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天教学的是《夹竹桃》,这是一篇描写夹竹桃的散文
感悟夹竹桃的人文性
《夹竹桃》中有这样一段话“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开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段话,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夹竹桃默默无闻的性格和坚强的韧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抓住这段话,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老师读了这段话之后,心中涌动着一种说不清楚的情感,你能猜一猜夹竹桃给我留下的印象以及在老师心中的地位吗?
生:我猜它在你的心中是默默无闻地开。因为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我是从“一声不响”这个词中体会到的。
生:我感受到夹竹桃一点也不张扬。
生:它好像很谦虚。
师: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菊花能傲霜,像一位斗士,夹竹桃一直陪伴着它们开,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夹竹桃一点也不争春,不争艳,当百花开得灿烂的时候,它在百花丛中欢笑。
生:夹竹桃心胸真宽广呀!
生:夹竹桃真是虚怀若谷呀!
生:夹竹桃真是花中的“绿叶”!
师:好啊,同学们,这就是盛开在我们心中的夹竹桃啊,这就是充满人性的夹竹桃!读到这儿,谁能不深深地爱上它呢?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把这段话深情地读一读!
由于学生已感悟到夹竹桃默默无闻的性格和坚强的韧性,所以在朗读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读出对夹竹桃的敬佩之情。
第二篇:《夹竹桃》教学反思
《夹竹桃》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夹竹桃》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夹竹桃》教学反思1《夹竹桃》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作为当代著名的语言学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一向以文质兼美而著称。而这篇夹竹桃能够说是季羡林先生的代表作。文章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上课时紧紧围绕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展开教学,指导学生感悟“韧性”和“幻想”的内涵。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较难体会,因此我采用了“从文本自身入手,紧扣关键语句设计回环再现的朗读来突破这一教学重点。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划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学生很快地找到了。我又让他们细细品读,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出了夹竹桃的坚强,花期长,从“一向……一向……无不奉陪”中体会出了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教学到那里,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我认为,他们并没有真正领悟到作者对夹竹桃可贵韧性的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于是,我便抓住关键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设计了回环朗读,让文本不断地再现,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一齐去感受。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的追求目标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不仅仅要让学生领略到夹竹桃的美,更要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
因此在学生朗读时,我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语,重点体会,提高朗读效果。如在读文章第四自然段“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我指导学生把“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得轻一些,慢一些,感受到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品质。再如,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我让学生读出环境的变化,抓住“暴雨、清冷”等词,读出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
之后,我又带领学生由情入境,将完美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就如同在心里刻记下动人的画面。随后,我又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模仿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们带来的幻想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欣赏月光下的夹竹桃片,展开幻想,仿照句式说话。写不仅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活动的用心性,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领悟和背诵,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原则,由读向写迁移,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写作指导。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真正静下心来研读课文,真正实实在在走进课堂,真正以一个批判者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反思,才会发现有许多精彩之处还在等着我去挖掘,才会发现还有很多遗憾留着我在将来的课堂中去弥补。
《夹竹桃》教学反思2《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
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处理得并不好,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而是急于让他们用双重否定词来造句,结果学生说得并不理想,可见,学生对句子理解得并不深入,这就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一定不及对比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给予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上完这节课,我一直在问自己:这节课上,我的智慧火花在哪里闪现?其实,这个问题是我需要每节课后、每天问自己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夹竹桃》教学反思3《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抓住了课文四字短语特多的特点,让学生找出来,为了理解课文表达准确、精练、而又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特点,我让学生直接去读它,悟它,还让学生学会将它译成散文句式,比较着读,从而让他们透过自己的语感来体会到这种语言形式的妙处。同时,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这一显得十分可贵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
紧之后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透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让学生朗读、谈感受、说体会,结果学生谈得面面俱到,过于细化,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比较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能够透过比较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比较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必须不及比较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他们透过触摸语言,加深了对季羡林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而学生透过触摸语言,这种人文的东西,也都具体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输注入,而是一种自然的熏陶感染了。
《夹竹桃》教学反思4《夹竹桃》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夹竹桃能引起作者无限的遐想,这是作者爱上夹竹桃的两个原因,这也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们而言,课文却由于缺少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因而对他们吸引力不够强大。怎样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读书的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去呢?
我摒弃了以往一贯采用的千遍一律的通篇齐读方式。我都觉得齐读使千人一面,使众口一声,使腔调一味,不抑不扬,不但听之不美,闻之生厌,而且与文章的文辞美、声律美、情感美相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而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把握季羡林先生写文的初衷,理解文中所说的“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有了这样的情感为铺垫,学生在领略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自然就多了一份兴味盎然;品味夹竹桃的可贵韧性自然就多了一份情真意切;感受夹竹桃引起的奇思妙想自然就多了一份浮想联翩……
本节课的重点落在理解“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上。文中的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夹竹桃一声不响,一年三季,无日不迎风吐艳,显现出其可贵的韧性。
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了“韧性”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围绕“韧性”,充分自读自悟、圈点批注。接着组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又开出一朵”“又长出一嘟噜”“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等词句,从而感受到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始终花开不败,体会其可贵的韧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更好地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映衬的笔法,将其韧性的花性根植于学生心中。我充分利用文本的写作特色,勾连前文,引导学生通过与第三自然段描写百花争奇斗艳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地对比朗读。
师: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生: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师: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生: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师: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生: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师: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生: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有了院子里那些季节性花的陪衬,夹竹桃更显得坚忍不拔。它可以承受春是和煦,也可以经受盛夏暴雨的洗礼,又可以耐受深秋清冷,不像那些争妍斗胜的许多花卉只是匆匆走过,相比之下,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那一点韧性”,岂不是难能可贵!在声声对读中,在声声催情中,夹竹桃具有可贵韧性的形象更加饱满了。
可惜!在实际教学中,时间分配上出了问题,前松后紧,导致后面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对比朗读。学生没有充足时间去品味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夹竹桃那可贵的韧性。
《夹竹桃》教学反思5《夹竹桃》是著名作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对夹竹桃韧性的描述和赞美以及作者在月光下的幻想,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本堂课(第一课时)的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构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完了这节课,我觉得有这样几点较为成功之处:
1、由整体入手,整体感知,明确学习重点,语文的学习是以课文文本为载体,学生透过多种途径进行感知、领悟和运用来完成的。文本的呈现本身具有完整性。但很多时候,有的老师为了直接进入主题,跳过文章的开头;有的老师甚至为了出其不意,全然不顾课文内在的文路,把课文完全支解开来,从而破坏了文本的整体性。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仅仅不利于学生对于文本主旨的把握,而且对于学生的今后的写作带来了必须的隐患。
因此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说说夹竹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从而找出课文的第一、第六自然段,读读,说说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很快就发现,作者留恋、喜爱夹竹桃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夹竹桃具有可贵的韧性;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无限的幻想。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思路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2、以读书为本,紧扣关键字,突破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课堂上,始终紧扣文本,让学生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自主研读,并以此为突破口,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
如在教学夹竹桃“韧性”这一重点段时,首先紧扣“韧性”一词,让学生默读,圈划出有关词句,还能够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紧扣句中的两个“又”、“悄悄地一声不响”、“无…不…”、“无不”等关键词展开思考,帮忙学生更好地体会夹竹桃的韧性。透过这种环环相扣,逐层推进的方法,再加上情感朗读,进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这一韧性”“显得十分可贵”。
3、了解一种写作手法,加深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除了要感知课文资料,还需要了解作者的写法,进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因此在讲述第三段时,主要让学生与第四段描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中第三自然段中写作者家中的花应有尽有,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只是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起比较的作用,加深对“韧性”的认识。
4、获得一次人文关怀,升华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用心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料,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学完“韧性”,让学生联系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来谈,懂得“花似人生”,懂得季羡林先生也正像那坚韧的夹竹桃一样,懂得我们也要具有这种“韧性”,让这种“韧性”扎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不足之处:
1、六年级学生的课堂有些冷,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鼓励还不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还显得比较稚嫩,不够老练、自然。
2、在比较学完三、四自然段后,按教学预设,就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采用比较、反衬的手法,衬托出夹竹桃的韧性,因此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尽管,然而。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能说到位(这在试讲时是没有发生的),我没能及时引导学生再回顾课文,致使这个环节匆匆而过,训练没有扎实和到位,比较遗憾。
3、因为是公开课的原因,课堂上务必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设计上没能放开手脚,提出比较具有思考价值的大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课堂上亦步亦趋,“牵”的痕迹比较重。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真正静下心来研读课文,真正实实在在走进课堂,真正以一个批判者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反思,才会发现有许多精彩之处还在等着我们挖掘,才会发现还有很多遗憾留着我们在将来的课堂中去弥补。
《夹竹桃》教学反思6季老先生用回忆的笔调、浓墨重彩的语言,描述了这种对在他生命中很有影响力的植物——夹竹桃。说实话,以我目前的教学水平是不能完全驾驭得了文学大师的文章,但是还是想像出生牛犊不怕虎般的去尝试一下。
教学伊始,我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紧紧抓住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直奔中心,展开教学。学生很快能提炼出,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是夹竹桃的韧性和能引起幻想,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感悟“韧性”和“幻想”的内涵。“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所以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透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
学生透过朗读表达了自己对夹竹桃韧性的理解,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如从“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夹竹桃生命力的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
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个性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个性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向到秋天,从迎春花一向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读出了坚强,读出了花期长。在其中,我又穿插了双重否定句的讲解,并要求学生仿照文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造句,学生透过朗读理解了课文透过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表达的效果更为强烈。另外,一段想象说话的练写更能让孩子们在写话中感受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第三自然段相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比较衬托作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没作过多的讲解,只是请学生和我一齐朗读,然后让他们找词语来形容作者家的小院,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比较衬托作用。在学习幻想这一段时,我放手让孩子们去自学这一部分,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小组合作习惯,有着很强的自学潜力,因此学起来不是那么吃力。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
1、第二部分,在教学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大的这一环节,由于解读文本还不到位,处理的太碎,导致耽误的时间太长,而并没有多少实效性。
2、想象说话,出示三句,训练量太大,一些老师给我提议,能够都出示,但让孩子们选取其中的一句写,在交流时,把几中状况串到一齐,这样显得完整而有效果,又不会使孩子负担重,耽误时间。
3、句式练习破坏了原本朗读感悟的环境。
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无不”句式,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这是这篇文章一个重要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我就把它放在学文中练习,让学生也学着书上的句式说一句双重否定表肯定的句子。结果,学生遇到了困难,几乎没有人举手,这是我原先没有想到的,花了不少时间才让课继续下去,继续品读文章。这时,就感到刚才的练习和学文的情景是多么格格不入,破坏了原本学习课文的感觉。如能把句式练习放在课的后面,单独进行训练,整堂课的感觉会更好,不会觉得有点支离破碎。
4、自学要求中,问题设计的太多,有些老师说当时课件一出示就感觉自学的量很大,有些问题能够进行整合,确实是这样的,一整合会显得课堂更简单些。
总的来说,在品词析句上,我还得下些功夫。透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善于变“死教案”为“活教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文海深深,泛舟时不仅仅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欣赏路途的风景,还不忘留下来过的痕迹,这才是我们我要具备的素养。
第三篇:夹竹桃教学反思
《夹竹桃》一课就意味着完成了应老师布置的任务,自然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夹竹桃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夹竹桃教学反思1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直奔中心。
紧接着出示合作探究的话题:夹竹桃的韧性具体体现在哪里?月光下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以及引起了哪些幻想?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再结合学法指导,自学课文2、3、4、5自然段,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都能静下心与文本对话。在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在体会夹竹桃韧性的基础上,还能用四字词语概括这种韧性,如从“一声不响”感受夹竹桃的默默无闻,从“无日不”感受夹竹桃的顽强不屈,从“无不奉陪”感受夹竹桃的始终如一等等,这应该得益于课堂上的充分的自主学习。
在探究月光下夹竹桃引起作者幻想一段时,由于给了学生充裕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在迁移应用环节,让学生模仿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们带来的幻想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展开幻想,仿照句式说话,“我幻想它是……”。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文的阅读、领悟和背诵,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读写合一的原则,由读向写迁移,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写作指导。读写练笔,也为月光下的夹竹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孩子们也同季老一同爱上了夹竹桃。
最后话锋一转,适时进行拓展,出示季羡林的生平,师配乐朗读,学生顿时感悟到:写夹竹桃其实就是写季羡林的,正所谓花品如人品,人品亦即花品。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虽然努力了,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强势,主体的自主性受牵制,所给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朗读机会虽说很多,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指导是不够到位的,虽然在老师的提醒下他们的朗读有一定的改善,但也只是语调轻重上的改观,没有显著的进步,也仍未从内心品悟到夹竹桃的韧性。
其次,整体把握文本的过程被淡化。本节课没能从编者意图上,把整个单元内容串联起来,足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感受大师语言的平实、质朴,借物抒情写法的独到与精妙。如果课前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单元主题融入本课教学,深入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相信会有别样的精彩。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以后的教学,更需静下心来研读文本,真正实实在在走近学生,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将学习到的教学理念切实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不止,反思不断,促进自我成长。
夹竹桃教学反思2《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以一条线索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夹竹桃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学生找到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参差迷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以第5自然段作为重点,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5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让学生朗读、谈感受、说体会,结果学生谈得面面俱到,过于细化,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对比衬托作用。
最后通过资料季羡林先生的生平,让学生感受到季羡林身上具有夹竹桃般的精神,默默无闻,坚持不懈。加深了对季羡林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
但上完课后感觉课堂上设计的内容过多,有点面面俱到。学生没有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其实可以从最后一个自然段入手直接讲解第5自然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可贵,接着讲第四自然段,最后简略处理第2和3自然段,至于第6自然段可以放到第二课时去处理,我想这样课堂上就不会显得匆忙,会将重难点砸实。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还要多学习多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第四篇:教学设计 夹竹桃
夹竹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美丽的植物,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和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子的叶子.板:竹;花像桃花,板:桃)
2.的确,这种植物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如果请你就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试着给它取个名字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名字呢?(竹桃。桃竹。竹桃连理等)
3、这美丽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们的垂爱,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夹)下面就让我们做客当代作家季羡林先生花园一般的小院,认识夹竹桃,了解夹竹桃,欣赏夹竹桃吧。(再板:19)
4、齐读课题:19.夹竹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并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词语:
玉簪花 鸡冠花 榆叶梅 江西腊 奉陪 花团锦簇
凄清 熏透 荇藻 参差不齐 飞蛾 微风乍起 指名读、齐读
(2)、交流: 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3)、生答后课件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指名读,齐读。
(4)、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
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生边提问题师边板书:韧性?幻想?)你们刚才提的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同时理解“韧性”这个词。
三、品读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品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圈、划、批注)。
2、交流
(1)课件出示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练读,指名读。(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开出,又长出”来表现它的韧性。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得轻柔些,表现他默默无闻的奉献,正是他“柔”的一面;“又开出,又长出”读得重些,表现他“结实”的一面。)
(2)课件出示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这句话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边叙述边板书:无日不迎风吐艳)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土艳?(哦,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师引导后齐读:春天到了,暖风习习,夹竹桃——(迎风吐艳);夏天到了,赤日炎炎,大雨倾盆,夹竹桃——(迎风吐艳);秋天到了,凄清寒冷,夹竹桃——(迎风吐艳)。
(3)课件出示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板:无不)“无不奉陪”呢?(板:奉陪)(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指读,齐读。
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课件出示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4)这一句能换种说法吗?哪种效果好?一起读。
3、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的确显得非常可贵。(板:可贵)文中哪一小节写了院子里的花?(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课文重点写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呢?是不是离题了?老师让你们看一看院子里的花。(课件展示十四种花)(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4、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节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节那样衬托描写。
5、对比读。老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我们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6、引导:是啊,一朵花尚且具有这样的韧性,那么我们呢?是不是也应该具有这种韧性啊?
7、由此你想哪些人物的名字?(张海迪、司马迁、海伦.凯勒、霍金、孙膑、桑兰……)
8.小结:是啊,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生:韧性)正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一点夹竹桃就做到了“长开不败显韧性”。
四、总结,设置悬念: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见识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夹竹桃月光下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五、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原文《夹竹桃》。
2、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具体。
六、板书
19.夹竹桃
无日不迎风吐艳
韧性
无不奉陪
可贵
教学设计
夹 竹 桃
姓名:王 增 芝
第一课时
单位:舒城县桃溪镇三沟小学
职称:小
一
联系电话:***
2013年 6月 13日
第五篇:夹竹桃教学设计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柘荣县城关小学
吴云霞
指导:孔巧燕
教学内容: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第6单元第19课。
设计理念: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习本课重点在于品句子,悟情感。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时,从文本的语言入手,引领孩子们倾听、阅读、思考、说话,从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让教为学服务,化知识为能力,让孩子们真真切切的学语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记本课生字词语。
2、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3、感受作者语言质朴典雅之美,体会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与生互动聊花
(设计意图:以和孩子们聊自己喜欢花的方式导入课题,既显得十分自然,又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本课的热情)
(1)欣赏夹竹桃。(出示图片)(2)简单介绍夹竹桃
(3)看图猜名字的由来
(如:夹竹桃的叶子像竹叶,花像桃花)
(4)指导读课题“夹”jia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告之,而是引导。通过观察图片,老师的讲解认识夹竹桃,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词语,注意加红的字。
熏透 榆叶梅 花团锦簇
凄清 玉簪花 叶影参差(cen ci)
荇藻 一嘟噜 微风乍起
理解“荇藻”、“一嘟噜”“参差”的意思
(3)指导书写“熏”字,注意笔画笔顺。(4)指导读好部分句子。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目标是能流利、熟练的朗读课文,熟记课文生字,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出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你读到了怎样的夹竹桃?
生交流
2、出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 最值得回忆的花。
生读
(1)在读这段话时,你们感觉哪些字眼作者注入的感情最多?(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板书:留恋)
(2)读了这句话,有没有什么疑问?
(3)用课文的句子回答(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板书:爱)齐读
(4)用“不是———也不是———却是——”说话
例句:我的妈妈不是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__,却是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语文的学习从学会提问开始,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全课教学的抓手,让目标清晰起来,同时,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感受季老先生的语言风格,从字、词中领会作者的情感,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品悟“韧性”,把握主旨
1、出示第4段
(1)默读第4段,思考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学生交流反馈:
1、悄悄地一声不响,两个“又”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2)师引导赏析(3)重点句点评
1、理解“无日不迎风吐艳”
用“无….不….”练习说话
2、理解“无不奉陪”
那夹竹桃都陪伴过哪些花呢?
出示:第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3、播放图片
4、理解第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自主、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生的基本能力,通过找自己喜欢的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能够从关键词句入手,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五、教师总结,设置悬念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夹竹桃的妙处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也别有一番情趣,下节课我们再接着领略夹竹桃月光下扑朔迷离的花影、叶影吧!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为下节课的学作铺垫)
六、作业布置,课外延伸
1、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板书设计:
19、夹竹桃
花色
留恋
韧性
爱
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