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舍己救人感动中国(大全)

时间:2019-05-13 13:4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舍己救人感动中国(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舍己救人感动中国(大全)》。

第一篇:大学生舍己救人感动中国(大全)

大学生舍己救人感动中国

昨天下午,杭州6所高校的12位学生记者对长江大学救人溺亡事件进行了街头拦访,话题是:许多人都说南方人精明,会赚钱会算计,倡导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很浓,讲思想道德建设的少之又少“会被认为很傻很天真”,如果钱塘江有人溺水,你会怎么做。

(在古城荆州,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24 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教育部决定授予长江大学三名为救落水少年而牺牲的大学生“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长江大学参加救人行动的15名大学生同时被授予“英雄集体”荣誉称号。长江大学对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英雄的家庭各奖50万元。)

在500余名接受拦访的人群中,有70%的人表示对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有所了解。他们中有教师、商人、公务员、工人,年龄层从20到50岁不等。这些受访者对救人事件的态度不一,年轻人多数表示,他们支持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但如果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钱塘江,就要思前虑后斟酌很久了。如果自己水性过硬,会去救人,但如果不是,就不会冒险,毕竟要对自己和家庭负责。

而接受拦访的30岁以上人群则普遍认为一定要救人,这是他们从小受到毛泽东时代的教育。这些人群中有不少是孩子的爹妈。作为个体本身,这些家长都表示一定要救人,尤其是50后、60后的家长。但是被问及是否主张自己的孩子去救人,很多家长的态度却出现了犹豫,觉得今天的90后身子骨都不过硬。

见义勇为,是永远不衰的时代命题。

赵勇(下沙超市老板):我的孩子今年也正好读大一。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跳下去救的,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见义勇为,这是传统美德。不过现在小青年体力不行,救人前还是先掂量下,不要脑子发热。

梅先生(40岁出头):我女儿懂水性,在不太危险的情况下我支持她见义勇为,但如果水流湍急或者是水比较深,我自己会义无反顾地去救人,但不赞同女儿去搭救,太危险了!

朱女士(初为人母):如果自家孩子落水,作为父母,当然希望旁观者都下去救;但换作别家孩子落水,我不主张自己的孩子在水性不熟的情况下去救人,万一赔上了自己的命怎么办?其实我们更需要讨论的是,学校教育不仅要倡导见义勇为的思想,更应该教孩子们怎么自救和安全的救人。

王阿姨(浙江省财经学院后勤):年轻人都那么义无反顾地救人,如果换成是我们,也会去救的。生活中存在很多意外,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相信爱在心中,大家互相帮助,意外就只能是意外了。

记者插嘴

由一次救人行为而引发社会价值观的讨论,这几乎是当今社会舆论的寻常情境。其实,大学生舍身救人“值与不值”根本无须争论,无论市场经济如何发展,善良与勇气都是我们需要着力打捞的基本价值观。现代人往往容易迷失在高度繁荣的经济世象中,所带来的社会道德迷惘在所难免,但无论世事变幻,社会道德底线永远存在,它与算计无关。

昨天,长江大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程坤说,心理辅导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到这些“90后”孩子内心的强大力量和善良。第一个跳入水中的大学生李佳隆在痛哭后告诉程坤,今后遇到有人需要帮助,他还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夏熊飞:救的不仅是落水少年更是社会道德

2009-10-27 10:10:07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跟贴 102 条 手机看新闻

3名见义勇为的大学生和许多其他的为了他人献出自己生命的勇士,就是一群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唯金钱利益论社会中的人性与社会道德价值的忠实捍卫者。

作者:夏熊飞

在古城荆州,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昨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摘自荆楚)

3名大学生因救两名落水少年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消息传开,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为他们的见义勇为而感动,却是争论他们这样做究竟是否值得,为了两条生命却付出了另外3个年轻的生命?大学生经过了长时间培养,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名大学生的成本比一名少年大得多,因此有不少人认为用3个大学生的生命来换取两个少年的生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是一起赔本买卖,虽勇气可嘉却相当愚蠢。

上述言论看似有理,也挺符合价值规律中的等价交换原则,但是其本质却是大错特错,因为它只考虑到了经济价值,却忽略了人性与道德的价值。虽然如今早已是市场经济,唯利是图也不再是什么丢人的事,可我们应该看到社会、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良社会道德价值的支撑,否则只能是为了个人私利勾心斗角,必将会使秩序大乱,最终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3名见义勇为的大学生和许多其他的为了他人献出自己生命的勇士,就是一群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唯金钱利益论社会中的人性与社会道德价值的忠实捍卫者,他们在危急关头考虑的不是自己利益,也不是究竟是否值不值,而是将个人安危抛在一边,毅然选择“拔刀相助”。

这种毅然与坚决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我们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冲突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相互碰撞,影响了社会稳定。虽说这是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西方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这种时期,但我们就必须得走他们的老路,就像环境非得要等到污染之后再花大价钱来治理吗?

有前车之鉴,还往同一个可能会导致翻车的坑里行驶,那岂不是傻瓜加白痴,愚蠢之极。转型期间的矛盾出现只要是由于价值观的混乱造成的,而且往往是唯金钱利益价值观占据了主导地位,忽略了道德价值,那我们就应该从这点着手,将这种不良影响降至最低。3名落水大学生就是一个榜样,一个与这种时期主流价值观——唯金钱利益价值观“相悖”的榜样,我们应该向全社会宣扬这种舍己救人的行为与价值观,在全社会重塑新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打破唯利是图的垄断怪圈。

只有当全社会都接受了这种新的社会道德价值观,类似的看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救人行为才不会产生争议,我们也才能真正迎来和谐社会。3名大学生的英勇行为是一个美好的开始,而且我们坚信必将会有更多的道德价值“捍卫者”

郭兵:人若皆理性,世间无英雄

2009-10-27 10:11:41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陕西西安)跟贴 146 条 手机看新闻

固然,英雄见义勇为的结果,有成功有“失败”。但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只在于其行为本身,而与结果无关。面对灾难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英雄”的盛誉,是奖给这令人震撼的行为,及其背后的高贵品质。

作者:郭兵

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却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25日,荆州市授予参与救人的17名大学生和市民舍己为人见义勇为英雄群体。(10月26日央视网)

大学生“结梯救人”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从网上舆论来看,在肯定这些大学生精神可嘉的同时,面对瞬间逝去的三个青春灿烂的生命,也有人产生了到底“值不值得”的困惑。

不会游泳该不该下水救人?面对危险要不要见义勇为?这是一个常常刺激我们神经的话题,并且或许永远难有共识性的结论。1982年,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张华,为了救一名掏粪老农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就曾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大讨论,27年来,这类讨论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但在每次类似的讨论中,最终似乎都能听到这样一种颇有市场的“理性”声音:救人者崇高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其“冒险”的行为却不值得提倡。

那么,遇到险情时,什么样的行为才值得提倡呢?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理性判断、量力而为,很多人给出这样的答案。这在理论上很能说得通,而且也容易被接受。可每一次的现实却是,面对险情,往往千钧一发之际,根本没有理性思考的余地,冲上去还是退下来,一切行为只能是本能的反应而非思考的结果。在十万火急的生死关头,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只能是灵魂深处的血性张扬,而绝非权衡利弊之下的理性选择。

每一次英雄行为,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乃至生命的危险。临危救难需要甘冒风险,如果每个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口,都要先去考量自身的个人安危,那么世上就不会有英雄了。

固然,英雄见义勇为的结果,有成功有“失败”。但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只在于其行为本身,而与结果无关。面对灾难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英雄”的盛誉,是奖给这令人震撼的行为,及其背后的高贵品质。

在美德的维度上,英雄行为恰如时代的坐标,永远激励着后人。“结梯救人”的英雄群体来自长江大学,而它正是两年前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从一个人到一个群体,这个也许偶然巧合的背后,是否暗喻着英雄的精神正被传承发扬、日益光大呢?

三个年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了,他们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却如此绚烂!

网友盛赞湖北3名大学生学生舍己救人

2009-10-28 11:53:30 来源: 人民网(北京)跟贴 110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24日,来自长江大学的十余名大学生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手拉手结成人梯,成功将两名不慎掉入湍急江水的少年救出。不幸的是,3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溺亡。90后大学生舍己救人的壮举深深打动了无数网友的心,网友纷纷留言称赞救人行为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民网北京10月28日电 10月24日,来自长江大学的十余名大学生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手拉手结成人梯,成功将两名不慎掉入湍急江水的少年救出。然而不幸的是,三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和方招却被江水无情地吞没,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90后大学生舍己救人的壮举深深打动了无数网友的心。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这些英勇的90后大学生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唤起了社会的良知,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精神上的超越永远比价值可贵

人民网网友【IP:222.246.137.★】:从道德的制高点审视,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唤起了社会的良知,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我赞同他们的英雄壮举,世界上好多东西不能用实用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也会这么做,这是一种生命的本能。但愿我们的社会,具有这种本能的人越来越多。

新华网网友【淡定121】:开始看到这新闻时我第一反应也是在想这个行为值不值,但后来我想到这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时代需要的一种精神。

新浪网手机用户:有些网友认为从价值观讲,3人救2人不划算。如果做好事需要考虑价值的话,那么做好事还有意义吗?三个长江大学的学生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告诉活着的人们:精神上的超越永远比价值可贵。

搜狐网【广西壮族自治区网友】: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是好样的,任何救人的心和行动都是不可争议的,意外的死伤不能成为那些不愿救助的“人”的借口!

腾讯网【无锡市网友米勒】:为了救人,从来就没有值不值的问题,只有一个生死时速的问题,或者,一个方法方式的问题。就像母亲从狼口奋勇夺回孩子一样,迸发的总是让人血脉贲张的力量之美,可歌、可泣、可敬、可赞。他们的举动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

人民网网友【和平君】:有不少人认为,现在的青年人生活上挑剔,做事随便,缺乏责任感,很多都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这次90后大学生救落水少年牺牲的事件,我认为他们不仅仅救了人,更重要的是“救”起了一代人的精神。人民网网友【祁高峰】:应该说国人的善良品质流淌在每一代的血液中,不分80后还是90后,不分从前与永远。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挺起了中国的脊梁,使我们走到了今天,必将走向辉煌的明天。我为这些孩子骄傲。同时,我也自豪我是一名中国人!

新华网网友【要少说】:他们的举动,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了价值取向的榜样。在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别需要这样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值得弘扬。

新浪网【黑龙江双鸭山网友donghongshan7898】:作为90后的我们,曾饱受人们的非议。大学生救落水少年的这件事能够充分证明,我们90后也是能够撑起一片天地!

搜狐网网友【eryhierui】:我向你们致敬,并向你们学习!以后遇到需要帮助的,我也会竭尽全力。

中华民族舍己为人精神一代一代传承让人动容

人民网网友【小斌】:这是中国人骨子里古往今来就具有的高尚品质,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年轻的共和国接班人同样秉承并发扬这样的精神。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个人,组成了我们强大的祖国。我爱你祖国,更以有这样的一代年轻人而骄傲!

新华网网友【技不惊人誓不休】:爱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见义勇为是我们每一个人随时的责任,还不明白和理解的话,请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

搜狐网网友【意隐之秋】: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无价的,可就是这种舍己救人、勇敢无畏的精神在支撑着我们的民族,这是你我引以为傲的。

网易【上海网友ip:124.243.*.*】:这是一种本能的义举,在五千年中华传统美德的中国,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相传下去。大学生舍己救人感动中国 价值观问题再引争论

2009年10月28日 1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发表评论【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28日电 综合报道,10月24日下午,湖北荆州10多位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人梯营救落水的两名少年,其中有三名大学生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今日上午,三位舍己救人的大学生追悼会在荆州市殡仪馆举行。此事件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大学生们的义举在感动了无数国人的同时,也再次引发了“价值观”和“道德观”之争。为搭救落水少年10余名大学生结成人梯 3人不幸溺亡

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电5091班、5092班的40多名同学,在长江干堤沙市段的宝塔河沙滩上秋游野炊。下午2点15分,在离大学生活动的地方约10米远的沙滩上玩耍的2名七八岁少年,不慎落入江中。听到呼救声,在场的十几名同学立刻向少年落水处冲去。

宝塔河段看上去比较平静,其实危机四伏,水下漩涡汹涌,沙滩边缘全是陡坎。10多位同学毫不犹豫地手拉着手,迅速向江中延伸,用这种方法拯救落水者。突然,一名同学因体力不支,手从相邻同学的手中滑落,前端的9名同学顷刻落入江中。

顿时,第二场大营救迅即展开。这时,正在宝塔河100米以外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施救,陆续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

事发后,长江大学领导迅速赶到现场,获救的两名少年已经各自回家。当地消防、海事部门也相继赶到组织搜救。由于该处地处江水回流区域,水流湍急,浅处有四五米,最深处达十几米,经过1个多小时搜寻,至下午5时50分许,三名大学生的遗体被打捞上岸。

英勇献身的三位大学生,分别是19岁的陈及时,湖北通山县人,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一学生;19岁的何东旭,湖北枝江市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一学生;19岁的方招,湖北罗田县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一学生。

大学生见义勇为感动社会 被授予“见义勇为集体”

事件发生后,湖北荆州市26日授予了10月24日在长江荆州宝塔河段救起两名落水少年的17名大学生和市民舍己为人见义勇为英雄群体。这17人当中包括14名长江大学的学生和3名沙市冬泳队的老人。

长江大学三名学子的英雄壮举感动着全国人民,社会各界纷纷悼念3名舍己救人大学生。

26日下午,40多名大学生和许多市民自发来到江边,面向茫茫江水肃立,在水中抛放鲜花,寄托对逝去年轻英雄的深切哀思。谈起当时救人的场景,许多学生已是泪水涟涟。

27日上午,尽管靠低保维持生活,家住荆州市荆北路的残疾人刘顺清,来到设有灵堂的荆州新北门外的殡仪馆。他手里捏着1000元钱,希望能为牺牲的英雄家庭做点什么。

从27日上午开始,自发前来外殡仪馆悼念的各地市民络绎不绝。“昨天从电视上看到这个消息,我就忍不住的哭了,父母把他们拉扯大不容易,他们实在是太伟大了。”来自荆州沙市的李阿姨哽咽道。湖北省内及荆州周边县市也有不少市民自发组织悼念三位英雄。

10月27日,湖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朝红代表湖北省综治办、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看望了英雄的家属,并前往灵堂为英雄们送上了花圈。刘朝红向三位英雄的家属表示,一定会把英雄的事迹挖掘好,把英雄家庭的困难解决好。

10月27日,被救两位孩子的父母在灵堂、江滩祭奠三位少年英雄的英灵。一位孩子的妈妈当场扑跪在地上大声哭喊:“方招、陈及时、何东旭,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儿子”。孩子父亲则点响鞭炮,对着事发地点磕头道谢。看到此情此景,周围的市民顿时红了眼眶。

大学生救人牺牲“值不值”再次引发争论 90后形象得到提升

大学生们见义勇为的壮举除了引起全社会的感动之外,也激起了一番“值不值”的争论,《新民晚报》报道,面对“如果换作你,会去做一节“水中人梯”吗?”这个问题,华东师大政教系的诸昕雯回答:“三条人命换来两条命?我觉得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救人的能力再说。”而上海交大电信学院学生方毅则认为,这几个大学生道德高尚,但还是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救人,不然这种代价实在太大了。”还有网友反驳说:“在危机时刻,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根本容不得多想值不值?”

在救起两名少年而牺牲三名大学生面前,有人戴上“交易眼镜”审查一番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呀!其理由是:第一,三命换两命,数量上不值;其二,大学生没一个会游泳,却贸然下水,勇有余而智不足。

对此,《沈阳晚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种事后算帐的方法,本来就不可取。市场经济时代,当我们习惯了交易时,交易观念就容易泛滥化——赡养是交易,上学是交易,工作是交易,交友是交易,婚姻也是交易„„于是,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精算一下——值还是不值。不错,从表面看是亏了,是有点不值。但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树起了一座年轻一代不朽的丰碑;他们用惊天动地的壮举,毅然向世态炎凉宣战;他们为人之子,却把恢宏的大爱献给他人之子。这篇评论文章还认为,人总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即便是为此作出牺牲,做些看上去“不值”的事情。对这样的人和事,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敬意,而不是用怀疑的目光来亵渎他们。

此次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90后之前一些不良看法的转变,荆楚网上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长江大学17名大学生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舍己救人,本身就是对社会责难和怀疑的有力抨击。他们奋不顾身的表现,生动地说明了90后并非“崩溃的一代”,而是可敬、可信、大有希望的一代。

《新民晚报》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施索华,他认为,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80后、90后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但是这次的事件足以证明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的社会提倡发扬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而传统道德中也包含着相关内容。这几名大学生的行为正展现了这样的‘人性光辉’。”施索华同时认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用“金子换石头”,这种精神力量足以影响13亿人。

见义勇为频酿悲剧事后反思 呼吁生存教育自救知识的普及

关于大学生救人牺牲事件的事后反思还有很多,《徐州日报》发表文章称,如果那几个少年不去江滩那样的危险地玩耍,悲剧就无从发生;如果落水少年谙熟水性,大学生们就不用涉险;如果施救的大学生们都有娴熟的游泳技术,救援落水少年或许并不困难。又或者,即使他们的游泳技术不精湛,如果会安全有效地组织施救,或许悲剧也可以避免。痛悼英雄,汲取教训,这样的反思性设想并非没有意义。

在这次意外事件中,还有一群英雄的义举值得关注。当施救大学生们被湍急江水冲走的危机时刻,在附近锻炼的三位冬泳队员参与救起了六位落水的大学生。这三位冬泳队员一人46岁,另外两人都是61岁的退休工人。正是因为长期的游泳锻炼让他们具备了娴熟的游泳技能和丰富的施救知识。

地震海啸、遇劫遇盗、溺水火灾、触电中毒等等,无数的天灾人祸,会在意想不到中降临。经历过一次,就足以知道生存教育的必需。当前,推行素质教育正大行其道,最基础、最重要的求生素质培育理应在其中。文章最后呼吁,在全社会普及生存知识和自救知识教育,将其作为必修科目列入中小学教育课程,让每个学生能多一分生存知识,多一种在危境中自救的强力。

第二篇:大学生要不要舍己救人

大学生要不要舍己救人

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物流管理班吕丽丽201051980

反方:大学生不要“舍己”救人

正文:

大学生不要舍己救人。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栋梁,若非要一命抵一命去就人的话值得吗,若你救活她人的几率只有60%却要100%的付出大学生的生命,这样得不偿失的事情值得么。如果非要一命救一命的话没有意义难道大学生的命不值钱?救人救人什么是救人?在保证自己能救自己的情况下能救人才算是成功的如果你能舍弃生命去救人的话不如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世界上有多少小孩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怎么不帮助他们呢?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啊怎么不去努力干一个大事业然后帮助他们所以一命换一命的做法不值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己的命是父母给的,哪个父母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出事!父母为了你受了这么多苦,操劳了这么多年,盼的就是你能平平安安的生活,生命不仅仅是你自己的也是你的父母的,如若你就这样走了,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他们要怎样的生活,要怎样面对没有你的生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难道你想让你的父母也尝试一下么。

大家都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其对社会产生的贡献,培养一个大学生,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投入,还有国家的巨大投入,若干年的教育投入就这么打水漂了,这怎么能说是值得?请看那些提倡大学生舍己救人的是怎么说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大学生救小学生,老人救大学生,他们用手拉手搭起挽救生命的链条,仿佛是生命的接力.然而他们不会说小学生牺牲救大学生,大学生牺牲救老人.所以无论何种大义都是要讲条件的.如果这种牺牲有利于社会,国家,就应该提倡,否则是没有提倡的价值的.大学生救人当然不会有时间仔细来思考是这个人的生命价值大还是自己的大,那么他就不应该付出生命的代价.说个案例:这两天沸沸扬扬的湖北三大学生救人溺亡事件,今天早上在中央台新闻频道里看到了事件全过程。主持人哀痛的说:大学生们舍己救人的精神值

得我们学习。

是的,三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谁不为之惋惜,他们的精神也确实是可嘉的,但我认为这样的舍己救人略显鲁莽。

当孩子们一发现落水的少年,就有水性较好徐彬程同学跳下何去,救起了一名少年,并把他送到临近的渔船上。这是精神可嘉的义举,因为他自己是熟悉水性的,并且他很理性的选择了救援路线。而后同学们看见还有一名儿童在水里,便想出了搭人梯的办法,可人梯中却有许多完全不会水的同学。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们的爱心,助人的行动,还有集体精神都是值得颂扬的,但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却让人伤心。也许直到人梯断裂,许多同学落入水中,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这样的能力。

好在随后赶来的冬泳队员,年过半百的三位冬泳队员,与之前的大学生一样奋不顾身下水救人,这个时间的老人们已经是游完一个来回准备回家。他们在体力尚可支持的情况下,奋力的救回了六名大学生。他们也努力寻找失踪的三名同学,但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选择了上岸。岸上的同学们央求他们再下水救人,他们只能遗憾拒绝。这不是见死不救,而是力不从心!

在事件的背后,在大家一片呼声值得学习的背后,诚然,社会对前几位舍身救人的大学生评价很高,那是因为在目前的社会背景这种评价更有意义, 现在世风日下,人情冷漠。在这个浮躁的市场经济时代后,雷锋精神也被很多人认为有点“傻”。也曾有人这样预言或担忧:“90后”是“迷失的、自我为中心的、无社会责任感的,甚至是“崩溃的一代”,所以出现的英雄大学生们起到的最大的作用应该是为人们的良知敲了一记警钟,而不是在于所救的人,人们甚至连救了些什么人都忽略了,但是,三个大学生换两个落水者,军医大学生就换掏粪老人,会算术的人就知道是一笔亏本生意,如果不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如果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去舍己救人,这难道会是国家的幸事吗?不,国家的繁荣还是要靠科技,军事,和那些数字的,精神如果不能转化成物质动力,那它就不能意味什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人才,也在尽力保护人才国家每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不是少数,作为未来的主人,我们更要理性的面对“舍己”救人,不要因为一时的意气用事而辜负了国家对我们的培养,父母对我们的期待。

我认为,就落水救援这一行为,不会水或水性不好,甚至一些特定情况下水性不错但体力不好的人都不应该去救援。舆论不应该一味的提倡“舍己”救人,更不应该一味指责“见死不救”。在生命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所谓贵贱之分,当然也就不存在划不划算之论。但是,他们的献身是经过理性思考的吗?他们对危机有应有的预见性吗?如果说现场没有冬泳的三位老人,那逝去的生命将是九个,甚至更多。如果老人们同样一门心思“舍己救人”,那可以肯定他们的性命也将不保,甚至会牵扯进来更多的舍己救人者牺牲。舍己的关键在于量力而为!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理性的看待的“舍己”救人,首先要想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去救人,若你没有救人的能力盲目的救人,不但没有将人救起反而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反而是忙中添乱,得不偿失。其次,我们要用更科学的方法来实施救援工作,而不是在“舍己”救人的思潮下,盲目的,跟风的去没有意义的牺牲自己。

试问‘如果是你们是那个大学生你们会义无反顾的跳下去?’如果有人说是的话那肯定是假的,因为等到了你真的遇到了才能做出你真实的反应,而且没有任何思考的时间。所以说大学生舍己救人,一命换一命的做法是不值得的。

第三篇:我看大学生舍己救人

大学生应该舍己救人

在2009年的10月24日下午2时许,长江岸边发生了一件大学生营救落水儿童事件。当时,组织野炊活动的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同学忽然听到了江中传来了呼救声,有两个小孩落水了,在场的男同学连衣服都没脱,就跳入江中救人。与此同时,同样听到呼救声的江大学城建学院的学生也从河湾下游方向数十米处跃入江中,逆水游向呼救的小孩。可是同学们大多是外地人,他们并不清楚在表面平静的江面下有数个漩涡暗藏。跳下去救人的同学中,除了一两个人外,几乎都是一游入江面就被漩涡吸附住,缓缓向江下沉去。同学们见情况危急,为了营救落入水中的人,他们手拉手搭乘人梯,接应获救者,并准备拉出还在水中挣扎的人。

可是人梯因体力不支断开,又有好几名人梯中的同学落入江中。幸而三位冬泳队员及时赶到,向水中投下救生圈,并先后救起了六名同学。然而由于场面太过混乱,营救人手又十分有限,最终方招、何东旭、陈及时三位同学没有能被营救上岸而英勇牺牲。但是事发之时江边渔民却在人们的请求下也要求说:不给钱就不开船救人。即使落水之人近在伸手可及之处,他们也只是开着音乐装睡觉。而五分钟开到的消防人员面对着学生下跪磕头请求,他们却要在这危急关头坚持什么狗屁办事程序——要等到海事局的人来了才处理。这就延误了时机,将三个活生生的生命狠心的推向死亡的渊谷。

这件事是悲壮的,是让人心生敬意的,是值得称颂的;但是也是发人深思的,是让我们中许多人的良知得到警醒。

为什么说它是悲壮的,是让人心生敬意的,是值得称颂的?因为我们在那场营救中我们失去这三个骄子(因为他们保存了人类最根本的东西——良知),而那些社会的垃圾去还存在于我们的视线。他们是我们的英雄,我无可否认。他们似乎也死得其所,因为他们心里对生命的敬意,和珍视,而且不仅仅是对自己生命,还对陌路人的生命的珍视。他们是伟大的,他们的大义之举绝不愧对英雄的称号。虽然没有人为他们雕刻碑文于江边,但是“方招、何东旭、陈及时”这三个名字缺刻在了许多人的心里。(当然也包括那些良心该受到煎熬和拷问的人的心里)道德与人性的良知,这两样在每个人诞生时上帝赋予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在这些大学生中间得到了捍卫。它们的光辉不容金钱的魔障的笼罩。愿他们

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息。

但是请看到这件事发人深思的一面,它让我们中国许多人的良知得到警醒的。

为什么我们的消防队员在这样的危急时刻还要坚持所谓的办事程序,等到海事局到来了又怎样?难道政府部门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首要目标的吗?难道人民政府不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吗?难道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只是句空话吗?难道人民政府只是一个下级部门讨好上级部门而把人民放一边的机构吗?我们的国家公务员们你们在看到这几个大学生的遗体时是否有过心灵的自责,有过良知的疼痛?还是根本就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悠然继续着办公室里为敷衍政治和人民的简单工作呢?你们有过思考吗?思考一下是谁给了你们工作,是谁养活了你们?就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你们甚至不屑一顾的人民。

还有那些渔民啊,你知道自己那时刻在做什么吗?你在残杀你的同胞,你在兄弟。你知道你索要的是什么吗?你索要的不是钱,索要的是几个年轻的生命。当你拿到那一叠钱时,是否感觉到了它是那么沉重?你有没有感觉到良知在受到拷打?有没有感觉到你那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贱卖自己那本来无价的良知和道德精神?在事后大家评论你的时候,你应该感觉不到羞愧和自责了吧,因为你没有了可贵的良知,你已经“死了”。但是我们为你感到羞愧,感到心痛。

为救落水儿童我们的英雄走了,可是谁又能说他们是带着笑容呢。类似的事件在我们的国家里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吧,我们大家也许已经想到了很多:2005年女大学生高春娜见义勇为身受重伤确遭来非议,落得身心俱伤;2008年大学生杨之亚英勇救起落水一家,却还是有人对其予以讽刺……为什么那些猛批现代大学生的恶棍们

面对这类事件时却成了哑巴?大学生真的就如你所说吗?我们从没解释过,但是我们大学生所做的就是我们反驳你那些罪恶语言的最好利器。你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吗,那你们就不会有心灵与良知的罪恶感和疼痛感吗?有,那就收回你那罪恶的语言,收起你那自认为还美丽的丑陋嘴脸;没有,那么你就已经“死了”,我们不会与“死者”计较,当然更不会理会你们的谬论。

历史贤者曾告诉我们:“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对啊,我们是不是该问一问自己是不是还“活着”。

所以说,大学生应该舍已为人。

第四篇:感动中国的大学生

感动中国的大学生?

1陈及时、何东旭、方招

感动指数9.8 怀念指数9.6 关注指数9.9

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电5091班、5092班的40多名同学,在长江干堤沙市段的宝塔河沙滩上秋游野炊。下午2点15分,在离大学生活动的地方约10米远的沙滩上玩耍的2名七八岁少年,不慎落入江中。听到呼救声,在场的十几名同学立刻向少年落水处冲去。

宝塔河段看上去比较平静,其实危机四伏,水下漩涡汹涌,沙滩边缘全是陡坎。10多位同学毫不犹豫地手拉着手,迅速向江中延伸,用这种方法拯救落水者。突然,一名同学因体力不支,手从相邻同学的手中滑落,前端的9名同学顷刻落入江中。

顿时,第二场大营救迅即展开。这时,正在宝塔河100米以外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施救,陆续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

事发后,长江大学领导迅速赶到现场,获救的两名少年已经各自回家。当地消防、海事部门也相继赶到组织搜救。由于该处地处江水回流区域,水流湍急,浅处有四五米,最深处达十几米,经过1个多小时搜寻,至下午5时50分许,三名大学生的遗体被打捞上岸。

英勇献身的三位大学生,分别是19岁的陈及时,湖北通山县人,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一学生;19岁的何东旭,湖北枝江市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一学生;19岁的方招,湖北罗田县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一学生。

2洪战辉

评比标准:

感动指数9.5 怀念指数9.2 关注指数9.6

一名普通大学生11年来不离不弃地抚养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妹妹,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掀起了一股席卷中国的亲情暖流。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三年级学生、23岁的洪战辉。他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带大了一名弃婴并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家庭。作为一名学生,他身兼兄长、监护人、老师,还要照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

洪战辉1982年出生在河南西华县东夏镇洪庄村。虽然地处偏僻,但老实本分的父母亲也让这个五口之家衣食无忧。

1994年8月底的一天,灾难开始降临这个家庭。向来慈祥、善良的父亲在连续两天的情绪不稳后,突发间歇性精神病。父亲像是变了一个人,家里的东西见什么砸什么。狂躁的父亲在砸完东西后一把抢过了一岁的妹妹,哭叫着扑过来的母亲被父亲一脚踹倒在地上,妹妹被父亲高高地举过头顶……

“妹妹死了,父亲疯了,母亲骨折了……”在怀化学院幽静的校园内,眼圈红红的洪战辉回忆道:“那是一场噩梦。”此后,洪家的生活完全变了样,洪战辉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同年冬至,父亲在村外一棵树下抱回一个包有一名弃婴的包裹,但刚刚经历丧女之痛的母亲根本无法接受这名女婴。而洪战辉看到有一双大眼睛的女婴时,冥冥之中他认定将这名弃婴养大是他命中注定的责任。

3栾丽君

评比标准:

感动指数8.6 怀念指数8.1 关注指数6.9

本报去年9月份报道的《失散22年妹妹欲捐髓救姐命》中的姐姐栾丽君,得知自己暂时不能进行移植手术时,她毅然决定将别人捐赠的10万元救命款转捐给另外一名白血病患者,此事在3月15日经新华社以《白血病女子转捐10万救人》为题报道之后,全国数十家媒体相继进行了转载,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栾丽君的义举感动了中国。3月16日下午,记者再次通过电话联系了仍在家中巩固治疗的栾丽君,对此事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深入采访。

4徐本禹

评比标准:

感动指数9.3 怀念指数8.3 关注指数8.8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他离开了;在贫穷的小山村,他到来了。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他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他点燃的火把,刺痛着我们的眼睛。他放弃了读研的机会,只为兑现一个对山区孩子的承诺,只为大山里那份深切的渴望。我们为他的平凡而感动,为他的质朴而震撼。徐本禹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青年人的希望,中国的希望——徐本禹,华中农业大学支教志愿者。

5杨济源

评比标准:

感动指数8.6 怀念指数8.1 关注指数7.9

在杨济源的志愿者证上,无偿献血、迎接地震灾区伤员、保护西湖环境„„一连串的红章记录了他的公益历程。在他所就读的浙江工业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他被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标兵。

进入大学后,杨济源每年都会参加无偿献血。2009年6月,他因疲劳生病住院两周,刚刚康复,就瞒着大家去参加无偿献血,同学们发现了劝他,他说:“为社会做好事,是我应尽的责任,我是成年人了,我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 辅导员周丹妮回忆说,杨济源对公益活动特别主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批四川籍伤员被送达杭州医治。杨济源一清早就去火车站,帮医护人员抬担架、运送伤员。他曾经说过,虽然去不了四川,但自己可以在后方出一分力。

6刘家霖

评比标准:

感动指数7.6 怀念指数6.8 关注指数6.5

2009年8月22日,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2008级学生刘家霖,不顾个人安危,在山东省乳山市海边勇救一名遇险女大学生,不幸被碾轧在拖拉机底盘下,身受重伤,经过近两天全力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刘家霖同学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在高校和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他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为表彰刘家霖同学的先进事迹,教育部决定授予刘家霖同学“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广大青年学生要向刘家霖同学学习,学习他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广阔胸怀,学习他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不为[1]名利、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7刘治云 评比标准: 感动指数6.5 怀念指数7.3 关注指数6.1

青海新闻网讯 大学生刘治云见义勇为、勇擒歹徒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正当社会各界纷纷赞誉刘治云的时候,刘治云却说:“荣誉不应该只属于我一个人。”

1月21日,记者在刘治云的宿舍,见到了那天晚上和他一起抓获歹徒的4名青年。他们分别是刘成德、王印吉、马益智和韩贵文。他们当中,马益智和韩贵文也是在校大学生。

他们告诉记者,当他们从报纸上看到关于刘治云见义勇为的报道后,都为刘治云感到高兴。马益智和韩贵文说,抓歹徒时,没有想过会得到什么荣誉,只是在做一名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每个人看到这样的事情都不闻不问,甚至避之唯恐不及,那么只能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因此,当他们听到有人喊抢劫时,就义无反顾地和刘治云一起冲了上去。之后,他们觉得只是做了一件小事,这样的事,即使自己不做,也会有人做。

已经工作的刘成德显得更沉稳些。那天晚上追歹徒时,就是刘成德抽出皮带将歹徒手中的尖刀打掉的。刘成德说,当时他边跑边抽皮带,他觉得手里应该拿件“武器”,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更快地制伏歹徒。

王印吉在这4人当中性格比较内向,谈起那天晚上的事,他说,当时,刘成德大喊一声:“追。”等他反应过来时,其他几名同学已经追了出去,于是,他也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

8人链救人 故事再次发生在湖北。在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人链救人”后,2009年12月6日,咸宁淦河边,4名大学生组成“人链”,从刺骨的冰水中救起落水母子。他们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咸宁学院的学生王洪、刘康、王力和吴超。

相关文章请关注

郑州夜场招聘、创业网

第五篇:思想汇报(长江大学生那个舍己救人事件)

尊敬的党组织:

最近我一直在默默地思考着长江大学大学生英勇事迹,见义勇为是一种风险极大的道义行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和国家文明水准的集中表现。这种行为出自个人良知和良心的驱使,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所以更显出它的高尚。见义勇为者多半是在本能的正义感支配或冲动下采取行动的,丝毫没有想到要表现自己或以此来捞取什么好处。这也正是人格光辉的闪光点的集中体现。

在我们民族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中,“以天下为己任”是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知识分子倡导并践行“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人生信条。秉承着这一传统,他们前赴后继,把挽救国家危亡、民众疾苦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成为民族振兴的中流砥柱。正是因循着这一历史脉络,一代代知识分子坚守理想,坚持对道义的追求,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不懈奋斗。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的大学生们的行为,表明青年一代大学生传承优良传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体现为社会成员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所负责任的深刻认知,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必有深刻的道德情感和坚定的信念,定会坚守理想、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甘于奉献。一个民族没有什么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青年更宝贵。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的大学生们的选择,是一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

但有人却争论不休,舍己来救人这是不是一种价值交换,更确切地说,是不是等值或值得。这种观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出发点来说,它反应的是在衡量这种光辉事迹的本身的精神价值而不是在简单的物质学层上。

长江大学大学生们的壮举回答了人们的疑问。他们都是大一新生,虽然缺乏历练,但危难之际毫不犹豫结成人梯救人;他们没有受过救灾、自救的训练,很多人甚至不会游泳,但在生死关头义无反顾手拉着手走进冰凉的江水。难道他们当时会去想要付出多少代价和获得多少回报吗?

他们的义举挽救的不仅仅是落水少年的生命,更是拯救了民间关于舍身为人的猜疑。三张青涩的脸庞让我们更加记得他们的身影。CCTV新闻频道主播长啸播报新闻时说到:“这两天有这样三张面孔揪动着大家的心,他们是湖北长江大学的三名大一新生。24日下午,为了营救两名落水少年,这三名年轻的男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我想再次重复下他们的名字和身份,想让大家再来看一看他们那年轻而青涩的面孔。”作为大学新生,本有如花的大学生活却撒手人寰,这种大爱无私的生命至上的价值观足以感动中国。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

因此,在大学阶段,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善于创造。既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要积极陶冶文明素养;既要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要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要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要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不断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同时,学习他们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广阔胸怀,学习他们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牢固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矢志不渝地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终身奋斗。

汇报人:

2009年12月

下载大学生舍己救人感动中国(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舍己救人感动中国(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思想汇报:感动中国蜕变自我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这次的党课理论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加深了对党的性质的认识,结合今天的《2009感动中国》的观看,我加深了对党的先进性的体会。 为关注留守儿童,女孩李......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2007十大人物昨颁奖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获集体奖 天天新报 2008-02-18 14:27:09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触动......

    感动中国2013

    2013感动中国观后感 看完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后,心里有着各种感受。他们凭着自己的双手,为人民,为社会奉献了这么多的爱,他们那种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每......

    感动中国2012

    总有一种感动让你流泪满面 ——《感动中国2013颁奖典礼》观后感 1413班孙睿哲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13颁奖典礼》终于在2013年2月19日晚在央视播出了,观看过程中,几度眼眶......

    感动中国[本站推荐]

    《感动中国》观后感 张传雨我总以为诚信,奉献,助人为乐等这些美好品德早已远去,如今的社会早已变成污浊的社会,欺诈贪污受贿„„充斥其中。看了《感动中国》,我才知道我彻底的错......

    感动中国2012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朱光亚: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颁奖词】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

    感动中国

    隐形的翅膀 ——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感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个人的故事,最令我悲伤,但同时也最让我感动。那就是失去了双臂,但却身残志坚,被感动中国评委浮云“隐......

    感动中国2017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孙家栋 ——星斗焕文章 #感动中国#【孙家栋 功勋科学家】87岁的孙家栋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