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记〔正月初二〕
日记〔正月初二〕
喔喔噢~~~随着一声声鸡叫,把我从美梦中拉了出来。揉揉睡眼,哇!天上太阳都晒到头顶啦!好不容易把衣服拽上了身子。顶着睡意,硬把牙齿洗完了。终于能看电视了!《亮剑》-真是好看,一幕幕悲壮的场面把我融入了那影片中。看着看着,妈妈把早饭煮好了,是粉干,真是回味无穷!妈妈手艺真好!吃完这丰富的早餐,我便和爸爸一起逛街了!街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叫卖声,讨价声,摩托声混在一起,组成了这街头交响曲!似乎每走一步都要费尽千辛万苦--那是因为商人们都靠这春节来大赚一笔钱,于是街上都摆满摊子,我不禁想:这春节名为丰富人们文化生活,实为赚钱哪!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外婆来了,来拜年了!还给了我这个晚辈压岁钱!今年真是赚了!嘻嘻。中午吃的还是大年夜的饭。唉!
下午嘛,爸爸睡大觉去了。我嘛,练习还有很多,便做练习去了。妈妈和外婆包饺子。
真是久违了,饺子,我喜欢你!特别是外婆做的。开开心心吃了饺子,我们便一起逛街兼送外婆回家。路上虽说人不少,但店却很少有开门的。大约逛了一个小时左右,也累了,就回家了!
刚回到家,就听见放烟花的,别提又多漂亮了!看了看电视就上网来写文章了。等一下,妈妈又该叫我睡觉了,唉~~今天就写到这儿,明天继续写!预知详情,明天见!
第二篇:正月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二回娘家、接闺女,请女婿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传统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二,大多数出嫁的女儿会带着孩子回娘家探亲,而身为半子的女婿也要到丈人家拜年。
因此,正月初二的这天,大街小巷车里坐的、路上走的都是带着大包小包礼物浩浩荡荡回娘家的人流,男女老少,大人小孩一路上是连说带笑、喜气洋洋。
无论是头发花白的老女婿,还是刚结婚的新女婿,或是刚对上象的毛脚女婿,再懒的男人也不能窝在家里,统统都要出动。人人着新衣,带礼物,携妻儿,赶赴丈人家,上门拜年问安。
当然丈人丈母娘也是早就做好了准备,欢天喜地迎接姑爷姑娘外孙外孙女的到来,丰盛的酒席,热闹的气氛,使得这一天更像是节日。
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正月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神,早早出门叩节拜年。而正月初二,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不管路途远近,女儿女婿只要吃中饭前赶到娘家就行,并携带一定的礼物和红包。
当然,送礼品要量力而行,并不是贵重的就是好,主要的是表达心意和合家团圆的那份喜悦。女儿回娘家带礼物一定要好事成双带双数,忌讳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也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做回话手柄。
女儿回到娘家先要向长辈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要赠送红包贺年。做外公、外婆的,当舅舅、舅妈的,还有姑妈、姑爹等长辈也会分赠红包给带来的外孙、外孙女。
正月初二回娘家,丈人丈母娘设宴款待,丈人同女婿以及自己的儿子一桌,丈母娘同女儿、儿媳围成一桌,而众多表兄弟姐妹也围成一至几桌,大家一起吃团圆饭。这给许久未见的兄弟姐妹们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大家在一起话话家常叙叙旧。
而做外婆的还会领着外孙、外孙女把女儿带来的东西分送一些给左邻右居,逢到邻居就显耀地说:这是我家闺女的儿子,这是我家闺女的女儿&&
然后非常自豪地接受邻居们的恭贺。
您看这小官人多机灵,您看这小宝贝多漂亮&&做外婆的听了之后会乐得眉开眼笑。
分赠邻居的东西虽然不会太多,只是几块饼干或者一些糖果而已!但礼轻情意重,反映的情意甚浓,表达了姑娘对邻里乡亲的切切思念。这种借着女儿回娘家的机会进行的睦邻活动,却是很好的人情礼仪。
正月初二的拜年跟正月初一有所不同,正月初一送礼仅仅是以情代物,而正月初二的看望则是以物示情。
正月初二的这一天,不管那个地方的道路交通都是最拥挤、最繁忙的。有的开着私家车,而马路上开的公交车、出租车几乎也成为了女婿们的专用车。
在丈人丈母娘家里,女婿是最受欢迎、最受宠爱的尊贵客人,丈人丈母娘捧着女婿,姑娘们让着自己的丈夫。丈人丈母娘看见了日夜盼望的姑娘,迎来了女婿、外孙、外孙女,会疼爱有加拿出好酒好烟好菜,满屋团团转,忙里忙外,吆喝不断,欢声笑语不停,哪怕累得转天爬不起床,心里也是美滋滋、乐悠悠的。
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当中,老婆即使天天当家作主凌驾于丈夫之上,但在正月初二肯定敬重丈夫,让老公做一回大丈夫。当然,做女婿的在这一天表现特好,上牌桌叉麻将打牌当仁不让,下厨房掌大勺煎炒烹炸显身手。如果女婿精通厨艺的话,那丈人丈母娘会乐呵呵地高兴得合不拢嘴。
正月初二这一天简直可以称作女婿节。
为什么出嫁的女儿要大年初二回娘家,这是有个迷信说法的。
据传每户人家死去的老祖宗,其灵魂年底都要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意进家了。
因为,老辈手里有男尊女卑的讲究,妇女地位很低,出嫁从夫,我们百官人有嫁出的囡泼出的水之说,意思就是出嫁的女人更多的时间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不得无故回娘家,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不能在自己娘家过除夕、初一。
老祖宗享用子孙供奉后,在初一晚上就回到天上去了,这样嫁出的女儿就可以回娘家了。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很讲究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
新社会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较严格地遵守着这一规矩。如果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已婚女儿在家里过年,那可能父母、家人都会十分的不高兴。
这是一种沿袭已久,而且可能还会延续下去的民俗文化现象。
我在网上还看到一个大年初二回娘家习俗的传说故事,引用如下:
相传,朱元璋坐天下后,安庆公主下嫁都尉欧阳伦。这年除夕之夜,已出嫁的姐妹们都回婆家过年去了,唯有新出嫁的安庆公主嫌婆家寒酸,仗着自己是马皇后最小的亲生女儿,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宫中与父皇母后一道过大年。
历来对子女管教极其严格的马皇后劝说安庆公主:你已为人妻,要敬公婆,体贴丈夫。他们多么想与刚过门的新媳妇热热闹闹地过个团圆年呢!
母后见女儿不吭声,又开导她:你仗着是皇帝的女儿不回婆家,他们虽然说不出什么来,但他们心里会高兴吗?若要公道,打个颠倒。将来你当婆婆后,你的儿媳是公主,过大年她不与你们团圆,你会高兴吗?
好说歹说,安庆公主总算回婆家了。
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乐得像个孩子似地正在宫院里放鞭炮,忽见安庆公主与驸马都尉欧阳伦来给他们拜年了。朱元璋想:昨天夜里才把你们打发走,今儿一早你们倒又来了。于是问公主:你给公婆拜过年了吗?
安庆公主嘻嘻一笑,头摇得像拨浪鼓。
朱元璋大怒:我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么大过年的不先给你公婆磕头,而大老远地进宫先拜我们呢?去!去!先去给你公婆拜年,老老实实地在家待一天伺奉他们,明天再来给我们拜年吧!
朱元璋说着回书房写了一副对联递给女儿,让他们回去琢磨,接着便将他们撵了回去。
安庆公主回去打开一看对联是:
上联:羊跪乳
下联:媳敬婆
横批:天经地义
打那时起,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延续至今。
第三篇:正月初二回娘家(最终版)
今天是正月初二,也是回娘家的日子。上午我准备回娘家转一转,虽然年前都已经给父母、兄嫂家送过礼物了,但今天回娘家,一是拜年,看望一下父母和兄嫂,二是给孙子辈的几个孩子压岁钱。我不准备在娘家吃饭,去三个哥哥家转一转就行了。临走时,老公问我还让他去吗?我说:“不用了,我和女儿去就行了。”娘家离我家不远,都是本村的,九点多钟我和女儿步行就去了娘家。我们刚一进村,就遇到大哥的孙子新泽在他姥姥家门口玩,他姥姥家也是本村的,今天是跟他妈妈到姥姥家拜年的,正好在我们经过他姥姥家门口遇到了他,他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学习还行,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后都到我的店里让我帮他补课。今天他看到我后,就走到我面前说“姑奶奶,过年好!”我笑着说:“好,你过年也好吧!新泽来,我给你压岁钱。”于是我掏出一百元钱给了他,他高兴的接过去说:“谢谢姑奶奶。”我笑着说:“不客气,留着买些学习用品吧,别乱花就行了。”他高兴的答应了。我和女儿先去了大哥家,到了大哥家,大哥今天因为在单位值班没有在家。见大嫂一个人在家,我和大嫂说了会儿话,本来我和姐姐商定的初三回娘家,这几年因父母亲年迈,身体不好,不能做很多的饭菜招待我们,所以就把招待我们姐俩的事交给三个哥哥家。每年我们姐俩回娘家就跟三个哥哥家其中一家吃饭,每年一家招待我们一次。今年也就是明天该跟大哥家吃饭了,我告诉大嫂明天因为我家也来客人,所以我就不能去她家吃饭了。大哥大嫂对我特别好,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还在上学,我利用暑假期间打了几百斤青草晒干后卖了十几元钱,父母没有向我要,我就自己攒着。有一次我去市棉纺厂宿舍的商店买学习用品,在店里选东西的时候,不小心被小偷把钱都偷走了。我发现丢了钱,心里很难过,东西也没买成,就含着眼泪回家了。那是七十年代末期,当时的钱价值很高,一元钱能买很多东西,不像现在的钱这样毛。我回到家,心里很不好受,我不敢告诉母亲我丢了钱,母亲的脾气急躁,我怕母亲说我。但我又不能总是憋在心里,于是我就悄悄的告诉了大嫂,我当时一边说还一边流眼泪,大嫂看我那么难过,就劝我,还从屋里拿出五元钱给我,我知道当时家家过的都很紧巴,都没有多少钱,大哥一个人在外上班,每个月也挣不了多少钱,我不想要大嫂的钱,可大嫂执意要给,我只好收下了。大嫂这人忠厚老实,心眼非常好,对家里每个人都好,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大嫂,我也经常帮大嫂干活,担水,看孩子,家里地里的活我都去帮忙。我结婚后,婆家的家境一直不太好,大哥大嫂一直帮我,有好吃的都给我送过来。直到现在,大哥大嫂还一直关心着我。真是长兄长嫂如父母啊,我心里一直感激着他们对我的恩情。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就是这样做的,你给我一滴水,只要我有能力,我会还你一碗水的。我和女儿在大嫂家停留了一会儿,因明天我侄女要回家给大哥大嫂拜年,我担心没有时间去看侄女,侄女家有两个小孩,我把两个孩子的压岁钱先给大嫂留下,让大嫂转给侄女的两个孩子。大嫂说什么也不要,不让我给他们压岁钱,说:“你们家现在正盖房,正是困难时期,等有了钱再给。”我笑着说:“盖房不差这点钱,趁现在还有钱就先给,等没了钱再借你们的。”我执意要留下,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大嫂也就收下了。每年过年过节,侄子侄女们都到我家,带来很多礼品看望我,我心里感激不尽,要是再不给孩子们点压岁钱,心里觉得实在过意不去。只有给了,心里才感到稍稍踏实一些,安心一些。我和女儿告别了大嫂,又去了二哥家,大哥家在前排住,二哥家在后排住。我们走进二哥家,见家来很安静,以为二嫂在楼上呢,我们就上楼了,到了客厅,见没有人,就敲了敲卧室的门,二哥在里面陪着小孙女玩,小孙女两周岁多点,不爱和我们说话,也许是不常见我们的缘故吧。她有点感冒,在床上躺着,我给她说话,她也不吭声。侄子和侄媳妇都不在家,侄子也感冒了去诊所输液,侄媳妇在医院工作,今天值班去了。我和二哥说了会儿话,给了小孙女一百元压岁钱,就出来了,二哥告诉我二嫂在楼下呢,于是我又到楼下看望二嫂,我和二哥二嫂的感情也很好,他们以前都在本市工作,没有在家住。以前二哥离职后自己开了个日化批发部,我在那里给他帮忙,当会计。一干就是十年。二哥二嫂对我非常好,我上班很随便,因为他们知道我带孩子很辛苦,所以我在那上班时总是照顾我,让我晚来早走,不耽误接送孩子,也不耽误家里的活。以前我的孩子小又多病,家里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二哥还经常悄悄的给我些零花钱。二嫂也对我很好,经常帮助我。我很感激二哥和二嫂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我会永远记住他们对我的好。今天我和二嫂说了会儿话后,二嫂让我和女儿在她家吃饭,我说不吃了,我还要到三哥家和母亲家呢,看看就回家,因为中午老公的爸爸还得去我家吃饭,我还得给老人做饭,所以就不能在娘家吃饭了。我和女儿告别了二哥二嫂,又去了三哥家,我父母在三哥家住着。我们到了三哥家,就先去父母的屋里看望二老,父母见我和女儿去了,高兴的不得了,拿出好吃的招待我们。我听母亲说今天三哥的女儿也就是我的侄女要回家拜年,我很高兴,又听说侄女已经开车带着孩子来了,我就到三哥屋里去看侄女和她的孩子,孩子今年三岁了,是个男孩,很可爱,也很调皮。对我并不陌生,因为孩子小时候,侄女因为要上班,因此把孩子让三嫂带着,我经常回娘家,去看父母,也顺便看看小宝贝经常逗他玩。侄女们对我都特别亲热,我的两个侄女和三个侄子,其中一个侄子和两个侄女都做过我的学生,我结婚又没有出村,所以我和侄女侄子们都很亲近,他们小时候几乎天天到我家去玩,帮我看孩子,做家务,都非常懂事。现在虽然他们都长大结婚了,但还是过年过节的都来看我,我们之间相处的很融洽,好像没有年龄的界限,说话随意,我没有那么多的礼数,从不拿自己当长辈,他们都很喜欢我交流,也都很敬重我。他们都很听我的话,有什么事了,我说话比他们的父母说话还凑效呢。今天我过来正好也给小外孙一百元压岁钱。三嫂非让我在他们家吃饭,侄子侄女们都不让我回家,我不想在那里吃,坚持要回来,他们让女儿留下,但女儿也要跟我一起回家来,他们知道我还得回家给老公公做饭,就让我回来了。我们就告别了三哥三嫂和父母回到了家里。三嫂对我就像亲姐妹一样的好,三嫂特别能干,不仅人长的漂亮,而且文化也很高,无论干什么活都是把好手,因为我父母一直和他们在一个院子里住着,所以和三嫂的接触多一些,我的两个孩子小时候经常让我母亲看着,母亲有事的时候三嫂就帮我带孩子,我家里种着几亩地,每到农忙的时候都是三哥三嫂帮我去地里干活。我那时候又上班,每天中午下班后都去母亲家吃饭,三嫂从没有过怨言,要是换做别人家的媳妇,我想早就不高兴了。可三嫂拿我当亲妹妹看待,我家困难的时候经常接济我,有什么好吃的也给我送来。她现在就在我开店的这个厂子里上班,每天都经过我的门口,她知道我一个人的时候懒的做饭,她经常利用上班时路过我这里,给我带些好吃的来,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都让侄子侄女们带礼品过来看我。我对三嫂感激不尽,也经常帮她做些事。一家人就是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宽容,这样家庭才会和睦相处。我很幸运生长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父母都很疼我,三个哥哥嫂嫂还有姐姐都对我疼爱有加,我感激不尽,也倍感幸福!2012年1月24日
第四篇:春节礼俗之正月初二回娘家
春节礼俗之正月初二回娘家
民间谚语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初二这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各家讨个好意头。
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过了“四始”日,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话。
北方在正月初二还要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大年初二习俗之:回娘家
正月初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回娘家的习俗。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儿们,便在大年初二这一天,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因为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娘家人往往会站在门口笑眯眯地迎接闺女女婿一家人,笑纳礼物的同时有孩子的还要给一些压岁钱。
从婆家临走前,尤其是新媳妇,婆婆要包上一个红包袱,这包袱媳妇是不得打开看的。如果包袱里放上甜的东西,譬如甜点心,就说明婆婆对媳妇满意。回娘家的闺女还要带上糖果和面条,糖果表示祝愿生活甜甜美美,面条是表示健康长寿的意思。
到了娘家见了爹娘之后,先给岳父岳母等老人们磕头拜年;虽然这时候老人们也谦让着说“算了吧,算了吧”,但还是挺高兴地接受这个磕头大礼。然后,女婿由岳父或者舅哥领着,到附近的本家或比较亲近的人家去给长辈拜年。闺女则自己到街坊邻居平常关系不错的人家拜年。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大年初二习俗之: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印刷品焚化。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第五篇:春节风俗——正月初二祭财神
春节风俗——正月初二祭财神
正月初二祭财神[春节习俗]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为财神,此事载于《史记·殷本记》。
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上述财神中,范蠡、比干等称为文财神,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有关财神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