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三大四临毕业大学生感言
转眼间大三已经过去了。
大一的时候,我们常常抱怨:整个大学里面我们是最小的,看着个人儿不是师哥就是师姐,什么时候也能当别人的师兄学姐呀!
大二的时候,我们的师弟师妹们来了,慨叹:我们终于不是最小的了!
大三的时候,看到又一批师弟师妹们来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老了......大一的我们,眼前的一切都是新新鲜的,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没事逃课去吃小吃,去逛超市,去逛街......高兴不高兴的时候还会去包包宿,就是不学习。
大二的我们,有些习惯于没有规律的生活,偶尔去体育场跑跑步,蹦蹦跳跳,再没事逃个课在寝室睡个觉、看个电影。到了期末,把命都拼进去......大三的我们,不经常逃课了,去教室找个靠后的座位,爱睡睡会儿,不爱睡唠会儿。我们也不是很经常出去玩了,时常一起聚个餐,有时也会去体育场散散心......到了考试,再拼......大一的时候,觉得考研找工作离我们还很遥远,距离自己最近的高考也已经过去,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大二的时候,知道自己不努力学习的后果是就算再学也学不会,可还是一如既往地荒废......大三的时候,开始思考该怎样选择以后的路。过去看都不看的考研传单,总是会拿过来好好斟酌一下。只是,迟迟没有开始准备......大一的夏天,我们刚刚告别高中,心里面的牵挂全在远方,对大学,只是在慢慢地熟悉......大二的夏初,我们正熬夜奋战,听见外面鬼哭狼嚎的喊声和摔酒瓶子的声音,我们打心底里觉得反感,对那些要离校同学的做法表示强烈鄙视.......大三的夏初,也就是这个夏天,我们同样在奋战,同样听见外面鬼哭狼嚎的喊声和摔酒瓶子的声音,同样很愤慨,但好像多了一些理解,因为明年的我们......大一的时候,总是把带“大
二、大三”的话误说成:高二.....高三.....大二的时候,我们把6月7、8号说成是高考一周年纪念日。
大三的时候,总是把带“高
一、高
二、高三”的话误说成:大一.......大二......大三......我们已经习惯把自己当个大学生了,虽然自己活得没个大学生样儿。
大学里,有人收获了许多,只可惜我不是其中的一个。脚步一直没有停下,忙碌着,却不充实,时间过得很快,心,真的老了。在别人学习的时候,我没有学习,在曾经努力学习的同学不再需要努力的时候,我得努力准备考研了。
大学里,最充实的时候莫过于一年两度的期末考试。那样的日子,可谓度日如年。大二那些物理、数学,熬得我死去活来;大三了,本以为会好过些,谁知大三下了又弄出来九门,比大二的课复习起来还恶心,让我好不容易活过来又差点死过去。恨不得一天能有25小时在自习室里的欲望真的很难得,两周瘦好几斤的“成果”让我不得不相信:考试周是最佳减肥时期!
大学,让我们从十分幼稚走到一般幼稚。真正的大学,随着大三的结束也结束了一大半,不管我们愿意与否,总有一天,我们要离开大学校园。而那一天,就在不远处。
愿我们将来的路是平坦的,愿计划找工作的同学能出师大吉,愿奋战在考研一线上的同胞们都能有好结果。
虽然大三都已经过去了,可好像昨天刚刚军训完......
第二篇:大四毕业感言
大一的懵懂、大二的冲动、大三的老成、大四的不羁,都是一段段另人难忘的旋律。最惊讶的是,记忆丝毫没有模糊。这才重新感叹,光阴荏苒。回忆过去,四年的点点滴滴,有欢笑,有泪水…… 大一的时代朝夕相处,我们之间有过争执、有过欢笑、有过吵闹、有过喜悦、有过那铭记终身的回忆。熟悉的印记都在逐渐消失在脑海,这一片天地充满了陌生的味道。千里迢迢的求学,思乡,恋家的心情我也身同感受。我们每一个人把这里当作成自己的一个小家,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努力地经营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幸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基本都回荡着我们没心没肺的笑声。有时候,一个人漫无目的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道路上眼前总是会有意无意的浮现某时某刻我们欢笑的身影。那种味道,清醇而又让人迷醉
大一的适应期已过,大二的时代正式开始了,大学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所有的一切随着对城市对学校的了解逐步加深,自己也渐渐加快了步伐。专业课程的强化训练,开设的课程也变得多了起来,不知不觉就繁忙了起来,每周的古典舞基训、芭蕾基训、民间舞、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化课程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每天都是从早到晚不停的在教室与教室之间奔波,经常刚上完让人身心疲倦的专业课还要接着上让人昏昏欲睡的文化课,然而我们却坚持了下来。我们用汗水浇灌青春,我们不分昼夜的努力着,在大二学业汇报的演出上用行动证明了我们的辛勤没有浪费,我们汗水是值得的 经历过大一的懵懂,大二的浮躁,大三的学生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开始正视自己毕业以后的发展问题,所有的成果都将在大三这一年展示。步入大三的学习再不是以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而是纯粹自主式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很多学生在大三时期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大一大二主要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的,到了大三各个专业开始接触自己本专业的专业课。这对每个人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不知不觉练功房的人数就多了起来,气氛也变得有点压抑 曾经有一位父亲说过,大四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品尝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承受着各种生活与事业的煎熬已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父辈。这对于这帮二十刚出头的大孩子、对于他们依然稚嫩的双肩来说,难免有些沉重。而这时的他们都已远离父母,出于一种青年人特有的自尊与自负,他们大多都不希望将这些难题再转交给长辈来分担。一个半大的孩子,要在这一年甚至半年中为自己的未来做出艰难的抉择,做出精心的设计。
没错,我们大四了。不再像大一时那样对什么都好奇,不再像大二时那样热衷于各种活动,不再像大三时那样拼命啃专业课准备各种考试。我们大四了,开始真正为自己的前途而奔波——出国的同学天天坐在电脑前,查永远也查不完的国外名校,填永远也填不完的申请表格。保研的同学天天在各自实验室跟着未来的“老板”,做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没趣的实验。考研的同学从早到晚把自己钉在自习室,看英语、背政治、复习专业课。找工作的同学也许是最奔 波的,天天奔走于各个求职会和笔试、面试场所,回来还得继续上网搜索看还有哪些单位在招人……”
“没错。我们大四了。走在校园里。再也不会像一群麻雀那样叽叽喳喳看到这样的学生。还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句„唉。又是一群大一的……走在校园里。再也没有了什么新鲜感。唯一不同的是感觉到路边的树上又比昨天少了几片叶子。今天的风好像比昨天的更带凉意走在校园里。总是碰到各种各样开心的学弟学妹叫自己学长学姐。除非碰到研究生。否则„学长这个词将永远地从我们的口中消失了。” “没错。我们大四了。再也不像刚进大学时那般无忧无虑。而是每天为了自己的未来。努力拼搏。寻求机会再也不像大一大二大三时那样下了课就径直奔向饭堂。而是在奔波忙碌完后。才想起去随便地吃几口吃了三年多的食堂的饭生活从此没有了规律。而是一切都要让位于„忙碌。忙完了,再谈所谓的生活。”
第三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三大四
职业规划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站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只有在不断的定位和规划中,人生的价值才得以实现。以下是我近两年的职业规划:
一、主要目标:成功考上教育学的研究生
二、基本情况
性别:女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年级:大三
个人基本分析:爱拼、爱闯、有理想、自信聪明、擅长思考,喜欢写作、舞蹈和教育工作。不足:过于感性,不够果断。
个人优势:学习接受能力较强,钟爱教育和教育有关的事情,喜欢同人打交道。对自己要求严格,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具有较好的育人沟通的能力,善于处理概念性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挫折承受能力较强。担任过班干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英语口语较好,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个人劣势:目前的校园内人际关系一般,成绩一般,有时候小情绪会给别人不好的感觉。有时候的小抱怨,让自己失去很多机会,不够成熟。生活中成功经验:
1.想做就做,做就要把它做好。(工作学习中的坚持和果敢)
2.“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目标明确,懂得取舍,确实抓住重点落实主要目标。
3.永远不要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成功,原因只有一个:努力不够。
生活中失败经验: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我从未放弃,很快的适应了大学的环境,利用好大学的一切资源。
三、扬长避短
我对事物有独到的思维和见解,喜欢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我。但有时候自我约束力不够,有点点情绪化。为了达到我的学习目标,考上自己理想的研究生学校,我要不断改变自己的不足,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变得理性和冷静,这样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做一个成功富有的人。
四、适合的工作
我是一个性情温和有耐心有责任心的女生,同时我深深的爱着教育事业。以前是家里的人为我选择了大学的专业,几经变动,与教育学插肩而过。我喜欢过安稳的生活,有时候安静的写写画画,看些书文。从事教育类专业无疑是我的最佳选择。
五、近两年的规划
第四篇:大学临毕业感言
时光匆匆,四年转眼已过。大学的最后一年,似乎找不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有纪念。在离毕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在干什么?每天都在做一些无用的东西,跑市场找材料,来回坐车去了一天,花一天时间印出效果给老师看一眼然后被否掉,然后再重复跑市场找材料。我觉得我前一个半月都是这样过着,很空很没着落地做着毫无意义的事。
面试了几家公司,两家是培训机构,很容易就通过了面试。一个在深圳,在那之前我还一直囔着要去深圳工作,可是当深圳那份工作成功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点也不想离开广州,于是回到广州继续面试。在广州的面试成功本意是想去珠海却硬性被分配到佛山,于是又找了借口推掉。后来面试了一家出版社,环境很喜欢工作性质很喜欢,所有都合适,就是工资待遇不合适。我为这份工作考虑了三天,打了很多通电话给不同的人,其实在那个过程我自己已经决定去这家公司了,就只是想要得到别人的一点点支持所以才拼命地打电话。最后,我答应了。爸爸为此生我气不理我了,他说家里花那么多钱供我读个大学出来我竟然也像那些人一样在外面给别人打两三千块钱的工。我听了这些话很难过,因为我又一次没有听从他的选择。爷爷是支持爸爸的观点的,只是又不愿那么生硬地反对我,从他语气中也能听出些许失望。最后只有妈妈偷偷地在支持我,妈妈永远都会支持我认为是对的东西,即使她也明白也许另一种做法对我更好,可是她更愿我坚持我自己想要的东西。我现在在想,在家人眼里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应该就是教师和公务员了,我明白他们的用心,这些好我又怎会不懂,只是我从来都不是个听家人安排的孩子,这次自然也不会例外。其实我也很介意工资,特别是身边的朋友找到的工作的工资待遇都比自己高时心里也会有点忐忑,可是我认为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会比任何条件都重要。三年,我会给自己三年时间,工资待遇在这三年里都不是最重要的!
在临毕业前想要告诉自己,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踏入社会后希望不能迷失自我。
第五篇:大四毕业感言
大四毕业感言范文
大一的懵懂、大二的冲动、大三的老成、大四的不羁,都是一段段另人难忘的旋律。最惊讶的是,记忆丝毫没有模糊。这才重新感叹,光阴荏苒。回忆过去,四年的点点滴滴,有欢笑,有泪水&& 大一的时代朝夕相处,我们之间有过争执、有过欢笑、有过吵闹、有过喜悦、有过那铭记终身的回忆。熟悉的印记都在逐渐消失在脑海,这一片天地充满了陌生的味道。千里迢迢的求学,思乡,恋家的心情我也身同感受。我们每一个人把这里当作成自己的一个小家,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努力地经营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幸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基本都回荡着我们没心没肺的笑声。有时候,一个人漫无目的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道路上眼前总是会有意无意的浮现某时某刻我们欢笑的身影。那种味道,清醇而又让人迷醉
大一的适应期已过,大二的时代正式开始了,大学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所有的一切随着对城市对学校的了解逐步加深,自己也渐渐加快了步伐。专业课程的强化训练,开设的课程也变得多了起来,不知不觉就繁忙了起来,每周的古典舞基训、芭蕾基训、民间舞、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化课程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每天都是从早到晚不停的在教室与教室之间奔波,经常刚上完让人身心疲倦的专业课还要接着上让人昏昏欲睡的文化课,然而我们却坚持了下来。我们用汗水浇灌青春,我们不分昼夜的努力着,在大二学业汇报的演出上用行动证明了我们的辛勤没有浪费,我们汗水是值得的 经历过大一的懵懂,大二的浮躁,大三的学生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开始正视自己毕业以后的发展问题,所有的成果都将在大三这一年展示。步入大三的学习再不是以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而是纯粹自主式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很多学生在大三时期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大一大二主要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的,到了大三各个专业开始接触自己本专业的专业课。这对每个人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不知不觉练功房的人数就多了起来,气氛也变得有点压抑 曾经有一位父亲说过,大四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品尝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承受着各种生活与事业的煎熬已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父辈。这对于这帮二十刚出头的大孩子、对于他们依然稚嫩的双肩来说,难免有些沉重。而这时的他们都已远离父母,出于一种青年人特有的自尊与自负,他们大多都不希望将这些难题再转交给长辈来分担。一个半大的孩子,要在这一年甚至半年中为自己的未来做出艰难的抉择,做出精心的设计。
没错,我们大四了。不再像大一时那样对什么都好奇,不再像大二时那样热衷于各种活动,不再像大三时那样拼命啃专业课准备各种考试。我们大四了,开始真正为自己的前途而奔波出国的同学天天坐在电脑前,查永远也查不完的国外名校,填永远也填不完的申请表格。保研的同学天天在各自实验室跟着未来的老板,做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没趣的实验。考研的同学从早到晚把自己钉在自习室,看英语、背政治、复习专业课。找工作的同学也许是最奔 波的,天天奔走于各个求职会和笔试、面试场所,回来还得继续上网搜索看还有哪些单位在招人&&
没错。我们大四了。走在校园里。再也不会像一群麻雀那样叽叽喳喳看到这样的学生。还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句„唉。又是一群大一的&&走在校园里。再也没有了什么新鲜感。唯一不同的是感觉到路边的树上又比昨天少了几片叶子。今天的风好像比昨天的更带凉意走在校园里。总是碰到各种各样开心的学弟学妹叫自己学长学姐。除非碰到研究生。否则„学长这个词将永远地从我们的口中消失了。没错。我们大四了。再也不像刚进大学时那般无忧无虑。而是每天为了自己的未来。努力拼搏。寻求机会再也不像大一大二大三时那样下了课就径直奔向饭堂。而是在奔波忙碌完后。才想起去随便地吃几口吃了三年多的食堂的饭生活从此没有了规律。而是一切都要让位于„忙碌。忙完了,再谈所谓的生活。
因为遇到了你们。发现自己离幸运更近了,因为遇到了你们。发现自己离机遇更近了。
因为遇到了你们。发现自己越来越强大了。
谢谢你们,我会继续好好努力、时刻准备着。时间越来越短。毕业的事情也越来越少。我们即将各奔东西了。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以后我们在哪里、无论我们的事业成败与否、无论有多忙。请保持联系,大家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