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景区旅游地学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时间:2019-05-13 14:2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景区旅游地学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景区旅游地学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第一篇: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景区旅游地学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旅游地学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景区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地处太行山之巅,山岭巍峨连绵,地势险要,尤以东部桥上、鹅屋一带为著。这里陡山恶石,绝壁千丈,唯有一路通往河南,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为军事战略要地。全境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极为复杂。西北较缓,间有平川,东南陡险,悬崖绝壁。普遍植被复盖差,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向有“干壶”之称。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便应运而生,它是山西省重点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整个景区由五指峡、王莽峡、龙泉峡三条主峡组成,绵延百里,面积约100余平方公里。主要有黑龙潭、红豆峡、八泉峡、十八盘、阁老陵、真泽宫、紫团洞、羊肠坂、万佛山、猫嵝、天桥、女妖洞、青龙峡等10余个景点,涉及景观400余处。景区内壁立千仞的幽深峡谷,郁郁葱葱的莽莽林海,雄奇壮观的悬泉飞瀑,妙趣横生的岩溶桥洞,气势恢弘的古寺庙宇,千奇百怪的奇岩异石,北方罕见的红豆杉林,华北最大的天然石桥,无不引人入胜。被赞誉为集雄、奇、险、幽于一体、融南北风光于一身的“人间天堂”、“蓬莱仙境”。

太行山大峡谷

作为景点之一的女妖洞坐落在悬崖绝壁上,是5亿年前至4亿年前形成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女妖洞口好似鱼口,呈椭圆形,高20余米,宽10余米,离地面垂直高度20余米,深远莫测。据四季水流变化,确认溶洞内有泉源,外与地面河相接。洞内涓涓清泉,春秋冬三季叮咚有声,雨季来临,便一改往日的温柔,涓涓细流变成浑圆的巨龙,倾口而出,跃过树梢,直射沟底,射程远达50余米,而后形成上、中、下三叠瀑布。上瀑宽约5米,高约10米;中瀑宽约7米,高约20余米;下瀑宽约3米,高约30米。三叠水潭面积达500平方米,深约5米,飞舞的银练与恬静的碧波相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站在沟底仰望,巨大的喷柱落地后沿崖而下,三叠瀑布同出一源相互连接融成了一体,看去简直是瀑布的世界、水的天地。黑龙潭、红豆峡、八泉峡等景区同样引人入胜。是1996年设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太行平湖即南谷洞水库,是太行大峡谷河流“露水河”的拦河蓄水工程,1958年4月始开始施工,1960年7月正式蓄水,坝基高78.5米,坝顶宽10.3米。为粘土斜墙堆石坝体,沥青混凝土护面结构,横跨在海拨700米高的两峡—谷之间,水库长5公里,宽0.5公里,设计库容量为7750万立方米,是红旗渠补源工程。太行平湖四周青山叠翠,一望无垠的水面波光粼粼,如镶嵌在深山中的一面巨大宝镜。水库管理处充分发挥湖周围的丰富旅游资源,建成了仙丹洞、水上乐园、钓鱼湾、水下龙宫、情人洞、天坛峰等景点,游客不但能在这里餐饮、歌舞、垂钓,还可乘湖中的汽艇,到库中戏水,饱览高峡平湖的山光水色。太行平湖优美的景色,吸引着许多电影制片厂来此借景拍片,是全国有名的电影、电视制片外景地。

起初太行山大峡谷由于立地条件差,景区内林草覆盖率低。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开发后的4年内投入大批资金用于大峡谷绿化和美化。各景区为了吸引游客,引进翠竹、雪松、金丝柳、冬青等一批名贵风景树种,种植名贵花卉10万多株,还和环保部门联手依法关停了大峡谷沿线19家污染环境的洗矿厂和选矿厂。目前,太行山大峡谷林草覆盖率达到70.4%,旅游环境达标率达到98%。于1996年被设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壶关县把开发太行山大峡谷列为全县的重要工作,先后投资上百万元,开发出景点400多个,重点开发了黑龙潭、十八盘两大景区,新增了漂流、攀崖等项目。今年以来,已经吸引海内外游客10多万人次。2004年,山西省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分别在北京国际饭店和SOHO现代城广场举行了“拥抱太行大峡谷,情系壶关好山水”旅游推介会,北京市60余家旅行社对这个新开发的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2005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国家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等部门专家评审,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通过有关部门评审,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可作为科学家科学探索的基地,太行山大峡谷作为“国家地质公园”,这里是难得的科研场所,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岩桨侵蚀作用沉积下来的地质遗迹开始吸引中外科学家的眼球,大峡谷断层里蕴含着丰富的地质时期气候信息,地质时期的“冷-热-冷-热-冷”气候变迁在这里得到印证。通过对太行山大峡谷断层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地壳运动,以及太行山大峡谷在古代地质时期所处的位置和发生的变化,还能了解古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太行山大峡谷的地质资源非常丰富,出露地层极为完整,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直到新生代第四纪,各个地质时期的遗迹都能在此找到。新太古代的赞皇群变质岩;中元古代的紫红色石英状砂岩、粉砂岩;古生代寒武纪的碎屑岩——碳酸盐混合沉积(紫红色页岩等);古生代奥陶纪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岩;古生代石炭纪的海陆交互相的含煤沉积岩;中生代的中性闪长岩(花岗岩)类岩体,等等。

地质公园必须为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这也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关键意义所在,建立地质公园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地质遗迹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达到保护地质遗迹的目的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景区旅游地学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来自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旅游自然风景区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7

旅游自然风景区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摘要

旅游环境是指在旅游活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左右的结果。就范围而言,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内容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因素。在一个以自然资源为主的旅游资源目的地范围内,环境是该地方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是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的基本生产要素,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活动的产生就必然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旅游开发商,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旅游者等都是环境的消费者,旅游业作为一把“双刃剑”,既是资源依赖性产业,又不可避免的给环境带来了破坏,并在这种既利用又破环过程中发展。

关键字

旅游环境资源,资源依赖性,双刃剑

著名经济学家T.佩顿把不可再生资源形象地比喻为船只出海时随船携带的“干粮”。他指出:如果干粮存量为既定,而世界上存活的只是一代人,那么,这一代人就像是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无论他按照什么样的贴现率去消费干粮都是他自己的事。但是,如果世界上存活的不止是一代人,那么,按什么比率去消费干粮就不是只与活着的一代有关的事情了。而目前处于决策地位的一代人为了自己生活得好一点,就采用净现值标准,根据自己的时间偏好率来决定贴现率,并据此大大增加自己对干粮的消费,从而使后代因干粮耗尽而迅速灭亡,这是对后代利益的侵犯。“后代很可能招回先辈的亡灵,质问他们有什么权利做出这种决定。当听到的回答是,所有活着的人进行了表决,决定按我们自己的时间偏好率去办时,后代们几乎是不会感到满意的”在我这里,我把自然风景区看做不可再生资源,因为它是大自然通过漫长的岁月侵蚀而衍生而成的。一旦破环很难在短期修复。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上的自然风景基本上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从而形成了自然风景区

本文将从黄山风景区的污染状况来分析旅游自然风景区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如何共存的一.国内旅游自然风景区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当前各地旅游业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能够持续发展,这对国民经济发展能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国际上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四十多年来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其产业规模不断增大,对世界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加。到目前为止,国际旅游业仍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从我国看,旅游业在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1998年旅游业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旅游业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

例如:2005年,安徽旅游总收达365.3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20%。这就深刻说明,旅游经济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一、二、三产业互相渗透合作,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旅游业是从接待入境旅游者起步的,早期的旅游形式是观光旅游,最早利用的是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奇山异水等传统旅游资源。随着我国入境旅游规模的急剧扩大,特别是国内旅游的崛起,旅游资源的概念大大扩宽。没有下过乡的城市居民,视农村风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为旅游资源。人们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有新的突破,加上休闲、度假、修学、探险考察等一系列新的旅游形式的出现,使旅游经济覆盖面急剧扩大到许多没有传统旅游资源的地区,这就为一、二、三产业互相渗透合作,调整产业结构,谋求共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二.当前旅游自然风景区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

许多地区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破坏。

(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诸如修建索道以及在山林古刹安置电器设备,铺设人造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等,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随着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三)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带到哪里。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风景区的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物剧增。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从黄山风景区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方面来阐述如何让经济与环境共存

一).存在的问题:

1.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国内旅游业逐渐兴起,黄山风景区进山游客迅猛增长,而当时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特别是始信峰、天都峰、莲花峰等热点景点,因游人集中、游览面积狭小,环境容量有限,造成这些景点周围及游道两侧树木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了局部土壤裸露,水土流失,树木长势趋弱,森林病虫害突出等问题

2.黄山风景区污染源主要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这些都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增加,使得旅游景区人口迅速增多。这就必然导致旅游自然风景区的人为污染加大。

二).如何治理:

1.景点“封闭轮休”: “景点封闭轮休”对生态恢复是一项极其有效的保护措施,实现了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利用。

2.加强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全山先后建成13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到2500吨,年处理能力达75万吨,满足全山宾馆饭店、旅游公厕、办公生活的污水处理需要。为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管委会成立了科级建制的污管站,编制4名,编外劳动用工10名,运管费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排污单位根据排污量缴纳,污管站负责景区13处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确保达标排放。

最后通过对黄山景区的分析我们得知了经济与旅游自然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是相互影响的。为此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做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讲阐述下生态旅游的优点。

三)经济与环境共存-生态旅游及其优点

1.生态旅游的发展从客观上要求提高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要求明显高于一般生活与生产环境质量,它不仅应满足旅游者更高的生理要求,还应满足其更高的心理和审美要求。不仅要保证空气清新、山体洁净、卫生良好等,还应保证风光优美、景观协调、气氛融洽等。这就从客观上推动旅游开发部

门改善旅游区的环境,以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和旅游活动的可进人性。

2.生态旅游可以带动社区发展,缓解居民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生态旅游业的核心目标应是把保护区域旅游资源和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缓解传统产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偷猎、偷伐等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土特产品市场和地方餐饮及住宿等服务行业发展,从而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减轻自然保护区的压力,缓解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居民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从而保护环境和资源。

3.生态旅游可以为旅游区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拓宽融资途径

我国生态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环保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金额有限。现阶段我国自然保护区平均每百公顷投资0.5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5,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建设费用缺口占需求额的60%,管理费用缺口占需求额的26%。然而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开辟了长期稳定的融资途径,并可以逐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完善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生态旅游可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责任,也是生态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共 同参与的过程。生态旅游通过倡导旅游中的环境保护,来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认知,从而来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并从根本上杜绝环境破坏和污染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之我见,经贸观察,2008[2].赵邦宏,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万黎琴,浅谈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纵横,2007[4].易刚,环境与自然经济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黄山风景区轮休规范,2010[6].黎慧秋,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探析,2009[7].刘险峰,环境保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07[8].岳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热点关注,2007

第三篇:龙凤区经济与大庆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龙凤区经济与大庆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石化强区奋斗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地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入手,坚持把建设有竞争力和成长性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招商引资,加大对项目和企业的支持、服务力度,营造了高效快捷、方便优质的经济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暂行规定》、《发展地方经济实施办法》、《保护投资者和企业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等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政策,区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作为工业发展奖励资金,用于工业发展的政策研究、论证、咨询。对重点项目在项目可研、选址、立项到开工建设、产业引导、市场拓展上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为12家企业提供扶持资金6500万元,协调流动资金5000万元,帮助万峰、鑫鑫龙和中泰三家企业通过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我区被评为省级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区,政府职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二是开发工业项目,发展模式实现了新的转型。加速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逐步摆脱依靠农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探索了工业经济园区化发展模式,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和统领区域经济发展,实施了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建设了万宝、向阳、萨东、兴化四个工业园区,投入4500万元完善了园区水、电、路、讯、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发挥工业园区吸引项目入驻的载体功能,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融资机制,巩固了民菅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截止2005年年末,我区通过激活民间资本,共开发引进工业项目196个,工业成为拉动了地方经济持续攀升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93亿元,比2001年增长164%,年均增长54.7%;实现工业利税1.53亿元,比200

1年增长84.3%,年均增长28.1%;地方工业年均增长速度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7.9个百分点,被省委评为省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区,为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全区经济蓬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2005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8亿元,比2004年增长26%;全口径财政收入44620万元,同比增长17.2%;本级财政收入20071万元,同比增长13.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同比分别增长4.7%和6.5%。从发展态势看,工业经济方面,2005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93亿元,同比增长18.7%。新建工业项目28个,谷丰复混肥、金星塑膜等16个项目已经投产,玉米深加工项目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田丰奶牛性控繁殖项目被列为国家级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项目。哈大齐工业走廊龙凤项目区建设启动顺利,园区载体功能明显提升。在农业生产方面,种源经济发展迅速,全区奶牛、生猪和大鹅分别达到3274头、4.6万头和4.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7%、67%和5%,种子繁育和示范田累计面积达到2500亩,各类种养大户达到129户。新打农田机电井60眼,推广抗旱保收田2.1万亩,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形成了以龙凤商场、龙凤商贸城、庆客隆、蓝岛商城为主导,超市、连锁经营、专卖店等新兴业态为补充的市场营销网络,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006万元,同比增长7.8 %。全区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4931户、私营企业516户,增加税收1216万元,同比增长59.6%。

二、存在问题

我区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总体实力不强、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仍很突出。

2、工业项目引进难度大,工业园区发展空间狭窄,辖区石化大企业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与温州、台州等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工业经济无论是规模、数量,还

是速度、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三少一偏”,在结构上,生产加工型,外、高、大项目和具有战略牵动作用和支撑作用的项目少;在速度上,洽谈项目中的意向性项目多,签约落地项目少;在项目接续上,资金到位并在近期可以开工建设的项目少;实际工作中有一味贪大求高的倾向。

2、坚持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探索工业经济园区化发展模式,推进石化强区建设工业是大庆市的主导产业,也是我们龙凤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在工业经济发展上,我区应立足现有基础,与辖区石化大企业联手合作,稳步推进石化强区建设。

一要深化地企合作,培育工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县区工业发展必须依托支柱产业的带动,结合辖区石化企业拥有可供深加工的油、化、纤、肥、塑等原料资源,国内一流的炼化人才和技术资源,大量闲置厂房、场地和设备等闲置资源的优势,我区应该重点在发展石化产业上寻求地企合作,建立三项制度,依托石化资源优势引进一批大项目,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建立定期通报区域情况制度。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深入到各大企业,在了解企业状况、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把辖区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使企业和企业内的员工能够了解辖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让企业增强在区域内发展的信心。建立定期走访对接调研制度。地企携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重要途径。坚持“同谋业,共发展”方针,区成立了区企合作推进办公室,把企业之间的互惠互利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与经济往来提供、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协调机制,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发展难题化解,使企业与企业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互利双赢,这样企业的发展首先就保证了企业员工的思想稳定,能够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的整体繁荣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建立定向开发企业产品制度。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扶持石化精深加工项目,形成专业化生产、一条龙服务的社会化生产格局,进一步拉长石化产业链条,对那些关联性强能够形成产业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研发和引进与石化大企业相配套的关联项目,以此可以壮大本地的工业经

济。

二要明确招商思路,形成工业发展的投资优势。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普遍存在“半卖半送土地、零规费、税收减二免

三、水电优惠”等政策吸引投资者的做法,引进的企业大多是“移动公司”,形成不了产业集群。必须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以大企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为主攻方向,注意吸引、大投资商来投资兴业。具体建议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利用资源引项目。利用辖区石化企业拥有可供深加工的油、化、纤、肥、塑等原料资源,国内一流的炼化技术资源,大量闲置厂房、场地和设备等闲置资源,开发一批广就业、强辐射、高税收、环保型的项目,延伸石化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以石化产品精细化工为主的工业,重点在与石化大企业的联合上搞突破,在原料资源方面形成价格低、运输近、优先权等其它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真正打造石化资源品牌。研究市场上项目。树立“以消费培育市场、以市场引导产业”的新理念,研究适合我区发展的石化产业项目,以龙凤地区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市场和兴化卧里屯地区化肥、化纤等化工市场为依托,大力引进和开发石化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塑料深加工项目投资少,见效快。挤塑、注塑、吹塑项目,原材料也很丰富,可以开发润滑油加工项目,石化企业生产的基础油,可以调配多种牌号的润滑油,形成我区特有的润滑油市场。论证培育做项目。树立“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产业共兴”的思想,充分利用石化研究院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术优势,研究制做特色项目,论证符合我区产业发展要求、具有广阔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项目,提供给投资者。及时掌握国家政策、信息和投资重点,提前做好项目准备,继续向上跑项目、要项目、争项目,加大跑省进市力度,争取再有一大批项目落户我区。积极与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挂靠联合,利用其资金优势和知名度,实施配套生产、品牌嫁接、资金融合,促进项目的多领域覆盖和高起点运作。三要推进园区建设,打造工业发展的集群优势。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工业园区可以把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

(20届)

题目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指导教师院别 班级学号姓名

二〇年月日

一、选题的意义

当前,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愈加重要,其所巨具有的经济作用也在逐步增强。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旅游地也不例外。倘若不合理地开发和发展景区的旅游资源,会对景区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加速旅游地的衰落。因此我们要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延长期生命周期。本文就以丽江为例,探讨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以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理论意义

近年来丽江旅游产业不断升温,人文景观备受青睐,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的趋势下,生态环境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活动和人为开发过程中,虽然发挥了可观的效益优势,但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污染和变异,所以我们应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二)现实意义

本文对旅游环境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重点分析,从不同角度观察丽江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与措施,对未来丽江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

(一)主要内容

目前,旅游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某些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但是旅游业也有其发展规律,基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论,本文以丽江为例,分析了丽江景区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主要问题:对丽江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现状的分析

2、重点问题:如何发现丽江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3、难点问题:怎么样解决丽江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及预期成果

本文综合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试图探求丽江旅游环境持续发展及发展模式永葆生命力的根源。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持久的任务,丽江应当在保持资源原貌、环境不受污染、景区规划开发创新合适度的前提下,塑造自身的旅游形象,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加大景区的宣传力度,以此促进丽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达到延长期旅游生命周期的目的。研究旅游环境保护模式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使其受到经济学、市场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将其置入一个更广阔的学术背景下去研究,从而丰富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

(一)研究步骤

1、参考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以及刊物文献中的资料,获取相关的资料和理论基础。

2、实地考察,分析丽江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从游客的需求出发,以不断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完善、更有特色的旅游服务项目,产品与构建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问题方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等手段查阅相关研究资料,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丰富的资料。

2.访谈法

深入景区与管理人员和游客进行交谈,以获取更详实的资料和最真实的反馈。

3.实地观察法

进入丽江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观察,总结出景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毕业论文(设计)提纲

一、丽江景区概况

二、丽江景区旅游生命周期分析

1.起步阶段

2.发展阶段

3旅游环境保护要素

三、丽江景区在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

1.丽江旅游景区水环境污染

2.旅游产品较单一

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4.景区管理制度不健全

5.部分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不到位

四、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丽江旅游可持续发展

1.加强丽江景区水环境污染的治理

2.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

3.对景区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4.鼓励旅游地居民参与和管理当地的旅游业

结语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2009(2):38-42.[2]毛勇.关于我国农业旅游开发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09(4):17-18.国外文献:

[3]Van Gessel,P.Events:Outstanding Means for Joint Promotion.Event Management,2010(6):111-116.[4]Hjalager,A.M.Agri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into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06(17):103-111.[5]Busby,G.&Rendle,S.The Transition on Farms to Farm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10(21):635-642.[6]John A P.Residents,Perceptions Research on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2011,18(3):610-615.[7]张陆,夏文汇,徐刚.旅游区域竞争力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9):113-117.[8]李丰生.阳朔乡村旅游规模化开发探讨[J].经济地理,2009(2):261-264.[9]粟维斌,陈尚玲.龙胜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36-38.[10]吴建华,郑向敏.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学校学报,2009(6):5-9.[11]周晓雷.赣闽粤边客家乡村旅游之现状与对策探析[J].嘉应学院学报,2009(4):71-76.[12] 吴必武、余青中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民族研究。2004

(4):36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约﹝M﹞。2003:15-16

[14] 何星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现代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学报。2005(3)

[15]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8-110

[16] 崔凤军,罗春培.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制与社会.2006.10:23-27

下载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景区旅游地学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景区旅游地学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