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失业青年调查:年轻人感觉单位不公平
上海失业青年调查:年轻人感觉单位不公平
不少“80后”、“90后”的青年人,都期待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其中不少正是来自家长的影响。同样,在父母的溺爱下,一些年轻人逃避社会、逃避工作。
是什么让上海目前约有8万青年人登记失业?是什么让高学历青年人相继失业?早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部分青年人自身条件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眼高手低、对工作要求高等自身原因,父母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小觑。比如,有的父母只愿孩子从事稳定的工作,有的父母因家境良好纵容孩子失业;而用人单位普遍喜爱的劳务派遣制,已经影响了一部分青年人的择业,亟须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上海青年人失业现状
2011年底,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人约80000人,约占登记失业总数的30%。失业青年群体的主要特点是高学历化、失业周期加长,登记失业青年中约有20000人失业1年以上。
青年人失业三大原因
个人原因:一部分青年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一部分青年心态失衡,主要表现在浮躁、更愿进相对稳定的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等。
家庭原因:不少家庭家境尚可,不需子女负担家庭责任,父母非常希望孩子找个稳定的工作。
社会原因:不少用人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机制,让青年人感觉“不公平”、“没希望”。
上海本地人,毕业于申城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今年只有25岁,集这些优秀条件于一身,小沈毕业后两年多,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现在,小沈对未来有着明确的要求——除了考研或是考公务员,似乎没有别的出路。但在屡屡考试受挫后,她成为上海约8万名登记失业青年中的一员。在有关统计中,她还被划为两类失业人群——高学历失业青年、长期失业青年。
日前,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应鸿庆在上海扶持失业青年就业“启航”计划的启动仪式上就曾表示,目前,上海失业青年职场心理群体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有两个,即高学历化、失业周期加长。
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年来,上海城镇登记失业青年人数及占比逐年上升。2011年底,约有8万名35岁以下青年人登记失业,约占城镇登记失业总人数的30%,其中,又有约2万人是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青年。
有关部门人员称,目前统计的失业人数,仅为主动在政府部门登记的人数,实际上,散布在社区中隐性失业的宅男宅女的数量还不止这些。
是什么让这8万名青年失业?又是什么让高学历失业青年、长期失业青年不断涌现?稳定工作的强大吸引力
在失业两年多的时间里,小沈也曾经不断求职,也曾抱着只要是行政类低级文职都愿意做的想法,但她从没成功过。像身边的许多同龄人一样,她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份足够稳定的工作。
春暖花香,在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已经30岁的赵静由父亲陪同前来求职,她中专毕业已有10多年,却几乎从没正式工作过,是一名长期失业青年。因为家境还不错,父母常常劝她:“家里有几套房子收租,不需要你的工资。”父母长期的思想灌输,让赵静习惯了不工作,直到最近,她的父亲才开始着急,“希望女儿能有一份简单的工作,至少将来有退休金。”
和赵静一样,30岁的王凯也因为父母“找稳定工作”的要求,失业已有一年多。王凯通过进修取得计算机本科学历,如今每天在家中捣鼓电脑。
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青年就业“启航”导师武亭曾建议王凯,IT知识更新很快,鉴于他失业时间比较长,直接应聘大型企业有困难,可以先去中小企业积累工作经验。这一建议尽管得到王凯的认同,却遇到其母亲的坚决反对:“孩子最好是进国企,那种一进去就能干到退休不用担心的企业。”
在武亭看来,不少“80后”、“90后”的青年人,都期待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其中不
少正是来自家长的影响。一方面是不少家庭的经济条件尚可,不需要子女来负担家庭;另一方面是很多中年人曾经经历过下岗、失业的大潮,不愿在子女身上再发生这样的情况,因此往往非常希望孩子能找到一个稳定的“铁饭碗”。
家长对当代青年人就业的影响有多大?在市人保局对失业青年的调查中,约12.8%失业青年坦承“家长对自己的就业几乎完全包办或干预较多”,另有约17.4%的失业青年称“(家长)会给出自己就业的意见建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在父母的溺爱下,一些年轻人逃避社会、逃避工作。武亭曾遇到一个20岁男孩,完全没有工作欲望。
第二篇:上海8万青年失业调查
上海8万青年失业调查
是什么让上海目前约有8万青年人登记失业?是什么让高学历青年人相继失业?早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部分青年人自身条件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眼高手低、对工作要求高等自身原因,父母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小觑。比如,有的父母只愿孩子从事稳定的工作,有的父母因家境良好纵容孩子失业;而用人单位普遍喜爱的劳务派遣制,已经影响了一部分青年人的择业,亟须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上海青年人失业现状
2011年底,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人约80000人,约占登记失业总数的30%。失业青年群体的主要特点是高学历化、失业周期加长,登记失业青年中约有20000人失业1年以上。
青年人失业三大原因
个人原因:一部分青年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一部分青年心态失衡,主要表现在浮躁、更愿进相对稳定的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等。
家庭原因:不少家庭家境尚可,不需子女负担家庭责任,父母非常希望孩子找个稳定的工作。
社会原因:不少用人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机制,让青年人感觉“不公平”、“没希望”。
上海本地人,毕业于申城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今年只有25岁,集这些优秀条件于一身,小沈毕业后两年多,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现在,小沈对未来有着明确的要求——除了考研或是考公务员,似乎没有别的出路。但在屡屡考试受挫后,她成为上海约8万名登记失业青年中的一员。在有关统计中,她还被划为两类失业人群——高学历失业青年、长期失业青年。
日前,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应鸿庆在上海扶持失业青年就业“启航”计划的启动仪式上就曾表示,目前,上海失业青年群体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有两个,即高学历化、失业周期加长。
找工作,找人才就上广西英才网联
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年来,上海城镇登记失业青年人数及占比逐年上升。2011年底,约有8万名35岁以下青年人登记失业,约占城镇登记失业总人数的30%,其中,又有约2万人是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青年。
有关部门人员称,目前统计的失业人数,仅为主动在政府部门登记的人数,实际上,散布在社区中隐性失业的宅男宅女的数量还不止这些。
是什么让这8万名青年失业?又是什么让高学历失业青年、长期失业青年不断涌现?
稳定工作的强大吸引力
在失业两年多的时间里,小沈也曾经不断求职,也曾抱着只要是行政类低级文职都愿意做的想法,但她从没成功过。像身边的许多同龄人一样,她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份足够稳定的工作。
春暖花香,在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已经30岁的赵静由父亲陪同前来求职,她中专毕业已有10多年,却几乎从没正式工作过,是一名长期失业青年。因为家境还不错,父母常常劝她:“家里有几套房子收租,不需要你的工资。”父母长期的思想灌输,让赵静习惯了不工作,直到最近,她的父亲才开始着急,“希望女儿能有一份简单的工作,至少将来有退休金。”
和赵静一样,30岁的王凯也因为父母“找稳定工作”的要求,失业已有一年多。王凯通过进修取得计算机本科学历,如今每天在家中捣鼓电脑。
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青年就业“启航”导师武亭曾建议王凯,IT知识更新很快,鉴于他失业时间比较长,直接应聘大型企业有困难,可以先去中小企业积累工作经验。这一建议尽管得到王凯的认同,却遇到其母亲的坚决反对:“孩子最好是进国企,那种一进去就能干到退休不用担心的企业。”
在武亭看来,不少“80后”、“90后”的青年人,都期待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其中不少正是来自家长的影响。一方面是不少家庭的经济条件尚可,不需要子女来负担家庭;另一方面是很多中年人曾经经历过下岗、失业的大潮,不愿在子女身上再发生这样的情况,因此往往非常希望孩子能找到一个稳定的“铁饭碗”。
找工作,找人才就上广西英才网联
家长对当代青年人就业的影响有多大?在市人保局对失业青年的调查中,约12.8%失业青年坦承“家长对自己的就业几乎完全包办或干预较多”,另有约17.4%的失业青年称“(家长)会给出自己就业的意见建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在父母的溺爱下,一些年轻人逃避社会、逃避工作。武亭曾遇到一个20岁男孩,完全没有工作欲望。
劳务派遣的负面效应
26岁的王玥拥有大专学历,已经生了孩子,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已经失业半年多。
最让亲友觉得可惜的是,王玥自己辞去了中石化下属一家企业的行政工作,缴纳四金后每月到手工资2500多元。这在很多人看来确是一个不错的单位,但王玥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她只是一名劳务派遣员工,福利待遇都与正式员工有一定差距,“正式员工每年都能加薪,可是劳务派遣工就是按照合同约定的工资支付劳务报酬,努力工作也难以升职。”
辞职后,王玥通过政府职介机构求职,期望换一份新的工作。“我们为她介绍了建交委系统的一个人事助理职位,但仍然是劳务派遣性质。”武亭日前分析说,目前不少大型国企、外企都采用劳务派遣机制,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各方面操作都比较方便简单的用人机制;但对王玥等求职者来说,“觉得看不到前途和希望”。
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员工不发生直接劳动合同关系,改由劳务派遣机构分别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定向用工合同,然后由用人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派工费”。劳务派遣工已经带来“同工不同酬”、超时加班、欠薪欠保等问题。
“我觉得自己只能一辈子在这个岗位上,只是企业的一个雇工,常常觉得自己是游离于单位之外的。”王玥说,目前,她去了一家大型超市工作,虽然听上去没有中石化的名声响,但在这里有了主人翁的感觉,成为一名正式的合同制员工。
市就业促进部门认为,虽然并非是主要原因,但劳务派遣机制确实影响到一部分青年的择业。
找工作,找人才就上广西英才网联
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的岗位上实施,但实际上,劳务派遣已经很多情况下被用在长期性、稳定性甚至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性岗位中。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去年10月表示,全市劳务派遣工多达132万。
对此,上海早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摸索解决办法。早在去年5月,市政府就召开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工作会议,强调劳务派遣的一些突出问题已经影响到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必须有效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总体规模,逐步降低比例。
不成熟的就业心态
4月初,在黄浦区人保局组织的失业青年招聘专场会上,毕业于上海一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小俞愁眉不展。大四期间,他曾在中国科勒投资有限公司实习半年,负责电脑软件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可他总觉得自己只是别人口中“修电脑的”,“并不受人尊重”。他期待学成之后能找一份“更受尊重”的工作,比如软件开发。
在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武亭看来,不少失业青年学历较高,也有着远大的理想,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往往令他们难以接受。
“一些行政助理、人事助理的工作比较琐碎,像复印材料、接听电话这样单调的工作,就让一些年轻人觉得‘这不是自己应该做的’。”武亭分析说,但工作要一步步来,基层岗位是绕不过去的。
另一个现象是,现实的工作与理想差距让不少年轻人从就业之初,就排斥自己的工作,不愿意付出更大努力,遇到问题往往一走了之。“有的年轻人做得不开心了,招呼都不打,第二天就不上班了。”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介科科长夏丽雯说。
“这一代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很注重发展空间,而不像他们的父辈,只是埋头工作。”夏丽雯分析说,一些青年虽然有宏伟的目标,却不知道如何去实现,或者在还不具备条件的时候,心态就比较浮躁,不能沉下心来做好眼前的工作。
找工作,找人才就上广西英才网联
第三篇:上海失业情况调查分析
上海失业情况分析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美国依靠举债而维持的高消费模式走到了尽头。大规模的失业和减薪造成消费萎缩,不仅使美国国内的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大幅度减少了进口。当金融危机影响到欧洲和日本等庞大经济体时,上海市外向型企业的订单急剧减少。上海市作为上海市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在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上海市普遍出现的实际工资上涨和原材料价格的增长,导致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加上部分企业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做出的不恰当反应,大量中小企业(其中包括许多血汗工厂)缩减生产或者倒闭。其中,由于这类企业雇用的主要是没有当地户口的农民工,因此,在企业遭遇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农民工首当其冲,许多人已经失去工作,或者回到农村寻找就业门路,或者陷入就业不足甚至失业状态。企业的困难境况导致大批企业减少或延缓了招聘计划,由此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恶化。整体而言,农民工和大学生成为目前两个就业困难的群体,而这两类劳动力基本属于青年群体。因此,可以说,目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与青年问题息息相关。本报告将从目前的基本就业形势入手,分析造成目前这种就业形势的原因,并讨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上海市目前失业的基本状况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指标,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上海市劳动部门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长期以来都是受到质疑和批评的。这是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多数失业现象都是以下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享受下岗身份的前国有企业或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由于通过再就业中心得到基本安置和保障,所以不被计入登记失业的人群,使得登记失业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但是,随着失业保障逐步从再就业中心转向失业保险制度,上述情形已经不存在了,登记失业率大体上比之前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周期波动。不过,登记失业仍然有一些条件,如达到退休年龄的不再登记,没有当地户口的不予登记,那些不愿意登记的人自然没有统计在内,等等。因此,城镇登记失业率在反映就业形势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城镇调查失业率系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推荐的方法和定义,进行调查并估计的失业状况。相对城镇登记失业率而言,城镇调查失业率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城镇劳动力调查的数据,在做出一些合理的假定后,我们能够计算上海市城镇调查失业率。
从历年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看,1997~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上升,2003年提高到4.3%。2003年以后,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都有所降低,2007年仅为4%。1997年以来,调查失业率大致上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2000年,调查失业率达到最高点7.61%。2002年以来,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减缓,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压力明显减弱。与此同时,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城乡就业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显著减少,城镇调查失业率逐年下降。2007年,调查失业率为5.34%。按照这样的趋势,2008年和2009年调查失业率应该降低到5%以下。
然而,正如在任何以劳动力短缺为常态的市场经济国家一样,宏观经济的低迷可以产生对就业的周期性冲击,短期内显著提高失业率,2008年开始,上海市劳动力市场显现了冬天的气息。2008年前三季度,登记失业率仍为4%。2008年第四季度,登记失业率上升到4.2%,它标志着连续数年的登记失业率下降趋势停止了,何况这个指标还并没有能够反映遭受冲击的劳动力群体——农民工的就业状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危机对上海市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刚刚公布的数据,2012年1-12月,上海市新增就业岗位61.38万个。如果说迄今为止形成的裁员潮和失业增加,主要还是因遭受美国进口减少造成的外需疲软,对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造成的危机,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到欧洲和日本,从金融行业扩展到实体经济,加上上海市经济整体减速和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中西部地区、资源和资本密集型、投入品行业的企业也普遍遭遇困难,造成对就业的更大冲击。因此,如果说2008年由于失业主要发生在农民工的就业市场上,因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提高尚不会明显的话,2009年失业会传导到城镇职工就业市场上,从而表现为登记失业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求人倍率是从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中得到的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一个指标,它等于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2001年第一季度,求人倍率为0.65,表明如果有10个人求职,但是劳动力市场上只有6.5个需求岗位,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自2001年第一季度以来,求人倍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007年第一季度,求人倍率达到0.98,这一水平一直持续到2008年第二季度。这一数字表明,在劳动力市场上,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基本相当,劳动力市场状况良好。2008年第三季度,求人倍率略有下降,为0.97;2008年第四季度,求人倍率大幅度下降到0.85,回复到2003年前后的水平。2008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影响在求人倍率上也得到了体现。
对于目前上海市的失业情况,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略估计。如果按照出口状况和经济景气与就业的一般关系来推算的话,不完全包括农民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2008年有可能比常态提高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假如在2007年调查失业率(5.3%)基础上,2008年失业率提高到6.3%。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严格按照定义的话,农民工返乡并不能直接对应地叫做失业。这是因为,第一,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里还有承包土地,按照定义,如果他们回家务农就不算失业,充其量是就业不足;第二,从地方失业统计来讲,如果没有工作的农民工离开了,对这个地方来说,无法判断他们是否失业,是否退出劳动力市场。因此,目前使用的农民工提前返乡,是比较恰当的用语。但是,这个现象值得高度关注,特别要防止2009年春节后他们回到城市却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发生。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农民工的主体是青年。在16岁及以上的农民工中,61%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在30岁以下的农民工中,18.3%的人在16~20岁之间,27.1%的人在21~25岁之间,15.9%的人在26~30岁之间。即使在30岁以上的农民工中,也有23.2%的人年龄在31~40岁之间,只有15.5%的人年龄在40岁以上。
除了农民工以外,大学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人们在讨论大学生就业状况时,最经常使用的指标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般是指毕业时签订就业协议,从学校迁出户口及档案的大学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显然,这实际上是“初次就业率”的概念。2005年上海市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2.6%。近几年,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进一步降低。尽管预期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人数,比返乡的农民工少得多,但是,上海市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程度可能比农民工更大。在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人员中,农转非人员占13.0%,城镇失业者占37.4%,复转军人占2.3%,各类毕业生的比例为47.2%,占到了总数的将近一半。
在就业方面,农民工和大学生成为两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群体。这两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实际上就是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属于青年群体是显而易见的。根据专图2-1对农民工年龄结构的分析,农民工的主体也是青年。在所有年龄组中,城镇16~24岁年龄组的失业率是最高的,达到9.48%,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25~34岁年龄组的失业率为5.29%,35~44岁年龄组的失业率为4.59%。随着年龄的增长,失业率迅速下降。45~54岁年龄组的失业率低于4%,5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失业率低于2%。可以说,青年群体的失业问题格外值得关注。
但是,青年就业困难是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表明,全球15~24岁的青年人占15~64岁人口的25%,而他们的失业人数却占全球1.86亿失业总人数的47%(国际劳工组织,2007)。美国1990年和1993年25~54岁人口的失业率分别为4.5%和5.8%,但同年其15~24岁人口的失业率分别达到11.1%和13.3%。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范围内的调查表明,1997年15~24岁青年失业率为13.4%,总数在1000万人左右。上海市目前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与全球范围内的青年就业困难是同种类型的现象,不必过于惊慌;另一方面,工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合同法》的执行和金融危机等,加剧了这两个群体的就业困难程度。由此,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这两个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一是要借鉴全球解决青年就业困难问题的经验,二是要结合这次失业潮的特征,采取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二.上海市失业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首先,人口因素,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城市。每年不断有人融入这座城市。再加上已有的劳动力,使得劳动力供给大大超过了对其的需求。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压力下,对有限岗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导致的就业压力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结构性因素。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并且国家正在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就要求市场重新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以适应其变化。因此,在配置过程中,大量素质低、专业技能落后的劳动者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被淘汰产生失业。同时,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适合该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动力出现暂时性短缺,从而造成了失业与空岗并存的现象。此外,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原因,也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口。
第三,我认为还有许多人为因素。首先,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歧视现象,主要包括对不同性别、不同相貌、不同户籍等方面的求职者的工资歧视和职业歧视。如现在的许多公司和企业在招聘时只招收男性员工;在工资报酬方面,具有相同学历和教育水平的男女员工,一般男性员工的工资会高于女性,女性的竞争力明显低于男性,且失业率也高于男性;有的公司还对招收员工的高矮、胖瘦做出限制;还有的公司或企业只招收具有城市户口的员工,而拒绝持有农村户口的人,或对持农村户口的工人给予低工资。虽然我国政府近几年在佣工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对男女平等对待,且在部分地区取消了户籍差异,但上述问题仍然存在,虽然有所改善,却没有根本消除。其次,一些人的择业观念也存在问题。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刚刚毕业就想拿高薪、坐高位,往往不能从实际出发,遇到低于自己预期的工作就不想做;在工作中遇到一点儿挫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不思进取。
如果说前两个因素是客观因素,需要我们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那么,第三个因素则是主观因素,需要我们从自身寻找原因,从主观上转变观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业问题的存在。
对于如何解决上海目前存在的失业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给出了他们的看法。我认为,可以从主动和被动两方面来采取措施,这不仅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也需要社会的配合,通过共同努力来降低上海的高失业率,让更多的人找到工作。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从主动方面,首先,调整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中小企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投资周期短,资金投入量不多,技术含量不高,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这样每年可以吸收大量的失业人员。积极发展小城镇服务业来转移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兴办服务业,充分发挥它们在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创造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岗位,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其次,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增强劳动力市场运作的有效性,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为劳动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完善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和手段传递信息的作用,降低劳动力在寻找职业中的成本。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国家可以在就业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鼓励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构成的劳动力进行合理流动。建立自由流动、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减少由于合同期过长造成的对人员流动的阻碍,取消对劳动力流动和城市企业雇佣外地劳动力的直接或间接限制,形成全社会劳动力自由选择、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的就业格局。
第三,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适当扩大就业税收优惠的对象及范围。在妥善解决好失业群体中最困难的国企下岗人员失业问题的同时,对城镇新增劳动力自主创业也应给予同等的税收优惠待遇。这对于扩大就业总量,缓解上海的失业压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再就业的资金投入,对就业有困难的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
第四,鼓励、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求职者转变择业观念。国家要积极推行公办、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方式的职业培训,以市场的就业需求为导向,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他们日后寻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转变求职者的择业观念。鼓励失业人员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一些、人员就可以从事那些就业门槛低,对技术和资金都要求不高的行业。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要鼓励他们转变以前那种只去大城市、只赚高工资的心理,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
另外,从被动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保障职工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缓解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综上所述,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而中国的失业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更具有中国特色。因此,要解决好中国的失业问题,就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和把握其中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好当前的失业问题,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上海电信高学历青年员工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项目概况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整个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高学历群体作为符合该种特征的人才群体,日渐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与重视。中国的电信企业从长期的垄断氛围中走来,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的重点集中在锻造先进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创导领先的市场环境上,而这一切仅
凭过往的历史和经验已远远不够,急需补充一大批高学历的青年人才为推动企业的发展作贡献。从上海电信的情况看,公司对所录用员工的要求不断攀升,高学历员工作为符合公司当前和未来发展需求的群体之一,无论从数量还是所作贡献上都与日俱增。因此,对该群体的发展状况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
本次调查以上海电信高学历青年员工目前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背景,以了解该群体员工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目的,集中体现为四大部分,即:
(一)职业发展;
(二)生活品质;
(三)价值观念;
(四)身心健康。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调查对象定义为3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上海电信在职青年员工。问卷共发放250份,回收196份,问卷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职业发展
1、典型问题数据分析
1)关于职业发展通道
问:您觉得上海电信的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吗?
65的被调查者选择“明确”或“基本明确”,31和2.6的人选择了“不太明确”和“很不明确”。
2)关于自我定位
问:您认为自己最适合于从事哪一类型工作?
选择人数最多的是“管理型”的岗位。而在背景调查中我们发现,196名被调查者中,有50目前正从事专业技术型岗位,20从事管理型岗位,13从事市场营销型岗位,17从事复合型岗位。但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为管理类,换一个角度讲,这一群体的职业发展观仍然集中在:踏上管理岗位。
3)关于工作满意度
问:您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评价?
满意度最高的是“工作环境”,只有11人选择了不满意;满意度最低的是“收入报酬”,95人在“收入报酬”一栏中选择了“不太满意”、“很不满意”。
4)关于职业成就感
问:您若产生职业的成就感,那么它最可能来源于什么?
第一位的选项是“在专业领域获得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高学历青年员工是一个成就动机很强的群体。要想在招聘中吸引他们的眼球,在人才争夺中驻足他们的脚步,必须提供他们展示能力的舞台。
2、对策与建议
1)职业发展方向需进一步明确
上海电信通过几年的体制、机制改革,从岗位通道“硬件”设计的角度来讲,已经比较成熟,但为什么还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职业发展通道不清晰呢?主要的问题是宣传力和执行力不够,导致岗位族群、层级划分、能力跨度在员工中的知晓度不高。因此,解决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强宣传和执行的力度、特别要重视直接主管对员工的信息传达和职业辅导工作。
2)加强职业生涯管理工作
职业生涯管理需要来自员工、直线经理、人力资源部门、高层管理者等各方面的努力,并与招聘、培训、薪资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上海电信所在的行业特点及企业发展潜力使许多专业对口、能力出众的高学历青年选择了它。但企业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开展人才梯队的培养与储备,有意识地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
3)加强薪酬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公司对于高学历青年员工的投入成本并不少,但由于薪酬结构分散、非现金福利较多等因素而未能引起员工重视,这使得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对企业提供的“收入报酬”表示出了不满。因此,对于公司支出在员工身上的隐性收入,有必要进一步透明化、货币化,使员工切实感受到公司在改善员工薪酬福利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成绩。
(二)价值观念
1、典型问题数据分析
1)关于人生价值
问:您认为评价一个人优秀时,最主要是看什么方面?
选择“品德修养”的排在第一位,占50.5。由此可见,高学历青年员工对优秀的理解更注重内涵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体现,他们更愿意追求自身的内在素质和人格魅力,这体现了他们较为成熟的人生价值观。
(二)关于信仰
问:您入党、入团的动机是什么?
选择最多的是“有机会为周围人和社会多做贡献”,占40.3;选择“自己进入了先进的组织会非常光荣”的排第二,占31.6;选择“有机会得到更便利的个人发展途径”的排第三,占8.7%;选择“别人都想入党入团,自己落后了不太好”的占6.1%。可见,该群体中大部分人入党、入团动机都比较端正,但也有一部分动机比较利己和被动,需要引起一定重视。
(三)关于社会参与
问:“您会考虑加入中华骨髓库吗?
无一人回答“我已经加入”;68.9的人回答“今后我会考虑加入”;29.1的人认为“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太放心加入”;也有1.5的人选择“这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通过对问卷中几道类似题目的综合分析,得出该群体在社会参与方面的热情度一般,他们具有较高的自我保护意识。
2、对策与建议
1)加强党团组织的引导作用,倡导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
高学历青年员
工有独立的主见,理性的思维,要进一步分析这一群体的所思所想,采用适应其特征的教育方式,进行人性化的引导。从这一角度而言,企业的文化氛围就显得相当重要,企业有责任营造和谐积极、团结拚搏的企业文化,用好文化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作用。
2)进行有针对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高学历青年员工生长、生活在一个改革发展、讲究个性化的年代,生活相对优越,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磨难和挫折。对于这个群体,一味宣传毫不保留的无私奉献可能不太切合实际,但人的理想信念不可缺失,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加以强调,尤其是代表优秀一族的高学历青年员工,更要树立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的观念。企业党、团组织要加强宣传参与社会性活动的意义,帮助他们了解公益活动的价值所在,打消误解和片面的理解,弘扬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提升高学历青年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企业对于这一群体在坚持外在性激励(主要体现为工资、奖励、表彰等)的同时,更需要注重进行内在性激励(使工作本身充满挑战性、充满兴趣,能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好胜心、个人乐趣),以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提升员工的从业本领和个人人格。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爱度和满意度,有利于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忠诚队伍,以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三)生活品质
1、典型问题数据分析
1)关于消费结构
问:一般情况下,您每月的开支及分配情况如何?
每月总开支“大于3000元”的人数最多,这说明该群体员工消费需求较强。此外,在第一位支出金额的选择上,有55.1的人选择了“购房”,这与该群体的年龄特征和上海近年来不断上涨的房价相符。关注第二、三位支出金额的选择,“购物”消费分别以26.5和34.2占据了两项统计的第一,体现了该群体追求生活质量、消费力活跃和对未来有信心的特点。而选择“购车”的仅有0.5的人,说明该群体仍欠缺高端消费力。
2)关于品质和时尚
问:平时接触时尚的情况。
在对七个时尚活动的选择上,“经常接触”比例高于“从不接触”的活动是:时尚报刊杂志、时尚电视栏目。“从不接触”比例高于“经常接触”的活动是:时尚休闲娱乐方式、时尚运动、时尚商品、时尚话语、打扮时尚的朋友。分析可见,该群体中以相对内敛、静态的方式接触时尚的较多,而在相对动态、外向的方式上,则表现较弱。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动感、活力的不足。
3)关于生活状态
问:您认为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
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职业成就感”、“金钱”、“时间”、“机遇”、“社会地位”、“健康”、“爱情”。这一序列与该群体的特性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对于“职业成就感”、“金钱”的追求表征了他们拥有较高的职场目标,有远大抱负。同时,认为缺乏“时间”和“机遇”也正是契合了他们普遍渴望事业成功的心态。值得注意的是,此题有29.6的人未回答,比例甚至高于“职业成就感”的27.6,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有两种原因:1)目前确实没有很缺乏的东西;2)或许有缺乏的东西,但自身不明确,较迷茫。
2、对策与建议
1)提供职业发展和收入提升的阶梯和空间
“职业成就感”是高学历青年员工寄予较高期望但自感比较缺乏的一个方面。他们对事业有较高的希望和标准,希望自己的工作价值能通过努力得以体现,重视能够反映实际工作业绩的回报(收入),这是一种需要物质和精神双重认可的价值追求。从企业角度出发,应关注他们的这种特征,从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给予管理,鼓励并认可其发展的过程,提供其事业发展的阶梯,同时也根据业绩表现给予收入提升的空间,从而达到良好的激励和挽留效果。
2)加大关心和投入,保障该群体的生存安全感
该群体员工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如买房等大额的长期经济压力,正因为这种现实状况以及他们对自身的较高要求,使得这种压力比普通人群更为突出。在这方面,企业应加大关心他们的力度,在部分制度和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关注并顾及到他们面临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业绩挂钩的投入来激发其积极性。
3)组织符合需求的丰富多彩的业余休闲活动
该群体员工业余的休闲娱乐活动趋向于静态的、个体的方式。这种偏好与其学习过程中养成的研究习惯有关,但皆缺乏与人交流和沟通的一面。企业可以根据他们的喜好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提供更多的户外运动、组织艺术赏鉴交流等活动,令其生活更充实,提升对于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激发起持续的工作热情。
(四)身心健康
1、典型问题数据分析
1)关于压力、情绪及应对
问:您在工作或生活中不顺利突然袭来时,您首先会--
以上数据说明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面对不顺利时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说明他们能够承受压力、适应压力,能冷静地思考问题;同时,也体现出他们对自身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不会随意推卸责任。
(二)关于自我认同
问:您的能力得到承认,并由此获得了一个重要而难度颇大的工作任务时,你会怎么做?
有26.5%的被调查者选择“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一定能完成”,有67.9的人选择“仔细分析工作要求,做好准备设法干好”,只有不到5的人选择“怀疑自己的能力”。这说明该群体自信心很强,喜爱接受新的挑战,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三)关于健康体症
问:您感到轻度胸闷、头晕等不适的频率如何?
21.9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候”;39.8%的人选择“偶尔”;27的人选择“没有”。通过对问卷中几道类似题目的综合分析,得出该群体中约有30-40的人健康状况良好,约有50-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另有5-10的人明显表现出体质差,睡眠不好,经常生病。
(四)关于生活习惯
问:您平时参加各类运动的频率如何?
12.2%的被调查者选择“每周两次以上”,23.5%的人选择“每周保证一次”,16.3%的人选择“两周一次”,12.2%的人选择“一月一次”,另有34.2%的人选择“基本不运动”。以上数据和该群体中不同个体的性格、爱好特征有很大关联,但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刚好说明了导致亚健康状态存在的原因。
2、对策与建议
1)心理健康方面的对策建议
在当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面临着较以往更大的压力,尤其对于高学历青年员工而言,他们的压力不仅来源于外在的工作和生活,更多的来自于对自身较高的期望和要求。企业应在工作中不断营造员工彼此沟通的氛围,使之通过沟通来释放压力,这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而且对于培养团队精神具有长远的意义。此外,调查还显示:高学历青年员工对于社会公益活动和企业日常开展的各类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从社会和企业角度出发,可以通过调研了解他们对社会活动的看法及要求,适当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
2)身体健康方面的对策建议
调查显示,高学历青年员工对工作具有较高的热情,在工作中责任心较强,也正因如此,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健康,从年轻时就开始健康透支。企业应当引导该群体员工加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合理安排、调整工作和生活的时间,企业也可以通过相关福利措施进一步关心和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此外,该群体员工的生活状态以静态为主,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健康宣传,组织健康讲座、举办体育比赛、成立体育社团等有效的辅助手段,引起员工对健康的关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锻炼习惯。
三、调查情况总结
本次调查活动由公司团委全面组织开展,成立了由团委委员、基层团干部组成的调查项目小组,活动自2004年3月开始实施,历时6个月完成,共分为“需求分析”、“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形成”几个阶段,总体开展情况比较顺利。
综合本次调查结果,我们发现,高学历青年员工普遍具有思维敏捷、知识结构全面、成就动机高、事业心强、自我意识强、理性处事的特点。他们对自身要求高,喜欢自我加压;他们充满自信,不轻言放弃;他们关注自我发展,对社会参与度不高;他们追求品质、不轻易满足现状;他们奋力打拼,对健康重视度不够;他们渴望沟通,但社交范围不大……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分别针对“职业发展”、“生活品质”、“价值观念”、“身心健康”几个部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由此可以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更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大限度地引导他们发挥所长,更大限度地关心高学历青年员工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上海电信高学历青年员工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项目概况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整个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高学历群体作为符合该种特征的人才群体,日渐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与重视。
中国的电信企业从长期的垄断氛围中走来,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的重点集中在锻造先进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创导领先的市场环境上,而这一切仅凭过往的历史和经验已远远不够,急需补充一大批高学历的青年人才为推动企业的发展作贡献。从上海电信的情况看,公司对所录用员工的要求不断攀升,高学历员工作为符合公司当前和未来发展需求的群体之一,无论从数量还是所作贡献上都与日俱增。因此,对该群体的发展状况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
本次调查以上海电信高学历青年员工目前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背景,以了解该群体员工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目的,集中体现为四大部分,即:
(一)职业发展;
(二)生活品质;
(三)价值观念;
(四)身心健康。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调查对象定义为3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上海电信在职青年员工。问卷共发放250份,回收196份,问卷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职业发展
1、典型问题数据分析
1)关于职业发展通道
问:您觉得上海电信的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吗?
65%的被调查者选择“明确”或“基本明确”,31%和2.6%的人选择了“不太明确”和“很不明确”。
2)关于自我定位
问:您认为自己最适合于从事哪一类型工作?
选择人数最多的是“管理型”的岗位。而在背景调查中我们发现,196名被调查者中,有50%目前正从事专业技术型岗位,20%从事管理型岗位,13%从事市场营销型岗位,17%从事复合型岗位。但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为管理类,换一个角度讲,这一群体的职业发展观仍然集中在:踏上管理岗位。
3)关于工作满意度
问:您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评价?
满意度最高的是“工作环境”,只有11人选择了不满意;满意度最低的是“收入报酬”,95人在“收入报酬”一栏中选择了“不太满意”、“很不满意”。
4)关于职业成就感
问:您若产生职业的成就感,那么它最可能来源于什么?
第一位的选项是“在专业领域获得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高学历青年员工是一个成就动机很强的群体。要想在招聘中吸引他们的眼球,在人才争夺中驻足他们的脚步,必须提供他们展示能力的舞台。
2、对策与建议
1)职业发展方向需进一步明确
上海电信通过几年的体制、机制改革,从岗位通道“硬件”设计的角度来讲,已经比较成熟,但为什么还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职业发展通道不清晰呢?主要的问题是宣传力和执行力不够,导致岗位族群、层级划分、能力跨度在员工中的知晓度不高。因此,解决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强宣传和执行的力度、特别要重视直接主管对员工的信息传达和职业辅导工作。
2)加强职业生涯管理工作
职业生涯管理需要来自员工、直线经理、人力资源部门、高层管理者等各方面的努力,并与招聘、培训、薪资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上海电信所在的行业特点及企业发展潜力使许多专业对口、能力出众的高学历青年选择了它。但企业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开展人才梯队的培养与储备,有意识地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
3)加强薪酬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公司对于高学历青年员工的投入成本并不少,但由于薪酬结构分散、非现金福利较多等因素而未能引起员工重视,这使得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对企业提供的“收入报酬”表示出了不满。因此,对于公司支出在员工身上的隐性收入,有必要进一步透明化、货币化,使员工切实感受到公司在改善员工薪酬福利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成绩。
(二)价值观念
1、典型问题数据分析
1)关于人生价值
问:您认为评价一个人优秀时,最主要是看什么方面?
选择“品德修养”的排在第一位,占50.5%。由此可见,高学历青年员工对优秀的理解更注重内涵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体现,他们更愿意追求自身的内在素质和人格魅力,这体现了他们较为成熟的人生价值观。
(二)关于信仰
问:您入党、入团的动机是什么?
选择最多的是“有机会为周围人和社会多做贡献”,占40.3%;选择“自己进入了先进的组织会非常光荣”的排第二,占31.6%;选择“有机会得到更便利的个人发展途径”的排第三,占8.7%;选择“别人都想入党入团,自己落后了不太好”的占6.1%。可见,该群体中大部分人入党、入团动机都比较端正,但也有一部分动机比较利己和被动,需要引起一定重视。
(三)关于社会参与
问:“您会考虑加入中华骨髓库吗?
无一人回答“我已经加入”;68.9%的人回答“今后我会考虑加入”;29.1%的人认为“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太放心加入”;也有1.5%的人选择“这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通过对问卷中几道类似题目的综合分析,得出该群体在社会参与方面的热情度一般,他们具有较高的自我保护意识。
2、对策与建议
1)加强党团组织的引导作用,倡导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
高学历青年员工有独立的主见,理性的思维,要进一步分析这一群体的所思所想,采用适应其特征的教育方式,进行人性化的引导。从这一角度而言,企业的文化氛围就显得相当重要,企业有责任营造和谐积极、团结拚搏的企业文化,用好文化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作用。
2)进行有针对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高学历青年员工生长、生活在一个改革发展、讲究个性化的年代,生活相对优越,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磨难和挫折。对于这个群体,一味宣传毫不保留的无私奉献可能不太切合实际,但人的理想信念不可缺失,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加以强调,尤其是代表优秀一族的高学历青年员工,更要树立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的观念。企业党、团组织要加强宣传参与社会性活动的意义,帮助他们了解公益活动的价值所在,打消误解和片面的理解,弘扬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提升高学历青年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企业对于这一群体在坚持外在性激励(主要体现为工资、奖励、表彰等)的同时,更需要注重进行内在性激励(使工作本身充满挑战性、充满兴趣,能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好胜心、个人乐趣),以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提升员工的从业本领和个人人格。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爱度和满意度,有利于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忠诚队伍,以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三)生活品质
1、典型问题数据分析
1)关于消费结构
问:一般情况下,您每月的开支及分配情况如何?
每月总开支“大于3000元”的人数最多,这说明该群体员工消费需求较强。此外,在第一位支出金额的选择上,有55.1%的人选择了“购房”,这与该群体的年龄特征和上海近年来不断上涨的房价相符。关注第二、三位支出金额的选择,“购物”消费分别以26.5%和34.2%占据了两项统计的第一,体现了该群体追求生活质量、消费力活跃和对未来有信心的特点。而选择“购车”的仅有0.5%的人,说明该群体仍欠缺高端消费力。
2)关于品质和时尚
问:平时接触时尚的情况。
在对七个时尚活动的选择上,“经常接触”比例高于“从不接触”的活动是:时尚报刊杂志、时尚电视栏目。“从不接触”比例高于“经常接触”的活动是:时尚休闲娱乐方式、时尚运动、时尚商品、时尚话语、打扮时尚的朋友。分析可见,该群体中以相对内敛、静态的方式接触时尚的较多,而在相对动态、外向的方式上,则表现较弱。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动感、活力的不足。
3)关于生活状态
问:您认为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
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职业成就感”、“金钱”、“时间”、“机遇”、“社会地位”、“健康”、“爱情”。这一序列与该群体的特性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对于“职业成就感”、“金钱”的追求表征了他们拥有较高的职场目标,有远大抱负。同时,认为缺乏“时间”和“机遇”也正是契合了他们普遍渴望事业成功的心态。值得注意的是,此题有29.6%的人未回答,比例甚至高于“职业成就感”的27.6%,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有两种原因:1)目前确实没有很缺乏的东西;2)或许有缺乏的东西,但自身不明确,较迷茫。
2、对策与建议
1)提供职业发展和收入提升的阶梯和空间
“职业成就感”是高学历青年员工寄予较高期望但自感比较缺乏的一个方面。他们对事业有较高的希望和标准,希望自己的工作价值能通过努力得以体现,重视能够反映实际工作业绩的回报(收入),这是一种需要物质和精神双重认可的价值追求。从企业角度出发,应关注他们的这种特征,从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给予管理,鼓励并认可其发展的过程,提供其事业发展的阶梯,同时也根据业绩表现给予收入提升的空间,从而达到良好的激励和挽留效果。
2)加大关心和投入,保障该群体的生存安全感
该群体员工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如买房等大额的长期经济压力,正因为这种现实状况以及他们对自身的较高要求,使得这种压力比普通人群更为突出。在这方面,企业应加大关心他们的力度,在部分制度和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关注并顾及到他们面临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业绩挂钩的投入来激发其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