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资委举办吴大观先进事迹报告会
本报讯(记者 刘文洁)8月25日,中央企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国资委党委举办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在事迹报告会后作重要讲话。
吴大观是中央在全国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推出的重大先进典型,是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国资委党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活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谭瑞松,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吴大观的女儿吴晓云,中航工业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张恩和,新华社记者张严平等五位报告团成员,通过视频向6000余名国资委机关干部、各中央企业党员领导干部深情追忆了吴大观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
李荣融在讲话中指出,中央企业要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吴大观同志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吴大观同志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心系群众、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求索取的崇高品德,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争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先锋。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学习吴大观同志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的政治品质,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严谨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同党的事业、国家富强和企业改革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
李荣融强调,各中央企业要把学习吴大观同志与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迎接建国60周年、开展爱党爱国教育结合起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工作当先锋、作表率,争创一流业绩,为推动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三峡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永安,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清、曹广晶、林初学、毕亚雄,长江电力总经理张诚,中国三峡总公司所属二级部门与单位领导通过视频参加了会议。
第二篇:吴大观先进事迹
吴大观先进事迹材料
吴大观同志1916年11月出生于江苏镇江,1942年西南联大毕业后,吴大观被分配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任设计课技术员,这个工厂是当时全国唯一的航空发动机厂。他用了两年时间,潜心研究美国莱特公司的活塞式发动机整套技术资料,较全面地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工艺技术。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厂以设计试验工程师名义进行深造。在该厂学习期间,从零部件制图到整台发动机设计性能计算,从部件试验到整机试车,经过了系统的学习锻炼,仅用半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活塞式发动机设计的全过程。他抱着抓紧学习的热望,先后掌握了齿轮工艺、工装夹具、刀具设计及其加工技术。而后,他又在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学习。学习期间,他见到喷气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叶轮和涡轮部件在车间加工,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当时研制航空涡轮发动机在美国尚属起步阶段。通过美国朋友介绍,于1946年加入美国自动车工程师学会(SAE)成为该学会会员,他作为业余爱好者,开始研究喷气技术,这给他以后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吴大观在美期间,广泛接触公司各阶层人员,在技术领导、工程师、车间工人中广交朋友,并借此宣传中国。他两次被当地教堂请去做抗日战争中中国妇女的抗日活动和中国儿童教育的报告。他揭露日本侵略军蹂躏、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宣传中国 人民抗日的斗争精神。在美期间,他感到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极大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拒绝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于1947年3月毅然回到祖国。他没有带回贵重物品,仅有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两个箱子。他唯一的愿望是,把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术贡献给祖国。
吴大观回国后被安排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做筹建厂工作。他看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已不可能再搞什么航空发动机行业,不得已愤然离职。1949年,他来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任专任讲师,讲授航空发动机设计及齿轮设计和加工两门新课,颇受同学们的欢迎。在教书的同时,吴大观参加了学生的反饥饿、反迫害、罢课罢教运动,参加演活报剧,做反蒋反内战的宣传。
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将吴大观及其爱人、孩子和弟弟一家四口人送到解放区石家庄。吴大观从实践中认识到,发展航空唯有依靠中国共产党。他到达解放区时,心情万分激动,对自己的爱人和弟弟说:“我们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的航空事业,祖国的繁荣昌盛全靠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它而献身。”此后,聂荣臻亲切接见了他,鼓励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从此,他走上了新的航空救国之路。
1948年12月,吴大观随解放北平的队伍,参加了入城接管矿冶研究所的工作。1949年11月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他在局机关参加发动机生 产管理,孜孜不倦地学习苏联新的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资料,抓工厂生产管理先进典型,在局领导下组织各厂交流。在苏联援助下,1956年沈阳410厂试制涡喷—5发动机成功。吴大观不满足仿制成功,他给航空工业局打报告,请求自行设计、自己制造发动机,并建立空气动力研究和航空发动机研究机构,航空工业局很快采纳了他的这些重要建议。
1956年,吴大观调到沈阳410厂组建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始设计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动力发动机。经他和设计室副主任多次分析研究有利条件和存在难点后,决定利用410厂刚生产定型的涡喷5发动机为原准机,用相似定律进行缩型设计歼教1飞机的动力喷发1A发动机。此方案可利用410厂已有的锻铸毛坯、工装设备,不用增加任何新材料,就可制造出新的发动机。这是最经济、风险最小的研制方法,也是研制周期最短、耗资最省、较有把握的设计方法。他以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与广大工人日夜奋战了210天,经过20小时的持久试车,首批4台发动机研制成功。1958年8月1日这4台发动机装在新设计的歼教—1飞机上试飞。这台装有喷发—1A发动机的国产喷气教练机试飞成功,标志着喷发—1A型发动机胜利诞生。飞机试飞的那一天,叶剑英、刘亚楼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庆祝大会。吴大观总结那段工作时说:“新设计发动机方案的选择,走什么途径,承担多大风险,是设计发动机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喷发—1A研制初 步成功给新机研制闯出一条路子。这次初战告捷,他起了关键作用。1959年9月,他负责设计、试制的红旗2号喷气发动机上台试车,为庆祝国庆十周年献礼。为此,航空工业局发来贺电。1961年8月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二设计研究所成立,他担任技术副所长,主持二所的发动机研制工作和试验基地的建设。吴大观努力探索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研制程序的新路子,他多次出国考察,善于借鉴国外经验。他认为,研制发动机必须先抓试验设备、测试仪器和测试技术,鉴于在研制过程中有大量的部件验证和整台发动机调试,他向上级提出建议设计所必须建设相当规模的试验基地。经批准后,他在所内抽调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组建了试验设备设计室。他多次宣传“当前计算机技术虽然能解决发动机设计中很多难题,但是发动机最后设计成功,仍然靠大量的发动机试验”这一观点。经国家批准,二所开始筹建0 307试验基地,从而为发动机研制创造了必备的试验条件。
在发动机试验工作中,吴大观还抓住另一个重要环节,即测试仪表和测试技术。他主张高精度的温度、压力、振动、应??解决。这样,即使受国际封锁,也不会因此影响发动机的正常研制。他抽调一批技术人员,组成仪表设计试验室和强度仪表试验室。在研制初期,为解决应力测量问题自制了各种应变片、水银引电器和滑环引电器。为了便于技术人员学习掌握电子技术,50年代末,吴大观把他从美国带回的6真空管长短波收音机拿出来,供他们装拆练习。六院二所成立后,吴大观花了相当长的时 间,建立了测试仪表试验室,与试验设备配套使用。在试验基地,他不停地进行着大批发动机部件试验,为发动机研制立下了功劳。他反复强调,设计力量、材料工艺技术和试验设备是发动机研制的三大技术支柱,三者缺一不可。1957—1965年,他访问了英国、苏联、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等国。在第二研究设计所工作期间,他常常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有节假日,以所为家。长年的劳累,使他染上严重的眼疾。在吴大观左眼手术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又遭受摧残。从那以后,他的左眼永远失去了光明。他的母亲1971年在北京病危,急电催他回北京,当时他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得到调试发动机的工作机会,他向组织上请求,为了工作暂不回去。他说:“弥补丢失的工作时间尚嫌不够,对母病更难以尽孝。”82岁的老母病故,他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
六院二所成立初期,适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吴大观在二所里数他工资最高,在国家执行低工资制度下,他心中感到不安。1961年,他两次给组织打报告,坚决要求把自己的工资降下来,未被批准。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一部分工资作为党费上缴。从1963年起每月多交党费100元,直到现在,30多年月月如此,累计多缴党费近4万元。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傻,多缴100元的党费,现在哪有人嫌钱多?”可他回答说:“我们国家穷,困难多,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多缴党费,我心里就踏实些,党给我的太多,我给党的太少,实在惭愧啊!” 在沈阳的20多年里,吴大观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和关心工人中的困难户,他常有三五十元或百元作为私人救济,帮助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志,而自己却省吃俭用。1971年,他补发了6000多元“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工资,随即把4000多元交给了党组织。
1972年底,叶剑英受周总理委托,主持召开航空汇报会议,吴大观应邀来到北京。会议期间,叶剑英两次单独听取他的工作汇报。
1976年6月,吴大观任六○六所革委会主任,由于厂、所结合,每天要厂、所两边跑,工作过度劳累,他的心脏病复发。在疗养期间仍不停止工作。1978年底组织上调他到西安430厂任副厂长兼任厂设计所所长。1978—1982年,吴大观负责430厂英国斯贝发动机专利仿制工作,任斯贝发动机总装、持久试车、部件强度考核和整机高空模拟试车台考核试验的中方技术负责人。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把英国交来的斯贝技术资料,进行整理、清账,把原来无人管理散失在外的英国培训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专题组织讲课,提高了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和技术水平。他经常说:“用人民的钱买来的资料,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钻研学习,整理好留给后人阅读。任何丢失资料、不认真学习的行为,都是对人民的犯罪。”在斯贝发动机试制进入总装试验阶段,吴大观任现场总指挥,对加工质量,亲自检查,严格把关。在与英国专家组织联合试车工作组进行150小时定 型持久试车时,英方专家组织两班倒,而吴大观代表工厂仅一人,一个人顶两班,甚至发烧39℃仍坚持工作,以致晕倒在试车台上,被领导命令送回家休息。回家后他感到与英方一起定型试车责任重大,两小时后又出现在试车台上。
1979年底,斯贝发动机在430厂顺利通过了150小时持久试车。1980年初,吴大观为技术领队带领20多人的技术队伍,将发动机送到英国罗?罗公司进行高空模拟试车和部件考核试验。他严格按照合同规定,逐项进行试验考核,碰到质量问题一追到底,及时解决。在英国的半年中,吴大观带领这支技术队伍,技术上精心指导,工作上严格要求,学习上分秒必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我国的高空模拟试验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并收集了一批技术资料,为我国今后自建高空台提供了技术储备。这次斯贝发动机的考核工作,完全满足了合同要求。吴大观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令人信服的技术水平得到英方的赞誉。回国后,他把考核结果及得到的有关资料组织编写,共出版11册。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与罗?罗公司的发动机专家进行了技术交流,系统研究了大批的技术资料,使他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发动机研制技术,同时使他在发动机的部件试验、150小时持久试车、高空模拟试验、低循环试验等试验技术方面深化了理性认识。他从中体验到航空加力涡扇发动机的研制需要做大量的设计计算分析和试验验证工作。如果研制方法和研制程序选择不当,则事倍功半,会走很多弯路。他认为,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减 少故障,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从方案设计、材料工艺选择、部件试验、核心机验证机试验、原型机调试、装上飞机上天试飞到发动机定型后发动机使用寿命与寿命管理,都需要预先按通用规范定出型号规范,加强部件和整机的强度设计和试验。经过反复调试,把发动机故障尽量消灭在研制过程之中。这是吴大观从1982年调到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以后,在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高等院校学术报告会上多次发表的发动机研制的几个主要观点。
1982年,吴大观从西安调到航空部科技委任常委。他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领导调到部机关工作,工作可以超脱一些,他却利用这个机会,冷静地总结在基层研制发动机的经验教训;分析研究设计工作的技术关键。他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期刊,从理论上充实自己,系统地研究航空发动机的新技术。他自学5年,钻研并掌握了现代发动机新技术,做了上百万字的笔记,写了心得和建议。吴大观现已年逾80岁,但他仍不断学习新技术,充实自己。不懈的求索使他的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他常以“学然后知不足”这一古训自勉。吴大观少年因家境贫困,体弱多病,以后注意体格锻炼,养成早起读书的习惯。为了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他年过古稀仍坚持早晨5时半起床,不论冬夏,跑步打拳,数十年如一日。他每天工作11—12小时,每年要去外地出差开会10多次,精力充沛。一次他在沈阳开会,会议期间吴老脸上粘着胶布,人家问他原因,他解释说这是早在跑步绊到树根上把脸划破了,他深有体会地说:“坚持每天运动,不仅是锻炼身体,而且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好的身体才能完成工作任务,才能坚持自我学习,不断增长和更新技术知识。” 吴大观到北京工作以后,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每月继续多缴100元党费。近几年他的工资增加了。为了救济农村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他向“希望工程”捐款6000元,表示他对失学儿童的一片爱心。当“希望工程”工作人员给他摄像时,他仍然穿着平日那件穿了20多年的旧衣裳。他从1992年1月起,每年都主动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80年代初,他被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学院聘为兼职教授,学校多次请他讲课,他现身说法鼓励同学们献身航空事业。航空航天工业部机关党委还请他去给新党员上党课。他在430厂不到5年,3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来北京10多年,3次被评为部机关优秀党员,一次被评为国家机关的优秀党员。面对这些荣誉,他谦虚地说:“我欠党的太多,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我还要再学习。” 吴大观毕生致力于航空发动机科研、设计技术、试验设备建设等工作。他借鉴国外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国国情组织编制了我国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80年代初,吴大观受部领导指派,参加了编制我国自己的规范工作。经过六年的努力,参考美军标编写出涡喷、涡扇、涡桨、涡轴两本通用规范,1987年经国防科工委批准执行,至此,我国有了自己的规范。发动机研制有章 可循,从而把发动机研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提高发动机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吴大观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有关资料,组织翻译美标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大纲,强调从方案设计开始就应重视结构强度设计,必须扭转过去重性能轻强度的偏向。在发动机研制程序方面,他主张必须严格按阶段要求进行,设计试验质量要严格把关,切忌光追赶进度而忽视计算分析和削减试验验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造成研制工作的混乱,从技术上保证发动机研制成功。吴大观反复强调,引进国外技术必须先吃透技术,知其所以然,使自己变成设计该机种的主人。然后才能进行改进、改型、避免盲目生产。否则一旦出现故障,就会束手无策。
新发动机的研制难度很大,虽然我们走过一段仿效国外走核心机验证机道路,但是在工作中出现了重视气动性能,忽视机械性能的偏向。吴大观发现这个问题后,在查阅资料、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必须注意在核心机上做测量叶片的动应力的测量等工作,以免到整机上无法测量,致使对叶片强度失去控制。另外在发动机的预研与型号的关系上,曾一度思想混乱,吴大观把预研和型号的关系,比为树根与树木的关系,如果没有根深,就没有叶茂,并撰写了十多篇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引起领导和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视。他对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程序有独特的见解,培养了中国几代航空发动机设计人才。他为人正直无私,工作严肃认真,勤奋好学,服从组织,平易近人,在航空工业界被誉为德高望重的老专家。1992年,他被人事部批准为航空工业系 统5位70高龄以上暂不离退休的专家教授之一。
吴大观虽已是高龄老人,且多年左眼失明,身患冠心病,但他仍在职工作,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星期天、节假日也照常到办公室工作,查阅、翻译和审核资料,写文章,提建议,一心扑在工作上。五
吴大观十分重视培养设计人员。从组织设计队伍开始,他就对设计人员工作上严格要求,对一张设计图纸、一份计算报告他都要审查,一旦发现问题必定把设计员找来一一指出问题所在,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返工。他要求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分配工作。设计员出差,回所后必须先交出差报告,经审查通过方可报销出差费。
为了提高出国人员的素质,吴大观亲自开班教授英语,亲自介绍出国工作学习的注意事项。他注重全面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设计人员在掌握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国外的发展情况。规定设计人员每年要写出一份国外发展动态的报告和部件发展情况的图册。这些措施激发了设计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从建所到“文化大革命”以前,设计人员学习热情高涨,晚上办公室灯火通明,指导员要到办公室劝大家休息,即使这样多数人还要学习到深夜。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与吴大观的严格要求、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
“设计所的科技档案、科技信息和科技图书资料是科技人员的粮食。”这是吴大观在建所初期经常强调的一句话。这些正确 见解虽然在“文化大革命”受到错误批判,但他始终认为发动机研制难度很大,这三方面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设计人员掌握技术、更新发展技术的粮食仓库,也是有系统有秩序地研制发动机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他从建所开始,除了抓设计主体外,就狠抓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强调科技档案必须用科学方法管理,这是研制单位技术储备和数据库的基础。他说:“只有完整准确的科技档案,才有可能研制出高性能的发动机来。”
吴大观向来重视科技信息工作,他认为科技信息是设计人员的耳目,是为设计人员输送新信息、使设计技术推陈出新的命脉,跟踪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离不开科技信息。他要求科技情报部门要与外界有互相交流的信息网。他对于作战飞机的动力方面的信息尤为重视,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在他倡导下,设计单位负责人、总设计师,都特别关心这些科技信息部门的发展。技术图书馆,在一般单位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吴大观认为图书资料是否丰富,图书整理是否有序,每日借阅图书的人员多少是代表着这个设计单位的设计技术水平,并与能否设计出高质量的发动机息息相关。吴大观调到430厂后也十分重视这三项工作,一再强调这种基础工作只能加强不容忽视。
几十年来,吴老对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方法和程序有独到见解,培养了中国几代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人员。他被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聘为兼职教授;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国务院和航空航天工业部授 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被人事部批准为航空工业系统5位70岁以上暂不离退休的专家之一;他多次被评为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
第三篇:绵阳市国资委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报告会
绵阳市国资委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报告会,刘勇书记做专题报告
11月17日下午,绵阳市国资委党委举办国有企业、在绵重点国防科研院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报告会。会议特邀省委党校教授裴泽庆做了《国有企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及经验》的报告,来自我市大型国有企业的长虹、九州、电信、商业银行等5家单位分别做了报告,刘勇书记代表绵阳市科研院所做专题发言。我所党政办、组织处、工会、综合管理处的8名同志参加了报告会。各单位精彩的发言,充分展示了绵阳市大中型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为绵阳市经济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附:刘勇书记讲话稿
沐改革开放春风,走创新发展之路,完“保军报国、强企富民”之愿
----我所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77年11月2日,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所属的专业自动化研究所。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长期从事武器装备和国防工业企业制造工艺过程相关技术的研究,在武器装备信息与控制、国防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流程型生产过程自动化、离散型生产过程柔性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火炸药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弹药自动装配技术、生产过程自动检测技术等领域具备较强技术优势。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的主要科研业务方向有:(1)武器装备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
(2)兵器制造系统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技术研究
(3)兵器制造过程工艺、质量、安全等参数的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4)为兵器特殊制造技术服务的专用自动化设备研究
(5)智能机器人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6)智能传感器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7)机床数控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是国防科技工业弹药自动装药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是四川省机床数控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先后获得全国节能先进单位、四川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科研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保密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武器装备预研先进单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四川省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科研单位等诸多荣誉。
1978年,我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伴随着这30年,西南自动化研究所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由求生存向求发展的转变
30年里,全所上下努力奋斗,大力推进资源的优化整合调整,2个专业、3个产业发展思路明确,走上快速发展、协调发展的道路。我所在经历高速发展后正向又好又快发展迈进。
2007年末,我所总资产较30年前增长了32倍,总结余增长了140倍,总收入增长了67倍,科研收入较30年前增长了82倍,职工收入增长了58倍。
我所已实现由求生存向求发展的转变。
2、军品科研生产发展迅猛
我们充分发挥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优势,以配套服务为突破,积极参与装备的创新研究,以坚实的脚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从单体配套到系统集成的快速发展,我所先后参与了数十项武器装备创新研究,建立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创新一代”的军品科研体系,形成了“武器装备信息与控制技术”专业特色。
3、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我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军品科研基础设施,培养了成体系的军品科研人才队伍,在军品科研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军品研制生产地位得到了巩固。
以高危产品安全自动化生产为核心的工业自动化技术是我所两个主专业之一。通过不断地创新研究、众多的生产线建设以及不断技术积累,我所在高危产品安全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实施了四十余条高危产品安全自动化生产线,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技术水平和业绩在行业内处于绝对优势。
4、民品产业步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我所数控产业在保持产业持续增长的同时积极进行战略调整,以优势技术为依托,细分产业市场,着力打造特色服务,走特色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成功研发了一系列极具产业化前景的产品。
电量传感器产业管理规范,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产品的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均居全国同类产品前矛。
我所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军用计算机和板卡成功用于多个装备和型号,已形成系列化,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特种产品定制”能力。
5、机制创新不断推进,各项关系逐步理顺
围绕实现发展战略,我所按照“三优一严”(优化管理、优化流程、优化资源配置、严格考核)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管理;对管理部门、科研部门进行调整重组,促进管理上台阶;加强对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的管理;集中统一管理物资采购、供应,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对军民品科研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增强领导干部多岗位工作能力;对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加大了绩效考核的力度,员工的职务调整、收入分配都与绩效挂钩;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的机制;开展合资合作,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
6、职工收入不断提高,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按照让职工“努力工作、舒适生活、环境美化”的要求,实施了所区、家属区美化工程,拓宽了生活区道路,修建了工作区和家属区的停车场,改造了小区绿化,组织建造了职工集资楼,装修了军品科研楼、调试工房,改善了职工、家属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职工收入大幅提高。
7、党建工作蓬勃开展,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西南自动化研究所坚持“围绕中心,发挥优势,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党建政治工作思路,把握发展方向,在改革改制、生产经营、维护稳定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充分发挥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创新求实、拼搏奉献,维护了单位的和谐稳定,促进了我所健康发展。
8、廉政建设有序开展,廉政文化氛围逐步形成。
我所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考核办法,健全教育、监督、预防、惩治腐败的制度体系,加强对领导班子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监督。通过效能监察和“基层单位实行内部事务公开”活动的开展,对“三重一大”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执行和监督,使全所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9、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开展,和谐研究所逐步形成。
所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团队和谐、正直诚信、求是创新、争创一流”的价值观念,以“团结、实干、创新、服务”的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精神为核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所的管理水平,提升职工的素质,增强所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文化和所的发展战略和谐一致,所的发展和职工的发展和谐一致,为实现“2334”的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西南自动化研究所强力推进了“四大”创新。
1、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潮流,瞄准世界武器装备信息化技术前沿,围绕国防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充分发挥自动控制技术优势,自主创新,为各种武器平台提供信息化部件和系统,形成了“武器装备信息与控制技术”专业特色。
我所专注高危产品安全自动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大幅度的提升了我国弹药装配的自动化水平,改善了产品性能和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特别是恶性事故的发生,获得弹药装药装配国防发明专利,引领着行业的发展,产品也出口到国外。
我所在民品开发方面也取得了突破,电量隔离传感器、机床数控系统的产值规模和经济效益均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机制创新,构建管理新体系
为了构建有利创新的科研经营管理体系,西南自动化研究所围绕发展武器装备信息与控制技术和工业自动化工程技术二个主要专业,作强电量传感器、机床数控系统、军用电子板卡三个产业,有效整合集中资源,突出主业,建设专业化的技术创新平台,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科研开发由项目型向专业能力型转变,管理由单纯科研型向科研经营一体化转变。
为了加快产品的发展,我所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民品进行股份制改制,先后组建了维博电子、圣维数控、世威电子和宝石圣维电子四个有限责任公司,把民品推向市场,放手让其发展,作强作大,真正形成优势产业。
我们实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创新了运营机制。
3、文化创新,建设新型职工队伍
30年来,西南自动化研究所以 “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拒绝借口、立即行动”的执行文化为牵引,着力建设“追求更好的创新文化,争创一流的竞争文化,以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文化,强所富民的团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培育“团结、实干、创新、服务”的企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才强所战略,紧紧抓住吸引、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五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从激励机制、管理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营造尊重创新、宽松和谐、互助合作、互相学习的良好文化氛围。在激励政策上,我所不仅建立了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同时还建立了效益激励体系,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和低职高聘制度。职工的收入高低、职务升降以取得的业绩、创造的价值为主要依据,对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创新人员和成果产业化人员还进行重奖。我所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员工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
4、党建创新,培养造就永保先进性的党员队伍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根据研究所的工作性质和知识分子党员多的特点,特别注意提倡党建工作的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推动党建工作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推动党建工作的上下结合、全员互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无止境、拼搏正当时。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0年改革创新成果为基础,继续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发展的中心环节和的强大动力,继续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党建创新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推动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建设创新型研究所的道路,为实现更宏伟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四篇: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
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李会彪
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是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他一生爱国爱党、品德高尚,无私奉献,生活俭朴,被称为‚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最近,中央发出通知,要求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想应重点学习吴大观同志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农村。吴大观同志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自己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对党的赤诚之心丝毫没有动摇过。在国家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困难时期,他宁愿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来报效祖国。他从事航空工业68年,一生所想都是献身航空事业,在他90岁高龄时,写下了‚我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继续为我们的航空工业尽心尽力,为实现今生‘航空报国’的夙愿,奉献一颗赤诚的心‛的人生感言。他以坚定的人生理想为航标,为发展壮大我国航空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们要学习吴大观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航空事业、忠于新农村,在建设社会 1
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要学习吴大观同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精神支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始终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投身计生事业。
二是学习吴大观同志刻苦钻研、奋发有为的精神,立足岗位做贡献。
吴大观同志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奋发有为。他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科研机构和试验基地。他亲自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参与领导了多个发动机型号的研制。在领导科研工作中,他爱惜人才,带头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离开一线岗位后,他仍
坚持勤奋工作,不断学习,不忘对航空工业人才的培养。我们要深入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吴大观同志的精神为动力,立足岗位,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努力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三是我们要学习吴大观同志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良好作风和优良品格。吴大观同志一生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廉洁奉公。他生活简朴,家里清贫,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又很富有,从1963年起,他每年向党组织交纳大额党费,连续46年从未间断,临终还把积蓄的10万元拿出来交了党费。他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弥留之际还嘱托家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2吴大观同志用一生的执着和奉献,忠实实践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的庄严誓言,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爱党与爱国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做事与做人的统一。我们学习吴大观同志,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争创一流业绩。2009年8月3日
第五篇:吴大观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
吴大观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创造伟大事业的人,该有一颗怎样高洁的心灵?吴大观,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在中国航空发动机艰难而悲壮的起飞线上,他是力挺千钧、勇往直前的开山脊梁,以他赤热的“中国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无限辽阔的天空„„
吴大观同志用行动实践“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的人生格言。他平时生活俭朴,但为救济农村贫困地区失学儿童,表示对失学儿童的一片爱心,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他向大学、中学母校以及社会慈善机构捐款总数超过20万元。他为祖国航空工业奋勇拼搏,在90岁高龄时,依然为航空工业尽心尽力,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一名党员,吴大观同志为我们树立起一座高尚的丰碑,他崇高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了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感受颇深。他在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无私奉献的报国之情、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敬业勤奋的职业精神、甘为人梯的师长风范、淡泊名利的豁达胸襟等等,值得我们每一名中国人去学习他的爱国之心。吴大观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他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是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被称为“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
吴老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
祖国在进步,世界在发展。要实现那些美好的愿望,要求我们把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主宰未来。明天我们所面对的挑战会更多,但今天战胜了自己也就战胜了一切,把握机遇,就能够获胜。但这一切,是以正确的心态为基础的。
对比吴大观同志优秀品质,我认为自身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要以吴大观同志的精神为动力,立足岗位,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吴大观同志常以“学然后知不足”这一古训自勉。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在生活方面,作为一名刚步入社会的当代青年,要学习吴大观同志的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正直;在思想方面,要甘于奉献以立德,苦练本领以立行,慎思明智以立言,自信、自立、自强,培养良好作风和优良品格。
对照先进的典型、榜样,不管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保持一种激情。我要以吴大观同志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