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情与无情》演讲稿
《多情与无情》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多情与无情”。Now,be quiet!please listen to me!
按标题的顺序来,既然“多情”排“无情”之前,那我就先说“多情”吧!或许大家听到“多情”这个词的时候,第一感觉都会觉得这个词不好。因为我为人很单纯,学识又浅薄,所以想不到更不堪的词来诠释它,就只能用“不好”来形容可怜的它了。什么叫不好?又怎么个不好法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平时随口就会说的一句话:“你看那人,挺多情的。”其实言外之意,就是这人蛮花心的。无形中,“多情”就被大家列入了贬义词的黑名单。但在这里,我就要为它鸣冤了。
在我看来,“多情”即使不能成为褒义词,也将会是名副其实的中性词。古往今来,哪个帝王将相不多情?康熙微服出巡,处处留情,传为千古佳话,人家那叫风流、倜傥;那凭什么张口闭口崇尚人人平等,以人为本的现代,我们只不过是多瞧了几眼赏心悦目的事物,就会被批斗成是下流、花心呢?难道真是人言可畏吗?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完全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我就认定“多情”是褒义词了,那完全可以把它解释为博爱,一花,一树,一菩提,多情是我,博爱亦是我!
说了这么久“多情”,也是时候聊聊“无情”了。说道“无情”,大家或许对这词的印象也不是太好。但凡事我们都得从辩证唯物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否则就太片面了。我们平时会经常听到“法不容情”这个词,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秉公无私是法律的代名词,所以说法律是绝对无情的,要想在法律面前谈感情,那真的是只能伤感情了。
每晚8:30我都会准时收看央视的《大家看法》栏目,在前几期节目中,讲述了在外打工的两兄弟因救母心切(母亲重病住院,急需医药费),而持刀抢劫的案件。其实站在道德的立场来说,兄弟俩是罪有可恕的。孔孟之道,百善孝为先嘛!以致于社会上有好多人都为哥两抱不平,律师免费为其打官司,群众更是联名上书,企求法官可以从轻量刑,但这些在法律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最终还是维持原判,分别被判三年和两年有期徒刑。其实站在整个社会利益的角度上来考虑这个案件的话,这样的判决完全是合情合理,更是公正无私的。因为在法律面前根本就不存在好的犯罪动机还是不好的犯罪动机,只要你一旦触犯法律,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任谁也逃脱不了。
其实“有情”和“无情”的差别就在人的一念之间,有时候它们俩就像平行线,看似永远也不会相交;但有时它们俩就如同心圆,说不准谁包围谁,却是谁也离不开谁……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第二篇:《多情剑客无情剑》读后感
开头第一章,两个场景仿佛一出独幕剧。确实写得非常好,完全有资格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在提到沈浪那一节时,李寻欢对若早生几年可与沈浪结交悠然神往,作者却说,殊不知许多年后,他李寻欢会比沈浪更受人推崇。还有从小说中的许多语句都可以看出:作者是要刻画一个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李寻欢,说他的行动都是从爱出发的。
不过我个人觉得全文似乎没有什么震撼的事可以表现李寻欢那种伟大的人格。
李寻欢的事迹,中了探花,终因看不惯官场而辞官;为了朋友情谊,将心上人让出;走关外散尽家财;对阿飞无比的关切;又因朋友情谊表现一种“心软”,这主要体现在不揭穿龙啸云上,很能理解人。是这些琐碎的事体现了李寻欢伟大的人格。
是的,小李飞刀所杀或所伤之人都是该杀或者该伤之人。
古龙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可见人性之复杂。李寻欢也不例外,他也会耍心计,也会说谎骗人,也会伪装自己,这是人性的本质,但李寻欢的心却是善的。在人性阴险的存在下,李寻欢总是表现一种不忍,一种理解,一种关怀,一种爱,他并没有什么为国为民的壮举,但就那些琐碎的事,那需要一种怎样的胸怀?
由此可见李寻欢人格的魅力与伟大,他感染了欲向人类报复的阿飞。
整篇小说,以李寻欢重返中原开始,以梅花盗猖獗江湖开始,以阿飞闯入中原开始,以一件金丝甲的争夺开始。这些事错综复杂的联系在一起,扯出了李寻欢的过去,扯出了江湖中的恩恩怨怨,扯出了爱恨情仇,扯出了人性的卑劣,但也扯出了人性中善良与勇敢开拓的一面。
梅花盗到底是谁?李寻欢怀疑是林仙儿,但终究没有确认,到小说的结束,也没再提出。小说以最牛帮金钱帮帮主上官金虹的死为结束,从似乎什么都知道的天机老人早已看不惯上官金虹这一点可以看出,金钱帮确实有很大问题。难道上官金虹是梅花盗?作者没有说。
古龙小说中,从不缺少充满哲理与直指人性根本的句子,《多情剑客无情剑》当然也不例外。如,有些事,你明明知道做了一点作用都没有,但还是非做不可。
第三篇: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原文及赏析
《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古诗全文如下: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前言】
《赠别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牧为一位红颜知己而作,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注解
1、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2、尊:酒杯。
【翻译】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鉴赏】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此诗亦可见此意。
第四篇:多情柳永
多情柳永
关键词:
柳永
多情
离情别苦
婉约词
中文摘要:柳永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一生之中创作的很多词都体现出了离情别愁的感情,将一个个离别的画面生动灵活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仕途的坎坷、生活的潦倒,使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进而沉溺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从此以后他不断地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找寻寄托,这也成就了今天如此多情的柳永。
柳永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一生之中创作的很多词都体现出了离情别愁的感情,将一个个离别的画面生动灵活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词达人意,意现于词。这种感情主要体现在柳永最著名的词《雨霖铃》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在这一句中采用铺叙衍情法,将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以及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和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细致的描绘和刻画出来。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即景言情,情由景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这种特点在他的很多词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这首词的下片中讲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深刻的道出了柳永对于离别的苦涩之情。自古多情的人便多愁善感,离别更搅动他们心中的哀伤,更何况恰恰又正值冷落索然的清秋时节,自始就敏感多情的柳永怎么能够承受的了心中的这般痛苦折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与歌妓的深切的朋友情谊,将离别的场面刻画的更加淋漓尽致。词人此时满心的伤怀,唯有借酒消愁,可是自古李白就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体会,今天的柳永又怎么会不了解这样的事实呢?尽管酒醒以后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一丝杨柳,更能够看出柳永是多么的不舍,而此时天上的月亮就像地下的人一样,不能两全,岂不更令人满心悲伤?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知己永远都是知己,尤其是红颜知己,甚至是富含了很浓的感情的知己,柳永与这位歌妓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了,所以柳永一直想如果到了远方,如果没有这样一位知己在自己的身边,那么又有谁能够了解自己心中的喜怒情感呢?可见,此去实在是令柳永一时无法接受。
《雨霖铃》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柳永这种落魄文人的痛苦,非常的真实感人,他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和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从表面上来看,柳永对于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他失望之后的牢骚话,其实他的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鱼如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但是再度的失败,使得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于是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中。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本身就是婉约派的柳永,似乎更加不断的运用自己的专长,屡屡创作出婉约派的经典之作。柳永是婉约派的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可见柳永在词坛的多情已经是很有名的了,之后又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当时柳永的词就像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虽然柳永的词凄婉缠绵,常常描写儿女情长,但是却不靡靡。他的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虽然有花间词派遗风,却更加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柳永扩大了词境,佳作很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在《蝶恋花》中写道:“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危楼上的柳永,由近及远,本身多情的他,在感受着春风的那一刹那,突然生出一缕难言的春愁,凄然之感顿时涌上心头。“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孤独的远眺,默默的等待,无人理会的无奈。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这一句和《蝶恋花》中的愁苦解脱的方法是相同的,古人爱好借酒消愁,似乎只有酒精才能够使得眼前的失意暂时隐藏,他们也宁愿得到这暂时的解脱,先不去理会酒醒以后的状况如何。
最后柳永用这首诗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词郑重的点出了这首词的重点,也是柳永写这首词的目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来还是只为“伊人”,所以自己内心才会有无限的感伤,但是虽然明知希望不大,但是还是坚持不懈。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众多诗人词人中唯一一位肯为妓女歌姬写词的人,也正是有了和这些女歌妓的深厚的感情,于是才有现在的多情词人。
诗词文坛的作者都各有千秋。柳永的多情在宋词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多情的柳永,将婉约诗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文学》郭兴良,周建忠主编;
《宋词的美丽读法》徐磊著;
《宋词赏析》沈祖棻著;
柳永词赏读作者:(宋)柳永 著;谢桃坊 导读,柳永赵长征 编著
第五篇:法律无情辩论演讲稿示例
法律无情辩论演讲稿范文示例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来宾:
下面我代表正方发表总结陈词:法律无情。
通过我方前几轮的阐述和证明,法律本就无情。法律不可能依照人的情感和意志为转移,也不可能依据任何阶级和团体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法律是不可能具有情感的。
首先,从法的产生看。法律的表面看起来是统治阶级一直的体现,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而使用的工具。这样的观点只是一种只得皮毛未得真谛的肤浅认识。马克思曾经指出: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法律是一种被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创造的产物。这充分说明:法律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一种被人们不断认识不断发现的客观存在,犹如冰冷的石头或者沉默的大山一样,永远都只是一个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的过程,而不可能被人们创造和臆想。所以,他是不可能被人们赋予情感的。如果一定要说他具备情感的话,那就好比我们非要说山间的一块石头是和我心灵相通的一样,那是诗人们浪漫的灵感,而不是我们理性思维的范畴。
其次,就法律本身看。法律是什么?法律就是一根绳子、一把尺子,任何人和事都必须在同样的尺度下进行衡量,不可能因为我是弱势群体就对我网开一面,也不可能你是优势群体就可以放你一马。任何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我们不能随便的说他违法没有违法,必须要有法律这把尺子来衡量,是违法了就是违法了,没有违法就没有违法,绝对不可能有模棱两可的标准,这就是法律本身的无情之处,无论你是谁,天王老子在法律面前也得同等衡量。
再有,从法的实施看。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就是公平、公正地平等相处。在这个漫长的文明进化史中,法律就是一个始终维护人们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标杆。在实施过程中,即使是在法治文明极度落后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封建时代,受到砍头、抄家、流放处罚的贪官污吏仍然比比皆是。更何况在人类已经走过文明的蛮荒时代进入理性文明时代,法的实施更不可能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他的强制性、普遍性和严肃性将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和彰显。
(注:此处根据对方辩词实际情况适当穿插对方论点辩驳意见)综上所述,法律是无情的。我方再次提醒,千万别抱着法律有情的侥幸心理,从而那将会对我们自己和社会都带来更大的危害性,同时也与法律这一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是背道而驰的。最后,我再次郑重的提醒对方辩友及所有的人们:千万别认为法律有情,从而抱着以身试法的侥幸心理,法律无情,千万、千万别以身试法!
谢谢大家!
现在大家知道法律无情辩论演讲稿的内容了吧!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