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导学案

时间:2019-05-13 14:2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醉翁亭记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醉翁亭记导学案》。

第一篇:醉翁亭记导学案

“而”“也”“之”的用法

《醉翁亭记》中“而”字用法归类

《醉翁亭记》中一共25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如下:

(一)与“已”合用,表时间短

已而夕阳在山

(二)连词,表并列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而乐亦无穷也

3、溪深而渔肥

4、泉香而酒洌

5、起坐而喧哗者

(三)连词,表承接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日出而林霏开

4、云归而岩穴暝

5、野芳发而幽香

6、佳木秀而繁阴

7、水落而石出者

8、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四)连词,表递进

而年又最高

(五)连词,表修饰

1、朝而往

2、暮而归

3、往来而不绝者

4、杂然而前陈者

5、临溪而渔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六)连词,表转折

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2、而不知人之乐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中“也”字作为语气词,有三种用法:

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

B、表陈述(解释)

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一)助词,表判断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山间之朝暮也

7、山间之四时也

8、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9、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0、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2、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3、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助词,表陈述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故自号醉翁也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5、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三)表感叹

1、在乎山水之间也

2、而乐亦无穷也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之字的用法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名之者谁醉翁之意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山间之朝暮也山间之四时也

四时之景宴酣之乐山林之乐

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第二篇:《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

主备:李秀荣执教:班级:姓名:

【目标导学】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定向自学】

一、情境导入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背景资料

宋仁宗庆历五年(1405),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欧阳修写本文时不过三十九岁,其中的“醉翁”“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四、文言语汇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A 林壑()尤美觥()筹交错林霏()开

B 树林阴翳()泉香而酒洌()岩穴暝()C 伛偻()提携蔚()然而深秀山肴野蔌()D 晦()明变化颓()然乎其间者酿()泉为酒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野芳发而幽香()②日出而林霏开()③苍颜白发()④伛偻提携()

3、熟读课文,对照注释译文。

五、主旨探究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乐)

2.文中写出了谁“乐”?(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六、写法探究

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归纳: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交流互学】

订正答案,讨论难题,记下分歧、疑难。【展示研学】

展示成果,提出疑难,寻求帮助。【当堂检学】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翼然临于泉上:(2)野芳花而幽香:(3)杂然而前陈者:(4)苍颜白发:(5)树林阴翳:(6)太守谓谁:

(7)负者歌于途:(8)林壑尤美:(9)醉翁之意不在酒:2.选择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将字母填入括号。

A.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B.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C.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转折关系D.连接状语与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1)蔚然而深秀者()(2)日出而林霏开()(3)临溪而渔()(4)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3.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也。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4.按提示默写。

(1)描写醉翁亭春夏之景的语句是:(2)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

(3)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5.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

第三篇:《醉翁亭记》导学案

教师寄语:打开风吧,我所有的祝福都已经随风启程,那猎猎的风声是我对你们最美好的祝愿 —— 明天的天空定有你们翱翔的身姿,明天的大海必有你们的畅游,明天的阳光,必有你们灿烂的诗篇…….《醉翁亭记》导学案

编写小组:九年级语文组 主编:李国恒审核人:

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背诵全文。4,理解“以醉写乐”的笔法

难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阅读:1,写了什么景?2,景物的特征? 3,抒情?言志?抒怀? 一,读默全文,热热身

(一)内容要点梳理1,背默全文,翻译全文。2,主旨概括3,层次结构4,写作手法:

(二)自习热身

1.作者:,字,号,晚年号,谥号,北宋家,之一。

2.选自:《文集》,中心思想:全文以“”字为线索,层层深入,通过对和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名之者谁(名:)(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3)山行六七里(山:)(4)杂然而前陈者(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翼:)(6)自号曰醉翁也(号:)

4,翻译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再读习作,练练笔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2,全文围绕一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3,写了醉翁雅号的由来的句子是:。

4,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5、解释了(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的句子是:。

6、写了山间景色朝暮变化的句子是:。

7、写了山间四季景色变化的句子是:。

8、描写醉翁的自画像的句子是:。

9、文中成语:。二,初露锋芒展风采

1,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怀?。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4,写滁州官民同乐图景的作用?答:。

三,激流勇进大闯关

(一)阅读第一段回答:

1,第1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

2,总领写景的句子:。

3,滁州的地理特点:。

4,西南诸峰的特点:。琅琊山的特点:。5,描写山势曲折、道路盘旋的词语是:6,亭的位置:。

7,“来饮于此”中“此”指:。

8,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9,交代全文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是:。

10,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话是:。

11,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12,“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13,将“醉”和“乐”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14,交代作者自号“醉翁”的句子是:。

15,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是:。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里不直接点明是“庐陵欧阳修”,而将此留作全篇的结句。你认

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17,这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18,哪句话引领了第二段的内容?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

1,第2段描写山!写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2,朝暮景色的特点:。3,春夏秋冬景色:。这个句子从,角度进行立体的描

绘,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4,乐亦无穷的原因:5,本段景色描写的顺序是:

6,写出与“野芳发而幽香”季节相同的一句诗:7,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三)阅读第三段回答:

1,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

2,描写滁州百姓扶老携幼共享山水之乐的语句是:3,“伛偻提携”指什么?是什么修辞方法?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

受到什么?

5,描写太守野宴的对偶句是:

6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众宾欢” 的语句?8,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9,“太守醉也”并非因酒而起,而是因为?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

教师寄语:打开风吧,我所有的祝福都已经随风启程,那猎猎的风声是我对你们最美好的祝愿 —— 明天的天空定有你们翱翔的身姿,明天的大海必有你们的畅游,明天的阳光,必有你们灿烂的诗篇…….10,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11,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句子是:

12,最能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语句:

13,这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从“滁人游”可以看出什么?

14,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15,作者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你认为真的仅仅在于山水之间吗?写滁人游与太守“乐”有何关系?

16,本段能让读者感到欧阳修具有《岳阳楼记》中,所写的的旷达胸襟。

(四)阅读第四段回答:

1,对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

2,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3,写太守醉是为了什么?

4,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5,“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照应上文什么内容?。6,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7,写太守与众不同的语句:。8,“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9,本段写了几种乐?。10,表达太守之乐的句子是:。11,人之乐,太守之乐两者有何关系?写禽鸟、游人的快乐的目的是什么?写禽鸟、游人的快乐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滁人、宾客、太守的快乐有什么异同?

12,全文的主旨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什么?醉能同其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3,“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14,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15,概括文中的三种“乐”,并作简要分析。

16,《小石潭记》中的“乐”和本文的“乐”是否相同?17,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四,大显身手节节赢:

(一)拓展延伸

1,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2,人生价值观探讨: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屡遭嫉恨,被贬官滁州。《醉翁亭记》就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岳阳楼记》则表现范仲淹的人生追求。他忧时

伤世,脱俗超凡,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天下所忧,乐天下所乐。

(1).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

(2).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

不同的是:

(二)真题导练

(1)《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入笔,描

绘散文境界的?

(2)【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

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

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

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

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

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

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

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余至扶风之明年()(3)既而弥月不雨()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有共通之处。(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

第四篇:醉翁亭记学案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2、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为主,适当辅以讲授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熟读课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14-1-55)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

1、听读,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滁()壑()琊()潺()酿()辄()霏()暝()洌()蔌()弈()翳()觥()偻()

3、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疏通全文大意:

1、合作学习: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2、集体解决第1自然段的重点字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转,盘旋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名之者谁:名,命名。太守自谓也:谓,称。饮少辄醉:辄,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

3、朗读第1段并记熟第1段的字词解释。

4、集体解决第2自然段的重点字词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要说那„„”“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岩穴,山谷。瞑,昏暗。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野芳发而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布置作业

背诵第1、2段并记熟第1、2段的字词解释。

第二课时(14-2-56)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检查字词解释

2、重点语句翻译

二、小组活动

1、集体解决第3、4自然段的重点字词(1)第3自然段

伛偻提携:伛偻,老人。提携,小孩。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肴,荤菜。野蔌,野菜。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杂。陈,摆放。弈者胜:弈,下棋。非丝非竹:丝、竹,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觥筹交错:觥,用犀牛角做的酒杯。筹,酒筹。交错,交互错杂。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2)第4自然段

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鸣声上下:上下,树上树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太守谓谁:谓,为,是。

2、词语小结

而 表并列 泉香而酒洌 表承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表修饰 杂然而前陈者 表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

3、朗读3、4段

三、探究课文: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乐)

2、文中写出了谁“乐”?(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5、小结: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写法探究:

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五、小结全文: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布置作业

背诵3、4段,记住3、4段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三课时(14-3-57)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检查复习

山行:名作状,在山上。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名之者谁:命名。辄醉:辄,就。醉翁之意:意,情趣。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瞑,昏暗。伛偻提携:伛偻,这里指老人。提携,这里指被拉着手走路的小孩。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弈者胜:弈,下棋。觥筹交错:交错,交互错杂。颓然乎其间者:颓然,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 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太守谓谁:谓,为,是。

二、解读补充习题

1、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醉翁之意(助词,的)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乐趣)

(2)日出而林霏开(表顺承关系)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关系)而不知人之乐也(表转折关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3、作者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这些“乐”是不是都在同一个层面上?请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并不是都处在同一个层面上。前面四种“乐”都是为了突出“太守之乐”,这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

4、填空。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襟。

5、下面有关《醉翁亭记》的赏析看法有无不当之处?如有,试予以修改。

A、开头一句“环滁皆山也”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用“望”“行”二字把读者的视线由“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引向“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泻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引向泉上的醉翁亭,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B、醉翁亭是怎么得名的呢?“太守自谓也。”但太守谓谁,第1段中暂且不表,直到全篇结句点出。这样使文章曲折有致,收到首尾照应之效。

C、在说明醉翁亭命名原委以后,文章接着写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就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D、文章先写琅琊山“晦明变化”的朝暮景象,接着写四季变化之美,一季一幅画面,都选取了最富有季节特点的景象,无不情状俱到,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没有,都很精当。

6、摘抄文中对句。

示例:“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7、联系课文内容探究。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其”指代谁?并具体阐述理由。这句中的“其”字是一个代词,但代的什么,并不明确。有人认为指太守自己,句子的意思是“游人知道跟从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乐他所乐的事情”。太守所乐的事情是什么呢?是在他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这种解释,比较符合作者的心理。也有人认为“其”指游人,句子的意思是“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把他们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这种解释也讲得通,太守为人民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了封建社会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

(2)作者写这篇记的真意是什么?文中哪一个字可以连缀各个画面?写山水,是抒发什么?写游人不绝于途,是表现什么?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地,觥筹交错,是表达什么?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什么?而所有这些又都是为了突出什么?

真意是寄情于山水。“乐”字。“得之心”的乐。滁人和平生活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作者自我陶醉的“乐其乐”。

8、阅读《丰乐亭记》,回答问题。

(1)将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我担任滁州知州的第二年,夏季时,才到这里喝到了清甜的泉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我到滁州后,喜欢这里的地势偏僻,政事简易,又喜爱这里的风俗安逸悠闲。

(2)《醉翁亭记》写“亭”与“泉”关系的句子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本文写“亭”与“泉”关系的句子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

(3)作者为什么要写题为“丰乐亭记”的这篇文章?请引用上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1、2、7题 教学一得

第五篇:《醉翁亭记》学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醉翁亭记》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自学讨论】

(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题。

1、注音: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

者胜 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

2、解释加点字词。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名.

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④伛偻..提携。

3、翻译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名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④伛偻提携。

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提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找出相关的句子。)(1)写亭的环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

2、本文写景很有层次,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写亭的环境:从到。(2)写山间之朝暮:从到。(3)写山间之四时:从到。

(4)写宴饮场面:从到。【展示梳理】

小组成员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提升】

1、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

2、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3、如何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反馈练习】

1、下列四句中有一句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请选出这一句()A、野芳发而幽香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乐

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A.禽鸟知山林之乐B.名之者谁C.四时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

3、阅读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1)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3)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下载醉翁亭记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醉翁亭记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学案

    14《邮票齿孔的故事》学案设计 一、我会读,我会填 撕( sī) 裁( ) 敦( ) 仍( )齿( ) 二、我知道 1、这篇课文写了关于 的故事。我知道了阿切尔在酒店被一个人用 的举动吸引了,并从中得到......

    导学案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曹斌锋 教师寄语: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生活。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

    导学案 文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

    导学案

    赤峰学院附中高二英语校本课程导学案 编号:4 制作时间:2016.5.3. 使用时间: 2016. 5.7. 编制人: 侯思齐 姓名:English Speech and Technique 2.What is the purpose of Nick’......

    导学案

    复习导学案:第20课:法律护我成长一:复习提纲1、 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2、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问题。4、 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地位。二:学习过程: 1、 案例......

    导学案

    导学案【自学目标】了解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能正确认识宋与辽、夏、金的关系。【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学习......

    导学案

    导学案备课模式(一) 现在,我县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暑假后准备改革传统的备课模式,统一使用县教研室印制的导学案。为规范导学案的使用,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备......

    导学学案

    “导学学案、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2011年05月22日 19:44:57 来源:陕西富县高级中学【字体:大 中 小】 “导学学案、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