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三中全会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以人为本的大学科学发展观,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协调大学内部不同群体的人与人、工作与工作以及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保证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大学发展观是对见物不见人、求量不求质、求形式不求内容、求局部不求整体、求当前不求长远的片面发展观的否定。我国高等教育的毛人学率已从1978年的1.4%增加到2004年的19%,在校大学生已达2000万人。几年来的大学扩招,使高等教育快速进人大众化时期,很多学子有了进大学的机会,初步缓解了国民的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但是,我国大学在快速发展中,却出现了许多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大学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笔者认为,依据科学发展观,目前我国大学应进一步处理好如下十大关系。
一、知识、能力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大学科学发展观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把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主要标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已深人人心。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大学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潘懋元教授讲:应当承认,对于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知识与能力都是重要的。但知识、能力一般都属于智育范畴,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智育是基础,但不是全部。把不全面的知识质量观或能力质量观带进21世纪,既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不利于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把传统的知识质量观以及一度流行的能力质量观,转变为包涵知识、能力在内的全面发展质量观。所以说,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大学的一个崭新课题。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互有联系又各有内涵的矛盾统一体,只有使之学术视点辩证统一,才能全面协调发展。知识是形成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和素质;素质的提高,又将促进知识的更快掌握、扩展,促进能力的更好发挥与发展。大学应加强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各类专门人才。
另外,大学培养的高级人才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中坚力量,是创建人类文明社会的“设计师”和“建筑师”。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而人类文明社会的“设计师”若缺失创造物质文明的科学知识或创造精神文明的人文知识,自然使社会文明进步处于畸形状态,延缓其发展。《欧洲大学宪章》提出大学要进行的改革应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
综上所述,大学要把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统一起来,实行全面发展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之所以需要,是由人才培养模式所决定的。大学要培养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既能创造美好生活又能正确享受生活的人。高质量的人才需要有科学技术专业知识,还有另外一面,人对生活的理解、善于调节人生的酸甜苦辣,主要靠人文精神的修养。不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人永远不会物化到失去自己的思维与感情。
所以大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达到人才素质的和谐与均衡发展的目标,必须下决心改变: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的现状。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努力使二者真正融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目的。
二、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31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此即要紧密围绕培养人才这个中心,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大学从单纯的培养人才到开展科学研究,再到直接为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的重要程度也跟其产生的顺序相一致。大学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知识信息的创造与加工;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知识信息的传播,也是通过教学相长刺激科研灵感与发展科研能力的动力;而大学利用其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所进行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和为社会上的企业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则是知识信息的共享与应用。因此,大学是能够很好地整合知识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的这样一种社会机构。
因此,大学不仅要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和承担科技前沿重大课题的任务,还应是知识创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直接参与并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说,大学不仅要把教学、科研职能提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经济功能,要使大学实现教学、科研、经济(包括社会发展)三大职能的一体化。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的基地、更是参与社会变革、乃至于导引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各类型各层次大学要依照自己的层次类型处理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无论是应用技能型的、教学为主型的,还是教学科研型的、科研为主型的大学,都要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在开展知识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实现大学的三大职能。这是因为现代大学职能的进一步扩展,不仅表现在三大职能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而且更表现在三大职能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对知识的传播、加工、创造和应用起整合作用。
大学要从“象牙塔”式的传统学术领域中走出来,以其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特殊功能,为科教兴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主导下,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结合,并不只是一种理念,而是被越来越多的实践所证实的一个发展趋向。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学的产学研结合已经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参与宏观和微观决策研究咨询等方面,也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这就足见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学必须确立“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物化融为一体”的大学职能观。作为“知识传播体系”,大学要转变“应试教育”的落后模式,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知识创新体系”,大学要发现、创造新知识,要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促进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形成。作为“知识物化体系”,大学要千方百计使新知识、新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人类创造和积累更多的财富。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二篇:三中全会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对十八届三中全会非常关注,积极学习该次会议精神。本次三中全会提出了综合改革方案,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把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会议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会议强调,“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等。
一直以来,三中全会都变成了“改革”的代名词,是观察中国“后30年”变革的历史线索。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共召开过的7次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不变主题。这7次三中全会,有5次议题直接是与深化改革相关,2次则和农村改革与发展相关,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不例外。
总书记在大会中表示,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并强调中国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上级组织对我的精心培养。
新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去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的道路与模式,以更坚定的信心去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以新的姿态去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敬爱的党组织,我会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蜕变,希望党组织能够督促我、帮助我、支持我,让我向合格乃至优秀的共产党员靠拢!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iexiebang
xx年xx月
第三篇:三中全会核心思想汇报
在万众瞩目与期盼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
2013年11月,中国改革开放走过35个非凡岁月,硕果累累。35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再临深度整合、大幅提速的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绘就明确的路线图,为改革航船再出发指明航向。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预热近一年的改革方案终于露出眉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12日落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吹响号角,在确定总目标的基础上,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多位专家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公报内容看,改革力度达到甚至超过业界的预期,预计随后将要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将有更多更详细的表述。
确定改革时间表、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这在10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有所透露。
全会称,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张永军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往三中全会往往会聚焦在一个点上,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农村的改革,而十二届三中全会侧重于工业领域,十四届三中全会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展开。“而此次我们提到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没有特别指出哪一个内容,这与我们的发展阶段有关系,过去的任务是建立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基础上,围绕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设定,目前我们的人均收入已经由中下等收入国家逐渐过渡至中上等收入国家。”
他表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在不断增长,从过去的生存需求向发展需求过渡,这就体现在生态、文化等方方面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提法也与之相匹配。
按照公报内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曾指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原来相对封闭单一的社会,向开放多元的社会转型,这是不断进行的过程,而且速度很快,也是带来大量新的社会矛盾的一个很重要的起因。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告诉记者,考虑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必须提高治理能力,这也是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到的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法制中国等内容都属于国家治理的范畴。”
第四篇: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在万众瞩目与殷切期盼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在11月12日落幕,预热近一年的改革方案终于露出眉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直以来,三中全会都变成了“改革”的代名词,是观察中国“后30年”变革的历史线索。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共召开过的7次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不变主题。这7次三中全会,有5次议题直接是与深化改革相关,2次则和农村改革与发展相关,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不例外。
大会提出了综合改革方案,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把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会议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11月,中国改革开放走过35个非凡岁月,硕果累累。35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再临深度整合、大幅提速的重要节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会议强调,“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绘就明确的路线图,为改革航船再出发指明航向。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让13亿中国人过得更好,让老百姓分享更丰硕的发展成果。全会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吹响号角,在确定总目标的基础上,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如今,我已是一名即将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自己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完成着分内的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敬爱的党组织,让时间见证我的成长,我将会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蜕变。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3年11月26日
第五篇:共产党三中全会的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中国伟大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3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但随着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这次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关心的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这充分反映了我党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一切为了广大群众的利益的原则。从根本上解决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从我国国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支撑和保障能力。
同时,四川灾区重建工作按计划进行中,具体分为恢复经济、恢复教育、恢复交通、重建家园以及对灾区人民灾后的精神支援。从各个方面对灾区人民进行帮助,体现了国家对灾区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组织为地震灾区人民送温暖活动,筹集衣被,帮助他们安全过冬。
从这一切我们可以看出,在党的正确指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困难,向实现小康社会迈进。在重大问题上,党总是以其敏锐的目光和发展的观点,审时度势做出正确决定;在政策方针上,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原则,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强大我们祖国,奥运会、残奥会、神州七号升空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
如今在全球一体化,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只有紧紧的团结在党的领导下,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党坚持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广大青年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心系国家,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汇报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