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了解到了大自然的美以及大自然面临的各种威胁,如范文

时间:2019-05-13 14:0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了解到了大自然的美以及大自然面临的各种威胁,如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了解到了大自然的美以及大自然面临的各种威胁,如范文》。

第一篇:学生了解到了大自然的美以及大自然面临的各种威胁,如范文

通过第六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大自然的美以及大自然面临的各种威胁,如物种减少、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环境问题等,通过前后对比,学生能够树立对自然的忧患意识,而第七课正是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来解释我们怎样去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第七课主要包括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第二个项目是“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

第一个项目:“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本项目共设计三个层次讲述了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美化自然。

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出示三组图片:(1)、新疆天山雪莲——自然物种在减少;(2)、《无极》剧组拍摄——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3)、水污染——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出现了很多不和谐之音,学生对此阐述自己的情感。教师归纳:当天空不再是蓝色,小鸟不会飞翔。当江河不再有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当空气不再是新鲜,花朵也失去芬芳。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黑暗无光······“曾经有一个美好的环境摆在人类面前,人类没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所以,我们对大自然多一份关爱,就少一点遗憾,多一点行动,就多一点美好。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也可以让学生共同朗读课本引言部分----引出本节课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能够从自我做起,保护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

首先: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意在呈现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欣赏各种生物美丽图片的同时感受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体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各种生物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正是从丰富多样的生物中得到了各种物质才得以生存和繁衍。

其次:用材料创设情景,教材选取"植物活化石”----珙桐和素有国宝之称的红豆杉的典型材料,引导学生组织讨论:“为什么说生物物种消失‘损失的不仅是钱财,更重要的可能就是人的生命?’”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使学生通过探讨懂得如何对待自然界的各种生物。这里也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第六课“自然物种在减少”,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尊重生命,懂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通过感性材料使学生认识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鸣。教师适时提升: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而各种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一种生命的消亡将引起多种生命连锁性衰退或消亡,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这里也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第六课“自然物种在减少”,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使学生懂得植物、动物都是我们生存环境的必要组生部分,它们是人类的朋友,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人类的未来,人类应该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平等的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相关链接提供的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让学生了解即可。

再次,结合生活种存在的滥捕、滥吃野生动物的社会现实,课本103页设计了“拒食、据烹野生动物签名活动”的案例和一幅“拒吃野生动物”的漫画,设计了“拒把‘朋友断上桌的’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组内讨论,班内交流展示,学生可能多从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角度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从物种的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迫切性上去把握。然后创设四种情景,让学生思考“加入自己遇到以下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积极同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作斗争。

第二层次“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理解善待自然的意义以及如何善待自然,能够从自我做起,善待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首先用西藏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西藏人民是怎么对待大自然的?大自然又是怎么回报西藏人民的?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补充材料《难圆绿色梦》:十年栽树治沙的老人徐治民在内蒙古园子塔拉培育了6000亩防护林,治理了一片荒漠。然而,村民分户承包防护林后,却无限度地砍树盖房、伐树卖钱,郁郁葱葱的防护林短短几年即被砍伐一空。无知的人们使绿洲沦为沙漠,再没有森林带来的风调雨顺。风沙漫卷,庄稼干枯,大自然留给他们的只能是离乡背井的苦痛教训,学生讨论回答:徐治民老人和村民对待自然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结果相同吗?为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分析:徐治民老人植树造林,改善了自然环境,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村民伐树之后,绿洲沦为沙漠,人们背井离乡。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对自然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影响,导致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我们把大自然当朋友,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如果我们不珍惜大自然,大自然也将用灾难、疾病来报复我们。明确我们应当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善待自然?①善待自然就是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其次:相关链接中“给鸟儿安一个温暖的家”和读一读与野生动物牵手的女孩—皮“两个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并思考“我们应该向某小学的少先队员学习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来,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养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以实际行动保护大自然。

第三个层次“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可以采取分组讨论法,设计两个题目:(1)我们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2)我们应该怎样美化大自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教材从两个方面说明了为什么要美化自然 : 一是从现实来看,大自然给我们未能带来无穷无尽的美,但当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二是从长远来看,“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大家要行动起来,美化大自然,让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

处处充满美。

就如何美化大自然,主要从两个方面认识:①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②美化自然,还要保护好自然景观。到风景区旅游,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还要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保护好自然景观,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第一课时的基础知识: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

(1)

(3)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2.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重要意义?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应该学会平等地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人与自然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善待自然?

(1)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2)善待自然,就要做到:

①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4.人类善待自然有什么重要意义?

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善待自然就等于善待人类自己。在善待大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大自然成为朋友的无限乐趣。

5。我们为什么要美化自然?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美,但随着当今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之美显得越来越珍贵。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行动起来,美化大自然,使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处处充满美。

6。我们应该怎样美化自然?

(1)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2)美化自然,还要保护好自然景观。到风景区旅游,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自然景观,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第二课时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第二个项目: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依法保护环境的基本措施,增强学生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为依法保护环境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本项目共由两个层次组成,首先向学生介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依法保护环境,完成从思维的认知到行为的转化。“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有关法律法规繁多,学生平时接触不多,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落实环保行动也不是一句空话,把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比明白道理更难。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冰川消融,后果甚忧”通过介绍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认识保护环境的刻不容缓性。保护环境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角度,还应该形成立法,运用法律甚至是国际法来保护。

第一个层次“我国已经形成环境保护体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环境立法的状况,了解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1、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108-109页资料,初步了解我国目前关于保护环境的立法、执法情况,明白我国已经形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对于法律名称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记忆,小组成员互相提问、默写,至少记住5部法律名称。

2、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强调198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率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指导学生记住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里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做到与自然和谐些相处,不仅需要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还需要法律保障,依法保护大自然。指导学生记住,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相关链接主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四个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规定,造纸厂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法律义务,破坏环境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引导学生树立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层次“我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贡献”,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依法保护环

境的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我做起,依法保护环境。

首先,可以利用课本有代表性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是反应某中学的学生依法保护校园周边的环境的案例,第二个是反映普通公民刘先生为换保做贡献的案例,用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如何为保护环境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导入本层次的学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10-112页,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各小组班内交流,教师总结:保护环境青少年责无旁贷。青少年怎样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贡献?①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学法、守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③从自身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从自身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其次: 对于第三个方面“从自我做起,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教材用某中学师生自觉保护环境的事例创设情境,提出探讨问题,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保护环境问题是大人们的事情,是将来的事情,与我无关”这一认识误区,可以采取“课堂小小辩论赛”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两组,以“环境保护与你我有关,是现在的事”或者“环境保护与你我无关,是将来的事”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不同观念的碰撞中达成共识。

对于课本针对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五种问题情境,可以让小组讨论交流,师可以总结,生活中可以从很多方面做到保护环境,如:不浪费纸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这里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保环保行动落实到方方面面。师总结归纳:从自我做起,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要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情;第二要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第二课的基础知识:

1.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环保法律体系?

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这为保护、治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切实保障了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

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规

范。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3.青少年应该怎样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贡献?

依法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政府部门和专业环保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环境的主人,是环境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主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1)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2)学法、守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

(3)从自身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还要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

以上是我对第七课的教材分析,分析不当或者欠妥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我从大自然中学到了语文学生优秀作文

我从大自然中学到了语文

听到“大自然”这三个字,不由感到十分亲切。这三个字蕴涵着神奇、壮丽、变化无穷。她与语文生活更是息息相关。

漫步在田间小路,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菜,想起了它刚发芽时的情景。春风吹过,小草发芽,它不知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挣扎才破土而出的,看到它,让我不禁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啊!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也要有小草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的精神吗?

走着走着,看到人家养殖的茉莉花,立刻被它清雅的气质吸引了过去。靠近了,淡雅的香味扑鼻而来,沁入心脾。定睛细看,只见它婀娜多姿地摇曳在风里,绿叶在阳光的映射下绿得发亮,娇柔洁白的花瓣惹人怜爱。这看动人的姿态、高雅的气质,让我吟诵起“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为茉莉的素雅倾心,不由停住脚步尽情观赏。

风呼呼地刮,我感到了一丝凉意。突然,下起了雨。我赶快跑开,躲在人家的屋檐下,看着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万物在雨中静默着。乡间的土路在雨水的冲刷下,愈发干净,还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小路两边的杨树在风雨中站立得愈发精神,叶子上缀着晶莹的水珠。润物细无声的雨啊,你是大自然的清洁工,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看着大自然额的美景,我不觉生发诗情,“草露芽,花结苞,风轻吹,雨淅沥,万物生,春已到。默无闻,品自高。

大自然像一位语文老师教导着我们,她朗诵着幽雅的诗歌,那花、草、风、雨,不正是她吟诵的佳句华章吗?那著名的诗人、画家,不都是她得意地学生吗?从大自然身上获取灵感,留下一篇篇、一幅幅传世之作。她这伟大的老师,从不会啰嗦说教,她对学生的启示却如醍醐灌顶又潜移默化。听从她的指引,学生们甘之如饴。

感谢你这伟大的教师,是你陶冶了我的情操,让我懂得了人生的哲理。那一种精神的滋养使我受益终生。

第三篇:从“夜半钟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谈如何用精彩的课前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定稿)

从“夜半钟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谈语文课堂课前导入的价值与设计

摘要:课堂导入是历史教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课改精神的引领下,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导入情境的创设。一时间,各种导入设计遍地开花,大有没有课前导入就没有好课之势。纵观时下课堂设计,课前导入不乏精品,然而,细细看来,亦有一些为了导入而导入的现象出现。于是,有人慨叹,课前导入其实没有必要。那么,课前导入到底有无必要,该如何设计导入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关键词:课堂导入 导语 导入的价值与设计

正文: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宋朝著名诗人叶少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它描绘的是诗人在紧闭的柴扉外,见到一枝出墙的红杏,就想象到了围墙内的满园春色。为什么从红杏就可以推想到满园春色呢?因为红杏是报春的使者,它和春天之间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同样,从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中你又可以想到什么?自然是寺庙,因为寺庙与钟声间也有一种必然的联系。

因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发展定下基调,有如那一枝出墙的“红杏”,尽显“春天”的气息;有如那夜半钟声,让人遐想古寺的禅意与空灵。

一、当前在课前导入上存在的误区

如何导入新课本来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并且实行起来难度颇高的教学艺术。因此,我们更有必要研究一下课程导入的技巧和艺术。但是,经过笔者的调查了解,在对历史课堂导入教学的认识与设计中,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1、认为课前导入纯属多余。有它不多,无它不少,没有多少意义,纯粹是一个形式而已。

2、导入过于简单,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去选择导入方式。或者是直接拿别人的导入设计来用,使导入形式呆板,缺少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导入的问题过于浅白,导入的内容过于平淡,大众化,学生的兴趣不大。

4、导入过度幽默,致使学生一节课都在回味这个故事,弄巧成拙。

5、在新课的导入上用时过多,导致新课讲授没有充足的时间,本末倒置。

二、语文课前导入的价值

在给课堂设计导语之前,首先要阐述一下导入的价值。

1、课堂导入具有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分析认为:当人们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从已知的包摄性较广的整体知识中掌握分化的部分,比从已知的分化部分中掌握整体知识难度要低些。这实际上就是说,下位学习比上位学习更容易些。也就是说,利用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许多。

2、有效的课前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可以看作为学生由课前燥乱到课堂肃静的过渡。一个恰当的课前导入,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进而很快进入角色,跟上思维,为顺利轻松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打好基础。

三、导入应当遵循的原则

如何导入,有何技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以下几点是我们必须遵循而且必须做到的:

第一是导入要有针对性,突出一个“准”字。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根本的还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的差别制约着导入方式的选择。另外,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东西不要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导入。第二是导入要有概括性,突出一个“精”字。

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所以导入要精心设计,做到短小精练、简洁,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导入还应抓住最实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以少胜多,以简驭繁。切忌词不达意,南腔北调,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第三是导入要有艺术性,突出一个“巧”字。

导入要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课的导入不仅要新颖独特,引人入胜,使其以鲜活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令学生耳目一新,而且要有艺术,有趣味,通过充满情趣的导入,调剂课堂教学气氛和节奏,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是导入要有直观性,突出一个“形”字。

直观的东西一定比文字,语言更有吸引力,它会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即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造了条件,又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第五是导入要有趣味性,突出一个“乐”字。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很难保留在记忆里的。如果学生对所学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也轻松愉快。因此,导入应使学生把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四、语文课前导入常见的方法

作为授课者要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每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导入呢?

1、用故事导入

有针对性的选取寓意深刻,幽默轻松的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课,通过语言铺陈渲染,绘声绘色,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古文二则“之《乘船》与《期行》,文章主旨是为了突出诚信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我选取了《曾子杀猪》这段故事。通过曾子言而有信教育孩子这一点来切入主题。

2、用地方民谣导入

民谣、儿歌是具有地域性的,是当地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利用地方歌谣导入,亲切有趣,能很快提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讲《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我引用了我们当地的一首民谣:云往东,刮狂风;云往南,水成潭;云往西,披蓑衣(过去的一种雨具相当于今天的雨衣);云往北,晒干麦。民谣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淀,利用这首歌谣浅显易懂的向学生阐明了如何看云识天气,以及通过看云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所以说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用歌曲导入

歌曲可以感染甚至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因而在导入环节,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导入是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开始,是用歌声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感悟,当内心的活动体验与课本的思想观点相一致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他们去相信和追求这种思想观点,这样课本的知识也就内化为信念并扎根于心。例如在讲授《小巷深处》一课时,我播放了高胜美演唱的《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跟唱着这支歌曲,从歌词中、旋律中进一步领会了母爱的伟大,此时引导学生开始认识文中的父亲形象,在音乐的感召下,学生思想情感全身心投入,教学效果非常好。

4、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式导入指的是在引入新课时,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情境式导入可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图片、录像等直观手段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并备受学生喜爱的。这种导入在教学实际运用中相当广泛,其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利用录像等影视资料再现情境,导入新课。如在教《空城计》时,我先播放了一段《三国演义》群雄鏖战的场景,把学生引入三国时期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风云四起的岁月,顺理成章引导学生开始课文内容的探究。学生兴致浓厚,学习非常认真、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如悬念导入法、谜语导入法、诗词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引用警句法等。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我们都要根据课文学习目标、学生实际和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择善而用。

总之,导入是一课堂要走好的第一步,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是气氛的调和剂。所以我们在进行导语设计时,要注意做到目标明确,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生活阅历,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

下载学生了解到了大自然的美以及大自然面临的各种威胁,如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了解到了大自然的美以及大自然面临的各种威胁,如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