反复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它的“大”。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

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

三、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

朗读是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读书来理解课文,通过读书来抒发感情,通过读书来提高素养。在课堂上,我先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从重点的词语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教师示范、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0

“接下来,我来当文中的老师,你们就是李四光,咱们一起来读读。”听完这话,学生们的眼中马上绽放异彩,读得入情入境,颇有味道。比起之前让同桌单纯地让学生角色读,更有示范性。

朗读是语文有效教学细酌入“味”之佳法。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教师、学生进行互动,产生共鸣,真正落实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于是教学产生了思考,朗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步步为营的。以本课为模板,探究如何有层次地让学生进行有效性的朗读。 1、充分做好预习,奠定有效朗读基础。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只有扎扎实实落实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才能预约下一步的.精彩。对三年级学生而言,生字词是朗读的障碍,要让学生通过预习,通过查字典等各种方法解决文章中“秦、陨、卧”等生字,为流利的朗读扫清障碍。同时,老师应要求学生预习时的朗读应该是放声朗读,不仅训练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李四光爱观察、勤思考、乐发问、善研究的精神奠定情感基础。

2、朗读目标不明确,朗读代替阅读

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上,教我最初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感情。于是,孩子们张开嘴巴,咿咿呀呀地读起来了,教室充斥着学生的朗读声。读完了,我点名提问学生有何感受时,有些孩子露出了茫然的眼神。朗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是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的过程。这种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朗读,是不能使学生体味到文本内所蕴含的真实意蕴的。在读之前,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增强读得目的性。如:为什么大石头那么奇怪?它是从哪儿来的?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3、情感没有梯度,朗读层次不清

课上,我运用了常见的朗读指导方式,安排学生在个别读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读,这样一节课下来,虽朗读得花样翻新,但学生的情感领悟不够深入,也不能深入到文本的意蕴中,更不能达到实质效果。就本课而言,应深入精读,引导学生理解李四光是如何进行观察、思考,体会其思想过程,进而真正了解李四光这个人物,再进行朗读,才能读得深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全班朗读,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作业

1.家听本课文后生词。

2.抄写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7 奇怪的大石头

著 藏 巨 恐 坑 卧 推 秦 域 纪 遗 震

教学反思《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小狮子爱尔莎》读写练习题《亡羊补牢》教学设计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孔子拜师》课堂实录《夸父追日》教学反思《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乞巧教案《燕子》教案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字词的学习中,先相对集中地学习,侧重于读准字音,而后在讲读课文中结合语境再侧重于形义的解析。上述部分难点的字词析解适当地渗透一些字理知识,使学生形象地识记字词形义,以达到语文新课标所提出“喜欢学习汉字”境界。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且要求读通读顺,为第二课时对课文的品味和感悟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为什么能引起李四光的兴趣。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指出石头的四个特点:大、时间久、卧进土地、独立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写生字词语。

3.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

小时候 发现问题

奇怪的大石头 震惊世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小狮子爱尔莎》读写练习题《亡羊补牢》教学设计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孔子拜师》课堂实录《夸父追日》教学反思《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乞巧教案《燕子》教案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长大后 勇于探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即加强对词语的品味和语段的朗读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求索的意识和精神。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以回观课文内容,弄清善于思考、敢于探索与获取成果的关系,最后双通过说写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把语文的学习与人文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2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我想:李四光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动脑的人,这节课不正是要让学生学习他这种优秀的品质吗?于是,我便改变了以往师提生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来解答。下面是我的一段教学片段:

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即提出一个小问题,就会有小进步,提出一个大问题,就会有大进步。提出的问题越多,进步就越大。没有问题的同学可能是你全懂了,呆会儿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由你来答或者是你没有一点进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划出你的疑问,批出你的感受,比比谁的进步最大,好吗?

生:读课文,认真批注。师巡视。

师:哪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先来发言?

生:这块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怎样来到这里的'?

生:这块大石头是从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生:那“这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生:“这里”指的是李四光的家乡,我从资料中得知李四光的家乡在湖北黄冈。

生:这块石头究竟是什么时候被带过来的?

生:老师不是说了吗?是第四纪的时候,大约从250万年前至今。

生:那究竟是哪一年呢?

(看来,这位同学不问出个具体的年月誓不罢休)

(学生们个个沉默无言,眼神里充满了疑问。)

师:这位同学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的学习精神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关于这个问题,课后我们去查一查,好吗?

生:第四纪冰川怎么只带来了一块大石头呢?

生:是呀,这里怎么只有一块大石头呢?(同学们纷纷向我发问)

师:我想,这是这块石头与这个地方的缘分,是缘分让这块大石头来到了这里。其余的石头大概与这个地方缺少缘分吧。就像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是缘分让我们相聚、相知,我们彼此间应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才是啊!

生:老师,这块大石头怎么这么大,它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备课时还真没有想到,情急之中,我把问题推给了学生。)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呀?谁能答出来,谁就是这位同学的老师。

(谁知,学生们一个个都皱着眉头,连连摇头,用疑问的眼光看着我,等着我给他们指点迷津呢!可我也不太清楚啊,怎么办呢?没办法,只有推到课后去完成了。)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提的很棒,老师把这个问题作为作业,留给大家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算结束了,可是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课堂上孩子们那咄咄逼人的质疑让我惊喜,也令我不知所措、备受尴尬。为什么孩子们提的问题,自己备课时却没有想到呢?反思自己的备课,老师只顾追求“先声夺人”的效果,追求教学问题设计的巧妙,追求教学语言的优美,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等,只以教师成人的眼光来备课,这样的备出来的课堂完全是老师在牵着学生表演,老师牵哪儿,学生走哪儿。只要老师所提的问题被一一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大功告成。从不考虑这些问题是否是学生所关注的,是否是学生想急于弄明白的。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解学生之所疑,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孩子们。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3

本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所以,十分注意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而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常常有时伴以品读的方式进行的,既“以读悟语”,又“以读悟情”。换言之,“悟悟”就有多深;反言之“悟情”深了,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语言字运用之妙的理解。据此,对以上的设计,一般应先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而后再加强感情朗读的训练。本设计还十分致意依据字理进行识字和析词。

实践证明,字理是识字和析词的根本,一般情况下应依据字理探寻出字词的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然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仅停留在表层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上,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不够扎实的。依据字理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之义,这应当逐渐成为中高年级段理解词语的主流教法。当然,由于汉字的演化和简化,有些字的形义变化已经较大,很难从字理词源上去探求它的本义了,对此是不能牵强附会地乱解瞎说的,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即可。

但是,对大部分的字词来说,仍然是可以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依据字理解说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应当先依据字理找出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4

对本堂课的不足点我总结如下:

一、对课本的阅读太轻描淡写

在文本的处理上我基本上用了提问的方法,如让学生说说“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学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轻描淡写的带过了。没有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一读,使得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够深。

二、阅读的针对性不强

对于课文我我让学生们一直在读,但是学生们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心里是不清楚为什么老师让我们读课文。我现在想来,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可以分有感情地读。因为深入了课文,以读来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让学生读的有点不知所谓。

三、目标不明确

现在想来我本课的目标没有很的完成。我现在上课我感觉我一直在设计一个过程,常在想学生们回答的和我一样,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一旦学生偏离我就不知道如何应付,常会想方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过程和我一样了,我就觉得成功了似的。其实现在想来,这跟我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有关系。我觉得我们不管课怎么上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站在学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学生上也未尝不可。

这堂课中,也有经过自己反复研读教材,迸发出来的亮点,与学生能够融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体现了新课标中强调的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本课的课件我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在视觉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感染,做到课件与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学生的'互动当中。另外在处理教材的重难点上也做到了完善的突破,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巨石到底怪在哪里时,能够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达到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还有在针对课文中李四光提出的那些问题进行逐步分析,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不断地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去品析人物特点,这是传授给学生的捕鱼之术,更是一种学习的技巧。

读文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文的。方式方法不够新颖,只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去读,中间的过渡语句没有设计得更加精确优美,学生是在老师的感染下去体会文中的思想,而这堂课中,学生也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去完成学习读书任务。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学习!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老师的语言语调是整堂课的血脉,是连串珠子的绳子,所以在这方面,还要不断的练习说话,说话不只是简单的说,而是要说出一种情,道出一种味,这才是课堂的精华,这也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词语教学、学生读词、还有问学生问题的时候,都显得在时间衔接上不够紧凑,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这些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地方。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课呢?

三、发展观念不够明确

三年级学生还更需要的是培养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我却一直都担心学生答不上来,从而没有设定专门为培养概括和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环节。所以,通过这个课我认识到,定目标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准确目标,要努力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情况来确定目标。

我仔细地反省了一下,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还有自身的语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那种引人入胜的,想要把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力量。老师应该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难度挑战的精神。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也会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第五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

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已经上了两课时了。昨天,我着重进行了生字、新词和将课文读通顺、流利的教学。发现作业当中,还是有很多字把上课特别强调过的“域”和“藏”字写错,而以往作业中的“考”字很多同学总喜欢在下面加一横倒没有一个同学再写错。我回想了一下,这可能跟我的介绍有关,记得当时我灵感来了,说了句:“同学们看,这个考字的一小横应该在横折折钩的上面还是下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上面!”这答案是在意料之中,但我知道常写错的同学还是不会注意的。于是,我接着说:“王老师发现,在讲这个字的写法时,鲍一攀同学听得特别认真仔细,我想她肯定想在这次单元考试中力争上游!”这时,所有的同学都向她投去羡慕的一瞥,并学着她的样子坐正,专注地看着我。我故意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现在我发现每个同学都和她一样,上课专心听讲,都想考试力争上游!”说着,便拿起红色的粉笔在上面的位置,加红了一笔。大家看了以后,特别认真地读了两遍这个词。而其它的两个字,我只是提醒了一下笔画,并带大家一起写了一遍就好了,效果就大大不同了。看来,我以后对生字教学在课前还要多下功夫,因为学生在学新的知识时,往有先入为主的思维,只有把字的写法讲得生动形象,分析透了,学生才会牢牢记住,永不写错。

今天刚刚上完第二课时,课前我对本课做了一个定位:引导大家解开“大石头”的来历的秘密。这个过程主要结合李四光的执著认真、刨根问底的精神进行阅读理解,所以抓住“许多年、直到……才、终于”等词,进行朗读赏析是重点。课一开始,我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小李四光提问的过程,并进一步总结归纳出了他“观察--推理--质疑”的方法,还让学生学他的样子提问,并板书“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学生接说:“那应该快要下大雨了。”再一个学生接说:“可怎么只下毛毛雨呢?”很好地进行了提问思维的训练,并口头完成了课堂作业本中的练习。这样,大家都体会到小李四光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爱提问的好孩子。然后,我读文中的句子:“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很多年。”并问学生:“听了这句话,你现在心中也有疑问吗?”学生马上说:“为什么他小时候做游戏时的`这个小问题要想这么多年呢?”我马上表扬他真是小李四光。接着很多同学举手,体会到他非常执著,爱刨根问底的精神。这样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本文的中心,然后我请大家把能体现他这个精神的词语找出来,并自己的体会,再通过朗读来体现。大家积极性很高,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读到最后一句“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时,一个坐在最后一排角落的男生,举手特别高,我请他来读,没想到他情至所极,情不自禁地读得全班都一下子震惊了,声音之响亮,情感之真挚感染了每个人,我连忙带头鼓起了掌。他这才反应过来,脸刷地红了。我当场公布李志刚就是这节课的“朗读之星”,并把他的名字写到了黑板上。最后请大家学着他的样子,全班起立背诵9.10两段。等到最后一句时,已经下课,但大家都沉醉在最后的朗诵中,声音震惊整个校园!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2: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2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全班朗读,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作业

1.家听本课文后生词。

2.抄写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7 奇怪的大石头

著 藏 巨 恐 坑 卧 推 秦 域 纪 遗 震

教学反思《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小狮子爱尔莎》读写练习题《亡羊补牢》教学设计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孔子拜师》课堂实录《夸父追日》教学反思《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乞巧教案《燕子》教案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字词的学习中,先相对集中地学习,侧重于读准字音,而后在讲读课文中结合语境再侧重于形义的解析。上述部分难点的字词析解适当地渗透一些字理知识,使学生形象地识记字词形义,以达到语文新课标所提出“喜欢学习汉字”境界。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且要求读通读顺,为第二课时对课文的品味和感悟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为什么能引起李四光的兴趣。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指出石头的四个特点:大、时间久、卧进土地、独立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写生字词语。

3.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

小时候 发现问题

奇怪的大石头 震惊世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小狮子爱尔莎》读写练习题《亡羊补牢》教学设计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孔子拜师》课堂实录《夸父追日》教学反思《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乞巧教案《燕子》教案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长大后 勇于探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即加强对词语的品味和语段的朗读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求索的意识和精神。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以回观课文内容,弄清善于思考、敢于探索与获取成果的关系,最后双通过说写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把语文的学习与人文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同样讲的也是篇名人故事,关于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我定了两个课时的任务,第一课时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完全掌握,第二课时集中精力讲解课文。今天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讲解。首先,在课前我带领学生重新复习一遍字词,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抛出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能很好地概括总结,需要老师引导,再多加训练。然后我板书课题,从解题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一个重点:石头怪在哪里?通过从课文中找相关语句,大体总结出大石头的“四怪”。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李四光提出的几个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体会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提问。最后,小总结:正是由于李四光从小具有这些优秀品质,所以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地质学家,与开头第一段呼应。更是鼓励学生像李四光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最后的时间,我把这一单元学到的名人故事以及他们的一些优秀品质大体上给学生拢了一遍,至少得让他们知道这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另外,第8课是略读课文,同样也是关于名人的,讲的是宋庆龄讲诚信的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明白什么意思,所以把主动权放给学生。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即将学完,大家还记得这一单元主要是讲什么的吗?对,这单元主要是讲中外一些名人的故事,那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列宁、高尔基的图片)

2、那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课题),这个故事中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位名人的故事呢?(李四光)

3、指名学生简介李四光。

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一些中外名人故事的,这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未学的课文,因而在导入时我就以单元目标为切入口,在复习前几篇所学的名人之时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和回顾本单元的主题,进而利于学生对本篇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课堂上的实施来看,这样的一种设计还是较有效的,对于旧知识的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起和热情,同时也把新旧知识有效地衔接和组织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如该生读对,其他学生跟读两次。

(3)看拼音自己读

(4)随机以各种形式读,如男女生读、小组读、点学号读等。

3、质疑问难,解难。

黑板上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懂或需要向别人请教的吗?谁来帮他解决?

反思:

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本课的生字和词语的,而我在设置识字词目标时却被局限在了一二年级那个层次的目标上。那就是我只注重了字音,只注重了认字,忽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中年段和地年段最不同的地方。由于自己对年段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因而在教学实施上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也显得特别不妥当,课堂上我依然还是按照一二年级时的那种模式和形式去组织学生识字,虽然学生的识字效果确实不错,但是这个学段更需要学生掌握的对词的理解和运用却没能很好地落实好。

其实在“质疑问难”环节我也是设置了理解词语意思这样一个内容的,只是落实的不够好。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总结出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对学生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虽然事先我也给学生提出了预习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字典、电脑等工具去查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但是课堂上却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做到,他们的预习还仅仅是停留在对字音的拼读上。第二就是教学时没能让学生在读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而是让词语脱离一定的语境,单独从字面上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下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识字词方面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想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改进。第一就是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应该给与正确的指导和要求,并能用鼓励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现在想想,其实课前我对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是不够明确的,只是笼统地说让他们去解决自己不懂的词语,如能给与详细地指导,如让学生去查找“陨石”“冰川”等资料,或许学生的预习针对性更强些,效果更好些。当然简校也提到,对于课前的预习我们也要多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完成,尤其是借助电脑查找资料等任务如能借助父母的力量相信孩子的预习会更有效。第二对于词语的教学,我们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个、孤立地去让孩子识记,而是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去理解。之后就是重在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了。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根据提示,进行概括:

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长大后_______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的故事。

3、从李四光的故事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执着等。

反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要求也是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能力,鉴于之前学生没有过类似的训练,因而在此我就降低了难度,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填空,让学生根据提示,按照这个格式去填充并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课堂上几名学生的汇报也让我很惊喜,他们基本上能按照要求,完整、通顺地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四、留下悬念,下节课学习

那李四光的这些有些品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下一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5

《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诉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我在教学时,抓住“奇怪”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我们二年级学过《黄山奇石》,知道黄山的石头奇形怪状,那这篇课文石头奇怪在哪?请同学们到课文寻找答案。”

学生听了都认真地阅读课文后纷纷举手,“孤零零”、“遮得严严实实”、“有几百年的历史”、“答不上来、说不清楚”等关键词句被他们找出来了。接着我就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么一块奇怪的石头,李四光是怎么做的?”经过反复读课文,学生也体会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在这篇课文中有些比较专业的词语:“地质学、冰川、长江流域、第四季冰川”课前带着学生到百度去寻找答案,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些知识,学起课文更有兴趣。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6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7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反思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在本节课做得比较好。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家乡的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在板书课题之后,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大石头到底有多大?”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石头奇怪在什么地方?”还有的说:“我也想知道这块石头到底从哪儿来的?”这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描写石头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但是孩子们忽略了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在学生们反复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它的“大”。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

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

三、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

朗读是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读书来理解课文,通过读书来抒发感情,通过读书来提高素养。在课堂上,我先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从重点的词语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教师示范、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8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一、教学中我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处“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说实话因为是随堂上课,我在上课之前是做好准备的,我想好了上课应该说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他们。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二、对本堂课的不足点我总结如下:

1、对课本的阅读语言平淡,我基本上用了提问的方法,如让学生说说“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学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没有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一读,使得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够深。

2、阅读的针对性不强,课文让学生反复读。但是学生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没有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情感来。我现在想想,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何分。

(1)、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有感情地读;

(3)、因为深入了解了课文,以情景读来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让学生读的有点不知所谓。

3、我本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我在上课时感觉是在设计一个过程,好学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样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学生偏离我的想法就会想方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过程和我一样了,我就觉得成功了似的。其实现在想来,这跟我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有关系。

我觉得我们不管课怎么上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站在学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学生上也未尝不可。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9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整个教学设计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媒体直观展示法,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本堂课生动、扎实、有效而又亮点不断闪现!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带头鼓掌,当某个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全班齐读课文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看着学生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本

整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品读领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样五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英子,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等等,很感人。

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面对一切。”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0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⑴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⑶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⑴ 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⑵ 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⑶ 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二、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三、分组交流

四、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1

本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所以,十分注意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而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常常有时伴以品读的方式进行的,既“以读悟语”,又“以读悟情”。换言之,“悟悟”就有多深;反言之“悟情”深了,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语言字运用之妙的理解。据此,对以上的设计,一般应先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而后再加强感情朗读的训练。本设计还十分致意依据字理进行识字和析词。

实践证明,字理是识字和析词的根本,一般情况下应依据字理探寻出字词的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然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仅停留在表层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上,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不够扎实的。依据字理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之义,这应当逐渐成为中高年级段理解词语的主流教法。当然,由于汉字的'演化和简化,有些字的形义变化已经较大,很难从字理词源上去探求它的本义了,对此是不能牵强附会地乱解瞎说的,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即可。

但是,对大部分的字词来说,仍然是可以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依据字理解说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应当先依据字理找出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2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教学结束了,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李四光的老师面对他的学生的提问这部分是这样写的: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作为老师,他用自己的推测回答学生的提问。“想了想”“恐怕”“听说”“也许”这些词反映了老师的谨慎。现实生活中,在面对学生的提问而当自己又没有确切把握时,我们是否也这样对学生敷衍塞责?面对李四光的穷追不舍,老师无言以对。读着这部分内容,我陷入沉思:今天的孩子,拥有超强的媒体轰炸与信息输入以及越来越先进的信息搜索技术,作为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启发他们去发现、去思考?或许,你我的学生会成为李四光这样的人。为人师的我们,又该如何让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引路人,引领他们迈向知识的海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xx年修订)中第六条指出,教师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是现实的要求,更应是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的追求!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3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在玩耍时对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李四光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这个故事所体现的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学生通过读课文也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读课文也能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我在教学本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时做了一定的尝试。在教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对巨石产生的兴趣,我就在第二段的捉迷藏的语言描写中下了一定的功夫。

在起初读课文时,我并没有把李四光捉迷藏这个片段作为重点来思索,我甚至感觉这里的描写有些多余,仔细读来,我便读出了其中的意味,这里把李四光捉迷藏时的过程写得那么真实、具体,更突出巨石的存在能够引起李四光的注意,更能说明李四光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可见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并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本文中所涉及的捉迷藏的事情,所有的学生又有所体验,因此,这不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点吗?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同学们有过捉迷藏的经历吗?”学生顿时来了兴致,都争先恐后的说起来。我引导学生要把自己做迷藏的地点说清楚,怎么藏的,当别人快要找到你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说得津津有味,为了让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走入文本,我有引导学生,假如现在你就是李四光,你正在捉迷藏,把文中的李四光换成你来把这一段文字读一读,学生很投入地读了起来;接下来,我有引导学生,“你平时捉迷藏时经常藏在哪里,把文中的地点再换一换读出来。”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地点,有自己的经历,也都能深入文中,同时对李四光能对这块大石头发生兴趣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句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兴趣浓厚,理解深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理解了语言文字,也能抓住语言文字走入文本,我们又何愁学生不能学好语文呢?我们又何愁语言文字的学习不会落实到位呢?相信孩子们在写自己捉迷藏时也会津津有味,娓娓道来吧。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板书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⑴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⑶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并且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要把握住课堂,课堂有效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课应该有这样三个标准: 环节要简,主线要明,问题要精!这就要求有效的提问应从整体入手,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大问题设计应该是提纲挈领,因此设计能贯穿全篇的问题来当主线,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是张庆老师倡导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节课我提出来了练习上下文的四个大问题:第一,“大石头怪在那里?”第二,“李四光问了哪些问题?”第三,“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第四,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的来历的?课堂提问呈递进式进行,层层深入,非常有效。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问题要难易适度, 难度太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对于李四光提出的`四个问题,开始在读完两边后,我问孩子们: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什么体会?孩子们很茫然,然后我有换了一种问法:你觉得李四光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回,孩子们积极参与了,有话可说了。这就是暴露出我的课堂提问的一个弊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情感体验是沉睡着的,一般不是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

引导,引导中抓住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切入口。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应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发挥。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找不到思维的切入点,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提出的问题太急, 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就好象喂一口饭还没嚼就要学生吞下去一样。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来历的故事。

我在钻研教材时确定了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课上,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涵泳,从语言文字中获得信息。引导学生从“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 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从“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爸爸也说不清楚”知道石头来历不明。太多太多的疑问,足以说明这是一块奇怪的大石头。

孩子们发现“怪”的过程,正是探讨李四光内心疑惑的整个过程,跟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的学习中,从而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我把课件做成了超级链接的形式,做到课件与学生发现的内容保持一致,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这是传授给学生的捕鱼之术,更是一种学习的技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情感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由于课文比较长,没有布置过预习,因此,我在课堂上给了比较多的时间读课文,初读,要求读通,同桌之间对读,要求读流利,三读,找相关句子。这样,用去了比较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教学有点匆忙走过场的感觉。

另外,“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怪在哪里”是否是学生所关注的,是否是学生急于想弄明白的呢?我也在反思,因此,“解学生所疑,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孩子们”的要求还很远。这也应该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下载《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教学案例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 《奇怪的大石头》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及山东版语文第五册的课文 ,讲述了李四光的轶事。不妨看看人教三年级上册《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 “接下来,我来当文中的老师,你们就是李四光,咱们一起来读读。”听完这话,学生们的眼中马上绽放异彩,读得入情入境,颇有味道......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以下我从课堂教学情况和自身原因两个方面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就课堂教学情况而言,我重点地思考了三点: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 今天,师傅来听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课时,还是免不了紧张、激动。《奇怪的大石头》是一篇自己较喜欢的课文,课文讲......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教学结束了,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李四光的老师面对他的学生的提问这部分是这样写的: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关于《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在备课之初,我按照习惯先反复读了几遍课文,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思路:产生疑问——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然后我详细阅读参考书,明确了教学中应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我还上网查找了......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大全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卢玉娥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