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书共读
好书共读——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读了十几年的书,包括教科书,我的书不计其数,也不书每本书都印象深刻,但是总有那几本书,深深地打动心扉,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觉,好书,就像一位良师,把世间的道理一一为你分说。
记得第一次读《欧也妮葛朗台》一书是在小学五年级,当时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美好,欧也妮很善良,当时老天不会眷顾善良的人,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因而常常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
等大一些,再看一遍,感触更深了。巴尔扎克塑造的老葛朗台形象,已成为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人物而广为流传,在葛朗台的身上,却丝毫找不到一点宗教徒笃信教义的影子,倒是能瞥见对金子贪婪的欲望燃遍周身的表现,即使在弥留之际,葛朗台对黄金的痰盂与执着也丝毫没有减弱,所以当神甫一出示“镀金的十字架”时,这位“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变活了”,接下来就想攫取到手,--离开金子,他是死不瞑目呀!金子就是他最现实的上帝,是他全部信仰的寄托所在!葛朗台是一个宗教徒,但宗教的教义究竟对他有什么约束力呢?可见,在19世纪初的法国,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宗教引导的国度,很多东西已经在慢慢变化。
欧也妮--欧也妮是这部小说中最为善良、纯洁的一个人物,整部小说就是以她的悲剧人生为中心线索的。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与老葛朗台、夏尔、德·蓬风等人的对比中逐渐呈现出来,她所遭遇的人生苦难越多,周围其他人物的虚伪、丑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宽容、慈爱也越显分明,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在苦难中并没有退缩,挫折并没有打倒她。一个暗淡而凄惨的童年,使得她对爱情更为渴望,甚至不惜拿出全部的积蓄助恋人夏尔到海外谋生,她勇敢地反抗父亲,不为他的淫威所屈服。为了爱情,她苦苦等待多年,终日思念、牵挂远在万里之外的恋人,无私的爱换回的却是无情的背弃。在海外发了财回来的夏尔贪慕名利,抛弃了欧也妮,想娶一位贵族的女儿为妻。遭受巨大打击的欧也妮独自承受痛苦,而且以德报怨,依然宽容地对待夏尔,并拿出巨款替夏尔还清了父债,成全了他与贵族小姐的婚事。欧也妮的这种爱情是纯洁、高尚的!
当周围的人都陷没在金钱的魔沼中,并甘心被其吞噬整个生命时,欧也妮对待金钱的态度也是与众不同,尽管她所拥有的财富不断增加,她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只在向往天国,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洁的思想,不断地暗中援助受难的人,她用金钱去兴办慈善事业,而自己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我觉得世界上伟大的人也莫过如此。她,就是那个社会的奇葩!
夏尔,在陷入父亲去世的时候得到堂姐的悉心关照时,也体会到爱情的伟大,但是他去海外经商,原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逐渐发迹从小埋下的自私自利的种子开始萌芽,使他逐渐成为一个毫无廉耻心的掠夺者和高利贷者,一心只想发财,为此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夏尔的这种堕落发展到极至就是背信弃义,抛弃和欧也妮的感情而去追求一个贵族的女儿,以实现自己追逐名利和往上爬的野心。夏尔的堕落是整个社会环境影响的产物,表明金钱已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人际关系和情感领域。
葛朗台太太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生活十分俭朴。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对自己的丈夫可以说是百依百顺,从不反抗。这种逆来顺受的态度事实上不仅助长了葛朗台的专制和吝啬,也给自己和女儿欧也妮带来了苦难。
德·蓬风庭长--欧也妮的追求者,相貌丑陋,却自以为是。苦苦追求欧也妮,目的是获取她的百万家产。性情狡诈、吝啬,送给欧也妮的礼物望远是一束鲜花。虽然实现了娶欧也妮为妻的目的,但最后还是早早地去世,未能占有她的财产,落得个可笑又可悲的下场。拿侬--葛朗台家的女佣人,勤劳肯干,对主人忠心耿耿,心地善良、纯朴,富有同情心,但是头脑简单无知。克罗旭神甫--德·蓬风的叔叔,克罗旭党的领导人物,老奸巨滑,工于心计,贪图金钱,为人处事常常违背了一个神职人员的应尽职责。
好书共读——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在那个时代,金钱就是一切,人们为了金钱不择一切手段,什么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抛在脑后,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让我更加觉得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为自己的目标好好奋斗,因为在那个吃人的年代,对于像欧也妮这样的女孩子来说,这些就像是耶稣,是信仰,是梦!而今天,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不能糟蹋,要更加努力,以报答那些为我们的幸福付出生命的先烈们!
第二篇:亲子共读好书(精选)
“亲子共读好书”活动,家长评语:
这个暑假,学校举行了一次“亲子共读好书”的活动,平时不爱读书的孩子,也积极地拿起书本,有滋有味地读起来,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身感欣慰。
在周末,我们也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孩子共读好书,一起进入这书的世界,共同书中的快乐,一起学习书中的益处。
暑假期间与孩子一起阅读了一本《雷锋的故事》,书中描述了雷锋同志所做的一切好事多是从共产主义这个角度出发的,反映出了革命战士一切服从党的安排,一切从革命利益出发的崇高品质。读到这里,我被雷锋这种以大局利益为重,甘心情愿做无名英雄的精神所感动,孩子也会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品质,学习他那高尚的情操。
伟人出于平凡,崇高寓于平凡。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指导孩子学习雷锋,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万丈高楼起于垒土。雷锋同志经常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时刻为人民着想,他的精神将永放光芒!
希望孩子日后以雷锋为榜样,从小事做起,处处为人民服务,认真学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第三篇:读好书[模版]
《小小的梦想》
————《宝葫芦的秘密》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的书,叫做《宝葫芦的秘密》。这本小说讲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做事不爱动脑筋,不愿费力气,一次他做在梦里梦到自己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要什么有什么。王葆乐坏了,没想到适得其反,倒惹了一身麻烦。比如他跟同学们下象棋,刚想吃掉对方的马,那马就直接飞到嘴里去了;想要玩牌,刚拿起牌,就发现别人的牌跑到他手里了;考试时,他不会做题目,宝葫芦把他跟同班的一个数学很好的同学调换了试卷。王葆什么也不能自己动手做,很没意思。而且宝葫芦帮他得到的东西往往都是把一些公物或者别人已经制作出来的东西般到他家,弄得大家很奇怪地问王葆,王葆只能处处躲避追问,失去了朋友同学。宝葫芦的所做所为简直要把王葆变成小偷,骗子和强盗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什么事都是要用你的劳动的成果换来,不能要不劳而获的东西。就拿这个宝葫芦来说吧,当你觉得你要什么有什么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开心、很快活,可是当你发现这些东西是偷来的时候,你心里又会怎么想?不劳而获的东西在你的面前你会吃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贪图小利的人,这个宝葫芦的故事正告诉了我们,不能要不劳而获的东西,要用自己的劳动而换来的成果才是最珍贵的。有了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成果,才知道劳动的辛苦,就不会把别人的劳动不当回事了。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宝葫芦偷了东西我若接受了,也就等于是我偷了东西,时间长了我就会养成好逸恶劳的坏毛病。我提议,大家来一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偷任何东西,也不拿不劳而获的东西。
王葆最后把宝葫芦扔了,我们大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的是认为王葆把宝葫芦扔了是不对的;而有的人却认为王葆把宝葫芦扔了是一种正确的选择。我是这样认为的,王葆把宝葫芦扔了是不对的,因为既然王葆认为宝葫芦做得不对,那就应该提早地对宝葫芦说说自己对它的意见,而不是对宝葫芦大喊大叫的,我想如果宝葫芦真的懂得主人心里想什么,就应该和王葆一起做王葆自己想做的事,那宝葫芦也就可以和主人成为最好的一对了。我们不能收不劳而获的东西,但是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诚实的人。
——读《夏洛的网》有感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夏洛的网》,它令我心潮澎湃。这本书主要写了小女孩弗恩就下了一只落脚猪,当她把猪养到父母不同意再养时,送到了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在那里,小猪威尔伯与蜘蛛夏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夏洛知道威尔伯的命运将是熏肉火腿时,义无反顾地编织出各种奇异的文字,救下了小猪。从此,威尔伯有了一个安享天年的晚年,但这时,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为了小猪,夏洛奉献了太多太多。当威尔伯孤单时,是夏洛陪伴他一起走过了无数个漫长、难熬的黑夜,给小猪带来了快乐;当威尔伯面临宰杀时,还是夏洛,用爱编织成了大网,拯救了小猪……至今,我依然记得夏洛在临死前编织的“谦卑”二字,它们在我心中,是在赞美夏洛。夏洛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为了回报吗?不,当然不是,友谊是不需要回报的。为了朋友,夏洛无时不刻不在忙碌着,即使在临死前也在为威尔伯着想。这难道不是人间最纯真的友谊吗?此刻,我的心中不免泛起阵阵波澜。
感动之余,也引起了我的沉思。在如今这个处处充满竞争、人人想成为人上人的社会,这种纯真的友谊还多么?难道过惯了舒适生活的我们已经不习惯这种人世间最平凡的友谊了吗?
想着想着,我的思绪不由地回到了几天前……那天,我正在闷头认真地做作业,朋友走过来问了我一道很难理解的奥数题。“那是我思考了好久才想出来的题”,我把头一扭,心想:“我花费了精力、时间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题,凭什么你不动脑筋就可以知道答案?我才不干呢!”于是,我摆了摆手,说了一句:“这道题我也不会做,你去问别人吧!”看着朋友失望地走了,我心里还暗自得意。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脸红。夏洛为了朋友可以付出那么多,可我却如此小气,真是太不应该了。
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我想,我们应该向夏洛学习。她虽然只是一只又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如此多令我们人类为之感叹的事,那我们,就更应该凡事多为朋友着想。
《黄瓜国王》读后感
寒假中,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名字叫《黄瓜国王》,它是奥地利的克里斯蒂娜•涅斯玲格写的。
书中主要讲了去年复活节星期天吃早饭时,“我们”发现来了一位奇怪的客人,他自称是库米奥利国王二世,出生于楼梯里顿家族,来“我”家请求避难。他讲话总是把“我”说成“我们”,“你”说出“他”,读了书中的解释,我都没有明白呢!爸爸很喜欢库米奥利——黄瓜国王。后来,他觉得应该帮助黄瓜消灭地下室里的库米奥利人,黄瓜国王就是被他们赶出来的,不过,这是黄瓜国王的错,所以才被赶出来的……爸爸为什么要帮黄瓜国王呢?因为黄瓜说他会给爸爸一辆美国汽车……其实他是骗人的。因为后来爸爸得了脑震荡,所以需要休息。爸爸休息时,尼克就把库米奥利国王送走了。
一根黄瓜当上了国王。一根黄瓜、一个茄子或者是一个番茄,也是很容易让人上当的。但是,书中的黄瓜国王,他应该把自己教育成好国王,这样,库米奥利人才愿意让他当国王。库米奥利国王,他真会这样做吗?这我也不知道。
读了这个故事,我忽然明白:一个人靠欺骗,是绝对不会取得成功的。就算他暂时风光一场,他的嘴脸终究会被人揭穿的。俗话说得好:“骗得了初一,骗不了十五”。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电视里的骗子,打着幌子,到处招摇撞骗,害人害己。最终,都如黄瓜国王一样,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当然,今后当我们遇到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也一定要清醒地看清对方的本质,我们只能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串词
读书能致远,寒假我们班孩子读的书有关于朋友间友谊的,像《我们的友谊刚刚好》,《夏洛的网》这几本书书告诉我们友情是比任何珍珠,宝石还要珍贵的东西。!有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书,像《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告诫我们应该和野生动物做朋友,真诚的对待和爱护他们,有启发我们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书,像《永远的布谷鸟》,有面对困难不要放弃,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困难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还有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异想天开、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踏踏实实、辛苦努力,才会有快乐和收获书,像《宝葫芦的秘密》,还有教会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待隐藏在黑暗中的坏人的书《黄瓜国王》等等。
宝葫芦的秘密》讲的是,一个叫王葆的孩子,在一天得到了一件宝贝——宝葫芦,从此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一切都来得那么容易,让他吃不了、用不完、玩不尽。可王葆却没有因此感到幸福和快乐,而感到很苦恼,终于有一天,他想把宝葫芦扔掉、砸掉、烧掉,再也不想要它。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异想天开、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踏踏实实、辛苦努力,才会有快乐和收获。李臣润
《黄瓜国王》讲述了一个黄瓜是怎样骗人的,它把家人们骗得团团转,只有“我”和“姐姐”还有“爷爷”没有被骗,还厌恶黄瓜国王,最后写了“我”和“姐姐”是怎样识破黄瓜国王的诡计,并且拆穿它的。今后当我们遇到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也一定要清醒地看清对方的本质,我们只能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王文月
在生活中,对朋友多关心、多爱护,特别是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更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们,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就像夏落的网中的夏落一样,为了真正的友谊,尽全力去帮助别人。《夏洛的网 》王书贤
第四篇:读一本好书
寻找幸福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放下教师的威严,会不会让学生养成不严肃的学习态度和散漫的学习风气?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到底应该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近几摸爬滚打的教学实践使我有了一些心得并摸索出了一些方法,但总觉得这些想法和做法过于琐碎,不成系统。翻开《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享受,那流畅的笔触、朴实的语言、发自内心的感想,流露的是一种对教育的深情,一种对学生的深情,一种毫不掩饰的欢乐和幸福。于是催我提笔,把所思诉之笔端。
在书中,魏老师以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魏书生在书的自序中是这样写道的: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的天晴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一段历史。看到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神圣与伟大。在书中也使我明白要育人,先要育己,魏书生的‚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篇章给我印象最深,育人是永远的,育己更是永远的,战胜自我不容易,超越自我更需要毅力、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掩卷沉思,我顿时有了更坚定的想法与实践的热情。——‚让学生佩服你 ‛是班级工作的基础
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巧用心思上好每一节课,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一名教师的基本职责。教育,离不开言传。传道、授业、解惑,都必须言传。前年,我是一名教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年级的孩子一方面年龄小、注意力难集中;另一方面,思维形象,直观,当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现时, 他们的注意力会特别集中,思维也随之活跃,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兴趣浓厚。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演示操作,使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大脑,获得鲜明、清晰的表象,然后引导深入学习。通过学生学习实践,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因而我更坚定继续使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能营造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这样的过程孩子喜欢上了老师,佩服老师,教育的良好时机也就到了。
——‚遇事商量‛是班级工作的雨露
魏书生不只一次地说过‚也许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条是胜过他们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商量商量‛。的确,这‚商量商量‛,就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但却难以做到的。为什么‚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沟通。
看了魏书生与学生商量的案例后,我回想以前,刚毕业时接了一个大家都头痛的班级。那时的我遇事就与学生商量。很多老教师都一直摇头,说:‚你会让孩子爬到你头上的。‛最后,出乎大家的意料,商量这一方法的结果比以往的‚独裁制‛效果好很多,商量让我拥有了8位得力的班委,他们也在的我带动下学会了与彼此商量,处理在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比较棘手的问题;商量让我获得了很多‚捣蛋包‛学生的信任,在与他们的商量中他们自己找到了自己进步的起点,看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寻到了自己进步的理由。商量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润滑剂,会让教师的脾气不再暴躁,会让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慢慢拉近,会让班级的管理越来越井然有序。
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魏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魏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魏老师教的是中学,我们教的是小学,他的方法我们未必拿来就能用。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评判与超越。对于我而言,我要学的他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说: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第五篇:最新读好书心得体会
最新读好书心得体会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偏才少年”、“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