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查称当前大学生择业首选外资合资企业公务员其次
调查称当前大学生择业首选外资合资企业公务员其次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 阚枫)中国教育报刊社今天发布的《大学生蓝皮书》指出,当前大学毕业生择业首选是外资、合资企业,其次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薪酬成为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此外,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成为大学生毕业工作的首选地。
27日,中国教育报刊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发布会。蓝皮书调查围绕大学生生活形态这一主题,基于全国范围内的一万份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大学生的健康观、情感观、消费观、媒介观、就业观、公益观。
近日,有关201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将迎来“更难就业季”的消息持续引发关注。蓝皮书显示,调查发现,在择业方面,大学生毕业工作的首选是外资、合资企业,其中,男生的比例为31.7%,女生的比例为39.7%;其次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男生的比例为26.9%,女生为30.4%。相比之下,选择毕业后去民企、私企工作的大学生比例较小,男生的比例为10.0%,女生仅为4.4%。蓝皮书分析,由于当前社会生活压力增大、工作流动性大、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群体逐渐倾向于选择工作环境稳定、具有较好社会保障的工作,因此国企和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成为近年来大学生工作选择的重点,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就是这种就业心态的生动映照。
同时,工资薪酬相对较高、发展机会较多的外企或合资企业也是大学生群体考虑的重点。相比之下,资金实力较弱、工作环境不够稳定的民企和私企则较少有大学生问津。
蓝皮书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选择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落差,外资、合资企业待遇高、个人成长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等工作环境稳定、福利保障好,但这些单位毕竟人才容纳量有限。比较而言,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有更大的人才需求。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应积极转变观念,到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就业同样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此外,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最看重的前三位因素分别是:薪资福利、发
展空间和个人兴趣。薪资福利反映了大学生面对现实生活压力,更加看重工作所带来的物质报酬,所占比例高达63.6%;职业发展空间的注重,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的重视,职业选择目光更加长远,所占比例达61.5%;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兴趣与职业生涯的结合,个人兴趣成为工作的重要动力之一,注重个人兴趣的比例也高达48.7%。
在就业压力下,专业对口不再是大学生选择工作时注重的因素。专业对口的关注度仅为19.2%,远远低于薪资福利、个人发展空间、个人兴趣等因素,在九个相关因素中仅排在第七位。
在就业地域选择方面,调查显示,对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而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仍然是毕业工作的首选区域,其所占比例最高,为38.2%;其次是沿海开放城市,所占比例为29.3%。农村大学生毕业工作的首选工作区域为沿海开放城市,所占比例为32.3%;其次为内地省会城市,所占比例为24.9%。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由于受经济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选择一线城市作为工作区域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大学生。
相比之下,毕业工作区域选择为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群体比例非常低,即便是中小城市,也无法吸引足够数量的大学生。城市大学生愿意去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工作的比例仅为1.5%,选择中小城市的比例为9.5%;农村大学生选择边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的比例仅为3.5%,选择中小城市的比例为14.7%。
蓝皮书分析,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差异、户籍制度等因素导致社会公众城乡观念严重,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近年来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工作地域选择普遍倾向于一线城市。
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农村大学生,切身实地的农村生活体验与城市大学生活对比之下,他们更是倾向选择大城市为工作地域。但是,受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增大的影响,沿海开放城市以其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发展空间而增加吸引力,在毕业生去向城市中仅次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择业调查:考公务员最有吸引
大学生村官择业调查:考公务员最有吸引
自2008年国家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已达29万人之多。3年一道坎,大学生村官在选聘期满后将面临重新择业,2011年起这一问题开始显现。
“想走的走了,想留的却难留”
在湖南湘乡市东山办事处塔子村,大学生村官周鑫担任村支书助理一职。“其实不想走。”周鑫说,从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真正成为一名村官,自己收获成长了太多。“一些人认为农村穷、偏僻,都不愿意来,但3年的村官经历让我爱上了这里的工作。” 塔子村有2000多村民。3年来,周鑫走村串户做群众工作,村里的百姓她几乎都认识,村民们也对这位大学生的勤奋热情赞不绝口。在周鑫看来,农村虽没有城市繁华,但大学生的价值在这里能得到充分尊重和展现,哪怕是帮助村民做了一件小事,所获得的成就感也是无法言喻的。
然而如今,她突然开始有了一种失落感。和周鑫一起下乡的村官们,在签约期满之前考取公务员(微博)“都走了”,而周鑫想留却不能真正留下来。
因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村务上,周鑫的公务员考试成绩并不如意。尽管她参加了村民选举,现在已经成为村委会委员,但因为无法解决事业编制,她不 免为长期留村的身份问题和经济状况开始担忧。“在村里任职却没有正式的身份,感觉总是‘村外人’;村官每月1485元的微薄收入,养活自己都难,要想长期 待下去这些都是问题。”周鑫说。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一部分大学生把村官当做缓解就业压力的选择,希望经过在任3年的复习能考取公务员。而真正愿意留在村里做事的村官,又难以争取到事业编制,微薄的收入让生活难以为继。
五大出路不容乐观
当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去向,为其提供了“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学习深造、另行择业”五条出路。半月谈记者走访了解到,当前,对大学生村官最有吸引力的仍是“考录公务员”。
根据政策,拥有2年以上村官资历的考生,可以享受加分或者特招岗位的优惠。因此,不少大学生村官几乎从进村那天开始,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复习考试,为期满后的出路做准备。尽管不少地方的公务员职位已经向大学生村官倾斜,但对于庞大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吸纳能力毕竟有限。目前的情况是,公务员队伍日趋饱和,吸纳村官比重也逐渐下降,大学生村官考公务员无异于重新挤上“独木桥”,难度不低。
对于许多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学生村官来说,留村任职在很大程度上也并不现实。“留村任职的大学生必须经过村里的选举,而参选者 要具备本地的户籍,否则就没有被选举权。”在湖南长沙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建军介绍说,即使大学生是本地人,能通过选举担任村干部,但不属于公务员,也 无法解决事业编制,所以留村任职对大学生们缺乏吸引力。
选择自主创业或学习深造的村官,在历届大学生村官中数量也并不多。一份来自长沙县大学生村官的报告显示,自2008年来,共有611名大学生村官在当地任职。目前,有130名考进公务员和金融机构、事业单位,仅有11人选择自主创业,2人选择深造学习。据2011年最新出版的《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有6万名大学生村官面临分流,2012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7万。目前,全国共有1.95万名大学生村官有了创业项目,其中独立创业的5916人,合作创业的1.36万人。
“由于缺乏经验和资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出路并不乐观。政府能够提供的扶持资金更是有限,难以带动起他们的创业热情。而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专升本、考研(微博)等优惠政策,不具备太大的吸引力,因为深造后又要面临就业的竞争压力。”李建军说。
既要广开渠道,更需转变观念与心态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由于有3年聘期满后可以续签的政策,许多没有考取公务员的大学生村官选择了“续签3年”,暂时缓冲就业压力。但专家分析,随着村官政策的持续实施,待分流的大学生村官人数必将逐年累加,供求差额将使大学生村官的就业安置压力增大
“大学生村官下到农村,给农村带去新的血液、新的活力、新的机制,用积极的力量激活了农村发展。所以,政府和社会也应为他们的出路提供便利和服务,实现他们自身的发展。”长期关注大学生村官现象的湖南师范大学(微博)副教授丁加勇说。
长沙县委组织部基层办副主任李顺林说,现在政府也在不断为大学生村官们开拓更多的就业渠道。
比如,湖南省制定了选调生定向选拔、专项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报考公务员、公开择优选拔乡镇或县直单位领导干部、事业单位招聘、事业单位吸纳、鼓励企业招聘、支持创业、留任村干部或续聘、支持继续学习等10条优惠政策。
“大学生村官们在期满后可以充分考虑企业应聘这一途径。”丁加勇认为,不少企业非常看重村官们在基层的吃苦耐劳精神。拥有服务村民经验的村官们对农村市场了解深入,具备和基层百姓沟通的良好技能,因此企业乐于向他们伸出橄榄枝。
一些受访专家表示,要从源头上解决村官的出路问题,首先需要改变他们“考上大学就是跳出农门”、“进了编制就有了铁饭碗”等狭隘观念。农村大有可为,国家对于农业现代化的重视会对农业专业人才产生更多的需求。
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克服“等、靠、要”思想,要利用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和信息等,结合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更多地尝试发展创业项目,实现自主创业。
“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是一个正常现象。在农村的几年,本身就是一个锻炼的过程,一个缓解就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和不足都非常明显,但 村官的经历带给年轻人很多磨炼,也促成了他们的成长。事实证明,真正沉得下心在基层做事的村官,往往能力提升更快,无论他将来走向什么岗位,都将是一笔宝 贵的财富。”丁加勇说。(《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7期,记者 谢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